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换届契机大力配备女干部
仲祖文:
抓住换届契机大力选拔配备优秀女干部
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既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的必然要求。集中换届是选拔配备女干部的重要契机,必须抓住。
中央对选拔配备女干部高度重视。有关换届文件对在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女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换届政策要求,大力选拔女干部合适人选,突出选优配强正职女干部,市县乡领导班子女干部选配工作在前期换届中扎实推进。
从已完成换届的市县乡领导班子结构看,总体情况是好的,多数达到了女干部配备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地方党政班子没有配备女干部,正职女干部选拔配备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平时工作中缺乏长远眼光和战略考虑,不敢放手使用女干部,优秀女干部数量不足外,还有决心不大、视野不宽、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加大在换届中选拔配备女干部工作力度,关键在于各级党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组-1-
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换届政策要求,认真分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既从整体上分析女干部配备情况,又具体分析每个班子配备情况,提出实现配备目标的有效措施。要严格落实市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县级党政班子中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的要求,对党政班子交叉任职的只算一头,保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总量和配备女干部班子的比例都有上升,市县党政正职女干部数量比上次换届时有所增加。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统筹选配力度,大胆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干部,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从其他地方交流产生;认真落实市县领导班子女干部结构要求,严格把好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审批关;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增强针对性,保证换届选举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已完成换届但未达到女干部配备目标要求的,班子出现空缺时要优先配备女干部。同时,要立足长远,坚持系统培养,重视基层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大力推进女干部选拔配备,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按照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于去年以来稳步推进了乡镇(含场、街道,下同)机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乡镇女干部配备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改革后合并乡镇为94个,配有一名以上女领导干部的85个,占总数的90.4,比改革前提高5.9。乡镇女党政一把手比例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乡镇党政班子一把手94人,其中女党政一把手5人,占5.3,比改革前提高1.1。此外,全市乡镇女领导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优化了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和配置女干部的重要性,把乡镇女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女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专题研究乡镇机构改革中女干部的配备问题,明确提出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配备的原则、目标要求等,并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学习,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市委书记蒋作斌多次强调:“原则上乡镇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一名女干部”、“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各区县(市)汇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方案时,市委组织部按市委要求,严格把关,确保了乡镇女领导干部配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好范文出品]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加大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多层面的培训、专题报告等形式,一方面,教育引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女性参政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对妇女及妇女工作的关注,形成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破除了以往三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一是破除乡镇工作中“女不如男”的旧观念。打破男女性别界线,注意发现女干部在乡镇工作的特长和优势,不求全责备,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女干部。二是破除“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偏见。在选配一把手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一把手,适合提正职就提正职,努力克服“女同志不能挑大梁”,“只能当配角”的片面认识。南县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万华,2004年11月以前一直在县直单位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不很丰富,任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后,敢于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在机构改革中,浪拨湖乡和牧鹿湖乡合并组建新的浪拨湖乡,南县县委经过充分酝酿,从有利于加强女干部培养等因素出发,决定由万华担任新的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三是破除“女同志搞经济工作不行”的观念。克服以往妇女干部分管意识形态、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的多、分管经济等其它工作的少的现象,在选拔上注重挑选一些熟悉经济工作的女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培养上,有计划、有意识地把一些有经营头脑和发展潜力的女干部,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改革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着重提高她们领导经济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95名女乡镇领导干部中,分管经济工作的有36人,占总数的37.9。
三、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在女干部配备工作中,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不盲目追求数量和比例,努力做到积极稳妥,确保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三点:一是认真澄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市委和区县(市)委领导带队下乡调研,注意找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交心谈心,摸清她们的思想动态;组织专门调研组,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就乡镇机构、女性班子成员配备等问题广泛征求妇联等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澄清了底子。二是坚持人岗相适原则,把女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根据女干部个人能力、业绩情况,决定女干部在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中合适的职务人选,如沅江市原南咀镇党委委员万红桃同志,有林业技术专长,改革后,市委决定由她担任新的南咀镇主管农林业的副镇长,同时,在乡镇长助理人选中,优先考虑使用女干部。三是注重科学调配,确保妇女干部配备的质量和数量。各区县(市)都印制和下发了专门的民主测评表和全额定向推荐表,在民主测试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条件,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配。对个别乡镇班子内没有合适女干部人选的,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调配来解决,保证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的比例和质量。如桃江县通过科学调配,改革后全县15个乡镇,每个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市乡镇女领导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我市在机构改革中还有针对性的加强乡镇女后
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女干部人才档案库。桃江、赫山、南县、沅江、安化、资阳等地组织部与妇联加强合作,分工负责,县妇联分类建立了妇女人才档案,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女科级干部和女科级后备干部档案,专人负责。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女干部的培训。赫山、安化等地先后举办乡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班,组织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管理、科技知
识等。三是加大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目前,我们正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女干部到外地学习锻炼,或抽调她们参加全市一些“急、难、险、重”中心工作,开阔她们的视野,提升她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篇: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 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 加强女干部配备工作
按照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市于去年以来稳步推进了乡镇(含场、街道,下同)机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我市高度重视乡镇女干部配备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据统计,改革后合并乡镇为94个,配有一名以上女领导干部的85个,占总数的90.4%,比改革前提高5.9%。乡镇女党政一把手比例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乡镇党政班子一把手94人,其中女党政一把手5人,占5.3%,比改革前提高1.1%。此外,全市乡镇女领导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参政议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优化了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和配置女干部的重要性,把乡镇女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女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专题研究乡镇机构改革中女干部的配备问题,明确提出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配备的原则、目标要求等,并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学习,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市委书记蒋作斌多次强调:“原则上乡镇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一名女干部”、“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把女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各区县(市)汇报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方案时,市委组织部按市委要求,严格把关,确保了乡镇女领导干部配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本文出自新世纪秘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加大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多层面的培训、专题报告等形式,一方面,教育引导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培养选拔乡镇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妇女先进典型,宣传女性参政的典型人物www.xiexiebang.com 和先进事迹、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对妇女及妇女工作的关注,形成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破除了以往三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一是破除乡镇工作中“女不如男”的旧观念。打破男女性别界线,注意发现女干部在乡镇工作的特长和优势,不求全责备,全面地、发展地、客观地看待女干部。二是破除“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偏见。在选配一把手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一把手,适合提正职就提正职,努力克服“女同志不能挑大梁”,“只能当配角”的片面认识。南县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万华,2004年11月以前一直在县直单位工作,农村工作经验不很丰富,任原浪拨湖乡党委书记后,敢于开拓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在机构改革中,浪拨湖乡和牧鹿湖乡合并组建新的浪拨湖乡,南县县委经过充分酝酿,从有利于加强女干部培养等因素出发,决定由万华担任新的浪拨湖乡党委书记。三是破除“女同志搞经济工作不行”的观念。克服以往妇女干部分管意识形态、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的多、分管经济等其它工作的少的现象,在选拔上注重挑选一些熟悉经济工作的女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培养上,有计划、有意识地把一些有经营头脑和发展潜力的女干部,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改革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着重提高她们领导经济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95名女乡镇领导干部中,分管经济工作的有36 人,占总数的37.9 %。
三、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乡镇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在女干部配备工作中,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不盲目追求数量和比例,努力做到积极稳妥,确保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三点:一是认真澄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市委和区县(市)委领导带队下乡调研,注意找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交心谈心,摸清她们的思想动态;组织专门调研组,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就乡镇机构、女性班子成员配备等问题广泛征求妇联等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澄清了底子。二是坚持www.xiexiebang.com人岗相适原则,把女干部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根据女干部个人能力、业绩情况,决定女干部在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中合适的职务人选,如沅江市原南咀镇党委委员万红桃同志,有林业技术专长,改革后,市委决定由她担任新的南咀镇主管农林业的副镇长,同时,在乡镇长助理人选中,优先考虑使用女干部。三是注重科学调配,确保妇女干部配备的质量和数量。各区县(市)都印制和下发了专门的民主测评表和全额定向推荐表,在民主测试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条件,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配。对个别乡镇班子内没有合适女干部人选的,通过在全县范围内调配来解决,保证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女干部的比例和质量。如桃江县通过科学调配,改革后全县15个乡镇,每个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领导干部,配备率达100%。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市乡镇女领导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我市在机构改革中还有针对性的加强乡镇女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女干部人才档案库。桃江、赫山、南县、沅江、安化、资阳等地组织部与妇联加强合作,分工负责,县妇联分类建立了妇女人才档案,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女科级干部和女科级后备干部档案,专人负责。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女干部的培训。赫山、安化等地先后举办乡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班,组织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管理、科技知识等。三是加大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力度。目前,我们正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女干部到外地学习锻炼,或抽调她们参加全市一些“急、难、险、重”中心工作,开阔她们的视野,提升她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兆雅镇党委抓住换届后契机
兆雅镇党委抓住换届后契机,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镇党委科学化建设,推动了兆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三个到位”确保学习推广取得实效
一是认识到位。兆雅镇充分认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将学习活动作为全镇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全镇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坚持做到党委书记书记带头学事迹,带头讲精神,带头谈体会。
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领导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党务副书记兼任主任,负责主抓全镇的学习推广活动。并要求各村(社区)成立相应的学习推广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三是落实到位。通过党政办公会研究制定了《兆雅镇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实施意见》,把“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讨论的必备内容,列入年终考核事项。通过层层宣讲,让全镇干部对“文建明工作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三个坚持”加强镇党委科学化建设
在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中,兆雅镇始终把“三个坚持”作为党委、政府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推进了镇党委的科学化建设。
(一)坚持以健全工作机制为核心,在“三制”建设中出效益。自活动开展以来,兆雅镇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共废除制度3个,修改制度8个,新建制度6个,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镇、村(社区)管理制度。一是坚持了每周工作碰头会和每月工作公示制度,强化了日常管理。坚持每周举行党委班子碰头会,集中汇报、讨论各条线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每月坚持召开支书、主任例会。支书、主任例会由各村轮流承办,上午交流工作,下午到社入户集中解决实际问题,现场交流,现身说法,提高了支书、主任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将全镇每月工作要点责任到分管领导、责任到牵头部门、责任到经办人员,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实行每周总结、半月督查、月初通报,促使干部“日日知重点、周周有总结、天天在争先”。二是推进了难点工作调研制和重点工作项目管理制,强化了重点攻坚。将8项难点工作分解成了12个调研课题,由责任领导和部门负责,限期调研,限期拿出措施方案,提高了干部攻坚破难的能力;对年初确定的20项全镇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将项目、人员、补助、责任进行捆绑,实施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监督,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推行了党员“积分卡”制度,强化了引领作用。实行党员日常表现积分制,办一件实事好事记10-20分,达到60分作为评先选优基本条件,200分作为镇党委表彰对象,300分制作专题片在全镇播放,由定期表彰改为随时表彰,在全镇形成了比实干、比业绩、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以激发干部激情为突破,在“三定”管理中出活力。一是放活身份“定岗”。根据工作侧重和人员性格、能力,打破部门界限和身份限制,对日常工作岗位实行灵活调剂安排。在联村工作中实行双向选择,按照“个人申请、双向选择、党委决定”的办法确定联村领导和联村干部,调动了进村发现问题,入户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破除过去联村工作“一厢情愿”、“拉郎配”的做法。二是明确任务“定责”。根据班子成员分工和机关干部调剂使用后的岗位职责,按照“本职工作和重点工作多岗多责、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一岗双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岗位考核管理,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个个身上有指标”,确保工作有序运转、高效推进。三是逗硬奖罚“定酬”。对日常工作定额,通过点名考勤、上下班签到、督查督办等方式,对机关干部出勤情况、履职情况、工作实效进行严格考核。对中心工作定补,一改过去中心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进一步明确加班、值班等中心工作补助标准,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参与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对重点工作定奖,把重点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开展等与目标考核挂钩,镇财政年初预算定奖专项资金,用于参与人员的考核奖励,对未完成或完成任务质量差的工作人员进行逗硬惩罚。
(三)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关键,在“三育”活动中聚合力。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采取书记、镇长亲自授党课、联村领导深入各村(社区)讲党课、老干部讲党课等方式,扎实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和镇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内容的宣讲教育,促进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创新开展干部爱民教育。一方面,大力推广“记民情日记”制度和“干部下访问计”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认真收集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激发帮民需、解民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村(社区)四职干部实行平时值班负责制和逢场天集中办公制,定期落实群众邻里纠纷调处、农村五保低保、便民服务代办等工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坚持开展群众素质教育。通过三下乡文艺演出、农村书屋、政策宣讲、普法讲座等形式,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即:“对国家讲感恩、对法纪讲遵守、对义务讲尽责”,强化群众思想素质教育,推进群众素质提升,用正确的导向引导群众、激励群众,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扎实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党员群众致富能力。
三、“三个更加”谱写兆雅全新发展篇章
(一)管理更加顺畅。通过一个时期以来对文建明工作法的学习推广实践,加快了兆雅镇新一届党委班子的磨合过程,提高了新班子的能力素质,增加了班子民主团结、实现了新班子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二)群众更加满意。自学习推广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把关心群众冷暖转变为自觉行为,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今年以来,全镇没有发生群众投诉和上访事件。
(三)前景更加美好。镇党委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转化成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引进了“三个亿元”项目【蜀光酒业和宋河粮液、川酒仙和板城烧锅、保力沥青】,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启动了“两个千万元”民生项目【标准农田建设1700万元、土地整理1000万】,提高了民生工程实效;工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全镇上下正全力谱兆雅发展的全新篇章。(完)
第五篇:抓住企业转型契机
抓住企业转型契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如今我们的企业正处在改制完成后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企业转型的契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成了我们面前一个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用于指导我们建筑企业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统一,具体项目与总体发展战略相统一,切实研究、制定、完善和实施好科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国家加大了经济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中性的财政政策,基建投资规模增长放缓,数量规模型增长模式已经没有出路,并且随着将来奥运工程、世博项目的结束,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城市化建设的高潮结束,基建市场必然会迎来新的调整,甚至会出现一个“低潮”。建筑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新变化,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坚决转变人财物高投入、粗放管理、低效益的发展模式,破除片面畸形、急功近利的做法,避免产值与利润不成正比的现象,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战略目标不明确、体制机制不活、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展观,就容易导致企业为了改革而改革,或者片面追求扩大规模,追求经营指标,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
其次,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需要。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建筑企业,是一项非常紧迫的重要课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建筑业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与世界先进的建筑承包商相比,整体素质低,实力明显偏弱,占有的世界工程承包市场份额也很小。突出表现在体制机制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综合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融资能力差、历史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建筑企业还没
有摆脱粗放型管理和资源消耗型模式,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产值利润率低,造成外延扩张迅速而内涵发展不足。建筑企业必须加快产权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步伐,发展壮大建筑主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快主辅分离,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培育和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资金、管理密集型工程总承包企业,更好地发挥建筑业的经济支柱作用。
再次,是市场高品位竞争的必然选择。一是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服务需求优质化。随着国家投资政策的放开,投资领域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及外资等多元化主体,国际建筑项目的交付方式不断创新,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BOT、BT等模式大量涌现,投资原则已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业主需求也呈现多样性的格局,不仅要为业主提供工程施工服务,而且要提供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融资等一系列服务。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服务方式的变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项目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竞争能力,从单一的施工企业向资本型总承包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客户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二是市场竞争主体扩大化。一大批民营建筑企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很有竞争力和相当规模的企业,而且还形成了一整套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产品、管理、用人等机制,如浙江广厦集团、龙岩集团。在市场逐步规范的环境下,主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企业的综合实力、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建筑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对于实现的总体目标及根本对策所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化,竞争环境复杂化,建筑企业必须及时把握行业前景,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发展状态,坚持科学战略定位,并据此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测,明确自己的发展领域和方向,制定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坚持科学战略定位,确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基础。
当今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大集团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管理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工程总承包是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出路和方向。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总承包由一个确定的企业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能有效地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业主满意的项目建设目标。工程总承包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市场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组织实施方式。国家建设部去年出台了《关于培育工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指导意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加快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国内建筑企业大体上可分为工程总承包、专业施工、劳务承包等三类资质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由于对工程设计、咨询、融资等要求较高,竞争对少较少,利润相对较好,但国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太少,突出表现在投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管理等方面薄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专业施工和劳务承包因企业技术、资金要求低,大量的企业积聚在此,经营范围、方式雷同,市场无序混乱,供需严重失衡,造成利润微薄。因此,培育和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是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2、加快体制创新,打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与核心。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
一、投资主体不到位的特点,直接带来了体制僵硬、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等一系列弊端,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筑企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政策调整型”向“制度创新型”推进,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激发企业新活力。建筑业作为一般性竞争行业,不属国家保护之列,各种股份可以有序流转,其中国有股可以自由退出;另外,建筑业基本上是劳务密集性行业,最有效、最合适的形式就是劳务和资本联合,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建筑企业应当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情况出发,统筹规
划,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大胆实践股权多元化,力求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通过向民资、外资、企业内部经营者和职工吸收股本等办法,并鼓励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入股,实现产权置换和优化重组,优化股本结构,建立起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制度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真正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企业经营机制,从根本和源头上激发企业活力。要选择具有竞争、专业优势的子公司改组为新的股份公司,并积极上市融资,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对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主体。建筑企业要针对设计、监理、咨询等薄弱环节,通过资本运作、参资入股等方式,加强咨询服务和设计功能建设,构筑完整的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条,壮大竞争实力,形成综合优势。
在实施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要加快战略重组和结构调整。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自有的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科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经营领域和主营业务,有进有退。建筑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发挥比较和专业优势,以精干主业为核心,实现增强竞争力的目标。精干主业,就要根据自身和市场条件,选择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提高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据此整合、集中各种资源,不断强化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竞争水平,最终做强做优。对所属子公司,要按照相同专业归并、资源专项经营、专业特色突出的原则,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行重组和结构调整,最终形成专业类别齐全、层次清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适应市场要求的具有专业优势和竞争力的子公司。对于不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没有发展前途和专业相同、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可以采取拍卖、出让、兼并、撤消等多种形式,整合内部资源,缩短战线,减少内部无序竞争,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3、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第一管理者挂帅和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的科技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好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展开。其次,超前预研,抢占科技制高点。要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分析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动向,确立新技术开发方向、策略及实施方案,加强全局性、前瞻性技术开发,超前研究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做到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起中心作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优,不断创新,形成拥有著名品牌的关键性技术体系。再次,对接市场,培育核心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服务对象,必须紧密结合生产中遇到的高难尖新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现实难题。要在攻克高难尖新技术问题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技术成果,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项目中的创造发明积极申报专利成果,迅速提高发明专利的质量,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并尽快促进其形成市场竞争力。另外,培养科技创新队伍。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体制、机制、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建筑企业科技人才紧缺,流失严重,造成技术创新战略难以持续有效实施。当前要重点加强高层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选拔,特别注意选拔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国际经济运行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实现价值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让人才安心企业、献身企业。
4、依靠集约管理,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管理就是生产力。建筑企业要按照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理顺管理体制, 开展精细管理,强化项目和成本控制,提升经济效益。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有效的集团管理模式,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局的老路,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精简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以建立现代公司制为基础,以产权关系和资产经营为纽带,实行适度集权和合理分权相结合,宏观导向与自主经营相统一的管理体制,逐步使集团公司成为规划、决策、信息和资本运营中心,子公司成为生产经营和利润中心,真正做强做优企业。在项目管理上,要以精细管理为指导思想,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职业化的项目经理组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
队伍、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施工项目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从进度、质量、安全、效益、社会信誉等方面保证企业的利益,避免以包代管、监控监督弱化、项目效益流失等问题,实现企业最佳效益。
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素质。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刻不容缓。企业品牌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品牌立足于市场,创誉于社会。一要建造精品工程。建筑产品是创立企业品牌的良好舞台,精品工程是企业品牌最重要的基础,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载体。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突出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地位,确立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线,严格贯彻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控制和优质服务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造更多的体现企业特色的优质和精品工程。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包括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方针、行为准则和企业标识,具有强大导向力、凝聚力和规范作用,规范着全体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企业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最终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整体素质。
综合以上,企业转型既是一个阶段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需要抓紧解决的紧迫的现实问题;我们既要从长计议,认真规划,科学安排,但也要有紧迫感,抓紧实施,重在落实,尽快取得效果。我们施工企业既要从自身的深层次需要来认识和对待企业转型问题,更要从国家良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促进转型,改变增长方式,通过转型创新施工企业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