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

时间:2019-05-13 16:1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

第一篇: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

树立孝道新观念和谐社会做奉献

添加于:2007年9月12日

王琼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近三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在这悠久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孝”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旗帜。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鼻祖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孟子,都把“孝”融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延续之中,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把“百善孝为先”一代一代地承传到当今时代。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文化战线曾经铺天盖地地批判过“孔孟之道”,旗帜鲜明地反对过“三纲五常”,尽管如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孝道”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泯灭。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从古至今人们提倡“孝道”无非是要实现那个“人人君子、家家孝悌、上下亲睦、民富国安”的理想社会。这也正是我们提倡的树立“孝道”新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所在。

提倡“孝道”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的,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社会是否和谐。家庭的和谐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家庭是否讲究“孝道”。何为“孝道”?广义上讲,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它与我们单纯所讲的“孝”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为我们没有把“孝”和“道”放在一起去研究。这也是我们对“孝道”没有真正理解的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孝道”就是千里万里风雨兼程往家赶给老人“送终”;每天恭恭敬敬地守在老人身边端茶递水;给老人买好衣服穿;给老人弄好吃的享受„„这只是“孝”的狭义的行为所在。表现在其他方面的是,对家庭温暖,对社会冷漠;对家人亲和,对世人疏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有利于自己的事去做,对与己无关的事概不关心。其实“孝道”还有许多的表现形式,诸如:做一个诚实的人,让老人放心;搞好邻里关系使家人舒心;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让老人宽心,教育好子女,让老人省心;夫妻恩爱,让老人静心„„关心国家大事,处理好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邻里关系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做人既要讲“孝”又要讲“道”,“孝道”才能融为道德的范畴,才能挖掘出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新时期的“孝道”的渗透、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部分人就能够实现的事情,而是人人都有义务,人人都有责任的全民性的合力才能够做到的。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只要我们大家树立孝道新的观念,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老授少,少传小,培养起新时期“孝道”观念,那我们要构建理想的、和谐的社会,就会很快地展现在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眼前!作者单位:紫阳公路段

第二篇: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树立数学教学新观念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好多农村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现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一、要开放教学观念,注重思想教育。

经过培训使我认识到,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惟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也不再以考分为惟一的指标,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做事的作风。同时,使学生自觉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于生活,应注重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过程。

在教学中,第一,应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力求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源于生活,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第二,应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第三,应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所以对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不能只留于表面,留于形式,要做好,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三、教学课堂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作为新课程的课堂纪律,应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争取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数学教育本身讲究严密性,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故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使学生自由地想像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广博的知识成正比。数学教学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数学教学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第三篇:树立理论学习的新观念

树立理论学习的新观念

胡汉武

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学习新观念,是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进而提高干部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前提。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干部队伍的学习状况,我感到,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下几个新的理论学习观念:

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不少同志一谈到理论学习,就说工作太忙,工学矛盾突出,以此作为忽视学习、放松学习的“挡箭牌”。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领导机关尤其是政治机关,负有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之责,其工作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而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投身实践、更好地工作。一个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办法、好的观点、好的决策,必须靠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工作有创新、有业绩的同志,大都是那些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的同志。学习与工作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在学习中促进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自觉摒弃把学习当负担的片面认识。

确立学习态度就是精神状态的观念。理论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能动活动,是追求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升华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等精神支柱,就不可能刻苦学习理论。一个精神状态不好、思想觉悟低下、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差的人,必然害怕艰苦,殚于玩乐,不可能苦心学习理论。许多革命老前辈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学马列主义理论,靠的就是坚强的精神支柱。面对新形势下部队建设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运用科学的理论回答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及官兵的思想认识问题,更需要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坚信不疑,就是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只有把理论学习作为巩固精神支柱的根本途径,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领导干部。

确立学习就是责任的观念。领导干部要统领千军万马,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其自身地位和职责,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者、政治上的坚定者。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而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理论素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有些同志之所以工作标准不高,完成任务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水平低,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根源就在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因此,学习不只是个人行为,更是政治责任。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部队建设、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人不注重、不善于学习,工作热情再高,也往往会因指导思想不端正、思维方式不正确、工作方法不科学而导致工作低效或失误。树立学习就是责任的观点,就是要把理论学习当作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发奋学习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立善于学习就是素质的观念。江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提高干部素质要抓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摆出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一切能力素质之首。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剧增、改革深化的年代,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敏锐地观察形势,正确地把握方向,科学地谋划工作,没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不行的。学习不仅仅是提高素质的过程和手段,善于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素质。大量事实说明,同样的学习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学习素质的差异。

确立学习就是生活乐趣的观念。雷锋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尽管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但他生活得很充实。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学习已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学习,才能永不落伍。一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运用科学理论来分析世界、看待世界,确立自己的处世哲学和生活理念,不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的源泉。探索知识、寻求真理最能引人入胜,最能给人愉快。不学习就会孤陋寡闻,成为现代文盲,生活就会失去真正的快乐。学习不是苦差事,而是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塑造新的自我,可以认识和做到从来未认识、未做到的事情,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快乐。可见,学习是一种高品味、高质量的生活。

归根到底,人的生存需要学习,工作需要学习,成就需要学习,发展需要学习。我们应该树立崭新的学习观念,自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不懈学习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重塑自己。

来源:《解放军报》 2002年5月08日

(责任编辑:刘锋)

第四篇:和谐社会孝道先行

和谐社会孝道先行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是过去历史的总结,又是现实实践的先导。涵盖了古今一切有关“孝”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民风民俗以及各类文艺作品在内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的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的“和谐”思想紧密相连。经历代思想家的倡导、统治者的推行和广大群众的实践,“孝”成为我国古今社会道德规范的普遍原则。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精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样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是其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延用到今天,就是全民推崇的“和谐”理念。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对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和延续。

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的今天,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传统的“和谐”理念上升到时代的高度,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和满足,意义深远。

从伦理的角度讲,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到处充满着仁爱、洋溢着温情的内外协调、上下一致的美好状态。按照《大学》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逻辑关系,我国古代关于和谐的提法大致包括自身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归结为一点,即个人“和谐”意识的锻炼。个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理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遵守社会规则、践行公共意志,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践行道德修养的起点——孝道做起。

“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孝”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家庭和睦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和现代社会的构建和维护具有支柱性的作用。

孝文化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基石

根据文字可考的史料,“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就字体结构来看,“孝”即是“子尊老”。孔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随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家庭单位的形成,作为人类社会属性的孝意识就已经产生,表现为原始低级的纯粹的血亲和谐。西周时期,“孝”形成为社会普遍的伦理观念。自西周以后,各朝各代都有大量关于“孝”的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文学,如《诗经》、《礼记》、《论语》、《孟子》、《孝经》等古代经典,《孝子图》、《孝友传》、《孝女传》、《二十四孝》等专门记述孝子事迹的典籍,以及汉代颁布的《孝廉法》和各朝代关于孝的法律条文。至此,孝伦理渐成系统,逐渐形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伦理模式,成为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稳定器。

首先,“孝”能提升个人修养,以实现“自身和谐”。《易经·坤卦·文言》中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谓自身和谐,实质上就是要求个人素养修炼到一定水平,能做到“上不欺天,下不害物,内心平和中正,自立立他,自觉觉他”,达到“君子”的境界。作为“君子”,“仁”、“义”、“礼”、“智”、“诚”、“信”、“忠”、“恕”等都是必备的素质,而这些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孝”的外化,“孝”是实现这些素养的根本。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百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意思即是说,“孝”是个人德行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孝悌”,他的人性就得到了很好的改造,他就能很好地践行社会的规范。在儒家那里,孝被放到个人修养的首要地位,正如孟子所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资格,更别说提高个人修养了。所以,孝行、孝义和孝道的培养,对于个人修养和成长至关重要。只有首先学会如何行孝,才会知道该如何做人,才能实现“自身和谐”。

其次,“孝”能维持家庭和睦,以实现“家庭和谐”。孝文化强大的社会稳定作用首先表现在以孝侍亲,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上。以“善事父母”为基本含义的“孝”,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孝”的内涵又不仅限于此。对于家庭伦理的“孝”,孔子认为除了要从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从精神上敬爱他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于具体的孝德行为,孔子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等。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孝敬是全方位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思想与行动的融合。在以家庭、家族群体为本位的中国古代,父与子、兄与弟、长与幼、夫与妇等家庭关系,以“孝”为纽带形成了和谐对应的上下、尊卑的人伦关系,维护着家庭关系的稳定。

再次,“孝”能促进社会稳定,以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孝”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睦幸福,构成整个社会和谐安定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孝文化倡导的“侍亲睦邻”,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孔子在《论语》中讲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把“孝”的范围从爱父母延伸扩大到爱人、爱众,以至忠君、爱国。孟子进一步发展孔子的孝道观,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推广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可见,推己及人、由家及世,“孝”可以促进团结和睦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为人伦和谐提供了依据。孝文化在我国古代是“人治”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孔子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他认为,持之以恒地强化孝道,可以弱化人们的犯罪意识,约束人们的违法行为,维持社会的和平安定。以上所有这些这无疑都是对“孝”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作用的肯定。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受这种传统孝文化的熏陶和约束,中华民族养成了温顺、礼让、仁慈、谦逊、博爱、和衷共济和爱好和平的性格,在其伦理规范的生活中,人们乐于自身的孝德义行、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安宁祥和,反对尔虞我诈、战争连年、动荡不安,渴望社会和谐。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之 间良好社会关系的维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孝文化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文化血脉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是其中绵延最长、包容最广、内涵最深、最具渗透力和融通力的文化系统,它的内容包括了仁、义、礼、信、诚、敬、恭、俭、让、慈、爱、宽、和等诸多美德范畴;它的行为涉及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扶危济贫、文明礼貌、爱国爱民、积极向上等诸种善行范畴。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具有极强的道德教化和精神激励作用,长期以来,它是塑造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的重要源泉。

在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大幅度的调整和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非常艰巨,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中尊老爱幼、和谐友善等文化理念和思想资源精华,发挥孝文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将孝道中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扩展到社会,使之形成一种科学的、美好的道德理念,即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心和事业上的责任感,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风气,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弘扬孝文化精华可以陶冶人性,增强个人的道德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其次,弘扬孝文化精华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孝亲意识,强化赡养观念,促进家庭和谐;再次,弘扬孝文化精华可以提升全国人民的基本道德素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后,弘扬孝文化精华,由家及国,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

孝道文化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渊源,因而,它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个人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是孝意识和孝行为的意义所在。今天,若人人都能保持“孝”这个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把孝的传统发扬光大,人人都怀有爱人之心,则必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和”的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就会祥和安定,趋于和谐。

对孝与不孝的现实思考

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约占20%。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至5倍。据陕西省老龄办对7个市、13个区县50例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案例的分析,他杀的13起,占26%;自杀的37起,占74%。在他杀者中,儿子杀害父母、孙子杀害爷爷、儿媳杀害公婆的占92%。在自杀者中,因赡养纠纷、生活窘困而自杀的占40%,因久病不愈、缺少应有照料而自杀的占38%。因受子女冷落、悲观绝望而自杀的占27%,因再婚受阻、精神受挫而自杀的占8%。读罢这组数据,不能不让人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前景堪忧。为家庭、子女奔波劳碌一辈子最后却落个无人赡养,甚或被子女谋杀的境地,在沿袭了几千年“父慈子孝”孝道观的传统孝文化大国,却出现了如此高比率的老年人自杀现象,这无疑是挡在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

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孝道是伦理,更是常理。事亲行孝乃为人子女之责任和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现在因不孝而引起的养老问题非常不容乐观,给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诸多困难。众所周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可见,中国养老问题形势在现在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将十分严峻。孝顺父母之心,理应始终如一。然而,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懂得孝敬,等死后却大办丧事,大肆铺张,更有一些有权有势者甚至肆无忌惮地圈地筑坟,修筑“豪华坟墓”,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是完全违背中国传统孝道宗旨的做法,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歪曲和亵渎。从以上列举的数字和现象来看,现在和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端正孝道观念、树立行孝意识、弘扬孝文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孝是培养和实践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措施之一,当代社会呼唤孝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弘扬孝文化精华,不仅仅是改良现今仍然存在的不孝父母、嫌弃老人的不良社会风气,更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发掘孝文化内涵,发展孝文化表现形式,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就憧憬“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充满温情和和谐氛围的理想社会。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从道德的起点——“孝悌”开始,通过从“亲亲”开始,上对君王尽忠,下在朋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扩大到“爱人爱众”,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如今,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对下一代孝文化教育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目前,许多家庭都是“421”结构,四位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宠爱娇纵成风,致使许多孩子长大后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长辈对于女没有原则的溺爱,不注重甚至没有孝文化教育,是导致以杨丽娟为代表的悲剧产生的根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基,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当前,要营造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弘扬传统孝文化中的合理思想、倡导全社会的“孝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第五篇:与时俱进树立档案管理新观念

与时俱进加强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事业,能够最直接、最客观、最真实地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档案事业的发展,与人的思想密切相关,思想的进步、观念的转变是档案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推陈出新的关键。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制约和档案工作长期服务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局限性,使得档案部门一直处于幕后运作、工作封闭、信息滞后、服务面狭小,方式方法传统的状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出现断层。如何激活档案工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之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步,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保持一个健全的档案机构,不仅使原有企业宝贵的档案资料保持其完整性,也使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有一个基础性保障。因此,在中小国企改革过程中,新的企业管理机构的设计方案中应设计好适应新管理机制的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要形成一种档案管理的新观念。

档案管理首先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心,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立足于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档案事业建设,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富民强市”和实现“两个率先”中的作用,积极推进档案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依法治档,狠抓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巩固档案的主体地位,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力争在改革创新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达到新的标准,安全保管和科学管理档案。实施科技兴档战略,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开发利用,全面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强基础业务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档案保管工作并实施分级管理。对档案要确保完整、准确。重视破产企业、撤并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暂时无法接收的档案应有明确的计划和监管措施。同时加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的征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这方面,一要积极推进机关档案室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适应党政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加强对机关档案业务的监管,特别应注重对新组建的职能部门档案室的业务督导工作,巩固和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成果。按照国家档案业务标准,规范各类归档材料的整理方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优化质量。在档案价值鉴定、保管期限确定、整理编目、机读目录建立等方面实现档案室与档案馆业务工作的准确“接轨”。要确保该接收归档的档案必须完整和齐全,各种档案检索工具、登记统计台帐和编研工作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二要加快档案室现代化管

理步伐。适应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按照积极稳妥,规范化、标准化的思路,加强督导,推进计算机辅助立卷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积极探索机关文件管理的新模式,及时总结现代化管理方面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三要加强机关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复印机和空调、去湿、灭火器材等应按现代化管理目标要求落实到位。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为档案事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们许多地方在管理档案过程中非常注重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发展的新路子,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为突破口,让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贴近社会现实服务的工作思路。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应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档案管理新机制。区别不同情况,分类监督指导,重点抓好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档案的宏观管理工作。对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适时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依法制订符合实情、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并付诸实施。为适应科研结构改革、机制调整带来的新变化,规范科研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关注科研成果档案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开发利用,保证重大、重要科研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人才市场、劳动

力市场,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及保险、证券、仲裁、公证、中介等新领域内档案管理的探索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坚持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通过及时、有效地督导和服务,尽快建立科学的运行模式,逐步完善,依法实行档案的科学管理。在这方面要树立服务观念的创新,树立起档案超前服务的意识

系统完整的国企档案是国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档

案是企业有形资产和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依据和证明。因此,只有保持系统、完整的企业档案资料,中小国企战略性重组才能顺利实现。并且系统、完整的国企档案是改制后新企业运行的基础。由于改制后的企业生产经营与原有的国企有紧密的联系性。如:需要原有企业积累的资金、设备、厂房、自然资源等有形资产的运行;需要开发利用原有企业的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权和商业秘密等一系列原有企业的智力成果。管理者仍然需要从档案信息中了解原有企业人员构成状况和经营网络。如果以上重要档案资料丢失或毁损,新企业的运行就将受到极大影响。

保障档案机构的健全。企业改制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全的档案机构,不仅使原有企业宝贵的档案资料保持其完整性有一个基础性保障,也使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有一个基础性保障。因此,在中小国企改革过程中,应在新的企业管理机构的设计方案中设计好适应新管理机制的企业档案管理机构

加强改制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国企改制过程中应收集的档案资料:一是记录企业产权变更的资料;二是记录企业资产评估的资料;三是与承包、租赁经营有关的各类协议、合同资料;四是与合资、合作有关的协议、合同资料;五是企业人事、机构变动的资料;六是改制过程中不间断经营资料及财务资料。

档案工作在当今企业的竞争中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时代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要与现代信息密切相联,以便它能够最直接、最客观、最真实地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使之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接轨,让档案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下载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立孝道新观念 和谐社会做奉献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 树立教学新观念1

    解放思想,树立教学新观念 四高中陶春萍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是观念上的革命。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

    安全管理者应树立几个新观念[最终定稿]

    安全管理者应树立几个新观念——引言(1)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走出单一、刻板的传统工作模式,如何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机制、制度、作风、形式、方法和创新,......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谐”这两个字,成为......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中华孝道文化。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渗透......

    中国孝道与和谐社会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朝,兴盛于三千年前的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做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

    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学习新观念(推荐)

    弘扬长征精神,树立学习新观念 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和信心,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力量,开创了中......

    高职教育要树立新观念(精选5篇)

    高职教育要树立新观念 ——心得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非常明显,从而形成知识一体化和综合化。这要求高等职业......

    弘扬孝道文化 创建和谐社会

    弘扬孝道文化 创建和谐社会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孝道文化”,评选县、市级“孝道明星”,为推进当地公民道德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