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合集]

时间:2019-05-13 16: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篇: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

论文 摘要: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在开放 教育 本科中,自主学习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要求,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心理优势,以及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呼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心理品质;心理优势;心理问题

一、自主学习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要求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也是 现代 远程开放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地选择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一种客体。因此,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要求颇高。

(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来自环境的感知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建构过程。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成了自我教育的主体,这意味着依赖他人的教育转换为依赖自己的教育。并且学生还成为自主选择的主体,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都成为学生自己的选择对象。因此,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不受限制、相对自由的。学生学不学、努力不努力学、学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心 理学 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激发下进行的,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习动机的强度密切相关。

若一个学生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就能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使学习逐步从单纯功利性需要逐步转化为 发展 自我、提升自我的自我实现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自觉抵制诱惑、克服困难。

(二)良好的认知水平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自由的个体化学习方式,但自由不是放任自流、随波逐流,而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主见地学习。因此,自主学习必须建立良好的元认知水平的基础,否则,自主学习收效甚微。所谓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了解、评价、检验、调整和控制。它主要包括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在自主学习中,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识别能力的学生能清晰地分析自己,诊断自己,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及时反馈、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策略;一个具有良好自我选择能力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具有良好自我培养能力的学生能不断地研究和建立适合自己的 科学 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有主见地培养、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个具有良好的自我体验能力的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学习中的酸甜苦辣,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为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而自豪,为学习的失误而内疚,从而会把所有情绪、情感的体验化为激励自己继续奋斗的力量;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能自觉约束和控制自己,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不断增强战胜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三)良好的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孤独的、无序的、松散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建立在与教师、同学合作的基础上。(1)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都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帮助和监控,从入学教育到学习计划的制定,从“传道、授业、解惑”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从重点难点分析到作业的点评,教师都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因此,学生要善于与教师交流、沟通。遇到困难,要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2)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经常要与同学尤其是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协同合作。要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彼此鼓励,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要在一起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一起克服开放教育中教学资源、教学信息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不足。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可以极大地克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孤寂感,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创新能力。

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心理优势

(一)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开放 教育 中的学生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首先,他们善于表现自我,敏感地保卫自我,珍重自我,客观地看待自我。表现在自主学习中,既能清醒地分析现实中的自我,认清自己学习的优势和缺陷,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善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又善于设计理想的自我,他们常常思考自己的未来,设想自己的 发展,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会形象。十分在意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别人对这个角色的态度。表现在自主学习中。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制力,有决心、有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渴望学业优秀以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钦佩。

(二)反应敏捷,思维深刻,理解力强。开放教育中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实践经验丰富,思维能力达到人生的高峰期,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强。表现在自主学习中,思想活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本质特征,善于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性稳定,乐于交往。开放教育中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个性已定型,他们大多积极健康,热爱生活。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及时摆脱烦恼。他们乐于交往。善于处理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尊重别人的人格、习惯和隐私,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乐于分享、给予和接受友谊。具有较强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三、自主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一)观念陈旧,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转变两个观念,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已形成了稳固的心理定势——“教师是绝对中心,学生的任务是服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受到了压抑,甚至到了麻木的地步。而现在一旦放开,在 现代 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便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制定自学计划和方案;不知道怎样做好读书笔记。有的学生依赖性强,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还想让老师抱着走、牵着走;有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把书上的概念、公式、原理死记硬背下来,而不知道怎样能触类旁通,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学习动机的强度较低,情绪波动起伏大。开放教育中的学生生源复杂,其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思想观念、兴趣需要有明显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复杂性。有的学生是出于对某专业或某些学科的浓厚兴趣而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迫于单位的压力,为避免下岗而学习;有的纯粹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则是出于从众心理来读书……而且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系统由传统的“人——人”模式转变为“人——机——人”模式,这就带来了师生时空上、情感上的分离。因为学生面对的是一个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不注意自己、不认识自己与自己没有目光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人,致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同步反馈和激励,久而久之。必然降低学生动机的强度。早在1964年,美国心 理学 家费鲁姆就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人类工作的动机(积极性)来源于对工作目标的估价(效价)和实现工作目标的概率估价(期望值),即工作积极性=效价×期望值。从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提高学习效价和完成学习的期望值。但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师生的时空分离、情感分离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失去外部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学习效价,影响了学习动机的强度。因此,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心情浮躁,对学习浅尝辄止,稍遇困难和挫折便垂头丧气,甚至要求退学。

(三)孤独感较强。自主学习是一种分散的个体化行为,是在没有第二者的环境下的学习。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个没有情感、没有个性的机器,而与教师、同学是分离的。这种分离虽然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但却减少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经常处于孤独状态,学生遇到问题首先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困难首先需要自己想办法克服。这种孤独感在家庭压力、工作压力、经济 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焦虑、迷茫、厌倦,严重的会酿成心理障碍。

(四)认知策略产生变化。从“认知吝啬”理论指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倾向于不自主地保留精神,减少认知负担,仅仅把最初一些肤浅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印象。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交流获得丰富的感性信息。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信息少,同时网上交流一般采用纯文字符号,而且比日常对话交流慢,因此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往往看问题比较简单,绝对化。

第二篇: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情绪、交往、性格等等都会发生微妙的或是急剧的变化. 教育 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交往活动、耐挫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动态性,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 发展 来看,中学生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中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对“友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的中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感情活动——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中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实践活动来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部分确立了道德感、正义感,同时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强烈性。心 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冲突,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青年时期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而他们意志能力的发展又不够完善,理智驾驭不了情感。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3.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待提高,他们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情绪活动随着其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情绪易出现不稳定状态。今天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明天可能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今天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明天可能恨之入骨,容易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自卑。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为“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中学生很可能由某一时期学习的“佼佼者”变成某一时期学习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卑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了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中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等,如: 考试 焦虑、人际交往、社会恐怖引起的焦虑、高考升学等。

3.抑郁。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应付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中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某一科目,产生偏科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与评估,他认为“情感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估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年期的中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易怒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中学生因一件小事或一句话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粗暴相向。

三、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人际交往是社会关系的动态形式,它是人类 历史 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不愿意再依赖家长、教师.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交朋友有时难免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必定要失败。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和自我性,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

2.心理不相容。心理不相容是在人际交往中,当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或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时,而产生苦恼焦虑,导致与社会和他人相隔离,自我封闭。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还有的是由于性格内向,平时不善社会交往,上了中学接触的人多了起来,为了摆脱与人交往的尴尬,自动与他人和社会隔离。现在许多中学生痴迷 网络,就是为了生活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远离社会人群,所以,心理不相容是中学生交往中一种极为有害的心理障碍。

3.羞怯。中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交往意识,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有的中学生无勇气。原因有二,一是害羞,一是胆怯。羞怯心理主要表现为:(1)自卑性羞怯。这种人对自己的现状悲观,觉得自己不如意,因而害怕与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2)敏感性羞怯。有的学生一到人群中就党得不自在,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致无法安下心来做事;(3)挫折性羞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反射性羞怯,如在大庭广众前受到冷遇,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有羞怯感;另一种是演化性羞怯,如和陌生人交往中碰到过尴尬情况,而后与所有陌生人打交道时就会出现紧张。

4.角色困惑。有些中学生在交往中没有正确认识自我角色,不能根据所处环境和场合不断调节、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以及没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去学习相应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常常碰壁,以致失败。

四、中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

1.个体的生理因素也是产生挫折的原因

产生挫折的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成为优秀运动员;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可能因其貌不扬而处于劣势,往往无法在社会场合中潇洒自如、谈笑风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使自己陷入孤寂境界等等,都可能给中学生带来挫折感。

2.自我估计不恰当易引起挫折

中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因达不到目标而引起挫折。一位中学生刚入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名列前茅,争当三好学生。主观盲目地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其结果当然是实现不了。而这对这位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当然一个人自我估计过低,畏缩不前,就会错过成功在望的目标,也会造成挫折。

3.动机冲突是引起挫折的重要原因

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不能同时获得满足,并且在性质上又出现彼此相互排斥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的心理现象。当个体有两个动机同时存在,并且其强度相当,而这两个动机相互排斥只能满足其中一个动机时,另一动机无疑受到了挫折。例如,中学生想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同时又担心占用时间太多,影响学习等等。

第三篇: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特点分析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展的青春初期。青春初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护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为了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坚强与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基本形成阶段。他们已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以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和内涵的意义,他们初步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有鉴于此,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化,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具体经验的支持,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同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当前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巩固以后,渐渐地摆脱具体经验的支持,就能促进具体运算到抽象的形式运算过渡。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我地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当个体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时,就获得成功的自我同一性。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要持续几年以后才能作出选择。他们中有些人往往认同于他人(通常是父母)的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他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他们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与职业选择,而把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这种同一性延迟现象在当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同时中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主体的自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正处于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时一个对自己充满着迷和无法解答的世界,他们为了避免成人干扰自己发现这个新的世界,尽可能采取保密的态度,悄悄地探索。中学生自我发展的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独立的愿望,努力争取自身的解放,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因而,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理想,追求有意义的价值和目标。

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控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能力也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信、乐于探索、善于交往和自我调控的品格。

基于上述认识,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适应了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其必要性。我们应当不断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中学生自主学习

广西藤县蒙江镇第二初级中学许坚容

【内容摘要】 要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中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转变以往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教育的陈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和谐的新型师生及生生关系,教学中大胆开放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法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终身教育不仅成为人类教育的永恒性课题,而且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办学的基本理念。在中学教育中一贯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家长式、专制式的师生关系;使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受压抑,这已是制约教学发展的桎梏。[1]因此,在中学教育中由传统的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观念的转变,是学校中学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未来人才,培养懂得自主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也是当前的大势所需。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成功地培养和发挥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拓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时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方式和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和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丰富业务知识,钻研教学理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1

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二)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自主教学方式,如何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去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呢?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助的生生关系,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在中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过于严肃和“专断”的课堂无疑不利于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

(一)建立愉悦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应充满民主精神,教师要重审师生关系,并确立民主师生关系”。[2]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3]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二)倡导互助互学的学生之间关系

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非常重要。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耐心听取,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

由,时时体会到来自同伴的关爱;使学生能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帮助学生建立互助、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中,我把班中每6人分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平时间可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要教育引导好学生,这并不等于简单的作业互相抄袭或答案的共同解决)相互监督,上课也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这样既融洽了学生之间关系,增进了他们这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同时在上课时还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同学答错题时不应得的到嘲笑,而应真诚的帮助,因为谁都会有错,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反而要反思自己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开放教学时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开放教学的观念,适应创造性学习的需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景,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可靠的落脚点。这首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广泛的思考;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参与学习活动变得十分积极,思维很活跃,思路广,方法多,这样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只有在实践中,才会使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5]要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实践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做到: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上课后有“学法”总结。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克服困难获得新知的喜悦,使学生能在自主、愉快、和谐的状态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胜,想象力丰富,对具体的事实和实际活动较感兴趣,且对感兴趣的事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育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如语文学科有“课外阅读积累竞赛”、“学生习作竞赛”、“即兴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口算比赛”、“计算大王”、“解题能手”、“寻找身边的数学”等活动;英语学科可以开展“英语角”、“口语竞赛”、“词汇过关”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地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五、引发内在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主学习与教育需要一个重要的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的尊严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如果能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将会使其形成持久的意志力。中学生虽不像中学生那样有具体的理想目标,但他们往往也都有很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梦想当科学家、当医生等等;可我不能他们心理准备不足,虽心中有很多美好愿望,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名人或身边的人成功的例子来引发学生内在动力,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如,讲到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七岁时就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有时还借助自己身边的人的成功例子,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成功的人。

再如,2007年8月,一位蒙山籍失去双臂的残疾青年应邀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这位青年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能用脚自如穿衣、吃饭、干点简单的活来自理生活;而[4]

且写得一笔好字,毛笔字、钢笔字均颇有水准,现已是广西书法协会会员。他的努力奋斗的事在学生中反应强烈,一度使学生努力学习了好一阵子。像这样我们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树立起自信心和进取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六、强化引导督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生一般自主学习性都较差,虽然中学生进取心都很强,但自制能力却很弱,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自制力,能自觉、理性地支配自己行为,中学生的意志行动是较简单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差,一遇到困难往往会“打退堂鼓”。要让中学生做到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很低。[6]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培养、强化学生养成五种好习惯,即预习复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探索研讨的习惯、积累拓展的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我引导、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好学习记录;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系起来,进行自主思考。我们应调动所有教育力量,让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好督促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教育与引导;逐步增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自主学习,并注意了把握好“扶”与“放”的度,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自我探索、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坚持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长期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注释]

[1]李林华.浅议农村素质教育.中学青年教师,2003(11)

[2]张涛.素质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中学青年教师,2002(6)

[3]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5-67

[4]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120页

[6]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参考文献]

教育部.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卫民.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学语文教育, 2002(5)

龚春燕 林允舒 杨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0

陈华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黄珉珉.优秀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五篇: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我们在我校初中部学生中任意抽取了150名学生进行了“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现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统计

1、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科目的喜好不相同,男生偏向数理化等抽象思维强的科目,女生更加喜欢政史地等形象思维要求高的科目。对于某科目的喜好。53%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兴趣,喜欢某科目是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占31%;10%的认为是师生关系好;6%的认为是老师的外表。调查说明,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某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疑难时,你解决的方式是”的问题只有11%(16人)的学生选择“立即举手主动向老师询问”;51%(77人)的学生选择“与同学一起讨论”;4%(6人)的学生选择“课后网上查资料”;34%(51人)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等以后再说。

3、在问及学习时间、自主权分配、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反映:没有预习习惯的约占52%(78人);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预习的约占28%(42人);预习时会先去思考课后的目标测试题,真正有自主学习的实际行动的约占20%(30人)。

4、对于上课的思维状态、参与课上讨论、课堂上怎么记笔记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紧紧跟着老师走”、“经常参加”和“写下老师的板书”。课堂上,41%的学生有所选择,记下一些新的想法,记下所有板书占20%,39%的学生从不记笔记或随便记一点。学生记听课笔记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字中说明,大多数学生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反映了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被动。

二、情况分析

1、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可分为主动型、从属型、被动型。其原因是现有的教材呈现知识的线索多以陈述为主,现成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对问题的觉察,学生处于被告知的地位,从而阻碍了进一步的思维活动。再就是教师解释线索过于周详,教师总是尽最大努力将教学内容组织的井井有条,课堂上对概念的分析清澈透明,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错误一一交代清楚,甚至罗列各种习题加以分析,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变运用为模仿的心理定势。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第一,要加强课程建设,尽可能增加一些学科新知识。第二,课堂教学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对学生而言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知识相关,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能为他们应付新情境和新挑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第三,老师对问题的引导要留有余地,当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止步不前时,要通过充分的课堂酝酿打破僵局或者在学生群体一系列的试探中逐渐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再用多媒体手段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方法和建议要积极评价,努力挖掘其中有用成分加以引伸和运用,塑造其进取自信的品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2、对于科目学习兴趣,初中生学习受内在动机的支配比例较大,且其与学业成绩之间成正比,初中生总体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一般,但在性别、班级、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应用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学习的动机,特别是内在学习动机越强的学生,越是能够及时发现并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由此导致学业成绩的提高。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行为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随着课堂结束,基本中止了学习。这说明学习中的创新需求并非中学生的普遍心理,中学生创造力水平正处于成熟前的迅速崛起之中,由于个体发育的生理差异,不同学生,其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借助适当的教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是完全可行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从激发学生对现象探究的意愿入手,通过设计合理,主次分明,既有层次又有连惯性的教学过程,把动机和兴趣教育与认知,情感、技能等教学要素和谐结合起来。其次,进行有计划的思维方法训练,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4、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现象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一直把老师当圣人,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在教学中,希望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自然非常困难。这一调查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学校教育,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现象为基础,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老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引导、分析、归纳为目的,不断训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反应”向“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过渡。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5、学习中困惑行为的调查表明,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束手束脚不敢大胆去试,生怕遇到挫折。这是由传统教学所导致的,因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等待老师询问、解决,久而久之,使学生认为,只有老师才能解决我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只有老师说的才是正确的,他们根本就不去动脑筋,其实很多问题只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但他们就是要依赖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不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品尝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中的困惑自己也能解决,进而逐步树立主动克服学习中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焕发出自主学习的热情。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6、很多数学生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这反映了中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即由单向的刺激接受向主动的刺激要素整合的转变,大多数学生具有探究心理,并表现为主动、视听、抽象三种不同水平并存的格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以教学能满足学生个性需要为目标,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主题和活动模式的教育环境来匹配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困惑并赋予时代精神的大环境中去主动谋求发展,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提问的实效性、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评价、学习监控等),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主要受到平时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自己要学会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进行相应的、及时的引导,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自主学习。

下载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特点分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小学自主学习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小学自主学习 学 号:14*** 姓 名: 徐丹 年 级:2014春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 校: 固安电大......

    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生自主学习心得体会 在快乐中学习,同学们,你们想学有所成,就从自我开始,从快乐中开始,我就是这样去学习的.我学得快乐`学得主动,那才是真正的乐在其中。 各位尊敬的老师,......

    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表

    南昌十四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调查表 班级: 性别: 年龄:今天我们在南昌市第十四中学进行着人生最重要阶段,这长达十几年的学习马拉松将在三年后进入尾声。 刚从初中进入高中你或......

    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

    成都电大龙泉分校开放教育研究论文集 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成都电大龙泉分校郑洁波 电话:84860287邮编:610100E_mail:lqddzjb@163.com[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远程开放教......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安徽省霍邱县潘集乡左王中学 郭俊马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对各类学生,教育他们的方法和对策要随着时代与具体的情况而不断改变着......

    初中毕业生心理特点分析与教育

    初中毕业生心理特点分析与教育 初中毕业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每个学生都面临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分析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就......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范文]

    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

    论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冬的心理特点及有效护理。方法总结32例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从护患关系、治疗环境,疏导负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32例老年病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