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16: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中主要的活动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密切相关的。新课改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因此,要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用、自主探讨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传统观念,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目前,有的老师仍保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学习内容“灌”给学生,典型的“我要你学”“我教你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思想,磨灭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小学生的灵性。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因此,语文老师要从思想上改变教学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前提,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富有“人性化”气息的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低年级小学生心理脆弱,教师更应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小学生上课的心理压力,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2、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可以在讲授完课本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把课文编成课本剧,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展

现自我。

3、在上课时,通过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授课文《春天来了》时,可通过对春天的讲解引导学生,鼓励小学生自由畅说,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学生的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比如,在讲授《田忌赛马》时,可使用不同样子的器具代替赛马,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换马,了解田忌换马的顺序并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探索者、求知者,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学”为“导学”。比如,在学习课文《要下雨了》时,要分步骤、多环节的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说出在下雨的时候,燕子、蚂蚁都有怎样的特征,然后让学生们自由起来: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也可以通过读课文独立思考回答,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的乱说,这关键就在于老师的“引导”,看老师怎么把握这个“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把学生思维往“要下雨时动物的特征”引导,紧紧围绕主题,课文的难点和重点也就迎刃而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指导学生“学”,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对课文中的“空白”部分创造性的补充,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教会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自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不可对课文逐字逐句的机械性的讲解,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可通过重点讲授阅读评注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圈划评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从而更高的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比如说,指导学生边阅读边用笔画出重要词句,通过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并自己在旁边加上评注,评评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什么要用,用了有什么好处。比如,在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春景时,可指导学生标注出描写春天特征的词句,通过通读课文,思考这些词句都写了什

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的,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春天是怎样的美丽。然后,让学生按照此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景、秋景、冬景,欣赏小兴安岭的四季是怎样的美丽动人。

五、科学的激励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开展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科学的激励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自主性教案,教师应该对语文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始终自主参与到教学学习中,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画风》时,可以提出谜语让学生猜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发挥合理的想象参与画风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在课堂上自由讨论。通过对学生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自主的进行语文的学习。

3、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习惯和年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编制儿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主中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炮”字时,把生字“泡、跑、袍”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字进行充分的观察,说说它们的差别,然后和学生一起编制儿歌记忆这些生字:“有火我点炮,有水我吹泡,有脚我能跑,有衣我穿袍。”随着儿歌的传唱,小学生很快掌握并学会了这几个字,而且,这样的活动容易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六、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因为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许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难度,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学也要因人而异,不能在学习方法过度强迫学生,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选择合适的难度进行学习。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从易到难列出

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完成。当然,要有一个“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学习教学内容。

3、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不同的学生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内容是不清楚的。不同的学生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当然,有的问题是表面的,有的是有广度和深度的,教师要加以组织和疏通,逐个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习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转变观念,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创新,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喜欢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扬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2]孙德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08(3).

[3]马舂虹.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尝试[J].作文教学研究.2008(6)

第二篇:培养低年级学困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低年级学困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三个庄子中心学:刘瑞萍

一、研究背景

(一)学生生活交际的需要

目前,随着国家双语政策的实施,大批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很高,家长纷纷把学生送入汉族学校来学习汉语,哈族学生学习汉语由于受他们母语的影响非常难,汉语的四个声调发不准,写字出现笔顺倒置的现象,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大部分都成为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成为一年级语文的中心工作。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而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800--1000个。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

(三)解决识字教学中凸现出的问题的需要

我们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识字伊始,知识迁移困难。学生还在学拼音时,一边就要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汉字字形的识记特别吃力。在黑板上认识了,放到卡片上不一定认识;在课文中认识了,写在本子上不一定认识;黑色字体认识了,换成红色字体不一定认识;有的甚至把生字条里的生字都背熟了,可一打乱顺序还是认不得。(2)生字“回生”现象严重。今天认识了,有的明天就忘记了;前面认识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加上识字量的增多,甚至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3)传统的 “告诉-接受-记忆-复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毫无生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扼杀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效率低下。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识字”:是指学生在识字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识字目标、制定识字计划、作好具体的识字准备,在识字活动中能够对识字进展、识字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识字活动后能够对识字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基本知识,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各自独有的生活经验识记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已学汉字、主动认识新字,巩固已认识的字并扩大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奠定好基础。

三、理论依据

(一)语言心理学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二)教育学依据

著名语言学家S.P.Gorde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探究的技法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认为,学习应该自主探求,通过自主探求获取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深刻,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也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兴趣浓厚,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2.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灵活记忆字音、字形、字义。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时,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能力,平均识字达2000个以上。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提前阅读,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3(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4.以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在教学中,我将从多维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识字目标评价体系,从评价的角度来促进对汉字的巩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对识字更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去。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研究的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4)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4、5——2015、4)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实验处理,收集资料,作好过程记载。

(三)结题阶段(2015.5)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聘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结题。

七:研究的学生: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

第三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二年级语文组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也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他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而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800--1000个。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

(二)解决识字教学中凸现出的问题的需要

我们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识字伊始,知识迁移困难。学生还在学拼音时,一边就要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汉字字形的识记特别吃力。在黑板上认识了,放到卡片上不一定认识;在课文中认识了,写在本子上不一定认识;黑色字体认识了,换成红色字体不一定认识;有的甚至把生字条里的生字都背熟了,可一打乱顺序还是认不得。(2)生字“回生”现象严重。今天认识了,有的明天就忘记了;前面认识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加上识字量的增多,甚至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3)传统的 “告诉-

接受-记忆-复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毫无生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扼杀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效率低下。(4)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优化?识字量是唯一目标吗?如不是,还要兼顾什么?

(三)孩子认知经验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的识字意识和愿望,才能使识字教学切实有效地达到目的。如果刚入学就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在识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甚至创新,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应该是走出困境的一个好办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学生”:是指年龄在6-8岁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自主识字”:是指学生在识字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识字目标、制定识字计划、作好具体的识字准备,在识字活动中能够对识字进展、识字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识字活动后能够对识字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基本知识,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各自独有的生活经验识记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已学汉字、主动认识新字,巩固已认识的字并扩大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奠定好基础。

三、理论依据

(一)语言心理学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二)教育学依据

著名语言学家S.P.Gorde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探究的技法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认为,学习应该自主探求,通过自主探求获取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深刻,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也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成功的识字教学评价,不是斤斤计较一时的识字量,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在识字的过程中享受识字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四、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兴趣浓厚,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灵活记忆字音、字形、字义。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时,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能力,平均识字达2000个以上。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研究班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1600-1800个。“上不封顶”――是指60%同学识2000个以上,40%同学识2400个以上,多识不限。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提前阅读,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90%左右,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形声规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形声字的过程中,学生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在教材随后的编排体系中出现的让学生体会形旁与声旁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我们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这“意”。如“笔”教学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

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见形知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象形字起源于图画,我们可通过看图,认识事物的特点,再让学生看古代的象形字,然后再看现在的楷体字。将字图对照,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4.以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将从多维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识字目标评价体系,从评价的角度来促进对汉字的巩固。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对识字更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去。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研究的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2011年9月——2012年1月)

(一)准备阶段(2011.9)

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0、3——2011、12)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实验处理,收集资料,作好过程记载。

(三)结题阶段(2012.1)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聘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结题。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

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

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好,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根据课文中春、夏、秋、冬的描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于是,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的小组邀请我与他们共同学习,因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得也比较深入。在反馈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有的同学说喜欢夏天……,并为了能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学生除了对课文优美语句的理解朗读外,还加上自己课外查找到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我适机引出下文:小兴安岭除了四季都很美丽,它还是我国的森林宝库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让学生在兴头上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一堂本来要讲得口干舌燥的课,就因为让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竟上得这么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的心理不由得沾沾自喜。

三、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 “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2、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四、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创设良好氛围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

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很多,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意志、品质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养成追求新知和进取的精神。

第五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仓桥学校诸春妹

我们农村学校由于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周围的信息源较少,家庭知识层面较低,前瞻意识薄弱,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处于过高或过低状态。同时,一些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自主能力欠缺,往往处在盲目的被动学习当中,学习效率低下,目的性不明确,许多家长对此也束手无策。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决心通过课堂唤起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也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切实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对学生而言,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情换心、以情引行、以情动情是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反省,是所有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原则的前提,是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注重情感投入,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乐园。首先是建立三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合作的师生关系,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快乐。因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困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

疑质疑。最后,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一贯持续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也有人喜欢运用动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也应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三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可以相互交融。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中的符号、概念、判断、推理,如果不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学时,教师若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还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得以激活。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印象颇深。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书进了教室,从容告诉大家,“这里有36本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学生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各自猜想:老师拿着这么多书要干什么呢?我诡异地笑着说道:“这36本课外读物我要分给三个小组,要求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1/3,第二组分得这捆书的2/6,第三组分得这捆书的3/9。你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哪组分得多了,哪组分得少了?最后分完了没有?”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先是静寂无声,片刻便听有的学生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三组多了。”有的则说:“第一组少了。”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三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见时机成熟,便向学生们发出邀请,问有谁愿意上来分一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那阵势… …在全班艳羡的目光中,三位同学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

成3份、6份、9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之后,教师在黑 板上形成如下图示:

看到示意图,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出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分完了”。但全班同学仍然沉浸在惊奇中,轻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呢?难道这三个分数是一样大吗?”这时,老师也故意带着好奇的口吻说:“咦,奇怪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被充分激发了起来,并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于是教师抓住这个极好的教学时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我也从中深受教育,领会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琢磨,创设好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效果明显。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在我绘声绘色地朗诵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被这个谜语吸引住了,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很快就把谜语猜出来了。这时的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学生产生了一种进一步了解事物真相的欲望,自主意识自然被激活了。

三、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是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唯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更多的活动余地,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更多尝试成败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

其中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切不可嫌弃学生动手操作笨拙,认

为这样太浪费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就充分让学生展开操作,学生通过测量,拼、摆,演算出图形的周长,又从多种计算方法中选中最佳方案,顺利完成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又通过拆拼发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公式跃然纸上。这样做虽然比教师直接给出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周长费时多,但走出了死背公式的误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参与过程亦是尊重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操作,人人参与,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水平是可行的、有效的。

四、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而在后继的认识学习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具体化的反映。简言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行为,思想对方法起指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一)符号思想。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包括数字、字母、图形与图表以及各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用字母表示数,小小的字母能代表许多数,符号以浓缩的形式,可以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当a=b时,要使等式成立,括号里填几?

a+2=b+()a+()=b+ 5a-9=b-()

a-()=b-()a+()=b+()a+c=b+()

a-c=b-()

用字母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当然,把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学生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需要在平时多加培养和训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意识水平。

(二)对应思想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

1、数形对应。如

在教学正负数时,我充分借助数轴,让学生对原点、正数、负数、绝对值、自然数、整数、基数、序数等概念分得清清楚楚。

2、量与量的对应。在应用题中较为常见,尤以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

3、函数对应。近代数学中,函数的定义是建立在集合基础上,它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归纳为两集合中元素间的对应。如:

+8

351

3461

4571

56816

以前我在处理这类练习时,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现在则不然,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再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

(三)分类思想。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结构。

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诸如还有整体思想、集合思想、极限思想、优化思想、分解和组合思想、猜想与证明、演绎与归纳等等,在我们小学数学中都有涉及。只有老师做教学上的有心人,有意渗透,有意点拨,必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

此外,开展形式各异的数学活动,扩大学生数学学习的外延,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家长不能代替也是替代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

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功是每一位学生都向往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工作目标。怎样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深信,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努力为学生创造、提供自主学习的广泛机会,让他们有较多体验的积累,这样,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从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克鲁捷茨基著《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2]毕恩材 朱秉林著《数学教学艺术》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5;

[3]吴志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2004/3/1。

下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二. 课题简介:本课题以我中心校主持各校个别教师摸索探究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做到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

    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策略研究

    浅谈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 文山市第三小学陈文锐 探究发现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一个方面,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自颁布并在我市实施已进入第八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在2010年8月修订。各地都在深入贯......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九江小学童明燕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