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5: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

第一篇: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化概说》课程主讲人:许云和课程开设单位:文学系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

——读中国古代文化的体会》

系别: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龚柳萍学号:091011045指导老师:许云和

二0一二年四月

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 ——读中国古代文化的体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今天我们常常提到“姓氏”一词,多将其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对姓氏的解释有其区别也有其联系。在上古时期,姓与氏有着很大的区别,跟当今我们对姓氏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姓氏的解释。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三代之前:这里‘之前’是指三代结束之前,即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氏族阶段。当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每一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与其它氏族相区别的标志,这就是“姓”。“姓”字,从女从生,表示“女所生”就是姓。《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白虎通义·姓名》:“姓者,生也。”《通志·氏族略序》:“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之类是也。”如上面所说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13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25子,得姓14有姓12: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12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

而当代我们对姓氏的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对“姓氏”的解释是专指姓。

在中国,一般每人都有姓。人们初次交往,彼此总要先问:“您贵姓?”可

见姓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交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可见“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对姓氏的用法与作用也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炎黄子孙都十分重视姓,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许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习惯,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至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还有就是,中国人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位于代表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基因。姓氏,把一氏族的人与另一氏族的人区分开来,在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出现了只属于个人标志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就可以区分彼此,但若与另一氏族的人交往,仅称“名”还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与自己的“名”结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区别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氏文化。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对古代文化怀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古代姓氏文化进行整理与创新,从而研究出更新的姓氏文化,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马振亚、张振兴《中国古代文化概说》[M] 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月11日

[2]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2005年6月

第二篇:姓氏文化公园

姓氏文化公园

《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可以说,河南就是全世界几千万客家人的祖根地。

济源也是中华姓氏文化发源地之一,据史学家考证,原、向、樊、单、苗等姓氏的根祖地都在济源。

笔者认为,关于姓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如果政府主导,民间投资,在济源建立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园,将会让济源扬名天下,给济源带来恒产、恒业,获得可观的旅游收入。

建设姓氏文化主题公园的意义在于:一是理清中华民族姓氏的脉络,有利于地中华姓氏的深入研究;二是增强同一血脉宗亲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三是有利于同一姓氏人群的交往,促进不同地域的民俗交流和文化繁荣;四是有利于集聚全宗族的财力,打造同一姓氏的文化传承载体;五是展示历史人物的伟绩,激励后来人为宗族的荣耀去奋斗;六是通过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往来;七是促进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八是为同一宗族的后来人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地,以节约土地资源。

建立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主题公园,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只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可。

第一,市政府设立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对原、向、樊、单、苗等姓氏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统一领导。

第二,市政府面向全世界发出“英雄帖”,分时段分别召开起源于济源的几个姓氏的宗族大会,通过宗族大会选举产生宗族事务理事会,确定理事会章程。

第三,宗族事务理事会负责筹集本姓氏文化发展基金,规划筹建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负责理事会内部管理事务和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的管理事务。

第四,市政府配合宗族事务理事会在本辖区内选取最佳地理位置(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山岗地),建设本姓氏文化主题公园,例如:在克井原昌建立原姓文化公园,在承留枣林建立樊姓文化公园。

第五,建设姓氏文化主题公园沿袭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主题公园应包括四大部分:本姓氏宗祠(对本姓氏的族谱系列进行整理;对没有进入族谱系列的人,包括新生男女婴儿进行登记;建立和保管本宗族所有人的历史档案)、历史名人纪念馆(可以集中建设,也可以分别建立)、列祖列宗的祭拜堂(为了方便祭拜,最好是按分支系分别设立)和后来人的骨灰安置地(墓地,有数百亩的林地即可)。

中国人特别看重墓地的选择和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惜重金去修缮墓地,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占用大量耕地。要解决这种矛盾,在姓氏文化公园里修建骨灰安置地(可以是数百亩林地),是最好的选择。中原地区的习俗是:亲人亡故之后,在三年内到坟上祭拜的次数比较多;三年之后,就是每年上两次坟,一股是清明一次,十月份一次。为了方便祭拜,建议市政府在殡仪馆周围建立一个综合性墓地,允许新亡故的人的骨灰在此存放三年。三年之后,由亲人将骨灰送往姓氏文化主题公园,抛洒到公园的林地里。以后,每年清明节,就到姓氏主题公园去祭拜亲人。

第三篇:英语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son,-ing;前缀 M’-, Mc-, Mac-, 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4.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6.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Williams.以下是大多数英文姓氏来源的六个种类:

1.按职业 例1: Smith(译为史密斯),意为金属工匠,除此之外,亦可加上另一个英语词来使之为一个新的姓氏,如Goldsmith, 就是金匠。Blacksmith的铁匠(专指马蹄铁匠)。

例2: Baker 例3: Archer

2.按个人特征 例1: Short, 意为短的。例2: Brown'(译为布朗),意为啡色。例3: Whitehead, 意为白色的头部。

3.按地理面貌 例1: Scott(译为史葛),居住在英国苏格兰的这个地形。例2: Hill(译为希尔),居住在山中。例3: Riverside,居住在河流的附近。

4.按地名 例1: London(伦敦), John从London这个地方来,他的姓氏就叫做London。例2: Oxford(牛津)例3: Sheffield(雪菲尔德)等。

5.从朋友、自己居住或拥有物业的名称得来

6.按父名或父系祖先之名而衍生、或由族群名产生

例1: 按父名或父系祖先, Richardson, James 例2: 由族群名, 如:Macdonald, Forbes都是苏格兰来源

在现代的英语,很多英语姓氏原本的意思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例如姓氏Cooper原本的意思为桶匠。在另一个姓字取得的分类是关于宗教的,这个分类可以被视为其中的六种分类之一,不过这里姓氏占少数。这些姓氏有些是与神职有关,例如: Bishop(意为主教), Priest(意为牧师、神父等), 或 Abbot(男修道院院长),显示姓氏拥有者的祖先曾从事以上的职业。

在美国,很多美国非裔人的姓氏都是从奴隶制度中取得的。他们的姓氏都是与其雇主一样。有许多已经是自由身的前奴隶都为他们自已改姓氏,或者是取他们前雇主的姓氏。有一些人,例如穆罕默德·阿里及Malcolm X,就改了自己的姓氏,向他们祖先因为做奴隶而得来的姓氏说再见。

女子出嫁后, 由她们娘家的姓氏改为其丈夫的姓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由1960年后期至1990年早期,当女士结婚后,女士选择保留其娘家姓氏,或者是用连字号形式显示其婚后的名称的百分点有轻微上升的趋势。(但是在美国,这个趋势刚刚相反,少数女士仍保留其娘家姓氏。)就算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保留了娘家的姓氏,但夫妇亦会为其子女给予父姓。在使用英语的国家,在传统上,已婚女士都会被称为 Mrs.[丈夫的全名]。不过近年来,更多会使用 Mrs.[妻子的名字] [丈夫的姓氏]。

在中古时期, 当一个低阶级家庭的男士要娶高阶级家庭中的唯一女儿,他只好跟随妻子的姓氏。18至19世纪英国,女方遗产有时会令男士改变姓名, 所以the name of the legator continued.虽说对英语国家男士而言,用妻子的姓氏是绝少数,但是有些男士仍然选择作出此举,例如加拿大的原住民, 或者,非常罕有地,一对夫妇会选择全新的姓氏。

作为另外一个选择,夫妇会采用double-barrelled name。举例来说,当John Smith跟 Mary Jones结婚时,他们可以被称为John Smith-Jones 及 Mary Smith-Jones。但是,有些人认为名字用连字号形式会变得过长累赘。妻子亦可以把她的娘家姓作为她的中间姓名,她可以被称为Mrs.Smith 或Mary Jones Smith。

在某些国家的管辖权限(jurisdictions), 妻子的姓氏会自动转变为丈夫的姓氏以保其法律上的合法地位。现在女士可以容易地更改她的婚后姓名,而这个改变不再是违宪的了。在某些地方,民事诉讼案及宪法的更改使得男士亦可以容易地更改婚后姓名,例如在British Columbia。

曾经在学术界的周刊所发表文章而用婚前姓氏的女士,即使在婚后,她们亦不会跟随丈夫的姓氏,以保持其?旧著作对学术界所作出的贡献。这个惯例在女医生、女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专业也很重要。

在过去的世纪,家庭的姓氏都会有一个特意的拼法。但因为识字率低,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未必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姓氏拼法。很多时候,抄写员、文员、部长或政府官员在记录人名时,都会因应其发音而记下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拼法变得更多样化。而官方记录的姓氏拼法也渐渐成为各家庭的标准。

[编辑] 英国姓氏排名(1-25位)

排名 姓氏 数据库 % 累积SMITH 1.15 1.15JONES 0.94 2.09WILLIAMS 0.66 2.75TAYLOR 0.53 3.28BROWN 0.51 3.79DAVIES 0.48 4.28EVANS 0.39 4.66WILSON 0.35 5.02THOMAS 0.35 5.37JOHNSON 0.34 5.71ROBERTS 0.33 6.03ROBINSON 0.29 6.32THOMPSON 0.28 6.61WRIGHT 0.27 7.16WALKER 0.27 7.16WHITE 0.27 7.43EDWARDS 0.27 7.69HUGHES 0.26 7.96GREEN 0.25 8.21HALL 0.25 8.47LEWIS 0.25 8.72HARRIS 0.25 8.96CLARKE 0.24 9.21PATEL 0.24 9.45JACKSON 0.24 9.69

第四篇:姓氏研究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

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 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 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 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第一个姓是风姓。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姓,《三坟》:“男女媾精,女生为姓。”《说文》:“姓,人所生也。”氏族的血缘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始祖,所以古姓多为女旁字。因生为姓,也就是以氏族最初的血缘之始来命姓,所以姓是不可能有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地命氏”的例子,如“炎帝居于姜水,故为姜姓”,“舜居于妫汭之水滨,故为妫姓”,实际上是他们生于居于姜水、妫水之滨的氏族部落,这水名就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支系)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在小宗(分支)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所以,先秦时期保留下来的姓只有30余个,保留下来的氏却有千余个。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虽有区别,但已不严格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分了。姓与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的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所以与姓融合为一了。

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与氏解释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先秦时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总序》: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另: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正妻生的是嫡子,但继承姓和王位的只能是嫡长子,诸侯国嫡长子外的嫡子及庶子的后代也并不一定以封地为氏,像左传中记载的无骇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代,他的后人就以公子展的名字称为展氏。

第五篇:姓氏学 简介

姓氏学又称入名学(anthroponymy),是专门研究人类姓氏和名字的起源、意义及其历史发展、地理分布和民俗特点的科学。姓氏学概述

当代中国姓氏学是以研究汉族为主的姓氏学,涉及与汉族不同又相同的回回民族姓氏的起源、意义、历史发展、地理分布、民族融合、民俗特点,还未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姓氏学研究对象

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门科学。姓氏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姓氏现象。而中国人的姓氏是姓氏学最好的研究对象。中国人的姓氏反映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进化的痕迹与传递的过程。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种一脉相传的文明,是最为符合遗传学规律的。此外,由于中国人历来宗族观念比较强,所以同一个姓、有着同样血缘关系的人往往会聚居在一起。姓氏学著作

我国历代姓氏学著述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瑰宝。现从历代姓氏学著述中,选取学术性较高,影响较大的九种作简要介绍。

1.《世本》 《世本》为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性的姓氏著作。《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著录有《世本》十五篇,内容有帝系、传谱、氏姓等,记录了黄帝以来迄于战国时期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世系、谱号等。可惜《世本》原书在宋代散佚,清代有八种辑本,其中以雷学琪、茆泮林两种辑本较佳。关于《世本》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战国时期史官所作,托名为左丘明所撰。另一说成书于汉代初年。唐代刘知几在其《史通·正史篇》中称:“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卿大夫之世系,终乎秦末,号曰《世本》。”因当时《世本》原书尚存,刘知几又为著名史学家,可能得见全书原貌。而该书中所记姓氏“终于秦末”,其成书年代当在汉初。2.《姓氏急就篇》 《姓氏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原本为三十二章,后两章《齐国》、《山阳》为后汉人所加,故今本为三十四章。汉代为我国姓氏体系基本确定的重要时期,姓氏学研究已初具规模,如《史记》一书就曾记有大量关于姓氏的资料。史游作为汉元帝时黄门令,为适应朝野姓氏文化的需求,撰写了该书。书中所列姓氏130姓,共2016字,除开头六句开场白外,以下就是以“三言诗”的形式编排的汉代百家姓。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袁)展世,高辟兵。邓万岁,秦眇房。郝利亲,冯汉疆。戴护君,景君明。董奉德,桓贤良。任逢时,郝仲郎,田广由,荣惠常。乌承禄,令狐横。程忠信,吴仲皇。许终古,贾支仓。陈元始,韩魏唐。掖容调,柏杜阳。曹富贵,李尹聚。萧彭祖,屈宗谈。„„”

从上述引文,可看出该书的几大特点: 一是除少数几个双音复姓(如令孤)外大多采用了单音姓、双音名的形式,反映了汉代民间开始流行的姓名形式。

二是在三字姓名中,第二、三个字往往也是当时的姓氏,如方、常、魏、唐、杜、阳、尹、桑等。这样《急就篇》实际所收姓氏不仅130个,而是200多个姓氏。三是《急就篇》中的姓氏大都收入了宋代编撰的《百家姓》中,是我国第一部“姓名三字经”,对宋代《百家姓》有很大影响。3.《元和姓纂》

唐代林宝撰。林宝为唐宪宗时济南人,官居朝议郎、太常博士。该书因成于宪宗元和七年,故名《元和姓纂》。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者依唐韵206部,分别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及各家谱系,对唐人姓氏尤为详尽,共计收录姓氏1232个。

书中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于《世本》、《风俗通》,并引证《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旁征博引,宏富翔实。宋代郑樵所作《通志·氏族略》,多取材于该书,足见此书对后世姓氏学研究影响甚大。但林宝编写该书时,历时仅200余天,其考辨、援引尚有谬误、缺漏之处。且当时矜尚门第之风盛行,取材多据各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故宋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 《元和姓纂》原书在宋代已佚,今存本系清代孙星衍和洪莹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以《古今姓氏书辨证》所引各条补其缺失,分为18卷。今人岑仲勉撰有《元和姓纂四校记》,对该书大有纠谬、补缺之功效。4.《百家姓》

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是自北宋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百家姓》为何人所作、成书于何时,未有定论。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书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的某位老儒生编辑加工而成。同时分析该书开篇首句“赵钱孙李”,是因为“赵”为宋朝国姓,“钱”则是吴越王钱镠姓氏,“孙”为吴越王钱妃的姓氏,“李”则是取自南唐李氏的姓氏。该书收录姓氏486个,编为四言韵文,但无文理可循,旧时作为启蒙读物。一千年来,《百家姓》翻印多次,版本众多,并有各种《续百家姓》、《增广百家姓》等先后问世。明、清两代学者曾对《百家姓》进行讨论考证,其中以康熙初年山东琅琊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影响较大。《考略》对《百家姓》所列姓氏先注五音、郡望,而后考其姓源所自出,并列举各姓著名人物,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存最早的《百家姓》版本有元代至元刊本和泰定刊本。而现代较为通行的则是清代的《增广百家姓》,其中共收录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大体上包括了日常通用的姓氏,有很大实用价值。5.《古今姓氏书辩证》

宋代邓名世撰,其子椿哀补成。本书共四十卷。作者对《元和姓纂》一书采录、考辨尤为详博,同时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二书互为参校,往往足以补史传之不足,对有关姓氏著作,取其长而辨其误,故名《古今姓氏书辨证》。

该书从北宋政和年间即开始着手编撰,成书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父子相继,历时20余年,所以比其它姓氏书著作较为洋细、精确。原书久已散失,今存本系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仍为四十卷,保留了原书的内容、风貌,是研究姓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6.《通志·氏族略》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该书参阅《元和姓纂》,将姓氏以其起源分为32类,缀以总论,附以四声,并列举姓氏混淆实例13种,旁征博引,考释甚详。尤其是总论13篇,对姓氏作了系统的学术探讨,对中国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较详尽的论述,在中国姓氏学研究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研讨姓氏文化者均以其为发凡起例之蓝本。流传甚广的《百家姓》一书中,所收504姓,其姓氏源流的分类,均可归入《氏族略》所列32类之中。该书在姓氏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此外,郑樵还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韵》等相关的姓氏学专著,是我国姓氏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7.《古今万姓统谱》

本书简称《万姓统谱》,俗称《万家姓》,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共计140卷,共收录姓氏3700多个,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氏族博考》14卷。该书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实则合谱牒传记共成一书。因其收罗广博,既可为姓氏学专著,又可作为查阅历史人名的工具书,所以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8.《千家姓文》

俗称《千家姓》,是流传民间较为广泛的姓氏学通俗著作之一,清代崔冕撰。崔冕,字贡收,巢县人,因鉴于民间流传之《百家姓》文义不详,搜罗不广,所以博采史书、谱传,收录单姓972个,复姓34个,共计1006姓,撰成此书。该书依照汉代史游《急就篇》及宋代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二书体例,以姓氏诸字编排成章,以便记诵,文词也较为典雅,此书后由冒国柱加以注释,并于姓氏下注明某代有某人,但未注明出处。9.《史姓韵编》

清代鲍廷博、汪辉祖等撰,共64卷。该书是把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列传、附传中的人物,标姓汇录,依韵分编,并叙述其生平梗概,以便翻检查阅,因而是阅读二十四史人物传记的辅助性工具书。该书客观上起到了“兼详世系”的作用。其性质与明代凌迪知所编《古今万姓统谱》相似,但搜罗内容不如《万姓统谱》广博。

下载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姓氏与当今姓氏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韩语姓氏对照表

    ㄱ가(贾) 간(简) 갈(葛) 감(甘) 강(康) 강(姜) 강(强) 강(刚) 강(疆) 개(介) 견(甄) 견(坚) 경(景) 경(庆) 계(桂) 고(高) 곡(曲) 공(公) 공(孔) 곽(郭) 교(桥) 구(丘) 구(......

    中华姓氏源流

    中华姓氏源流 一、姓氏的由来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姓”对人类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 一、中国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 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

    中华姓氏论坛

    中华姓氏论坛,世界漕氏 世界漕氏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已姓,出自远古颛顼帝高阳氏的裔孙晏安,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在上古时代,人们的姓氏很少,那时只有部落首领和首领的亲族才......

    姓氏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

    姓氏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一、问题的提出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这时我想起了我国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调查王姓的历史。二、调查方法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万”姓 作者:合肥工大附中高一(1)班 万智康 万,萬,wàn(单姓“万”念作wàn,复姓“万俟”中念作mò),中国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姓氏来源(五篇范文)

    姓氏来源 全镇长住人口中,千人以上姓氏分别有,陈、张、徐、黄、刘、何等。这些姓氏在我们这一地区起源较早,繁衍较盛。现将其姓氏来历录后。(摘自吉林美术出版社《三字经·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