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婚礼的风俗习惯看中西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不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东方有着很大的差异,其表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打招呼用语、饮食文化等到思维方式等抽象方面的差异无所不在。本文着重从中西婚礼文化差异就中西文化作一个比较,从而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传统婚礼却因国家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1.1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首先和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有关
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进行的。
1.2 造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
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1.3 中西婚礼文化的具体差异。
1.3.1 中国传统婚礼
在中国传统社会,婚礼大体上要经过和履行下列法定或约定的程序:第一步叫“纳彩”,俗称“说婚”,即先由媒人往女方家中称述男家求婚之意,询问待字之女的年岁和生肖,然后由男家请术士“合婚”,卜算生肖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双方同意了,男方就送一只雁给女方,作为“献纳彩择”之礼。所以又叫“委禽”。第二步叫“问名”,俗称“订婚”即双方正式交换庚帖,甚至详细到两到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第三步叫“纳吉”,俗称“小聘”,既男家向宗庙问卜祖先,如果得到吉卜就往女方家,并致送订婚礼品,女方家也致答礼,婚约即告成立。第四步叫“纳征”,俗称“聘礼”,即于迎娶前几日,男方将议定之聘金,并布帛、衣服、首饰、礼饼等物,如数以盛大仪仗送之女家。第五步叫“亲迎”,俗称“择吉”即由男方家择定迎娶之吉日,并通知女方家。第六步叫“亲迎”即在喜结良缘之日,新郎躬率鼓乐、仪仗、花轿,到女家以礼迎娶新娘,并一同归家。此步是以上六项程序中最隆重、最重要的,通常所谓“婚礼”即从此开始。依此下礼而婚娶者,就叫“明媒正娶”,有着不可动摇的合法性[2]。
1.3.2 西方传统婚礼(以美国人的婚礼为例)
在美国,一般说来,当两个年轻人从相爱到结婚,还要有一个比较正规的订婚仪式,有的还在报刊上登订婚启事。之后便由新娘的父母向新郎、新娘的双方亲友发出邀请,接到邀请信的人要回函表示祝贺,如果届时不能出席婚礼,要预先回信表示歉意;收到邀请信的人要开始筹备贺礼。为了避免礼物的重复,新娘一般会事先拟好有个单子,上面写上所需之物,复制后一一发给亲友。
婚礼之前,未来的新娘会有一个bridal shower,它是有个只有女性参加的party,这时客人可向新娘赠送礼物;同样,新郎同他的同性朋友也有一个bachelor 或 stag party 的晚会,新郎通常也会收到朋友的礼物[3]。
传统的婚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参加的对象有新娘、新郎及双方的亲朋好友,还有主婚的牧师。婚礼上新郎身着礼服,新娘则穿着长白色结婚礼服,它象征着新娘的纯洁无暇。新娘还带着面纱,因为在古时候,面纱被认为是可以避邪的。在婚礼进行曲的音乐中,新娘挽着她父亲的右臂沿着过道,踩着猩红的地毯,缓缓走向圣坛(新郎已在圣坛边),后面跟着女傧相、花童及其他陪伴人员。这时,新娘把手从父亲的手上拿开,牧师开始问新娘的父亲;“Who gives this woman to the man ?”新娘的父亲答话后,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手递给新郎,然后新娘的父亲退下。牧师问过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宣布他们为夫妻。这对新人在牧师的引导下,双双宣读婚誓:“I(name),take you(name), to be
my wife(husband),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until we are parted by death;as God is my witness ,I give you my promise.[4]”婚誓是教堂的高潮部分,字字句句百年一律,但双双新人的挚爱真情却赋予了它永恒的生命。新郎、新娘接着开始交换戒指,这戒指必须是纯金的,而且是完整的圆圈型的,象征着无尽头的爱情和忠诚。戒指一般都戴在左手的第四个手指(无名指)上,据说静脉或神经是从左手第四个手指通向心脏的,所以,人们把戒指戴在该手指上。紧接着,新郎、新娘互相亲吻,牧师宣布婚礼结束。新人然后步出教堂,来宾们向他们撒玫瑰花瓣、五彩纸屑和大米。
仪式后,通常还要举行宴会,宴会的费用多由新娘家承担,宴会上宾客的座位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宴会进行到喝咖啡时,新娘的父亲、新郎、男傧相陆续祝酒致词,场面非常热闹。最后吃结婚蛋糕,蛋糕必须由新娘、新郎合切第一刀后,之后由饭店侍者切成小块发给宾客。单身女子通常把结婚蛋糕带回家放在她的枕头下,这样她会梦见和她结婚的男子。新人离开婚礼庆典前,新娘站在椅子上,把婚花撒向未婚的年轻姑娘,谁拿到它,谁将是下一个结婚的新娘。结婚庆典到此结束。接着新人告别亲朋好友,开始他们的蜜月之旅。蜜月的习俗起源于古代德国结婚之后喝一个蜜酒的风俗,蜜月费用由新郎承担。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1.3.3 中西方婚礼差异的表现
另外在服装方面。进行婚礼不是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穿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着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得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婚礼仪式是婚礼的最主要的环节。美国的婚礼一般可由四个字概括:新、旧、借、蓝。新(new),就是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做的,标志着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old)就是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以表示不忘父母,特别是不忘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情。借(borrow),就是新娘手里拿着的白手帕必须是从朋友那儿借来的,用以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蓝(blue),则是新娘身上披着的缎带(garter belt)必须是蓝色的,象征着新娘对爱情的忠诚[5]。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此,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使得婚礼变得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者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新郎,而新郎在外面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以上就是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能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我相信,这些文化差异可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第二篇: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杜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中西方在传统婚前习俗$婚礼服饰$婚礼仪式及婚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中西婚俗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
关键词:婚俗;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统婚前习俗比较
传统中式婚前礼即为“成妻之礼”,主要体现为三书六礼,须经过六个步骤:一是纳彩,即通过媒妁之言,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前往女方求婚,是说媒成功的标志;二是问名,由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氏和名字,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生;三是纳吉,又称订盟,即男方将卜得吉兆的结果告诉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四是纳征,又称大聘过大礼,即男方下聘礼,是成功达成婚约的标志;五是请期,即定日子,男方请人占得吉日,请媒人告之女方,请女方定夺;六是亲迎,即迎娶,新郎前往女方家,在女方的祖庙,郑重地拜两次,新娘行至门口,新郎迎接,至大堂拜岳父母,拜女方亲戚长辈至此,六礼成,为婚礼做 好了准备传统的西方婚前礼是国教婚礼,如在英国,其婚前礼也分为六步:首先是求偶,取得父母同意,男女才能恋爱,感情成熟了,告之双方父母;然后是订婚,女方在报纸上登出订婚启事,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由女方安排宴席,男方则要买一枚戒指,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戴在女方左手的中指上;接下来是办结婚证和发布结婚预告,英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在婚礼 天前到婚礼登记处进行登记,发布结婚预告;结婚预告期满,双方向大主教提出申请颁发结婚证,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即可获得结婚证书;再就是发请柬,女方的父母以 他们的名义发请柬通知双方亲友,请柬一般为白色,配以金色的字和图案以示圣洁高贵;最后是婚礼前夜的告别单身仪式,准新郎和准新娘分别与各自的同性好友举行欢叙会和送礼会,庆祝告别单身。
二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在中国,婚礼服装以红色为主,新娘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着红袄裙,当然也少不了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红礼帽红长袍$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这样的服装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在西方,白色是婚礼服装的首选#头戴白色花环$身穿白色拖地婚纱,手捧白色鲜花的新娘向神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中必须带五样东西:一样旧的(寓意新娘与娘家人及旧友的亲情和友谊将继续下去)一样新的(寓意新娘婚后生活会是幸福的)一样借的(向已婚女子借一件她婚礼上曾用过的物件,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一样蓝的(吊袜带上的蓝边或者佩戴蓝色的小饰品以示纯洁和忠诚)一枚便士在鞋里(以求婚后生活富裕和幸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我国新娘也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白色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美丽,小小的区别是中国新娘大多在白色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
三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为三叩九拜之礼新娘被新郎接回家中,就开始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至此,三拜礼成,表示得到了天地祖先及父母的同意,正式成为夫妻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整个婚礼过程都在鞭炮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进行而在西方,婚礼讲究神圣而简单,传统上为神前婚礼,因此婚礼一般是在宁静祥和的教堂举行,新人在牧师的作者简介 杜文燕:女学士电话***
主持下得到上帝的认可和祝福首先新娘挽着父亲的手在花童的引领下,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步入教堂,父亲郑重地把新娘的手交到站在教堂前部牧师左侧的新郎手中接着新人要在庄严的气氛中宣誓: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者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要彼此相爱$珍惜,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然后交换戒指,亲吻,至此婚礼到达最高潮礼成后,当新人走出教堂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意为驱赶不祥之物,以保新婚夫妇好运一生。
四中西婚宴比较
我国的婚宴往往是男方出钱,但宾客所给的红包也足以支付婚宴开支新人要向家人朋友及宾客敬酒,感谢宾客的来临和祝福,人们往往也回赠许多美的祝福,如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而西方国家婚礼仪式过后,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英美国家经常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一般是自助餐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得很丰盛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所有宾客也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宾客参加婚宴一般不需要送礼金,只送实物在网络时代,宾客根据新人发布在网上的所需物品目录为新人选购礼物,一经选定,网络会自动删除该物品记录,避免重复送礼造成的浪费。
五中西婚礼文化之比较
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被融入了浓厚的封建色彩所谓天作之合(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五百年前结成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喜五行相生八字和谐忌三六九冲龙虎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融入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即使在世纪的今天,这些婚姻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于国人心中!西方婚姻观念是为爱而牺牲在基督徒的婚姻观中,婚姻是神赐予的礼物人们借助婚姻体验神的爱,实现神与人的盟约盟约是无条件地相互委身,而不是基于互惠的原则,这个不难从新人的誓言中看出西方婚姻观发展到今天,已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关系它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男女在生活中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因而甘愿将自我奉献给对方,将生命贡献出来,为爱情而努力,为婚姻而牺牲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中式婚礼西方化和西式婚礼中国化的现象,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的表现,是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张建帮.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6,(6).[2]常 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钟小佩.英国国教婚礼[J].世界宗教文化,2003,(3).[4]完颜绍元&婚嫁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册)[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潘晓梅.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 杜文燕:女学士电话***
第三篇: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稿件来源:河北工人报作者:
随着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引进,中国观众和读者也看到了更多的译制作品,然而大多数作品一眼就看得出是翻译而来,不管是多有名气的翻译家,语言多地道。如外国电影中的人物总是用夸张的语调讲“嗨,汤姆,你好吗?”“我很好,老兄!”或者“汤姆!我的上帝,见到你可真高兴!”这种一听就不自然的“翻译体”,究其原因,不是语言翻译水平的问题,而是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位美国网友留言道:“中国人根本不在乎你好不好,他们只关心你吃没吃。”这样说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反映出中西文化在问候语的差异。如英文中最常用的“How are you”,直译成中文就是“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就是“见到你真好”,中国人见面几乎不会用到这样的说法。汉语中最常用的问好方式,通常是以提问形式的。首先就是会令外国人感到奇怪的“吃了吗?”,当问出这句话,提问者其实并不是真地迫切想知道对方有没有吃饭这一事实(指称意义),只是一种表示亲切问候的方式(语用意义);被提问者也深知这一习俗,所以即使还未用餐,也会说“吃了”。见面问“吃”,原因源远流长。一般认为“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中国这个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国中,人们关心吃的问题看起来是很自然的事了。中国古代粮食缺乏,一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二是水旱虫灾、战乱暴征等因素造成。问候以“吃”为题,有观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时人们试图摆脱长久饥饿状况的愿望。也有观点认为:中国“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民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无可取代。中国人喜欢以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平时见面也亲切问一声“吃了吗?”,使彼此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近。
另一种问好方式是根据情景提问,一般是询问对方正在或即将要去做的事,有时是“明知故问”。如“小王,干嘛去啊”;看到如看到邻居早上出门,会说“上班去啊”;看到有人比自己早到了,会说“来了啊”;看到对方拿着购物袋,会说“去超市了啊”。我想这是中国特色的能够对应“Hi”“Hello”或者
“Good morning”“Good evening”的表达。如果英语中见面就问
“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就显得十分奇怪,西方人也许会觉得提问者没有礼貌,爱打听私事。而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奇怪的是,外国人打招呼常以天气做话题,如“Lovely day, 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这是因为一些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天气情况非常多变,久而久之,谈论天气就成了一个人们习惯的开始谈话的方式,这和中文里“吃了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平凡的问好中体现着国家的差异,同时也成就了世界多元文化的无限趣
味。
第四篇: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喜宴》谈中西文化的碰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机会也越来越多,文化冲突也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来。大批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文化冲突。《喜宴》是由李安导演的一部电影,集中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
片中男主角高伟同在纽约定居十年,和男朋友赛门同居,台湾的父母亲不断催促他结婚,为了解决此事,赛门提议,让伟同跟房客顾威威假结婚,没想到伟同的父母竟然决定亲自到美国参加婚礼。伟同本来只打算简单办个公证结婚来打发父母,但父母对他这样草率的行为感到相当不满,在偶然的巧合下,才决定在高父以前的部下所开的餐厅补办婚宴。婚宴结束后,由于酒后乱性,伟同与威威发生关系,威威怀孕,赛门与伟同发生争执,高父中风送医,伟同才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母亲,这一场假结婚因此曝。虽然四人将这件事隐瞒着高父,但高父私下找赛门谈话,赛门才明白原来高父早已发现伟同与自己的关系,也认同了两人的交往。最后威威决定生下孩子,赛门也同意当孩子的干爹,整部片算是圆满落幕。在电影《喜宴》里,复杂的电影情节反映了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特征。
一、情绪的表达
中国人在生气、难过时,常常不藉由言语,而是选择其他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真正的心意,对亲密的人尤是如此。剧中第二天早餐时,当高父听到伟同下午要公证结婚时,沉默不语,并不表示反对意见,反而说:“孩子已经长大,随他们自己办。”便起身离开餐桌。尽管高父嘴上说反话,但由他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可看出他在生气。公证结婚全程中,从高父高母脸上表情可知他们并不高兴,然而一直到仪式结束,高母才以“哭泣”来表 现心中的难过,高父则仍旧一句话也不说。反观美国人,在情绪的表达上,就相对直接。当赛门得知威威怀孕,当场大声与伟同争吵,也不顾高父高母在场。美国人在生气不满时,往往会大声说出来,对亲密的人更是如此。在赛门与伟同和威威三人争执时,略懂英文的高父其实已经得知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但他却选择不说破。从伟同多年来隐瞒父母的行为,可知身为传统中国人的高父高母,是无法接受同性恋的,然而高父却将这莫大的冲击,硬生生吞下腹中,以“沉默”作为响应,一切只为了抱孙子。宁可把悲伤压抑在心中不发泄出来,这在美国人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二、送礼
美国人一般很少送礼,只在圣诞节、生日、纪念日等节日才送礼,平时拜访是不用送礼的,而中国人却连亲属和朋友之间的日常拜访也要礼。所以当赛门送礼物给高父高母时,他们感到诧异,认为应该他们送礼给赛门这个主人才对。而赛门之所以送礼给两老,是站在身为儿媳妇的立场,尽管这个身份是不可公开的,但略懂中国礼数的他,还是准备了礼物以表心意。于礼物的种类,美国人倾向于偏重实用性,因此赛门送血压计给高父,给高母保养面霜,然而中国人送礼往往会注意到其象征意义,所以高父高母收到礼物后脸色大变,认为赛门很失礼,摆明着说他们已经老了。再看电影最后,高父告诉赛门他早已知道伟同与赛门的关系,并送红包给赛门,赛门明白红包象征的意义,即使高父不说,也知道高父已经承认他这个儿媳妇了。
三、饮食方式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另一个差异是体现在饮食方式上。《喜宴》中,伟同的父母和夫妇同赛门一起进餐时,饭桌上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差异。除了赛门是西方人以外,另外的四个人均是中国人,他们一同品尝桌上几道菜,而赛门则是用一个盘子把自己喜欢的菜各盛一点,然后再进食。这体现了东西方饮食方式上的不同。
四、婚姻目的的差异在
中国的婚姻重家庭而轻爱情,婚姻是整个家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婚姻的目的在于延续香火,传承子嗣。老人因为没有看到孙子而不肯咽气的场景表明 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传宗接代远远超过了生命的价值,中国年轻人结婚的目的和压力在此段对话明显的显示出来。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西方人的婚姻是个人的权利和爱情的结果,而中国人的婚姻大多数是为了完成家庭的一种义务。《喜宴》中伟同的假结婚就是为了传承香火和为高家添丁。而他选择同性恋的生活实质上就是遵循了西方自由恋爱和爱情至上的观念,仅仅是满足身心需要,而没有对于后代的顾虑,而这种差异也最终导致了电影中的一幕幕的冲突。
五、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
在《喜宴》里,从高母知道了儿子是同性恋,有一个同性恋恋人的震惊,以及设法隐瞒着高父这一事实中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中西方对同性恋的完全相反的态度。而高父因得知儿子同性恋真相而犯病住院可见同性恋在美国已经被人们接受,然而在中国确实无法容忍的。
六、婚礼仪式差异
虽然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现在中国式的婚礼已经融入了西方元素,但是传统的中国式婚礼与西方教堂式的婚礼仍有着很大差异。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这在传统的婚礼中得到体现。在《喜宴》中,伟同和威威的“婚礼”是按照中国的风俗,新娘新郎向父母叩首行礼,以示对长辈的尊敬。新娘喝婆婆喂的莲子汤,并且要有一个幼小的男童“跳床”,寓意早生贵子。虽然在婚礼中,也出现了新娘仍手捧花和新郎新娘同倒香槟酒等的镜头,但整个婚礼的气氛异常热闹,有着浓浓的中国气味。婚礼整体基调还是中国传统的婚礼模式,体现了中式婚礼中大操大办的风俗。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牧师证婚,新人进行宣誓并交换戒指,《喜宴》中的伟同和威威的西式婚礼就是很简单,在市政府大厅里彼此宣誓交换戒指就结束了婚礼的仪式。而仪式的简单让其父母吃惊,他们希望按照中国习俗举办一场隆重的婚礼,没想到事与愿违。因而刚开始时高父高母都很不高兴,认为没法对别人交待,高母甚至于大哭。
七、婚宴的氛围的差异
中国的婚宴总是非常热闹,在电影中,伟同与威威的喜宴上看到众人喧闹的情景,在场的美国人皆十分讶异,感到不妥,其中一个美国人说:“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跟数学天才”,这不仅表达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也说明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在喜宴上大声喧哗的行为,相当不解和不敢恭维。美国人的婚礼时常是一队汽车鸣笛前进,以示庆祝,然而在婚宴上,气氛虽是相当温馨愉快,却不会如中国婚宴般吵闹,除了轻松愉快的大笑声之外,美国人并不随意在公开场合大声喧闹,中国人在宴会上的高声喊叫,对美国人而言像是在吵架。
《喜宴》这部电影整体上向我们展示了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然而电影最后一幕却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这种差异并不是牢不可破的,相信随着相互间的交流融合,东西方在很多观念上都可以互相渗透,这些通过高父、高母最后的妥协以及影片最后伟同三人紧紧相拥的画面就体现了出来。可见相互交流融合才是不同文化共同发展的最好方式。
第五篇: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方: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西方:刀、叉、匙、盘、杯等, 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 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筷子的特点是“以不变应万变”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说“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在中国主人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 “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西方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的话。
五、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中国菜注重色、香、味、形、意俱全,有甚于营养,只要好吃又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这即便在中国人的日常言谈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面对一桌家宴, 主人常会自谦地说“ 菜烧得不好, 不一定合您口味。” 但他绝不会说“ 菜的营养价值不高, 卡路里不够。”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如西方人吃得津津有味的带血的牛排、大白鱼、生的蔬菜等, 在中国人看来毫无美味可言, 甚至难以下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便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六、宴客的观念
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七、餐桌礼仪
(1)不要将你的筷子垂直的插在你的饭碗上,而是把筷子放在碟子上。这里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某人死的时候,在圣坛的两边放装满沙或者米的碗,并在上面垂直的插上香。所以,如果你把筷子插在你的饭碗上,这将看起来像是在设立一个圣坛,相当于很希望有人死在饭桌前。
(2)保证茶壶的口不要对着任何人。茶壶的壶口对着别人是不礼貌的,壶口应该一直朝着没有任何人坐的方向。
(3)不要用你的筷子敲打你的碗。因为乞丐是敲打着他们的碗来讨饭的,所以在餐桌前敲打饭碗是不礼貌的。
Table Manner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ating habits
in west everyone has their own plate of food, in China the dishes are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everybody shares.If you are being treated by a Chinese host, be prepared for a ton of food.Chinese are very proud of their culture of food and will do their best to give you a taste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uisine.If they are taking somebody out for dinner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polite to semi-polite, then they will usually order one more dish than the number of guests(e.g.four people, five dishes).If it is a business dinner or a very formal occasion, there is likely to be a huge amount of food that will be impopssible to finish.One thing to be aware of is that when eating with a Chinese host, you may find that the person is using their chopsticks to put food in your bowl or plate.This is a sign of politeness.The appropriate thing to do would be to eat the whatever-it-is and say how yummy it is.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with this, you can just say a polite thank you and leave the food there, and maybe cover it up with a little rice when they are not looking.Traditionally speaking, there are many taboos at Chinese tables, there are a few things to keep in mind, especially if you are a guest at a private home.1)Don't stick your chopsticks upright in the rice bowl.Instead,lay them on your dish.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when somebody dies, the shrine to them contains a bowl of sand or rice with two sticks of incense stuck upright in it.So if you stick your chopsticks in the rice bowl, it looks like this shrine and is equivalent to wishing death upon a person at the table!2)Make sure the spout of the teapot is not facing anyone.It is impolite to set the teapot down where the spout is facing towards somebody.The spout should always be directed to where nobody is sitting,usually just outward from the table.3)Don't tap on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Beggars tap on their bowls, so this is not polite.Also, in a restaurant, if the food is coming too slow people will tap their bowls.If you are in someone's home, it is like insulting the c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