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

时间:2019-05-13 15: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

第一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66班 黄若瑶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壮丽前景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辉煌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其实,爱国和奉献不分先后,不分大小,更不在于你做多大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要复兴中华首先就该做到保护环境,说到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北京去游玩,妈妈出行时没带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所以她就用宾馆里的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牙刷等物品。而且有些时候,他们还用一次性饭盒来盛饭。我觉得这样做非常的浪费,我就去和妈妈说:“妈妈,你一直用宾馆里的一次性物品,这些拖鞋只要我们一出去,打扫的叔叔阿姨就会把他们收掉,洗发水也用了一会就被收掉了,这样太浪费了,一点都不环保,我们下次可以把充电的电池板代替普通电池,用塑料拖鞋代替一次性拖鞋,用手帕代替一次性餐巾纸。你到旁边的超市里去时总是用他们的塑料袋,下次我们可以用布袋来代替塑料袋,”妈妈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拍手称赞:“对,以前我们的出行一点也不注重环保,给环境保护添了许多祸害,以后我们出行时应该多多注意环境保护哇!”。

在这之后,妈妈每次出行,都会注重环保。其实许多一次性物品都可以用重复使用的物品来代替的,比如说瓷杯子,玻璃杯子代替纸杯,塑料杯;用自动铅笔代替木头铅笔。

第二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从学校提出课堂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班级如何做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编纂的一套校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以经典古文,古诗词为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决定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二年级起,我开始开展经典背诵活动。首先与家长沟通,以自身体会,与家长在Q群,飞信上充分讨论背诵古文的好处,尤其是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大量诵读,可以有效减轻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常常诵读,也相当于记忆锻炼体操,常常记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取得家长们的共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大部分的背诵是回家完成的,家长是主要的监督者。

我分成几步走:

第一起步阶段:从最简单的五言唐诗开始,先是一周两首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到时候检查,检查形式以抽查,互查为主。

第二阶段:背诵《弟子规》,这部分内容比起四行的唐诗来要难背多了,同时也更容易遗忘。我根据内容,分成若干小段,结合学生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同时不断的复习前面背会的内容。

第三阶段:背诵校本课程之外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加入了一些课外有趣的内容《三十六计》。这里面每一计都是成语,富含古代军事哲理,学生今后生活,写作都能用得上。

第四阶段:古文,例如《大学》、《醉翁亭记》等。这一部分是背诵中最难的部分。

为了展示我们多年来坚持经典背诵的成果,我于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做了两堂公开课,公开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背诵的形式设计多样化:齐背、小组背、大组背、男女生互背,一对一答,开火车每个人轮背。

2.目标性原则: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背诵中,孩子们满脸笑意,朗朗背诵,每个人都熟练自如,沉浸在成功,被欣赏的喜悦之中。

3.因材施教原则: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经典背诵的展示过程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没有举手抢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部分好中差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然而,毋庸讳言,我们学校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对它的弘扬和发展不够,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难怪一些仁人志士引吭高问:为什么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如此远离诗歌和诗意?(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严重缺失,小学一到六年级课本只收古诗34首)许多有识之士不禁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伪劣文化太多了。许多教育界泰斗大声疾呼:培养21世纪需求的人才,传统文化是非补不可的一课。为此,中国文化界耆宿赵朴初、叶至善、启功、张志公、吴冷西、曹禺、冰心、夏衍等于98年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一所由老舍之子舒乙任校长的“传统文化学校”、“现代私塾”——“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于98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学。学生入学,除了修习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课程外,还要学习《诗经》、《三字经》,背唱经典古诗150首。同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数十万学生踊跃参加。9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连演七场,场场爆满。江总书记到会,并在会见演创人员时谈到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精辟见解,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发出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号召。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将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纳入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菁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项课题从2006年下半年市教科所批准立项、开题,至今已基本完成实施阶段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课题实验的运作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加强实验领导

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刘大兵为组长,以副校长范守慧、教导主任尹业胜、教科室主任邹先菊为具体操作的课题指导小组,还聘请了县教科所主任朱敬华同志任课题研究顾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请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作指导,落实本课题的实施和解决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课题组经常跟踪、督促实验工作,对各实验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保证了课题实验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经常选编一些与实验课题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大量诵读古诗文”这个选题有价值,不仅理论上容易理解,而且在实践上易于操作,实验意义深刻,越研究越有内容,形成了比较强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的信心。

三、扎实开展实验

1、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选编教材。

调查是教育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项实验的基础。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各实验班都要对学生阅读课外古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课题组也对部分学生作了关于农村小学生背诵课外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了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在县教科所朱敬华同志、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等同志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实验方案。在方案中,对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验目的作了深刻地阐述,对实验步骤,各阶段工作内容,实验途径,措施等作了详尽安排。

为了使实验顺利开展,针对学生手头古诗读本少的问题,我们按“与教材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典范与通俗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有系列地选编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40首》实验教材。

2、构建诵读古诗实验模式

在实验中,全体实验员在诵读古诗的意义、方法、途径,激发读诗兴趣,古诗配读,课外古诗阅读指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初步构建了“激趣——导法——引背——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朝读课程,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1—2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3、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赛促读”活动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学生人人参与,评出班级背诗能手及学校古诗文诵读大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四、实验初步成效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达到了实验目的。具体表现在: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的深入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各项课题实验的全面展开。师生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实验,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诗文诵读。二是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的“诗的故事”、“诗坛轶事”多了;学生知道、了解的诗人多了;学生背诵的古诗多了。最多的能背诵上百首,最少的能背20多首(弱智除外),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45首。有的甚至能把《春江花月夜》、《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能运用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个别学生对写古诗产生了兴趣,从测试、比赛的情况看,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文言感悟力都有较大地提高。

3、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研能力增强了。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多篇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我们编辑了一本实验成果专辑,可以说,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浅谈经典诵读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收藏本文

分享

历史的长河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源远流长至今已奔腾浩渺了五千余年,在这段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些永恒传唱的不朽的国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些经典,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故,我中华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经典贤德几乎损失殆尽。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处可见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道德搁浅的现象,有时甚至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诚信都成了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素质,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会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现今,社会上、校园中的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原因不在智力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1.以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经典诵读有效考级活动的模式的研究

我们已编制了经典古诗文考级的校本教材,要求各年级扎扎实实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但是我们设想在借鉴其它学校的古诗文考级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减负增效的形势,能探索更有效的活动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升实效,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活动特色。

(2)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设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教材与学生年龄的特点,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的导读课,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并形成经典诵读导读课的模式。

2.以经典文化传承为主色调的校园环境的创设的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有一幢新造的教学楼,但校园的美化还是一道空白。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以经典文化传承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墙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已着手在校园的部分地块进行了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布置,我们想继续收集以勤学、励志、感恩为主题内容的经典文化内容,形成一道以经典文化传承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墙。(2)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班级环境的布置。以经典诵读的内容、学生诵读的成果展示及其勉励勤学的名人名言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的布置

3.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有选择地撷取《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背诵要求,并且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达到以读促行的良好效果。(2)结合《二十四孝图》,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

将《二十四孝》图中的总分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一部分,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十四孝的解读后,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大课间活动

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体艺2+1”活动开展以来,各个学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跳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活动,被大部会学校采纳为学生必备的一项体育技能。为此我们便设想,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跳绳相结合,朗朗上口的古诗文、民间流传的童谣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边唱边跳的内容,并在全校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可以使跳绳进一步花样化、情趣化、特色化。主要设想:

(1)收集民间流传的童谣及其适于跳绳的古诗词,将其绘编成册,形成《龙游县马叶小学跳绳歌谣集》。

(2)边唱边跳的花样跳绳的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于2009年5月通过区特色学校评估,被认定为包河区特色学校,当时确定的办学特色为“以少先队工作为抓手的和谐教育”,在当时特色评估的反馈会上,专家们提出该特色过于空泛,不容易出成效。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探索之后,我们与家长、社会多方沟通,反思到原校园特色可操作不强,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上见效不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小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外来人口。这部分孩子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主要以打工为生,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又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科学地教育孩子,再加上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许多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较差),在汲取周边学校的精华之后,也为了较快地转变学生行为习惯差这一现象,我们果断地将办学特色的方向稍作变更,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终身和谐教育成了我们新的工作方向。

在确定了此特色之后,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速度,一方面从教师素质突破入手,给教师们进行专题的校本培训,并配备了大量的诵读教本,还在每个办公室安装上电脑,连接网络,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各类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一些学生在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之前,就通过自学等方式大量的汲取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这部分同学能明显感觉到,个人内涵比较突出;此外,我们也争取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家长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底蕴非常配合,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孩子学习,部分缺乏必要条件的家长也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找来相关书籍,供孩子学习使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办学特色中,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

1、校领导是活动的组织者,语文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具体牵头部门是学校教科室及语文教研组,教导处、大队部协助。

2、每班每周都要将诵读篇目抄录在黑板的一角,采用让学生自由诵读与指导诵读相结合。

一、二年级主要诵读童谣、儿歌、《三字经》等诵读篇目,每周背诵一篇,共背诵35篇;

三、四年级诵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3篇;

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大学》、《老子》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5篇,三至六年级每周背诵两篇。每生每日做到四诵:晨诵,即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就开始晨读;课前诵,即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午诵,即每天中午收听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吟诵的音乐作品,学生跟读、跟背、跟唱;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古诗文。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形成书声朗朗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巩固学生诵读内容。

3、大胆创新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尝试开展经典诗文特色活动:教学经典诗文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自编儿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学经典、背经典”的感受、诗文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欣喜的看到了成效:学生的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了,文化底蕴加厚了,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学生的道德情操被悄无声息地陶冶着,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包河区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的《读唐诗》节目获得了全区一等奖、在包河区举行的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合肥市包河区站比赛中,该节目也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逐步推进,下学期,我校将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以《中华传统礼仪与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为抓手,将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华礼仪的内涵,不断调节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来获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不够,相对于城区或已长时间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校来说,我校教师的文化底蕴仍然有提升空间,缺乏专家引领,在这里,我也期望我们区教育局、教研室能对我们乡镇学校的专家引领上加大扶持力度,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第二,缺乏必要设施,我校目前缺乏功能用室,一些活动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完成,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有一定挫折感,当然随着我校新校舍的启动,这些硬件设施将逐步解决;第三,开展的活动不足,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我们区走在了合肥市的前列,目前为止,我校也只参加了包河区的经典诵读活动,更高层次的活动或者竞赛,我们无缘参与,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多开展活动,这样更便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一直不停地坚持下去,学校的办学品味、校园的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终能达到教育和谐。

第三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缺乏海洋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缺乏海洋文化基因(阎崇年)

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从来都处于一个比较被忽视的地位,这就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短板。三千年中华文明史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就是四句话——发展海洋文化,建立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制定海洋方略。

阎崇年,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出版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国文字。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等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被誉为《百家讲坛》栏目的“开坛元勋”。

论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和《清史论集》共五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古都》等十六部,还有《合掌录——阎崇年对话星云大师》(合著)等,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七辑、《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等十一部。

珠玑妙语

★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从来都处于一个比较被忽视的地位,这就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短板。

★任何大的冲突,大的融合,都有大的牺牲,也必有一个大的文化繁荣。★三千年中华文明史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就是四句话——发展海洋文化,建立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制定海洋方略。

★今后的一千年,即从2001年开始以后一千年,大国之间的竞争,一个天上、一个海上!

★中国应该在各个方面,该节省就节省,别奢侈浪费,要勒紧裤腰带,把我国海军建成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国家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

五种经济文化类型

过去我总是讲历史说文化,今天倒过来讲文化说历史。我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有五种基本经济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

第一是农耕文化。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农耕文化,以农桑为主,其范围多大?农耕文化占多大面积?拿中国分省地图看,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往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又往南湖北、湖南、四川,再往南广东、广西等,中原核心地区农耕文化面积总共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有人不信。那我们具体算一算(以万平方公里为单位):北京1.6,天津1.1,上海0.6,重庆8.3,河北19,山西16,河南17,山东15,陕西20,甘肃40,宁夏6.6,江苏10,浙江10,安徽14,江西17,福建12,湖北19,湖南21,广东18,广西24,四川48,总计338.2万平方公里。但是,这其中如四川,天府平原没有多大,大部分是川西高原,应属于高原文化。

第二是草原文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草原文化。衣牛羊之皮,食牛羊之肉。草原文化多大面积?明清强盛时期,草原文化面积,包括内蒙古、外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蒙古(厄鲁特蒙古)、北蒙古(贝加尔湖以南布里亚特蒙古)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伊塞克湖以北地域等。以上五大块面积约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三是森林文化。森林文化的地理范围,西起大兴安岭,东到大海,南至长城,北达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贝加尔湖以东到大海,森林莽莽,一望无际。森林文化面积多大?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至海、黑龙江以北到外兴安岭山脊、贝加尔湖以东。以上六块地域,总面积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四是高原文化。高原地域,青藏高原250万平方公里,云贵高原50万平方公里,还有其他高原,总面积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第五是海洋文化。从黑龙江入海口,鞑靼海峡、日本海、渤海、东海、黄海到南海,就是北起库页岛,南到曾母暗沙。当年黑龙江、吉林都是临海的。今辽宁、河北、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香港、澳门、台湾等都临海,现海岸线长两万多公里。中国沿海及岛屿的文化,我把它叫做海洋文化。

明清盛时中国,从北京往北到黑龙江入海口约五千公里,就是一万华里;从北京往南到曾母暗沙约五千公里,也是一万华里,从北到南约一万公里。我去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去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去伊尔库茨克,就是要体验一下,我们国家古代强盛的时候北面是什么样子。我今年夏天去了西伯利亚考察,看看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我在贝加尔湖的岛上住了三天。这个湖南北长676公里,湖水是清澈的,纯净的,一片森林,不见天日。我国这五大经济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主要王朝是农耕文化的汉人建立的。草原文化建立过全国政权,就是蒙古建的元朝。森林文化建立过全国性政权,就是清朝。高原文化建立过局部性、区域性的政权,如南诏、吐蕃。

然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海洋文化从来没有建立过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政权。《中国历史年表》里没有海洋政权的年号,就是一个明证。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从来都处于一个比较被忽视的地位,这就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短板。

千年历史的文化演进

回顾中国的历史,通常说五千年文明史,但有记载的文明史,是从甲骨文开始,到现在三千多年。那么甲骨文之前的历史,三皇五帝,唐尧虞舜,包括夏朝,我把它叫做考古的历史和传说的历史。从有甲骨文的商朝开始,就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所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分两段,前一段是考古的、传说的历史时代,后一段是由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商和周两个朝代,最高执政者都称王,所以我把商和周这两个朝代叫做王制的历史,大数算是一千年。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221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一共是2132年,这个时期自秦始皇开始称皇帝到宣统帝,是有皇帝的历史,我称作是帝制的历史。这2132年分两段,前一段,秦始皇到唐朝;第二段,包括北宋、南宋、西夏、辽、金、元、明、清。所以,中国三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分作三个千年:

第一个一千年,主要是商周。周朝灭商,战争融合,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打来打去,就是农耕文化内部在斗争、在融合。这一千年,变化很大,是经济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时期。强凌弱、众暴寡,战争频繁,动荡不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之间,今天互为盟邦,明天互为敌人,合纵连横,争霸战争。特别是东周以来,周朝都城镐京,因靠西部而称西周,后来迁都洛阳,因靠东部而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打来打去,斯胜斯败。我算了一下,主要是八块——北方四块:第一是齐鲁文化,第二是燕赵文化,第三是秦晋文化,第四是河洛文化,即河出图、洛出书,也就是黄河的洛阳、开封之间,黄河中游这一地域。四个文化板块,互相碰撞融合。南方四块:第一是吴越文化,第二是楚湘文化,第三是巴蜀文化,包括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第四是岭南文化,主要是两广。

春秋战国北方四个经济文化板块,南方四个经济文化板块,彼此战争,相互融合,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化发展,超越千古。殷商甲骨文,周朝钟鼎文,商周青铜器,西周石鼓文,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诗经》的情志,《周易》的智慧,《孙子兵法》,屈原《离骚》,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思想精华,令人惊叹!这个时期,在人类文明史上闪烁出一道光辉。但是,有碰撞,有斗争,有融合,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家知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厎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都是一千年间文化在融合与战争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

这个时期,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都没有登上中原历史文化舞台。中原历史文化舞台是汉族农耕文化之间的争夺。那么秦始皇统一后这个民族叫什么名字,应该叫秦,为什么不叫秦而叫汉呢?我个人认为,第一秦朝时间太短;第二秦始皇焚书坑儒,得罪了念书人,念书人没有权、没有钱,却有话语权;再加上刘邦建立汉朝,这样就把这个新型的统合成的民族,叫做汉族,这是第一个一千年。

第二个一千年,从秦始皇到唐,中原地区继续融合,历史出现新的因素,草原文化进入中原。西汉的刘邦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境)被匈奴包围了七天七夜,差点就抓住了,他的谋士给他出个策略,什么呢?第一用美女,第二用金钱,买通关节,他就跑了,没抓住他,如果抓住,历史另写。匈奴势力很大,这是对中原文化的挑战。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进攻匈奴。以战争来解决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之间的问题。后来一直到唐,唐太宗主要是应对突厥的问题,突厥还是草原文化。所以草原文化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到唐末。

这个时期,文化繁荣,气象博大,令人震撼。万里长城,阿房宫殿,秦皇兵马俑,汉墓马王堆,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的汉赋,王羲之的书法,阎立本的绘画,李杜的诗篇,大唐的宫殿,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东西交流,盛况空前,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盛大光明。但是在这场文化冲突和融合中,也有牺牲,也有奉献。譬如说王昭君的出塞和亲,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木兰从军的传说,文成公主的故事,既奏民族融合的乐章,也挽贵族闺秀的悲歌。但在这个时期,历史向前发展,文化出现辉煌。

第三个一千年,主要是东北森林文化崛起。东北森林文化逐渐进入中原,争夺中原的统治权。最开始是安禄山。安禄山是胡人,因为他在今辽宁朝阳这个地方,在大兴安岭以东,我个人觉得应该基本上属于森林文化,但是中间也有同草原文化的交叉。安禄山从现在的北京出发,一路打到洛阳,往西又打到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跑了。之后,契丹兴起,建立辽朝;女真崛起,建立金朝,南北对峙,半壁山河。后来女真人后裔满族崛起,占领山海关外,打到北京,往南挺进,占领广州,把中原重新统一。这个也有代价,袁崇焕被磔杀,也是在这次冲突中的结果。史可法的抗清,也是这次的结果。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这场冲突当中的悲剧。任何大的冲突,大的融合,都有大的牺牲,也必有一个大的文化繁荣。

由上可以看出,第一个一千年,海洋文化排在外面。第二个一千年,海洋文化还是排在外面。第三个一千年,海洋文化仍然排在外面,没有进入到中原文化的正统。希腊不是这样的,罗马不是这样的,英国不是这样的,日本也不是这样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都缺乏海洋文化的基因。那么有人说,永乐帝派郑和七下西洋,怎么能说他没有海洋文化基因呢?永乐帝的父亲朱元璋,是个小农,遇上灾荒,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朱元璋父子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基因。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发展海洋文化,不是建立海权,而是什么呢?第一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第二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当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后来就海禁了。我们中国的海洋文化,元朝也没有发展。忽必烈是草原民族,会骑马,会弯射,没有海洋文化基因。忽必烈派军队到日本,十万军队驾船过去了,都到岸了,差一步就登岸了,但一场飓风,船翻兵亡,只剩下三至五个人活着回到大都。我说他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没有海洋文化基因,不了解海洋气候、海洋风向、海洋规律。明朝也没有,倭寇从海上侵犯,从辽东一直到广东,没有建立强大的海军同倭寇战斗。戚继光打赢了。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抗外来侵略,并且取得胜利的大英雄。戚继光之所以能够打败倭寇,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戚继光有海洋文化意识。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大家去过蓬莱的水城,戚继光有水兵、有船队,他知道洋流、潮汐、风信、气象等海洋知识。到了清朝,满族是马上民族,骑马射猎可以,海洋文化基因没有。

反观历史的文化短板

由上,从有甲骨文字开始到清朝,三千多年来,海洋文化一直是个短板。那么,到了近代呢? 第一,鸦片战争,英国从大西洋穿过印度洋到了广州珠江口,清朝没有强大的海军来对付,他们又往北打,打到定海,打到南京,在船上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鸦片战争失败,道光皇帝思考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没有?我觉得没有从文化方面找原因,而是责怪林则徐坏事,没有林则徐就没有这事儿,怎么办?把林则徐发配,发配到新疆伊犁。我认为,作为道光皇帝更应该检讨一下,为什么打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我们海洋文化的缺失,海军力量不行,海上防御不行。第二,英法联军,又从海上打进来了,从天津登陆,打到了北京,清军失败了。咸丰皇帝先跑了,跑到避暑山庄,圆明园被烧了,签定了卖国的《北京条约》。我们要检讨清朝的腐败,但光这也不够,还要检讨清朝缺乏海洋意识,没有建立强大海军,去对付西方从海上来的侵略。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慈禧太后当权,说都是肃顺不好,把肃顺杀了,也没有检讨失败的真正原因。

第三,八国联军,还是从海上打来,又打到北京,联军到了现在的故宫,幸好有几个宫殿如梵华楼、佛日楼等在东北角落,全是金佛,没有被抢,因为他没看到那个角落。八国联军侵华,我们又失败了,签订不平等的《辛丑条约》。但是,也没有总结海上失败这个重要因素。

第四,甲午海战,更是在海上失败。应当说,清朝政府开始买几艘船,训练一支海军,建立北洋海军,但是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提高到国家战略应有地位的重视,如果真正重视,提到国家生死层面重视,就不会拿着建海军的银子去修颐和园,为慈禧过生日。结果甲午海战又打败了,签订了《马关条约》。

其实,康熙皇帝说过一句话:“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他告诫:“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康熙帝这话说得很好,有预见性。他说千百年后西洋等国,要从海上打到中国,侵略中国,让他子孙务必注意这件事情。但是,他这个话说是说了,没有形成制度,没有制定政策,没有采取措施,他子孙把这个话也忘了。

综上,外国海上侵略,清朝战争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约近150万平方公里;赔款,《清史稿·食货志六》记载:《南京条约》2100万两,《北京条约》1600万两,《伊犁条约》600万两,《马关条约》并“赎辽费”23000万两,《辛丑条约》45000万两,连利息共90000万两白银,加深了清朝的危机,加速了清朝的覆亡。

清朝覆亡后,在民国时期,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我觉得没有。民国时期也没有建立一支像样的海军。民国时还是那个传统的农耕文化观念,缺乏海洋文化意识,缺乏海洋强军理念。重安内,轻御外。结果吃了大亏。

抗日战争,日本从哪里打来的?是从海上打来的嘛。日本是个岛国,海军侵略到中国来。大家知道著名的淞沪抗战。淞沪决战中日双方约70万军队,在上海附近对垒。那个时候,中国人同仇敌忾,要跟日寇决战。开始国民政府军已经占主动,日军被动,怎么又输了呢?就是日本的海军,从杭州湾强行登陆,中国海军防御不够、实力也不够。日本侵略军强行登岸后,从海上和陆上两面夹击,国民军被动了,淞沪抗战失败了。接着南京丢了,武汉丢了,长沙丢了,广州也丢了。我觉得淞沪抗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海军不行,海上力量不行,说到底就是海洋文化问题没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了没有?我觉得新中国成立后比过去重视了,建立海军,加强海防,发展鱼雷,制造潜艇,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怎么证明不够呢?我们过去没有航空母舰,美国有、俄罗斯有、英国有、法国有、印度有、泰国也有,但中国没有。我去三沙市,当地朋友说:阎教授,这三沙地方太漂亮了,太重要了,但这个国家也闹,那个国家也吵,另一个国家也争,很简单,我们有一艘航空母舰在那儿一停,吵闹就消停了,问题就好解决了,因为弱者受欺啊。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13万万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两万多公里海岸线,航空母舰你美国有,英国有、法国有、印度有、泰国有,难道中国就不能有吗!中国不但要买,中国还要造,我们买航空母舰训练军队,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是为了防止侵略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侵略中国,中国就用这航空母舰保卫自己,反对侵略者。后来我又想,这个问题的一个症结还是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缺乏海洋文化基因,缺乏海洋文化意识。所以我学历史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农耕文化我们都重视了,草原文化也重视了,森林文化也重视了,就是对海洋文化重视不够。

三千年中华文明史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就是四句话——发展海洋文化,建立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制定海洋方略。

回顾历史,过去这三千年就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在争夺、在融合;今后的一千年,即从2001年开始以后一千年,大国之间的竞争,一个天上、一个海上!天上,中国成绩很大;海上,如果没有强大海军,抵抗不住海上外来的侵略,那么将来还会很被动。

最近报上有一个数字,令人惊讶。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陆军、海军、空军的比例多大?陆军72,海军11,空军17,就是72:11:17。美国陆军、海军、空军的比例是多少?美国是4:3:3,就是陆军4,海军3,空军3。这就看出我们在海洋文化方面的差距。

在我看来,中国应该在各个方面,该节省就节省,别奢侈浪费,要勒紧裤腰带,把我国海军建成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国家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这样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的一百年或者更远一点,才能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否则可能还要被动,甚至还要挨打。

总上,我讲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类型,特别是海洋文化——中华历史的文化短板,这么一点体会和心得,同诸位朋友共同交流、相互切磋

第四篇: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6个民族之间是和谐、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让56个民族联手牵手手相握,将心比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向前进,共创美好明天!

诗歌: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

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

中华民族,中华民族!

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第五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共)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在这种风气和思潮不断向社会扩散,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八荣八耻”的提出,正是对社会这种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捍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讲话一提出,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积极响应,因为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渴望改变社会风气的强烈愿望,胡锦涛总书记还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青年人,我能理解总书记对青年同志的特别关注,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荣辱观的树立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特性决定我们更易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更容易成为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缺失者而背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实生活中道德缺失现象中也不乏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助学贷款欠款不换所带来的大学生诚信危机,还是论文抄袭成风的不良习气,一切都指向了处在象牙塔尖的我们,因此很多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宏扬者,反而湮没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应是我们所具备的,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努力学习,诚实信用,遵纪守法等都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学习道德,明荣耻,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让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服务与自己的良知和道德,争荣而避耻。作一个民族和国家,个人和社会都认可的有德,有荣,知耻之人。

“八荣八耻”让我清晰地认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操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国家的青年,郑重承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努力向上,坚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龄人呼吁,继承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自己的未来人生中,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下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大全)

    漫长的200多年的明朝历史,从朱元璋被迫起义到崇祯自缢,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历史的长河里,永远不乏耀眼的人物,即使车轮滚滚,不曾停歇,这些明星一样的人物,依旧可以穿透沉积......

    宁波斯特郎电梯有限公司是有着多年从事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历史的电梯设计

    宁波斯特郎电梯有限公司是有着多年从事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历史的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企业。公司坐落在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经济繁荣的浙江余姚市。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到安能摧......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党(本站推荐)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党,是使亿万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站起来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党,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党,更是时刻为人民服务,危急时刻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经纬小学五(1) 梁益菲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

    淮安四院,这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传染病医院,曾因多年养成的“小

    锐意进取的当家人 ——记优秀共产党员、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张登金 淮安日报记者 蔡 军 通讯员 徐 敏编者按:淮安四院,这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传染病医院,曾因多年养成的......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文秘二年级的_________。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 做文明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