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主要因素
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享有民主和自由的程度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多年来,女干部占一定比例一直作为一项正式规定写进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但是,长期以来,女性参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受制于我国当前有待变革的社会政治体制,更受制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惰性。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男尊女卑价值观给女性的角色定位是“围着锅台转”,使得女性形成自卑、软弱、顺从、依赖的心理,在社会参与方面被动、压抑、胆怯和缺乏创造力和竞争力。因而,在公共生活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内占社会个体数量一半的女性的声音和身影甚少。妇女参政问题在农村尤其重要,一是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大量外出打工,妇女占现有农业劳动力60%以上,有的村子里除了村干部外几乎不剩什么男性劳动力,多数地区已形成农业劳动妇女化格局。在这一情况下,调动妇女参政热情、保证妇女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发言权、提高女性干部比例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工作更适合由女性干部做,如计生、保险、养老、精神文明建设等。通过长期农村工作的实践及调研,笔者就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作一粗略分析:
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
首先,数量上的绝对少数。在我镇范围所及的村委会中,女性在村委会组织结构中占的比例之低,与她们类似于男性的参选意识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是农村女性参政过程中与男性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目前流行三句话:“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坚持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要求下,又有许多具体要求,比如吸收年轻干部,到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村委班子,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求,还要保证一定的女性比例。在这一背景下,一般来说,对女性进入村委会,村民不会有什么异议,村民在选举投票过程中也是会考虑到女性名额。但村民普遍认同的是一个女性,主要负责计划生育之类的事。所以,每个村一般都有一个女性村委会委员,这个女性委员负责计划生育、卫生保健之类的事务。在很多村,女性委员还兼其他职务。其次,女性在实际参政中的地位不尽人意。与女性的政治自主性很不相称,“性别中立”者通常把它归因于女性政治能力的低下,而没有看到,导致女性政治能力低下的性别制度根源。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解释这一现象,这就不难发现,传统男权社会一方面按照男性需要及其价值标准塑造女性,发展女性从事“私人领域”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按照适合于男性的标准要求女性,以反衬出女性的政治“无能”,最终把女性排除出政治领域。村民自治中女性在实际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正是源于男性统治的性别制度。再次,双重从众的参政心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使她们长期处于从属性地位,这使她们不仅无法发展自己的政治才能,阻碍参政活动,而且直接导致女性不正常的参政心理,形成双重的从众与依附心态。带着这样的心理参与政治活动,她们不象男性那样,对自己的政治能力有足够的自信,也不象男性那样渴望自己被选进村委会,更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女性中的优秀者,把选票投给有能力的女性村民。这是导致女性在村委会中“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女性侯选人竞争力不足
目前,我国一般采取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性倾斜。如,许多地方明文规定某一级别的行政机构中要有多少比例的女性、少数民族等。这种倾斜并非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重要的不是在结果上给弱势群体提供些什么倾斜性政策,而是为弱势群体平等地自己实现、保护自己权益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资源支持。不是单纯地规定女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应占某一级别行政官员的多少比例,而是为他们平等地参与竞争、为他们提升自身的能力创造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从而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为妇女参政提供一个接受民主知识、锻炼参政能力的舞台。再者,传统与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是“家庭主妇”、“照顾丈夫与孩子的人”。这种社会期望,要求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照男性的需要塑造自己。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发展了适合于家庭、生育和照顾的能力,以至于女性自己也认可了自己的政治能力低于男性,从而制约了政治才能的开发。她们的价值观中有根深蒂固的从属意识,一旦婚嫁,首先选择的是持家和辅助丈夫。相夫教子的责任意识,很容易使她们对家庭以外的事务失去兴趣,或者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久而久之,不仅心理上依赖于丈夫,而且实际上也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政治参与能力与竞争能力。
二、主要原因分析
1、立法的性别盲区。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妇女应有适当的名额”。这一规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长期以来剥夺女性政治权利的制度性“矫正”,对忽视女性参政的传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制度公正性。但是,这种公正性的局限在于其明显的“性别盲区”。“适当的名额”规定并没有考虑到女性实际上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适当的名额”是含糊的表述,没有明确规定女性应该占多少名额,也没有提出如何确保这一“适当的名额”的途径。从执行结果来看,这一“适当的名额”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农村女性政治地位。从女性立场来看,这种笼统的规定与其说是为了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不如说是站在男性立场上对女性的“关照”,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性别“平衡”,其实只是需要一名女性从事计划生育之类的工作。这也导致地方政府执行中实质上对女性参政的忽视。按照《组织法》规定,乡镇党委和政府有义务指导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进程。在我们乡镇中,乡镇党委都行使了这种指导性义务。但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村主任候选人的确认,对女性在村委员会中的比例以及具体角色,往往只是按惯例确保一名女性即可。女性代表人数的问题并没有成为基层政府和党委“指导”执行《组织法》的重点之一。这一执行层面的忽视,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比例很难真正提高。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它的历史进步。现实中,无论是学者的评价,还是官方的宣传,都把这一规定看成是“可喜的进步”,即使他们看到实践中的缺陷,也不曾看到其中的父权主义特征。人们欣喜于对女性的名额作出了“规定”,但无意于考察这种“规定”背后的性别根源。学者们也总是愿意看到,相对于封建社会的“男主女从”制度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从女性主义的政治抱负出发,改革开放后,农村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仍然如此低下,事实上,与计划经济时期每一个生产大队都有一名妇女主任的“规定”没有什么差异。这说明,在长期受父权制统治的中国农村,原本就没有女性参政的传统,仅仅笼统地规定女性的“适当的名额”,而不关心如何保证这个“适当的名额”,也不明确“适当的”具体指标是多少,最终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政治地位。从我们目前的选举情况来看,这个“适当的名额”基本上就是一个。尽管人们可以找出许多理由说,这一结果本身就是得益于制度的保障,但从现实结果看,仅仅这一层面的制度保障远不能提高女性的政治参与水准。正因此,年复一年的选举,村委会中的性别结构基本上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比例。
2、性别分工与角色期望
在我们农村,“男尊女卑”的意识不仅已经深入男性的价值观,而且也深入到女性的人格结构中。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推动下,女性认识到自己和男性有同等的权利,这首先来自于她们的参政实习。按照学习心理学的观点,民主的知识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但并不能迅速改变深层的人格结构和价值观念。知道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履行民主权利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在这方面,农村女性政治参与中的问题比男性更明显。她们不可能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摆脱从属地位和依附心理。原因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是“贤妻良母”。生活在农村的女性与城市女性相比,更容易接受这种角色规定。狭窄的生存环境和社交范围限制了她们的眼界,致使她们习惯于遵循前人的训诫行事,一旦接受某种观念和标准,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男性总是希望女性承袭传统的“贤妻良母”角色。改革后,女性在经济活动中和男性获得了平等的机会,但让男性认可女性的政治能力,并乐于接受女性的权力“统治”,仍然十分困难。在农村男性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男性至上的价值观。即使女性意识到自己有平等的政治权利,这种意识首先只是作为一般“人”的自我意识启蒙,而不是作为“女人”的政治意识启蒙。相对于封建社会和计划经济时期来说,女性作为“人”的政治意识觉醒,的确是个体意识的启蒙。这是历史性进步,是女性政治意识的前提。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性政治意识,而只是男性意识形态的折射。在我们的工作访谈中,曾问她们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历届村委会中没有女性村主任?”她们的回答大多是“女的没有能力”和“这是男人的事”。
3、双重的依附心理
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看,一方面,她们在投票过程中(如填写选票时),比男性更容易受公众和舆论的影响,即从属于公众的意见;另一方面,她们还根据家庭中男性的意见进行选择,这种影响非常直接,也很有效。尤其是在“选谁”的问题上,她们特别重视家庭中男性的主张。甚至在我们组织她们填写选票时,她们总是习惯性地问丈夫、父亲和兄弟,或索性由他们代填。我们在发放选票时看到,她们拿到选票后,一般不是自己直接填写,而是习惯于等家里的男人回来后才开始填写,她们觉得征求丈夫的意见后心里更踏实。
相比较而言,尽管男性也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如在组织集体填写表格或选票时,他们也会在各种答案之间相互打听,在“选谁”的问题上也会与别人讨论后定夺。但是,一旦他们把这种带有从众特性的意见带回家,他们的意见又成了家庭中的“主见”,直接影响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选择,尤其是女性的选择。所以,她们既从属于公众的意见,又依附于丈夫的“主见”。这种双重从属心理,直接影响到选票的性别选择,这意味着,当多数男性把选票投向男性村民时,女性也会习惯性地选择男性,甚至把女性原本有能力胜任村委会工作的人选忽略不选,使原本已经很少的女性人选,失去入选的机会。更严重的是,女性在这种双重依附的选择行为中,学会的是如何根据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的政治能力,久而久之,形成女性不如男性的心理定势。这反过来又制约女性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对改变女性的政治地位极为不利。
许多学者认为,女性在本质上是“本能的”、“直觉的”、“情结化的”,无法参与政治活动,她们天生缺乏参政素质,应该服从男性的统治。从女性的立场看女性的依附心理,不能将此归咎于女性的性别缺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女性的“无知”和“无能”,而是应该更多地看到,父权制的压迫导致了女性不健全的参政心理,父权制的土壤培育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与从属性。历史上,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把女性局限在家庭领域中,她们习惯于依附和顺从男人的意志,由男性代表她们履行政治权利与义务;现实中,即使她们懂得了平等政治权利的道理,但现实制度的父权制导向,仍然把女性排除在实际的政治领域之外,致使她们很难在心理上摆脱对男人的服从与依附。
综上分析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女性政治参与的情况,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相同或相似的政治参与特征,得益于农村社会的转型。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的转换导致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这正是女性主义倡导的政治平等的基本前提;而女性与男性实际政治地位的反差,又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父权制特征。不公正的立法制度、歧视性的性别分工、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望、女性双重依附的参政心理等,阻碍了女性平等地进入政治领域。不能不说这是女性平等参与的必要条件的缺失。这正是目前村民委员会选举及女性参选参政中有待拓展与深化的领域。
第二篇: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
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比率,促进男女平等,2003年4月,合阳县妇联组织县、乡妇干深入基层,对全县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行了调查,收到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各16份,并分片在我县城关、甘井、新池、杨家庄、和家庄五个乡镇召开了有主管妇女工作的乡镇领导、组织干事、民政干事及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妇代会主任等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
一、基本情况
二、特点及存在问题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妇女参选参政。首先是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男人说了算,任何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此次换届选举中,有半数以上的选民是妇女,但妇女的当选率却远远低于男性。57%的妇女领到选票后按丈夫的意愿填写,出嫁从夫的思想依然存在;31%的女性自己填写选票,却有80%以上的没填女性,看不起女性,认为女的能力有限,面情软,干不了村上的事,最多也就是当个委员;8%的妇女有能力、也想干村上的事,但又不敢竞争,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呆在家中管好家,参与村务管理怕别人说她不顾家,爱出风头;只有4%的女性敢于抛头露面,她们主动在群众中演说,争取群众的信任,争当村官。其次,妇女参选参政还会遇到丈夫及其家人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那是不守本分。甘井镇赵庄村妇女主任吕艳芳,是一名很能干的农村妇女干部,乡党委曾想让她竞选村主任,她自己也想干,但回到家中与丈夫和家入商量后,丈夫说当村委要催粮、要款,都是硬事、惹人的事,女的不能干,最后她自己也打了退堂鼓。另外,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地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攻。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较适合于妇女工作、计生工作。要当村长、支书,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有的人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部分女干部中途而退,如甘井镇万年村的女主任张利荣上任干了一年后就不干了。
2、妇女自身条件差制约着妇女参选参政,在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据统计,高中文化程度占到了18.8%,初中文化程度占33.1%,小学文化程度占48.1%,妇代会主任最高学历也只是高中毕业,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妇女的见识不广也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政。当今社会,大部分男性走出家门“打工、经商、办企业”,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家里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则长年留在家中成为主要劳力,整天围着锅台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不交流沟通,消息闭塞,在家中经济地位不高,说话也没有份量,不愿参与社会活动。而个别有能力、有胆量、敢于竞选的妇女,是盲目竞选且方式欠妥。
3、宣传、动员妇女参选参政的力度不大。在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县妇联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的意见》,详细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各乡镇党委就《村民委员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妇女应当有透当名额”做了一定的指导性工作,但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由村民主选产生,乡镇党委在宣传指导过程中有所顾虑,正面向农村妇女宣传有关政策,动员妇女踊跃参选参政的力度不够,没有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四、措施及对策
1、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做好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提高她们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当其冲。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不同培训学习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知知识等,使她们通过学习拓宽视野,解放总想、树立“四白”精神.增强社会性别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参选参政意识。另外,还要有重点地培训妇女如何法说、竞选,特别是要加强妇女当选后如何参政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选参政能力,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选参政,进一步促进男女平等。
2、广泛宣传,营造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要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知识等,改变、消除一些不利于妇女解放和发展的传统习俗和社会性别观念,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种种顾虑;要大力宣传《村民委员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动员引导妇女积极参选参政;要突出宣传优秀妇女典型,提高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激励妇女向榜样学习,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在参选参政工作中展示新时代女性风采。
3、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有为才能有位。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经济地位。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约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4、政策上给妇女参政参选以倾斜。各级组织在换届选举中应该将女候选人的名额强调出来,形成制度,为妇女参选参政提供政策支持。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
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比率,促进男女平等,2003年4月,合阳县妇联组织县、乡妇干深入基层,对全县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行了调查,收到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各16份,并分片在我县城关、甘井、新池、杨家庄、和家庄五个乡镇召开了有主管妇女工作的乡镇领导、组织干事、民政干事及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妇代会主任等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
一、基本情况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全县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175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为432689人,其中农村人口393788人,农村劳动力人数21.34万人,其中女劳动力10.7万人,占51.14%。在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选出女村支部书记5人,女支部副书记4人,女村委副主任2人,女支部委员83人,女村委会委员179人,其中妇代会主任进支委的76人,进村委的173人,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率为75.6%。
二、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各级组织的正确指导下,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一批年富力强、有能力、群众信得过的妇女脱颖而出,在农村担任了不同的职务,掀开了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的一页。妇女参选参政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妇代会主任参选参政比率高。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妇代会主任参选的积极性较一般妇女群众高,当选的妇代会主任占到了村级女干部的95%以上。二是农村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本次选出的女支书、女主任、女委员,文化程度较上一届有了提高,高中文化程度占38.35%,初中的占60.25%,小学的仅占1.2%;年龄趋向年轻化,35岁以下的妇女干部占36.2%,36岁至45岁的占41.8%,46岁以上的占22%。三是妇女参选率提高。在本次选举中,由于男子外出、妇女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等原因,女选民占到了60%以上。与此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不难发现妇女参选参政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妇女参选参政比率较上届有所下降。在第四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县选出女支部书记8人,副书记3人,女村委会主任3人,副主任10人,女村委会委员249人,女支委委员83个,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班子比率达到93.2%,而第五届妇女参选参政人数从决策层到委员都有所下降。二是妇女在参选参政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座谈调查中,96%以上的妇女干部都是村选委会提名后选举产生的。换届选举中,往往会出现几个候选人竞争一个职务,面对这种情况,竞选的妇女大部分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新池镇张家庄村妇女主任雷尽侠被选委会提名为村委会委员候选人时,村上还有18个妇女和她竞选。她说自己当时心里也想干,但是没有采取任何持施,觉得宣传自己或者展示自我那是在拉选票、是不光彩的事。南沟村的孙茹芹说:“既然村选委会把我提上了,一切顺其自然,群众信任我,选我我就好好
干,群众不选我,我就回家做生意,无所谓,我不会为此做什幺动员工作的”。三是决策层女性太少。全县农村“两委”班子决策层只有11个女性,其中女支书5人,仅占1.5%;女村委主任上届有3人,本次没有1人;女副支书、女副主任6人,仅占1.81%。
三、原因分析
1、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妇女参选参政。首先是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男人说了算,任何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此次换届选举中,有半数以上的选民是妇女,但妇女的当选率却远远低于男性。57%的妇女领到选票后按丈夫的意愿填写,出嫁从夫的思想依然存在;31%的女性自己填写选票,却有80%以上的没填女性,看不起女性,认为女的能力有限,面情软,干不了村上的事,最多也就是当个委员;8%的妇女有能力、也想干村上的事,但又不敢竞争,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呆在家中管好家,参与村务管理怕别人说她不顾家,爱出风头;只有4%的女性敢于抛头露面,她们主动在群众中演说,争取群众的信任,争当村官。其次,妇女参选参政还会遇到丈夫及其家人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那是不守本分。甘井镇赵庄村妇女主任吕艳芳,是一名很能干的农村妇女干部,乡党委曾想让她竞选村主任,她自己也想干,但回到家中与丈夫和家入商量后,丈夫说当村委要催粮、要款,都是硬事、惹人的事,女的不能干,最后她自己也打了退堂鼓。另外,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地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攻。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较适合于妇女工作、计生工作。要当村长、支书,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有的人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部分女干部中途而退,如甘井镇万年村的女主任张利荣上任干了一年后就不干了。
2、妇女自身条件差制约着妇女参选参政,在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据统计,高中文化程度占到了18.8%,初中文化程度占33.1%,小学文化程度占48.1%,妇代会主任最高学历也只是高中毕业,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妇女的见识不广也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政。当今社会,大部分男性走出家门“打工、经商、办企业”,增长了不少见识,在家里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则长年留在家中成为主要劳力,整天围着锅台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不交流沟通,消息闭塞,在家中经济地位不高,说话也没有份量,不愿参与社会活动。而个别有能力、有胆量、敢于竞选的妇女,是盲目竞选且方式欠妥。
3、宣传、动员妇女参选参政的力度不大。在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和县妇联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工作的意见》,详细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各乡镇党委就《村民委员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妇女应当有透当名额”做了一定的指导性工作,但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由村民主选产生,乡镇党委在宣传指导过程中有所顾虑,正面向农村妇女宣传有关政策,动员妇女踊跃参选参政的力度不够,没有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四、措施及对策
1、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做好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提高她们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当其冲。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学校等阵地,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不同培训学习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知知识等,使她们通过学习拓宽视野,解放总想、树立“四白”精神.增强社会性别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参选参政意识。另外,还要有重点地培训妇女如何法说、竞选,特别是要加强妇女当选后如何参政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选参政能力,推动农村妇女积极参选参政,进一步促进男女平等。
2、广泛宣传,营造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要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性别知识等,改变、消除一些不利于妇女解放和发展的传统习俗和社会性别观念,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种种顾虑;要大力宣传《村民委员组织法》中“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名额”的规定,动员引导妇女积极参选参政;要突出宣传优秀妇女典型,提高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激励妇女向榜样学习,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在参选参政工作中展示新时代女性风采。
3、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有为才能有位。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经济地位。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约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4、政策上给妇女参政参选以倾斜。各级组织在换届选举中应该将女候选人的名额强调出来,形成制度,为妇女参选参政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篇:农村妇女参政困境与对策
小议农村妇女参政困境
建国60多年以来,新中国为妇女参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一)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选举法 》的第四条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三)1954年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六条又再次重申:“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尽管通过以上种种努力,中国目前的妇女参政状况仍然很不乐观。我们知道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提高妇女参政,我国妇女参政尽管绝对数有所上升,但在国际社会的排名却从1995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37位。这说明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进展速度缓慢。现实政治生活中妇女的参政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即使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实际的权利,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仍然是不平等。而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现状则更是令人担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有21%的无土地农村妇女,有占全国90%的妇女文盲,有近65.7%的低收入妇女群体。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总的来说,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妇女弱,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家庭暴力方面,2010年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已婚女性为 5.5%,而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占到7.8%。这个数字之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还有这么多的女性同胞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农村妇女愚,在农村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则更为的低,201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中西部农村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 年,比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分别低2.2 年和0.8年,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0.5年,中西部农村妇女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只占10%,远低于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也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有8699万文盲,文盲中73%是妇女;妇女文盲占妇女总数的24%左右,90%分布在农村。在农村,由于长期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关于男孩的受教育回报率高于女孩的观念的的深入人心,女孩的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孩。
农村妇女穷,在我国,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同样的,我国农村妇女的劳动报酬则相较而言更低。
而以上这些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弱、愚、穷构成当今农村妇女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农村穷、农民弱、农业真危险,我们就要说农村妇女更穷、更弱、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帮助她们,让她们能够走出这种困境!在农村,她们有繁重的家庭家务负担,她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制约,她们要面对尚不全面公平的选举机制,于是她们对于农村政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迷离的政治现象望而却步,她们选择回避政治倾轧和贪污腐败,她们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站出来竞选。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的是贯彻宣传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观念,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更要推动政府各部门积极参加到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活动中来,妇女参政没有政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尽管宪法上有保证每个妇女参政选举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国家的妇女参政程度和这个国家的政府支持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意识的培训,她们需要支持,她们更需要自信,而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我想应该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宣传支持她们,让她们能有自信站上竞选台,说出自己的竞选词。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了60余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状况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农村很穷,农民很苦,而农村妇女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人人生来平等,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种性别的努力或者政治垄断就可以的,人类的发展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推动。解决农村妇女的问题,保护好她们的这一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
—— 张朝娟
10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00701086
第五篇: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综述
作者:仝雪 张艳玲来源:《基层工作研究》2005/1
2农村妇女占农村总人口半数以上, 是农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也是参与村委会选举、推动村委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在我国, 妇女参政问题的提出不足百年, 妇女真正参与政治活动和决策的历史更短, 新中国的诞生又为中国妇女政治参与建立了优越的社会制度, 其参与水平的提高更是得到了举世瞩目。而对于农村妇女这一中国妇女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她们生活在农村特有的文化中, 在政治参与时还是面临着诸多巫需解决的问题, 就整个农村妇女来说, 她们与全国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
一、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的理论
妇女参政的提出是历史对妇女作用的某种认可, 是实现男女平等人权的过渡, 在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中, 女权主义理沦几乎是所有有关方面研究的理论基础。女权主义理论认为, 妇女权力的实现状况是与妇女所处的特定的经济之政治、社会、文化背景和条件紧密关联的, 由此在农村这一大背景下的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情况也就凸显了出来。女权主义者非常看重从政妇女的比例, 并且认为这是反映妇女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的主要标志和是否真正民主的最重要指标, 因而大多学者都认为, 妇女参政是妇女人权的回归。当今, 妇女作为一切活动的参与者, 是构成人类智慧、能力和潜力的重要力量, 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贡献者。权力领域是否有女性参与, 以何种方式参与, 以及达到的程度, 已成为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社会的发展需要妇女权力的回归, 妇女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权力参与。在我国农村, 以男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 如“ 男主外、女主内”、“ 男刚女柔”、“ 男强女弱”、“ 男主女从” 等观念, 对妇女从政的影响仍然很大。
二、农村妇女参政的现状
我国农村妇女占全国女性公民的大半, 约占农村人口的一半,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不但直观地反映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素质和水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们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和角色。一直以来, 大部分关于_j_鮛gf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主要是放在村委会选举中进行考察的。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方面, 即参政意识和参政行为。许多学者都曾就此两方面进行过详细的论述, 认为农村妇女群体参与政治的心理准备不足,意识薄弱, 热情不高。而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如杨翠萍女士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农村妇女对村委会选举和村务并不是持冷漠的态度, 而是富有一定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而且在妇女自身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有断裂现象, 在选举的参与上明显呈现出参与的浅层性和被动性特征。
另有学者也认为, 农村妇女自身参与集体公共活动意愿强烈,但真正积极参加竞选村于部的却凤毛麟角, 缺乏竞争意识, 在竞争派系的夹缝中处于依附地位, 往往成为派系竞争的牺牲品。她们在村委基层组织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在农村权力结构中属边缘
阶层, 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还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 一方面, 主动参选的女性本身就少于男性另一方面, 有些妇女即使参选, 往往也容易落选。农村妇女在选举中的缺失不仅有碍于其社会地位的提高, 而且对基层民主的发展也起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虽然男女有均等的机会进行参选, 但实际上村官大多数是男性更是不争的事实, 纵观以前的几乎所有研究, 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 也有一些学者关注的是当前农村妇女干部参与村委事务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农村妇女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不高, 自主性参与程度较低, 调查显示, 相当一部分妇女参与只是一种被动参与, 而非自主参与、妇女进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等基层政治组织的比例低、程度低, 特别是年轻妇女干部更少, 只是一种点缀、从任职情况来看, 村委中的女性较少执掌实权, 权力处于一种虚置状态, 她们大多只负责计划生育和妇女专项工作, 接触全面工作少, 锻炼机会也很少。虽然目前中国农村妇女干部数量少, 职位较为单一, 但她们在村委会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相当多的女性干部抱负不高, 她们将领导工作视为一般性的事务性工作, 只满足于例行公事, 勤勤恳恳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 只希望给领导、同事和群众留下一个任劳任怨的良好印象, 对于开拓性工作、创新性工作、挑战性和风险性强的工作则潜意识地回避, 而且缺乏创新思维, 这都严重影响着农村妇女干部参与村委事务。
三、阻碍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
农村妇女参政是中国妇女参政的创举之一, 建国以来, 广大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示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和现实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个领域的地位仍与男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原因的探讨一直是诸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在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中, 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 影响妇女参政的因素是多元复合的, 既有社会及选举等客观的因素, 又有农村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因素。但对此研究的视角却不太相同, 有学者从农村妇女参政的现状人手, 分析当今农村妇女参政存在的制约因素也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妇女的经济参与状况, 来分析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还有文章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 分析农村妇女参政的多种制约因素, 从而认识并逐渐清理妇女参政的障碍。
从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中, 我们可将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两方面
(一)客观环境因素
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低下是制约女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因之一。经济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 其它一切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政治生活方式都是从经济生活的基础中发生出来的。因此有学者认为, 在社会的各领域中, 对政治参与影响最大的当属社会经济基础, 经济参与是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基础, 正因为如此, 尽管从主流上看, 当前中国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呈扩大趋势, 但她们在家庭经济上的从属性决定了其在政治参与上处于从属地位。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任何政治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活动都处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并受其熏陶和影响。在影响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的诸多因素中, 性别歧视和偏见是农村妇女社会参与的主要障碍。妇女不管处于什么样的职位, 人们总是先看到她的女性身份, 然后才是她从事的工作。而当她们以个人身份参与政治时, 性
别往往成为导致她们失败的隐性理, 而且当女性个人的利益和丈夫的利益冲突时,退让的肯定是女性。社会要求女性不论从事什么事业, 她首先应该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3.从夫居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实行的婚姻迁徙制, 这一模式下, 女性不像男性一样有一个所属地方, 她们的社会关系资源贫乏, 宗族文化维系力弱, 故而得不到族群或宗派的支持, 这给妇女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是农村妇女参政所特有的现象,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4.制度环境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确立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 明确了妇女享有的各项权利, 并对妇女的权益作了法律上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也明确规定了在村委会中, “ 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这为农村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合法渠道, 但是法律、法规的条文并未改变妇女在村委会中的弱势地位。原因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选举机构不健全、操作不规范, 使得这些政策缺乏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和程序来落实, 动员妇女踊跃参选参政的力度不够, 没有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偏低是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另一个主要障碍
1.大量研究表明, 在现代社会,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公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无疑影响了她们自身政治素质, 制约了其政治参与意识, 从而也使得女性在参政数量上受到了影响。2.女性本身在二千多年来男女不平等历史的重压下, 经私有制、男权制社会的长期教化, 其人格素质中形成了一些缺陷, 如自卑、自贱、自贬、依附、盲目顺从、胆怯、自暴、自弃、软弱等, 因此在参政意识方面, 女性一般较男性差。
3.也有学者指出, 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低下, 从自身来讲主要是由于农村妇女长期处于原子状态,自组织资源贫乏, 且缺乏自组织的关系纽带。女性特有的生育问题的影响。生育是由妇女来主要承担的过程, 因此生育率的变化牵动着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 生育行为不是单纯的社会责任和兴趣取向,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参与问题。
四、农村妇女参政研究的意义
妇女的发展水平,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尺度, 因此, 观察妇女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对于了解妇女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主流中的地位是很有意义的。妇女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领域, 参与者来自不同专业,近年来对于农村妇女的研究, 无论是从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和研究队伍来看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中,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还是妇女的现实地位问题, 农村妇女参政的研究就是在对妇女地位的极大关注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妇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主体, 其政治参与的特点和状况也为社会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同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进程一样, 社会学领域中的妇女研究也将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广大农村妇女占到了农村总人口的一半, 她们参与基层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基层民主状况。大多农村妇女参政研究都是从妇女角度出发, 全面探讨社会转型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它们无形中推动了性别意识的提高和普及, 为促进和完善妇女发展的社会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于推进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