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复习
中考几何证明与计算专题复习
1.全等三角形
例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PBC和△Q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
P在矩形上方,点Q在矩形内.求证:(1)∠PBA=∠PCQ=30°;(2)PA=PQ.P
D
C B
例题2: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求证:AFBFEF.
A
E
B G
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中,ABAC,BAC40°,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
(1)求DBC的度数;
(2)求证:BDCE.
D C
变式训练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D≌△CFD;(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D
F
C
2.相似三角形
例题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ABE∽△DEF,AB6,AE9,DE2,求EF的长.
例题2:如图,点D在△ABC的边AB上,连结CD,∠1=∠B,AD=4,AC=5,求 BD 的长?
B
变式训练1:已知△ABC∽△DEF,且AB:DE=1:2,则△ABC的面积与△DEF的面积之比为()
(A)1:2(B)1:4(C)2:1(D)4:
1变式训练2:如图,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的高为()A.12mB.10mC.8mD.7m
3.四边形
例题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例题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 求证:(1)△BFC≌△DFC;
(2)AD=DE.
例题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C=60°,AD∥BC,且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BE交于点P.
(1)求证:AF=BE;
(2)请你猜测∠BPF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P
B
D
C 变式训练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DC,∠B=60º.(1)求证:AB⊥AC;
(2)若DC=6,求梯形ABCD的面积.变式训练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BC,∠A=60°,AB=2CD,E、F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结EF、EC、BF、CF。⑴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不证明);
⑵在不添加其它条件下,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证明。
⑶若CD=2,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圆
例题1:如图所示,△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点D在⊙O 上,过点C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且AE⊥CE,连接CD.(1)求证:DC=BC;
(2)若AB=5,AC=4,求tan∠DCE的值.
例题2: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切线,点C在⊙O上,BC∥OD,AB2,OD3,则BC的长为()A.
B.
C
.
D
.
变式训练1: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
DCBD,连结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1)求证:ABAC;(2)求证:DE为⊙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变式训练2:在Rt△ABC中,ACB90°,D是AB边上一点,以BD为直径的⊙O与边AC相切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BDBF;
(2)若BC6,AD4,求⊙O的面积.
第二篇:初三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计算)
几何证明、计算
解题方法指导
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除了常见的计算、证明外,从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必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新颖的几何题,往往具有操作性、运动性,需要观察、猜想与证明,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解题能力。其次要求有观察复杂图形的能力。然后去推理、证明和计算。我们经常用的等量关系有已知的等量、勾股定理的等式、平行线推导的比例式,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等式、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时,面积等式等。
第一课时
一、出示例题
1、例1: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BD=4,AD=BC,cos∠ADC=
(1)求DC的长;(2)sinB的值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后再做)
2、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是垂足。
求证(1)G是CE的中点;(2)∠B=2∠BCE
(师生共同分析后,学生独立完成)
BEGDCA3。5ABC3、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A=90.(1)在所给出的图形基础上,按题意操作:先画BC边上中线AM,设H是线段BM上任一点,再过H,C分别画AB,AM的平行线,相交于点D,连接AD,AH;
(2)求证△ABM∽△DHC;(3)求证AD=AH
A
B
C
分析:第(1)题是按题意画图,考查操作实践能力。第(2)题是考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掌握情况。第(3)题的证法较多,如果注意到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或者抓住基本图形的特征,就容易解决了。
说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看,有关几何的证明题基本上是题目新颖、难度不大,涉及重要的知识点较多,且要求证明过程逻辑严密,言必有据,重点考察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本题设计新型,又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是一道很好的中考模拟试题。
二、小结
三、作业
1、将两块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中∠C=∠EDB=90, ∠A=45, ∠E=30,AB=DE=6,求重叠部分四边形DBCF 的面积。
2、如图(2)Rt △ 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为AB上的一点,DE=DC,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
求证:(1)AC是⊙D的切线;(2)AB+EB=AC
EB
C
A
A
FEC
DB
D3、如图(3)矩形ABCD中,AB=8cm,BC=4cm,将矩形折叠,使A点与C点重合(1)画出图形;(2)求折叠后矩形分成的两直角梯形不重叠部分的面积和。
4、如图(4)△ 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D,CD=2cm,△ ABC的周长是19cm,求BC的长。
DA
A
B
D
C5、如图(5),BE平分∠ABC,D是AB的中点,DE∥BC。求证BE⊥AE。
A
BC
DE
B
C
第三篇:简单几何的证明与计算
简单几何的证明与计算
A组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AE=BC,DF⊥AE,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AB=DF;
(2)若AD=10,AB=6,求tan∠EDF的值.
2、如图,小明家在A处,门前有一口池塘,隔着池塘有一条公路l,AB是A到l的小路.现新修一条路AC到公路l.小明测量出∠ACD=30º,∠ABD=45º,BC=50m.请你帮小明计算他家到公路l的距离AD的长度(精确到0.1m;21.4141.732).3、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结DF.
⑴试说明AC=EF;
⑵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B组题:
1、如图1,在⊙O中,点C为劣弧AB的中点,连接AC并
延长至D,使CA=CD,连接DB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E.(1)求证:AE是⊙O的直径;
(2)如图2,连接CE,⊙O的半径为5,AC长为4,求阴影部分面
积之和.(保留与根号)
图1图
22、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O,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1)求证:直线BD与⊙O相切;
(2)若AD:AE=4:5,BC=6,求⊙O的直径.
3、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将△ACD沿对角线AC翻折后,点D恰好与边AB的中点M重合.
(1)点C是否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请说明理由;
(2)当AB=4时,求此梯形的面积.
C组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x3与x 轴交于两点A、B,其顶点为C.
(1)对于任意实数m,点M(m,-2)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2)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已知点D在x轴上,那么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B、C、D、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2、如图,抛物线yx2bxc的顶点为D(﹣1,﹣4),与y轴交于点C
(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C,CD,AD,试证明△ACD为直角三角形;
(3)若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B,E,F为顶点的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四篇: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证明与计算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图形证明与计算题分析
【2011中考真题回顾与思考】
如图9,已知在⊙O中,点C为劣弧AB上的中点,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DB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E。
(1)求证:AE是⊙O的直径;
(2)如图10,连接EC,⊙O半径为5,AC的长为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结果保留π与根号)
A A
图图9
(2011深圳中考21题)如图11,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
(1)求证:AG=C′G;
(2)如图12,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求EM的长。
D [来源学科网]D
B C 图1
1图1
2【典型例题分析】
1.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是8,点E在直线AD上,若DE=3,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M,则
.2.(2011重庆江津区)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ABCD,其中A(0,0),B(8,0),D(0,4),若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落在点E处.则E点的坐标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C的值是AM1
3.如图,在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P为AD上一点,且AP5,BP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正方形的边于点E,F,Q为垂足,则EQ:EF的值是()A、5:8B、5:13 C、5:16D、3:8
C
E
B
4.(2011•泰安)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
A、B、C、D、6
5.(2011•潍坊)已知长方形ABCD,AB=3cm,AD=4cm,过对角线BD的中点O做BD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则AE的长为.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1。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30°得到A1B1C1,CB1与AB相交于点D。求BD的长。
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延长AB到E,使BE=DC,连结CE,若AFCE于点F,且AF平分
DAE,CD
2,求sinCAF的值。AE
5E
8.如图,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cm,DC7cm,把三角板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CE'如图(2),这时AB与CD'相交于点O,D'E'与AB相交于点F。(1)求OFE'的度数;(2)求线段AD'的长;
(3)若把三角形D'CE'绕着点C顺时针再旋转30°得到D''CE'',这时点B在D''CE''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证明你的判断。
9.(2009年清远)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过点O作弦BC的平行线,交过点A的切线AP于点P,连结AC.(1)求证:△ABC∽△POA;(2)若OB2,OP
10.(2010河南)(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2)问题解决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
7,求BC的长. 2
AD的值; AB
AD的值. AB
F
(3)类比探求: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nDF,求
11.如图,已知:C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一点,CH⊥AB于点H,直线AC与过B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E为CH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D于点F,直线CF交直线AB于点G.(1)求证:点F是BD中点;(2)求证:CG是⊙O的切线;(3)若FB=FE=2,求⊙O的半径.
O为圆心的半圆交AC于点F,12..如图,已知△ABC,以BC为直径,点E为弧CF的中点,连接BE交AC于点M,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ADBE,垂足为点H.(1)求证:AB是半圆O的切线;(2)若AB3,BC4,求BE的长.A
B
A A
13.(2011成都)已知:如图,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O经过B、D两点,过点B作BK⊥AC,垂足为K.过D作DH∥KB,DH分别与AC、AB.⊙O及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H.
(1)求证:AE=CK;
(2)如果AB=a,A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为大于零的常数),求BK的长:
(3)若F
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
第五篇:几何证明与计算习题精选(二)
几何证明与计算
(二)2007、1【目标要求】
掌握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能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两个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0°角所对的直角边斜边的一半及其逆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解题指导】 例1如图1,已知在△ABC中,点M是边BC的中点,MD⊥AB于点D,ME⊥AC于点E,且MD=ME.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拓展与引申(1)本题的条件不变,还可证明MD等于AB边的高的一半.(2)如果在△ABC中,AB=AC,点M是BC边的任意一点,MD⊥AB于点D,ME⊥AC于点E,这两个条件不变,可证明MD+ME等于AB边上的高.
(3)如图2,在等边△ABC中,P为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那么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这个定值等于等边△ABC高.
例2 如图3,在△ABC中,AB=AC,D、E是AB及AC延长线上的点,连结DE交BC于F,若F是DE的中点,求证:BD=CE.
拓展与引申当点D为AB的中点时,可证明点F是BC的四等分点.
初二数学第1页
(图1)
C
(图2)
C
(图3)
例3如图4,在△ABC中,AF平分∠BAC,BF⊥AF于F,CE⊥AF于E,点D是BC的中点.求证DE=DF=
(AB-AC).
2(图4)
B
例4 如图5,已知△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C=90°.(1)(2)
当∠B=30°时,求证:BD=当BD=
CD; 2
CD时,∠B是否一定为30°? 2
如果一定,请给出证明;如果不一定,请说明理由.(图5)
例5 如图6, 等边△ABC的边长为1, 点D、E分别在AB、BC边上,DE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点F、G在AC边上,DF//BC,EG//AB, 设AF=x,CG=y.(1)求y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x
(2)试问以AF、FG、GC的长为三边的长能否构成直角三
角形?请说明理由.
C
(图6)
拓展与引申 如图7,在Rt△ABC中,点D、E分别在AB、BC边上,DE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点F、G在AC边上,DF//BC,EG//AB, 试问以AF、FG、GC的长为三边的长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图7)
初二数学第2页
【作业】A组
1.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度,那么底角等于度.(2)在ΔABC中,AB=AC=5cm,∠B=60°,那么BC=cm.(3)在ΔABC中,AB=AC=13cm,BC=10cm,那么ΔABC的面积等于cm2.(4)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之比是4∶5,那么较大的一个锐角等于度.(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中线,CE是角平分线,∠A=25°.那么∠DCE=________°
(6)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a,那么它的高等于. 2.选择题
(1)用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是().
(A)6cm,8cm,10cm(B)5cm,12cm,13cm(C)7cm,11cm,15cm(D)8cm,15cm,17cm
(2)在Rt△ABC中,∠ACB=90°,CD、CM分别是这个三角形的高和中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CD=∠B(B)∠MCD =∠ACD(C)∠ACD=∠BCM(D)∠ACM=∠BCD(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能够分割为两个小的等腰三角形,那么顶角不可能是().
(A)36º(B)72º
(C)90º(D)108º
D 3.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 点E处,BE与AD相交于点F.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
C
4.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以点A
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E.求∠CDE的度数.
第4题5.在△ABC中,AB=AC,∠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求证:点D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
C
第5题 6.求证: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E
7.如图,已知Rt△ABC中,AB=AC,CE垂直∠B的平分线BD,垂足为点E.求证:BD=2CE. B C
(第7题)
初二数学第3页
B组
1.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6,那么周长等于.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夹的角为45°,那么顶
角为度.
(3)如图,在ΔABC中,BC=5 cm,BP、CP分别是△ABC和△
ACB的平分线,点D、E在BC边上,且PD//AB,PE//AC,那么ΔPDE第1(3)题的周长是_______ cm..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9cm,斜边上的中线长为A 2cm,那么两条直角边长的和为cm.
(5)在Rt△ABC中,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边AC于点M,如果∠B=55°,那么∠CBM度.
E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B D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度.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C
∠ADC=50°,点E是对角线BD的中点.求∠CAE的度数.
第2题
3.在直角坐标平面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2,5),点C的坐标为(-1,8),试判断△ABC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4.如图,已知∠ABD=∠ADB,∠ABC=∠ADC,BE=DC.试比
较∠DCB+2∠ACB与180度的大小. C
5.如图,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过点C任意
画一条与斜边相交的直线,分别过点A、B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求证:DE=AD-BE.
C B
第5题
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过点C作直线l(直线l不经过点A和点B),过点A作AD⊥l,垂足为点D,过点B作BE⊥l,垂足为点E,试探索DE、AD、BE长度之间的关系.
初二数学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