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每部电影主题不外乎主人公的情感变迁,看电影的人总希望男女主人公能够顺利走入婚礼教堂,而女主人公披上婚纱的那一刻也成为许多文艺情感电影的焦点,今天我就给大家放送点电影中的那些美新娘。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这种曼妙的长托,外加精致的小礼帽,优雅中夹杂着些许高贵,让人只想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安妮海瑟薇这款鱼尾婚纱配上修长的身材,再加飘逸头纱,相比让多少男人神魂跌倒,让多少女人羡慕妒忌。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完美嫁衣》中杨千嬅演绎了一个大龄待嫁女的真挚、洒脱,对面爱情却又难舍难弃,完美书写了都市女人的矛盾心情。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红的是多么高贵,加上中国的花朵元素,十足一个中国新娘,我更倾向于这种中国红的博大意境。
从电影中搜寻最美婚纱灵感
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的《欲望都市》,人的欲望真的是无止境的,但是无止境的欲望也会将你抛入痛苦的深渊,不如做一个乐观、易满足的洒脱女人。原文来自团婚纱
http://tuan.bjlmfq.com/
第二篇:婚纱电影观后感
婚纱电影观后感(精选多篇)
韩国电影婚纱观后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韩国的电影《婚纱》,看完之后我哭得不能自已。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一部讲述亲情的片子。
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感动,电影中处处都体现着真情,可以说是生活中真实情况的反映,能够抓住每一个观者的心。暖人的亲情,即使是死亡也阻挡不了的永恒。主人公高云是一个婚纱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在工作和女儿之间,她每天忙于工作,似乎忽略了女儿,但是她还是尽力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尽量一切都满足女儿,只是和她相处的时间很少。
当他知道自己得了重病的时候,她想尽力弥补自己的女儿,带着女儿去做女儿最想做的事情,她教女儿学习骑自行车,鼓励她战胜恐惧,最后女儿高兴地学会了。她甚至辞掉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陪女儿,给女儿留下美好的回忆。她让身边的亲人瞒着女儿,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当女儿知道真相之后,也在尽力的创造奇迹,创造美好,给她的妈妈留下美好的回忆。少拉知道真相后,和以前判若两人,感觉她瞬间长大了,懂事了,一切都按照妈妈以前所说的去做。让妈妈不用为她操心。以前每天早上她都任性的让妈妈帮她梳头,可是当她得知妈妈病了的时候,她勇敢了,她可以自己梳头了然后匆匆的去上学,即使关门之后她会嚎啕大哭,也要勇敢坚强的面对。当遇到下雨天,她不用妈妈来接她回家了,因为她记得妈妈的话,随时带着雨伞。她问妈妈的心愿是什么,妈妈说想看着她和朋友一起开开心心的,想看着她跳芭蕾舞。妈妈知道女儿从小就不喜
欢跟别人分享任何东西,吃饭时不喜欢和大家共吃一个菜,那样少拉觉得很脏,妈妈知道少拉从来不去上芭蕾舞课,因为少拉和朋友们闹翻了,她并不愉快。少拉为了完成妈妈的这些心愿,她去喝别人喝过的牛奶,克服自己的障碍。她努力学习芭蕾舞,让妈妈看到了她的表演,她和朋友和好了,一起去医院看望妈妈,这些她都做到了,妈妈的心愿完成了,她很感动。
电影最后,少拉知道妈妈走了,妈妈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了,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起床浇花,一样的自言自语,医生来巡房,少拉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她死死的守住门口,不让医生们进去,无论医生们怎样劝说,她知道,妈妈走了,可是她在欺骗自己,也许医生不进去确认死亡,那妈妈就还在。闭上眼睛就看不到妈妈了,她怕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开自己,她已经失去了爸爸,她和另外的孩子相比已经缺失了父爱,她不能再失去妈妈,但是这样的抗争是没有用 的,灾难依然会降临,病魔依然不会离去,事实依然没法改变。
电影的情节虽然很平凡,但是很感人。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生活中,由于我们的叛逆、任性,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亲人,忘记回报自己的父母。常常把父母给与我们的爱当做理所当然,一味的索取而不懂得回报,那样太自私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的爱,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这样。还有就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好的爱自己的父母和身边值得你珍惜的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珍惜,那样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
电影《婚纱》观后感
澄澈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一点一点模糊起来,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没有妈妈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年仅六七岁的晓女主人公——晓珞,由于妈妈设计婚纱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从而导致了对妈妈没
有感情。晓珞从小没有父亲,不幸的是,晓珞的妈妈高芸不幸患上了绝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余生让晓珞感觉到爱。她努力地为晓珞付出:她每天挤出时间来陪晓珞玩;教晓珞骑单车;为晓珞做紫菜包饭;还陪晓珞过生日??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让一开始并不领情的晓珞感动了。偶然的一次,晓珞得知妈妈在世上的时间不久了,但晓珞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旧笑着面对妈妈,为了完成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愿望——看自己表演一场芭蕾,本来放弃了学习芭蕾的晓珞在短时间内努力练习芭蕾,为妈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而高芸也用自己的余生为女儿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电影中不仅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晓珞的坚强。
电影中下雨的三个镜头最令我感动。第一二次下雨,晓珞都没有带伞,在这时候,妈妈总会出现为晓珞撑起雨
伞带她回家。但第三次,晓珞的妈妈已经去世了,我以为晓珞肯定又忘记带伞了,可是这次,晓珞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小黄伞,独自走在了雨中。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对世事还没有任何了解,却要背负这么大的压力,承担这么多的痛苦,这是多么坚强的一个灵魂啊!
可我又转念一想,其实,或许也是因为她妈妈的病危,晓珞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吧!晓珞从小有洁癖,吃东西都要跟大家分开吃,因为好朋友喝了她的睡,她便与好朋友吵了架,后来因为她怕妈妈担心自己,学会了与他人共享,与好朋友和解了;一开始晓珞放弃了学校芭蕾,也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晓珞又重新努力学习芭蕾;一开始晓珞上学从不知道带伞,也是因为妈妈的离开,她学会了照顾自己。这不都是因为种种苦难,晓珞才得以改变,变得坚强吗?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父亲去世,在外祖父家生活,亲情的淡薄和
亲戚的伤害给他又笑的心灵留下了最初的伤口,高尔基出去打工,社会的人情冷漠又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困苦,但就是在这种残暴的社会中,高尔基学会了坚强,变成了一个勇敢的青年,拜托了困苦,走向了幸福生活,试想,如果高尔基生在一个高官厚禄的家庭,他会不会也变得像当时的贵族一样挥霍无度呢?
晓珞就是这样,妈妈的病危让她学会了在苦难中成长。其实我们也是一样,在现在这种幸福按了的日子里,我们太过于依赖父母所及预订物质享受,或许在苦难中成长更能让我们变得坚强。
“在苦难中成长??”我在心里默念着,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有渐渐清晰起来,“雨天,别忘了带上你的伞??”我深吸一口气,揩干了脸颊流淌的泪水。
是啊,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婚纱》读后感 婚纱》 星期二的上午,老师通知我们下午要
看这部名叫 《婚纱》 的电影;听到这个名字,我很是诧异,难道要让我们看男男 女女的爱情片吗?直到下午接触这部电影,我才发觉自己只 是被片名给一时蒙骗了而已…… 这是一部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小女 儿之间的事;影片里的妈妈高云是一位设计师,当初因不顾 家人反对,选择自己的爱情,女儿的爸爸先于人世了;于是 年纪尚小的女儿对母亲高云总是忙着工作没空陪她,对母亲 充满了不满。但发现妈妈每天总是吃很多的药、偷偷的呕吐、会晕倒、送医院,知道妈妈病了,女儿却又一下子长大;从 一开始的没有妈妈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好的,到了最后的只要 妈妈活着就好,我可以拖地、做饭,妈妈每天都躺在床上也 没有关系。但尽管女儿用心用力地去爱着她妈妈,但剧终还 是她在医院早晨醒来,发现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哭泣崩溃式 的爆发出来。我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但这部片子让我用掉了八张纸 巾。虽然故
事的开头就是因为母亲没时间陪孩子,结尾也就 是母亲离开了人世,一切平淡无奇;但母亲为了赚钱养活孩 1 子,却不知不觉疏远了孩子; 当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方才想方设法地接近孩子,努力地爱她——但,但是人性的 关怀难道必须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要表现出来么?母 亲也是,孩子也是。当母亲高云得知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在送孩子去学校的 路上,正冲着镜头走着,问孩子你愿不愿意陪妈妈玩呀?孩 子说愿意。于是两人就一起回头,之前那母亲还欣喜地答应: 逃课让妈妈来替你挨骂。这一处虽然很快就被切转,但两人 转身的弧线,却停在了我的脑海里——片子里的母亲就是在 自己快要失去孩子的时候,才懂得要去让孩子知道她对她的 爱;就是在自己快要失去孩子的时候,才懂得要去珍惜和
孩 子在一起的时光—— 我母亲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小学我有些 37 度的低烧,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母亲非但没有训斥我,还当即就向老师 请了假,说我这天不去上课了,如果作业没完成被老师训,她也都包着;而我却自以为是地以为,这本来就是妈妈该做 的。而今天我才蓦然悟到,这是我的母亲爱我。仔细地搜寻 记忆,不是妈妈处处包容着自己,就是自己处处嫌妈妈做菜 不如爸爸做的好吃等等,简直就是没有一处是自己能真正地 用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世上的事不是我们能料到的——也许某一天妈妈会突 然离开我们,我们却从来没有在她生前好好的爱过她;也是 2 子欲养而亲不待了吧;我自然不希望这样,所
以,认真地爱 自己的妈妈吧,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让爱迟到。
《婚纱》观后感
《婚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韩国影片,故事以美丽的婚纱作为主导线引入母爱的主题,母亲得了不治之症,可怜的女儿从小失去父亲,这个小女孩是可怜的,在这种基础上又添加了很多温情的部分,比如家庭里的亲情,妈妈和她老板朋友的友情,跆拳道老师和芭蕾老师的爱情,女孩为了妈妈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努力练习芭蕾舞,交朋友,还有各种细节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例如开篇的没带伞的细节,和最后妈妈去世后学会自己带伞形成对比,以及女孩知道妈妈患了重病却依旧假装,不想让妈妈伤心也是催泪的利器。片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妈妈去世之前给女儿做的婚纱,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也表达了妈妈虽
不能陪在女儿身旁看着女儿长大,但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妈妈对她的爱和最美好的祝福。
黄晶晶2014.11.1
《婚纱》观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不断地接受一些愿意不愿意的事物。我们尽量改变能改变的,完善能完善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只要自己不后悔。曾经想过一个人抛弃一切,却没有想到留下来的人是有思想的,有情感的,我们的出现注定带来了些不平凡,带来了些影响。我们的离开,会让这个世界不会少些什么,却可以让一些看不出来的东西变少,我们是自私的,我们只想自己快乐,却忽略了留下来的人是痛苦的。挥之不去的是我们的情感。我们有一个什么都不懂,不会照顾身边的人,变成一个能勇敢应对社会,细细照顾身边的人。我们变强大了,我们成熟了,但我们失去了,失去了一些我们曾经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但是留给我们的是回忆,有的回忆
我们可以让其变回现实,而有的却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小珞慢慢的长大,她学会照顾自己,学会自己面对一切,学会自己扛起自己的伞,学会对着世界微笑。她懂得了生活,却已一个她不得不面对的结果为代价,她懂得了接受,她懂得了爱。
不错的演员,不错的教育片,让我们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爱,懂得了珍惜。
所以请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要让我们倒数着时日来细细的品味那稀有的美好,美,就在你的身边。
第三篇:电影《婚纱》观后感
《婚纱》观后感
从不看韩剧的我,看了《婚纱》,澄澈的泪水开始在眼眶中涌动,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一点一点模糊起来,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没有妈妈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年仅六七岁的晓女主人公——晓珞,由于妈妈设计婚纱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从而导致了对妈妈没有感情。晓珞从小没有父亲,不幸的是,晓珞的妈妈高芸不幸患上了绝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余生让晓珞感觉到爱。她努力地为晓珞付出:她每天挤出时间来陪晓珞玩;教晓珞骑单车;为晓珞做紫菜包饭;还陪晓珞过生日……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让一开始并不领情的晓珞感动了。偶然的一次,晓珞得知妈妈在世上的时间不久了,但晓珞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旧笑着面对妈妈,为了完成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愿望——看自己表演一场芭蕾,本来放弃了学习芭蕾的晓珞在短时间内努力练习芭蕾,为妈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而高芸也用自己的余生为女儿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电影中不仅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晓珞的坚强。
总之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了,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看电影的时候唯一要带的道具就是纸巾。
可是无论怎样,看完电影以后总让我们想起很多,深思中,我们发现了电影对人性弱点的暴露......母亲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后才忽然转过神来想起应该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可是其实这个时候隔阂已经产生了。于是,在生死离别之际才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当初为了工作,为了赚钱而对孩子的亏欠,显得如此的悲凉!就这样,人性的弱点一次一次的暴露在人们面前。在面对即将死去的高云时,所有的人们又心生怜悯,无论是外表冷漠内心火热还是其他的原因。但是人性的关怀与慈爱难道必须要等到快要失去的时候才要表现出来么?
母亲是,女儿也是。人类终究要等到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在看过电影哭的泪流满面后应该想想了。我们自己在路边扔了一块石头,好多年以后,当我们在路边发现这块石头的时候再把石头移开,竟然以为自己做了莫大的善事。
我们的生命就在重复这样的过程,毫无珍惜的放走了自己本该珍惜的东西,等到发现的时候才去枉费心机的去弥补。然后自己就把自己感动的哭了。想起来很可笑,可是谁又能保证没有在重复这样的过程呢?
想想我们身边的现实。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被迫加快了脚步,每天为跟好的生活不停地奔波着。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他们不得不顶着重重的担子,而乎略了自己的健康,忽略了一家人的天伦之乐。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却从未长大过,不懂关心父母,不懂孝顺,不懂多陪陪父母,不懂与父母好好沟通,动不动就顶撞父母,与父母吵架,嫌弃父母这不好那不好。当未来的某一天,父母老了病了,我们高飞了,我们都想到了以前的以前,父母后悔当初没能放下手中的活去好好的爱你和爱自己;而你开始后悔当初的不懂事,后悔总让父母操心,让父母伤心,后悔当初不多陪父母,多爱父母,何奈如今要为生活奔波陪不得父母,一心想着等又出息了,赚大钱了就一定好好孝顺父母。殊不知,我们却再一错再错!对父母的孝与爱等不得,因为已欲养而亲不待!
所以在我们被电影感动的泪流满面的时候,想想身边的人,懂得去珍惜,不要哪天才忽然发现,自己仅仅是因为自己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就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了……
第四篇:电影《婚纱》观后感
电影《婚纱》观后感
澄澈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一点一点模糊起来,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没有妈妈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年仅六七岁的晓女主人公——晓珞,由于妈妈设计婚纱的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从而导致了对妈妈没有感情。晓珞从小没有父亲,不幸的是,晓珞的妈妈高芸不幸患上了绝症,她知道自己以前没有好好疼孩子,所以想用自己的余生让晓珞感觉到爱。她努力地为晓珞付出:她每天挤出时间来陪晓珞玩;教晓珞骑单车;为晓珞做紫菜包饭;还陪晓珞过生日„„这一切的一切,终于让一开始并不领情的晓珞感动了。偶然的一次,晓珞得知妈妈在世上的时间不久了,但晓珞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每天依旧笑着面对妈妈,为了完成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愿望——看自己表演一场芭蕾,本来放弃了学习芭蕾的晓珞在短时间内努力练习芭蕾,为妈妈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而高芸也用自己的余生为女儿做了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电影中不仅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晓珞的坚强。
电影中下雨的三个镜头最令我感动。第一二次下雨,晓珞都没有带伞,在这时候,妈妈总会出现为晓珞撑起雨伞带她回家。但第三次,晓珞的妈妈已经去世了,我以为晓珞肯定又忘记带伞了,可是这次,晓珞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小黄伞,独自走在了雨中。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对世事还没有任何了解,却要背负这么大的压力,承担这么多的痛苦,这是多么坚强的一个灵魂啊!
可我又转念一想,其实,或许也是因为她妈妈的病危,晓珞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吧!晓珞从小有洁癖,吃东西都要跟大家分开吃,因为好朋友喝了她的睡,她便与好朋友吵了架,后来因为她怕妈妈担心自己,学会了与他人共享,与好朋友和解了;一开始晓珞放弃了学校芭蕾,也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晓珞又重新努力学习芭蕾;一开始晓珞上学从不知道带伞,也是因为妈妈的离开,她学会了照顾自己。这不都是因为种种苦难,晓珞才得以改变,变得坚强吗?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父亲去世,在外祖父家生活,亲情的淡薄和亲戚的伤害给他又笑的心灵留下了最初的伤口,高尔基出去打工,社会的人情冷漠又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困苦,但就是在这种残暴的社会中,高尔基学会了坚强,变成了一个勇敢的青年,拜托了困苦,走向了幸福生活,试想,如果高尔基生在一个高官厚禄的家庭,他会不会也变得像当时的贵族一样挥霍无度呢?
晓珞就是这样,妈妈的病危让她学会了在苦难中成长。其实我们也是一样,在现在这种幸福按了的日子里,我们太过于依赖父母所及预订物质享受,或许在苦难中成长更能让我们变得坚强。
“在苦难中成长„„”我在心里默念着,大屏幕上那把小黄伞有渐渐清晰起来,“雨天,别忘了带上你的伞„„”我深吸一口气,揩干了脸颊流淌的泪水。
是啊,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五篇:从“最美”中见菩提
从“最美”中见菩提
2012年06月06日 14:45:00 佛教在线
视点:
6月4日,杭州阳光微弱,天空不时飘雨。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让杭州全城为之悲伤,因为“最美司机 ”吴斌在这一天出殡,上万市民自发来到他生前居住的社区,含泪送别英雄。在网络上,数百万网民也为 他点亮“蜡烛”,照亮天堂之路。
杭州长运客运公司员工吴斌,日前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其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
进入详细报道>> 观点:
“最美”折射心灵需求
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最美,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的桂冠,不仅是媒体对他们的赞誉,更是每一位公众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这种美是一种心灵之美,在当今各种“美”充斥的媒体世界,这种心灵之美像一道清风吹入了人们的内心,像春雨一样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们不由自主去关注她、赞美她,还要以实际行动去保护她、传播她,甚至学习她。
据说在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遗体送别仪式上,有上万名市民自发前去为他送别,很多市民手捧鲜花,拉起横幅,挥泪齐喊“吴斌,一路走好!”还有很多市民自发地当起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网上缅怀他、追悼他。
一个城送一个人,这样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一人一事,更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老人 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们感到社会越来越冷漠、麻木,面 对跌在马路边的老人,“扶”还是“不扶”?面对车祸中的受害者,“救人”还是“围观”?这些本来显而易见的答案如今反而变得不确定,很多人发出道德滑坡、信仰沦丧的感叹,心中充满着不安、惶恐、困惑,甚至愤怒。
而社会环境只是一个方面,因为缺乏精神寄托,我们的内心也常常会感到不安和空虚。日常生活中接触的 人、事环境,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大行其道、自己面对事物时所起的心念,还有生存压力、精神焦虑、心理失衡„„都常常带着负面的能量,当这些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让心灵越来越枯萎,生命力也越来越减弱,“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一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的呼声,到现在依然响彻耳畔。
而这些最美的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风气提升的希望,并且获得一种强大的正向精神力量,让内心感到安定、温暖、祥和、快乐。所以人们对“最美”的追求,实际凸显的是一种对美德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心灵品质提升的需求。
所以除了缅怀、追思这些最美的人之外,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真、善、美在当今的社会,甚至我们的生活中,都如此稀缺?是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还是真的越来越少?——我们是时候该为自己的心灵做点什么了。
平时,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地追逐着成功、财富、名誉、地位„„而心灵的需求,却和这些无关。
善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她让心灵逐渐变得丰盈美好,而善离我们又是那么近,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甚至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如我们可以从最美司机吴斌身上学到,尊敬、热爱自己的职业,对生命有一份尊重和敬畏。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回家陪伴父母,对周围的人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对陌生人怀着一份善意和尊重,学会宽容和谅解,懂得感恩和惜福,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诚意、多一些厚道、多一些勇敢„„ 而当面对那些丑恶事情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善良,以善念、善语、善行来代替抱怨、指责、谩骂。佛教提倡“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不仅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对心的保护和滋养,一种对福慧资粮的培养。当然,当人人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的风气自然也会好转。
而从更进一步讲,我们要给心灵安一个家。人们往往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闪现出内心深处的善性之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佛性。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时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教的宗旨,就是要唤醒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沉睡的“佛性”,使人们获得一种觉悟的生命,充实的生命,自在的生命。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佛、修行,破除贪嗔痴慢,淡泊名利权势,参悟人生真谛,进而让心灵获得更深的平静,让生命力更加旺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慈悲,才能懂得真正的善。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佛教有句话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要让这个世界好起来,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从一个善念、一句善语、一次善行做起。(文:晏如)
媒体观点:
·新华网评《“最美司机”之“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青年报《徐百柯:悼念“最美司机” 汇聚向上力量》我们抱怨社会散漫,抱怨人心不古,抱怨精神萎靡,甚至抱怨信仰不存。然而,除了抱怨,我们总该做点什么。迂远空疏的暂且不论,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怎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如何?
·中国文明网:《“最美司机” 社会稀缺的“富矿”》吴斌体现的正是普通劳动者人格的健康和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现在我们社会所缺少的,他是社会的一个稀缺“富矿”,值得去赞扬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真善美,孝敬父母是一种美、爱护妻儿是一种美、见义勇为是一种美、热爱职业也是一种美。而将这些“美”作为平常生活最基本的元素,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钢材网:《“最美司机” 你美了美了美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与信任,别让这个社会走向恶性的死循环:因为看到一些帮助别人反遭讹诈的事情就收起自己一颗善心,再也不“犯傻”,最终导致大家都当局外人,社会越来越冷漠。人心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像“最美司机”吴斌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许就有,我们都应该带着对他的悼念和感怀对别人,对社会多一些信心。
网友观点
·李向平教授:由于良好的职业道德,承当了社会责任。现在应当提倡职业道德,对职业有信仰的人,才会有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曾经有行业神崇拜,这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这两天我都在关注这个消息,每一次看都热泪盈眶,一次次心灵被震撼。
·网友“Mockingbird”:看到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而现在的我们没有信仰,世界观模糊,内心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感动,让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得到慰藉,懂得珍惜,找到方向。
·网友高智商的hd:作为一个平凡的客车司机,在危机关头,把乘客的安危置于第一位,凭着顽强的毅力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在生命的尽头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职业操守!在这个道德日益沦丧,人心麻木的现代社会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责任,还有一个普通人闪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