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项竞赛检查内容
小学三项竞赛检查内容(试行)
纪律检查内容
1、早读课:是否认真学习,有争吵、纪律散慢等现象,酌情扣0.1-0.5分。
2、课间纪律:检查时间为课间、午休(课间活动的不文明现象,包括有无追逐打闹,做危险的游戏)如有发现扣0.1-0.5分。
3、眼保健操: 不会做的要学着做;对于不做又在说话或做其他小动作,或做作业的,每生扣0.1分。对于任课老师在眼操时间上课或有同学走动改作业的同样要扣分,全班集体扣2分。
5、广播操:早操、集合,做到队伍直,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如发现一人不守纪律,扣0.1分。在做操过程中,做到规范,如有不做的,每人扣0.1分。
5、自行车停放:末按指定范围内停车的,对拥有自行车的同学扣0.1分;末满十二周岁,骑车来校上学的,每人扣2分。
6、如有发现出校门购买零食或带零食进校园,每生扣0.1分
礼仪检查内容
路队:
1、放学路队,路队要求静、齐、快,上下楼梯要有序,发现有违反者,每生扣0.1分。
2、队伍在路上行进,不能你推我,我推你,追逐打闹,离开队伍,发现此情况,每生扣0.1分。
3、放学静校:下午静校铃声响起,还未放学的,全班扣1分,班里还有留生在10人以上的扣0.5分,10人以内不扣分。(此项检查可采用突出检查,每周1—2次)。
4、红领巾:星级生牌、队标志、红领巾每个学生必须天天佩戴。发现未戴,每人扣0.1分。(每周随机抽1-3次)
5、保持校园干净,如有乱扔垃圾,每人扣0.1分。
6、保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如有学生进学校花坛、有破坏学校的公共财物的现象,发现一人扣0.1分。
7、就餐的同学要文明用餐,有大声喧哗、或严重浪费粮食的,酌情扣0.1-1分
卫生检查内容
1、教室:门、窗、黑板有无及时擦,是否干净;讲台、桌椅上有无灰尘,摆放是否整齐(包括书本),桌面和抽屉是否干净;卫生角是否干净、整齐;教室地面有无纸屑,泥尘是否多; 走廊地面、墙面是否干净;采用模糊打分,扣分范围为0.1-1分。
2、包干区是否干净(四至六年级)。采用模糊打分,扣分范围为0.1-1分。
第二篇:三项竞赛检查评比细则
三项竞赛检查评比细则
一、出勤
检查时间:上午早自修铃响后一次,中午(午休12:40—13:30)铃响后一次。扣分标准:①迟到每人次扣0.5分;②旷课每人次扣1分;③病假、突发事件凭请假条向值班人员说明,不请假的经查实每人次扣2分。
二、纪律
检查内容:出操、课间活动、就餐、眼保健操、校讯通、自行车停放、校服 扣分标准:
1、课间活动:
①课间不文明休息,搞不健康、不文明、不安全和不利于团结的活动每发现一次扣1分。②打架的酌情扣1—5分;③违规穿拖鞋每人次扣1分。
2、课间操:
①做操不认真,被学校点名批评,每班扣2分,每人扣1分;②课间操无故缺勤的每人次扣1分;③课间操不排队、不按顺序进出场地,每人扣0.5分,每班扣2分。
3、就餐:
①不按规定时间就餐的每人次扣1分;②乱丢剩菜、剩饭的每人次扣1分。
4、校讯通:早上到校,放学离校都必须刷卡。该佩戴不佩戴,该刷卡不刷卡的每次扣0.2分。
5、自行车停放:按规定的要求停放,否则每人次扣1分。
6、校服:周一、周五必须穿校服,不穿校服者每人次扣0.2分。
7、其他违反纪律需要扣分的。
三、卫生
检查内容:教室、场地、寝室、卫生习惯
检查时间:一天2次——上午(7:40)、下午(15:30)各一次。
扣分标准:
1、教室:
①未打扫扣3分;②打扫不及时扣1分;③地面不干净扣1分;④垃圾未倒扣1分;⑤讲台、学生课桌排列不齐扣2分;⑥黑板未擦扣1分;⑦有蜘蛛网的扣1分;⑧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扣1分;⑨窗户、窗台不干净扣1分;⑩抽查保持不好,酌情扣1—3分。
2、场地:
①未打扫扣3分;②打扫不及时扣1分;③打扫不彻底、不干净扣1分;④场地上垃圾桶内垃圾未清理扣1分。
3、卫生习惯:
①乱扔果皮、纸屑等一经查实,每人次扣3分;②随地吐痰的每人次扣2分;③看到垃圾不主动捡掉,经查实每次扣1—2分。
4、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MP3、游戏机等到学校一经查实每人次扣3分。
四、补充说明:
任何班级或个人,发现有同学或班级有以上现象的,均可向值日老师举报反应,待核实后给予评定扣分,并给予举报人所在班级适当加分。
第三篇:市检查“三项”整治依据及内容文件
关于深化建筑施工模板工程等三个专项整治工
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6-08 文号:闽建建[2013]22号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公用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近期,全国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4月1日晚8点30分左右,位于漳州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原石滩度假区一期道路、桥梁工程的一座景观桥梁,在浇筑桥面混凝土时发生模板坍塌,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6月2日下午13时47分,福清市镜洋镇工业区松益织带有限公司6#车间工地发生一起构架模板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这两起较大事故都是典型的违法建设工程,暴露出部分工程参建企业法人法律意识淡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推进三个专项整治工作不力,重大危险源防控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现将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安委〔2013〕15号)转发你们,并就深化建筑施工模板工程等三个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动员部署。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总结近两年开展建筑施工模板、外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预拌砼和现浇砼结构工程等三个专项整治工作经验,结合本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细化完善整治措施,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部署,并围绕整治工作目标、整治重点,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认真分析总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树立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示范引路,提升专项整治成效。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参建各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监督,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施工企业要加强重大危险源防控管理,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工作,建立健全专项整治自查整改台账,及时排查治理质量安全隐患,形成闭合管理。监理单位要落实安全监理职责,严格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企业落实隐患整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不力,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的,该记分的要严格记分,该停工的要责令停工,该查处的要立案查处。
三、加强源头治理,完善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建筑起重机械、外脚手架和模板“一体化”管理,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落实《关于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选用建机一体化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建筑〔2013〕35号)要求,抓好分阶段推行选用建机一体化企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外脚手架、模板支架、建筑起重机械首层(首节)验收备案制,加强源头治理,确保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
四、强化整治措施,推进标准化施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工程参建各方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及标准化示范图集施工,认真落实闽建建〔2011〕46号、闽建建〔2011〕47号、闽建建〔2011〕48号文提出的三个专项整治的具体措施,强化以下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治:
(一)建筑施工模板工程
全面推广使用扣件式和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淘汰木立柱和门式钢管模板支架,立杆接长和顶托设置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执行,纠正模板支架直接利用钢管横杆和扣件传力的错误做法,钢管立柱顶部必须设可调支托,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柱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和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碗扣和盘扣等主要构配件应采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工厂化生产的标准系列构件,严禁自行加工和采购不符合要求的构配件。
(二)外脚手架工程
严格钢管和扣件质量进场检验,规范外脚手架搭设施工行为,加强对架体立杆间距和步距、连墙件和剪刀撑设置、扣件紧固力矩,架体基础,悬挑钢梁和钢丝绳设置情况的检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还应检查安全装置、架体高度、附着支座设置、架体立杆底端设置等。严格连墙件拆除管理,外脚手架连墙件拆除前必须报监理单位书面同意,监理单位应加强对连墙件有效性情况巡查,发现连墙件被擅自拆除的应责令施工单位整改。
(三)建筑起重机械
积极推行建机一体化管理,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拆、使用、维修、保养各环节管理,确保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加强对施工升降机和塔吊的地脚螺栓规格、型号及隐蔽情况,标准节螺栓紧固力矩,起重臂连接销轴,安全保护装置,附墙装置设置等的检查。严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建筑起重机械在安装和加节顶升前,施工单位应将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施工时间书面告知监理单位。安装和加节顶升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审核特种作业人员是否与报备一致,是否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四)砼结构工程
1.加强预拌砼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闽建〔2012〕15号),抓好分地区、分阶段推进预拌混凝土质量动态远程监管平台安装启用工作。
2.加强梁柱节点处砼施工质量管理。当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节点处砼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不得采用泵送方式输送砼,砼坍落度宜不大于100mm;②应与梁(板)砼分开浇筑,并在交界区域采取多层钢丝网等有效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梁板)中,且距高强度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mm(设计要求大于500mm的,按设计要求)。节点处砼浇筑完成后梁(板)砼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对现场不少于3个节点的砼浇筑情况进行拍照作为隐蔽验收资料;③当梁高在700mm及以上时,节点处砼应分两次浇筑。
3.强化砼养护及外观质量缺陷处理。C30及以上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应覆盖保湿养护,其它可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砼外观质量缺陷应有检查记录、修补方案和修补记录,对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部位,施工单位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真实反映处理情况。未按要求进行砼外观质量检查或检查弄虚作假的,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不得验收。
4.认真做好砼实体强度抽测。施工单位或由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砼实体强度抽测并做好记录,未按要求进行砼实体强度抽测(检测)的,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不得验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做好承重构件砼强度的监督抽测,其中对柱、墙砼设计强度比梁、板砼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的梁柱(墙)节点砼抽测应不少于1个构件,对抽测发现节点处砼强度推定值低于设计强度5MPa以上的,应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施工所有节点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一步处理。
深化三个专项整治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公用局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及时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每年的11月20日前将书面材料以文件和电子文本两种方式报送省厅工程处(传真:0591-87614739,邮箱:huxl@fjjs.gov.cn)。
附件: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安委〔2013〕15号)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6月8日
附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国资委、重点办、铁办、电监办:
为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多发、频发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5号)精神,定于2013年5月至12月在全省工程建设领域继续深入开展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继续深化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加强源头管理、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现场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法规标准落到实处,增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促进我省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促进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的落实,进一步规范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租赁等建筑市场秩序,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有效遏制施工现场“三违”行为,有效防范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二、专项整治重点
(一)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带班、监理旁站、设备“定人定机定岗定责”等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的;
(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三)起重机械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检测不合格,其安装、拆卸(升项)作业未制定专项方案及审批,作业过程未严格按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实施,未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
(四)脚手架搭设未按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及审批,未按施工方案和标准规程搭设及拆除,不符合规程和方案要求,钢管、扣件进场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
(五)作业规程或施工方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六)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等三类人员无安全生产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书,建筑施工人员未经三级教育培训或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
(七)发生事故后未认真吸取教训,整改措施不落实,重复发生类似事故的。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源头治理,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起重机械租赁、安装、使用、拆除、检验检测等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强化源头管理,建立健全租赁、安装企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施工起重机械租赁、安装、拆除、维护、保养建机“一体化”管理,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定责”制度。要加大对施工材料制售环节的管控力度,杜绝未经检验、经检验不合格、残次、报废起重机械和严格弯曲变形、锈蚀等劣质钢管、扣件流入市场和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按规定确保安全投入,加强对参建各方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过程监督。施工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专项整治自查整改台账,形成闭环管理。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脚手架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理职责。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的安全监管职责,加强督查检查,发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的要严肃查处,按规定上限处罚;对违抗监管执法的,要依法责令停工整改。
(三)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严厉查处作业人员“三违”行为。建设单位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细化现场管理措施。监理单位要严格审核专项施工方案,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序进行旁站监理。施工企业必须编制完善的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搭设等专项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工程各环节危险源的管控,及时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消除施工现场“三违”行为。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水平。要加大建筑业模板及脚手架搭设及信息化监控等新技术推广力度,从生产装备和工艺着手,鼓励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的脚手架搭设技术和定型产品,提高施工脚手架工具化、定型化水平。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架桥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对上述起重机运行进行实时监控,重点提高其运行期间事故预防预警水平,减少因违章操作、超速超载引发的事故。进一步管理系统,推动安全生产“三化”建设。
(五)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全员培训、技能培训、重点岗位培训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架子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严把相关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关。一线员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把对施工起重机械和脚手架的安全管理纳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企业明显改善安全条件、明显提升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工程建设特点,以及行业预防坍塌事故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方案于6月10日前报省政府安办。
(二)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整治重点、主要任务和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跟踪督促,对专项整治工作不力,流于形式、走过场,特别是引发事故的,要进行通报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适时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限期整改,跟踪落实。要注重对专项整治开展情况的分析总结,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强化警示教育,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各级安办要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动,把专项整治工作与建设领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请各设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安委会、省直各有关部门于11月3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送省政府安办,以便汇总报国务院安委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2013年5月17日
第四篇:三项机制内容
三项机制分别指的是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
“三项机制”内容
“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简单讲:实现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一)鼓励激励办法(全文共十一条):
鼓励依据: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主要措施:三种形式: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
特点:多种激励方式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激励举措具体可行,综合运用我省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导向清晰,简明扼要,有效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确保考核的权威和效率。
(二)容错纠错办法(全文共十四条):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要求,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
主要情形:11类情形可进行容错:支持改革探索、推崇创新突破、弘扬担当负责、鼓励积极作为。包括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等11类情形均可以进行容错。
认定程序:受到问责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开展调查核实;最终作出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被认定容错的单位和个人,考核、提拔、晋升、评优等不受影响。
澄清保护机制: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究责任;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解读:为创新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干部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担当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为实干者容错,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服务群众中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
特点: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能上能下办法(全文共十九条):
下的调整方式: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下的情形:分为七个方面。
目标责任考核:如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如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
扶贫绩效考核:如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生态环境工作不力:如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维稳综治工作不力:如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党的建设工作不力:如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解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平庸者下,就是要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让失职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者下,就是要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特点: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内容具体,7个方面情形最大限度量化,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第五篇:三项机制内容
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综合评价,考用结合、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三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以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
第四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包括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
第五条 评优评先方面:
(一)按照35%的比例,对目标责任考核综合得分排序靠前的单位,以各级党委、政府名义授予“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二)以省政府名义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10名的县(市)和前5名的城区,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对名次进位快的前10名县(市)和前5名城区,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三)按照35%的比例,对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综合得分排序靠前的县(区),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授予“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第六条 考核奖励方面:
(一)按照优秀、良好、一般等次给目标责任考核对象核发奖金,奖金依据公务员考核结果等次发放。
(二)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100万元;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50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1位分别增加或减少10万元。对“争先进位”前10名的县(市),按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80万元、50万元、30万元;前5名的城区各奖励50万元。
(三)对获得“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的县(区),各奖励100万元。
奖金分配方案由各市(区)、县(市、区)制定,奖金应发放到人。
第七条 选拔重用方面:
(一)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任现职期间考核结果应为称职以上等次。党政正职拟提拔使用的,所在单位近三年一般应获得一次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二)对连续三年获得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区)和省直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
(三)每年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四)对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五)对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成效特别显著、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干部,可破格提拔使用。
第八条 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考核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目标责任考核由各级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由省统计局具体负责,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由省扶贫办具体负责。
第九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具体办法。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组织部承担。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努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第三条 容错纠错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把纪律挺在前面,依纪依法,坚守底线;(二)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三)鼓励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四)注重抓早抓小,着眼预防,及时纠错;(五)支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激发活力。
第四条 容错纠错应当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
第五条 建立合理容错机制。把支持改革发展与严格执纪相结合,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严明纪律与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历史辩证地分析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情节轻重和性质后果等方面因素,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置。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容错:
(一)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但经过民主决策程序,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且积极主动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的;
(二)在推进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探索性失误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确或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造成影响和损失的;
(四)在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中,因大胆履职、大力推进出现一定失误或引发矛盾的;
(五)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因着眼于提高效率进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
(六)因国家政策调整或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变化,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
(七)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主动揽责涉险、积极担当作为,出现一定失误或非议行为的;(八)在化解矛盾焦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因勇于破除障碍、触及固有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引发信访问题的;(九)工作中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
(十)按照事发当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应追究责任或从轻追究责任的;
(十一)其他符合容错情形的。第七条 容错认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申请。相关单位或个人受到问责追责时,认为符合容错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申请。
(二)调查核实。受理机关或部门受理申请后,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充分听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申诉意见,形成调查报告。对于不符合容错情形的,受理机关或部门应当给予解释答复。
(三)认定反馈。核实结束后,受理机关或部门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为准绳,作出容错认定结论并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属于免责的,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八条 对容错的单位或个人,可在以下方面免责或减责:(一)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
(二)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
(四)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
对确需追责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减责,酌情从轻、减轻处分或组织处理。有一定影响期的,影响期结束后提拔任用不受影响。
第九条 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对存在过错或失误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早抓小,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
(二)查找原因、纠正错误。采取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有关单位或个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推动问题整改。
(三)运用好“四种形态”,实施分类处置。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绝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对认错态度好、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应当体现政策,予以免责,确需追究责任的,从轻减轻处理。对极少数心存侥幸、隐瞒问题、拒不改错、对抗组织的,应当从严审查处理。
第十条 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所反映问题失实或受到诬告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但不够追究纪律责任的信访问题,可以通过谈心、召开会议和通报等适当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
(二)对恶意中伤诬陷他人、干扰改革创新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三)核查有关问题时,全面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被反映单位或个人的解释和说明,客观公正处理。
第十一条 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容错纠错工作取得实效。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应担负起容错纠错的主体责任,将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一级为一级负责,上级为下级担当,支持干部放手大胆工作。
(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全面履行职责,严格执纪监督,把握政策界限,通过合理容错、及时纠错、澄清保护,消除干部思想顾虑,鼓励干部积极作为。
(三)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干部要及时予以容错,客观评价、宽容理解、大胆使用。
(四)各级宣传部门应当统筹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大力宣传支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容错纠错的浓厚氛围。
第十二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具体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承担。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
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想为、不会为和不敢为问题,充分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根据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重点解决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建立健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退出机制。对涉及追责和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党政同责,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
第四条 省管党政领导干部下的调整方式主要有: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视情节轻重予以确定。
第五条 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下,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
第六条 依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一)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
(二)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票率在30%以上,且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5%的党政领导干部;(三)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或者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党政领导干部。
第七条 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连续两年退位幅度在前3名的县(市)和退位幅度最大的城区主要负责人;(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连续两年综合排位后3名的县(市)和排位最后的城区主要负责人。第八条 依据扶贫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问责追责的情形为:(一)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市(区)和县(区)主要负责人;
(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县(区)主要负责人;
(三)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或者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低于90%、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党政领导干部。
第九条 依据生态环境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资源问题突出,环境明显恶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评或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二)对本地区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及时组织处理,或者处置失当造成次生灾害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
第十条 依据安全生产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3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
(二)一年内发生2起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二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第十一条 依据维稳综治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或一年内发生2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责任主体在省级部门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二)连续两年被上级单位确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整顿单位的市(区)、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
第十二条 依据党的建设工作不力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
(一)发生严重违规提拔干部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引发重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中组部或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三)管辖范围内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严重错误导向,造成恶劣影响,受到省委通报批评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四)对违法违纪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市(区)、县(市、区)、省级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和有关领导干部。
第十三条 具有上述情形所列条款之一的,对有关领导干部进行调整或问责追责。按照职能分工,由有关部门和市(区)提出考核结果和责任认定意见。对弄虚作假、隐瞒不报、不及时报告的严肃追责。
第十四条 省管党政领导干部因上述情形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追责,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报告。各市(区)、省级部门对各自职能范围内出现的上述情形,应当及时书面报告省委组织部。报告内容包括认定的过程、依据、结果和初步调整或问责追责建议。(二)审核。省委组织部对受理的报告认真核实、综合研判,注重听取有关单位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意见。
(三)报批。根据审核情况,提出明确调整或问责追责意见报省委审批。
(四)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干部任免程序进行调整或问责追责。
(五)谈话。对决定调整或问责追责的干部,应与其进行谈话,告知理由,做好思想工作。
第十五条 由于身体健康、工作能力等原因,本人主动提出不再担任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有关程序及时调整。第十六条 调整后的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第十七条 各市(区)、各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干部能上能下具体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委解释,具体解释工作由省委办公厅商省委组织部承担。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