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子女上学问题

时间:2019-05-13 16: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子女上学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子女上学问题》。

第一篇:农村子女上学问题

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刻起,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就脱离了个人,而融入到这个社会。我们不在像高中那样仅仅徘徊于宿舍与教室之间,不在只考虑成绩,我们开始考虑和发现社会上的现状,也由自身的经历想到更多。我认为最贴近我们学生的,也是广大农村父母关心的就是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因此,我们对此作了一次调查来了解农村子女现在上学的一些问题和现状。

1.调查目的农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虽然国家也有政策下达,但情况并不是和乐观,而我们就要去发现农村子女上学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这次调查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农村子女上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以及一些解决方法,同时也让我们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由于活动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所以还能让我们达到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母的,最后还能呼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2.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

本次的实践活动在3月份到5月份进行,在3月份的时候我们制作了问卷,并在4到5月份在学校和点将台周边发放问卷,然后进行收集问卷和整理数据,最后找出一些现在社会中关于农村子女上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调查结论

一、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子女学上学学费高

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生经济条件比城市人口要低很多,他们的孩子就读于城市公立学校由于户籍的限制,比城市孩子仍要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这些高昂的费用使得许多农村家庭无法承担。

(二)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常常难以保障

第一,用于农村子女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与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学基本设施依靠个人解决,经费来源大都来自学生学费,招生对象又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学生,使得其经费有限,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很难达到正规办学水平标准。这就导致农村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但享受的依然是比城里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

与此同时,由于学校规模问题,在农村子女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往往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规模而言,农村子女就学的学校规模大小不等,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学校的规模过大或过小,对教学安排都将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学校软件建设滞后。在农村学校任课的老师中,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容易对农村孩子存在歧视心里,忽略对其的教育与关注。在农村子女学校中,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制,但真正签合同的为数极少,学校的人员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流动性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由于农村子

女的学校运作的特殊环境,师资水平与公办学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三,素质教育在农村子女身上更容易被忽视。由于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制约,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类学校教学中还只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加之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三)城乡教育间的投入的差距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还不成熟,还带有明显的二元特征,比如在义务教育投资上,国家的教育经费严重地偏向于城市义务教育,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人均经费4015元,而农村只有900元,2009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农村为91%,城市为100%。可见,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由于在现行体制中存在着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障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出生区域不同而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在师资力量,学校设施等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二、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原因分析

形成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原因复杂,总体上说,是由于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流动量大量上升与固有的户籍制度及将与制度之间形成矛盾,我国现在在教育上投入不足引起的教育资源紧张及相关政策在执行不利等原因造成的。

(一)现行义务教育法与人口流动迅速之间的矛盾。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户籍就成了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而城市的农村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的特点,这样一方面跨地域的流动使流出地政府不便对这些流出本地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当外来学童随父母流动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户籍所在地应对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带到流入地,流入地政府既无义务也不可能投入大笔教育经费完全承担众多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责任。这种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待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处于一种“无责任”的境地,消解了政府管理、支持和资助这些农村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二)相关政策执行不力。

虽然各地都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实际执行中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对于农村子女的学校管理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这类学校几乎处于自发办学状态,比较混乱。各地相应的财政拨款也往往被挪用为当地公办学校的发展。也有部分地区不但不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 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三)上学无用说

由于父母认为孩子上学没什么大的用途,导致许多孩子从小就失学了,在农村中这种情况尤其以女孩居多,一部分家长还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观念导致农村中大量女孩子辍学在家。

三、对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解决策略

如今,农村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有关于教育公平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它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稳定、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农村子女教育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于城乡二元模式的长期存在、义务教

育体制的缺陷等原因,而从“政府行政作为”层面入手,应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考虑。政府应采取充分利用公立学校资源、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增强户籍与义务教育体制的相互适应性、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等相应措施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地实现。

(一)从措施的采取层面看

第一,充分利用公立学校资源。

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实验设备、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村子女学校。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资源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村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农村子女学校任教。

第二,加强农存在子女学校的管理.教育行政部自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解决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国家应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二)从体制建设层面看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城市的公共福利,其中也包括利用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权利。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单纯把外来人口儿童入学问题看成包袱的思想,树立人口流动观,并采取一定措施,将观念落实于实务,真正实现公平原则:

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登记卡应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家长都有,当人口流动时,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将人口流动观与合法纳税人以的福利结合起来建立财政流动观,对于地方间财政划拨制度做出一些适应于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的变更,要将农民工子女教育本应享有的社会福利随其流动划入相应管辖部门并作为其在迁入地区受教育应享有的福利享用。同时也可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

(三)从政策执行层面看

第一,加大执行力度,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在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本,对于相应执行部门建立一定的赏罚制度,把执行成果计入部门绩效测评标准。

第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通力合作。

一方面,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

四、总结

总之,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从“政府行政作为”层面入手,应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考虑,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提要]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性等特点。解决好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普九”的巩固和提高,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国际公认的义务教育有三个必要条件,即免费、义务和强制。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只免学费,学校每学期向每位学生收取一定的杂费和课本费。这一情况在2006 年春季得到了改变,中国政府率先在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收取课本费和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现在,这一政策已在全国农村地区推行。“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成为新的流行语,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

为了保障经费来源,新《义务教育法》第44 条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这次重大的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以薄弱的县级财政为主的状况,使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了切实保障[1]。

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政策实施过程的效果则以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因此,还需要制定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保证农民进城以后,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当地政府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到他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去,使农民工子弟和当地居民职工子弟一样接受义务教育[2]。

除了义务教育制度,中央应开始同时着手进行户籍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革,使之适应民工子女教育的需要。首先,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推行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施行,在减免其杂费的同时,采用强制性手段停止借读费用的收取,若无特殊情况,学龄儿童在监护人的督促下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其次,淡化户籍意识和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电子户籍登记系统,实现城乡互通,使个人户籍成为确认公民基本身份的凭证,而不是民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绊脚石”。

二、“两条腿走路”

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挖掘公立学校潜力,使其成为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这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 年)已明确规定的。因此,公办中小学应尽可能地扩大招生容量,同时要加强收费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减少收费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另一方面,鼓励扶持民工子弟校的发展。2003 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地位,鼓励社会捐资办学,设立教育基金会等,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上学问题。

1.以公办学校作为解决问题主力的可能性

公办学校师资力量较雄厚,有舒适的校舍、完备的教学设施、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公办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流动儿童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分期收费的办法。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就学[3]。

但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公办学校也是被市场包围着的,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学校会倾向录取更多优秀的学生,以保证教育有好的产出;同时为了使资源有最大的产出,他们会拒收那些学习需要成本很高的学生。在要求公办学校实现“一视同仁”的政策目标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评价主体的管理部门,以及站在“利益另一方”的专家和媒体,即不能陷于管理主义,也不能陷入理想主义[4]。而应该在利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诱导手段,来促进公办中小学对农民工子女真正意义上的接纳[5]。

2.鼓励和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

我们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还没有做好安置农民工家庭的准备,还不具备让所有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中小学接受“一视同仁”的义务教育的能力,公办中小学校的全面接收还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坐等所有的措施都到位,很多农民工的孩子可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要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来填补农民工子女上学需求的增长。由于政府建设新的学校在财力上有一定的困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办学校的容量又有限,而且公办学校要优先解决当地适龄学生的入学问题,因此流动子女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公办教育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仅靠公办学校解决流动子女入学问题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设立条件酌情放宽,但同时应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安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隐患。例如民盟成都市委提出建议:降低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鼓励大机构、大资金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定《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实施严格的民办学校财务安全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措施,防止在办学硬件、课程开设、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偷工减料”等。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为以弱势群体为教育对象的私立学校提供资助,增加对这一类私立学校的资金投入,有效地将这些学校纳入公立教育体系之中,减少政府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是各国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实行“私校公助”势在必行。因此,国家应在法律上赋予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实践上要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同时政府应提供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学校在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和教师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前提下,应当放宽办学条件和审批程序,若学校符合标准,则承认其合法性;对于不合标准的,要限期整改;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则要坚决取缔;二是对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有一定要求,办学者应要求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教师应具有中师或以上的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三是要通过科学的办学成本核算,建立适度的学杂费收取标准,杜绝办学单位或个人利用教育市场供求关系的暂时失衡以牟取暴利;四是对达到标准的学校,要在教学设备设施、课程计划、教材使用、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组织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帮扶,鼓励各类公办学校在图书、设备、仪器、师资等方面给予民工子弟学校帮助,以促进这类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6][7]。

三、城乡结合1.建立寄宿学校

城市的资源有限,空间有限,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城市,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吸引农民工子女回乡读书可以缓解压力。其中建立寄宿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提供寄宿,是一个使农民工子女返乡接受教育的好办法。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变其寄宿条件,这和在城市建立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投资相比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资金。只有真正改善了农村的教育环境,使得在农村可以获得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并且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建立宿舍,使得农民工不再为孩子在家读书无人看管而担忧,这样才可以吸引农民工子女选择回乡读书。

2.建立“教育联合体”

城市、农村的学校结对子,对口扶持,这种做法在不少的地区和学校早已采用。但这种“对子”关系不稳固、不长久,交流也是单向的,关键是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如果以“教育联合体”的方式结对子出现,做到在“联合体”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方法共享,教育成果共享、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共享,把两个学校看作是一个学校的两个部分。这样对薄弱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的提高是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使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校可以双向交流,互相安排各科教师和管理者到对方学校工作。实施师资一体化、督导评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一批薄弱学校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8]。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改革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中央财政统一预算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户籍制为基础的,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农民工子女没有流入地的常住户口,往往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义务教育经费。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解决问题需要强化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与强迫教育、免费教育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把发展教育看成是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中央政府应该对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由国家财政统一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以减轻地方政府和公民个人的负担。目前,我国财政已具备了此能力[9]。

2.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法》及各项教育制度

2006 年6 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其中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标志着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一个有法律保障和指导的政府行为。

3.实施电子学籍制度,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

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加之未成年人无需办理外来人员的暂住登记,致使难以准确掌握需要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的数据。因此,无论是教育经费由中央拨付还是地方政府拨付都难以固定在特定的学校和地区。同时,流动性强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难以有效监控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因此,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全国电子学籍网络化管理,是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动态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10]。

4.引进政府采购制度

流入地政府提供资金,向社会公开招标,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政府与承办单位签定合同,由政府提供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建成后,由学校向政府提供办学计划和财政预算,政府按照当地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对学校给予资金支持。作为政府采购的承办方,学校有权自主使用资金,有权招聘和解雇教师,并负担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义务。除了要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有权设置针对社会需要的其他课程,并有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自由。家长和学生有挑选学校的自由;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必须对承办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学校的日常运作在严格的法律和管理限制下进行。以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周期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承办单位没能履行合同,政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单方面变更权、控制权、监督权和终止合同的权利。同时,因政府采购所引起的争议按照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进行处理,当事人对财政部门作出的投诉处理或者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五、发挥社会公众力量

1.建立健全的社会捐赠机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很多有爱心的先富者,应该鼓励他们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入教育。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捐赠机制,使得社会捐赠的资金得到良好的利用,起到最大的效用。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牵涉全局的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除了政府尽职尽责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以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多方共同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11]。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科学认识和改造打工子弟学校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以及公办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教育的能力依然非常有限,因此,在坚持落实“两为主”政策的前提下,政府应坚决取缔那些质量严重低劣的打工子弟学校,扶持有一定基础的打工子弟学校,加大对扶持学校的硬件、软件以及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得这类学校能按照教育标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并纳入当地政府监督管理的范围,以补充和扩展城市公办学校的容量[12]。

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办学,使“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双轮”驱动。各级政府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在土地使用、师资力量配置、税收减免、行政许可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合法地位,支持其有序发展和壮大,使其有效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减轻公办学校压力。同时也要不断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取消或减免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和“择校费”;一视同仁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上学困难问题,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多健康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

相关文章

* ·邢元敏出席“用爱送你进学堂”助学活动?(2010-8-23)

* ·重视失意群体的社会管理?(2010-8-23)

* ·“五个一工程奖”话剧?(2010-8-23)

* ·40名寒门学子喜领助学款 可以实现大学梦„?(2010-8-23)

* ·11名医学博士送医高墙内?(2010-8-23)

* ·救女心切 小江莹父亲想捐赠骨髓?(2010-8-23)

* ·市总工会爱心助学暖金秋?(2010-8-23)

* ·爱心常在烛光长明--邀山区教师来京公益活„?(2010-8-23)

*

*

*

*

* 阿

* 阿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定稿)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大步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的发展,从农村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建设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遇到了种种问题,诸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等急需解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农民工子女如果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两级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为此,我们特别对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农民工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况及上学问题,本次调查采用走访询问、查阅相关资料、文件等形式。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农民工及其子女共占城市总人数的40%,而农民工子女占城市人口的20%,其中有15%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到学校接受教育,5%的农民工子女目前辍学在家。

二、本次调查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农民工子女目前的基本状况,教育上学现状及农民工子女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中以家庭迁移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批适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接受教育。这类农民工家庭或许在城市谋得了生存之地,有了一部分可供全家生存的收入,或许全家居住在破旧、简陋的房屋内艰难度日;当然,在偏远的农村老家,依旧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离开他们去城里打工,目前还没有能力、没有稳定的居住条件和经济收入接他们一起去城里生活。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还正在面临着失学、辍学在家的窘境,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

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失学、入学难已成为这些农民工子女教育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现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即留守子女的教育。收入稍高的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有的在城市公办学校上学,接受教育,有的就读于收费较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尽管如此,这些生活在城市的流动农民工子女也常因种种原因无法上学,接受教育;而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他们只能坐在简陋破旧、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短缺、阴冷潮湿的教室里接受着教育,有的甚至因家庭负担太重交不起学费而面临着失学、辍学的危险。他们羡慕着城市孩子的生活,向往着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和文具,他们希望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奢望。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所存在问题

一是费用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的最底层工作,大多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收入微薄,家庭温饱已勉强维持,子女的上学费用支出更显得力不从心。在调查中,大部分农民工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教育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但大多数家长普遍认为公办学校的费用较高,且部分公办学校需缴纳更多的学杂费、借读费和赞助费等,一般家庭难以负担。因此,费用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键问题。

二是受教育权利问题。由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大量进入城市,造成城市的各项资源处于紧张状态,使得教育资源供给短缺,部分公办学校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使得这些农民工子女面临“有学不能上”、“求学无门”的处境;一些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教学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各方面的保障和教育措施等等。

三是心理问题。从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相对落后,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或难以适应学校的环境,或遭到城里孩子歧视、老师的偏见、不公平的待遇,而造成自闭、自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出现“逃学”、“厌学”的行为;还有部分农民工父母存在消极,守旧的心态,认为“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接受教育没有用,只是浪费钱,将来一定还是打工族,倒不如省些钱,早点出来打工,补贴家用” 使得其子女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放弃了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影响其终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民工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被社会所忽视,享受不到丰厚的待遇,遭到人们的歧视,工作不稳定且收入偏低,有时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农民工家庭占一半以上。如此低的收入,维持温饱尚且不足,更别说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了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有的公办学校还需要交转学费、借读费等多项额外费用,这对于本来就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无疑是更雪上加霜。

二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据了解,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有“四证”,才能够到暂住地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而且需要办理大量的相关“转学”、“入学”的手续,相当繁琐。有些学校常以没有城市户口等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剥夺了他们和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此外还有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一直没有被正式制度所接纳和承认,因此经常受到各种清理整顿和取缔,加上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资金周转困难等,使得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长期维持下去。三是民工子女由农村学校转入城市公办学校,由于原来的学校教学环境差,教学质量不高,造成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基础薄弱,成绩偏低不理想,还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加重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负担。加之城里一些公办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因其来自乡村,家庭条件差,衣着、举止都和城市的孩子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其产生歧视、偏见等。为此,我们调查小组来到葫芦岛市某社区进行走访。据了解,该社区有将近4成都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社区主任向我们介绍到,该社区已经有6名孩子因为在公办学校就读心理压力太大,成绩跟不上,不愿意上学,而辍学在家。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国家政府政策。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要增加财政支出,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权利,对农民工子女放宽入学标准,并为其提供良好、公平、平等的教育环境;政府应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其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二)消除偏见。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教师对待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应该一视同仁,注重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农民工子女的心里门槛。

(三)农民工子女自身克服心理因素。学校、社会应注重对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培养,引导农民工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必因出身环境的差异而缺乏自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身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因素,使自己快乐、健康的成长。

(四)农民工自身的观念因素。农民工父母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建议农民工父母送子女上学,使广大农民工父母深刻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总结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它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的客观需要,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让每个农民工子女都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给他们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年规划方案。北京市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北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北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附:关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北京和其他8各省市(上海、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与国家同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对未来十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制定工作自启动以来,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意见。先后征集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市市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13~20日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全文刊登,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guihua@bjedu.gov.cn)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函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转《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邮编:100031。

特此公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一O年十月十三日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为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 实现教育覆盖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青年报 邓兴军 2010-04-09

8日记者获悉,近期市教委拟向携带适龄子女的来京务工人员发放“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同时深入自办学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为所有自办学校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市教委表示,为了进一步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到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

宣传卡主要是向广大随迁子女积极宣传在本市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工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引导广大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各区县教委政策咨询电话。市教委明确要求各区县教委要组织本辖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随迁子女在京就读的有关政策。

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积极予以接收。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宣传卡拟通过市有关部门协助发放。

登记卡主要面向的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公办、民办学校,主要在自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各区县教委下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同时将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临时学籍登记表》,以登记表中学生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建立随迁子女临时学籍奠定基础。

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通过这些措施,市教委力图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全覆盖,并纳入本市正常工作范畴。

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在京借读不收借读费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小升初工作已经启动,市教委承诺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并表示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教委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各区县教委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入学登记卡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王超群 2010-04-12

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实行“首接负责制”

2010年,北京市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入学登记卡,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实行“首接负责制”。同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由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

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制作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各区县教委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卡的宣传和登记卡的组织登记工作,为将来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策宣传卡拟由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协助,在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和来京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放。登记卡将由各区县教委组织专门人员逐校逐人登记。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

按照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各区县教委于4月23日前完成本区县学校学生信息登记工作,建立区县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此后,临时学籍登记表还将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定期向市教委上报。

第五篇: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情况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前有农民户口的的子免收书籍费,现有九年义务教育,后有十五年义务教育,可以说,孩子们的教育方案提上日程,但这过程中人有不少阻力。

一、调查对象:XX农村村民。

二、调查方法:采访村民和上网查资料。

三、资料来源:XX村近年来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目的:了解XX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

五、内容和分析:

经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中仍有很多问题:

农村的家长对“孩子应该上学读书”有一定的认识,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读书,但是因农务繁忙和对子女上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都认为教学是学校的责任,而与家庭教育无关,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绩单上成绩分数多少,而不重视其子女上学的过程,致使其子女上学压力大,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均未能继续求学深造。其次,在农村,现在处于外出打工的热潮中,农村子女初中毕业后,都想能够快点挣钱,减轻家庭的负担,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结束学业。

农村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思想还处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至今仍然极其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况不再出现,农民满足于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不思上进,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普遍存在。

但是至今,农村农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农民工生活均达温饱状态。自国家颁布“五补”、“一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以来,农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学读书,这是国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农村依旧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科技落后,易受自然灾害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热潮,致使农民工子女过早向往外出打工挣钱,读书无明确目标,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家长无空闲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就不管,导致农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农村依旧文盲遍地,家庭生活依旧艰苦。

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家庭的压力迫使他们思想比城市的孩子更早的成熟。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当我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大爷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该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该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以前的农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建好,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以及夏天摘种枸杞来获得收入,公路已经到了生产队,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羊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也或许是没有经验。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该村的旱灾调查。自2011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该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旱灾影响,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该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到目前为止,主要危害首先是大旱天气持续时间长,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

对养殖业的影响: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羊场场房、圈舍倒塌。我和该村的几个领导及去参观养殖户的受灾情况,村民说他们家的母猪生下了十四只小猪由于天气的寒冷被冻死了十二只,只活了两只,按今年的物价他们家就损失了7000元左右。还有的是刚生下的小羊羔以被冻死,这些损失都很大。通过村委会调查后村委员会发动所有的农民及时清除各类林木,特别是常绿树木、经济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积雪、冰挂,防止压折造成损失。及时处理断裂枝干,对完全折断的枝干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保护剂,以防腐烂;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绳索吊起或支撑起,恢复原状,受伤处涂以保护剂并绑牢,促其愈合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施肥、恢复树势;树体伤口多易引起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林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也要尽快排除,防止涝渍和冻害。在这一次受灾拯救过程中村委会的书记他是我们全村的榜样,他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奋战在一起。在抗灾一线,他废寝忘食,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运筹帷幄,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与魄力,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胜利。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据调查资料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该:

①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②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③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增开《心理学》课程,从而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④国家加大投资,改善农村通信落后问题,进而改变农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总结:

我们通过中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是课堂上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还有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这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农村子女上学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子女上学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多待解决

    民生观察: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多待解决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4日 09:41 来源:兰州晨报甘肃新闻网兰州9月4日电 据兰州晨报报道: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兰州市流动人口子女入......

    农村子女调查情况调查

    所在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8年8月24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 调查对象:当地农民工子女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

    农村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问题探析

    农村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问题探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结构变得复杂,农村思想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婚姻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离婚案件呈现出新的特......

    孩子上学问题

    上学问题看样子你是在济南市打工,凭打工单位合同,到当地劳动局盖章,然后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盖章,可以在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这个学段免缴借读费,这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精选5篇)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政府重视例如谋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有与首都儿童少......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郑州上学

    2012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七证” 今年,金水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继续开辟绿色通道,家长可就近到任何一所小学进行登记,教体局将统一汇总,根据实际居住地,统一分配到相......

    2011.10.25 户口在农村的孩子上学问题

    小学招生按户口采取“就近入学”原则 近日,有市民打来热线电话咨询户口在农村,但夫妻两个在县城有房子,那么孩子在城区上一年级需交借读费吗?为此,记者到县教育体育局进行了采访......

    离婚子女抚养费问题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离婚子女抚养费问题 一、子女的抚养费具体有哪几项?根据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