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型学校
墨红镇玉麦中心小学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是当前课改背景下的紧迫任务,是符合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条件。我校以创建“学习型”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体目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强化人力资源建设,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管理理念,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全面提升师生的创业意识,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卢德华校长讲:“没有老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老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老师的教育创造,就很低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老师适应变革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使学校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学以致用,在积极能动的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校,应形成系统的学习机制,在改变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理念,使教育不断吸纳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新知识、新信息,并加以实践创新,以保证学校教队伍的整体、和谐的发展。
一、抓学习,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认识
我校在创建“学习型”学校过程中,围绕以创建“学习型”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体目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强化人力资源建设,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管理理念,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氛围,全面提升师生的创业意识,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确立创建目标
1、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建活动,在全校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在全校营造一个人人讲学习、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创建活动,打造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3、进一步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创新精神。通过创建活动,培育以创新为灵魂的现代意识,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转载自本网h/、、、/w
三、制定好创建计划
1、宣传发动。深化对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认识,提高学校教育的理念,全面启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全面建设实践。要求全体教职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多数教职工要做到视学习为一种需要,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一种方式,从而利用一切机会,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想学、要学的学习氛围。学校将根据教职工的实际,努力创造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保障教职工能够学有成效。
3、在初步形成有效的学习型学校和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升认识为下步学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四、好的计划需要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实施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没有认识的统一,就不会有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创建活动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提高和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要努力实现“两个统一和两个到位”:一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统一,行动要到位。领导班子成员既是活动组织领导者,又是学习者,不仅思想认识必须达到高度统一,而且应当带头学习,积极实践。二是教职员工的整体思想认识要统一,行动要到位。只有整个队伍的思想认识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形成共识,只有全员参与,上下齐心,“学习型”学校的创建活动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才有长久不懈的推动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我校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以党支部书记张贵良为组长、校长卢德华为副组长,王洪山副校长以及各科室负责人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3、完善制度。要使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目标和各项创建内容按计划实施,落在实处,取得成效,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证。我校采取考核、评比、表彰等措施,鼓励先进,增强学习动力。建立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做到学习有计划安排,有考核检查。
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习潮流
1、自我学习与统一组织学习相结合。采用自学,交流讨论、学习摘记等形式。强调个体的自学——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坚持有计划、系统地读书阅报,并做好读书笔记;强调小组的合作学习——安排专门的论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推荐代表进行大组交流。要求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做好读书摘记,写好读书心得。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交流,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增加了信息量,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利用假期开展师德培训,认真总结我校师德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队伍。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贯彻落实上级的重大决策,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型”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我们每学期要求老教师人人献一堂示范课,既为他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转载
3、校本培训和对外交流相结合。组织教职工参加计算机培训;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技能比武,积极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而交流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思考和交流,能进一步促进对知识理解和深化。为此,我们积极鼓励全校教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尽可能的派遣教师外出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教学比武
4、反思性学习与研讨性学习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堂课后写下反思性日记,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策略。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与组内成员研讨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二篇:学习型学校
试论创建学习型学校
陶静
内容摘要:目前,广州市正争取创建“教育强市”。学校是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处于直接沟通学生的第一线。学校的工作和活动,关系到全校的质量和水平。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学校,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机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无疑对争取创建“教育强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教学机制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睿思特在1965年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他的学生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中,对学习型组织的内在含义作出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更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学习是学习型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因而学习型组织就是以学习为基础和特征的社会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指社会所含有的各种细胞都必须建成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公民、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了《学习型社会》一书,以通才教育的观点说明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学习型社会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纪80年代就作出决策,决定把以往的学历型社会转变成学习型社会。学历型社会,少数人受教育;学习型社会,多数人受教育,学习型组织的外延不断扩展。当今世界已经有许多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的主张。早在1991年4 月,美国政府就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问题。美国政府在当时出台的教育发展战略中指出:要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昨天的学生,今天的劳动力都要学习,就是要把社会变成大课堂。新加坡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建立学习型新加坡的主张。2001年5 月15日,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了“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拉开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序幕。随后,上海、大连等2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宝钢等一大批企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企业,同济大学提出建立学习型学校。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开辟专栏组织过“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讲座,并介绍过中国十大学习型企业的先进事迹。可喜的是,广州市的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建立教育强 1
市的主张,创建学习型学校,无疑对这一主张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型学校的标准
学习型组织应当具备什么标准?学习型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学习型组织中。人们都能抛开他们原有的思考方式,彼此坦诚相处,去理解组织真正的运作方式,去构造一个大家能一致同意的远景,然后齐心协力去实现它。这就是说,学习型组织应具四个特征:共同远景、创新思维、系统观念、整体协作。学习型学校的标准就是这四个基本征。
(一)共同远景——长远目标的确定
学习型组织首先要求:“存在一个大家一致赞同的共同远景”。这应当成为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和核心。学校工作要有一个长远目标,这个目标应当上下结合制定,深入民心,统一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才能年复一年,积小胜为大成,创造学校工作第一流。组织行为学的目标制定理论对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具体、量化、有挑战性,并注意难度适宜,环境影响。
我们还要使目标具体、量化。例如,除做好经常性的教学工作之外,可以设想每年搞一个小“三个一工程”,每年集中搞好一个子专业的课程建设。完成一个较大的科研课题,进行一个新的教学方法试点。通过这些活动,使学校工作年年有所进步。做到这些,要争取学校在工作时间、设备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学校还要把目标分解到个人,最终落实到人人都有目标,为实现学校的共同远景而努力。
(二)创新思维——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全面创新
学习型组织要求:“人们能够摒弃其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创新,而传统组织的着眼点则是效率。为求效率,传统组织固有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分工、竞争和反应性。创新教育观点认为,学习的普遍意义在应用,最高境界在创新,我们的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积累为目标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创新为目标上来。我们要以求应用为基本价值取向,建立专业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应用创新的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人格。
(三)系统观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系统组织
学习型组织要求:“人们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掌握系统观点,就要充分认识系统的整体性、目标性、结构性、内部协调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科学地组织学校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日常教学安排,教学制度配套,都要注意系统性。我们要按照学校规定,搞好规范化,教师讲课、课堂讨论、作业布置、考试考查、课外学习、第二课堂、科研创新、备课听课、课程小结、质量评估等制度结合起来,并且充实完善,构筑一整套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四)整体协作——学校成员间的真诚合作
学习型组织要求:“为了一起工作以达成组织的共同远景,人们能够升华其个人利益和部门的利益以服从组织的体目标”。它提出了建立“没有边界”的组
织文化的概念。其内容主要有:一是系统整体观念。坚信整体比部分更有价值,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二是共同命运观念。强调同情和关心他人的价值观,把组织看成是命运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受益并得到发展。人们尝试作为团队或者一个更大的共同体的一部分,那些使人们产生分岐的活动被摒弃。三是合作平等观念。提倡边界最小化,以合作的模式来保持成员的学习和成长,以平等的文化为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的出错和失败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我们也要造成这种真诚合作局面。
三、发展学习型学校的现实意义
学习型学校是依据学习型理论提出来的。80年代美国麻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学思想。圣吉认为,未来真正出色的组织,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全体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建立支持师生互动的管理文化——学习型学校,是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关键。学习型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顺应”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使学习成为学校成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真正增强学校以应变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活力。
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建设的质量不仅影响到学校自身的发展,更直接地影响到它的“产品”——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一个面向未来以培养人才为已任的学校,必须把自身的组织建设作为首要问题来思考,必须探索如何使学校组织更好地适合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把学校创建成能不能发展的学习型学校。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相关对策
1、广泛宣传,营造学习的氛围
成为学习型学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广泛地宣传,转变全体师生的观念,让全体师生,尤其是教师队伍达到学习的共识,树立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坚定信念。当然,学校的领导者首先应成为一个学习的楷模,作为学校未来目标的策划者,他影响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价值、和态度,发展全体师生未来的选择能力。因此,作为校长,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名教育家,同时,他也应是一名文化型的领导。其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成员成为优秀的学习型员工。
校长有了这种学习的信念后,他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观念,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领导班子专门召开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会议,班子成员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树立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信心与决心。
(2)制定一张有关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问卷,对全体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分析问卷,继而了解到本校师生对创建学习型学校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3)通过校园广播、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校会、班会等形式对全体师生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4)注重校园文化的宣传作用,在各办公室、课室设置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在校园的显见之处贴上有关学习的宣传标语。
2、创建平台,掀起学习的高潮
一个新型组织的形式初期必须要借助一种推动力。学校要改革,必须和一种主导意志,并且使主导意志转化为行政推动力。因此,教师的学习应当成为学习的要求,并通过某种形式固定下来,并成为一种工作的流程。学校可以通过教职工大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读书论坛、学习课题招标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也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学习资源库或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购买书籍,让教师自主学习,也可以采取送校外培训或学历进修的形式。
学校制定总体学习学习计划,可以联系本校在发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突出的矛盾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然后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各年级、各科组、各备课组都必须对本年级、本科组、本备课组出现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作为本组织构建学习型组织有一个切入点。这样,教师学习就有目标,不至于学习毫无目标、毫无头绪。这样,全校就可以掀起一种学习的高潮。
3、共享成果,注重学习的时效
学习成果共享就是促进教师把学习所得进行广泛地交流,把学习成果为大家共用。这是一个看很简单的要求,其实很难完成的要求,就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共同学习一样,实质上班集体这样风气的形成,是要教师花大功夫的。学校这样的风气的形成更要费大功夫的,这关键是队伍集体要形成一种心态,让教师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学校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如利用校园网发布教师的学习成果,通过读书论坛和学习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让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集体的智慧总是远胜于个人的智慧。
在此过程中,对学校的研究的课题,或每个处室、年级组、科组、备课组织的课题。通过查寻资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也能引导教师成为学习型学校中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分子,这可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啊!
总之,在我们广州市争创“教育强市”的大环境下,创建学习型学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我们全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发掘学习的动力源泉,构建新的教师团队学习模式,为广州教育创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 :《 第五项修炼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2、毛卫平、韩庆祥:《管理哲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毛亚庆:《应注重以学校为本的校本管理》教育研究,2002(4)
第三篇:构建学习型学校
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近年来,我校把构建“学习型学校”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从课改理论学习到教育名著阅读,每一学期均有重点,从教师通读到专题研读,从学习效果分析到学习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在追求实际效果,并把学习活动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结合起来,逐步深化,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新学习活动的方式。
1、让每位教师都站到学习的前沿。我们改变了过去由学校领导“一包到底”的做法,让每位教师轮流主持学习活动,像宅山、探石小学推出的“会前十分钟”交流活动,石埔、梧龙等小学的主题研讨,双东、顶西、梧龙、坑北、冬古小学的学习体会交流都力求扩大教师的参与面,这种做法让教师由原来的“旁听者”“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角”“主动参与者”,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好促进了学习的内化,真正地使学习成为促进教师自我更新、自我改变、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2、构建“任务驱动、学思结合”的学习模式。学习不是为了让教师会搬用几个名词术语,也不是为了在交流或撰写论文时会引用几句教育名言,它所追求的应当是真正“走进心灵、触及灵魂、指导行动”。为了让教师真正“动”起来,各校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首先是确定好学习目标。学校制订学习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并让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要求,制定学习计划。这两条途径,较好地实现了内外力的有机融合,让学习走上更高境界。其次,把学习与反思结合起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不仅是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思结合”作为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不仅优化了学习效果,也激活了教师的思想。几年来,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手记、教后反思,各校认真组织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互动、共享的平台,让反思不仅仅是自我陈述,而是一种自我审视,同时让教师“逐步学会质疑、学会追问、学会批判、学会自我更新„„”
3、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缩短理念与实践的距离,各校在开展学习过程中充分重视课堂这一主渠道,在选择确定交流主题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如何运用新理念指导新课堂作为重要突破口,让教师在学习中、实践中灵活运用新方法,真正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因为如此,教师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与价值,他们在“充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被激发出来。
4、创造机会,让教师在合作中共进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会合作,我们把这种理念也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合作机会,集体备课、班级建设、评价改革、课题研究、学科整合这些都让教师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促进教师的互学、互帮,并获得1+1大于2的效果,而教师的素质也得到整体优化。
5、把“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针。在教师评价方面,坚持把德、绩、勤、能作为综合性指标。并把教师参与理论学习、教育阅读、课堂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方面工作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把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组织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在校际间的互动教研方面,宅山中心小学与铜陵中心小学、探石小学与岱南小学、梧龙小学与双东小学自发结对,开展教学研究。本学期,宅山中心小学与冬古小学还开展“携手共建共赢”活动。
二、丰富学习活动的内容。
1、开展教育阅读活动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几年来,各校在抓学习过程中坚持抓住一个重点:即以新课程新理念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在广泛动员组织教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同时,又通过教育名著阅读,让教师与大师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对话,让教师感受大师的教育思想,吸取教育智能。近年来,先后把《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教育著作作为重点阅读书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
活动指导小组和骨干研习班,通过专题研读、心得交流、活动征文、主题演讲等形式,取得良好的活动成效。
2、组织校本培训
没有问题的提出,没有解决问题方法的探讨,教研只能徘徊于“低水平重复”。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因此,能否在教学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成为教研是否具备更强针对性的体现,在组织教研中,我们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而来,把解决问题作为教研的重点。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活而有效?”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2、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创造性地使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动态化。等问题都产生于教师的实践中,这些问题也让教师在探讨过程中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学生、转向学习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教研的针对性。
3、开展教学研讨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展示教学风格的一个空间。我们凭借这一空间,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学校重新确定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标准,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让教师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差异正确处理好自己“为”与“不为”的关系,该“为”时引导得法,调控有方,合作投入,该“不为”时大胆放手,让教师敢“破”敢“立”,促使教师增强“不等、不靠”的意识,让更多的教师亮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中心校还组织了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多位教师同上一节课”的课堂主题观摩,有学科骨干跨校的示范教学,还有中心校范围内的各学科公开课。在每次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确定主题??教师根据主题查找有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进入课堂教学实施??结合教学理论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这些环节环环相扣,而且都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较好地发挥了理论的导向作用。今年来,学校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分别开展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科目的教学观摩活动,一大批教学骨干在教学活动只迅速成长。
4、倡导教育写作
(1)丰富载体,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教育教学手记作为一个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让教师学会反思,用好这个载体,就应当让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心灵的独白”,创造机会让教师“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或许能够找到更多的共识,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对某一种现象问题的剖析还不是很深入,对自己存在的差距也需要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因此,通过手记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审视,促进教师认识的提高。
(2)构筑平台,让教师在“对话”中提升自己
学校创办校刊《探索与发现》,为教师提供写作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撰写一篇文章,剖析一个案例,或负责编辑一期刊物时,自然会寻找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寻找一个新理念作为支点,一篇文章或许是短小的,但写的过程就是教师判断、分析、选择的这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同时,一篇文章就是教师在与教师、与学生、与实践、与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这一过程不仅仅是陈述,而是一种思考、内化、提升,当然,“对话”的形式很多,学习过程有“对话”,教研过程有“对话”„„无论与谁“对话 ”,他们都站在同一平台上,“话语霸权”将让位于自由民主,即使有碰撞,也终将催生出新的感悟。
5、行动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目标追求。近年来,在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方面,我们及时发现教师典型,举行行动研究专题活动,激发了一部分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热情。全中心校共先后有六十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工作,他们选择的主题涉及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评价改革、作业设置与批改成为行动研究的重点课题。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心校还开展了阶段性交流活动,并对全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尽管教师的研究还处于浅层次,但是,教师能够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他们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它将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6、用课题推动教研。
抓教学研究,没有课题的支持,充其量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近年来,我们坚持在非实验班开展语文“民主化,开放性”数学“参与、互动、创新”课题研究,工作重点落在分析??反思??提高这一过程中,同时,把“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改变课堂教学生态的主攻方向,建立了“生活化作文、生活化数学”、“基础性、实践性作业设置与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课题,课题研究以“确定实验班级、教师??实践探索研究??课堂观察、诊断??总结、评价、改进??推广辐射深化”为工作流程,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通过实践,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合作学习只重形式忽视效果”,“课堂教学片面强调开放,忽视有效指导、调控”,“教学过程淡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失误,从而缩短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迷惑期,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三、主要成绩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创建工作过程中,中心校被教育局评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先进单位”“赏识学生见行动组织奖”。宅山、梧龙被评为“学习型先进单位”。一大批业务骨干迅速成长。仅2005年,就有教师近60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业务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1个,县级一等奖8个,朱冬凌、陈美华两位老师分别参加县思品、语文学科教学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后的工作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学习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学习过程中,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带好,通过学习,接受新理念,从而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运用新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并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抓学习,一定要把新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让教师对新理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通过讨论、交流,为教师提供互动对话的机会;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学习效果,缩短理念与行动的距离,把学习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2、下大力气抓好教学研究和行动研究。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抓好课堂就是抓住重点。抓教研应当从问题入手,要把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作为主攻方向,教研课题的确定要精、要细,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研集中教师智能,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方法的重构,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动员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效果,学校应当有所作为,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进一步加大专业引领的力度,同时要重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把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
3、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建立结对、帮带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增强辐射功能,通过典型引路,经验推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借助网络教研平台,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参与网络学习与教研.
第四篇:学习型学校总结(推荐)
学习型学校总结
古迹小学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按照“科研引领、理论指导;党政推动、全员参与;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创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机制建设,使创建工作成为常态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的规划、协调、组织和管理。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德育的干部任组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并服务于学习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落实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关于学习、培训等相关规定,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推进创建工作。
全力保障创建经费,为教师培训、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每年组织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学校始终全力支持,按政策予以全额报销。
建立健全各项创建工作制度。我校建立了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创建工作的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建立了定期检查、评价、总结创建工作的制度,将结果用于工作的改进。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全员学习制度、教师能力建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与奖惩制度,形成了有利于教职工学习成长的激励机制。制定过程公正、公开,教职工对以上制度的制定过程、内容和效果了解、理解并表示满意。为了满足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需要,学校建立了多元、开放、反馈的学习系统,并有一定的硬件保障。
(二)形成共同愿景,加强文化建设
形成学校共同愿景。学校在教职工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开展了学校愿景大讨论,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最初形成了“旗内领先、农村一流,人文素养深厚,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小学”的共同愿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共同愿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为共同愿景不仅仅要体现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还应该是发自每个教职工内心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的学校发展远景。于是,学校在广大教师中以“我理想中的古迹小学”为题展开大讨论,并从收集上来的材料中提取出了“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快乐”“家园”等主题词,最终把学校的愿景调整为“打造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乐园”,我们认为新的共同愿景更能激发每一位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意识到要把自己的事业理想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学校事业的组成部分,并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共同愿景。
(三)鼓励教师自我超越,促进教师成长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愿景及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求每名教职工要制定个人发展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符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便于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规划内容包括自身发展优势、发展愿景、发展措施等。规划要求突出重点,便于执行。全校每一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需求,确立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四)加强团队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加以总结并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的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大大高于每个成员的智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团队学习。一是专家引领、课题引路。二是关注成长需求,组织新型学习团队。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整体提高
(五)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学校的管理发生了变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在创建学习型学校之前,学校领导更多考虑的是学校如何发展、学生如何发展而忽略了教师发展这个关键问题。创建学习型学校之后,我们考虑到了要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共赢。其次,领导者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领导者成为了首席学习者、设计师和领跑者,要全身心地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当好仆人,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变成了终身学习者,由“园丁”转变成了教育的合作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了教育的研究者。再次,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计划的制定是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后直接向全体教师宣布,教师只需无条件地执行。创建学习型学校之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计划的制定要经过教代会反复讨论后才正式实施。尤其是学生学业成绩测试的奖励机制在听取教代会意见后由原来的奖励教师个人向奖励团体过渡,强化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提高了群体智商。
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牌。二是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习惯初步养成,更具发展潜力。
目前,古迹小学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仅仅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对学习型组织理论宣传、普及还不够,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还需进一步深化;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知识管理还需加强;四是创建特色不够明显,创新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要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建立和健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各项保障机制,促进管理创新,使学校能够持续不断地健康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注重知识管理,完善沟通、交流、反思的学习机制,使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能够快速有效地传播;加强学习型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自觉地利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展创建工作,丰富每个人主动和谐发展的内涵,关注师生的内心体验,探索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道路,把古迹小学真正打造成为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乐园,办人民满意教育。
古迹小学 2017.11.23
教师互动学习掠影
第五篇:浅谈如何建设学习型学校
浅谈如何建设学习型学校
一、学习型学校的由来
学习型学校是由美国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所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发展而来,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学校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学习型学校”强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重视教师自我超越和创建集体共同目标,自觉调动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达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集体的协作力和创新力。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意义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代替工业经济意味着知识、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学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学校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快速发展,构筑学习型学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只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各种必要的调整,才能够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
(二)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把济源建设成为新兴中心城市的需要。
2010年1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济源调研时,对我们提出了 “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在中原经济区中的新定位。围绕这个新定位,在今后的发展中,济源将坚持按照“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标准来审视、谋划和推进济源的发展,高点站位、主动融入,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好“先行者”和 “试验田”的作用。而我校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创建工作正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把建设学习型学校这项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工作在本职岗位上进一步抓紧、落实、做好,为建设济源这一新兴中心城市在教育战线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文化传播和创造的园地。面向21世纪,面对学习型社会,具有竞争力的学校,只能是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学校,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学校,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校这个系统中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而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充分成长的环境。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搜寻、研究、调查、检验、提出质疑的过程。这就把单纯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创新
(五)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学习,对一个锐意进取的教师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不会被历史淘汰。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研究,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而目前学校又面临这样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创造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方法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是明确可行的目标,使得组织内的成员能够清楚了解组织的方向,而目标的设定则由领导者与成员共同努力产生。根据以上的特征和条件分析,我认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营造有利的学习气氛.学校的主管以及干部,改变领导方式,以尊重、沟通、协调、汇集成员的意见,鼓励成员敞开心胸,接纳不同的意见,接受社会中企业界的管理的理念,让成员学习与探讨改变心智模式与团队学习的要领,体会学习型组织的精义之所在,在学校行政体系无法轻易更改的原则下,也可以激发老师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建立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鼓励教师将工作与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反思型教师”。
(三)树立学校的共同愿景,做为学校全体同仁努力的目标,让成员提出个人的愿景,经过讨论之后,凝聚为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形成之后,即容易成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四)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型的学者型教师队伍,教师除了个人生涯规划有关的进修外,也应针对所任教课程的发展及教材的选取补充等,继续延伸其教学专业知能。
(五)鼓励与奖励:学校应提供不断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在不同课题上自我突破和超越。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必须有新的尝试,失败在所难免,学校应适度加以鼓励。鼓励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方案,并在处室或组内进行讨论,对各组或各科研究或讨论有具体成果的给于奖励,协助出版其研究成果。强调以自我创新、自我实现来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创建有助于教师自我发展的民主、和谐、上进的学习组织氛围组织气氛。通过教师一起合作学习,塑造出优良的教学文化,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间的密切沟通、积极的学校气氛等。另外,通过“学校教研日活动”的实施,使教职员同仁们能有机会聚在一起相互学习,营造出积极的教学气氛,使教师能更为专注于自身的教学。
(六)学校领导者的素质以及营造“学习型学校”的创意,也和“学习型学校”的实际成效有关,而另一方面,领导者的行为对于教师和其它职工的成长,也是一种示范的学习模式,假如学校领导者和资深的员工重视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其他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同样地,如果学校领导者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也容易形成不断学习的气氛。
(七)通过探索“学习型组织”的办学途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在教学活动内涵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创意及更能发挥学习的效能。着力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流程管理
(一)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也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需的能力。学校营造一个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引导教师发展成功的有效手段,让每一个置身于学习组织的人都感受到学习是多么重要,进而形成一种内动力,主动地学,自觉地学,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如我校每周二为“教研日”,安排教师团体学习,或由学科带头人主持设立教学论坛,或邀请全国、省、市教学名家作专题讲学,或教师们根据当前的教改动态和本校实际搞“教学沙龙”,民主推举主讲人,学校领导以普通成员身份参加,大家研究,气氛民主,畅谈体会,互相争辩。每次活动,既可以形成共识,也可以保留异议,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激活理性思维,提高理论层次,拓宽研究视野,有时甚至形成学术上几个流派的争辩。
(二)以教育科研课题内容为指导,落实典型课,开展集体备课、说课、上典型课等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备课,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建模、说模功能,讲自己构建模式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模式功能、操作程序等等,较成功地构建一套新教育教学模式。
上典型课是教师的一个创新案例,是整个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结晶,通过教师个体艺术性的处理来检验实验课题设计的科学性,一方面学习上课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同时发现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与不足,创设了一个听课者与上课者紧密连在一起集体共同研究的氛围。
(三)以共同评课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对话,有效促进教学研究 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针对共同目标而实现的,而不是由命令创造出来的,创造一种开放的气氛,提升教师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思维活动,逐步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让他的才华、智慧不断地得到发挥,努力达到教师愉快地成功。
(四)创设教师与校外各界接触的氛围,加强教师与大学、教师培训机构、家庭、社区的联系
与家长及地方社区的相互联系,让学校拥有一个信任和支持的外部环境,让新的教育理念进入到学校课程、教学和学校组织等核心事物之中。与大学或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信息、人员的交流,让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教师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建立更大范围的外在合作关系。在教学改革中真正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一致的,从而把持续性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成长要求或目标。
(五)形成学习与创新的舞台和机制
我们把学校变成一个学习和创新的大舞台和广阔天地,鼓励教师不断总结,出经验、出成果,出论文,出人才。如学校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索,把研究课题当作舞台,在评价机制、奖励机制上鼓励教师,优质优教优惠待遇,把先进教师推选出来,组织先进教师报告会,每学期安排部分优秀教师外出十天左右的学习,地点安排在大城市或风景旅游区,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上创新、冒尖,鼓励教师们为教学事业献青春、作贡献,这种做法对先进者是一种比金钱更可贵的荣誉,对大家是一种最直接的感染和教育。可贵的是学校的教育行政领导、教科研领导班子不但把教师中的佼佼者推举出来树为榜样,而且能够率先垂范,凡是要求教师们做到的,领导自己先做到,领导榜样在无形中多了一股教育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新的学习化管理机制——激活教师的创意,发展教师的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