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农村妇女参选村干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女性参选村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决策,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代表和维护农村妇女权益的重要途径。**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于近日顺利结束,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思路,**区委组织部、区妇联对全区37个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村干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区共有37个行政村,本届选民总人数14700人,其中女选民6835人,占选民总数的46.5%。在选举产生的125名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有41人,占33%,其中任村主任3人,占8%。农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100%,其中进党支部的23名,进村委会的36名。
二、主要特点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一批年富力强、有能力、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妇女干部,掀开了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的一页。从调查结果看,今年的妇女参选参政呈现出如下特点:
1、当选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本次选出的女主任、女委员,文化程度较上一届有了提高,大专以上的3人,占7%;高中(或中专)的14人,占34%;初中及以下的24人,占58.5%。年龄也趋向年轻化,35岁以下的7人,占17%;36--45岁的25人,占61%;46—60岁的9人,占22%。
2、妇女群众参选参政意识明显增强,成功率提高。在本次选举中,由于男子外出、妇女民主法制意识增强等原因,女选民占到了46.5%。在选举前和选举中,区委组织部大力支持,区妇联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引导,组织参选妇女模拟竞职演讲等活动,提高了妇女群众的参政意识和参选信心,参选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3、村级妇代会主任当选比例较高。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原妇代会主任因为在妇女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且综合素质强,参选的积极性高,当选比例高,29名原村妇代会主任再次当选进入村“两委”,8名妇女新当选为妇代会主任,全区37个村均顺利选出了新一届的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100%。
三、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级党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妇联组织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农村妇女参选参政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农村妇女参选。首先,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淡薄。在当前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占主宰地位,一般把男性推到前面,在选举中,大部分妇女领到选票后按丈夫的意愿填写,有的妇女自己填写选票也会认为女性能力不强,干不成事。其次,群众轻视、歧视妇女的思想仍然存在,村级组织对女性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城镇。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较适合于妇女工作、计生工作,要当主任、支书能力不够;有的人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不信任;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部分女干部中途而退。
2、农村妇女的自身素质制约着妇女的参选。在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不高,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近年来,有一定素质的女青年纷纷外出打工,致使农村留守妇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少与外界交流沟通,在家中经济地位不高,说话也没有份量,不愿参与社会活动。现任的村妇女干部也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在我们选举前组织的模拟竞职演讲中,有多数参选妇女谈到自己从来没在公开场合发过言。同时,由于农村妇女长时期在社会层次中处于低弱的位置,一些妇女存在着自卑、依附、服从等心理弱势,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高,参与意识不够强,对成功的期望值较低,不敢也不愿担当重任。
3、参政环境不优影响着女性参选。第一,选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与新的选举办法不相适应。在农村中由于受封建宗族势力影响,加上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跟不上,宗族势力、拉帮结派参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处于劣势。第二,配套改革后,村“两委”职数明显减少,竞争十分激烈,女干部进“两委”的难度加大。第三,女党员在总体上比例过低,后备力量不足。据统计,目前农村共有党员819名,其中女党员134名,占农村党员的16.3%。女性党员比例低,影响到女性进村支委的比例。
四、措施及对策
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的许多特点和优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可以把女性特有的优势带入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去,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提出如下措施及对策:
1、广泛宣传,提高对农村妇女参选参政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在各级党政领导中宣传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是支持村级事务管理、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
。建议各级尤其是乡镇党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创造一个妇女参政的宽松环境。其次要广泛宣传女干部的工作业绩,宣传她们自律意识强、办事认真、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等优势。突出宣传优秀妇女典型,提高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激励妇女向榜样学习,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在参选参政工作中展示新时代女性风采。
2、教育培养,不
断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的必要条件。一是要加强培训。有针对性的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让她们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还要有重点地培训妇女如何演讲、竞选,特别是要加强妇女当选后的培训,提高参政能力。二是要引导教育妇女干部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努力增强自己的参政意识和能力。三是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有为才有位,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3、制定政策,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打造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轨道,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辅以政策倾斜,推动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比如:在换届选举中将女候选人的名额强调出来,形成制度;党委组织部门在加强基层党建的同时,要重视发展农村女党员,培养后备女干部,确保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时,有一定的女性比例。各级妇联组织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农村优秀妇女人才库,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使更多的女性人才脱颖而出,为农村人才队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推动男女平等,实现男女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特别在农村,妇女更是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把提高,文化生活逐步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不断有新的要求。因此我们特别关注最基层农村姐妹,她们的文化生活怎样?她们对文化生活有哪些需求和期待?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对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在前进区田园办事处南岗村内开展,主要对象是18周岁以上成年女性。分5个年龄段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文化程度为小学占12.2%,初中占63.3%,高中占 16.3%,大专及以上的占8.2%。在家务农、外出打工、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等分别占61.2%、20.4%、6.1%、8.2%、4.1%。
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
本次调研有效调查问卷50份,座谈1次,走访5 位妇女。综合各项反馈信息,南岗村妇女文化生活总体表现为:文化生活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量偏少,文化生活枯燥;休闲娱乐项目较少,导致农村妇女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1、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建设投入不足。资金困难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村级财政紧张,村级基本没有用于场馆建设、图书添置、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使得农村文化活动很难开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文化活动的推广和发展。因而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使得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紧跟当前形势。
2、农村妇女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受教育资源、经济条件以及旧观念等影响,农村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这也给农村妇女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限制。12.2%被调查的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为小学,63.3%文化程度为初中,文化程度是高中或中专、大专的人很少。
3、农村妇女的文化活动量偏少,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枯燥。一般到日是“春节”、“三八”等重大节日才开展文艺活动。也就是扭秧歌。由于文化生活贫乏,闲暇之时,调查显示,看电视是75.4%的农村妇女主要休闲方式之一,扭秧歌、跳舞占9.3%,打麻将、打牌占3.9%,上网4.7%,而选择读书看报、体育健身的仅占2.1%、3.9%。
4、旅游对于多数农村妇女来说是件奢望的事。目前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一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女性没有过旅游经历的人寥寥无几,但对于农村妇女而言,旅游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只停留在电视上和各种书籍上,很少农村妇女有过旅游经历。65.2%被调查农村妇女表示从没有旅游过,29.8%农村妇女有过省内旅游的经历,5.0%农村妇女有过省外经历。
5、妇女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经济的发展,村内妇女群众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城市生活,耳闻目睹了城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普及也将优秀的文化食粮送达到千家万户,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眼界更加开阔,对文化生活的期望值逐渐增高。在此次调研过程中,56%以上妇女对目前自身的文化生活表示“不满意”,对今后的文化生活充满期待。
三、加强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融资体制,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每年、每个村的文化建设经费。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纳非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融资渠道,从而解决农村文化投资政府包揽的局面。
2、以妇女骨干、妇女代表为带头人,多下基层开展辅导培训。充分发挥妇女
代表和骨干的作用,通过交流讨论、谈心聊天、茶话座谈的形式,开展潜移默化地教育,使广大基层妇女了解更多的时事动态、获取更多的新讯息,掌握更多的新资料,对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具有推动作用。
3、造浓基层文化氛围,鼓励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中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要善于挖掘基层文艺骨干,着力培养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深入基层开展文化辅导活动,妇联组织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积极组建以基层妇女为代表的文化队伍,开展喜闻乐见,富有本乡本土特色的文娱活动,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文化建设,将新农村打造得更加美好和谐。
四、破解农村现状几点思考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现状已远远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需要,如何提高农村妇女文化生活水平,丰富文化活动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个重点内容。结合本次调研结果,谈以下几点思考。
1、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农村妇女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积累文化底蕴。目前农村18周岁以上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人数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仍有少数女性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危机。各级妇联组织和地方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强农村贫困女性的救助工作,为提高新一代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打好基础。
2、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妇女群众提供文化活动阵地。从南岗村来看,目前村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一片空白,仅有一处不大的活动室,里面内容单一,活动项目太少。作用发挥的不好。希望活动室能有“图书阅读、科技培训”等功能。将会填补该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为广大农民开展群众娱乐、文体活动、老人聚会、少儿培训等活动提供场所,丰富广大农村妇女群
众的文化生活。
第三篇:关于农村妇女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妇女的进步与发展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整体素质较前几年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二)生活方式体现时代新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妇女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们已不满足物质上的富有,转而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精神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少生优生成为农村妇女的共识,仅花沟镇北耿村就有4名妇女自愿放弃二胎指标办了独生子女证。科学教育子女,越来越被更多的农村家庭所认识,78%的农村妇女愿不惜投入培养子女成才。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比前几年普遍有所提高,67%的妇女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她们比较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费税改革、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农村妇女逐渐向追求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方面转变,在吃、穿、住、行方面逐步抛弃了一些旧的生活习惯。近几年,各级妇女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大部分农村妇女在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的舆论引导下,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农村妇女素质存在的问题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与其他女性群体相比,在一些方面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关于农村妇女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6月17日—21日,县妇联一行几人深入到农村,利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访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妇女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针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作了深刻思考。
一、农村妇女的进步与发展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整体素质较前几年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新变化。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深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与落实,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汰劣竞争机制的完善,自身素质对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起决定作用,这一现象和理念越来越被大部分农村妇女认识和重视,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大部分农村妇女树立了以经济收入奠定家庭地位、证实自身价值的新观念,参与经济建设的愿望空前强烈。调查的100名妇女中,32名妇女愿依靠土地资源从事种植、养殖业,7名妇女愿进城务工经商,43名妇女愿在农闲时节开辟第二条收入渠道。与经济观念变化同步,农村妇女参与改革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参政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她们积极关注当前社会变革中的热点问题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经常性看新闻节目的妇女占20%,能说出几件国家大事的青壮年妇女占所调查人数的33%,认为国家兴衰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妇女占98%。农村妇女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提高。
(二)生活方式体现时代新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妇女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们已不满足物质上的富有,转而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精神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少生优生成为农村妇女的共识,仅花沟镇北耿村就有4名妇女自愿放弃二胎指标办了独生子女证。科学教育子女,越来越被更多的农村家庭所认识本文由网络提供,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文章,78%的农村妇女愿不惜投入培养子女成才。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比前几年普遍有所提高,67%的妇女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她们比较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费税改革、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农村妇女逐渐向追求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方面转变,在吃、穿、住、行方面逐步抛弃了一些旧的生活习惯。近几年,各级妇女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大部分农村妇女在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的舆论引导下,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新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要求由过去单纯的体力付出转向思想观念、科技信息、身体素质的综合运用,为妇女参与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各级妇女组织配合全县农业工作的开展,积极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发展农村妇女经济协作组织,培养各个领域的带头人。农村妇女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县已有10000多名妇女参加了十项新技术培训,1000名妇女取得绿色证书,1000多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87%的妇女劳动力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被调查的100户家庭中,妇女的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一半的达25%。全县还涌现出很多大胆闯市场,带领妇女发家致富的女能人。高城镇艺品加工协会的会长张丽,发展会员800多名,产品远销国外;常家镇台李村的李玲利用高科技养鸡,带动周边40多户养鸡致富;青城镇的刘红莲成立了高青县魁星菌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二、农村妇女素质存在的问题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与其他女性群体相比,在一些方面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受旧的“三从四德”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女仍具有依附思想,生活范围局限于家庭之内,满足于温饱的生活,不敢到外面闯闯。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从调查的情况看,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一些以粮棉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在农闲时节,多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扯闲话,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二)道德观念与全民道德建设要求不适应。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社会伦理观念出现逐渐退化的趋势。部分妇女个人主义思想较严重,只看到个人利益,不顾全大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利于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有一定市场,在个别村庄仍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无形中又造就了一代新文盲。
(三)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担负的责任不适应。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妇女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但部分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73 %。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学到1—2门应用技术的妇女,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力不从心。提高妇女素质的几点建议要尽快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只有立足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妇女群众的愿望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要制定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文化科技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使用技术培训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活动不断深化。鼓励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进修的机会。各村要充分发挥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新闻媒体要积极关注农村妇女这个特殊群体,在舆论宣传上予以倾斜,在引导她们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镇要有重点分区域的培养特色村、致富户,特别要在经济落后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周边妇女提高素质,参与经济发展。
(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把农村妇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对象,帮助她们掌握理论,认清形势,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自觉维护稳定大局,支持改革与发展。鼓励妇女在农闲时节组织起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评先创优活动,大力宣传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强化社会舆论氛围。要加强“巾帼文明队”建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进村入户送温暖,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各级要正确认识农村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纳入工作规划,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各镇要加大对桑蚕、畜牧养殖、艺品加工等妇女优势项目的扶持发展力度,协调银行部门为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建立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围绕妇女发家致富,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为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发展“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和中介服务组织,辐射带动农村妇女走科技致富之路。有关部门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电信部门要组织妇女科技骨干学习现代计算机知识,将电脑网络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村妇女的市场敏锐性和运用市场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本站推荐)
XX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核心要素,也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农村工作执行力的根本保证,直接承担着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不断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释放村干部的工作活力,切实形成“劳有所得、退有所养”的激励保障机制,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XXXX重点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此,我们深入XX区乡镇村组,对当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现状表现
XX区现有XX个乡镇、X个指挥部,XXX个村民委员会,村干部1356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7.1岁,高中以上的959人,占70.7%。近年来,XX区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和XXXX重点 治理的目标任务,按照“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具体标准,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村干部队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待遇偏低,奖惩不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XXXX重点治理这样难度大、责任重的工作中,应付工作、消极怠慢的现象普遍存在,逐渐显现出了不稳定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村级岗位的吸引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级岗位已经丧失了过去一流人才趋之若鹜的吸引力:经济外向型特点越来越显著,农民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民对村级组织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弱化,村级岗位失去了精神统治的神圣光环;村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狭仄,政治激励不够,村级岗位失去了政治引力的诱人色彩;从事其它职业的比较效益明显,村干部职业收入相对较低,在村上任职会影响到个人产业的发 展,村级岗位失去了经济利益的有效支撑。以XX乡XX村为例,全村总人口952人,其中20岁以上、60岁以下、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8人,这些人中常年外出务工的33人,忙于经营自家产业、对村级岗位没有意向的16人,经济条件不好、怕担任村干部影响家庭收入的23人,对村干部岗位有兴趣的6人,占7.6%。
二是村干部的荣誉感不强。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工作环境、群众认识、评价体系的剧烈转变,使村干部的荣誉感普遍降低:随着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公开化、平等化,农民办事的程序更加规范,村干部丧失了一些过去令人羡慕的特权;村民民主自治进一步深化,农民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民主平等的要求日益强烈,村干部失去了受人尊重、被人抬举、高人一等的良好感觉;村干部的工作更多地由管理转向服务,服务态度和人脉关系的融洽程度成为农村社会评价村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村干部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岗位荣誉感不足,严重影响了村级事业自主谋划和自我发展。我们分片对XX、XX、XX等18个乡镇的68名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认为当村干 部很自豪,乐意把村干部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的不足20%。
三是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强。随着村级组织工作职能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下降,开展工作的主动性明显不够:近年来,农村民主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参与评价村干部工作和村级事务的要求强烈,村干部失去了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的集中权力,议事难、执行难成为村级事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与其“说了不一定算、定了不一定办”,还不如干脆不去管,这种心理因素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村干部处在中央政策、地方政府利益和农民个人意愿矛盾的焦点上,责任大、权力小,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使村干部觉得无所适从、不好开展工作,产生了迷茫感;部分农民小农思想较为严重,对村干部不尊重、不理解、不支持,持怀疑否定态度,一些宗族势力故意刁难妨碍村干部工作的开展,负面因素的影响让一些村干部产生了退缩感;村级组织普遍有欠款借债,财政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没有村级集体积累,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村干 部工作的主动性。据统计,全区村级组织中,有各种贷款欠款的村占到了65%,每个村每年仅有转移支付的办公经费5000元。
四是重点工作的推动力不强。日光温室建设等重点工作,是XX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XX重点治理的重要举措,工作的推进涉及农村和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的矛盾,压力是空前的、难度也是空前的。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对推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全区日光温室建设任务24670亩,已建成墙体13550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扣棚7943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已定植5148亩(不包括温棚养殖面积),与市区年初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清、措施办法不多、推动工作不力所造成的:一些村干部对重点治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执行态度不坚决,存在信心不足、等待观望和拖等靠要的思想,在重点治理中一遇到困难就出现畏难情绪,一碰钉子就心灰意冷、消极应付;一些村干部工作中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 责任,客观条件讲得多,主观上不积极努力,不深入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一些村干部在日光温室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过分夸大,以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影响了工作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区村干部中已经搭建日光温棚的47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34.7%,村干部没有建棚的村168个,占村级组织总数的37.4 %。
二、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报酬待遇与工作强度不相符,“劳有所得”无法满足。村干部从事的工作处于最基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安危冷暖;从重点治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到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特别是开展XXXX重点治理以来,各项任务特别重,工作压力相当大,村干部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 千辛万苦,办法想到千方百计,任务指标还是难以完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一直比较低。目前,我区村干部的误工补贴为每人每年3000元到5000元不等,平均为3600元。尽管近几年,村干部的报酬待遇逐年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村干部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报酬待遇偏低,与实际付出不相适应。
二是政治待遇与个人期望不相符,“干有所盼”无法解决。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岗位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双重身份:村干部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干部。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承包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医疗养老等待遇。村干部又与农民不一样,从国家领取误工补助,履行国家公职,手中多少有一点公共权力。可是村干部享有的待遇是不稳定的,是 与村干部岗位相联系的,一旦离开这个岗位就什么都没有了。村干部有付出,也希望得到政治回报,希望在政治上能得到认可,享受待遇。而这种客观上亦“官”亦民的不稳定身份,造成了村干部对未来预期的降低,村干部作为一种职业来说发展空间狭小,没有什么盼头,村级工作无法当作一种事业来奋斗。
三是养老待遇与发展趋势不相符,“退有所养”无法保障。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各类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解决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养老问题。村干部作为一个有着亦“官”亦民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心有不甘,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以来,XX区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在职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养矛盾,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只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并且政府补贴的部分也只限于在职期间,不仅引发了许多离任村干部的上访问题,也使在职村干部产生了疑虑:在任时由财政补贴一部分,自己就能交剩余部分;离任后财政不再补贴,自己全额交纳比较困难。而且目前情况下,大多数村干部在职时间不是过长,一旦离任,他们大多数选择 不再续保,会提前兑出养老保险金。这样,村干部退有所养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四是工作要求与工作能力不相符,“业有所成”无法实现。当前正处于农村改革发展和XXXX重点治理的关键时期,特殊的形势任务对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个人威望,要需要有统筹协调的实际领导能力。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农村一流人才留在村干部的工作岗位上。而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兵团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2007年XX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约22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 %,20-50岁的占86%;留守人员中妇女、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7%。一些留在农村有致富主业的致富能人,由于怕影响自己事业发展,不愿意担任村干部。这样,担任村干部的人中,一流人才很少,一些村甚至面临选不出村干部的尴尬困境。特别是今年日光温室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村干部不堪负重,无法胜任,主动选择辞职。经调查,今年年初,在落实XXXX重点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时,提出辞职的村干部就有18名,占总数 的1.3%(其中:书记兼主任4名,书记3名,主任5名),因工作压力大辞职的12名,占村干部总数的0.9%。能力素质影响了村干部作用的发挥,使一些村干部无法在村级岗位上有所作为。
三、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XXX重点治理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XXXX重点治理的历史重任,需要依靠村组干部,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这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融入农村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蓬勃活力,发挥他们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中的聪明才智。
一要实行结构工资财政统发制度,形成奖惩分明的工资发放机制。2006年,我们制定了《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等四部分,由于工资差距较大、操作较难,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严格执行。下一步,要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兼职情况和村组规模等综合因素,适当考虑村干部的工作时间、学历等因素,分档次、分类别,建立统一的村干部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XX区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并严格督促执行;公开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公示村干部工资实际发放情况,接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监督;实行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统发制度,将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奖励工资两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由乡镇按《办法》的要求,年初核报村干部工资标准,财政专户按月统发,村干部持工资卡按月领取,奖励工资由乡镇年终按考核结果上报,财政专户核发,确保村干部工资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财政专户要监管村干部工资发放标准,对未按《办法》要求实行结构差别工资标准的,一律不予核拨,进一步明确“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和“奖勤罚懒”的村干部报酬发放原则,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形成注重实绩 的利益导向机制。要形成区上考核村一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办法措施,由专门的部门,对日光温室等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区层面上进行评价;建立重点工作重金奖励制度,每年奖励20-30个经过实地考核评价,重点工作成绩突出、考核排序靠前的村,每村奖励10000-20000元,允许作为村干部个人奖励资金,通过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村干部干好重点工作的热情,激活他们实实在在抓工作、促发展的动力;建立长效的重点工作奖励制度,形成村干部重视重点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活人死奖金”,杜绝因一年优秀而长期享受奖励的负面影响,将村干部工作的优秀与否,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增强奖励的实效性。
三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形成建功立业的政治激励机制。村干部录用公务员是把双刃剑,能否调动工作积极性,关键看如何利用这一政策资源。村干部录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考录,我们考录的目的是奖励那些埋头苦干、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激励广大村干部队伍向他们学习,从而形成注重工作实绩、崇尚建功立业的工作氛围。所以,录用村干部不 应以考为主,而应该把工作实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表彰村干部一年的突出成绩,重金奖励制度就足够了。如果把录用公务员作为激励村干部的一种手段,我们更应该从长期地、动态地角度来衡量一个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建立特殊贡献破格任用制度,对于任期内在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促进思想解放等方面工作实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在经过综合考核、广泛考察,在当地群众认可同意的前提下,可考虑录用公务员或聘用事业干部,但一般仍应留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抵制歪风邪气、敢于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有特殊贡献的村干部,也要考虑享受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待遇,以彰显社会主义道德力量,在农村形成弘扬正气、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四要完善养老保险长效投保制度,形成规范有序的养老保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XX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比例,降低村干部自己交纳部分的压力;扩大村干部参保范围,将过去在村级岗位上工作10年以上的村干部全部纳 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对离任村干部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措施,在大部分参与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对不能参保的给予适当补助;改革村干部养老保险在职政府补贴、离任不补贴的方式,按村干部年龄、工龄确定政府补贴的标准和年限,一般要延续到离任后5年以上(离任后补贴标准可按规定降低),鼓励村干部离任后继续参保,切实形成长效投保制度,不断提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五要建立培养教育关爱扶持制度,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动力机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从致富能人中吸引人才,为村级组织发展储备后续力量;建立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将村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每年轮训一遍村干部的做法,邀请工作年限较长、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实地授课,开展全区范围内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村干部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立村干部关爱扶持制度,关心村干部的个人生活,每年组织慰问一批离任村干部,乡镇 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开展与村干部的交流谈心活动,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关心,在发展产业、建设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动员帮助他们在做好村级事务的同时,积极创业发展,带头致富;在工作上,乡镇党委、政府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出主意、想点子”,还要“出实招、解难题”,切实帮助村干部做好工作,激发他们勇于攻坚、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