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观后感

时间:2019-05-13 16:0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橘颂》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橘颂》观后感》。

第一篇:《橘颂》观后感

姓名:刘静文

班级:地信11101

学号:201114030117

观《屈原》有感

--评论人物婵娟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题记 当时光重新回到春秋战国的烽火年代,当记忆定格在政局动荡的汤汤楚都,推开幽禁屈原大夫的深宫庭院,婵娟在意外的一杯毒酒之下,倒在屈原大夫的怀里。婵娟死了。

婵娟,屈原的徒弟,他的女仆。本来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的角色是不该有什么过多的记载的,可是,婵娟之死,却是因为他救师心切的忠诚,是因为他让然肃然起敬的情怀,是因为她对国家坦荡荡的责任。。。历史的黑暗背景,始终搭挡不住婵娟坚强、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于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橘颂便永远的传唱在楚都的上空。

在观看《屈原》的过程中,其实对于婵娟并没有很多的描写,但是,一个小人物的光辉也在如此复杂点的政治背景下变得崇高起来。婵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在她第一次读到《橘颂》的时候,便被其中词中橘树高洁不屈、坚持、专

一、特立独行的品性深深吸引,她在屈原大夫的身边,学到的不仅是爱国心、责任心,更在师傅的文学作品中感悟颇多。伟大的品性塑造伟大的人格。婵娟就连受伤逃跑的奴隶都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她的心是正义与善良的,不管是对亲若

慈父的屈原,还是那个素未谋面的过客。在那个时代,有哪个女子敢踏出闺阁将炽烈烈的情感大声呐喊?有哪个女子会是敢于冲破黑暗的巾帼英雄?婵娟做到了。这样一个与时代抗争,充满满腔热情的女子,怎么会不是“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战士呢?”

和其他的植物相比,橘树深深扎根于养育他的土地,以枝叶繁茂的盛状感谢天空、感谢大地的滋润,当然,婵娟的形象塑造当然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对比,比如,同是屈原爱徒的宋玉,比如,当权的奸佞臣子。在屈原大夫锒铛入狱之时,宋玉难以抵挡权欲和金钱的诱惑,将多年师徒之情抛之脑后,将曾经熟读于心的正义责任置之不理,于危难之时匆匆离去。而婵娟,在师傅流配之时,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在知道师傅被朝廷陷害致死时,悲痛不已,誓死相随;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子的天性善良真诚,更体现了她的不屈与正直。“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橘树里的字字句句不正是对婵娟醉完美的写照吗?不正是抨击那些奸邪小人的慷慨言辞吗?

“我,能够用我微弱的生命代替您高贵的存在,我的父亲!我的师长!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一字字、一句句,一杯本该甘醇的美酒,一次本该是充满欢乐的相逢,却在这样的生离死别下,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金碧辉煌的宫廷,翻云覆雨的朝堂,隐藏着多少波涛汹涌的斗争,扼杀了多少真正正直高贵的人!婵娟的灵魂,或许早已经化为细雨,化为阳光,融入到滋养橘树的土地中了吧。影片中,婵娟重新见到屈原时是多么的欣喜,像是对亲人真诚的呼唤,又像是不愿再失去的请求,可是,上天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婵娟在于师傅短暂的相逢之后,喝下了拿杯本不属于她的毒酒。

婵娟死了,这样一个拥有大爱、拥有正义、如同橘树般高贵品质的女子,却在一杯被阴谋、狡黠黑暗权术浸满的毒酒杀害。我不仅叹惋,还有谁可以将动摇国家的那些“达官显贵”拉下高台?有谁还可以传承那些善良,正义勇敢的品性?只见远处,富丽堂皇的楚都宫殿之上,早已被重重的乌云覆盖了。。。一卷诗册,一缕香魂。一株橘树,一生坚定。

婵娟是当之无愧的橘颂英魂!

第二篇:《橘颂》说课稿

秭归县郭家坝镇杨家龙小学校本课程《柑橘文化》

《橘颂》说课稿

龚发军

一、说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柑橘文化》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开发了各年级校本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柑橘文化》申报市级课题于2018年12月顺利结题。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得到了县教研信息中心的精心指导,全体教师认真落实校本课程教学,全校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提升了素养,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肯定与赞扬。《橘颂》课时是校本课程《柑橘文化》“开发柑橘”中《柑橘栽培历史》单元的内容,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能朗诵《橘颂》,初步了解诗词大意。

(2)从诗词中了解中国古代柑橘栽培历史。

(3)浅析爱国诗人屈原的《橘颂》,体会柑橘的优秀品质,从中感悟屈原精神

2、学习重点

通过浅析《橘颂》,从诗词中感受中国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从中感悟屈原精神。

3学习难点

理解楚辞《橘颂》的大意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学校教学楼主楼梯墙上的《橘颂》图片导入新课。

(二)浅析《橘颂》

1、通过试读、听媒体读、自由读、点名读等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2、学生对照手中学习单中诗词注释初步掌握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3、出示课堂交流(一),先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小组选派代表班上交流,了解中国古代柑橘栽培历史,进一步理解诗词大意

(三)认识屈原

1、出示屈原铜像和屈原祠山门图片,引出《橘颂》作者屈原。出示屈原生平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屈原。

2、出示课堂交流(一),先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小组选派代表班上交流,深入感悟屈原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实践,深化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说板书设计

1、附板书设计

屈原

秭归人

矢志不渝

荣辱分明

为国为民

上下求索

2、板书设计说明

板书内容有课题,“屈原,秭归人”,以及屈原精神的关键词。力求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浅析《橘颂》诗篇和感悟屈原精神,不仅让学生了解柑橘栽培历史,还让学生初步学习《橘颂》,感悟屈原精神,受到屈原文化熏陶。小学六年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古文楚辞《橘颂》理解有较大难度,另外,对于屈原,时空跨度大,感悟屈原精神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屈原资料,课后阅读屈原诗词,能更深入的了解屈原。毕竟是小学生,只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不能有过高要求。

第三篇:《橘颂》读后感

《橘颂》读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橘颂》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橘颂》读后感1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你,橘果,秉受这坚定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正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

《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深沉的爱。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他不愿让花凋零。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一个坚贞美丽灵魂的歌颂。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爱国之却心始终不变。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蕴含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中获得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橘颂》读后感2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橘受命生长在南国,不能迁移,根深蒂固,难于移栽,它是坚定专一的|橘果有着华丽灿烂的外表,剥去橘皮,那是美丽洁白的果肉,其象征着,愿意为国尽忠的贤人异士。

现今社会,就应当有着这类似的感恩之情,说为国,有些大,但感恩不限于此,就像橘一样,给我土地,我自当以美果相报。

父母,给你我生命,给你我包办衣食住行,对于当代的我们,不应该报以浓厚回报吗?社会上,于父母闹上法庭追究财产,屡见不鲜,我不希望社会在变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对于情,人不是应该高于动物吗?乌鸦尚能反哺,何况自视甚高的人呢?

感恩是一种温柔的情感寄托,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心怀感激之情,能够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的融洽。

如若感恩之情不存在,在这个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下,将会彻底暴露噬血贪婪的一幕,人只会为了自己而活着,而奋斗,全然不顾别人感受,不顾国家与集体利益。

没有了感恩,就没了唐山的振兴,没有了汶川的振作。

感恩必不可少,感恩于父母的.浓浓情意,感恩于朋友的默默相助,感恩于老师的深深教诲,一个美丽的词语,它代表着亿万人无法言说的情感。

感恩,一种美妙的情感,它传达了亿万人无法言表的感情。

感怀屈原变法的失落、放逐的忧伤、无法报效祖国的愤恨、沉落汨罗江的无奈,他是不满的,对于感恩祖国无以为报的不满。

橘,它是幸福的,感恩土地的幸福、驻留南国的幸福,得以为报的幸福。

人的情感是强烈的,对于正常有血性,有情感的人,对于恩惠,那是难以忘怀的,人可以沉沦,物质可以消逝,感恩于心,却是无法泯灭的。

《橘颂》读后感3

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美丽的江陵地带是橘树的故乡,这里出产的橘子汁儿甜个儿大,色泽鲜艳。每到秋天来临成片的橘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乐呵呵的向远方的客人打着招呼。偏偏这样可爱的橘子到了北面就变成又苦又涩的枳实了。这一点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曾枝剡棘,圆果抟兮”。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奉献给世人的是无数甘甜的果实。

橘树这种坚贞不渝的品质正是屈原所推崇和赞美的,“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格。屈原一生历经坎坷,被人陷害流放不得志,但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治国理想,极力同情劳苦大众,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追求法制社会,赞同选拔贤德人才治理国家。可是他的理想为他带来的只有灾难,即便如此他仍像一树坚挺的绿橘,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是俊美可亲的。

橘树的果实滋养着人们,在寒风霜雪中傲然挺立,它的高风亮节,冬日里的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的品德,就像诗人屈原在风刀霜剑时刻的风骨,他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更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

诗人用橘树歌颂着人世间的高尚品质,愿为劳苦大众战斗不息的决心和斗志,这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清晨,捧读经典,我仿佛就是一朵小而白的橘花,芬芳了青春,愿结出甜蜜的果实。愿我与经典同成长,愿我们都徜徉在国学精粹中,拥有一颗高尚的灵魂。

第四篇:橘颂.精品教案

第28课《橘颂》精品教案

【教学构想】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优美,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字,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把握橘树的精神,理解作者借对橘坚贞品质的赞美所体现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作者所体现的人生追求。[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2.介绍屈原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通过教师的导入和介绍,可以渲染气氛、加强体验、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注意语气。

2.由学生提出应该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且进行范读。3.同学们根据朗读标准进行点评,教师适当进行指导。3.全班齐读。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文中的词句,为疏通文意做准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查找工具书,试着理解课文,疏通文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划出来,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2.分小组讨论,逐段翻译课文。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翻译全文,其他三人边听边记下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3.在讨论时,学生将阅读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与小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4.全班探讨问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提出小组讨论时难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

5.学生反复诵读,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直至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提出的问题。

(将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让学生思考,是为下一节课分析课文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师出示重点词句,学生解答 1.重点字词。

徕服壹志曾枝剡棘抟文章类

姱廓淑离师长置 2.重点句子翻译。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3.检查背诵。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字、词、句,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使学生养成勤背诗文的好习惯。)

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诗中哪几句写了橘的生长习性?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2.在下文中作者又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颂橘的? 具体从橘树的外形美丽动人和美好精神两个方面来歌颂。3.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外形美? ①读课文,从中勾画出描写“橘”外形的句子。②将找出的句子进行归纳提炼。

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抟、精色、内白

4.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课文原句:“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了“橘”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

5.作者仅仅只是在颂橘吗?这种通过颂橘来表达自身品性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作者看来是句句写橘,但不是仅仅在颂橘,而是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赞美。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作者是如何言志的?(结合课文分析)无论是对橘树的描述或对橘树的颂扬,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言志。用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盼内容层次,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全诗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和精神追求。)

三、拓展延伸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学生在此环节往往很活跃,很多学生都会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事,以此展开话题,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2.选择一种植物,模仿本文的手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本文学习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学后记】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l。“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多种,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通过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琅琅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教师一面验收读的效 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使学生有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时从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方面,让全班同学把各自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分组讨论,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但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允许有遗留问题,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就课文内容,旬、段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动机,精美语言,独特风格,人物形象等展开辩论。这一环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实词教学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教师还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

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阛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根深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枝儿层层,刺儿锋利,饱满的果实。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

第五篇:橘颂论文

托物寓意言外蕴旨

——《橘颂》意象美浅析

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迁,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得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橘”,一直是被歌颂的嘉树,它的美,让人流连、着迷,“橘”因而入诗。“橘”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橘颂》开咏橘诗之先河, 被称为我国古诗咏物之祖。此后,历代诗人都钟情“橘”,创作了大量的咏橘诗。自《橘颂》起,“橘”成为凝聚着诗人特定民族心理之“象”(被描写的外物),成为表达诗人特定审美理想之“意”(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象征物。《橘颂》中的“托物寓意,言外蕴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特殊习性寓乡土之恋〗

《周记·冬宫考工记》说“橘逾淮而北为枳。”《晏子春秋·内杂篇下》把这橘的习性解释得更清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异也。”《橘颂》中说:“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感遇诗》中写过“江南有丹橘”的诗句,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橘的特殊生活习性。

诗人咏“橘”的特殊习性美,实际上是以此寄寓他的乡土之情。“安土重迁”是传统文人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爱土爱乡和爱国守志的情感是一致的。屈原因坚持美政革新而遭谗被放逐。在官场失意,生活坎坷的情况下,仍眷念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热土。橘的习性和诗人的品行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诗人借咏橘而寄兴,表达了爱土爱乡的强烈感情,表现了爱国守志的民族意识。在再遭放逐后,屈原悲叹国事衰落,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最后自沉殉国。至此,物(橘)的“受命不迁”的秉性和人的乡土之恋的情结(意)获得悲剧美学价值上的高度统一。〖外貌内质寓君子风范〗

橘有梗直的干、碧绿的叶、素白的花、黄金的果。沈约称赞美它“绿叶迎露兹,朱苞待霜润”。苏轼在《浣溪纱》中用“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来描绘它的美丽。橘的外貌美,它的“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的内质更美。橘实“可以荐宾客”,味道甘美,白居易赞美它“琼浆气味得霜成”(《拣贡橘书情》),苏轼赞誉它“香雾撰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浣溪沙·咏橘》)。在诗中,诗人先写橘树生长在背景无限开阔(皇天、后土)的沃土上,枝坚挺拔、棘锐、果美而且扎根深厚,“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颂》)。值得注意的是,诗里描写橘优美的整体形象,为托物寓意,言外蕴旨打下了基础。

诗人咏“橘”的外貌内质美,实际上是以此象征了自己仁人君子的风范。有人说,《橘颂》的意象可视为来源于当时社会心理和诗人对人格、修养的追求,诗人的人格、修养的追求形成了诗意的中心意旨内核。这话很有道理,橘,“侉而不丑”,是外美与内美的有机统一;君子,风度翩翩而文采著于世,是秀外慧中的和谐一致。屈原是一个注重外美,更注重内美的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修能”(《离骚》),因此,他创造了以“香草美人”喻己的比兴手法。在《橘颂》中,这“橘”和“香草美人”一样,是诗人君子修养、风范的写照。〖岁寒之心寓高洁理想〗

岁寒心,一般是赞美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晋人王羲之曾说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从侧面点出“橘”的傲寒品格,唐张九龄的诗句“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感遇诗十二首》)”,就直接指出橘的“岁寒心”。在南国,一到“袅袅兮秋风”的深秋,“洞庭波兮”就“木叶下”了。在一般大树也难免摇落的情况下,谁又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呢?而丹橘,却“经冬犹绿林”,把一年中最好的“橙黄橘绿”的风景,呈现给世人。赞美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有深意的。

诗人咏“橘”的岁寒之心,实际上是托物言志,用来抒发自己的高洁理想。诗人在前文描写的基础上赞美橘树的“独立不迁”。“不迁”正是从前面的“难徙”升华而来。有了前面的整体的拟人化描写,后面所寄托的寓意的深化才有了抒写的基础。然后将理想由“独立”升华至“苏世”(清醒地俯视人间世,包括楚国朝政)。先秦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完善的,诗中写的“自慎”人格带有屈原那个时代的特征,“不失过”才能“无私”地立于天地之间(参天地)。屈写“橘”的“孤高自持”、“闭心自慎,终不失过”的超然孤独和卓尔不凡,抒发了把“橘”当作学习的榜样和坎坷困厄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的理想。“橘”的孤高自傲的岁寒心非常树能比,诗人的高洁理想又岂是“皆醉”的世人、“皆浊”的社会所能理解?在托物寓意的同时,诗人又含蓄地抒发了温雅醇厚的忧思和哀伤,为“橘”为“己”申述不平。

汉代儒家董仲舒曾说:“《诗》以达意。”言志达意,可以直抒胸臆,亦可托物寓意。一首托物寓意、言外蕴旨的诗作,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橘颂》便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托物寓意之作。《文心雕龙·颂赞》对此曾作高度评价,“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大诗人杜甫也吟出了“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思古文字。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凭借相同的“橘”,与伟大的诗人同心共感。

下载《橘颂》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橘颂》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橘颂读后感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

    橘颂教案

    《橘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

    《橘颂》教学设计

    杨家龙小学《柑橘文化》校本课程《橘颂》教学设计单元柑橘栽培历史单元课时5主题浅析《橘颂》总课时(2)第(2)课时授课者龚发军背景分析诗篇《橘颂》记录了中国古代柑橘栽培历史,......

    《橘颂》 大学语文 教案

    橘颂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 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 体会本......

    读《橘颂》有感:品橘

    品橘——读《橘颂》有感1502班罗瑾艺我成长在美丽的水电之都----宜昌,这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更有流传千古的爱国诗人屈原。翻开《经典诵读》,细细品味,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屈原的......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 ——屈原名篇《橘颂》新读 韩永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

    延安颂观后感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12 杜智杰 《延安颂》观后感数千年一脉相承,亿万载延安精神 ——观《延安颂》有感 巍巍宝塔山,扎根于黄土高原,记录着英雄儿女的华丽篇章。斗转星移,......

    电视剧《延安颂》观后感

    电视剧《延安颂》观后感12级金融六班 赵野 201218110630 延安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