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婚姻观差异 论文
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裴鸽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50011)
摘要:中国的婚姻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中美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的性格,男女在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中美经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婚姻观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无形中影响了大众的婚姻观。宗教信仰在婚俗方式,婚姻维持等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 家庭条件共同爱好 生存环境 经济 社会价值观 宗教夫妻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相守,要经历友情、爱情、同情、恩情的各种体验,而婚姻是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无论哪个人在哪个国家都要面对。婚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并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道德信仰、经济与政治等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探讨。
一 中美婚姻观对比
1.提到中美婚姻,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中国婚姻特点:改革开放前,低质量,高稳定,60%的夫妻婚姻是“凑合型”;之后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则是低质量,低稳定。而美国人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爱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经调查,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是:长相、年龄、家庭条件;而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
2.说到家庭条件,从择偶开始,中国人就视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
婚姻视为卖买。在中国的婚姻中,人们较多的说法是男人娶老婆,而很少有人会讲女人娶老公。所以男女婚姻更多地像是做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离不开钱。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结婚是最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电视剧《蜗居》就揭示了这一残酷现实。而著名思想家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为钱结婚无异于长期卖淫。美国人的婚姻是将买卖两个字颠倒过来,称之为卖买,男男女女即是卖家也是买家。女人要找个如意郎君,首先得把自己卖出去,不论是聪明的大脑、杰出的才华、漂亮的脸蛋、姣好的身材还是共同的兴趣,这些都是资本,男人若买账,那就是对婚姻下了订金。在物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看得开,不怕结婚时啥都没有,只要夫妻能同甘共苦,面包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3.结婚时,中国的婚俗程序繁多,讲究所谓的“排场”改革开放后,婚礼越办
越奢侈,婚庆公司、婚纱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婚礼是在作秀,用外在的奢华宣扬貌似浓烈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似乎不再神
圣至上,婚姻也变得随便了。从电视速配到网上恋爱的风靡;从婚外情到包
二奶,离婚率随着GDP攀升,婚姻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而美国人的婚礼
简单浪漫,不会过多讲究形式。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共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4.婚后,中国人则是把孩子当作父母之间的粘合剂,维持婚姻的纽带中国人对
婚姻的理解多为过日子,男人娶女人除了生理需要外,主要是能传宗接代,而且最好是白头偕老。中国不少人认为,感情、家庭和子女是维持婚姻最主
要的因素。天津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1.7%的人把子女作为维持婚姻的重要因素。美国人婚姻的维持则是建立在相互吸引,尊重之上。美国一项
全国性调查显示,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个人成就感的最重要源泉,但成功的婚
姻更为重要。美国人对他们的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他们显然没有将
孩子视为父母之间的黏合剂。非营利性的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中,忠诚和幸福的性关系、分担家务、丰厚的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
件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都排在孩子之前。对他们,婚姻
同生活的其他部分一样,只是个人满意度的问题。”当被问到婚姻的目的是
什么时,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说,它是成年人的“共同幸福和成就感”,而
不是“生育和抚养孩子”。显然,美国人的婚姻观更人性化。
二 中美婚姻观差异形成原因
中美婚姻观差异主要源于其经济方式,生存环境,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人文心态的不同:
1.经济方式不同:中国文化根治植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经济中,体力健
壮的男性成为劳动的主体,经济基础决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的劳动可有可无,可以忽略不计,久而久之形成了阴性崇拜现象,而封建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思想残余仍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直至今日,男性仍在中国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美国女人体格较为健壮,不存在男女劳动性别上太大的差异,再加上建国历史短,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男女经济地位差别不大。
2.生存环境的不同: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代中国地处半封建状态的大陆地域,较为封闭的地理形态形成了人们较为封闭的思想,再加上统治者的专制和愚
民政策,使儒家思想一枝独秀,而极少与西方交流。而美国两边濒临海洋,便利的海运为早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独立性和开拓性较强,积极与其他国家交流,主流思想在各种思想
碰撞中迅速发展。
3.社会价值观不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
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
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
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新结婚时代》里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嫁给
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
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而对于
集体而言,小家庭自然要让位于集体。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
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
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
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
计的,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
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
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
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
无疑义。
4.宗教信仰不同: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佛教与人类社会发展“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规则
相反,它不主张婚姻,典型的就是抛家弃子、出家修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大多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认为,男
人和女人的和谐是根本的和谐,男女要为互善、互爱、相互促进而结合。美
国婚姻其中的基督教模式就是:上帝意志决定,为个人利益结合,忠诚互爱
到永远。
5.社会风气、人文心态不同: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门当户对、三纲五常,重视女性贞操,婚姻观一般先要说传宗接代、而男女要百年好合,一定终身。为了传宗接代,中国家长竭尽全力为孩子们的婚姻提供较好的物
质条件。而美国的婚姻观念则认为:婚姻是男女间的契约关系,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
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不仅在操办婚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
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靠着父母使劲啃老的现象。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
轻人靠父母买婚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还很
普遍。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不仅在婚礼这件
事情上很少攀比,在其它许多事情上也是如此。攀比是种很不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人们脱离实际产生一些超出自己支付能力之外的欲求。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中美婚姻的差异及形成原因,使我们了解了中美文化的背景与历史,从而有助于我们以更为广阔的视野透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中美差异的目的在于使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更好的对话与交流,使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2)
3)
4)
5)席晓《由中西婚礼习俗看东西方价值观之异同》(《考试周刊》2008年29期)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姜文华,洪杰.儒家思想与传统婚丧习俗.民俗研究,1996,2. 罗秀《简释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南民族大学校刊)[William J Fitzpatrick,Jane Austin’s PRIDE AND PREJUDICE,Simon & Schuster,1964.6)Nark Schorer.Pride and Prejudice,Riverside Edition—B1,Boston,1956.7)董天冯丽博平玮(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8)[新西兰]陈文照.外国习俗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The different concepts between US and China & The reasons for it
PEI Ge-g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bstract: Chinese marriages are based on family conditions,while Americans ' marriages are based on the same hobby.Their different survival environment affect
the people' characters and influence people's thoughts of their respective marriages.Men and women in the economy of different status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s in the
family,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marriage.Social value is the
mainstream of different thoughts, and it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ublic's view of
marriage.Religious belief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riage customs and
marriages maintaining.Keywords: concept about marriage between US and Chinafamily conditionssame hobbyliving environmentthe social valuesreligions
第二篇: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 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母爱力量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5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 6 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8 商标翻译的本土化研究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 10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试分析两种婚姻的差异——以薛宝钗和夏洛特为例 12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4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15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17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18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浅析《格列佛游记》讽刺手法的运用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三中译本----各译作对原作忠实度的对比评析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23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 26 从儒学与基督教的角度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27 《欢乐之家》中丽莉追求婚姻时的自我矛盾 2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30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33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 34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35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3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 38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40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 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成长小说的分析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研究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 《蝇王》的现代性启示:人性的自赎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萨拉的性格魅力
艾米莉•狄金森雏菊诗中的死亡观
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关于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研究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对《绝望主妇》中加布丽尔的解读与阐明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从成长小说角度比较研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话语 英汉饮食习语对比研究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 86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87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89 浅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91 《红字》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 92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典故的翻译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94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 96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 97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99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2 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03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05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07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108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汉英动植物联想意义比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浅析语法情景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设计与运用 110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111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112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113 Olympic Economy 114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15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6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117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 118 中西酒文化比较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120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22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123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24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25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 127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129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 130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 131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132 中西公益广告隐喻对比研究
菲茨杰拉德《返老还童》中的美国梦幻灭 134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135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 136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13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39 《哈利波特》的圣经原型解读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话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42 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孤独灵魂——评《觉醒》中的爱德娜 143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144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 145 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 146 巧克力包装的研究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48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 149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 150 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 151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3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154 麦当劳法则及其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155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156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57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58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
159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 160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 161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162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63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164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65 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 166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 167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68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169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170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 17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72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173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英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以《IT狂人》为例 174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75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176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
177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178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179 探究《蝇王》中的人性
180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181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182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 183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18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85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18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8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 188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
189 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 190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191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
192 基于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飘》中斯嘉丽的行为 193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194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
195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196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197 A Study of Corporate Crisis Management through Sanlu Tainted Milk Powder Incident 198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199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0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第三篇:中美礼仪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 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闭关自守,对西方不了解,在一次希特勒举行的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中国的习惯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这种做法在国外是极不礼貌的,仿佛是在责备刀叉不干净。希特勒一见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将全体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换过,使那位中国使节窘迫难堪。再例如,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在文化方面就美国来讲,中国人赞赏推崇的愚公移山,令全拿搬家不当回事的美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会用智叟的语调发问:“他为什么不搬家?”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如此相反的结论,如此巨大的反差,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显现。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当然西方人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中国游客在美旅游后准备买票回国,凭主观想象买票是肯定要排队的,但当他们进入售票大厅时,见窗口只有一个人在办理手续,另有几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的边上。我国的游客马上拥至窗口抢购机票,售票员在给中国游客办好机票后,微笑着对他们说:“下次买票请自觉排队,并用手指了指边上的人,当中国人回头看时,他们报微笑,使几个中国人真是无地自容。在现代的社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以自己的国情来看待别国才会出“洋相”,这有待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若一无所知,就容易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处于不利的形势。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明确,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就美国来说,它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它合众为一,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很多人被同化了,不管什么肤色,不管讲何种语言,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美国人。他们的宗旨是永远向前看,遥望目力所及的前方,并且迈开双脚前进;自强自立,追求幸福,永不满足。这是他们良好的品质和素质,而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美国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就是美国的魅力。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就盲目自大,而应尊重别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习惯,这样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了解、研究别国的礼仪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下面,我们对美国的礼仪文化作点研究:
美国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各类移民又不计其数,因此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有不少都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相反。
一、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三、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四、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第四篇:中美商务礼仪中的差异(论文)
中美商务礼仪中的差异(论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随着中美商务日趋紧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中美商务谈判,甚至会影响商务谈判的冲突和矛盾。
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学会鉴别、接受、尊重对方的文化。其次,在商务谈判中切勿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 接受并尊重他们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每在中美的经济的发展中,商务礼仪是中美合作之间注重的问题。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的时间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商务礼仪行为也因此而不同。在中美商务活动中,应注意中美礼仪的差异,避免与贸易伙伴产生误会,以利于彼此沟通感情,促进业务成功开展。
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而美国,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新生百多年的国家,两个国家有着不同文化的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倡导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先有群体后有个体,个体是群体的一员,而且是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商务活动中的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企业中个人的成就大多体现在为企业作出多少贡献上,集体从中获得了多少回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愿过分表现自己,通常也不愿发表不同的见解,言行举止与集体尽量保持一致。中国的文化集体取向与儒家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中心。“仁”指人心,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二人,从人从二。其目的是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达到和合。要达到“仁”,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之中,和集体溶为一体。“礼”是行为的尺子,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人的视听言行都要符合礼的要求,从而使社会达到和合,达到“仁”。受集体取向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人们相互依赖达到几乎万事必须凭“关系”的地步。中国人受中庸之道的熏陶,万事以和为贵,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直接冲突,多是以委婉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而美国人则倾向于直截了当、直言不讳的交际方式,自由表达观点看法。这种交际方式富有挑战性,但是争论往往只针对工作不针对人。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说话表达模棱两可、不锋芒毕露的作风让美国人无法理解。实际上受文化的限制,中国人往往把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当成是一种鲁莽行为,而美国人则认为说话含糊不清是没有诚意的。
美国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里,人们寻求个性化,提倡个人突出,追求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美国人的追求自我意识较强,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尊重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他们认为:“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商务活动中,美国人极力表现自己,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习惯接受他人的帮助,也不习惯关心和帮助他人。在商务活动中还具体地表现在商务人员身上,工作人员强调个人作用,具有很强的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不断鼓励员工创新和奋斗,拥有处理各类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西方的基督教所崇尚的是个体,基督徒主张为了个体而牺牲“类”。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每个人都是单独地、直接地面对上帝。通过持之以恒的个人灵魂深处追求与奋斗而获得新生的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的思想源泉。在美国,个人主义是从欧洲移民踏上北美大陆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的。新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历史根源。而后的美国革命、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及多次的移民浪潮加强了这种个人主义的传统。可以说,无论美国历史还是当代美国社会,个人主义体现在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也存在着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和认同,但这是处于自己的选择,是有自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且是以自己个体的目的和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美国谈判者更注重追求实际的内容,签定合同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目标。因此,在商务中,中国人往往更注意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美国商务工作者在公司得到利益的基础上,更多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当然,在不同的文化的影响下,中美要想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方代表首先要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学会鉴别、了解、接受、尊重对方的文化。随时准备以两种不同的文化波段进行交流、切磋。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其次,要拚弃民族中心主义,尊重异国文化和传统风俗。商务谈判中切记妄加评论对方的文化准则, 接受并尊重他们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也要避免文化接触中的敏感点。了解对方文化, 尊重文化差异,学会宽容, 并寻求容纳的方式和手段,相互理解,求同存异,运用有效的沟通手段解决沟通中的障碍是促进中美商务谈判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分析-论文提纲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
目录
前言……………………………………………………………………………………1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
(一)中美家庭教育传统观念的差异………………………………………………1
(二)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异……………………………………………………1
(三)中美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1
(四)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1
二、产生上述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 ………………………………………………2
(一)历史背景………………………………………………………………………2
(二)经济形式………………………………………………………………………2
(三)社会条件………………………………………………………………………2
(四)思维风格………………………………………………………………………2
(五)传统文化………………………………………………………………………2
三、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建议………………………………………………3
(一)改变中国父母教育观念………………………………………………………3
1.更新评价子女标准…………………………………………………………3
2.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3
3.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3
(二)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道,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4
(三)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引导
1.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4
2.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4
3.加强建立规范的幼儿行为规则制度…………………………………………4
(四)提高人口素质
结论……………………………………………………………………………………5 参考文献………………………………………………………………………………6 致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