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5: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为了摸清我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方面的落实情况,6月11日—6月12日由舞阳县人大法工委、县农林局、县妇联组成的调查组分赴舞泉镇、吴城镇等乡镇4个试点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农村婚嫁妇女的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它村由乡镇妇联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中的权益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特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舞阳县辖14个乡镇,39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 61万,耕地面积69.3亩。

新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2和 33条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各项权益。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些乡镇的出嫁女、离婚妇女、入赘丈夫及其子女的责任田、土地补偿得不到公正待遇和有利保障,土地使用

1权已成为妇女维权中的又一突出问题。调查情况如下:

(一)、“农嫁非”妇女

从调查情况看,主要表现为:(1)有的“农嫁非”妇女,户口在婆家的,宅基地、责任田一般能够保证。(2)有的“农嫁非”妇女户口仍在娘家的,但村集体以“空挂户口”为由,取消其责任田、宅基地。这种情况往往是妇女无法在城镇落户,但又长期在城镇生活,很少参加村里集体经济活动,导致子女责任田也无法落实。(3)有的“农嫁非”妇女责任田虽在娘家,但是娘家经济条件不好,又有兄嫂弟媳在家,抹不开脸面去要。由此造成全县名“农嫁非”妇女责任田未落实 85人,宅基地未落实176人,分别占9.5%、20%。

(二)、离婚再嫁妇女

妇女离婚后,其承包土地被丈夫强行剥夺或被村集体“合法”收回。据统计,全县离婚妇女中,责任田未落实120人,占20%,宅其地未落实120人,占12%。去年我们接待的一起上访妇女,反映离婚后前夫不让她种地,后经县乡妇联与乡镇政府协调,村组做工作,用妇女名字重新为其办理土地承包证。

(三)、妇女入赘招婿

从调查反馈回来的情况,在处理此类问题上,一般表现为对于有同胞兄弟的妇女,无论其兄弟是否外出或上大学,村里都不准许入赘的女婿落实责任田,更不准女方有宅基

地。对于没有同胞兄弟的数姐妹招婿的,村里只给落实一个女婿的责任田、宅基地。舞泉镇双楼村,做为城乡结合部,村里“村规民约”明确规定:村里双女户,只准一个女儿招婿上门,另外一个女儿不管户口是否迁出,不分给责任田。宅基地方面,村里现在根本没有空闲的地可划,既使男孩儿也不划宅基地。据统计,由于上述情况而导致其责任田未落实的有57人,占7%,宅基地未落实23人,占3%。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我们逐渐透过现象的表面,探索到了造成农村婚嫁妇女权益受到侵犯的主要原因。

1、98年土地延包工作不彻底,造成乡镇执行政策不统一。部分乡村执行“30年不变”,部分乡村没有搞土地延包,实行“几年一调”,这样就为侵害妇女土地权益案件埋下伏笔:实行“几年一调”乡镇的妇女嫁到实行“30年不变”的乡镇将失去土地,而“30年不变”的乡镇妇女嫁到“几年一调”的乡镇,有可能得到两份土地。

2、“村规民约”与法律相抵触,法律权威在农村尚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一部分农村基础干部法律观念淡薄,乡镇干部以“稳定为主”,村里大事要事都经村民代表举手表决,“遵从民意”,制定所谓的“村规民约”,即便有违法的地方,也认为法不责众,将个人意愿凌驾于法律之上,只顾眼前利

益,而不顾妇女土地承包权受伤害所必然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农村妇女自我维权意识较低。2004年以来,我县妇联接待的信访案件中,因侵害妇女土地权益上访的只有5件,占信访案件的8%,而且有3件都是有父或母及其他亲属代替上访。大部分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逆来顺受,认为村里不分给田地的又不是自已一个人,天塌砸大家,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全靠丈夫养活。

4、缺乏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救助手段。一是有关部门对一些违法的“村规民约”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对此类问题听之认之处理不力,少数乡镇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对“村规民约”大于法的情况表示无能为力,认为村民思想做不通,若强制执行势必挫伤干部的积极性,造成干群对立,从而影响村里其他工作的开展;二是法院行政审判认为村民委员会不是一级行政单位,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民事审判则强调这类纠纷必须先有政府解决,再以行政诉讼进行裁决,遇到乡镇一级政府久拖不决,造成互相推诿,无处投诉的局面,使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制裁。

三、对策及建议

总结近年来各乡镇处理农村婚嫁妇女宅基地、责任田问题好的做法及经验,拟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注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贯彻,提高全社会

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广大妇女的权利意识,彻底纠正侵犯农村妇女生存权利,财产权益和劳动权益的错误做法。

2、建议政府对现行“几年一大调”的乡镇要明文禁止调地,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失地妇女案件的发生。对提出失地妇女的请求,有一起解决一起,这样因土地侵害的妇女案件才会越来越少。

3、教育农村妇女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多数妇女希望自己的土地权利有保障,但当权利受侵害时能够主张自己权利的人较少,主张通过法律途径取要回自己的权利的意识不强。所以教育帮助农村妇女主动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权利,应做为各级政府普法工作的得中之重。

4、提高农村基层政权中女干部配备比例。任何一个群体的代表在决策中达到30%以上的比例,才能对政策的制定产生实际影响。在农村基层政权中配备女干部并逐步提高比例直至今50%,让家庭妇女重新走上社会,给妇女更多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的机会,不仅对于保护妇女土地权利,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文明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县农村妇女素质调查报告

**县农村妇女素质调查报告

××县农村妇女素质调查报告

6月17日—21日,县妇联一行几人深入到农村,利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入户访谈等形式,对我县农村妇女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针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作了深刻思考。

一、农村妇女的进步与发展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整体素质较前几年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等三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新变化。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深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与落实,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胜汰劣竞争机制的完

善,自身素质对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起决定作用,这一现象和理念越来越被大部分农村妇女认识和重视,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大部分农村妇女树立了以经济收入奠定家庭地位、证实自身价值的新观念,参与经济建设的愿望空前强烈。调查的100名妇女中,32名妇女愿依靠土地资源从事种植、养殖业,7名妇女愿进城务工经商,43名妇女愿在农闲时节开辟第二条收入渠道。与经济观念变化同步,农村妇女参与改革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参政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她们积极关注当前社会变革中的热点问题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经常性看新闻节目的妇女占20%,能说出几件国家大事的青壮年妇女占所调查人数的33%,认为国家兴衰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妇女占98%。农村妇女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提高。

(二)生活方式体现时代新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妇女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们已不满足物质上的富有,转而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精神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少生优生成为农村妇女的共识,仅花沟镇北耿村就有4名妇女自愿放弃二胎指标办了独生子女证。科学教育子女,越来越被更多的农村家庭所认识,78%的农村妇女愿不惜投入培养子女成才。农村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比前几年普遍有所提高,67%的妇女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她们比较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诸如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费税改革、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农村妇女逐渐向追求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方面转变,在吃、穿、住、行方面逐步抛弃了一些旧的生活习惯。近几年,各级妇女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大部分农村妇女在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的舆论引导下,注重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新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对农业生产者的要求由过去单纯的体力付出转向思想观念、科技信息、身体素质的综合运用,为妇女参与农村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各级妇女组织配合全县农业工作的开展,积极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发展农村妇女经济协作组织,培养各个领域的带头人。农村妇女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县已有10000多名妇女参加了十项新技术培训,1000名妇女取得绿色证书,1000多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87%的妇女劳动力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被调查的100户家庭中,妇女的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一半的达25%。全县还涌现出很多大胆闯市场,带领妇女发家致富的女能人。高城镇艺品加工协会的会长张丽,发展会员800

多名,产品远销国外;常家镇台李村的李玲利用高科技养鸡,带动周边40多户养鸡致富;青城镇的刘红莲成立了高青县魁星菌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二、农村妇女素质存在的问题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与其他女性群体相比,在一些方面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受旧的“三从四德”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女仍具有依附思想,生活范围局限于家庭之内,满足于温饱的生活,不敢到外面闯闯。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从调查的情况看,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一些以粮棉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在农闲时节,多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扯闲话,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二)道德观念与全民道德建设要求不适应。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社会伦理观念出现逐渐退化的趋势。部分妇女个人主义思想较严重,只看到个人利益,不顾全大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利于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有一定市场,在个别村庄仍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无形中又造就了一代新文盲。

(三)科技文化素质与其担负的责任不适应。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妇女逐步

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但部分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73%。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学到1—2门应用技术的妇女,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力不从心。提高妇女素质的几点建议要尽快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只有立足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妇女群众的愿望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要制定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文化科技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使用技术培训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活动不断深化。鼓励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进修的机会。各村要充分发挥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新闻媒体要积极关注农村妇女这个特殊群体,在舆论宣传上予以倾斜,在引导她们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镇要有重点分区域的培养特色村、致富户,特别要在经济落后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周边妇女提高素质,参与经济发展。

(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

不懈地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切实把农村妇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对象,帮助她们掌握理论,认清形势,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自觉维护稳定大局,支持改革与发展。鼓励妇女在农闲时节组织起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评先创优活动,大力宣传先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强化社会舆论氛围。要加强“巾帼文明队”建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进村入户送温暖,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各级要正确认识农村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纳入工作规划,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各镇要加大对桑蚕、畜牧养殖、艺品加工等妇女优势项目的扶持发展力度,协调银行部门为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建立农村妇女科技

指导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围绕妇女发家致富,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为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大力发展“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和中介服务组织,辐射带动农村妇女走科技致富之路。有关部门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活动。电信部门要组织妇女科技骨干学习现代计算机知识,将电脑网络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村妇女的市场敏锐性和运用市场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调查

×××

随着我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区域国际化已经变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最终目标。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农民渐渐的搬迁上楼。农民的土地没有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现代化信息的铺天盖地,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民就业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农村妇女,她们今后将怎样生存?又是以何种方式身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现代农村妇女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教育的积极响应与客观认识。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年龄为50周岁以下的宁波农村妇女。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4份,回收4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教育与培训等内容。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选了4名农村妇女,基本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显示,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中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大专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25%。已婚占75%,未婚为一人占25%的比例。工作状况:有工作的为3人,占75%的比例,有一人为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有75%较为可以,只有25%处于低下水平,家庭一

3人组合为多数,即多是独身子女,业余生活都比较闲散,有25%是看电视,做家务。

(二)接受教育培训的状况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于农村妇女自身的学历和知识掌握的程度,75%的人有了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需要的感觉,并且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是以十分缺乏占75%的比例。可对于这种现状,社区和妇女们所在单位针对工作的需要和生活需要,也并没有举行过相关培训,而妇女们自己对于这类培训也没有参加的意识。原因是50%的没考虑过要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有25%的是对培训没有兴趣,还有25%不知道参加哪类的相关培训,即是偶尔有参与也是应为工作的需要,比例为25%,且只有25%的人为了晋升而参加培训。关于培训费用有50%的是自费,也有因为费用为免费而参加培训的,比例是25%,但相对而言比较盲目。在假设条件下妇女们希望的培训周期各有不同,都以自身的时间安排方便与否来选择,时间的长久以半天占较高的比例,只有25%妇女希望能够经过1个月以上的时间来针对性的来提升自己。妇女们认为他们在所在单位即地区中发展所面临以家庭矛盾多占50%的比例,这也表明农村妇女在家家庭因素所受的阻碍颇多,也隐隐的反应了农村家庭对于继续教育和培训没有积极的心态。即使要参加培训妇女们有50%认为礼仪,形象与魅力的培训和有关家庭关系调试的培训为多数,而对于沟通,传播与公共关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只有25%的比例。

(三)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

关于妇女们的继续教育,提升学历为目的和参加短期培训各占50%,提升学历的比例中都希望是业余时间在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经济类的相关学习。选择参加短期培训的两个人希望对烹饪技术的培训占100%,对于如何教育子女的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各占50%,都希望是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最关心的问题围绕在农民养老、子女升学和就业、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妇女就业培训上。其中,所有的妇女对农民养老都表示关心,其次分别是子女升学和个人就业、医疗保障,分别占50%、50%、50%。最后结婚成家占25%。

(五)希望和要求

75%的农村妇女都觉得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很大,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还待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提高,都非常愿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补习、技能培训等短训班和长训班也希望与此同时能够丰富一下农村妇女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统计及分析,目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下:

(一)自觉学习意识较低

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都需要各级妇联及相关部门作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很大一部分农村妇女是被组织拉去参加培训,而非自愿行为。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政府或其他组织提供免费培训的农村妇女占总数的50%,而每年参加培训的妇女达到受调查总数的75%。由此可见,仅有25%的妇女不仅仅依靠政府或其他组织提供的免费培训来获取科技文化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去拓宽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富裕乡镇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一些富裕乡镇的农村妇女不愿通过培训就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妇女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培训后得不到就业保证,拿了证书也没用,不愿意参加培训,从而副作用了就业转移.同时,一部分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姓,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标,造成少数专业热门而很多专业冷门,副作用了就业.另外,部分农村妇女对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造成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传统性别歧视,农村妇女就业面狭窄

在中国旧时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仍存在“女人不如男人”的思想陋习,妇女有孕育小孩的特殊期、妇女会过多担心家庭孩子等因素,都成为很多单位不愿意聘用妇女的原因。部分妇女因为承受家里家外双重负担的超负荷而处于低水平、重复性地为生存而劳作的状态,从而限制了自身发展。

(四)再教育费用偏高,时间偏长,影响农村妇女正常生活

一般的再教育,如电大、函授等,完成学业需要2.5年或更长的时间,而费用通常在5千元左右。因此许多农村妇女都认为没必要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钱去学习,宁可把这些时间花在做零工补贴家用上。

(五)工学矛盾,再教育影响农村妇女正常工作。

再教育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上课时间或考试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现象。尽管很多时候,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工作问题,把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尽量安排在双休日,但很多学生可能只有单休日,甚至连单休日都没有,只能请假上课考试,日积月累,扣除奖金和工资不算,个人反而还给单位造成消极误工的印象,严重影响升职空间

四、对策

(一)建章立制,落村落户。

解决这一现象的根本是建立有效机制并确保落实到位。目前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原因的对知识对技能的重视不够。有关部门若出台一些提高妇女再教育机会的文件,督促农村妇女进行再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农村妇女的生活内容,还能增

加她们的知识面,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坚持实用原则,培训内容要与妇女需求结合要开展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

1、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

3、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

4、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

5、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双带”的作用。

6、开展文明教育培训,新型农村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

(三)坚持实际原则,培训形式要与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1、要重心下移、服务妇女。培训地点应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

2、要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

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导,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相信身边人、身边事,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四)搭建各类就业平台,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提供有效保障

就业是培训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证据。为加快农村富余的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把就业推荐放在与培训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姓就业技能培训,政府与院校向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五)奖励机制,推动再教育波澜

相关部门可以对再教育过程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鼓励成绩突出者再接再厉,并树立典型,使其他农村妇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形成浓郁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

五、总结

从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等工作情况调查看,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与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很大,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亟待需要系统的培训和

提高。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加强新型女农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及大中专学历教育培训等内容,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篇: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镇位于安图县西南部,距长白山34公里,全镇总面积1986.9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区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农村人口4500人,其中妇女人口2051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新领域和新渠道,也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妇女已成为发展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农村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已经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合理开发我镇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加速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农村妇女平等就业的问题,我们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展开调研。

一、农村妇女就业现状及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1、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内部妇女就业总量。根据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少数妇女依托村、镇项目发展规模养殖业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大多数妇女从事的是种养内部的调整,由于受资余、技术、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人口转移速度慢,影响妇女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解决农业人口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实现非农化就业。农村城镇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不仅带动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二道镇二道村为例,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完善,不仅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也拉动了以女性为主的商贸流通、养殖种植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镇上个体户占总户数的65%,且大多数为女性,拓展了农村妇女充分就业的空间。

3、外出务工末形成规模,输送渠道不畅。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能缺位,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我镇还未健全劳动力市场,外出就业妇女靠亲朋好友、同乡,盲目外流、乱闯,加之民间中介组织的不规范经营,外出务工妇女上当受骗、碰壁回乡的例子屡见不鲜,使得一部分妇女把外出务工作为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

4、农村妇女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就业需要。我镇农村妇女劳动力小学文化程度722人,占35.1%;中学1065人,占51%;高中以上74人,仅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3.6%。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成为已外出或想外出务工妇女的最大难题,没有技术也成为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二、农村妇女就业的根本出路和对策

调查显示,农村妇女都有参与生产、劳动,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她们思想活跃,认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很多,务农能致富,外出打工也能致富,只要勤劳就能获得财富。因此,笔者认为,实现妇女充分就业,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立足当地农业,又有针对性地组织输出,这样才能切合妇女的思想实际,满足妇女就业需要。

l、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妇女在农业内部的就业量。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开辟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围绕我镇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手工制作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妇女中大力推行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新品种,并给予技术信息指导,以女科技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的示范帮带作用,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妇女小额信贷、连环脱贫,带动周边妇女发展规模生产,形成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女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推进城镇化战略,使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本文来源于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鼓励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村中走出来,到城镇务工、经商、置产兴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商贸流通。利用我镇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给当地妇女带来就业、增收致富的机遇。降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就业风险,实现有序转移妇女剩余劳动力。

3、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好途径。外出妇女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仅挣了钱,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思想观念,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为农村妇女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我们应加大“外出挣钱光荣”的宣传,本着转移一个,致富一家,转移一批,致富一方的高度责任感,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了解用工信息,用人需求,扩大女性就业范围。

4、加快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增强

第五篇: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在由教育部办公厅编制的用于呈送最高中央领导人参阅的2004年第 119 期《教育部简报》里,有这麽一段话:“宁波市规定从2003年起,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重点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农民和山区移民,去年市本级提取了15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民培训。2003年市县两级共投入培训经费4400万元,培训农民达20万人次。”毫无疑问,这是官方文件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高度评价。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使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使农村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举国上下对农村教育问题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视。

位于沿海的浙江是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0亿元(RMB,下同),比上年增长1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73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468.9亿元和70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在这种雄厚的经济实力下,浙江省启动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十分发达的城市。其经济特色主要包括八大产业:服装、港口、化工、机电、机械制造(汽车城)、电子信息(波导)、能源(钢铁)、造纸宁波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素有“四明八百里,物产甲东南”之美誉。全市辖2县、3市、6区,全市农村辖96个镇(乡)、54个街道,有行政村3832个;农村人口426万,农村实有劳动力270万,从事一二三产业人数比为34.17:42.39:23.44;有耕地面积316万亩,宜林山地609万亩,浅海滩涂344万亩。2003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40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1元。

在对宁波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的调查中,我们采用了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资料统计等调查方法,掌握了大量而又翔实的一手资料。2004年8月17日上午,宁波的天空仍然十分炎热。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林建国的办公室里,这位负责组织宁波农民技能培训的处长向我们介绍着迄今为止宁波成人教育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们实地走访了慈城成校和江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并与冯叶飞校长、张旭庆等同志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一、目前基本状况:

2002年8月15日,宁波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宁波市关于“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对“十五”期间的全市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目标和任务。2003年年初,市委发放市委4号文件,正式启动农民培训工程。2004年又发放了以农民素质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市委2号文件。在这几个文件的指导下,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牵头部门--市农办和农科教综合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由三个部门一起进行分工与协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失土农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农业局负责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发放绿色证书;教育局负责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的培训。其中具体的操作组织实施主体是各个县级部门,市级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财政划拨与宏观协调。同时规定培训经费由市和县级在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民培训、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和山区移民。在宁波市看来,“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是一项以培养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营销大户为重点,以形成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产业带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富民工程。

2003年以来,各级、各地积极开展以农民学历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失地农民转岗、专业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根据各县(市)区上报,到2003年12月底,全市已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287882人次,占全年计划培训人数的109.5%,其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6865人次,占实际培训人数的12.81%;农民转岗转业职业技能培训17635人次,占实际培训的6.13%;农民学历培训16663人次,占实际培训的5.79%;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15719人次,占实际培训的74.93%。

通过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人数达到21725人,受训后的就业率为58.93%;培训后转岗转业人数达到13834人,就业率为78.45%。全市已建立农民培训基地135个,占计划建立数82.3%。目前宁波培训基地有这几种:农广校、乡镇成教基地,企业培训基地。

其中热门培训项目依次为排列:在宁波服装培训是主打,主要集中在江北区;其次是机械专业,如车工、钳工、装配工、计算机等的培训;再次是家政服务培训,如保姆、餐厅服务员等。各地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临海家政、余姚保姆等。

2004年由于基础工作扎实,总状况势头还可以,至今已经对4.2万农民进行了技能培训。目前的工作已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包括政策支持、组织机构建设、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流程。

二、培训典型总结:

1.由教育局负责的免费选送优秀农民进大学:

2003年8月下旬,宁波市公开选拔农村优秀青年赴高校培训工作全面启动,这在浙江省,甚至全国来说都属创举。

从2003年起的5年内,宁波计划选送1000名优秀青年农民上大学,此举目的是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让他们掌握实用新科技、新知识和新技能。选送的农民青年要求是宁波市户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农技信息员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他们的学费、资料费、住宿费、餐费和实习考察费将统一由市财政专项经费拨付,每年将给予35万元的补助。

2003年10月15日,经选拔出的36名来自市各地的瓜菜种植大户来到宁波市农科院,参加为期1个月的瓜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高级研修班,在高校集中学习,前半个月脱产集中面授,后半个月回乡生产实习,撰写社会调查或生产实习报告,合格者由市农办和市教育局发给“农业高级研修证书”。同时浙江万里学院的果树栽培、畜牧兽医培训班及宁波大学的淡水养殖、浅海围塘养殖培训班也将陆续开班。

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从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对培训认可程度高达89.06%。还有很多农民不断询问还会否再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明年培训班什么时候开班、能否现在预报等等相关问题。

2004年10月26日上午,在宁波大学锦绣活动中心举行了第二期的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开学典礼,宁波市委副书记郭正伟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

宁波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工作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引起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的极大兴趣。《人民日报》曾以“宁波:农民上大学,政府来买单”为题作了报道,《粤港信息日报》以“不能只培训政府官员”为题对宁波政府出资孵化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优秀农民是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中的先进代表,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担负着振兴农业,发展农业,带领农民致富的历史重任。选送优秀农民进高校培养,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没有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

各高校在培养优秀农民工作的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深对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农民的需求进一步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提供依据,为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明确方向。

这一举措从长期来看有这非凡的意义。它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是继农民培训工程后的深化、总结、提炼,是农民培训的高级形式,它有效的克服了目前农民培训中的诸多缺陷,必将成为未来农民培训的重要发展趋势。

2.创业培训:

上海有着良好的创业项目平台,宁波也在不断地向上海学习先进的经验。余姚、临海、慈溪等地从上海请来老师,举行讲座进行培训,并采用逐步淘汰模式为失地农民进行创业辅导。

宁波市兴港职业进修学校受市劳动局委托,在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协助下,举办了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旨在落实市政府扶贫帮困工程,让失业工人自己创业做“小老板”,并带动其他人员就业。

第一次办班是2001年12月中旬。招生广告一发出,第二天报名就超过了100人,后经劳动局批准最后追加到210人。

这个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用半天培训时间,由创业成功典型人士现身说法,使广大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强化创业意愿,鼓励大家“只有自己创业,永远不会失业”。第二阶段是创业实务培训阶段,学习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有关法规,时间长达二个月,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填写可行性报告,形成创业计划书,评估帮助指导创业的具体策划工作,目前已有20人确定投资项目,准备做房产中介,有的人准备开烤鸭店、水饺店的等等;第三阶段为辅助阶段:进行跟踪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实行动态档案,主要帮助落实开业,并进行业务指导。

2002年4月23日晚,首期创业培训班举创创业项目交流会。17名学员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项目和产品,一个名叫桑维勇当场在课堂上分发资料,推荐他承销的塑胶地板产品;周山宝则拿来了20只烤鸭,请大家品尝,为他的“周氏烤鸭”打品牌。现在17名学员均已领取了营业执照,28名学员实现了再就业,另有一批学员正在着手创业。同时第二期“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也如期开始。此次共招收了220名学员。其中40岁以上的占40%,具有高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分别有110人和37人。

2003年2月,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处和观海卫成校联合举办的慈溪市首期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培训班,经过五个月的创业培训,学员的就业观念、理念知识、创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培训班邀请了上海伟业、宁波、慈溪有关专家,创业成功者上课,使学员懂得了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方法。

学员沈钟发明了专利,在观海卫成校的帮助下,先后八次面谈以寻找合作伙伴。学员何劲松要办峰磊彩砖厂,在各个部门的协调下,第二天就得以验收放行。目前峰磊彩砖厂的产品已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目前19位学员都走上了再就业的道路。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服装店、饭店、快餐、干洗店、修理店等,实现了做“小老板”的理想。

象山县技工学校于2004年8月7日举办了创业培训班,8月29日结业,共30人参加,学校为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学员们重点学习了创业入门及融资知识等。学校特聘请宁波市摩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县财政局、劳动局等有关人员来校授课,并由工作能力强的教师专门负责培训班的管理,使培训班的举办非常成功,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训结束后,已有18人提交了创业计划书。

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培训的发展和深入,宁波市教育局举办了由上海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首期创业、再就业师资培训班。全市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50名管理者和教师参加了首期培训。培训班根据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课内训练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在互动中掌握课堂组织、培训指导的技巧。

其中一个典型就是香山爱心编织站。这里是有许多失业的中老年妇女组成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小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首先选4个人到宁波参加简单培训,然后他们再回到村里培训其他人。其中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到外贸处拿定单出口,再根据需求进行制作。目前这个地方做的红红火火。

3.慈城成校:

2004年5月25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原秘书长于富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专家Darunee女士视察了慈城成校,对该校的培训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月14日,浙江省妇联金副主席、省妇联发展部秦部长来到此校进行调研。

慈城成校缘何引起了这麽多的关注目光?2004年8月17日,我们在慈城成校和冯叶飞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并了解、参观了部分项目。

冯叶飞校长介绍说,江北地区有农村劳力6万,其中女性占了49.5%,富余劳动力有2.7万,未就业的有8000人,失业率为30%,其中城镇居民仅占6.7%。

在开展农民培训以前,他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发现企业对手受良好培训员工的需求量巨大,尤其是宁波位居前30名的大中型企业。江北区每年有一到两次会大量招募农村劳动力。同时农民也十分欢迎这种形式。

作为慈城镇妇女技能培训中心,由于培训质量过硬,并着力打造“入学-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崭新培训模式,为下岗、失地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技能的环境,深受欢迎,慈城成校迅速成为宁波农民培训的六大培训基地之一。该校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开办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班37个。

慈城成校以实用性很强的两大培训项目为龙头:服装和中式面点制作,同时还开设了电焊、电工、家政(母婴护理)、电脑、驾驶等的培训项目,而其他没有实用性的项目全部停掉。其中艺术插花、面点的培训效果最好。

为鼓励广大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实现自主创业,慈城成校从有限的培训补贴中设立了“创业基金”,资助在该校参加再就业培训的、有创业意愿而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员。2004年5月份,慈城镇庞亚琴等四人获得了首批“创业基金”。这种方式不仅帮助他们获得技能,顺利走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帮着他们创业并进行跟踪服务,他们学成后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冯叶飞校长认为慈城成校成功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专业的前提是进行市场调查,设置项目要与老百姓的需求一致;

2.要狠抓培训质量、抓师资力量。对农民培训的很多都是兼职教师,而慈城成校对骨干项目配备专业教师;

3.在培训的运行机制上,要配备足够力量抓这项工作。慈城成校根据实际设置了宣传、咨询、监督、就业(创业)、追踪五大环节的岗位;

4.要抓学员的出勤率。大部分人都是真正想学技术的,但不排除通过培训领补贴的。慈城成校规定过多缺课就取消考试。一般而言,常规的到课率在严时为80%,宽松时为75%-60%;

5.培训基地要口碑好,能够产生一种就业效应,就是愿就业的能够给他们全部安排,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6.要十分注重宣传。慈城成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在2002年、2003年刚开始实施时,老百姓都不相信。慈城成校就大量张贴宣传广告实践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整个宁波市也走过了相同的道路。通过报纸、公告、大海报张贴到每个村,同时在网上及时发布各种信息;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服务周,发放宣传资料21万份。

三、问题与思索:

1.地区越发达,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低。

通过我们对衢州、义乌、舟山、台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杭州等地的调查与对比,愈发感觉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规律性。总体上宁波的培训组织较难,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高。

目前有一种培训形式:送培上门。如把缝纫机送到村里进行培训,但没有人愿去。有一个企业,计划培训、招收工人80人,月薪700,但是只有不到10人来报名。其中原因也许是复杂的,但农民目前收入水平较高是一个重要因素。

宁波有一老太太,土地被征用以后,每年分红8千元,加上每月房租不抵于1千元,她的收入不需要参加培训技能也能够很好的生活。很多的农民在土地征用后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土地补偿金可以拿到几万甚至十几万,这部分足够生活很长时间了,因此对于培训也就淡漠下来。

2.政府补助的培训费用问题

客观地说,财政资金拨出来供农民免费培训,对政府来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已是一个很大的创举和牺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方一般是按照300元/人的标准进行的,但这只是培训费用而已。农民出来培训,其住宿费、就餐费谁来解决?财政拨付应不应该包括住宿费、就餐费?并且培训费用是因不同职业而不同的,如保安和电焊工的培训费用是相差很大的。统一培训费用标准是不是不太符合实际?

在宁波,高山移民才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下山以后政府除了解决培训费用外,还要解决其住宿问题。目前宁波市规定要适当地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生活费补助。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是冲着“免费”二字来参加培训的,“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但是,越是免费的,其培训效果就越差。很多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下步跳槽作准备。

我们能不能转换一下机制来进行:先由农民自费参加培训,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后,再由政府一次性补助农民500-600元。林建国处长认为,这种方式应该更能够增加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个问题是在这种培训体制下,企业很巧妙地把培训成本转移给了政府。我们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培训把大多数农民变成企业里合格的员工。培训员工是企业的义务,目前的状况是政府出钱培训完了后还要找企业进行推销。

这种做法把经济活动变成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是不正常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都对此牢骚满腹。

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很多中小企业目前没有意识到培训员工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费用是一项巨大的支出和成本。如何加强企业对拟吸纳的人员的责任?刚开始可能需要政府的行政引导与法律强制,并最终逐步转化为企业自发的经济行为。

专业性技能培训应由企业全部承担下来,同时政府要建立起一种有效地激励企业组织培训的机制,做到使企业用工与培训相结合。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者良性互动,共同承担经费的格局。

3.培训次数是一个深层矛盾

对农民培训是一次还是多次?我们现在制定的都是一次培训,但很多职业要求是一次不行的。现在的农名培训一般都是几天时间,长的也不过三个月,要使农民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不太现实的。那末,这样的培训是不是与我们的培训目的是不是背道而驰了?

目前宁波发放的是培训卡。培训卡与流行全国的培训券一样,但没有规定具体的培训次数和培训项目。

4.二个培训网络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农民的培训要有二个网络:组织机构网络-是负责培训的管理机构;培训基地-是培训的实施机构。

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沟通,形成合力,还需一段时间,在宁波的个别县市这种协调还远没有形成。

现有的管理部门,如农办、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与交流。如何充分发挥女联、共青团的作用?如何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这些管理机构在农民培训中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起来,使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其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宁波的农村指导员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派出的。

目前上级对下级的农民培训考核指标由上而下制定的,如宁波今年规定要培训6万人次。许多下级负责人员都是苦不堪言,认为这样是极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因为其考核指标极其单一--这个月、这一年你培训了多少人。这种考核对于建立一个长效的农民培训机制是很有害的。

宁波的培训基地已经覆盖到乡镇、社区。目前政策是按照培训人头拨付经费的,但是没有培训基地的建设经费。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意识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这是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没有考虑到的一个失误。政府应加强公共培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这是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5.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目前对于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的政策是不同的,但这种人为地规定应该尽快打破。理想的格局应为:打破城乡格局,城乡应无差异,政策平等,培训资源共享。

在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占16%,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其素质并不比当地人员差。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当地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形成了恶性循环:宁波县区不招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而当地的却跑到江西等地区打工。来宁波打工的外来员工,技术都是自己在劳动中自发学成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从而导致事故频发。我们应该把当地的外来员工纳入培训体系中,做到就地、就厂(公司)培训,从而建立起统筹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大格局

6.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目前农民培训要求全省统一教材、一个步调进行,这样做不太好。每个地方所要培训的侧重点不一样,企业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材应该有较大的灵活性,否则将会逐步走向僵化。

目前培训以面授为主,远程教育、网上教育的很少。这是由于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其基础都不同,实施此授课方式基础还不成熟。但从长期来看,运用电脑和高科技进行培训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把远程教育、网上教育引入到农民培训中去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四、结束语:

目前农民培训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是随着我们调查的日益深入,感到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目前的农民培训完全是粗放型的方式,对农民的实际影响在有些地方是微乎其微的。而宁波的农民培训却走得很快,它应该代表着未来农民培训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选送优秀农民上大学和进行创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是低层次的培训,包括舆论呼声很高的衢州也是如此。

衢州经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全国没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在和许多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交谈后,他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如何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如何把农民培训工作尽快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区域性调查与统计学需求分析”课题--此课题为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同时也是金华市重点科研课题。此课题曾引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同志的关注、重视并审批,在其帮助之下,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下载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舞阳县农村妇女宅基地,责任田等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镇农村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镇位于安图县西南部,距长白山34公里,全镇总面积1986.9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6......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共五篇)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妇女的人身权利得到了保障,其相关的政策日趋完善。然而,由于广大农村大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仍然低下,对新兴科技产业较......

    农村妇女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最终5篇)

    农村妇女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针对农村妇女思想状况,我村深入开展调查入户访问,了解掌握妇女基本情况,分析妇女思想和主要需求。 一. 子女教育。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教......

    关于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意愿及需求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十八大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妇女就业是整个就业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是促......

    农村妇女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妇女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以来,妇女维权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农村妇女仍是现实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她们的隐性失业......

    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

    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比率,促进男女平等,2003年4月,合阳......

    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

    陕西合阳县农村妇女参选参政情况调查报告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参选参政状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妇女参选参政工作新思路,提高农村妇女参......

    农村妇女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调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以来,妇女维权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农村妇女仍是现实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她们的隐性失业、劳动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权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