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16: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

我国传统教育在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用新方法为特点。未来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而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材。

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学为中心,依托小学活动课、社会课、自然学科等课程,选择诸如“大自然警钟长鸣”“传统的民族节日”“环保餐具”“形形色色的花”等综合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的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信息,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以学为中心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设计、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习的基本步骤、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1、真实性任务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这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学生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好象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一样,解决了问题就是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内部动机。

2、解决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小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教师通常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特别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研究,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及其价值,发现科学事实及其规律。逐渐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我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二、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设计

1、学习资源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本地资源: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

(2)远程资源:指教师在本地的局域网上运用“pagetopage”的方法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3)泛资源:指学生自己运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

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认知

工具的设计

认知工具的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成为认知工具的唯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

基于网络的认知工具主要有:Explorer浏览器、E-mail、论坛、聊天室等。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的认知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所以我们提供多种认知工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类认知工具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对信息的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传达技能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1、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好几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研讨交流中,要求学生善于表达所观察到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研讨可以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与驳斥他人的观点,学生踊跃发言,想互补充,相互启发,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

四、学习的基本步骤

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活动课教材《大自然警钟长鸣》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认知知道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2、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3、学会网上收集某一主题的资料,会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实际生活中,关注这一主题的变化、发展,主动与同伴交流观点、看法。

▲流程:

1、出示一瓶从学校附近的小河取来的带有污染的水,问:看了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据吗?

2、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3、上网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4、选取一、二条你最担心的信息,全班交流。

第二阶段:研究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预防水污染。

2、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3、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并讨论对此进行知识重组,提出自己的观点。

▲流程:

1、提出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水污染”。

2、讨论怎样进行“水污染”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好还未受污染的水源?

3、研究方法的指导。

4、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

5、社会实践:全班分成四小组研究四个主题:A、青少年的水保护意识。、宝山、月浦地区水污染现状调查。C、苏州河综合治理感想的现状调查。D、家庭水、学校水循环利用。

6、各组整理课外研究成果

7、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讨交流成果阶段

▲学习目标:

1、在展示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争辩、讨论的乐趣。

3、会总结研究成果,与别人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一起深化研究报告。

▲活动过程:

1、各研究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2、讨论: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

3、交换意见、看法。

4、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阶段性的看法。

五、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之所以提辅导而不提指导作用,是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要求学习者自己做出决定和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指导和建议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才出现。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作出适当的决策。

1、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2、为了使辅导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加强“异步”辅导。这里的“异步”辅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就象面对面一样。虽然教师应关注所有的学生,但相对来说,两头的学生应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基于网络运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以上只是从学习环境的设计这一角度去探索、去实践,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关于这类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师生的角色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

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

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5.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模式

探究学习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2)第二步(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第三篇: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介体课件。(如有条件的话,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补充:

[参考资料]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可林子作品精选》。

三.

(一)整体感悟

1. 教师范读课文或(有条件可制作朗读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二)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作品《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2.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3. 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

一、两个事例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拔、引导。

[教师小结]

1. 三个事例 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主题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B、生命力。C、生命。

三点思考 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B、价值。C、奋斗。

2.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切全第二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切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

(三)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实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拔、明确。

问题探究:(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1)为什么能“茁壮成长”?(2)为什么死了?)

2. 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于益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有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表现了作者有怎样的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进行比较,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2.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沃森的文章文学色彩比较强。

五.反思、小结:身患顽症的杏林子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共同探险寻人生的法宝,教师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什么是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什么是探究学习?简单说,就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它大体经过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这些活动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揭示了在探究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探究教学奠定了心理学基础。而现代教育学深刻揭示了教育必须构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教育学依据。

二、5E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5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即:吸引(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吸引(Engagement)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情景或事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过去的活动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探索(Exploration)阶段给学生提供了确认、发展当前的概念、过程以及技巧的经验基础。教师在这一阶段充当协助者、教练或顾问的角色,不必领着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解释(Explanation)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吸引和探索经验的一个具体方面,并给他们提供了解释说明自己的观念、理解、加工技巧和行为的机会。这一阶段可以是教师主导、课本主导或技术主导。加工(Elaboration)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质疑、复习、新的活动、实践等活动挑战并扩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技巧。这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运用。评价(Evaluation)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力和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机会。这一阶段,教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下面根据5E教学模式结合Garde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以SEFC 3A lesson 22 Dealing with waste 这篇课文来说明5E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教师首先从China Daily上的一则新闻报道关于美国将一批垃圾走私到中国北京市郊,国家环保部门责令其运回美国这个事件说起,结合课文内容Dealing with waste,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

1,人类产生的垃圾有哪些,哪些垃圾是有害的?

2,垃圾污染环境的有关知识。

3,垃圾的收集、分类、整理、循环再利用的有关知识。

4,我国有关垃圾处理的有关法令、法规。

5,根据China Daily的报道给《中国环境报》的编辑写一封信,把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和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

通过以上几个任务的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不乱仍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使探究学习顺利开展,教师应事先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如:数据、照片、实物、投影、幻灯、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电子阅览室等。以便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在真实的或虚拟的情景中采取行动,作出决策。

Step I, 吸引(Engagement):要进行这一步骤,教师的精心设“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讲,“疑”是由于个体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某种刺激不适应所产生的一种心智骚扰与不宁,同时心智的骚扰与不宁要求得到解脱,情绪的惆怅与紧张要求得到宽松,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从中产生了伟大的认识和创造。因此 The teacher tells the students something about the garbage smuggling in the newspaper,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from the text and talk about the pictures.At last , the teacher gives the task to the students:

1.What kinds of household garbage could you list? What are they?

2.Try to find some knowledge about garbage pollution.For example: a)How many ways can we dispose the waste in ?

b)What kinds of waste can not be broken down?

c)what kinds of the harmful waste can you imagine? 3.What kinds of waste can be recycled ? which ones are renewable, nonrenewable, or perpetual?

4.How many laws and rules have been made to deal with waste in China?

5.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of China Environment News.

Step II, 探索(Exploration)教师把学生按6~8人分成7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分工合作去查资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先准备的材料、围绕自己的任务开展活动,教师这时候充当协助者、教练或顾问的角色,要避免马上下结论或给学生提供答案。教师在这一阶段培养了学生的资源策略,鼓励学生猎涉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料,互连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从而促进发展语言智能。

Step III, 解释(Explanation)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后,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具体的知识。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每个具体问题作出解释,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查到的资料来说明自己的理解、观点,并提出证据。例如:对于Step I 中的Question 4, 学生通过网上调查 发现对于类似教师课前提到China Daily的那个事件,国家发出了一个公函: “Resolutely controlling the transfer of foreign Wastes into China” The circular says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basic state policy of China, and therefore the country must control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wastes.China must not be a place of storage for harmful foreign wastes.To stop the transfer of foreign wastes into China, NEPA(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tate Customs Administration ,promulgated temporary regulations in March 1991 to forbid the dumping, storage , disposal and treatment of harmful foreign wastes in China and a special circular on forbidding the import of wastes from the European Community.由此,学生找到了这次事件的处理依据。学生在这一阶段就是通过在教师的组织下自由发表和解释自己的观点。

Step IV, 加工(Elaboration)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和保持信息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把新信息和已有的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对新旧材料进行新的认识和重组,这就是精加工理论,精加工其实就是在输入语言信息后,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内化的过程,信息经过内化后才能保证有效的产出。在小组合作互教活动中向他人解释材料就是精加工的方式之一。即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这个阶段,学生经过上面的解释和讨论,现在由小组长来统一自己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的信息源,经过再次的讨论和探究从而进行整合,最后确定哪些符合上面要求写的那封信的内容。然后根据信的要求和格式给《中国环境报》的编辑写一封信。附该信的要求和格式:

---------(Name of the Editor)---------(Name of the Newspaper)---------(Address of the Newspaper)---------(Date)Dear_____(Name of the editor)First paragraph: State you are a member of a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and express your position on the problem.Second paragraph: Give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the problem and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ird paragraph: State your opinion about how the problem should be resovled.Fourth paragraph: Urge actions related to the problem.Fifth Paragraph: Thank the editor.Sincerely, Your signature.

Step V, 评价(Evaluation)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首先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人,把自己小组这次合作的学习成果----一封信,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作出必要的指导。然后评选出同学们认为最好的作品寄到《中国环境报》。教师最后就这次探究活动进行小结,肯定每位同学的积极性,指出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元认知策略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价学习,使学生们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的一节完整的英语探究课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才能完成。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探究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1、目前尚缺乏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来编写的教材。但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每个学期至少进行5~6次的这类完整的探究性学习。因为学生的参与活动是培养调查、评估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行动技能的最有效的方式。

2、教材的编者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考虑的是总体的需要,很难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探究性活动。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发一些必要的校本课程。

3、一线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但他们往往对一些教学法理论缺乏一定深度的研究学习,同时缺乏必要的资料,研究条件也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行政部门须努力从各种途径引导教师“教师匠”转到“研究者”“教育家”的角色中来。

4、传统的文化观念也使开展探究性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价值观和信念,它包括教材问题,评估观念“预备伦理”(例如由于升学的压力,而把“应教的都要教完当作压倒一切的使命”)

5、探究性教学多在科学学科(理、化、生)中实施,在语言教学中尝试较少。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但是所有这些,并不是阻碍我们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决心,随着国内课程改革的热潮,我们广大的英语教育研究者一定会找到更加符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的。

第五篇: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究实践

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究实践

湖州市东风小学储建刚

内容摘要:信息网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和道德风貌。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反抗和叛逆心理以及求新性,他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我们应当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应该利用它而不是害怕它,要全面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找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各个因素,本文就以课堂教学发生一堂关于教材范例6188站点更新而造成的教学冲突,引发我对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思考,并对教材通过不同的处理,实施我对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道德6188站点时限性 冲突教学尝试 正文部分:《下载精美的图片》一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图片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对于这个技能点来说似乎并不困难,可是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原因在于教材以(这是一个桌面壁纸站点)这个网站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入这个站点,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并打开大图,通过“图片另存为”命令保存图片的方法学习。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教材是2005年8月出版的,当时6188站点的图片的确都是非常精致的风景图片:山川、大海、草原、宇宙、冰雪世界„„。可是今年由于站点的更新,却加进来了许多人文景观:性感数码宝贝桌面、世界杯宝贝人体彩绘、华歌尔内衣,更有甚者:黛安芬模特、女优写真、性感车模等明显不适宜小学生的图片。

联系教材的前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研究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思考。我想,异途同归,只要把保存图片的这个技能教给学生掌握,而至于利用什么作为教学素材并不重要。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并在一班进行教学。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留住精彩网页,学会了网页的保存方法,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把网站上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为我所用。老师介绍一个非常好的图片站点给大家,它就是“天空之城,桌面壁纸”。接着我拿出一支红粉笔把这个站点的地址()大大地写在了黑板上,非常的醒目。接着我就按照教材的要求把图片如何保存等技能传授给学生。对于书本上的6188网站只字未提。由于“天空之城”网站是我在课前精心挑选出来的站点,不但里面的图片都很健康而且也非常地漂亮。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学生都被我引导到了这个站点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图片了,前半节课进行得很顺利。我也被自己的教材重组而感到欣慰,满意地在教室里巡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可是纸包不住火,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四组一学生惊呼:老师,他在上黄色网站,这位学生指着边上一位同学的电脑说,还神情夸张地用手掩住眼睛。好奇的学生都站了起来,伸长着脖子看者那位同学的电脑。几个调皮的男生一窝蜂地跑向那位同学的电脑前。那位同学顿时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我没,我上的是书本上的网址,不信你们自己去看啊。”教室里顿时砸开了锅,乱成一团。最后我只能用教师的威严加大声地命令学生回到自己位置做好,并用电子教室统一把学生的屏幕切换到而草草收场。

课后我做了深刻地思考,不适宜的网络信息到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不良影响

我想象上面的这个方法即使学生这一节课没有发现这个网站,但是教材上却显赫地标有这个站点的地址。退一万步说,就算学生永远不知道6188这个站点,可是网络中却还有千千万万个类似的6188。大量的网上信息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上有那么多的不良信息,学生可能会有意无意浏览到一些,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不良信息对他们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青少年在信息的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可能导致道德判断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同时,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一面,往往道德和道德行为是做给他人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性较差,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的界域,那些在别人监督下筑起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甚至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身心、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青少年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和危害。现代的青少

年多为独生子女群体,往往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使得他们相当多地从高新技术、电子游戏以及计算机中吸取营养,这样往往导致他们一方面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长期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患上信息瘾症。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孤独和郁闷。互联网给人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情感,使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一种逃避的方式。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实体的“人际交往”,以屏幕界面来回避直接面对矛盾,这便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远,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那么针对小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引导呢?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站点存在呢?对于里面的不适宜的内容要不要明确地和学生提出来呢?

经过思考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决定做一次尝试,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并在二班进行教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才能把精彩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第7课,课本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丰富图片的站点:6188。”我单刀直入地直接把学生引到6188这个网站上,接着我就把直接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了6188的站点地址,一个回车后。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学生顿时炸开了锅。可我的心理却比上次平静了许多,这次我是有意地把这个显示给学生看的。学生在一阵骚乱之后,见我没有继续讲下去,而且是很严肃地站在讲台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把事先准备好的“我该点进去吗?”几个字用电子教室给学生展播了下去,替换掉了刚才的6188站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该点进去吗?”

“不该”。很多同学都顺口应答了下来,这种有口无心的应答显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也深知这只是学生那么随口一说罢了。

“不!”我说:“我们要点进去,这并不是我们的过错,教材就是这么编写的”。我很严肃地提了出来。学生被这一反常的回答给吸引。,似乎对我的回答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要点进去,那你还出示“我们该点进去吗?”几个字干吗呢?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学生的情绪也从刚才的骚乱中调整过来了,一个个争大了眼睛看着我。我却故意和学生卖着关子:“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1.是教材编写错误了吗?

2.平常我们正常浏览网页的时候遇见过今天类似的问题吗?

3.我们该点进去吗?

一节本是学习电脑操作技能的课,学生却谈论得很热闹,谈论的出来的结果也很多,有的说是教材编写错误了,有的说不是的。我并没把站点更新的事和学生说明,因为我觉得这个已经不重要了,6188这个站点不论是关于明星写真的图片原先有或者没有,就算这里没有,平时的正常上网浏览过程中也会弹出一些恶意的插件,那里面的内容更加的不堪入目。而我们学生的思想健康程度这个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生还是得出了满意的回答,6188这个站点可以上,但是关于里面的图片我们要有正确地选择,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图片分类我们就不应该点进去,当然,对于里面的精彩图片我们还是可以正常地选取、下载的。

其实我们的学生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他们虽然很天真,但是他们是有分辨能力的,只是比我们多了份好奇,只是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记得在电视中我看见一位香港的中学生在接受关于对色情站点的相关采访时说到:“我是一个香港正规中学的学生,而且我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怎么会去接触哪些肮脏的东西呢?”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二节课给我的启示其实还是那么的简单,无非是大禹治水:堵和导的问题。如何堵如何导却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如何树立学生正确地上网观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做好上网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青少年上网前就向青少年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青少年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二、加大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让青少年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 6 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青少年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我想,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得出“该不该点进去”这个结论是仅仅不够的,但是至少是他们认识、分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第一次选择。从这么一个站点内图片的选择到以后网络内容浏览的选取。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要过。网络道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学刊 2004.7、《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下载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案例设计 探究范围:人物形象、人物态度 探究过程: 一、人物形象的变化 范进身份的变化„„ 前:书生 下人 后:举人 老爷 范进地位的变化„„ 前:被统治者、被剥削者......

    探究教学设计

    化学探究实验课教学设计 课题 化肥的简易鉴别 王常中学 黄桂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氮肥、钾肥和磷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和体验如何应......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大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

    华南师大网络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作学习,了解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2、学习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

    网络学习语文教学设计

    背 影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教材选择这篇经典课文作为教学文本是符合新课标阶段目标的,根据新课标中“对作品中感人的场景要立足文本,目标明确感知字里行间......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长处和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对网络......

    小学生探究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模版)

    小学生探究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一、小学探究学习的意义1、从目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小学教育要重视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设计与实施。2、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来看,小学教育要......

    网络教学动画素材的设计与应用

    网络教学动画素材的设计与应用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imated images Multimedia Material in Network Teaching with the Flash Software 徐明*,欧阳康** *深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