第一篇:女性与和谐社会
女性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必须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责,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敦伦尽份,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必须按照待人处事的规则,各尽本份。如果不能尽到自己的本份,就象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离开自己的轨道一样,星系就会大乱,人不能尽自己的本份,社会就不能和谐。社会的和谐首先必须有家庭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的社会,首先须要有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和谐的基础是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各尽本份,处理好五伦关系。因此幸福的家庭离不开女性经营。所以古人又说:娶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
在传统的五伦关系中,夫妇这一伦关系是最重要的,古人讲,夫妇有别,也就是说丈夫和妻子在家庭关系中的责任有区别。丈夫的职责是在外工作,扶持家庭的经济收入,这就是所谓的男主外。而妻子的职责是在家相夫教子,经营好和谐的家庭,这就是所谓的女主内。因此女性的本份是女主内,相夫教子,经营和谐家庭。只有尽到这个本份,才能使家庭正常运转,家庭和谐了,就是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在周朝的时候,周代出现了三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太姜、太妊和太妊。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的儿媳是太妊,孙媳是太姒。这三位母后是奠定周朝伟大基业,实施幕后工程的关键人物。正史对她们亦有很高的评价。为什么这三位母后所扮演的角色是如此的举足轻重?原来这三位母后懂得把女性最好、最高、最伟大的德行发挥到淋淳尽致,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来探讨的女性与和谐社会。
当今的女性所具备的教育程度可以说不比男性差,所以许多很有智慧,很有才华的妇女纷纷投入社会去工作。对于社会国家的贡献可以说非常大。但我们从中也看到妇女大量投入职场后,孩子无法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其后果就是正常的父子关系见不到了,孩子不象孩子,所以妇女留在家庭发扬四德很重要。女性做到了四德,一定能建立和谐家庭,也就是为和谐社会作出了最大贡献。古人教育女儿(妇言)时,从小就教她讲话要婉约温柔,也就是要和颜悦,1
对丈夫讲话要温柔,对孩子讲话要端正、端庄,对父母、家翁、家婆言语要温顺。对于妇言,我们作为妇女的要特别注意到。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做丈夫的会觉得妻子很啰嗦,很爱发脾气,讲话都不给他一点面子。所以身为一个妻子,从现在开始反省一下,我们对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应对谈吐中,是不是讲得不得体?有没有讲得很过火?讲得很呛?很会挖若?这些都不好,因为你的孩子就在身边,看着自己母亲的言语动作,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母亲的一举一动。所以作为母亲,在言语上要特别注意。
什么是妇女的德行,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子女,敬爱长上一家翁家婆,简单地讲就是你能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除环境干净外,身为父母也要为人庄严、整齐,具体表现为你的态度,为人处事一切都要合乎道理,故而妻子要能将家里料理得整齐、清洁就是齐家第一步。
妇容,即妇女的容貌,此地的容是讲妇女如何打扮自己,但并不是要打扮得非常妖艳时毛,而是要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端庄有礼的妇女。我们知道,许多妇女认为反正我在家里就好比是老妈子一样,于是乎穿着非常随便,一条短裤,一件T恤,头发一抓,马尾一条。丈夫回家见到的就是黄脸婆,实在是打扮得很不得体。所以妇女要重视自己的仪容,穿着得当,让孩子从小能看到一个端庄美丽的母亲。
妇功,过去的妇女的确很有功夫,不但把家里打理得非常干净整齐,侍奉公婆也非常地恭敬,态度言语还非常地柔顺。在烹饪功夫几乎都很好,烧菜、做包子、包饺子没有一样不精通,所以妇女的责任说起来非常重大,家里每一个人的健康,可以说是操之在妇女的身上。
综上所述,妇言、妇德、妇容、妇功这四种德学,是妇女所应该学习的重要德性。
所以身为一个妇女,当你结婚成家以后,妇女的天职就有相夫教子的责任。这个责任不是谁能够取代的,一个女佣不能取代你照顾你的子女,父母也不能取代你照顾孙子、孙女。如果没有亲历教育子女并在此过程中付出母爱,就无法知道教导子女是何其重要。
在一个家庭里面处理好婆媳关系非常重要,有一位老师在她还出嫁前母亲再
三叮嘱她,嫁到夫家应做到一结婚后孝顺公婆,不让他们老人生气,过年买衣服;二少说话,多做事要勤快;三对丈夫好不许发脾气,打仗了不许回家。这位老师嫁到夫家后照着父母叮嘱家买有水果,想着先给老人吃,冬天天冷想着给公公买棉袄,(婆婆已去世)公公因为比较胖,穿鞋比较困难,这位老师看到后帮公公提鞋,公公感受到儿媳如此孝顺内心也非常欢喜,至使这位老师在一次蒸馒头的过程中,即使自己没有蒸好,公公仍然说:劲道,劲道,连吃了两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老人对儿女无所求,只要我们用一颗恭敬之心待人,回馈给我们一份理解,宽容,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还有谁也高兴?丈夫、孩子等。正如《孝经》“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以幸福就在一念之间。当我们把自己一生的职责,一生的志向,能将之贡献给这个家庭,来营建一个健全幸福的家庭,我想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的幸福,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的安定。所以天下的妇女有这样重大的责任,这样艰巨的责任,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地把它推卸,天下安危女人操之大半,和谐社会并不遥远,就从我们每一位女性朋友开始做起。
当一位女性经营好家庭婚姻关系,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就是尽到自己的本份,就是为和谐社会做出了最大贡献。其次才能谈到创业、参政。当今所谓的女强人如果不能把家庭和谐,即使赚再多的钱,取得了再大的政绩,也是在破坏社会和谐,因为家庭不和谐,夫妻不和,肯定教育不好下一代。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多数是问题孩子,他们长大以后,成为社会的负担,成为和谐社会的肿瘤。当今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夫妻离婚率不断上升,下一代的道德问题严重,而这两者都是要女性朋友在家庭中敦伦尽份,相夫教子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当今的女强人是能够处理好最难的关系的女性,就是处理好家庭中的夫妇关系、婆媳关系、教育好子女。否则再大的事业,孩子没有教育好,也是叫做全军履没,被称作女墙人——挂在墙上的女人。因为她已经没有尽到作女性的本份,也更不能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第二篇:拓展女性发展空间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拓展女性发展空间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女性占我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拓展女性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女性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笔者从如何拓展女性发展空间,构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谈点浅见。
一、制约女性发展的根源
(一)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促进两性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两性平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日益深入人心并进入决策主流,性别平等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成就令世界瞩目。男女平等已经拥有了较为坚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法律和政策上的男女平等与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之间尚存着明显的距离。在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现实社会中,女性参与社会的愿望和参与社会的行为常常在没有法定政策的约束条件下被忽视,职业女性在发展上,难于形成令人满意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传统的历史性别意识和由此发生的社会决策行为,将女性更大限度地“挤压”向家庭;二是由于传统的历史性别意识和社会决策行为的存在,很多女性往往对不平等的性别意识表现出某种“屈从心理”和“屈从行为”,从而形成了和正在形成着依赖性的性别意识,抑制着女性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精神和行为的形成;三是在承认女性法定的生理条件的特殊性的同时,并把这种“承认”自主或不自主地落实在社会决策行为过程中,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竞争中劣势竞争地位。如女大学生就业比男大学生就业难,下岗女工再就业比下岗男工再就业难等。这使我们看到,社会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影响妇女参政的因素中,性别歧视和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造成妇女的自卑依赖、成功恐惧、价值观矛盾。女性双重人格的形成对妇女参政的影响,即理性的合乎现代价值观,非理性的认同传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妇女处于两难境地,形成双重人格,角色期待对男女的不同,使妇女在事业和家庭间陷入两难。另外,社会舆论的严酷一方面使女性难挡流言蜚语,出现成功恐惧,另一方面使男性领导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时心有余悸,影响女干部成长。
(二)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执行不容乐观。妇女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是妇女解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妇女参政,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多次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下发文件,规定一定比例。但现实中我国妇女参政还面临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以及执行中的问题。主要有:妇女参政的比例还较低,渠道还不够,还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执行不够,不能像对待其他国策那样认真落实;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还处在应付状态,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偏低,且任副职多、正职少;只配备最低限额,且往往是“无知少女”(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集于一身;用双重标准看待女干部,苛求女干部,把女干部的特点当弱点等等。这些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成长。现有的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力度不够,政策不够细化,软条件多,硬条件少,缺乏可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干部选拔时留给女性的门口窄,培养不够,女性成长空间狭小。
(三)女性成才的社会环境尚需改善。如决策环境、宣传环境、法制环境、家庭环境等。主要表现为:在以男性为主的权利圈子中,女性较少能进入那样的关系网;组织部门和妇联促进妇女参政的权威性在减弱。一些选拔任用政策和措施,如挂职锻炼、干部培训等,不能充分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现有的一些考核考试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真正发现人才,让平者让,庸者下,能者上,等等。妇女参与培训的机会相对减少;以至妇女群众对女干部的要求比男干部更高;市场经济不可能自然而然解决社会公正问题,而往往牺牲妇女利益;涉及妇女参政领域,妇女参政的数量和比例出现了弹性和软性目标管理。另外,体制问题,如会议和应酬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影响到女干部的参政热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记”(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拓展女性发展空间,为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拓展女性发展空间的对策
(一)构建女性人才平等竞争机制,着力缩小性别差异。作为“半边天”,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各级各部门应将男女平等国策观念作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科学的女性人才观,认真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倡导性别意识。完善平等竞争机制,建立女性人才库,力戒性别歧视,为妇女成才、参政提供制度保障,为妇女干部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促进更多优秀妇女干部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在女性人才开发的目标和重点上,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女性人才的特点,确立不同的价值取向,构筑多层面职业发展通道。构筑多层面职业发展通道,必须有一个良好有效的人力资源评价和考核体系。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唯一标准,尊循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推进女性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抓紧培养各类女性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庞大女性人才队伍。只有鼓励女性员工自主地选择职业发展跑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各类女性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女性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二是增强信心,注重自我开发。自我开发是女性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方式。追求人生目标、理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不仅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开发是使自己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女性,要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发挥,很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我,确立奋斗目标。有了健全的自我意识,就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有效地施展发挥自己的才能。三是更新观念,善于超越。现代女性必须树立“四自”精神,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克服“男主女从”的心理。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重新调整自己,确立自我独立的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重构女性健康人格,要敢当“出头鸟”,不为世俗左右,勇敢得超越自我,超越男性,走向更高的目标,这是女性寻求发展必备的心理素质,这是女性素质提高的深层因素,也是推动女性成才的内在动力。
第三篇:关爱女性构建和谐社会节目快板词
文章标题:关爱女性构建和谐社会节目快板词
关爱女性构建和谐社会节目快板词:十教女
十教女
打竹板响当当,新编民歌唱开腔;
关爱女孩见行动,十教女歌意义长,意义长。
一教女莫自卑,女人应有女人志,学好知识和本领,成就事业有根基!
只使未做女强人,贤妻良母总可以?!
二教女莫自弃,分手失恋何足虑?
花花公子莫去恋,憨厚小伙结连理!
莫自弃意志坚,莫走邪路靠自身;
自食其力人人赞。
双手描绘好前程。
三教女,莫赌博,十个赌徒九个恶;
赌穷赌尽卖家产,浪荡尽光蹲壁角。
四教女莫吸毒,犯法坐牢命短促;
有朝一日毒瘾发,黄金堆顶命难赎!
五教女要自尊,豆蔻年华莫乱婚;
生活检点作风好,待人接物八面春。
六教女要自爱,做人莫贪意外财;
治穷不靠偷骗撮,致富全靠勤俭来。
七教女要自强,投身社会献力量;
出门敢同男人比;
理家处事更周详。
八教女要自立,幼苗成材靠根实;
依赖别人无骨气,到头吃苦悔莫及。
九教女做人妻,尊老爱幼和邻里;
夫敬妇爱互相谅,合心同铸新天地。
十教女育子女,苦口婆心晓之理;
父母做出好样子,璞玉成器定有期。
十教女歌唱新篇,中华女儿意志坚;
时代风采新女性,个个能顶半边天。
新女性半边天,关爱女性谱新篇;
新女性半边天,关爱女性谱新篇!
新女性半边天,关爱女性谱新篇!
谱新篇!
《关爱女性构建和谐社会节目快板词》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爱女性构建和谐社会节目快板词。
第四篇:现代化与和谐社会
**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走向现代化的试错史。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事件,都必须以这张大幕作为背景,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理念后,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近,胡锦涛同志又概括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单从文字本身来看,中国古代对“和”的涵义也有过多种解释,比如,《广韵》的注解就流传较广。它把“和”解释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谥法》也说,“不刚不柔曰和”。如果比附到社会样态,有的学者列出上古三代、秦皇汉武、阴阳王道来佐证其源。但此和谐非彼和谐,现代化视野中的和谐究竟所为何物,或者,和谐社会应该定位于怎样的现代化。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指其社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以经济的巨大发展为基础,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上所实现的全面、深刻而连续的变革。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所谓现代化就是这样的一个流程:现代性因素的导入,促使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的解体和新的制度、社会结构、价值系统、生活方式的生成。因此,现代化所体现的是一种历史进步的发展观。也正以为如此,**世纪**年代至**年代首先诞生于美国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直到现在,当我们理性地审视西方现代化理论所强调的人的价值观、态度、和规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甚至于浸透其中追求业绩的进取心和合理化的资本主义精神时,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基本事实:
(一)现代化理论这座摩天大厦的唯一也是最坚强的支柱——经济发展及其杠杆——资本或技术。正像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所指出的: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水平,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反映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水平,他们都没有反映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事实上,政治和文化是难以定量评价的。所以,报告所界定的世界先进水平,实际上指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世界现代化先进水平,不包括政治和文化等。这里所讲的综合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可以通过下图来说明:这就是说,**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为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只有这时,才能说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也只有在这时,才能说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已经开始。而**世纪**至**年代的知识经济及其技术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可能,只在这时,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证明。
(二)另外的情况是,就不同国家而言,通向现代化的路径、时间、实现的规模和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会因若干先天和人为因素在参与现代化的过程中而各各不同。从美国的历史来看,纽约在东北部的优势地位得益于欧洲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而芝加哥在中西部的兴盛是以东北部工业化的延续为前提;至于加州的后来居上,则是由于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而不必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更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今**个国家***个地区现代化的发展事实表明,在同一历史时刻,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经过对美国*个州***个县的现代化历程分析可以看出,在**至**世纪里,美国不同的一级经济地区和一级行政地区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从上述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经典现代化还是第二次现代化,现代化不等同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切,换句话说,现代化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要被解放的生产力上,只要促使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因素不被释放出来,它的使命就没有完结。当知识取代一切有形的资本成为切实的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率发生逆转成为递增之后,现代化已经脱胎换骨,当丑小鸭成为白天鹅后,其固有的本性暴露无遗。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任何联系了。”它是时间一唯坐标上冰冷而孤寂的看客,它留给人类的是: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无根感,过分关注外在物质条件和人际竞争成就而造成普遍的异化感;现代科技所造成的高性能现代战争手段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威胁和不安全感。简而言之,现代化的工具性理性决定了现代化的工具性使命,它不是一首田园牧歌,更不是人类精神所能皈依的天堂。从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出,差异或者说差别与现代化是相伴共生的,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解决旧的差异而又产生新的差异的过程。所谓解决旧的差异是指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冲突,比如,传统的大一统的观念与现代网络型社会结构的冲突;贵贱等级制度与平等原则的冲突;人治传统与法治原则的冲突;家长宗法观念与现代民主的冲突;共性至上的群体原则与个性全面发展的冲突;保守心理与创造要求的冲突;安于现状与竞争想上的冲突;伦理中心原则与物质利益原则的冲突;崇俭反奢的文化传统与社会消费需求的冲突等。所谓产生新的差异是指,不同国家和地
第五篇: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
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
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要扩大开支,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勤劳致富,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收入调节方面,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产业,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产业的时候,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回收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