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
英国《卫报》2007年3月1日评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指环王》 J·R·R·托尔金The Lord of the Rings JRR Tolkien《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Harry Potter series JK Rowling《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柏·李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圣经》The Bible《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e《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Nineteen Eighty-Four George Orwell《黑暗元素三部曲》 菲力普·普曼His Dark Materials Philip Pullman《远大前程》 查尔斯·狄更斯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小妇人》 露易莎·奥尔珂德Little Women Louisa M Alcott《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13 《第22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Catch-22 Joseph Heller《莎士比亚全集》 威廉姆·莎士比亚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William Shakespeare《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哈比人历险记》 J.R.R.托尔金The Hobbit JRR Tolkien《鸟歌》 赛巴斯蒂安·福克斯Birdsong Sebastian Faulks《麦田里的守望者》 J.D.赛林杰Catcher in the Rye JD Salinger《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奥德丽·尼芬格 The Time Traveler's Wife Audrey Niffenegger20 《米德镇的春天》 乔治·艾略特 Middlemarch George Eliot《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Gone With The Wind Margaret Mitchell《了不起的盖茨比》 F·斯科特·菲兹杰拉德 The Great Gatsby F Scott Fitzgerald23 《荒凉山庄》 查尔斯·狄更斯 Bleak House Charles Dickens《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War and Peace Leo Tolstoy《银河系漫游指南》 道格拉斯·亚当斯 The Hitch 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Douglas Adams《故园风雪后》 伊夫林·沃 Brideshead Revisited Evelyn Waugh《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Crime and Punishment Fyodor Dostoyevsky28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 Grapes of Wrath John Steinbeck《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刘易斯·卡罗尔 Alice in Wonderland Lewis Carroll30 《柳林风声》 肯尼斯·格雷厄姆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Kenneth Grahame31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Anna Karenina Leo Tolstoy
《大卫·科波菲尔》 查尔斯·狄更斯 David Copperfield Charles Dickens
《纳尼亚传奇》 C.S.路易斯 Chronicles of Narnia CS Lewis
《爱玛》 简·奥斯汀 Emma Jane Austen
《劝导》 简·奥斯汀 Persuasion Jane Austen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C.S.路易斯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CS Lewis
《追风筝的孩子》 卡勒德·胡赛尼 The Kite Runner Khaled Hosseini
《科雷利上尉的曼陀林》 路易·德·伯尼埃尔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Louis de Bernières
《艺伎回忆录》 阿瑟·高顿 Memoirs of a Geisha Arthur Golden
《小熊维尼》 A.A.麦尼Winnie the Pooh AA Milne
41《动物庄园: 乔治·奥威尔的著名政治寓言》 乔治·奥威尔 Animal Farm George Orwell42 《达·芬奇密码》 丹·布朗The Da Vinci Code Dan Brown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Gabriel Garcia Marquez
《为欧文·米尼祈祷》 约翰·欧文 A Prayer for Owen Meaney John Irving
《白衣女人》 威尔基·科林斯 The Woman in White Wilkie Collins
《清秀佳人》 L.M.蒙哥马利 Anne of Green Gables LM Montgomery
《远离尘嚣》 托马斯·哈代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Thomas Hardy48 《女仆的故事》 玛格莉特·爱特伍德 The Handmaid's Tale Margaret Atwood49 《蝇王》 威廉·戈尔丁Lord of the Flies William Golding
《赎罪》 伊恩·麦克尤恩Atonement Ian McEwan
51《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扬·马特尔 Life of Pi Yann Martel
《沙丘》 弗兰克·赫伯特Dune Frank Herbert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斯黛拉·吉本思 Cold Comfort Farm Stella Gibbons54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汀 Sense and Sensibility Jane Austen
《如意郎君》 维克拉姆·赛思 A Suitable Boy Vikram Seth
《风之影》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The Shadow of the Wind Carlos Ruiz Zafon57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美丽新世界》 奥尔德斯·伦纳德·赫胥黎 Brave New World Aldous Huxley
《深夜小狗秘密习题》 马克·海登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Mark Haddon
60《爱在瘟疫蔓延时》 加西亚·马尔克斯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 Gabriel Garcia Marquez
《人鼠之间》 约翰·斯坦贝克 Of Mice and Men John Steinbeck
《洛丽塔》 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Lolita Vladimir Nabokov
《校园秘史》 唐娜·塔特 The Secret History Donna Tartt
《可爱的骨头》 爱丽丝·茜波德 The Lovely Bones Alice Sebold
《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Count of Monte Cristo Alexandre Dumas
《在路上》 杰克·克鲁亚克 On The Road Jack Kerouac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Jude the Obscure Thomas Hardy
《BJ单身日记》 海伦·菲尔丁 Bridget Jones's Diary Helen Fielding
《午夜的孩子们》 萨曼·拉什迪 Midnight's Children Salman Rushdie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Moby Dick Herman Melville
《雾都孤儿》 查尔斯·狄更斯 Oliver Twist Charles Dickens
《吸血鬼》 布拉姆·斯托克 Dracula Bram Stoker
《神秘园》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The Secret Garden Frances Hodgson Burnett74 《岛国笔记》 比尔·布莱森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Bill Bryson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Ulysses James Joyce
《瓶中美人》 西尔维亚·普拉斯The Bell Jar Sylvia Plath
《燕子与鹦鹉》 亚瑟·兰塞姆 Swallows and Amazons Arthur Ransome
《萌芽》 埃米尔·左拉Germinal Emile Zola
《名利场》 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 Vanity Fair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80 《迷情书踪》 A.S.拜雅特Possession AS Byatt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A Christmas Carol Charles Dickens
《云图》 大卫·米切尔Cloud Atlas David Mitchell
《紫色》 艾丽斯·沃克The Color Purple Alice Walker
《告别有情天》 石黑一雄The Remains of the Day Kazuo Ishiguro
《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Madame Bovary Gustave Flaubert
《平衡》 罗辛顿·米斯瑞A Fine Balance Rohinton Mistry
《夏洛特的网》 E.B.怀特Charlotte's Web EB White
《你死后遇到的五个人》 米奇·艾尔邦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Mitch Albom
《福尔摩斯探案集》 亚瑟·柯南·道尔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Sir Arthur Conan Doyle
《神奇的树》 伊妮·布來敦The Faraway Tree Collection Enid Blyton
《黑暗的心》 约瑟夫·康拉德Heart of Darkness Joseph Conrad
《小王子》 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The Little Prince Antoine de Saint-Exupery93 《捕蜂器》 伊恩·班克斯The Wasp Factory Iain Banks
《海底沉船》 理查德·艾德蒙斯Watership Down Richard Adams
《笨伯联盟》 约翰·肯尼迪·图尔 A Confederacy of Dunces John Kennedy Toole96 《爱丽丝城》 内尔·舒特A Town Like Alice Nevil Shute
《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The Three Musketeers Alexandre Dumas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Hamlet William Shakespeare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罗尔德·达尔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Roald Dahl100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Les Misérables Victor Hugo
第二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书评
不怀好意的米兰·昆德拉
——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有感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内心失望之余又悄悄松了口气——失望这本久负盛名的书原来只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小说;当然也庆幸于不用硬着头皮看那种艰深晦涩的哲学著作。然而真正读过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自己这种想法错的有多离谱。这本看似轻松幽默的小说,会让每一个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沉重得让人窒息的思索,真真正正让人体会到“不可承受”是一种什么滋味。
小说没什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层层的铺垫,甚至简单到连人物都只有四个——四个生活形态迥异的凡夫俗子。他们身上唯一相同的特点就是背叛。小说中每一个人都在背叛:特丽莎身体甲板上灵魂的水手召唤她逃离了自暴自弃的母亲,带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走进了托马斯的生活;托马斯有不下二百个情人,即使是婚后他依然与情人们频繁地幽会;弗兰茨背着妻子维持与萨宾娜的婚外恋,在新情人的身边他的心依然崇拜着萨宾娜;萨宾娜则不断地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背离就是她的生活……所有的人都拼命的想要逃离生命的沉重,享受生活的轻松,却逃不开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们身处于生活的泥淖中,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
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现在做的事会对以后亦或是将来甚至来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
然而,事实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他就头也不回地向终点奔走。正如托马斯那句自言自语:“Einmal ist keinmal.”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活。人的一生是一张永远不能成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场永远不能正式登上舞台的彩排。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到头来,我们自己是无法通过比较来检验出究竟是那种方法更正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把每次选择看的那样重要,是否可以做一个凡夫俗子,尽享生活的轻松?
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对于有些人,这种生命之轻比生命之重更加的难以承受,正如托马斯与他的情人萨宾娜,在他们的身上,灵与肉是分离的,肉体可以尽享轻松而灵魂却感到莫名沉重。爱、同情、理想、责任、抱负等等,这些成分使精神得到满足,使灵魂得到慰藉,但却使生命变得沉重,牵挂、忧虑等也随之而来。或许,我们可以说,生命只有一次,今日的事明日将不复存在,我们不必认真对待它;然而也正因为这唯一的一次,我们又不得不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因为一旦走错就无法回头。
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常常使我们茫然不知所措,而这种茫然,让我们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到头来不得不说,一个不认真对待的人生,要比一个责任重大,充满痛苦抉择的人生更加令人难以承受。
昆德拉是一个狡猾的人,而且相当不怀好意——他用故作轻松的表象吸引了我,让我放松警惕,而后又一盆冷水泼醒了我,逼迫我面对这冷酷的现实。要知道,糊涂的人远比清醒的人要幸福得多。可是,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宁愿作,那个痛苦的,却清醒的人。
第三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贫困生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谈高校贫困生
1、什么是贫困生?
真正的贫困生,绝不是物质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贫困。
只不过,我们通常指的贫困生,是说那些家里的经济实力较差,无力或者费力支付学费或者生活费的学生。这里,我们所指的贫困生,也是指通常意义上的,那些精神上的贫困生暂不在其列。贫困生,一个让人看了辛酸的字眼。我们曾看过不少让人嗟叹的案例,在笔者的学校中,就曾见过在食堂捡剩饭吃的贫困生,这件事情在当时给大家的震动非常大,我们社会的角落中,还有这样一群人的生存状态!
然而,这样生存状态,值得关注的同时,有一些可鄙者,却要去分享真正贫困生的补助,这样的人,更需要关注。作为我们,绝不能让钱被那些精神的可鄙者们去抢那些需要帮助人的饭碗:一碗米饭,对于贫困生来说意味着生存;对于可鄙者们来说,一碗米饭意味着新的贪官的诞生。
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补助不可谓不多。从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到5000元的一次性国家励志奖学金,再到每年3000、2000、1000的助学金,国家的力度是相当大的,决心是相当坚决的。再加上学校自身的贫困助学项目:如勤工俭学,学校奖学金;社会的助学项目,如社会勤工进学,社会奖学金等,从实际上来讲,每个贫困生都能与这些助学项目接触。虽然这些助学项目可能还不足以支持贫困生完成学业,但是,每一个真正贫困生都能受到资助这是事实,只不过受到资助的程度不尽相同。
这些钱,对于有的家庭来说,那是雪中送炭。我的一位学生,一直在接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前些天有个支援四川重建的志愿服务活动,我这个学生第一个报名了。当时我想,这个学生还是不要去的好,因为假期是他难得的打工机会,能增补一些家计。学生非常坚决:
“老师,国家帮我这么多,我不能眼看着国家危难却无动于衷!”
我的心被小小地震动了一下。
真正的贫困生,自强自立,当他们用这些补贴来说,我们这些辅导员,心里是非常坦然的,觉得也是做了一件善事。但是,贫困生中却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但是物质的贫困生,更是精神上的贫困生。他们的作为,让人恨远大于怜!
很简单,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评贫困生的时候,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同学家庭非常困难,一个季节竟然只有一件衣服,吃饭更是只有主食,不吃任何菜品。可是,当他拿到了国家的补助的时候,他做了什么?
每天上网,泡在网吧不回来,也根本不上课。然而,他仍然是一个季节竟然只有一件衣服,吃饭更是只有主食,不吃任何菜品!
这种事情,还并不只是一件。有些贫困生,拿到助学款后买了高级MP3,手机,或者化妆品!他们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应,凭什么这些人能拿到国家的补助?
然而,查他们家庭的状况,确实是真的贫困的。
对于这样的人,有时候让人无话可说,这样的人值不值得拿到贫困生的助学金?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来说,他们值不值得社会的关心!
有时候我也在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贫困生买一个高级手机,或许这是他唯一能买的一件高级东西,是自己真正的心爱之物,对于他们的意义来说和经济条件相对宽松的人买一台高级手机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件东西可能是贫困生寄托自己所有希望的象征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当一个学生被标上贫困生的标签后,是不是完全不允许有自己小小的因为物质产生的快乐?就是我自己,也曾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借钱买过高级的玩意,如此想来,我们对他们是不是太过苛刻一些?
从人性的角度上,人类任何事情都可以理解。但是,从社会角度上看,有的事情做得,有的事情的确做不得。贫困生是什么?它代表着可以接受资助,但更代表着要承受“贫困生”这个标签和接受社会对于“贫困生”近乎苛刻的期望值的检验。这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当你接受一份馈赠的时候,你就要用一些东西来交换。这些东西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无非就是需要你的自强自立!当然,这种自强自立包含着很多沉重的东西,比如要一直过得特别简朴,要承受别人说你是贫困生时候微妙的压力„„
除了这种不自强自立者之外,更有一种可憎者:他们出生贫寒,理所应当地认为就认为别人的救助就是应该的,没有任何感恩之心,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认为,是社会造成了他们的贫困,所以社会要补偿他们云云,听来寒心!
不过好在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是一些懂事的孩子。从出生他们就在一种逆境中生长,很多孩子学会了自强自立。他们在学校中永远居于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然而,他们可以去食堂收拾碗筷,去做送水工,去扫地等等,小小的身躯下却是一颗坚定的心灵,这让人长大,让人成熟。他们或许在物质上的确贫困,但是,没人敢否认他们精神上的高贵——甚至,他们还更高贵些。
什么是贫困生,我想,我给他这样一个定义:物质贫困但精神自强自立者,乃是真正的贫困生,在他们那里贫困生是一个褒义词,代表着坚定和逆境求生的勇气。那些物质贫困同样精神也贫困的学生们,还是不要用这个称呼了,否则是对贫困生这个词的玷污!
2、如何鉴定贫困生 鉴定贫困生的过程,就像一场大戏,各种角色将齐聚一场,演出一出有喜有忧的人生闹剧。
本来,鉴定贫困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怎能是一场闹剧?原因很简单,贫困生是有经济收入的,即各种补贴,很多学生窥觑这不小的一笔收入,所以,很多学生即使不是贫困生,也会开各种证明要一个“贫困生”的名分。
其实,很多学生之所以惦记贫困生那点钱,与其家长是脱不开干系的。更准确地说,大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参与贫困生鉴定过程正是在家长的授意下进行的,所以,不是贫困生的人反而能开出比贫困生还多的各种证明!一些家长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第一:不拿白不拿;第二,我拿了这点算什么,国家总有办法给真正贫困生钱;第三,这个社会就这样,我不拿这钱就是我吃亏了等等。种种理由,不一而足。而学生们,就开始受到这些的影响,尤其是既得利益者,更相信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
他们怎么想,我无权干涉,但是,在我这个辅导员的领地里,我要对得起良心,所以将炼就自己的火眼金睛!
其实,高校里去鉴定贫困生,同民政部门去建立低保户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最不能相信的是报上来的材料,最值得信赖的,就是调查实践。那么,该怎么做呢?
第一:相关证明材料只能作为参考使用,如三级贫困证明等。三级证明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国家要求由三级行政部门开立证明,其目的是避免某些人冒充家庭贫困,但事实确是:真正贫困的家庭的确能开出三级证明,但是还是很费时费力的。而真正好开证明的是谁呢?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很轻松地打个招呼,开个贫困证明。我就见过某县长的女儿拿着贫困证明来找我,可叹可悲。各类的证明材料很多,开具证明的部门也很多,但事实上,这些证明、材料鱼龙混杂,难以说明真实的问题。但是,这些材料的参考价值是有的,因为,有的材料反应的是真实的情况,我们需要从这些材料中找到有用信息。
第二:辅导员是贫困生鉴定的最终评判者,但是,评判的过程必须有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谁对贫困生了解最多?不要说是我们这些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永远是学生自己。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正需要帮助是很明白的事情。一般来说,学生们对于最为贫困的贫困生是了解的,而对于最为贫困贫困生所有的学生们也不会吝啬,甚至包括哪些动了贪念的学生对于最贫困生也不会这么做。通过学生们,我们可以了解到最为贫困,最为迫切需要帮助的人群。
第三:除了最为贫困的之外,则是经济情况稍好一些,但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可能吃穿主流化,即看不见明显的贫困迹象,但事实上他们确实需要帮助——其实,他们吃穿主流化
是一件很应该的事情,并不是非要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真正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贫困生也应该有自己正常的大学生活,只是绝不可有奢侈性的消费而已。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鉴定,学生内部是有争议的,原因很简单:即那些动了贪念的学生混迹于其中,所以,对于谁是真正的贫困生,真正的难点在这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调查。把这部分存在争议学生的名单统计好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可以找班里的一些同学了解情况,也可以打电话到他老家的乡里面进行了解,到他的宿舍去看看他的东西,或者可以查询学生的贷款信息等等。其中,这些方式中,实际上还是通过多个学生的了解最为重要——因为,当同学们相处了一段时间的时候,他们之间是最为了解的。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有些学生就不认同他呢?原因也很明白:不是每个学生之间都相互特别了解的。有些贫困生,非常要强,在别人面前从来不表现出自己贫困的一面,只有与他比较近的人才知道。这种学生,一定需要关注!
在这些原则之下,我们具体怎么做才好,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第一:提前打好预防针。即在新生入学开始就和学生们声明在先:希望一些并不是真正困难的人不要参加贫困生鉴定工作,于人于己都不好。这样,有一部学生会自动放弃。
第二:让各班递交贫困生申请书,和三级证明等各种材料。
第三:设立各班的贫困生评审小组。可以组成由辅导员、少量班委,各宿舍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报名者的资格进行一一审查,评出贫困生。这个具体过程很需要技巧,需要自己设计。
第四:对于有争议者由评审小组进行调查,进行最终鉴定。
第五:对于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内,允许学生们匿名举报。
第六:最终结果由辅导员处宣布生效。
贫困生鉴定,并不是一间小的事情。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贫困生得到补助,让不贫困的远远走开,还有更深的意义:如果贫困生鉴定做不好,班里的学生相互猜忌,各个宿舍之间相互猜忌,整个班就彻底乱下去了。关于方法问题,我这里虽然提供了一种,但是也未必有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都得多动脑筋,这是所有辅导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3、我是一个贫困生
在百度中输入“我是贫困生”,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结果中,就如我刚才所说的,带着太多沉重的东西。为了写作的便利,我自己写了一篇他们的文章:
我是一个贫困生,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家里非常困难,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母亲„„
编者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的确,你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心酸,所以,我们更希望你能坚强地成为男子汉
来到大学之后,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是我不懂得,我总觉得同学们看我的感觉怪怪的,其实就是瞧不起我!
编者按:没有人会瞧不起你,事实上大部分人也没精力瞧不起你。大家看着你怪怪的很正常,因为,你还没有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总会有些不一样,这其实倒是正常的,如果从一开始你就能融入所有人的主流中去,你就不会想太多了。
我非常自卑,我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不敢和女同学说话,但是,我想,我有一天一定会比你们有钱!
编者按:自卑的人是带着最强烈的自尊。这是一种心理学常识,但是,在很多贫困生那里,那种自卑和自尊是病态交融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某些贫困生特别有自尊,不让任何人照顾他,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等等。其实,这是内心自卑最强烈的表现!
我会通过自己的奋斗买车,买房,超过你们所有人。编者按: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这是贫困生们都有的梦想。然而,这种梦想如上文一样,其实真实的内涵是想超过周围的人,而并非完全自己的意愿。这是长期以来贫困生认为周围人瞧不起他的感受,想要用赚钱能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学校,我获得了一些补助。但是,正是因为贫困生这个标签,我不能穿好一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东西,即使我能支付的起!因为我是贫困生。
编者按:这的确是残忍了一点。社会人对于贫困生的期望值是这样的,贫困生应该处处贫困,不能穿好一点的衣服,吃好一点的东西,否则就不是真的贫困。但是,怎么说呢,这绝不是有恶意的,而是社会生活正常意识的体现——虽然对于贫困生来说要求苛刻了一点。
我更不敢交女朋友,我没钱,没人看得上我,我也买不起交女朋友的那些东西。
编者按:恋爱的确是需要一些物质基础的,对于贫困生来说,恋爱确实显得有点奢侈。但是,并不是因为别人看不上你,是因为你还没有获得因为成熟、自信、自立而获得的魅力。其实,我倒是看了几个贫困生交上了男女朋友,他们甚至还能一生相伴,所以本质上,不只是与物质,更是与你的个人素质有关。
从夜里醒来,我就想哭。我恨,我恨我为什么没生在一个大富之家。我恨我为什么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我恨我为什么命这么不好?
编者按:说句好像是风凉话的话,你生在一个真正的大富之家:生活的艰难和挺直的脊梁,这比物质财富还要宝贵。很多大企业家大政治家出身贫寒,就是因为他们有生活艰难带来的意志坚定的财富!
我恨社会,我恨所有的人!
编者按: 这是病态的心理表现,如果是因为情绪不好而说出这样的话还可以宽容。如果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必须尽快接受心理医生的援助。
我更恨我自己,我为什么这么软弱,为什么这么笨?
编者按: 你并不笨,但是,你现在确实软弱。想让自己成功,就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彻底改变那个懦弱的自己!
我的爸爸妈妈,看到你们那么辛苦,我真是觉得自己对不起你们,我该怎么办啊?
编者按: 父母这辈子对你的恩情,你的确是得报答。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人拿出多么大的勇气来供你上学,就凭这一点,你这个儿子就要永远感恩!
„„
笔者写这篇小文,对于一些事情进行了一些加工,但在现实中却又豪不夸大。因为,这些事情确实都是曾经有过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贫困生的实在太多了。不过这也难怪,他们承受的实在是太多了,远不是我们能想象的,贫困生这个标签,其实很沉重!
不过,贫困生们,我想对你们说:自己的命运,实在自己手中的。因为我们在看到许多消极的贫困生的时候,更看到了许多成功的贫困生!
4、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贫困生的问题,有时候让我们又爱又恨。我们尊重那些自强自立的贫困生,但是,又有那些不自爱的贫困生,我们这些辅导员,该怎么做?
首先,不管是不是自爱的贫困生,我们都需要更多关注。他们这个群体,是个隐性的群体,平时并不会表现得让你关注。但是,他们这个群体,同时又是一个容易发生一些事情的群体。不管一个贫困生是否自爱,他们较之于其他同学承受了更多的东西,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我们不要表现出对于贫困生的特别关注,让他们有一视同仁的感觉,但是,我们在默默地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每一次麻烦——当然,在需要的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擎起一片天空。
其次,我们应尽自己的力量,多提供给他们一些打工、勤工俭学的机会。他们需要别人施舍式的帮助的同时,更需要有自己自立的一面。施舍式的帮助有一种特点:如同乞丐一样,施舍吃多了之后就彻底懒惰了。我们可以要求贫困生们更多参与一些有收入的活动,这不仅是为了让他们贴补生计,也是为了让他们不变得懒惰。我还曾做过这样的事情,在发放一项国家的补助的时候,我要求贫困生用劳动换来,要学生们打扫了活动中心的卫生。事情很小,但意义并不小,这也是给贫困生们一种并非接受施舍式的尊严。一般来说,贫困生们需要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而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尽量提供给贫困生吧。
再次,对于贫困生,我们也需要分类对待。这就是我之前提的两种分类:一种自强自立的,一种不自爱的。对于自强自立者,多加鼓励,有时候心理上的鼓励甚至比物质上的鼓励更有力量。我们作为学生想要寻求评价的评判者,可能简单地一句评价,让他们记住好几个月。但是,我们的鼓励并不能没有根基,即让学生觉得不是因为他进步而进行的鼓励,而是为了鼓励而进行的鼓励。对于那种不自爱的,我们不必心存慈悲。贫困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不自爱则是。对于他们,第一,要谈话,要批评,要引导;第二,要联系其家长,希望家长能够对孩子施以影响;第三,助学金等可以暂缓发放,等着他改了坏毛病之后再发,当然,这样做是要承担一定风险和责任的,应该量力而为;第四,对于一些学生,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可以给予其做心理援助,即带他们做一定心理咨询;第五,当然,整个过程中需要班委,学生干部党员的协助,用学生的方式从另一个方面帮助他;第六,如果仍然是屡教不改,比如仍然迷恋网游等,我看不必浪费精力了,劝他退学吧——这样对他的家庭还要好些,不至于让家里穷光了却养了一个废物。不过说实话,一般来说即使不劝退,他们由于不能完成学业也会被学校开除——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是一个辅导员能处理的了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最后,其实这一点本来已经隐含在前面的话题中,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单拿出来说说。如果说五年前学生有个手机是一种奢侈消费表现的话,那么现在,这些东西都可以算作一种必备品,即使是贫困生。关于贫困生是不是应该有手机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年了,之前几年手机是一个高价位商品的时候,我们认为贫困生拥有手机是一种奢侈的表现,但现在手机和通讯费用都下降到这样水平的时候,贫困生如何不能用?一部手机,可以随时知道在什么地方,保证了基本安全。同时可以让贫困生们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朋友圈和打工生活等等,其实,试问城市中现在谁还没有手机,这简直就是城市生活必备品。除了手机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变化,比如说贫困生可不可以有MP3?当然可以,现在是一个优盘时代,软盘淘汰后,一个价格便宜,能当优盘又能听歌的MP3毫不奢侈。其实,除了这些东西,还有许多,比如贫困生就不能拥有一套款式比较流行的衣服吗?贫困生就不能吃一次比较丰富的晚餐吗?等等。我之前用“微妙的痛苦”来叙述贫困生,正是指这些,因为他们不敢拥有!怎么说呢,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贫困生用的手机是比一般人都高级的,如果贫困生的衣服是比别人都贵的,如果他们每天吃饭都比一般人花钱多,那的确,可以算作“不自爱”。但是,我们已经不应该用简单的物质生活去衡量贫困生,因为,他们是人,也是孩子,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写到这里,我这个专题想要做一个小结了。怎么说呢,我们辅导员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大悲哀,在当时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为那些人间的不幸而难过,为那些可怜的孩子而痛苦,为了自己的无力而悲哀。在我做辅导员之前,有一个老师和我说这些,我还不信,我无法想象我会被这样一些事情弄哭,但事实是,在我第一年当辅导员时候,在我接新生的第二天,我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孩子: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在建筑队打工,却有肝癌,自己本来是清华学生的级别,却考试失常来到了我们这个普通的院校。就在这个时候,孩子本身在新生体检查出了肺结核,必须休学或者退学。那个孩子开始和我说的时候还不觉怎样,但是,听着他沉静而悲痛的叙述,听着他觉得生死都无所谓的感慨,听着他做好了准备随时告别父亲一个人生活——突然有一刻我的心突然触动了点什么,彻底控制不住自己了,一下子哭得唏哩哗啦的。那个孩子哭,我也哭。后来孩子止住了,我却停不下来。情绪安定了之后,我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他,托人给他买了火车票,又送了两本书,我最心爱的《悟空传》和《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有一大堆《中国青年》。那个孩子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后,就再无音信。
第二年,那个孩子回来了。原来,他治好病之后,重新参加了高考,最后考上了武汉大学。他来学校取他的户口,同时也来看我和当时给了他极大支持的同学们。孩子见了我之后一定要请我吃饭,我不去,结果就给我买了一大堆东西。孩子说:老师,谢谢你,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你给了我人生中最大的帮助!我心里很惭愧,我觉得在那个时候,任何人都会那么做的。我问他:你父亲怎样了?孩子说,不知道他还能撑多久,还在干活,我说不听他。一句话,让我的心里又一次暗暗地震撼了一下。
讲了这么个小故事,是啊,我们辅导员是个凭着良心在活的职业,其实如何对待贫困生的问题,如同其他很多问题一样,都是在拷问我们的道德良心!
第四篇: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阳光演讲稿[范文]
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阳光
文章导读:怎能忘记,当初为人母的戴芳,面对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正在为了是来局里上班还是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而左右为难、满心焦虑的时候,局里特意给她提供了专门的房间,好让她边上班边照顾小孩,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办税大厅的***。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话“感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阳光》。(提高声调,激扬的、停顿)
说起感恩,我想先给大家读一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开始舒缓,逐渐加快语速)“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加重语气,停顿)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到吗,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是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这个人就是世界科学巨匠霍金。一次,当一位记者问他,身患这样严重的疾病是否埋怨命运的不公时,霍金面带微笑,用那根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打下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段动人的文字。
这个故事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认真反思一下,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那些人人不可回避的挫折与烦恼,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牢骚和埋
怨:我们总是爱抱怨命运不够好,自己得到的不够多,我们甚至会嫉妒别人快乐而自己忧伤,别人幸福而自己孤独„„可是,我们恰恰忽略了,在这无边无际的怨气中,(加快语速)我们的生活褪去了鲜明的色彩,变得暗淡无光;我们的心境失去了宝贵的宁静,变得躁动不安。而这位重度残疾却依然笑对人生、创造奇迹的科学家,用自己的微笑和从容,用自己努力和成功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加重语气,停顿)因为,感恩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阳光!(激扬的)我们必须明确,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感恩是做人的支点,感恩是快乐的源泉!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将会重放异彩;学会感恩,我们将创造生命中的奇迹!(大声的,激扬的)
朋友们,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感知这个世界,并且时刻抱着对这些的最大的感恩,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温暖,充满芬芳。就拿我们国税局来说吧,我们在这里感知到了什么呢?我们感知到的是无限的关爱。
怎能忘记,当初为人母的戴芳,面对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正在为了是来局里上班还是留在家中照顾孩子而左右为难、满心焦虑的时候,局里特意给她提供了专门的房间,好让她边上班边照顾小孩,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怎能忘记,当宋涛因为参加蓝球比赛脚部受伤,躺在病床上孤单无助的时候,单位领导安排专人到医院护理照顾,嘘寒问暖,令这个刚强的小伙子潸然泪下。
怎能忘记,当去年年底那场罕见的风雪袭来时,邱凌空的母亲在老家不幸去世。我们的局领导不顾冰雪交加、寒风刺骨,不顾路面打滑、行车艰难,亲自前往吊唁、慰问,并派专车、专人帮助料理丧事,无微不至。
朋友们,这虽然都是点滴小事,但这些小事折射出来的是一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加重语气)面对这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要做的就是人人捧出一缕感恩的阳光,照亮**国税的美好明天,就是以我们感恩的实际行动使这份爱、这份情、这份暖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绵绵不绝、无限延伸!(大声的)
朋友们,最后,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样一句话:因为感恩,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我们用心去回报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的心里充满无尽的快乐与幸福!
朋友们,愿感恩的心与你我相守,伴你我同行!(激扬的)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摘选自中国演讲网 http:// 欢迎转载或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国演讲网,欢迎来访中国演讲网。
第五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读后感
初读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宾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宾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一言蔽之: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再读,梳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同时,要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两千字宣言”,等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一遍遍深读,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小说主人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认识:
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卡列宁的微笑那一章写的很美好——卡列宁的离去让人感觉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虚无缥缈,空荡荡的,轻如尘烟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宾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宾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莎比娜在背叛中度过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动不已。这种循环往复的背叛所带来的重,是她满心喜欢的,也是乐于承受的。但是,当她背叛了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以后,她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背叛的终极就是虚空。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富有激情的萨宾娜充满好奇,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从从某时刻开始对自身灵魂的拷问与修正,试图摆脱原有的“级",最终步向“宿命”的覆灭。
这部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