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提案(模版)
关于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促进
地方经济发展的提案
芜湖安达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向安全 随着鸠江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跨江发展,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然导致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使他们被变为纯粹的“失地农民”,并且失地农民也将日益增多。
现行的征地政策是把农民拥有和使用的土地是以极低的,非市场化的价格被征收,而征用后的土地又是以市场化价格形成的收益被政府所垄断占有,而农民得到的失地补偿确实偏低,现行的“土地换社保”的方式,其实也是农民自已花钱买社保。这种不能给失地农民就业、生活有长效性保障的征地政策,引发的一些群发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加剧了政府和失地农民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就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安全发展的一个极为严重的制约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创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需要我们政府不断地探索一些新的措施加以实践,为
此,本人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可以探索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土地入股、农民入企”新方式,解决征地农民持续发展问题。
占用农民土地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协商地价进行一次性补偿,一种是以土地入股参与企业分配,而后者能让被征地农民参与工业化全过程,使土地真正成为保值增值的资本。
本着农民自愿、主动的原则,工厂进农村,青壮年农民可自愿签定劳动合同进厂就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共同发展的创造力量。早在2007年,重庆市一些区县就开始了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企业的新探索,我们政府也可以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的入股,使农民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农民由传统的农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股东”,分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红利。
二、可以对失地的农民,给予少量的自留发展用地,转化成商业或工业用地,让失地后农民自我经营,发展自已的经济,稳定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政府对所征用的土地,保留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五给于被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以村级组织牵头成立经济组织,设立有限公司、经济合作社,可以是三个五个,十个八个不
等。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经营用地以及经营资本都可以来自于“失地农民发展自留用地”和“失地补偿金”,然后设臵若干股份,让失地农民认购参与经营管理,失地农民凭自留用地和土地补偿金折算成资本入股,享受股份红利。政府指派专人对其不定时进行工作指导,帮助牵线搭桥研究解决经营项目问题,做好前期培育和后续跟踪服务工作。
三、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
1、在法律上明确农民所有的集体土地的产权,公权不能侵犯私权,国有产权也不能侵犯集体产权。
2、完善征地程序,即使因公共利益强制征用土地也不是简单的行政过程,而应遵循平等的产权交易规则。
3、因公共利益强制征地的,政府要运用本级财政收入进行补贴,适当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使得补偿标准基本上以土地市场价格为基础,遵循平等原则。
4、对因公共利益强制征地的范围和目的进行严格限制。
四、合理剥离安臵失地农民,组织协调失地农民保障与社会再就业机制。
失地产生农民问题的最直接根源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从解决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入手。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
资料,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必须作为责任主体,从行政上和法律上规范政府保障职能,组织协调失地农民保障与社会再就业机制,将失地农民从“三无”(无住房、无土地、无就业岗位)群体中剥离出来,与城市居民实行“无差别”待遇,以“土地换就业”为切入点,培训农民谋生就业技能,使失地农民得到及时合理的安臵,这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问题的基本性前提。
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失地农民参加各种社会保险,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既不享有农民的土地保障,也不享有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保障,但最低生活保障是全体国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兜底性的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他们不至于衣食无着。对其中确实生活困难的,基本参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给予最低生活补偿。
2.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通常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就要履行相应的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失地农民基本上都是利用土地补偿金,采用一次性缴费的完全积累模式,完全不同于城市职工在工作期间分期缴费的逐渐积累模式。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险
费后,失地农民可以等到约定年龄之后再按期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对于超过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力的,可以在一次性缴足保险费后直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尚在劳动年龄内的失地农民,等其在城市就业后就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补足以前的差额和利息以后,与同年龄段的城镇职工一样采取分期缴费的逐渐积累模式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也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失地农民要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就要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一样,也是采取一次性缴费的完全积累模式。但与基本养老保险不一样的是,养老保险是在失地农民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才会发生支出,而医疗保险则在个人生命的整个周期内都存在发生支付的可能性。
以上几点拙见,只是从方式上考虑,具体可行性的操作方法,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第二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政府09年的提案
关于尽快统一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
案由:关于尽快统一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财政部分别研究办理
内容:被征地农民是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体现共建共享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要求。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出台了数个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国办发〔2006〕2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定原则、资金渠道、组织领导等。但因被征地农民构成情况复杂、各地经济承受能力差异较大等原因,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应由国家和集体出资部分的资金难以筹集到位。二是各地保障制度不尽统一规范,表现为保障办法不一致,补费标准不统一,统筹范围不同,待遇差别较大。这势必造成群体之间的攀比,给社会造成新的不稳定。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文件统一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并明确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落实政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要明确各地政府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要明确劳动、国土、财政、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各尽其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实行分类指导,建立规范统一的保障办法
将被征地农民区分为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和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分别制定社会保障办法。
(一)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一是要明确被征地农民法定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二是明确解决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大思路应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并明确费用筹集标准。三是对个别特殊情况,如批准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未重新就业的被征地农民等,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四是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城市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城市医疗救助范围。
(二)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凡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地方,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由当地政府制定养老保障办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要将其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
三、明确筹资渠道,确保保障资金及时到位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应明确由当地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人共同承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从其所得的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安置被征地农民所需的个人缴费不足部分及其余社会保障资金,按城镇批次实施土地征收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城镇规划区外按建设项目办理土地征收的列入划拨和出让土地成本。
主题词:农民社会保障
提案人:刘家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8年6月17日以财社函〔2008〕18号文函复: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统一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区别城市规划区内外的被征地农民解决其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被征地农民,符合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救助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城市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凡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要按有关规定将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没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区,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今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上述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二、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的有关规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支的使用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补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在此基础上再将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用于其他方面。地方人民政府可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对被征地农民发放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公示制度,改革对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发放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发放记名银行卡或者存折方式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减少中间环节,防止被截留、挤占和挪用。为落实上述规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财综〔2006〕86号),进一步明确了安排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应科目等
具体措施。由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渠道已有明确政策,各地也正在贯彻落实当中。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上述政策落到实处。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第三篇:IPO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新江阴的幸福时代:上市公司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1年04月27日
来源:
----云南证监局携手昆明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开展拟上市企业调研
4月20日至21日,云南局范辉局长率队,携手昆明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对滇虹药业等十户昆明拟上市企业开展上市调研工作。调研工作通过宣讲法律法规,传递监管原则和理念,“一司一策”
摸情况、找问题、提建议,本次调研活动对推进昆明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调研组详细听取了十户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对公司历史沿革、经营情况和上市计划等方面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调研组对企业提出的涉及发行上市方面的法律
法规及政策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顾虑进行了现场研究,调研组还针对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进行了诊断。
范辉局长在调研过程中就推进昆明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提了三点要求: 一是拟上市企业要知法守法,切不可舍本求末。企业申请上市要解决“能不能”和“为什么”上市的问题,拟上市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上市”与“发展”、“规范”与“开拓”的关系,借助
资本市场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实现“借助上市”而不是“为上市”的百年企业发展大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机和市场申请上市,切不可追求短期效应而“闯关”上市。
二是中介机构要勤勉尽责,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中介机构所开展的业务是证监会、公众投资者赋予的法定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唇齿相连、荣辱与共,必须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实事
求是,努力使企业存在的问题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协助解决;同时,中介机构要主动挖掘优质企业,将质地优良、运作规范的企业引入上市轨道,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扶持,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证监会对企业申请上市的程序和决策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支持和鼓励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我们将和地方政府一道,充分利用昆明市已建立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和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上市步伐,全面形成昆明上市企业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
批的良好局面,为云南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增添活力。
四川省“借力”上市公司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来源: 全景网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21日 14:26 作者: 余武俊
全景网1月21日讯
资本市场二十年来,四川省总计实现融资1185.12亿元,为四川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培育造就了东方电气、五粮液、新希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
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促进四川地方经济发展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近日全景网实地采访了四川省证监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和上市公司,探询
其中的奥秘。
资本市场为四川培育造就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四川资本市场起步早、发展快,在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数量、市场活跃程度等诸多方面均领跑中西部,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四川有上市公司90
家(A股上市公司83家、境外上市公司9家),A股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二十年来,四川资本市场总计实现融资1185.12亿元,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培育造就了
东方电气、五粮液、新希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规范,资本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日益显现,发展直接融资已经成为大国崛起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抓住了近年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遇,推
动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实现了四川资本市场超常规、跨越性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加大,作用明显。特别是2008年以来,四川资本市场经受住了5.12特大地震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资本市场发展也激活对了民间投资和拉动了间接融资。四川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小企业上市获得的快速发展所显示的示范效应,极大的促进了未上市企业的上市积极性。除
民营中小企业外,一批省属国有大企业也在积极筹划改制上市前的准备。其次,资本市场发展还吸引了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民间资金纷纷进入四川,寻找和培育项目。同时,由于
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质量普遍高于一般企业,银行普遍对其加大贷款和授信额度,各种金融工具相互支撑和支持的叠加效应开始显现。”
资本市场对地方经济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川上市公司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近三年,四川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4.07亿元,实现净利润349.52亿元,分别占四川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累
计营业总收入的15.33%和累计总利润的15.40%。
在采访中,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表示,该市7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较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四川美丰从1997年上市至2009年末,累计创造利润21.34亿元,纳税
3.65亿元,分红6.75亿元。沱牌曲酒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净利润5379万元,利税2.26亿元,生产能力列全国同行业第14位。在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华润锦华规范改制上市以
来始终保持着盈利能力,发展为遂宁市纳税大户。华纺银华上市以来创利润总额5589万元,税收贡献总额1.71亿元。
图为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接受全景网采访
四川省上市公司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带来了结构的优化。目前,上市公司已基本覆盖了四川重点优势产业,既有东方电气、五粮液、攀钢钢钒等主板龙头企业,也有科伦药业、川大智胜、吉峰农机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特别是一批高新企业上市,有效引导了各类要素和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
上市公司既有自我发展,又回报社会,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四川各上市公司都踊跃捐款捐物,其中沱牌舍得酒业公司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了
1000万元爱心善款。
“借力”上市公司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通过四川的实地采访,记者发现把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已成为四川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大道”。
四川省黄小祥副省长表示,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得到全面显现,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近几年,四川省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做大做强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了产
业集中,培育了优化产业集群,优化了产业结构。此外,四川省有创业板上市公司6家,排名全国第6位,这使得大量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受到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青睐,促进了四
川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
遂宁市射洪县就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建立了四大工业园区。射洪县副县长丁文艺表示,“射洪县选择了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道路,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以沱牌曲酒为例,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后来通过培育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后企业本身有了巨大发展,后来我们依托沱牌组建了沱牌工业城,现在沱牌工业城已有20多户规模以上企
业,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集群,而沱牌工业城年产值也达到了65亿。此外,我们还依托美丰股份公司,组建了美丰集团和美丰工业园,目前美丰工业园规模以上企业达50多家,产值可达80多
亿。”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对地方税收、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也为四川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四川省金融办主任陈跃军表示,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园区发展迅猛,拥有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园
区两个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园内中小企业、高新企业众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潜力很大。未来,随着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四川企业利用资
本市场发展壮大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助推福建经济发展
2010年12月21日 04:05 来源: 证券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福建股票认购申请表和最早获批公开发行的福耀玻璃(600660)股票,已成为福建资本市场探索与起步阶段的见证。
福建证监局局长陈小澎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年来福建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段相当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探索与起步(1984-1993年)、初步发展(1994- 2002年)、风险处置与规范发展并存(2003-2007年)、规范与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在前几年的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妥善化解后,如今的福建资本市场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
新机遇。
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福建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哪些带动作用?
陈小澎:辖区资本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截至今年12月初,辖区48家上市公司通过境内资
本市场IPO融资超过550亿元,2006年以来再融资超过1000亿元。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福建优质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福建经济跨越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经过多年发展,辖区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了显著提高,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截至去年底,辖区3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156.06亿元,同比增长
151.82%;资产总计14,888.28亿元,同比增长29.71%。2009年,辖区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0.59元和17.0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4倍和1.36倍。此外,福建资本市场 的蓬勃发展在优化地方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供社会就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晋江突破”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晋江(重点)突破”战略是福建证监局近年来工作的重要部分,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小澎: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市之一,但2004年时,晋江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却明显滞后。当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200家,却只有2家企业在境内上市,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2004年,福建证监局提出优化辖区资本市场结构的基本对策:优化存量和扩张增量并举。针对增量扩张,确定了“晋江(重点)突破”战略,旨在以晋江乃至泉州等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
区,作为推动辖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加大优质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进而对其他地区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质量较好的公司上市。
2006年IPO开闸后,福建证监局成立了“推进上市工作组”,专司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工作,加快实施“晋江(重点)突破”战略:一是实地走访调研,挖掘上市后备资源。2007年以来,联合有关部门大范围实地走访,建立了“上市后备资源信息库”和分梯次的推进格局;二是加强“双补”,规范企业上市行为。在走访和服务企业过程中,注重宣导理性上市理念,引导企
业做好“补条件”和“补基础”的工作,做实规范整顿工作;三是加强培训服务。4年来,联合有关部门累计组织召开全省或区域性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16场次、专题会议36场次,累计有4000
余人参训,迅速提高了企业上市工作能力;四是发挥合力,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与有关各方在信息共享、联合走访、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共同推进上市的合作机制;五是
积极争取证监会领导和证券交易所的支持。
通过持续6年的不懈努力,“晋江(重点)突破”战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辖区共有52家企业向证监局提出辅导备案申请,31家企业向证监会上报IPO申请,23家企业通过了
证监会发行审核,21家企业已发行上市;辖区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80家,公司首发上市融资连同存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债券类融资,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超过1750亿元,为海西建设提供
了重要资金支持。截至2010年11月,晋江市共有3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76家上市后备企业,“资本晋江”雏形初现,对全省其他地区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树立福建板块良好形象
证券时报记者:福建证监局近年来持续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小澎: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资源取之于社会,也理应将发展的成果回报于社会。福建证监局在2007年就意识到通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建立促进科学
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2007年,福建证监局通过指导兴业银行(601166)在辖区上市公司治理培训和案例分析会,向辖区上市公司发出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倡议,受到辖区各上市公司的一致拥护和积极响
应。此后,又通过举办辖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培训会、发布《福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指引》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责任建设,明确要求辖区各上市公
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在检查和评价社会责任制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和上报。这一举措在全国证券监管系统内开创了先河。目前,辖区上市公司、证
券公司已全部建立了社会责任制度,并通过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实施和体现。2008、2009年,福建证监局连续两年组织编辑《福建辖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书,全面反映辖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和具体实践。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
一部完整的区域范围内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全面记录,也是辖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一次成功的集体亮相,在资本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示范效应也随之产生。
营造良好证券生态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福建证监局将采取何种发展思路和措施,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陈小澎:福建证监局将充分利用中央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动福建辖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内及产业间的战略性重组,促使优质资源、优质项目
和优惠政策向优质上市公司集聚。积极鼓励和支持再融资,争取3年内通过再融资筹集资金500亿元。积极引导资本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新项目,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巩固和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是继续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服务,推动优质企业尽快发行上市。继续实施“晋江(重点)突破”战略,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挖掘优质后备资源,尤其是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农业龙头型
优质后备企业的挖掘和培训服务力度,推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优质后备企业“一起上”;组织保荐机构开展对辖区拟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培训,建立保荐机构辅导和持续督导工作质量的
评价机制,督促在辖区执业的保荐机构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全面总结推广晋江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争取3年内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0家,实现直接融资1000亿元。
三是积极支持和鼓励辖区证券期货机构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利用中央赋予海西先行先试的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证券生态环境,争取更多法人证券期货机构、合资证券
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将总部设在福建辖区,积极扶持现有证券期货机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着力培育综合实力一流的机构,提高福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四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配合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和场外市场建设。密切关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的政策动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做好园区内后备企业的
走访、筛选、推介及政策宣讲工作,积极争取福建省高新技术园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首批扩大试点范围,并积极争取发展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
五是积极配合推动两岸证券业交流合作,积极争取辖区资本市场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加快两岸资本市场的交
流合作步伐,促进闽台证券期货机构双向互设,互相参股,配合推进海峡西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证监会加大对福建资本市场先行
先试的支持力度。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江阴惟一一家地方性股份制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要切实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将坚持立足服务地方,加快实现自身新一轮跨跃式发展,不断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孙伟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江阴农商行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188亿元,比年初增放25亿元,全行新增贷款占全市的39%,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孙伟表示,面对新的“
双防双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农商行将继续支持市委、市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肩负起服务地方的重任,争当金融主力军。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对“三农”经济的服务支持,以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为重,加大对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保障农村发展资金供给。同时,克服宏观调控带来的调整期困难,挖掘潜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壮大资金规模,在防范风险的
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我市传统产业升级优化的资金支持和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培育。
按照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思路,农商行紧紧抓住放开农村商业银行地域限制的政策机遇,启动了“走出去”投资苏中苏北农村金融机构、跨省设立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该行发起筹备 的四川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已取得四川省银监局批复,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今后,农商行将加大跨地区发展力度,选择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着
手培育农商行“总部效应”,促进本地企业对外交流拓展,增强江阴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江阴整体形象的提升。
目前,农商行正在积极做好上市申报前各项准备工作。孙伟告诉记者,实行资本运作,不仅有利于农商行完善公司治理,规范管理机制,快速筹集资本,实现裂变发展,更有利于江阴通
过自己的银行,聚天下资,谋江阴利,进一步提升江阴对外形象。现在,该行正与上市辅导券商、律师、审计中介一起,一步不松地推进资本运作,努力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上市银行,以
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为江阴地方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农商行的发展得益于江阴经济的发展,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存贷比例许可范围内,农商行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孙伟说,因此,不断扩大银行存款资金规模,是保持和
增强农商行对地方经济信贷支持能力的基础。在现有存款规模全市第一的基础上,农商行将进一步拓展合作思路,加强与政府和各个方面的沟通协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稳定增强农商
行资金实力,更好地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陆建生 郑英 陈瑜)
宁夏证监局:资本市场成地方经济发展突破口
2011年11月28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李立平[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十二五”期间企业上市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日前,由宁夏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宁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国内知名证券公司的专家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宁夏证监局局长陈士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陈士轰指出,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几
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股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也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发展证券市场的决心和信心,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抓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十
二五”期间,企业上市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陈士轰表示,目前,宁夏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全国2304家的0.52%,股本只占0.12%,市值只占0.18%;2011年1-10月,全国新增上市公司241家,而宁夏没有1家;宁夏上市公司的数量、规
模、产业布局等,离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他强调,宁夏企业要充分理解上市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认识到上市公司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企业上市能够实现利
用资本市场推动规范发展、获得长期稳定发展资金、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实现公司股权增值等多方面目标,企业上市利远大于弊。宁夏企业要准确把握资本市场的政策和形势,把握好发展机遇,一是锁定目标,坚定企业上市信心。二是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三是选择好各类中介机构,确保上市工作顺利推进。宁夏要以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宁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是“资本市场宁夏行活动”主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和宁夏自治区领导关于“加大资本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宁夏资本
市场发展力度”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宁夏地区后备上市企业、推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地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金融办负责人,以及100多家企业的高管人员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企业上市与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训中心主任 张朝元
(2010年6月22日在第12期营口大讲堂上的报告)
很高兴来到营口大讲堂,营口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增长,GDP已居辽宁省第4位。今天,就企业上市与地方经济发展,谈谈我的认识,与大家做个交流。
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快企业的资本运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和发展,已经成为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目标。但是企业上市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使企业想上市、敢上市,最终能够上市,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营口市也出台了非常具体的相关政策。政府采用这种帮一把、送一程、推一推的方式,建立“绿色通道”,给拟上市企业一些特权,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资本金,更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制、规范的运营机制。总之,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固然需要中介机构勤勉尽职的工作,地方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功能与现状 1.资本市场的概念 所谓资本市场,是指取得和转让资金的市场。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要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主要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而资金交易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称为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信贷市场、产权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组成。我国的股票市场起源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在近20年时间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700多家,两个交易所的市值排在世界的第7、8位。目前世界最大的交易所是纽约交易所,其次是东京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只有服务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主板。2004年推出中小板,服务于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截至今年6月18日,有429家中小企业上市。2009年推出创业板,服务于处在成长期和创业期有盈利的中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和英国的AIM市场。去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到今年6月18日,已有8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此外,我国还有一个股份代办系统,就是新三板,是比创业板还低一个层次的市场,是非上市股份公司股票交易的地方。证监会今天将出台文件,准备在中关村股份代办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国其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推广,以解决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转让、交易及筹资等问题。这些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交易系统筹集资金,规范发展,在达到创业板或中小板的要求后,进行转板。以上,就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情况。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组成证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是比较滞后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微薄。基金分为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基金就是汇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由专家进行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政府对它的监管很严格。私募股权基金是向个别机构或个人募集的基金,投资方向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企业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售出,以获得高额回报。这些投资者具有较强实力,能够自担风险,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因而非常宽松。信贷市场主要指银行给企业和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产权市场是我国特有的,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都设有产权交易中心,对企业存量的产权和存量的资产进行转让和交易。与股票市场的最大区别是,产权市场是对存量的转让交易,企业在股票市场可以发行增量股份,得到更多的资本金。资产证券化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地方政府利用这个市场做文章。例如南京政府将其污水处理进行资本运作,进入这个市场募集资金。专家认为,只要在未来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实行证券化,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政府应当考虑的,政府的资本运作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不仅仅是企业要谈资本运作。在经济转轨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也是市场的主体。如果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上,地方政府仅仅依靠财政,任何一个政府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政府必须开阔眼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包括采取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2.资本市场的功能: 一是筹资—投资功能。一方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资金供给者提供投资对象。
二是定价功能。通过资本市场中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竞争关系,提供了资本的合理定价。三是资本配置功能。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3.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创业板与中小板(主板)上市基本条件的区别:在财务指标上,创业板要求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中小板要求公司净利润最近三年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或者最近三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在发行后总股本上,创业板要求不低于3000万股,中小板要求不低于5000万股。在无形资产上,创业板要求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中小板要求最近一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例不高于20%。创业板上市要求的主要特点:(1)主营业务突出。要求发行人主要经营一种业务。(2)注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责任,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审计委员会功能的发挥。(3)要求发行人保持业务、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持续稳定。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4)募集资金使用更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但围绕主营业务,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拓展营销渠道等多个方面。(5)要求具有独立性。发行人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6)要求规范运作。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在一定时期内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如何选择:(1)创业板与中小板服务于不同的目标群体,中小企业板主要服务于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于还处于成长期和创业期,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盈利规模的企业。(2)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愿意到创业板上市,可以自由选择。(3)一些虽然达到中小企业板的条件,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并处于成长阶段,可以选择到条件比较宽松的创业板去上市。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石化塑胶、生物医药、电子、社会服务等行业企业居多;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石化塑胶、金属非金属、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等行业企业居多,房地产、纺织服装、批发零售、水电煤气、运输仓储、食品饮料、建筑业、造纸印刷、金融保险企业只能在中小板上市。
我国当前的股票发行制度:1999年《证券法》出台,规定国务院证券管理机构依照法定条件负责核准股票发行申请。2000年3月,颁布《股票发行核准程序》。核准制是证券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对推选的公司的发行资格进行审核,并做出核准与否定的制度。它取消了行政分配指标的做法,改为由主承销商推荐、证监会核准、发行审核委员会表决。核准制的特点是:(1)保荐制度。由证券保荐人推荐企业。(2)询价制度。第一,根据新股的价值,股票发行时的大盘走势、流通盘大小、公司所处行业股票的市场表现等因素,确定新股发行的价格区间;第二,主承销商协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路演,向投资者介绍和推介股票,通过对反馈回来的投资者的预订股份单进行统计,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对最初的发行价格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新股发行价格。(3)发审委制。创业板发审委委员35名,主板(中小板)发审委委员25名,每次发审委会议从中随机抽取7名委员,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
二、影响中小企业上市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1.观念与认识的不足。在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富即安”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部分企业对上市存在顾虑,怕上市后从私人企业变成公众公司,原来可以自己拍板决定的事情受到约束;怕上市后其他股东摊薄自己的利润,瓜分自己辛苦打拼下的“江山”;甚至认为上市以后企业就不是自己的。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识到,人的追求应该既有利益驱动,又有价值驱动。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让社会公众认知企业,通过走向资本市场,规范地、更好地运营下去。
2.对解决历史问题的担忧。上市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准备,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纳起来需要达到十六个字的要求:“历史清白、盈利良好、运营规范、地位突出”。企业上市尤其是境内上市对历史沿革审查非常严格,包括公司设立、资产变更、股权变更、注册资本变化、无形资产出资、收购、合并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有的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不愿意公开。有的由集体所有制转制中,存在产权、股权模糊、“账外账”,以及用地手续不完备等问题,理清这些旧账,企业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各种地方性的税费优惠等,由于缺乏合法的行政授权,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存在补缴或返还所享受优惠税费的可能,造成企业大量的现金流出,导致部分有实力、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不敢改制、不敢上市”。
3.重生产经营,轻资本运营。一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对企业的资本运营认识不够,产品有销路,效益比较好,感到不缺资金,不必上市。企业应该认识到,没有上市是渐进式发展,上市后是跨越式发展;没上市前在做“加法”,上市后在做“乘法”。
4.担心企业上市风险太大。无论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从启动到踏进资本市场的大门,上市时间大约需要两年或更长,企业不仅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上市费用保守估计也需要数百万至上千万元。应该认识到,企业在上市获得增量资本时,需要对存量资本进行一次合理的调整。这种调整需要付出成本、花费时间,但通过调整好存量资本,才能有资格获得增量资本,建立起一个长期低成本的融资平台。
5.担心上市后受监管、约束多。没有上市以前,企业自我意识比较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比较少,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方面随意性大,受约束少,长年以来形成了一种习惯。企业上市后作为一个公众公司,面临及时、准确、全面披露相关信息的压力,公司要受到许多制度的约束,股东永远把净资产收益作为追求目标,公司在经营上面临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的压力。
三、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
1.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地方引资。企业上市过程中,通过增资扩股、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募集等形式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尤其是企业境外上市,它可以吸纳外部金融资源,形成国内外资本互补的格局。企业上市本身就是引进股东、注入资本的过程,使上市公司成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
2.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劳动就业。企业上市后,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产能及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更大的劳动力需求,能为本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企业跨入资本市场,还将产生更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上市公司壮大的同时,必然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条,从而生成更多的就业机会。
3.推动企业上市就是增加地方税收。企业上市后,通过公众募集资金,不断地增加项目投资,扩大再生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税收会明显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断加大。由于企业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必须遵守公开披露信息的制度,使上市公司在“阳光”下规范经营,避免了上市前企业为了少缴税而隐瞒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以其盈利和回报股东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以此决定公司股票的价值,公司在尽可能提高盈利的同时,必然相应大幅度地增加税收数额。浙江绍兴杨汛桥镇有9家上市公司,该镇的浙江玻璃公司通过上市融资,规模快速扩大,缴税额大幅上扬,上市前每年缴税2000万元左右,上市后每年缴税上亿元。4.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资本市场乃至经济的发展程度,其上市公司市值与当地GDP产值的比值是一个主要指标。企业上市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许多好处,对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上市作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体现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硬指标,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5.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机制创新。一是可以促进制度创新。上市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制度创新。二是可以促进管理创新。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先进的组织形式,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迅速与市场和国际接轨,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使企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公信力。三是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上市给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科研开发提供资金保证,能做强做大主业,提升产业层次,有助于吸引人才加入。
四、地方政府如何培育、支持企业上市
1.组织开展培训、考察等活动,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政府部门通过培训、辅导、考察等活动,促使企业家转变观念,提高对上市工作的认识。引导优势企业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列入上市培育对象。
2.简化程序、降低成本,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制度”是指对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上市申报等过程中,涉及政府部门各项审批及相关查询、咨询等,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依法出具相关文件,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减免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企业改制涉及产权变更过户且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的,可直接变更企业名称,免交除工本费外的其他一切费用。上市后备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车船使用证、给排水及供电计划指标、资质等级、自有工业产权过户时,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等。
3.积极扶持,全力推进,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政策支持。对企业改制上市给予直接奖励或财政补贴支持。对上市公司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并及时办理有关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和供地手续。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企业在改制时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先在本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然后在一定期限内分期付清。各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企业上市,特别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推动企业上市。下面是地方政府扶持上市的具体案例:
一是江西新余市政府扶持江西赛维快速发展。江西赛维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彭晓峰,祖籍江西,2003年在苏州高新区创办了一家企业,主要做劳动安全设备。2005年回家乡探亲,顺便考察新余市的投资环境,计划将这个劳动安全设备公司迁至新余,再在苏州高新区创办一个多晶硅企业并实现上市。经过与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接触,彭晓峰感受到新余招商引资的热情。新余市邀请他将多晶硅项目落户新余,相对于苏州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彭晓峰向当地政府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这个企业生产供电;二是政府为企业提供2亿元的资金支持。2亿元对于当年财政收入只有18亿元的新余市难度可想而知,政府找到江西省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以新余市财政做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只得依靠七拼八凑,新余市财政筹了几千万元,江西省财政支持了1000万元左右,此外,江西省财政还借给新余市3000万元。赛维公司得到的支持,除了2亿元的资金,还有充足廉价的电力供应。电费约占硅片成本的40%左右,工业电价为0.53元/度,而赛维能享受到0.4元/度的优惠。此外,为配合赛维建厂,市政府将市区东郊的一片丘陵以最快速度削为平地,共拿出3万亩土地,1万亩做硅片,1万亩开发硅料,1万亩吸引配套企业生产电池组件。2005年7月江西赛维公司成立,2006年4月第一块多晶硅片出炉,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当年完成销售收入9.5亿元。2007年7月,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2007年6月,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4.8亿美元。赛维上市后产能扩张,年产1600兆瓦多晶硅片,成为世界最大硅片生产企业,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相当于300亿元;此外1.5万吨硅料价格在300亿元左右。到2009年,赛维年产值达到600亿元,每年至少贡献税收36亿元,相当于当年政府担保借款的18倍。正是在赛维开始创造价值的2006年,有资料显示,当年新余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0.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列江西全省第三和第二。新余和赛维一样,都已进入高速成长期。新余市全力加快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2008年三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34.7%,其中钢铁产业实现450亿元,增长4.1%;光伏产业实现300亿元,增长133.1%;新材料产业实现50亿元,增长51.5%。新余市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66亿元,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75亿元。
二是无锡市政府支持尚德太阳能公司上市。尚德公司创办者施正荣是江苏人,公派澳大利亚留学,攻读新能源博士,导师格林教授是能源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施正荣回国后写了一份200多页的《中国太阳能发展商业计划书》,但没有得到外界认可。这时无锡市举办了一个国际新能源发展论坛,施正荣利用他自己争取到的20分钟时间,将他的商业计划书介绍给参会者,打动了部分专家、学者和无锡市领导。无锡市政府找了7家国有企业,与施正荣共同组建了无锡尚德公司。施正荣用少量资金和评估后的技术入股,占有25%股份。尚德前期的发展相当艰难,但几年后步入正轨,并计划境外红筹上市。市政府决定国有股必须退出,为尚德境外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国有企业虽以10倍以上的溢价收回投资,但仍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无锡尚德于2005年实现纽约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合3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并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无锡市政府认为,虽然牺牲了资本金的高额回报,但是却换来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政府角色”在“江阴现象”中的作用。江阴作为我国百强县之首,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江阴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历史和经济基础,但当年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的地方主体并不只有江阴一个市,而为什么最终资本运作最为成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闯开突破性新路子的只有江阴?那就是当地政府在“江阴现象”的造就中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的观念是:只有把企业培育好了,才有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虽然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特别是市场体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企业要上市融资,尽快做强做大,还必须依靠政府强力推动。一是大力发展企业群体。江阴也曾是农业大县,上世纪70年代还多是砂石路,国家投入很少。但改革开放以来,江阴抓住了几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办、村办企业,承接浦东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积极推动资本运营,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55家,其中国家级集团46家,省级集团84家;有9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进入“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支持配合企业上市工作。13个与企业上市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步调一致。同时自身加强对国家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指导有潜力企业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起到了“智囊”和“高参”的积极作用。政府提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观念,全力为拟上市企业做好营造环境、业务指导、强化服务、解困脱难等服务工作,使企业的重组、规范和完善能够快速、及时、高效推进。三是政府通过培训考察等途径激励企业成长。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企业家们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和现代理念,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增强了企业的危机感。政府近几年来多次组织重点企业集团老总赴海尔、宝钢、华为、长虹、万向等国内知名企业学习考察,并组织他们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培训学习。四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上市后备企业在规范重组过程中,涉及办理各类证照、产权登记和交易、土地房屋测绘等各项地方性规费给予减免。涉及资产变更、过户和将未分配利润转增为股本及股权转让应交纳的税收,经审计或调整会计记录产生增值需补缴的税收,实行先征后返。企业实现上市后,给予相当于上市当年实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通过购并方式实现境内外上市的,给予相当于购并当年购买企业实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江阴板块”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江阴的知名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江阴不仅成为国内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而 且也成为海外资本高度集聚和关注的区域之一,带来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营口市政府金融办根据录音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0-12-06 02:58:36 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 高 璐
从1992年内蒙古第一家证券公司成立、1994年第一只股票发行上市起,内蒙古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为促进自治区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内蒙古资本市场还存在明显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后备上市资源不足、新股发行上市进度缓慢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不强等方面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证监局局长方良平。监管协作 强化自律 方良平告诉记者,内蒙古证监局这几年监管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决贯彻证监会的重大政策及改革措施,力求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并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清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证
券公司综合治理重点工作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积极推动并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障碍,使内蒙古辖区所有上市公司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完成股改,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股改的省(区)。2006年6月,又在证监会各派出机构中率先完成清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工作,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也在全系统内率先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激
活再融资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全国资本市场赢得了广泛关注,为内蒙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构建多渠道的融资框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赢得了先机。
同时,内蒙古证监局还努力在服务内蒙古经济发展大局上下工夫、想办法。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做好辖区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工作,加快资 本市场发展进程,提高资本市场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度。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下功夫,配合地方政府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支持和指导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此外,内蒙古证监局注重监管协作,深刻体会到“三点一线”协作的巨大效果。通过建立与证监会、交易所的沟通机制,在防范市场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上取得新成效。严格执行上市公司风
险分类监管,针对高风险公司制定“一司一策”,持续关注,密切跟踪,及时做好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内蒙古证监局始终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一直将其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把维护辖区市场安全与社会稳定作为最高职责,并与各证券、期货经营
机构主要负责人签订《维稳责任状》;同时,注重发挥协会及会员单位的自律作用,并建立了协会联席会议、会员单位信访投诉公示等工作制度。依托资源优势 扩大直接融资
内蒙古资源储备丰富,能源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未来有望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成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据了解,自治区“十一五”前4年,全社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十二
五”期间预期仍将继续增长,仅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三大基地,就需要完成近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除地方财政自筹,国有、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以及国家、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外,充分发挥和利用自治区的产业资源优势,加快区域资本市场发展,通过境内外资
本市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国际国内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也成为摆在内蒙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方良平介绍称,内蒙古证监局将从推动有条件的公司整体上市、鼓励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再融资;积极引导、加大培育、扩充辖区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培育辖区公司债发行试点,进
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等几方面入手,按照自治区富民强区的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寻找差距 突破瓶颈
近8年来,内蒙古仅新增上市公司4家,其中今年新增创业板公司1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蒙古有近70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培育名单,但多数企业离上市条件还有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我们 的上市后备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也说明能挖掘的拟上市企业潜力非常大。”方良平说。企业上市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作为证券监管部门,内蒙古证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秉承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拟上市企业 的培育力度,多做调研,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后备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规范运作情况,力争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更多地推向资本市场;二是搭建企业和保荐机构对接和联系的平台,欢迎
和支持优质、规范的保荐机构来内蒙古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同时证监局也将对中介机构的上市辅导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快上市辅导材料审核和验收速度,形成“改制一批、辅导
一批、上报一批、发行一批”的可持续的梯次推进格局,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企业上市见面会、座谈会、企业上市培训咨询会等方式,消
除企业顾虑,让企业领导深入了解资本市场的新政策、新变化、新机遇,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信心,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企业上市、支持企业上市的氛围。同
时为上市公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产业整合等搭建信息和资金平台,既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四是借鉴后备企业发展做得较好的兄弟省市的
经验,推动内蒙古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简化程序,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开通企业改制上市的“绿色通道”。(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第四篇: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整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为经济发展服务,不等于不要执法或淡化执法。在做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同时,只有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才能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到位。因此,笔者就依法行政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作初步探讨。
一、依法行政职能,挖掘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是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阶段,一些人片面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一是少数管理者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搞活经济,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某些经营者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生产经营中从事违法活动,交少量的税收,而损害政府、人民的更大利益;三是一些人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在工商机关查处的一些本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中说情干扰,亵渎国家法律的威严,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以上因素的根源就在一个“利”字上,第一种是政府得到的眼前小利,第二种是违法经营者得到的非法私利,第三种是别有用心者得到的腐败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工商机关在工作实践中的依法行政,不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依法行政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南京湖南路一条街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典型例子。原来的湖南路,只依托周边
一、两家大商场和双休日的夜市经济艰难发展,但地方工商机关按照国家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坚决查处该地区经营者违法违章行为,对扰乱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者,当地政府不要小利,支持工商机关依法行政,短短几年间,湖南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如今的经济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工商机关是经济卫士,而工商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依法行政,更是挖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通过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法等依法行政工作,把好市场主体准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使地方经济在经营者公平竞争、人民经济生活保障有力、违法违章者无处藏身的良好状态下发展。
二、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李岚清同志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大会上曾经指出:“我们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个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过程,做到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使市场经济秩序达到根本好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在依法行政中,就不能对违法当事人简单处罚了事,而必须认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引导经营者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树立法制观念,首先,依法行政必须通过与宣传法规相结合,增强发展地方经济的法制观念。在大量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固然有知法犯法、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以身试法者;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违法是属于对法律法规不了解。例如不按法规设置户外广告、擅自变更经营地点等,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中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将行政执法和宣传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把服务融入依法行政之中。使经营者真正的感受到投资的这方热土的执法机关不是只罚款了事,而是把宣传法律法规作为促进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做,使工商依法行政方式更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在依法行政上,用法律手段对违法违章经营的当事人制裁,工商机关执法的目的并不如此。其真正目的在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就是为了使经营者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工商机关正在推行的市场预警警示、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五严十宽等制度依法行政的方式,都是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方式上的体现。
三、依法行政手段,成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坚强武器。在工商日常依法行政中,需要认真地考虑利用自身的职能手段,在经营范围上如何拓宽登记领域,延伸对企业的服务;在前置审批上,如何取消不合理手续,创造宽松的企业注册环境;在办照时限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在商标、广告、合同等各项工作上,如何探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途径。在行政执法领域,树立以德行政理念,克服“一查、二罚、三吊销”等粗暴管理、生硬执法的现象。通过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扫除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障碍,依法打击假冒伪
第五篇: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2010-12-29河南城建学院李海洋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就业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目前的安置模式普遍存在补偿数额低,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才能妥善的安置失地农民,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社会保障
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日益紧迫。失地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在生活上如果得不到合理的保障,不仅会造成社会隐患也会阻碍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大,为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目前,我国已有被征地农民4 000多万(章安友,2004)。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还需要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其中90%以上为集体土地需要征用。按照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用1亩耕地大约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进行测算,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将有近2 600多万被征地农民需要陆续安置,年均需要安置失地农民260万人左右。
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之也流失了与土地相关联的一系列权利。因为土地被征用之前,农民主要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土地是他们的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而且农民一直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工作;再者,土地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农民利用的好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增值的,这就意味着农民失去土地后也就失去了一项经济价值极高的财产权利;最后,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了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这会间接导致村级干部的寻租行为。可见,土地的丧失会对农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安置好这些失地农民将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后,就失去了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未来生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在征地过程中,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但是从实际的分析来看,这种补偿并没有取得很好的保障效果。政府给予农民的补偿往往不高,并且由于集体分配中的一些不合理,农民实际能够拿到手的补偿很少。另外农民缺乏一些专门的技术,很难在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建立合理完善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2、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与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而失地农民处于农民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地位,恰恰可以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通过对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使得农民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享受到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性,为城乡统筹打下了铺垫。
三、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的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保障制度。这样使得这些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怎么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政策好,失地农民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反之,他们也可能基本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
1、农民没有争取保障的权利:在整个征地过程中,政府往往起主导作用,而土地的另一方农民处于谈判的弱势。农民对政府给出的土地价格没有否决的权利,自己日后的社会保障也完全由政府决定如何。而且对政府的政策和实施效果也没有监督的权利。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和政府的交易地位不平等是当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目前保障水平低,且项目单一:就目前各地政府给予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来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并且大部分只是给予基本的养老保险,但是对于医疗保障却很少涉及,能够积极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就更少了。因而总体水平偏低,且不能多层次给予社会保障,给失地农民日后的生活留在了很大的隐患。
3、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尽管在法律上有规定,政府要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并且中央也强调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然而,往往地方政府对农民采取“拖”的态度,没有足额地支付补贴。另外,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其他保障关注度也不够,比如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显得很不积极等。总体概括就是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政策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
4、保障资金不足: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以兼顾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历史及现实国情等原因,我国一直都将重心放在城市的发展与稳定上,没有给予失地农民国民待遇,没有筹集足够的资金来建立一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与我国的财力有关,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方式比较单一。
5、社会保障安置模式的覆盖面窄,体系不完善: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已经完成了非农户身份转换,他们理应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社会保障待遇,可是据统计,失地农民加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左右。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社会保险费是主要从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中筹集的,保险费直接列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安置费”专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被征地对象签订安置协议,对符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费的被征地人员,为其设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月发放养老金。
四、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安置失地农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土地换保障的过程,因为在征地前,农民的生活、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农民失掉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随着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失地农民应该随之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果,在市场经济下就表现为,农民可以用土地换回他们生存、就业、发展和获得社会保障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只有失地农民用土地换回了生存权,就业权、发展权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从短期来看—要使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足以弥补失去土地带来的损失在市场经济时代,土地应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农民失去土地后暂时最希望得到就是与土地进行转让后所带来的收益相一致,也就是失地农民要在最大程度上分享土地出让带来的利润分配。因此“土地换保障”
首先应该体现在土地换取的利益补偿上,而且这种补偿应该根据国家征用土地后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因为土地价格是由土地收益直接决定的,土地收益又往往取决于土地的用途。由于工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工业所能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当土地从农业用途更改为非农业用途,从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时,同劳动相结合的土地所能吸收的价值带来的利益会迅速增加,从而发生明显的土地增值。而当土地还是用于农业发展时,土地增值相对工业就会逊色很多。目前,国家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金仅仅只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补偿标准并没有参照土地用途进行区分,随着农民意识的增强,这种补偿标准不能合理的安置失地农民,因此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迫在眉睫。
2、从长期来看—要为失地农民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农民暂时的需求是获得合理的补偿,那么从长远来看呢?失地农民和其它的农民一样渴望得到诸如养老、医疗、就业等各方面的保障。因此“土地换保障”的第二步就是要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加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中有一部分年轻的劳动力流向了城市,这就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调查表明,目前被征地农民50岁以上的比例大约占30%。这部分人群的再就业能力低,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养老问题,对这部分人群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压力。由此可见,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重中之重。但由于农村和农民的现金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尚不具备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全部费用由国家承担也不现实,即使是部分费用,也超出了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因此要使失地农民享有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参照城镇养老保险体制,采取统账结合的方法。社会统筹账户可以从农民的土地补偿费以及土地增值受益部分划拨,个人账户可由参保人自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和养老金的发放应随经济发展水平做适当的调整。由于被征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复杂,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将其纳入养老保险计划。
(2)、加快完善失地农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经济水平普遍较差,失地农民更是如此,他们小病拖着,大病看不起,长此以往致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断攀升,因此给予失地农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实施医疗保险及其必要。由于失地农民大多居住在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城镇化,而且收入稳定,这部分人群应统一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如陕西、云南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 000元,将其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无疑是增加他们的负担,对他们应该实施新型合作医疗体系。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三部委《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到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可见国家对农村合作医疗的高度重视。由于失地农民缴纳合作医疗的资金数额较少,可从土地补偿费中扣除。
(3)、政府为失地农民投保
最好法律上能够明确规定,政府征地的时候要为失地农民统一办理各类保险,多方面保障农民日后的生活。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取多渠道筹集。一部分是政府可以用转让土地后得到的收入为失地农民办理保险,这样也让农民真正地分享了土地增值的收益。一部分可以建立专门的失地农民保险基金,从社会多方面筹集,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另外,也可以适当让农民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建立个人保险帐户,从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4)、积极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首要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要以提供长期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为目的,以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和创业途径。政府要为农民开展就业培训,让农民掌握基本的技术和知识,提高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另外可以为失地农民多提供就业信息,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最后,对有工作的农民宣传劳动法的知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5)、其他保障制度配套
住房安置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又一剂良药。其具体的做法是: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后,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小区;根据每户获得土地补偿金的比例,确定应分配房屋的套数和面积。这样既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又能使其依靠出租多余房屋而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另外,对于那些想投资或者创业的失地农民要给予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险,从长期上保障农民的财产收益。
【参考文献】:
[1]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构建[J].理论导刊,2004,(12).[2]汪辉.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J].中国农村经济,2002,(2)
[3]陈磊 薛兴利.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前沿,2005,(5)
[4]葛金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