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五篇)

时间:2019-05-13 14: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

第一篇: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

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名之者谁:酿泉为酒: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

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

酿泉为酒: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泉香而酒冽: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已而夕阳在山: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野芳发而幽香: ..

杂然而前陈者:觥筹交错: ...

非丝非竹: ..

树林阴翳:临溪而渔: ..

颓然乎其间者: ..

野芳发而幽香:云归而岩穴暝:..

二、翻译下列句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风霜高洁——

伛偻提携——。

三、《醉翁亭记》选自,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字永叔,号,又号;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

之一。课文表达了作者的旷达情怀。

四、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②表示陈述(解释)的语气:()

第二篇:醉翁亭记学案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适当辅以讲授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14-1-55)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壑()琊()潺()酿()辄()霏()暝()洌()蔌()弈()翳()觥()偻()

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也:谓,称。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

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布置作业

背诵第1、2段并记熟第1、2段的字词解释。

第二课时(14-2-56)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字词解释

2、重点语句翻译

二、小组活动

1、集体解决第3、4自然段的重点字词(1)第3自然段

伛偻提携:伛偻,老人。提携,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弈者胜:弈,下棋。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2)第4自然段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2、词语小结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3、朗读3、4段

三、探究课文: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5、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五、小结全文: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布置作业

背诵3、4段,记住3、4段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课时(14-3-57)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检查复习

山行:名作状,在山上。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命名。辄醉:辄,就。醉翁之意:意,情趣。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伛偻提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 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二、解读补充习题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醉翁之意(助词,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乐趣)

(2)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而不知人之乐也(表转折关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3、作者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这些“乐”是不是都在同一个层面上?请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前面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这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

4、填空。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

5、下面有关《醉翁亭记》的赏析看法有无不当之处?如有,试予以修改。

A、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B、醉翁亭是怎么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第1段中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

C、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D、文章先写琅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象,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没有,都很精当。

6、摘抄文中对句。

示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7、联系课文内容探究。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其”指代谁?并具体阐述理由。这句中的“其”字是一个代词,但代的什么,并不明确。有人认为指太守自己,句子的意思是“游人知道跟从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其”指游人,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这种解释也讲得通,太守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封建社会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

(2)作者写这篇记的真意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字可以连缀各个画面?写山水,是抒发什么?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什么?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达什么?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什么?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真意是寄情于山水。“乐”字。“得之心”的乐。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作者自我陶醉的“乐其乐”。

8、阅读《丰乐亭记》,回答问题。

(1)将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我担任滁州知州的第二年,夏季时,才到这里喝到了清甜的泉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到滁州后,喜欢这里的地势偏僻,政事简易,又喜爱这里的风俗安逸悠闲。

(2)《醉翁亭记》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本文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3)作者为什么要写题为“丰乐亭记”的这篇文章?请引用上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1、2、7题 教学一得

第三篇:《醉翁亭记》 练习

《醉翁亭记》 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林壑()蔚然()琅琊()()

潺潺()酿泉()辄醉()晦明()

野蔌()酒洌()山肴()伛偻()()

弈者()觥筹()颓然()阴翳()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二深秀()

(3)得之心而寓之酒()(4)风霜高洁()

(5)宴酣之乐()(6)非丝非竹()()

(7)颓然乎其间()(8)树林阴翳()

3、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___,自号,又号,著有《》,它的姊妹篇是《》

(2)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

(1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 ______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6、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

初三语文

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二、课文梳理

7、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⑴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后

一层介绍。

⑵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

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和四项内容。

⑶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这两层

中间用“”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8、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

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环滁皆山也。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E、而乐亦无穷也。

F、故自号曰醉翁也。G、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②表示解释的语气:()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④表示其他:()

三、阅读理解: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负:⑵射者中,弈者胜 弈:

⑶颓然乎其间者颓然::⑷临溪而渔临:

⑸觥筹交错觥:⑹颓然乎其间者乎: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字。

⑴①行者休于树于:②告之于帝于: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

⑵①酿泉为酒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为: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为:

⑶①弈者胜胜:②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③高处不胜寒胜:

⑷①往来而不绝者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⑸①颓然乎其间者乎: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乎:

⑹①把酒临风临:②临溪而渔 临:

3、“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

4、欧阳修在本段中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5、与《醉翁亭记》同样,《桃花源记》也是篇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

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社会风尚的语句。

6、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

⑵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

⑶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这个句子,表现了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

⑷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二)【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

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

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

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余至扶风之明年()(3)既而弥月不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

3.《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

旨有共通之处。

4.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三)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1)。父友同郡薜勤来候(2)之,谓蕃曰:“孺子何不

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3)一室乎?”勤知其有请(4)世志,甚奇(5)之。

注解:(1)不整洁。(2)问候。(3)服侍。(4)整治。(5)以„„为奇。

阅读短文答题

1、薜勤为什么认为陈蕃是个奇才?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答:

3、请再写一句立志的格言。

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同意陈蕃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

(四)类文延读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 形容水盛)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第四篇:《醉翁亭记》练习

翻译课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1

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3.名之者谁名:

4.自号曰醉翁也号: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

7.杂然而前陈者前: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

四时之景不同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之意不在酒

林霏开

颓然乎其间者

佳木秀而繁阴

射者中,弈者胜

非丝非竹

一词多义

太守归而宾客从:

云归而岩穴暝:

暮而归:

太守谓谁:

太守自谓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山肴野蔌】

【风霜高洁】

【前呼后应】

文章主旨

阅读习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行者休于树” 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

(甲)(乙)

3、(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

不同? 答: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5、[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甲]:[乙]:

6、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如: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

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7.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8.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9.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10.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11.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2.贯穿文段主体的一个词是:。

3.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4.“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5.“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6.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7.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8.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9.“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文段先写之景,再写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文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是:

4.文中描写秋季景色的是;

5.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它现在的意思。

6.“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四)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2.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3.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4“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大意。

6.文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②③④

7.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

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8.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想

第五篇:《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主备:李秀荣执教:班级:姓名:

【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定向自学】

一、情境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背景资料

宋仁宗庆历五年(140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文言语汇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A 林壑()尤美觥()筹交错林霏()开

B 树林阴翳()泉香而酒洌()岩穴暝()C 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山肴野蔌()D 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酿()泉为酒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日出而林霏开()③苍颜白发()④伛偻提携()

3、熟读课文,对照注释译文。

五、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交流互学】

订正答案,讨论难题,记下分歧、疑难。【展示研学】

展示成果,提出疑难,寻求帮助。【当堂检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翼然临于泉上:(2)野芳花而幽香:(3)杂然而前陈者:(4)苍颜白发:(5)树林阴翳:(6)太守谓谁:

(7)负者歌于途:(8)林壑尤美:(9)醉翁之意不在酒:2.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1)蔚然而深秀者()(2)日出而林霏开()(3)临溪而渔()(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3.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4.按提示默写。

(1)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语句是:(2)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宴饮之中的句子是: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5.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下载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醉翁亭记》学案练习(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翁亭记导学案

    “而”“也”“之”的用法 《醉翁亭记》中“而”字用法归类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一)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二)连词,表并列 1、望之......

    《醉翁亭记》导学案

    教师寄语:打开风吧, 我所有的祝福都已经随风启程 ,那猎猎的风声是我对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 明天的天空定有你们翱翔的身姿 ,明天的大海必有你们的畅游 ,明天的阳光,必有你们灿烂......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卷班级姓名座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潺潺()辄醉 ...... 暝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 觥筹交错颓然阴翳 ....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醉翁亭记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 答案 三、简答题 1、第一节写景的层次是什么? 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由面到点,移步换景 2、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①在滁州西南方向......

    醉翁亭记分解练习

    《醉翁亭记》分解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代__、_家。字_ ___,自号__ __,又号__ __,谥号“文忠”。著有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琅琊环滁晦明伛偻......

    《醉翁亭记》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醉翁亭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精选5篇)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饮少辄醉.2.云归而岩穴暝3.觥筹交错 .. 4.伛偻提携5.树林阴翳6.山肴野蔌 .....二、解释下......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答案) 《醉翁亭记》综合练习(答案)一、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zhé2.mínɡ3.ɡōnɡ4.yǔ lǔ5.yì6.yáosù 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茂盛的样子2.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