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高效英语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基于高效英语教学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刘忠保南通中学校长
一.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困惑
(一)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1.善于模仿,活泼大胆,追求新奇,争强好胜。
2.短时记忆能力强。
3.学习英语的兴趣差异大。
4.注意力容易转移,遗忘率高。
5.学习的自主性不强,不同年级存在差异。
6.好动,爱表现。
(二)教师的教学感受
1.辛苦与“心”苦
教得太苦,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高考指标)。学生教不会,考不出,考不好,心里苦,苦闷。教师有厌教,又不得不教。
2.学生学得苦,学不会
学生学习不得法。现在的学生难教,两极分化严重。
3.改教的都教了,该练的也都反复练了,还未掌握。
4.新课标,新课程,新要求。
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怎样才能学好?
苦闷,郁闷,痛苦,困惑。出路在哪里?
如何解决:
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反思
针对性、实践性、总结规律、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 脑科学,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大脑的基本功能
左脑:语言的脑、理性的脑、知识的脑
右脑:感性的脑、创造的脑
一个“半脑”+另一个“半脑”≠一倍的效益,而是5-10倍。
(二)脑科学,心理学对高效英语教学的启示
1.处理好大脑生物特性与合理安排用脑时间的关系
2.处理好大脑与学习的关系
(记忆: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3.处理好情绪与学习结果的关系
积极情感促进某种化学激素的分泌,促进学习
消极情感能通过同样作用阻碍学习
“好情绪,好学习”
4.处理好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注意:1)科学的教育方法
2)建立学科知识体系
3)任务驱动
4)目标教学,任务导学
5)情景导学
6)探究学习7)倡导学习方法教育8)案例学习5.处理好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男女生差异的关系1)大脑发育(女孩比男孩早1.5-2年)2)大脑的血流量3)大脑中灰色物质结论: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男女)自尊心 6.处理好多种感觉器官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教学启示:建立链接 信息分块用图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7.处理好左右脑与双脑共用教学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教师有意识地调整教法,以补偿右脑开发的不足,使左右脑协调发展。阶段:1)右脑模式阶段2)左脑模式阶段3)双脑模式的交互阶段8.处理好学习类型与差异性教学的关系视觉类型(visual Learner)75%听觉类型(Auditory Learner)15%动觉类型(Kinesthetic Learner)10%
第二篇:高三毕业班高效管理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三毕业班高效管理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考,历来竞争激烈、备受社会关注。它是国家选拔人才最权威、最严格、最公正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借此机会,我想从管理的视角谈谈高三毕业班工作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其中我重点谈一下师生、家长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如何进行优生的培养。
一、认清形势,加压驱动,增强师生复习迎考的积极性。
高三教师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打好总体战是夺取高考胜利的关键。
1、开好“四会”,凝聚合力。
一是新老高三交接会。在每届高三开始时召开由学校领导、新、老高三教师参加的新老高三教师交接的教学会议,让上届高三教师介绍经验和教训,对新高三提出合理化建议;新高三教师谈打算、谈体会。
二是高考总结会。每学年开始前,召开高考总结会,认真总结学校上届高三工作的经验、精心部署新一届高三工作,明确高三的目标与任务、要求与措施。
三是迎战高考会。每学年初,举行迎战高考会。在热烈、隆重的氛围中,点燃学生激情、激发家长热情,掀起全员抓高
三、迎高考的热潮。
四是高三学生家长会。进入高三后的一月内,及时高三学生家长会,让家长明确新一届高考形势、校情学情、规划策略、目标要求,交流家教经验,共商迎考大计,凝聚教育合力,共创高考辉煌。
2、确立目标,施加压力。
一是确立目标,增强压力感。开学初,要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四级目标:学校总目标、年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学科目标、优生目标,并把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班、各科以及师生人头。
二是分析形势,增强危机感。通过各种形式,引导高三教师认清高考形势、了解兄弟学校农三师中学的态势,明确本届高三的劣势和面临的困难,让师生们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与严峻的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居安思危,自加压力。
3、明确责任,增强动力。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高三教师的责任感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明白:庄稼误是一季,老师误是一届,而学生误是一生;培养一个孩子,幸福
一个家庭。要求教师要抱着为学生、为家长、为学校、为国家负责的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发掘潜能,以“扎实、踏实、落实”的精神搞好高三工作。
4、实施激励,激发活力。高三教师的激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满足教师合理的需求。高三教师非常辛苦,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级部尽力关心教师,组建家委会运作补课但给予教师相应的报酬,尽力的设身处地考虑老师们工作中的实际付出与具体困难。
第二,把精神激励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统一起来。显性因素是指正式的可感的精神激励行为,如公开的表扬、个别的抚慰等。隐性因素指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如良好的工作作风,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等,尤其是蕴涵于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让老师们专业上有奔头,肩负重要的工作且工作成绩能得到师生、家长的认可,评优树先优先等。
第三、协调好各种关系,协调关系求“和”。(1)协调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重点把握三点:一是协调各学科教师争抢时间的问题。二是协调作业布置不平衡问题。三是协调各科教师教学进度问题。(2)协调师生间的关系。这里主要是指协调教与学的关系、协调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的矛盾。
(3)协调生生间的关系。协调学生共同发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第四、督察管理求“严”。通过高三教育教学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一是了解情况、协调关系、解决困难、鼓励支持;二是检查督促,督备课、督上课、督考试、督讲评、督总结、督反馈。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调控教学,优化备考的过程管理。
二、抓思想保证:统一认识 凝聚合力,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情感激发干劲,思想支配行为,认识指导实践。和谐的情感环境,统一的思想认识,是凝聚教育合力搞好高三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是提高对教师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增强参与意识。管理中渗透人文思想和人本精神,形成较浓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老师们在和谐宽松的情感时空中开展紧张有序的工作,将会大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高三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要强调管理中的人本精神。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这样与老师们成为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在工作
上向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长的班主任、老师看齐,起早摸黑,全身心投入,同甘共苦,深入到老师中,勤于沟通调研,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干劲。如在确定年级目标和班级高考指标、确定提优补差及学科诊断测试、作业量调控方案及开展年级、班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前应该广泛地征求教师和班主任的意见,认真吸纳他们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问题上,可以组织召开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会议进行商讨,征求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形成共识,做到定对象、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形成学科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任教学生的针对性辅导的策略;在对学科单科诊断性、适应性测验后,及时批卷反馈,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在学校人本精神引导下所激发出来的老师自发地乐于为学生奉献的举动,在整个高三教育教学中会发生很大的作用。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很紧张的,但在紧张的工作中有着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们工作更有激情、创意和实效。通过召开有关会议,分析招生形势,并把这种分析告诉全体教师。在开学前夕的高三教师会上,认真分析目前普通高中学校面临的困难。要改变这种困境,就必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高高考的质量,才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让教师明白:“高三无退路,必须出成绩”。三是提高对高三学生现状的认识,增强自信心。通过研究讨论,解剖学生情况,增强必胜信心。四是提高对高三教学目标任务的认识,增强压力感。开学初,要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与沟通,提出年级奋斗目标,及时制定计划,研究课堂教学,落实月考方案,组织分层辅导。五是提高对高三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关系的认识,增强责任感。通过会议加强对高三教师的责任感教育,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要“顾大局、重协作,抓重点、重平衡”,要求教师要抱着为学生、为家长、为学校负责的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学生的未来在于培养,家长的希望在于孩子,学校的声誉在于质量。所有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在融洽和谐的氛围里,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为高三出成绩奠定基石。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高三年级教学调研和学习。如外出到乌鲁木齐学习调研,通过与专家的交流、反馈,使任课老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努力的方向或在校内同伴调研,开设迎考复习示范课、复习观摩课,研究探讨提高高三复习效益的途径、方法。
三、如何进行辅导和重点培优:
对学生的辅导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应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1)实行特护制,打造精尖生。对这类学生,要专人特殊培养,专人特殊呵护。如由权威教师开设“专家门诊”,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问题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年级组设立专门的房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图书室、阅览室和实验室无限制对其开放。(2)实行导师制,培育优秀生。对这类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科强弱特点,几个学生安排一名教师为导师,通过开设小型的实验班、“吃小灶”进行培养。“优秀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一般较强,为了让优等生吃饱、吃好,学校根据他们的需要安排好复习进度,并在复习材料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容量和质的拓展上要区别对待,以求知识的扩充、能力的提高、特长的发展。(3)实行承包制,提升“临界生”。针对临界学生,实行“承包制”,任课教师认领包干,加油鼓劲,树立信心,强化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与指导,按学科进行扬长补弱,强化提高,逐一落实,不使一个掉队,促进向优生发展。(4)实行责任制,转化学困生。学校应通过有效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没有差生、只要差异的理念,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建立学科教师转化学困生责任制,把转化学困生业绩纳入考核中。
四、抓学生管理:持之以恒分类推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抓常规,持之以恒。绝不放松对毕业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学校政教处要对高三年级做好各项常规的检查、记载、考核、公布,一周一总结,对优秀班级进行宣传表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是抓优生,重擂响鼓。优秀学生竞争对手少,容易产生满足感。响鼓也要重锤。要定期召开优生座谈会,施行“期望”教育,明确要求他们找差距、定目标,力争学习更上一层楼,为校争光。
三是抓心理辅导,轻装上阵。对毕业班同学加强心理素质的辅导与训练,以便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转移和化解各种矛盾,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和平稳的心态。紧张有度,轻松愉快,这对高三学生的学习过程十分重要。具体做法:
1、思想教导。思想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抓思想教育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理想教育。运用毕业班动员大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专题报告会、往届生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坚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既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之能,使他们树立理想,明确目标,鼓足勇气,勇攀高峰。
(2)强化自信教育:自信是开启学习潜能的钥匙。教师应通过组织学生每节课前齐唱励志歌、每天诵读惜时铭、每周进行集体宣誓、实施赏识教育等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昂首挺胸地迎接挑战。
(3)开展感恩教育。学生只有心存感恩惜福之心,才会明白事理、懂得珍惜、知恩图报、奋发有为。
(4)实施激励教育:对学生的激励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
一是语言激励: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口头褒奖、“作业批语”的赞许、一次鼓励式的交谈。
二是行为激励:如一个信任的目光、拍拍学生的肩膀、同学和老师情不自禁的掌声。
三是榜样激励:如红榜表扬、优秀生的经验解释、老校友的成功报告。四是竞争激励:班与班挑战应战、生与生比学赶帮,激励同学不但勇于战胜对手,而且重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树立更高的目标,成绩才能有所突破。
五是自我激励: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警醒、自我调适、自我促发,实现自我激励。悬挂激励标语。醒目的标语能唤醒理想、激发斗志。注重在不同的场所,不不的时间悬挂不同的宣传标语。一是因地而异的标语。在高三教室走廊上:“用辛勤汗水圆大学梦,用优异成绩报父母恩”开辟宣传阵地。每间教室制作“追求卓越”、“超越自我”、“飞向明天”、“人生因学习而美丽”等鲜明的展示栏,班级之星(照片、事迹简介、理想大学)。教室后墙:主要张贴着每一次考试的学生成绩分析表,公布每一个学生的名次上升、下降情况,张贴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每每一次考试希望达到什么名次的具体目标、和高考时准备考上什么样大学的长远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的决心书等。
举行集体宣誓。实行每周日例会前的宣誓制度。每周星期一班会课组织学生集体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给学生的思想定时充电,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不断强化。
诚挚的激励,强烈的心理暗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五、家长引导。高三阶段的家校密切配合尤其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家长了解高考有关信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品德、心理、非智力因素、学业成绩、目标定位等方面的教育工作,搞好孩子的饮食起居、防病保健、锻炼身体、学习环境等方面服务保障。
以上是我们2013届高考备考历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希望大家一起积极探讨,从抓高考中体会感悟学校管理的规律性,以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魏娟
2013年9月26日
第三篇: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毕业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后获得一种工作技能,成为今后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熟练掌握英语,特别是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高职生在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高职英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2.高职生英语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2.1.高职生生源问题导致英语水平基础差
笔者通过高职生的生源信息表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来自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教育水平比较落后,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导致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加上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并未打好英语基础,造成他们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知识断层,进入高中后有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成绩,但因基础偏差的原因,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2.2.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不良习惯现状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对学生的走访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高职生因为英语水平基础较差而无法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非常浅显的语句,并且发音错误、语法混乱、词汇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更是缺乏。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套用适当的句型进行交际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样的培养目标适合高职学生,但高职生因为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过多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他们心理转换的困难,学习英语仍然停留在背语法的阶段,认为诸如听力、对话、写作等部分的组成模块可有可无。因此,大部分高职生很难接受这样的培养目标,他们认为应该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而不是实用英语。他们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而忽视了这两者的统一性,加之英语水平的普遍偏低,导致其自身在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失去积极性。
3.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
3.1.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学习英语首先应该明白英语这门语言的实质。英语同样是一门语言,尽管英汉本身存在着很多差异,但高职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对两种语言求同存异,反思汉语的学习方法,从
而应用于英语学习。很多高职生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为大学英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仅是为了考级考证需要,有许多高职生的英语成绩在入学时比较优秀,但在后来的学习中往往忽略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良好的英语基础不再存在,变得泯然众人矣。因此高职生首先需要在英语学习中转变思想,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我院将英语列为学生的必考科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程度。
3.2.合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确定英语学习目标并确定相应的学习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学习英语上亦是如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的英语水平,发现自己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确定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的依据,同时也是教与学的方法论。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进行着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自身地不断学习,参考其它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逐步形成一套新的学习方法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3.3.以课堂授课作为载体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而课堂授课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作为英语学习的载体,弥补自身基础薄弱、知识断层的现象,提升自身英语口语表达和应用的能力。高职生可以利用课堂一方面锻炼口语,另一方面提高交际能力。主动地参与和表达,不仅锻炼了口头的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主动性。同时,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3.4.教师应注重高职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较多属于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的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仅限于课堂授课,课后很少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然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时有很大的差别,有的高职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却不知该如何入手,甚至只是一时热情,热度一过便将书籍束之高阁。因此高职生应该慢慢学会在老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英语基础和学习条件,培养自学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循序渐进的实施。
3.5.注重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积累
英语学习渗透于平时的点点滴滴,因此平时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可以通过听广播或课文磁带的方法,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模仿磁带中的发音,模仿能熟悉每个单词的发音,端正语音,在模仿中感觉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差距,及时纠正。注意培养晨读的习惯。另外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词汇和语法就好像一座建筑物需
要的砖石,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3.6.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高职生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相对较薄弱。学生的三步问好法(即-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 am fine,too.)比比皆是。高职生在以前并没有学会运用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大学课堂上仍然像中学时代那样忙于听讲、记笔记,下课后忙于记单词、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笔者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课堂大致分为课前表演、课堂讲授和习语归纳三大版块。课前表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可以描述自己近期的所闻所见,同样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扮演对话。通过课前表演的版块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的转移到课堂上来,也为下面的课堂讲授版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课堂讲授版块主要是讲解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习语归纳版块则是将笔者收集的习语、常用语等的英语表达方法归纳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表达能力。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本质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高职英语教育应该从高职生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注重培养高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探索适合高职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推动高职英语教育水平再创新高。
第四篇: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原则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促进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力度。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校掀起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实施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特成立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反馈测评”三大模块;“四环”是指“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延伸”四个环节;“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课;②习题训练课;③检测点评课;④阅读写作课;⑤实验探究课。
2.实施集体备课,提高“导学案”质量 “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益。导学案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具体要求是:
(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2)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格式研讨。
(3)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
(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
(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
(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 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活动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成为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为彰显个性的场所。要摸清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
4.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教学行为
发展方向。
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快速、便捷及图文并茂、音视频共融诸多优势,以及在教学中更能激发兴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化难为易,提高知识传递效率;超越课堂时限,利于学困生转化等特点,决定其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全体教师必须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要做到与“导学案”的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与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机结合;要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时候,要用得恰到好处。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
(六)统筹协调,高位运行
建立教研、督导等部门推进工作的机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学校负责活动组织、调研、督查、经验交流及推广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2.教研组要以教材和课堂研究、指导为重点,推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要组织“高效课堂”教学评比、优秀“导学案”设计、论文、经验总结文章评选活动;要培植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经验,为全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专业服务。
3.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加强每天的日常过程监控。
校长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要创设良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环境;要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
第五篇:中职语文课改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的探索
中职语文课改 理性的思考与实践的探索
电气工程学校
刘建坡
中职语文课改革一直处于提倡、摸索的阶段。长时间以来,还没有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为人所用,原因在于中职语文教改的脚步始终战战兢兢,畏首畏尾,难以走出尴尬境地。
一、语文课的尴尬
1、来自学科本身的尴尬
我曾问过正在进行电工电梯技能操作的学生:是接线好玩还是语文课好玩?他说:“当然接线好玩。我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把线捋直,按照老师要求的接好,固定好,我自己就可以判定出成绩。语文则看不见摸不着,好不容易会一道题又不考。”这个学生是班主任老师与科任老师交口称赞的学生。
我还发现:这个学生不仅自己的手工作业很漂亮,而且他还能给我做示范,示范的过程全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蹩脚的口头语言来表达(老师,你这样;老师,你那样),言语中全部是名词和代词。
这现象恰恰道出了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语言模糊性的特点,许多语言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实际生活中它比任何学科更加依赖于人的感觉。语文阅读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复杂过程,常常随人的知识水平、出身经历、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精确的答案。语文知识,则是在一篇篇课文、一个个单元和一个个学期之间,其传授程度不同,往往呈现既是此又是彼相互交织、渗透、穿插、反复的界限模糊的过渡形态。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理解起来也会有所别。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的感觉是可有可无,一节课或几节课不听都不妨碍语文成绩;即便是认真努力的听好每节课,准确无误的做好每次作业考试成绩也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成绩。
要知道语文学科所考察的并不是某一时段教师所教授内容,交叉反复的特点决定了它考察的是人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母语教育程度。更何况母语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是在学习语文,这一点恰恰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2、来自教学成绩的尴尬
大凡开设高职接轨项目的职校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成绩富有说服力的似乎莫过于高职接轨的成绩。纵观每一个学生、每个学校的成绩可以看出:在接轨考试中,语文成绩充当着“松紧带”的角色——如果本次考试数学成绩高些,作文的评判标准就会相应的紧些;反之数学成绩低些,那么作文成绩的评判标准就会相应的松些,以此来避免学生群体成绩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个平衡点表现在:凡是语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100%升学。每一届学生的情况莫不如此。不难看出语文是蹲在数学的裙裾之下踮着后脚跟与英语竞走,其地位与难度可想而知。
在成绩面前是语文教师无能?还是不用心?在我看来都不是。尽管吕叔湘老先生早就有过“少数语文成绩高的学生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课外”的论断,还是不能平复语文教师收获与付出严重失衡的心理。
这心理造成课改的脚步一缓再缓。
3、来自教学主体的尴尬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我不想赘言。在语文课上,教师从不必期望学生通过文本“品出语言的言外之意”,也不必要求学生“品出力透纸背的言语内涵”,仅仅是有学生能“品出语言所创造的意境”,语文教师就会倍感欣慰了。
事实上学生会把“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说成是“傻帽儿”;把自私虚伪的周朴圆说成是有情有义风流倜傥的富人而作为自己标榜的对象。学生不能与教材当中的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而没有这共鸣点做基础,课堂上教师对文本的任何解读都是徒劳的。
主体因素构成了教改不知何去何从。
4、来自教学环境的尴尬
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两节同时上的公开课中如果有一节是语文课,正常情况下选择听语文课的教师要在70%以上。原因在于:语文容易听懂;而且每位听课教师都有不少于12年语文课的听讲历史,很容易找出与本课的比照对象,这无形增加了语文教师的心理压力。
随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提法出现,语文课的任务越衍越重:字写得不好看,是语文老师没有教好;假条不会写,是语文课没有学好;甚至学生道德素质,也是语文课熏陶的结果。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课堂,似乎只有这样方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这对语文课改形成了不良的环境因素。面对如此尴尬境地,语文课需要重新定位。
二、语文课的定位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为学生服务,必须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服务。
1、学生个体发展的变化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能胜任特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这个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变为“职业人”的转换过程,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度。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走过的一步。这变化是必然的。
2、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
从我校近三年报考高职考试的学生人数情况分析:06年4班,07年2班,08年1班,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我校08年高职班学生分布的专业情况分析:经法、电子、机电依次比为3:1:0。尽管文科类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应好一些,但是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热情逐年递减,说明学生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技能。这变化是实然的。
3、教学目标定位的变化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有实际意义。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前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需要调整。需要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敏感,用富于生命的语文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过渡到“培养学生会说中国话”;需要把“思维训练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转换到“训练学生能听懂中国话”;需要将“教师变教材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人格和理念”调整为“培养学生能读懂些文章”,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向发展。可见,要在以前强调语文的文学性、人文性的同时,要更突显其工具性。这变化是未然的
那么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语文知识、语文水平,需要语文教师深思。
为落实朝阳区教委有关文化课教学改革的精神,语文组对杨文尧校长《深化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报告和教研中心下发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水平达标等级标准》(讨论稿)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一边研讨一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情况、和教材加以剖析、思考,教师们一致认为:语文课改势在必行!
三、语文课改革
1、按学生需求构建课堂
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中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硬要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迅速”。我们的母语教学需要情感参与,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根据学生情感态度的起伏调整教学内容。既然学生不能通过周朴圆来理解教材的本身,那么,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来理解周朴圆与鲁大海之间的父子矛盾,进而分析当今父子矛盾的症结;既然学生不能理解柳永《雨霖铃》所要抒发的情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背诵朗读、书法比赛;学习了欧亨利的《最后的藤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描写而慨叹赢得生命的胜利,那么就可以接着续讲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家含泪的微笑所生成的艺术魅力;否则,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向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另外两位,可以讲莫泊桑的《项链》《羊脂球》,带学生一起描画因一个喷嚏惊恐而死的公务员形象。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随着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律动,需要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共鸣。绝对不能忽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不可预测变量的动态过程”这一点。
2、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既然学生不能溶于文本中的文学情景,那么我们就努力创造出生活情景,引领学生去操作,去体会。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最容易出现课堂死板没有活力的现象。如果我们注重发挥现有教材的导向作用,发掘生活中实际可见的事物作为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找到应用写作素材,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马上就能派上用场,自然投入学习的学生会更多些。
在“公文”单元的复习中,结合学校刚刚进行的活动,如志愿服务活动我这样设计语文课堂:以“召开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会”为活动形式,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拟写“志愿服务活动会议通知”、二组拟写“志愿服务活动好人好事表扬通报”,三组给上级拟写“志愿服务活动报告”、四组做“会议记录”,五组推荐主持人和做“活动评价”。将公文单元中必须要掌握的文体都融合到活动课中,通过分工合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富有生活场景的设计,学生会反响热烈。经过文体写法的点评,学生公文单元的文体知识得到巩固。
例如在讲授消息、演讲稿、建议书等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训练内容:“学生正从学校食堂流失”(消息、调查)、“假如我是食堂经理”(演讲稿)“给食堂管理者的建议书”(建议书)等。到食堂就餐,对早餐质量管理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自然积极参与活动,同时,还可以建议学生将写好的建议书抄录清楚,派代表送到食堂管理员手中。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建议得到重视,真切的感到学以致用,自然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
3、大胆整合取舍教材
试想:假如一节课教师只提供两个信息,但学生对两个信息都不感兴趣,学生就会拒绝接受,整节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无意的;假如教师提供的是十个信息,我想其中总会有一两个信息对学生有吸引力。如果课堂上涉及到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又对每一篇都进行科学的取舍。无形中会加大课堂信息量,符合学生的求知需求。当然这取决于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对此是否能够吸收?
例如:语文第一册前三单元有《读书人是幸福人》、《思考的威力》、《三个境界》、《我的读书方法》、《善读书则书变薄》五课,其中必讲篇目两篇,其余为自读课,我发现五篇课文都与读书有关,衔接时我这样处理: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呢?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注重《学习方法》,有了这种方法就能将《书读薄》。在读书的时候如果注重发挥《思考的威力》,就可以使自己走进不可言传的《三个境界》。用读书一条线将五篇课文贯穿,将教学重点确立在“读书”上,而非面面俱到,不仅增大信息量,更使单元知识紧凑。与此同时,可以以教材的某一篇文章为基点,相同类文章扩展;向其同题作品延伸;向其相关联的内容延伸;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章扩展。
如此,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克服教材中距离学生生活久远,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篇目所带来的困难;可以对任何一篇课文重新设定教学重、难点,例如:《荷塘月色》不必大段的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重点可以放在反复听读、诵读、情感品悟上,两课时就可以完成;
同时,可以将富有哲理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研讨,更好的寻求学生与文章的契合点,这样教师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自主课堂。我想:如果文章符合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许会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
4、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学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能力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我这样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开学初每节课用10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个小故事。听完故事讨论:我讲的故事从哪来的?(读书而来)讲完每一篇课文后,我让所有学生数出作者自己创作的文字有多少?引用别人的文字有多少?讨论作者引用的文字从哪里来的?(读书而来)
如果我们写文章用到别人的文字会有什么好处?这些文字从哪里来?如此这般把阅读摘抄的重要性、必要性讲析透彻。随后我留的作业就顺理成章:要求学生在每天阅读1000字的基础上每周摘抄两篇与自己有共鸣400字。当然要有相应的评价奖惩机制随之出台,保证这项作业的有效实施。
其次是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随阅读量的增加还需要加强阅读指导。刘国正说:“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积累”。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做有心人,要从易到难,从多到少有渐进的层次;还要有广博得视野,只要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的优秀时文,经典名著,优秀期刊都要涉及,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同时教会学生网上阅读,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因特网上的文章时效性强,只要鼠标在手就可以欣赏,如:“全景中文网”“木子书屋”“榕树下”“作文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网上阅读得到满足。当然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辨别美丑能够进行自我选择的能力。
中职语文课改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任何课改都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成功与失败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分析、思考、实践,才可能在课改的领域里挖掘出规律性的东西,为大多数教师认可,对此我充满信心与渴望。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9《开放式课堂教学实践刍议》沈寿鸿
2、《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合订本
3、《情感激发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理性探索》王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