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是确保党的政策贯彻执行、政令畅通和党的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
下面,我就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浅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加强学习,增强才干
才能由学而增,事业由学而成。不论是什么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学习,人离开了空气不能生存,而人离开了学习就会空虚。故不论在什么位置,都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只有经常学习、加强学习,才能提高素质,才能提高我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才能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所在。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针对当时的情况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克服本领恐慌,“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在改革开放之初,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邓小平提出,我们以前“主要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而“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学习,善于学习。”走进新时代,面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主义
1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江泽民强调:“我们不懂、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党的十六大以来的8年多时间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达60多次,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历史、科技、军事、体育等方面的诸多重大问题,邀请了10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解。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不失为全党重视学习、不断学习、关于学习、与时俱进抓学习的典范。
茂名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发展竞争加剧,快的在快马加鞭,慢的正大步赶超。市委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提升发展质量,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打造一支勇于开拓,具有较高执行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要打造这样的队伍,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因此,几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来抓,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干部理论大讲堂及市、县(市、区)党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近年来,市委先后就工业化问题、新型重化工业问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推进城市转型问题等,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先后确立了“工业立市”“开创茂名重化工业
新阶段”“打造重化工业强市”“建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发展目标、思路、方针和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当今时代,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领导干部只有刻苦学习、关于学习,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抓紧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增强本领,才能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
二、提高执行力就要加强品性修养,严以律己
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强调了百行以德为首,一个干部在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首先加强思想道德的修炼。只有牢记党的宗旨,严以律己的学员干部,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能力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不注意修身养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即使才华横溢,最终可能也会成为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蛀虫,就谈不上什么执行能力了。
今年四月份以来,党中央部署了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争当“六个表率”。即坚定信念的表率、学习提高的表率、做好本职工作的表率、服务群众的表率、促进和谐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这也是加强德育教育,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改革开放的30年,实际上就是创先争优的30年,我们党成立89年、执政61年的历程,就是一个创先争优的历程。如果党的基层组织不先进、党员不优秀,我们党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一个组织,一个干部,要提高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执行的水平,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甘于奉献。
一个人无论是做官还是当老百姓,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
三、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被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头号工程”。而中央层面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在党的十二大会议上,那个时候就要求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时间流逝了30年,却成效不大,足见转变难。在广东,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动“双转移”“三促进一保持”,呈现了一定的转变局面,且转变的势头良好,但转变的势头还不可高估。特别是工作越往前推进,面临的困难的阻力越大,艰巨性就更加突出。省委书记汪洋在很多场合的明确指出,一些干部群众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如果说,“不愿转”里面有干部的惰性及至利益链条和利益格局的因素,“不能转”里面有现行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必须改革的问题,而“不会转”里面,涉及的就是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问题了。他们缺乏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经济转型的知识和能力。
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照本宣科,而要把这些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决策部署的原则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思路和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执行这一硬任务,如果四平八稳,这也不去做,那也不敢碰,不去探索,不敢突破常规,不能冲破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无法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真正转变。
在新的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努力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型升级,使自己变成发展现代产业的行家里手。勇于创新,大胆突破,改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工作创新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用新知识、新理念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工作的方法,切实提高工作的执行能力。
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已经成为现代领导干部执行力强弱的一个新的方向、一个新的标准。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一定要注重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自觉修炼品行,增强党性修养;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实践科学发展。
第二篇: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抓落实的能力。执行力强,工作落实到位,转变方式才有实效;执行不力,再好的思想都是空想,转变方式只是一句口号。以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看上去是在执行,其实是做表面文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攻坚战,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项硬任务,这就要有硬作风、真本事、实作为,既要有加快转变之心,积极主动去转;又要有切实转变之力,不断提高执行力,真正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好转到位。
通过学习实践,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在知识快速更新、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学习是领导干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成为领导干部提升工作能力、胜任本职工作的第一需要。领导干部要努力当学习的表率,做学习型的干部,痛下决心,狠挤时间,勤于学习,追踪前沿科技文化知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开阔视野;努力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执行、尽责履职的水平。同时,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中心工作,深入基层第一线,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探寻规律,增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领。
领导干部执行力强不强,关键看他能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并不是原封不动、照本宣科,而是把这些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决策部署的原则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思路和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执行这一硬任务,如果四平八稳,这也不去做,那也不敢碰,不去探索,不敢突破常规,不能冲破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无法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句话,不敢也不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济发展方式怎么能够真正转变呢?
提高干部执行力,除了靠干部自觉学习与实践,也要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我们既要创造条件,关心支持干部,尤其是那些基层一线的干部,激发和保护好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要严格要求,加强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同时,围绕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那些能够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更大的作为平台和更好的工作环境,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体现为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能力,锐意创新、善于突破的思维方式,锁定目标、咬住不放的工作态度,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团结协作、理解包容的人格力量等。
执行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体现为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能力,锐意创新、善于突破的思维方式,锁定目标、咬住不放的工作态度,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团结协作、理解包容的人格力量等。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领导干部努力提高执行力,是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坚定的为人民服务意识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先决条件。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素养、端正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才能抛弃私心杂念,脚踏实地、奋发进取,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要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利器”,就是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过去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今天可能会变得不甚管用。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科学决策、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必备的精神状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非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而要将中央精神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落实方案和实施办法。因此,领导干部执行力强不强,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能不能在准确把握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应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应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打破思维定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应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本级情况,摸清下级底数,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勇于改革探索统一起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因事、因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健全和完善问责和监督机制,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领导干部应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问责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带头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督。
提高干部执行力
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把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作为关键因素,牢固树立从基层选用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的理念,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肯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人选出来,用到关键岗位上,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执行力。
坚持务实理念引领干部执行力。要注重选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始终把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注重选拔那些能在实干基础上有突破,在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上有实招,在行业和地区发展上有思路的干部,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和充满底气、灵气和朝气。要注重选拔着眼全域、善谋发展的干部。重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优秀干部的发现、培养、识别、选拔,注重提拔使用经过乡镇岗位磨砺的干部,尤其是经过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锻炼的干部,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统揽全局能力的干部。要注重选拔求真务实、踏实干事的干部。以树立崇尚实干、崇尚基层为导向,关注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注重选拔那些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干部执行力。要推进公开选拔。坚持为发展配班子,凭实绩用干部,不断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力度,将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权、选择权交给群众,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推动竞争上岗。围绕解决机关中层干部流动难、管理难、指挥难等问题,积极推行机关部门中层正职跨部门竞争上岗,使基层普通干部通过竞争选拔,进入各重点部门中层正职岗位任职,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要推行全员聘任。围绕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问题,组织机关部门实行全员聘任,同步实施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待聘跨单位交流,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形成比较合理的梯次配臵。同时也进一步理顺干部任用管理关系,改变以往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少数干部难指挥、难管理的被动局面,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机制。
强化实践锤炼提升干部执行力。提高干部执行力,干部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水平是关键。要在基层一线实践锤炼。把干部放在基层一线锻炼,促其工作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使用在基层。对新录用的公务员、安臵的军队转业干部一律先安排到基层乡镇任职。同时,把信访维稳部门作为培育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有意识地把新提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安排到信访、矛盾调解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地方进行锻炼。要在重点岗位上实践锤炼。多岗位锻炼尤其是经过重点岗位的锻炼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选派机关部门的副职到乡镇、街道担任主要领导,选调担任过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领导交流到区机关部门任主要领导。通过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基层领导等重点岗位的锻炼,逐步实现干部培养、使用、调整上的资源共享。在重大任务中实践锤炼。按照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抽调优秀年轻干部到重大项目承担任务,丰富阅历,经受实践的锻炼和磨砺。注重把艰苦环境锻炼和重大任务锻炼相结合,较好地解决干部工作经历单
一、实践经验欠缺、社情民意不熟等不足,增强年轻干部的发展后劲。
完善考核评价强化干部执行力。推动工作任务的高效执行和落实,还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要全面落实“办事档案”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办事档案”制度,及时记录完成重大实事、重要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等情况,完成急、难、险、重等任务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表现情况,完成本单位重点工作、岗位目标的表现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实绩,把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纳入日常考察视野。要推行“两述一评”制度。结合实施届中、届末考察,组织对各机关部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开展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干部群众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客观公正地对每位区管干部的岗位胜任度、廉洁自律情况和群众满意度实施评议。要开展“三治三问”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升干部工作执行力,在机关部门和省市垂直管理部门重点岗位开展以“治庸问效、治懒问责、治腐问廉”为主题的活动,重点整治“庸、散、懒、慢、拖”等12种行为。注重加大督察落实力度,并责令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解决政府机关“中梗阻”问题,有效推动机关干部勤政、廉政、高效。
基层干部执行力调查
工作有布臵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以老套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有利益的抢着干,没利益的不推则躲……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不少地方基层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
“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计划会打折,机会会丧失。当前不少地方基层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
执行力“缩水”,顾名思义,是指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完成工作任务中存在折扣、走样、梗阻、甚至流产的现象。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势必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和基层的稳定,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
“机械”型执行、“主观”型执行、“利益”型执行、“无过”型执行是执行力“缩水”的四种表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表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机械”型执行,按惯例、凭经验,不讲创新,照搬照套。集中表现在:唯规定,不结合实际。以上级规定为教条,照本宣科,不顾实情,机械照搬,简单拿来,上下一般粗。
唯形式,不考虑效果。甘当“传声筒”、“留声机”,工作有布臵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有开头没结果,有安排没检查,有启动没跟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做在会上,摆开的架势大,收到的实效少。
唯经验,不寻求突破。以老套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闯劲,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没有特色。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形式主义。
第二种“主观”型执行,唯喜好,论心情,不讲科学,随心所欲。集中表现在:唯资历,不讲民主。“家长”作风,自以为是,工作摆老资格,作风不民主,遇事不商量,个人说了算。行为武断,朝令夕改,决策拍脑袋,规划届届都有新花样,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工作没有连续性,这在“一把手”中表现尤显突出。
唯喜好,不讲原则。工作因喜好而为,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自己喜欢的多做,反之少做甚或不做,工作原则性不强。
唯心情,不讲责任。工作视心情而定,时好时坏,时松时紧,心情好时,大干特干,心情糟时,消极怠工,出人不出力,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自由主义。
第三种“利益”型执行,图名利,重个人,不讲大局,唯利是图。集中表现在:唯团体利益,不讲大局。以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利益主义严重,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益的抢着干,没利益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
唯个人利益,不讲奉献。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与己有益,“抢滩登陆”,与己无益,高高挂起。有的甚至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欺下,把上级和领导当成“如来佛”,虔诚膜拜,趋之若鹜,百般讨好,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不顾群众权益。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利益主义。
第四种“无过”型执行,混日子,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集中表现在:唯热情,不求落实。空有壮志豪情,却无行为之力,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有的遇到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束手无策,本领恐慌,打不开局面,常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
唯现状,不求长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谋事无规划,做事没重点,按天看在忙,按月看在干,按年看什么也没干成,不思安危,不思进取,工作缺乏闯劲。
唯好好,不求有功。“怕”字当头,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愿得罪人,怕困难,怕惹事,怕诬告,怕丢票,怕担责,遇事避重就轻,碰到问题绕道走,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悲观主义。
执行力“缩水”的根源
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与新时代要求发生偏离。问卷显示,有36.7%的人认为放松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导致自身能力素质提升过慢,是造成执行力“缩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干部学习不讲求实效,就学习抓学习,不能把学习同提高素质、推进工作有机结合,学难致用,学习效果差等等,直接导致了基层领导干部的整体能力素质提升缓慢,甚至有日趋滑坡之势。出现“知识、本领”恐慌,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相吻合,不相匹配,造成执行中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成效不大。遇到新问题新事物新矛盾,只有凭经验、凭吃“老本”去执行。
二是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导致干部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求利倾向、金钱价值观等不良风气,客观上对基层领导干部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
有些人经不起不良思潮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有的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党性原则逐步淡化,理想信念出现动摇,宗旨意识被搁浅,工作作风脱离群众,追名逐利的思想不断滋生蔓延。这种消极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了干部的政绩观逆转,导致执行利益化,讲条件讲待遇讲要求讲回报,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三是体制机制不优造成干部干事创业导向发生偏离。在干部选任机制上,目前,干部队伍选拔任用的机制体制不完善,还未建立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选任机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上岗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优秀人才难脱颖,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等。这将直接影响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导向,引导他们成天琢磨人而不去琢磨事,最终造成干部执行不力和不作为。
在管理考核机制上,未建立奖优罚劣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结合不紧密,考核办法与干部岗位职责缺少针对性,干部激励机制仍不健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等。造成了部门单位之间职责不清,干部责任不明,工作相互推诿、利益你争我抢,执行到不了位。
在监督机制上,未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监督机制,事前监督运行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一把手和权力部门的监督成效不明显,“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难以克服,导致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执行随意性和主观化。
破解执行力“缩水”难题
破解执行力“缩水”难题,需要着力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力、操作力、创新力和约束力上狠下功夫。通过学习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增强干部在执行中的政治力。同时加强效能建设,在作风转变中增强干部的操作力。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选任机制,树立重执行的用人导向,加强执行中的监督管理机制。
还可以通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干部参与城市拆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重点或中心工作,让干部在一线实践历练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智,切实增强执行力。
领导管理篇:刍议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执行力”一词的由来
“执行力”源于企业管理理念,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类组织中的热门话题。比尔.盖茨曾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执行力”是“当今时代最具操作性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2006年底发行的《执行》一书中指出“执行力对于个人,对于企业,对任何一个组织乃至对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种竞争力。执行力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近年来,执行的理念日益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渗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执行力”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的渗透,不仅体现为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成为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充分说明执行力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重要课题。
政府执行力的定义:
广义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
狭义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
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政府执行活动前期:主要表现为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等;
执行活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力、控制力、决断力、应变力、指挥力、沟通协调力等;
执行活动后期:主要表现为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
二、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过程控制力等。
政策领悟力
领导干部对要执行的政策必须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只有充分理解政策的重大意义,才会自觉地、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去执行;只有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去执行,达到预期效果。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有效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实践结合力
它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了解“上情”,也就是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理解“下情”,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去“结合”。政策结合力是执行力的核心,结合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强弱。领导干部要提高政策结合力,就是要在执行中把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拿出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做到宏观精神具体化、抽象理论实践化、一般贯彻典型化、美好愿景现实化。
团队建设力
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而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却可能因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支持而黯然失色。一个组织、一个班子、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有强大的执行力。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是政策执行的保证。上级决策、决定和要求的贯彻执行,要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必须分层级进行,每一层级团队在执行上的不协调、不到位,都可能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否善于与人团结共事和精诚合作,是衡量一个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关键。每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加强与同事在思想、认识、信息、感情方面的沟通交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形成工作的合力,齐心协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高素质的执行团队。协调沟通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但绝不是消极、被动和盲目的服从,而是理性的服从,是建立在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的服从。领导干部要善于打造多元的执行沟通平台,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吸纳各方面的真知灼见,扩大决策的群众参与面,群众对政策了解得越透彻,执行就越容易。要善于疏通执行过程中的梗阻。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着求细、求深、求实的原则,把群众说懂、说通、说服,使群众理解、接受、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配合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过程控制力
执行力发生在宏观与微观、决策与执行、领导与群众的交叉点上,执行过程的控制非常关键。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过程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领导干部执行过程控制中,必须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倾注全力为人民群众办事情,把好的方针政策落实下去。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重点性问题、突出性问题、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对执行过程的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执行的各个环节。要请群众广泛参与、监督,让群众说了算。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大事、难事。执行之后要注重绩效考评。必须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古人云:行胜于言。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促进发展的推动力,是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
—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为人民服务意识,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思想之本。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素养、正派的思想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才能在干事创业中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不会见到问题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才能在决策实践中抛弃个人私心杂念,自觉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脚踏实地、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
—着力培育强烈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行动之源。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是否深刻、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行动是否自觉、是否坚决。其中,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何,直接决定了执行的效果如何。领导干部的职责是出思路、作决策、带队伍、抓落实,如果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势必会在执行层面上大打折扣,产生“肠梗阻”,甚至出现“趋利执行”、阳奉阴违的现象。领导干部只有切实增强政策执行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民生为重,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局部服从全局,才能很好地执行各项政策,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大力增强优良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品质之基。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克服知识和本领恐慌,增强执行的勇气和底气。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沟通上下左右、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提升优化实施方案、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提升促进自主创新、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保持公开透明、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提升坚持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在勤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不断提高政策执行力。
—不断进行深入的思想解放和开拓创新,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创造之要。贯彻执行政策并非是原封不动、照本宣科,而是将政策规定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贯彻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落实方案和实施办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消除风险于萌芽状态,克服困难于初始阶段,化解矛盾于无形之中。要锐意进取,敢想敢闯敢干;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打破陈旧的、模式化的思维定势,注意防止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行为习惯;要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本级情况,摸清下级底数,因时、因地、因事、因条件地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将政策执行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的问责和监督机制,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外因之需。提高执行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执行不力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完善领导干部问责机制,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匹配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绩效考核制;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赏罚分明,既有奖励,也有问责和处罚,充分发挥问责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要完善监督机制,保证决策执行,督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严肃纪律,严格考核,促使领导干部执行力不断提高,确保政令畅通和执行有力。
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就领导干部而言,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履行职责使命、实现既定目标、提升工作效率的实际运行能力,就是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狠抓落实、提升实效、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执行力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前提
(一)树立科学执政思想
科学执政的本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执政思想,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我们党执政以来的主要成功经验,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根本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执政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确树立群众观和公仆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牢记“两个务必”,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的问题,确保领导干部科学执政,高效执政。
(二)遵循民主执政原则
民主执政的核心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执政是确保决策科学化、措施规范化、高效化的重要手段。民主执政落实得好与坏决定着执行力的强与弱。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努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及工作氛围。
完善议事规则,就是要从制度上体现集体领导,重大事项民主决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独断性。首先要转变决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其次,要提高决策素质。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业务统领能力,要努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要增强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复杂矛盾的水平,要有不唯书、不唯上、敢于破常规、善于总结开拓的实践品质。
畅通民主渠道,就是要多形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畅通民主渠道的措施和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二是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氛围。三是要扩大公众参与决策的范围与程度。
完善监督机制,就是要强化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处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增强依法执政能力
依法执政是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根本前提。其本质体现为行政权力的确立必须由法律设定,行政权力的运作必须依法进行,行政违法必须追究。在实践中坚持法律优先,程序公开、权力监督、法律救济等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在行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这一根本理念,着力提高依法执政的本领,强化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执政的内在素质。
二、提高执行力的目标要求
(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强化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具体地说,提高学习能力就是要做到“四真”:
一是真信。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有信心化解和处理一切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真学。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才能清醒。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纲领、目标和要求,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习好胡锦涛同志有关重要讲话,把握和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努力做到学之求深、悟之求透,切忌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扎扎实实地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提高解决思想困惑和判断不同思潮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责任感。同时,还要搞好知识技能的武装,自觉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真正学出品质、学出境界。
三是真懂。所谓真懂,表现为政治信念明确、政治理论成熟、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思想基础,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目标和原则,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能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认识国情,正确把握时代脉搏,站在党的事业的大局和发展的全局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思维水平,确保工作重心不偏位、工作方向不离航。
四是真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领导干部要把党的根本宗旨、指导思想、科学理论转化为自觉行动和实践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谋求发展的“开山斧”,推动建设的“火车头”,力求达到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见效的目的,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充分展示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一心一意谋发展、竭心尽力搞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事务中透过现象、抓牢本质,以新思想、新观点作出新论断,找到最快捷的处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勤谋利民之事,爱民动真情、为民下真功;真正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制度,切实做到为民、务实、勤政、清廉。
(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领导干部要自觉锻炼和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善于从时代发展的重大变化中考察和审视问题,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发展全局,从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把握内在规律,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代要求,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扩大发展成果,实现发展目标;善于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客观地认识自身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科学地谋划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善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来,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来,放到解决阻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来;善于结合热点问题反映出的矛盾,通过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现象,掌握真实信息,作出准确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矛盾的扩大。
领导发展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是要善于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这是对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的综合考验。二是善于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要善于综合协调、配臵资源。只有懂得优化配臵、有机综合、协调利用,才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统筹的能力、用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四是要善于科学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全局观念、前瞻意识及复合型知识能力。五是要善于把握重点。把握重点才能避免平均用力,做无用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较好的工作业绩。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明确的工作思路、灵活的工作方法、睿智的工作艺术。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是善于洞察和把握社会动态,及早发现影响改革发展的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工作前移。二是善于规避风险,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平时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具有正确应对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一旦出现问题,要敢于负责,处变不惊,靠前指挥,妥善应对,果断决策,及时控制局面,预防和制止矛盾激化或事态向不良方面发展,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和影响。三是善于因势利导,协调各阶层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要能及时把握矛盾形成的关键、矛盾可能出现的各种表现形式、矛盾的突出特性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达到平息事态、消除隐患、凝聚民心、平和民气的目的。
总揽全局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全局观念。既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又要着眼于党的整体工作的全局;既要善谋眼前,又要善谋长远;既要能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又要能注意从总体上保持发展思路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既要善于协调全局中的各方,又能使各个局部各得其所,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领导干部要能准确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既要思想上明确发展的整体性,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又要行动上着眼于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等统筹发展的全面落实,实现数量、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结合,并以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三是领导干部要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提高认识,要能从全局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高度,立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以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稳定。
(三)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一是领导干部要有创新精神。领导干部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必须牢固树立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把创新作为落实“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有力武器;必须始终保持成绩面前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勤于总结、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出新举措、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必须自觉养成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畏缩的顽强意志品质,敢于并勇于迎接一切风险和磨难的考验;必须立足岗位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作为推进工作全面发展的根本标准,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努力改革和摒弃阻碍工作开展及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做到思想常新、要求常新、目标常新。这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精神品质提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敬业素质。
二是领导干部要善于创新。善于创新具体表现为:
树立新思维。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抛弃陈旧的、落后的、僵化的思维方式,以新思想、新观念、新的思想方式来分析、认识和对待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唯经验是从。
把握工作规律。要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既把握工作全局性运行的共性规律,又把握工作局部性运行的个性特征,在科学总结的前提下,结合实践、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优化管理方式。以增强凝聚力、激发战斗力、发挥主动性、提升实效性为中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和完善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成就、纵容问题是犯罪的责任理念和机制,从寻找问题和不足入手,推进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善于发挥群众智慧,推动和改进工作的整体发展,遇事决策时多听群众意见,不主观武断。
三、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机制措施
(一)树立德才兼备观,因才施用
政以得贤为本,国以任能而兴。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决定着党的执政成效。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突出能力建设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真正把能力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核心指标,形成崇尚能力、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使用上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要求与干部不同个性特点的适宜性,确保能力优势在工作中得到较好发挥。
(二)建立能力提升机制,强化本领
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实际需要,多形式地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比如,对县(区)级党政领导的培训,重点加强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民主集中制及党风党纪、施政用人等教育;对各部门科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理论培训,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等思想认识,提高他们“如何抢抓机遇谋发展”,“如何应对复杂矛盾”,“如何改善干群关系”等工作方法;对机关干部,要重点强化岗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专业技术干部,要强化创新能力的培训;对农村党员干部,要突出学历教育和实用技术、发展能力的培训。
在培训机制上注重规范性。针对部分领导干部疏于学习、自觉性不高,存在“漏训”的问题,严格干部轮训、调训制度,实行量化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学习考分考评制,将干部的参训学习结果纳入年终单位党建目标考核范畴。
在锻炼方式上坚持多样性。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各种岗位上去磨练,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干能力。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挂职或竞岗交流。
(三)建立能力实现机制,能者有位
坚持以能选人,搭建能力实现的平台。以“能”作为识别、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切实做到能者有位、能者有为。不断改进选能方式,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充分体现群众公认原则;不断扩大公推公选范围,规范公推公选程序,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在竞争中识别干部,在比较中选拔干部。
合理配臵干部能力资源,优化能力提高的环境。一是坚持“人事相宜”。使用干部要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能;二是注重合理搭配。把各种干部资源合理地、科学地整合搭配起来,使班子结构达到最优化,能力发挥达到最大化。
实施有效激励,激发能力实现的动力。实行目标激励,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开展个人职业目标设计,让每个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实行职位激励,把有能力、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实行荣誉激励,让发展有功、业绩显著的干部有地位;实行物质激励,让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作风踏实的干部得到实惠。
(四)建立能力评价机制,落实量化
建立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岗位要求、职责范围、履职情况、落实效果、创新成绩等分别制定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村(社)干部能力素质考评指标,合理确定各项指标在不同层次考评中的权重要求,以细化、量化的方式,形成具体的评价标准。
建立能力评定机制。要综合运用水平测试、民主测评、政绩考核、实践考察等方式,增强能力考评的全面性、客观性。注重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把共性测评方法与个性测评手段结合起来,把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全面把握干部能力的动态变化。
注重能力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以实绩论奖惩,凭能力用干部,对那些能力突出、实绩显著的干部,大胆提拔重用;对那些平平庸庸、无所作为的干部,及时加以调整,形成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创造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责任编辑 徐丽霞)[社会主义论坛 第9期 2007年9月]
提高政府执行力 推动珠海大发展
执行力决定效率,更关系作风,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政群关系的重大问题。目前,珠海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对于推动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发展任务和人民群众的重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政府执行力,简单来说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决策、落实工作、推进发展的实践能力。它是对政府工作效率和绩效的综合评价,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可以说,政府执行力就是一个政府的生命力、竞争力、创造力和组织力。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温家宝总理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省委、省政府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就召开全省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提高执行力工作。汪洋书记明确要求“用敢于碰硬的严格问责保证执行力”;黄华华省长强调“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力是履行政府职能的保证”。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各项要求与部署。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领导执行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当前,我市正处于升温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道路已经确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和任务也已明确,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抓落实,最紧迫的就是提高执行力,必须在提高政府执行力上见分晓、比高低、论英雄。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对珠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政府执行力,是推动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府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则是促进珠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横琴新区、高栏港区、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大开发的升温,港珠澳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动工兴建,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重大实业项目加快推进,珠海正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迈进了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发展面临的形势还较为严峻;另一方面是我们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任务,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区域发展实力、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等等,都对政府执行力提出了新的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汪洋书记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参加珠海团讨论时特别强调,珠海当前的任务,“第一是干,第二是干,第三还是干”,要求珠海今年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争取在珠三角地市中靠前。能否完成好汪洋书记交给珠海的新任务,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现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增幅提高、排位前移、方式转变”,关键要靠“干”!而要干好干出成绩,前提就是要提高执行力,以此见分晓、比高低、论英雄。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切实把握发展的规律性、提高发展的主动性、增强发展的创造性,不断巩固和扩大珠海升温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把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宏伟蓝图变成强市富民的美好现实。
(二)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当务之急。建设有效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共同追求,而政府的有效性最终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保障,行政效能的提升有赖于政府执行力的增强。近年来,虽然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执行不力、效率不高导致政令不通、阻碍建设、影响发展的问题,不但降低了政府效能,也损害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发展当头,只争朝夕。当务之急,必须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破解政府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狠抓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不走样、不变通、有实效。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廉洁公开透明的政府,树立起珠海各级政府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关键所在。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社会信息化、公共服务多样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政府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机关运作效率和政府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贯彻落实到位、关系到人民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能否得到回应与满足、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能否得到普遍认同。只有把提高政府执行力作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关键来抓,使之贯穿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政府及其部门驾驭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以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落实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长久获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人民的信任。
(四)提高政府执行力,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政务服务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明显好转,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改善了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可以说,政府效能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关键要素和重点环节。在区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珠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全面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转变机关作风,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把政府执行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和综合竞争力,真正把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到招商引资上,落实到推进项目建设上,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推进珠海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努力促进珠海经济振兴和跨越式大发展。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要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全面正确、不折不扣地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理解好、落实好,在“干”上比出效果、决出高低、论出英雄,实现甚至超乎预期目标,加快推动珠海升温提速发展,决不辜负中央、省和全市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和重托。
二、准确把握我市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围绕提高政府执行力这一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市政府坚持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一项基本要求,不断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一是组织修订了《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实施 《珠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规则》和增强会议实效性的工作措施,提高了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二是完善《珠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规则》,专门设立市政府法律顾问室,聘请资深法律专家担任市政府顾问,承担对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处理复杂重大问题等职责,为市政府依法办事、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撑。三是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涉及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大额投资、重要改革、国资处臵、民生事项等重大决策,坚持落实事前调查研究、事中专家咨询论证及合法性审查和公开听证、事后及时评估等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意愿,提高可操作性和执行实效。四是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决落实重大项目向人大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等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提高民主决策水平。五是加大重大决策政务公开力度,并形成制度。对市政府常务会议形成的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进行公开报道,大大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2007年至2009年,市政府共召开常务会议131次,讨论议题506个,研究决定事项1289项,其中1262项已办结或按计划推进,落实率达98%,决策执行效果较好,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落实。
(二)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改革创新是高效执行的源动力。市政府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完善行政责任体系。出台了《珠海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珠海市机关和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 《决策督查督办与机关效能监察联动机制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行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政府部门责任白皮书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在20多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责任体系。从2008年开始,对30个部门实行了目标任务通过白皮书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去年市政府公开了考核结果,对确保决策执行和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二是改进项目审批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建设项目协同审批和电子公文协同处理制度,制定建设项目审批新办法,改进和优化基建项目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专门建立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对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去年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构建大部门体制,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7个,精简幅度约为1/3,议事协调机构减少83.3%。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23个窗口单位,设臵了70个服务窗口,提供177项审批事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推广应用公共审批平台、网上审批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电子督办网络和外经贸业务电子公章系统,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了政务环境。
(三)行政效率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执行力的直接体现。市政府和各部门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应用科技手段,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1999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市属部门保留行政许可事项30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345项,审批时间平均由原来的30天缩短为7.9天。实行建设项目网上协同审批制度后,工程报建总时间由原来的200多天压缩到130天左右,审批效率提速三分之一。实施新的建设工程审批办法,审批时间再缩短至50多天。去年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为100%、提前办结率为59.1%。拱北口岸等推广建设72条旅检自助查验通道,旅客通关速度由原来的45秒降为8秒。
(四)行政监察不断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是推动执行的重要保障。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政策措施。整合投诉中心、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等资源,专门成立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至2009年底已受理投诉7748宗,其中属效能投诉受理范围的479宗,办结472宗,办结率98.5%。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已受理业务164.1万多件,提前办结率为99.9%,较好地解决了审批监察难、审批规范难、审批究责难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相比,与珠海新的发展形势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要求相比,我市执行力建设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断不断,效能低下。有的领导干部吃不透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全局能力较弱,决策时往往表现为优柔寡断,缺乏当机立断的勇气和决心,没有拼搏进取的朝气和锐气,看不清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推动发展动作慢,拖低了工作效率,拖慢了工作进度,甚至错失了发展良机,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二是当抓不抓,推诿扯皮。有的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应当由本部门、本单位抓落实的事项不愿甚至不敢去抓,怕冒风险,怕负责任,相互推诿。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工作互不通气、各行其是,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工作、损害了群众利益。三是当上不上,畏难不前。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消极依赖、等待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工作拈轻怕重,特别是精神不振作,没有苦练破解发展难题的真正本领,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更不敢啃“硬骨头”。工作主动性差、积极性低,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使问题久拖不决,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也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社会形象。四是当廉不廉,中饱私囊。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业务指导思想不端正,拿工作做人情、换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公共权力私有化,以权谋私。有的对上级的部署要求进行过滤,“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负责任、不求落实,甚至借改革创新的名义,钻政策空子,找监管漏洞,行损人利已、损公肥私之实,违法违纪,败坏了政府形象,影响了事业发展。
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只发生在极少数部门和公务人员身上,但影响极坏,群众十分痛恨,严重影响了政府执行力。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统筹兼顾、扎实有效地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
执行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不仅要有“想抓”的意识,还必须有“能抓”的措施、“善抓”的本领、“真抓”的作风。要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改进不足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政府执行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通过强化执行意识提高政府执行力。我市发展目标和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抓落实首先必须强化执行意识,营造浓厚的执行氛围。一要强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执行意识。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不干没有出路,假干只会误事,干不好就没有活路。对我市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干出气势,力争全面甚至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二要强化服从政令、坚决执行、令行禁止的执行意识。对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迅速落实,拒绝以任何借口推脱,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别是在我市当前各项目标已经确定、措施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无条件执行,做到真抓实干、一抓到底,问题不解决不松手、任务不完成不松劲、目标不达到不罢休。三要强化只争朝夕、奋勇争先、赶超发展的执行意识。珠海升温发展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必须以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奋力赶超,才能实现“争先进位”和跨越式大发展的远大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追求理想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热爱珠海的感情,以“白+黑”、“5+2”、“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冲天干劲,把各项政策措施一项一项执行到位,把各个重点项目一项一项推进到底,把各项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在奋力赶超中显本事、论高低、比政绩,干成一番大事业。四要强化领导带头、齐心创业、团结干事的执行意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带头干。决策要执行,领导要先行。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强化责任意识,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落实工作,引领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要营造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环境,从事业上、生活上、工作机制上、工作保障上团结和凝聚干群力量,关心支持广大机关干部心无旁鹜、自动自觉地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市政府领导要率先垂范,认真履行职责,带头解决问题,带头化解矛盾,更多地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近期要集中精力,想方设法,攻坚克难,着力研究推进和落实规划纲要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实业项目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迎检等工作,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取得。
(二)通过健全执行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量化管理、责任明确、考核有据、奖罚分明、高效执行的机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机制,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一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围绕提高执行力这个目标,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重点项目推进专责制、重要工作“限时办结制”。尤其是要针对我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确立的重点项目,实行“进度倒推”和工作台帐制度,确保各项具体工作目标能够如期完成甚至超前完成。要继续完善各级领导联系挂钩重大项目工作制度,做到“一个项目一位责任领导、一支推进队伍、一套落实机制、一套督查督办制度、一个检查考核方案”,一抓到底,抓出实效。要推广项目协同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缩短时限,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着力解决“办事难”问题。二要落实协调配合机制。对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明确各方责任。要增强团队意识、大局观念,协同推进,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推诿扯皮、上交矛盾、相互拆台的问题。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共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三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下大决心简政放权,花大力气削减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会议、文件的数量、规格和规模,使各级领导干部从例行公事和 “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今年与去年比,各区政府及市政府组成部门要压减发文和会议数量20%以上和实现公务购车费用、评比达标和晚会展览庆典论坛等活动“三个零增长”。进一步理顺市、区、镇(街)各级的职责分工,逐步建立权责对等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理顺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整合成立后,在项目投融资、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共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指导作用,使管人、管事与管资产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四要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市府办、市监察局和经济管理等部门要主动联系市委有关部门,加强行政监察、政务督查和限时督办,切实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以及各项经济指标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市委、市政府会议决定事项、领导批示事项和上级转办事项,要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期限和工作要求,对办理结果要及时通报。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对于进度不快、落实不理想的,要公开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批评。要改进督查方法,把经常性的工作督办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结合起来,实时掌握落实的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三)通过强化执行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强化问责是保证责任落实的有效手段。没有强有力的问责措施,抓好执行就是一句空话。一要健全行政责任机制。要建立健全主体明确、责权对称、层级清晰的部门责任制,将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严格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一把手的责任,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情、主要任务和完成目标,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要
第三篇: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健全决策机制,提高执政水平。正确决策是正确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个单位领导班子执行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决策能力的强弱。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树立科学决策观念,建立健全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一是规范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决定重大事项规则,对决策内容、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使(领导)班子决策有制度遵循。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位领导(干部)成员的聪明才智。会议决策前,班子成员充分准备、酝酿沟通、形成共识,提高了决策效率。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在决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咨询,遇到重大决策,及时征求意见,使各项决策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
二、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我们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一旦形成决议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注重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将全局工作按不同的层次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主要负责人牵头抓的工作,主要是事关全局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需要由一把手牵头,把全体干部职工方方面面的智慧集中起来、力量协调起来,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合力。第二类一把手推动的工作,主要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一 把手提出总体目标要求,各分管领导配合支持,由各对口股室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中,一把手听取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第三类是一把手支持的工作,主要是面上的日常工作,由各部门具体实施,领导予以支持。通过以上三类工作的划分,理清了工作层次,抓住了重点,明确了责任,使方方面面在一把手的统一领导下,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三是落实全员责任制。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从分管领导干部到一般公务员,实行责任无缝覆盖,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三、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督促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工作中要强化三项措施,充分发挥督查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执行效率。一是领导带头督查。提高执行力,领导是关键。领导者既是决策的主体,又是决策执行的直接责任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每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出台后,都要按照分工,抓好督促检查。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决策,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搞好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 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要督促落实。二是定期督查调度。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听取分管领导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措施。通过建立调度和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促进工作落实。三是现场观摩评比抓督查促执行。对区里确定的重点工作,如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进行定期观摩,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评比和竞赛活动,使各股室之间比位次,找差距,争先进,营造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肃执行纪律。抓好决策执行是项系统工程,是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必须制定完善各项执行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一是建立激励机制。用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各级干部的动机,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他们的奋斗目标,把他们的潜能变成显能,进一步变成领导工作的效能。二是建立压力机制。单纯强调干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够的,而压力之下的创造力则是无限的。建立干部档案,强化对干部跟踪考核。对责任心不强,能力较弱,政绩平平的干部进行降职或免职处理,干部队伍的压力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以奖劝善,以罚惩恶,旗帜鲜明地关心、支持和重用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对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文章标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能力。不讲执行就是不讲政治,执行力不强就是最大的无能。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必须增强自觉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增强自觉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自觉性表现
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的思想认识到位。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央和上级的决策意图,才能增强执行的自觉性,而增强自觉性的主要途径在于建立执行力的养成机制。我们结合先进性教育、荣辱观教育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基准,采取专题辅导、理论对谈、经验交流等措施,从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大规模的培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执行意识。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并聘请知名专家就党的先进性建设、国际国内形势、党的统战和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主动性。结合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问题定措施,注重实效抓整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深入社区、乡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放在研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上,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积极性。结合党员干部承诺服务群众等“先锋旗帜”主题实践活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党员自己制定的带有岗位和行业特征的具体要求,运用深入的自我剖析、坦诚的思想交流、严肃的组织生活、广泛的群众评议,把内化了的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坚定性。
二、增强创造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不仅是实现执政目标、达成执政使命的基本保障,而且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找准中央和上级决策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和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在发展特色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从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出发,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发展支柱优势产业与培育接续产业的关系,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多元化资源配置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壮大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并尽量延长自有矿山的服务年限,实现资源的接续利用;另一方面,及早谋划接续产业,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目前,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工业园区开始规划建设,瓮福和新川化工公司正式组建运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等接续产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再比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积极探索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使农民从“田间到餐桌”这条产业链上获得了更多收入;坚定不移地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实施“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注重从乡村干部、存量农民、增量农民三个层面开展培训,并实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预备制度,使农民在家务农懂得农业科技知识,外出务工既有一技之长、又能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比如,为了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在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大病补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合作医疗新机制覆盖全市农村的目标之后,又将这一机制移植到城市低保人群进而扩大到城镇非职工人群,并配套进行了卫生体制、济困病床、药品采购等改革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率先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建立廉价病床制覆盖市、县级公益性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乡镇的“四个全覆盖”目标。与此同时,我们按照质量建党、开放建党、科学建党的理念,把群众公认原则引入党员监督管理体系,特别是在机关单位党员的监督管理上,赋予社区党组织“三项监督”权力,即对评先评优和干部选任有鉴定权,对驻区单位和党员目标管理有考评权,对在职党员的社区活动情况有评议权,并建立了选拔任用干部征求社区或乡村意见制度,使关爱家庭、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义务成为选拔干部的必要条件。
三、增强实效性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历史问题的消化期、经济建设的加速期,决策和执行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领
导干部作为执行的主体,必须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机制、完善的体制规范其执行的行为,确保执行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能到位、有实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重新认识和界定行政系统的职能,及时从市场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作用的领域收缩和调整权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了主要为市场主体
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优良发展环境上来,提高了行政效率。围绕管大事、用好人,进一步规范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牞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和联系群众、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制度,用制度化的方法保证使那些符合党的干部标准、执行力强的干部能够及时得到重用。加强执行情况的督查,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常规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完善有利于发展的绩效考核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更新机制牞多角度、多层面地督查责任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严格兑现奖惩,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负责的人,较好地解决了“上有政策牞下有对策”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能力。不讲执行就是不讲政治,执行力不强就是最大的无能。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必须增强自觉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一、增强自觉性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自觉性表现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心和上级决策部署的思想熟悉到位。只有思想熟悉到位,才能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心和上级的决策意图,才能增强执行的自觉性,而增强自觉性的主要途径在于建立执行力的养成机制。我们结合先进性教育、荣辱观教育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基准,采取专题辅导、理论对谈、经验交流等措施,从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大规模的培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执行意识。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传达贯彻中心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并聘请知名专家就党的先进性建设、国际国内形势、党的统战和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主动性。结合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问题定措施,注重实效抓整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深入社区、乡村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愿望,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落实中心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放在研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上,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积极性。结合党员干部承诺服务群众等“先锋旗帜”主题实践活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党员自己制定的带有岗位和行业特征的具体要求,运用深入的自我剖析、坦诚的思想交流、严厉的组织生活、广泛的群众评议,把内化了的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贯彻落实中心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的坚定性。
二、增强创造性是提高执行力的要害。执行力不仅是实现执政目标、达成执政使命的基本保障,而且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提高执行力的要害,在于找准中心和上级决策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和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在发展特色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从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出发,辩证地熟悉和处理发展支柱优势产业与培育接续产业的关系,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多元化资源配置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壮大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并尽量延长自有矿山的服务年限,实现资源的接续利用;另一方面,及早谋划接续产业,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目前,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工业园区开始规划建设,瓮福和新川化工公司正式组建运
营,新材料和化工深加工等接续产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再比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积极探索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使农民从“田间到餐桌”这条产业链上获得了更多收入;坚定不移地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实施“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注重从乡村干部、存量农民、增量农民三个层面开展培训,并实行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预备制度,使农民在家务农懂得农业科技知识,外出务工既有一技之长、又能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比如,为了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在实现了新型合作医疗、大病补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合作医疗新机制覆盖全市农村的目标之后,又将这一机制移植到城市低保人群进而扩大到城镇非职工人群,并配套进行了卫生体制、济困病床、药品采购等改革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率先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建立廉价病床制覆盖市、县级公益性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乡镇的“四个全覆盖”目标。与此同时,我们按照质量建党、开放建党、科学建党的理念,把群众公认原则引入党员监督治理体系,非凡是在机关单位党员的监督治理上,赋予社区党组织“三项监督”权力,即对评先评优和干部选任有鉴定权,对驻区单位和党员目标治理有考评权,对在职党员的社区活动情况有评议权,并建立了选拔任用干部征求社区或乡村意见制度,使关爱家庭、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义务成为选拔干部的必要条件。
三、增强实效性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历史问题的消化期、经济建设的加速期,决策和执行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作为执行的主体,必须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机制、完善的体制规范其执行的行为,确保执行中心和上级的决策部署能到位、有实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重新熟悉和界定行政系统的职能,及时从市场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作用的领域收缩和调整权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了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和创造优良发展环境上来,提高了行政效率。围绕管大事、用好人,进一步规范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牞健全完善党员学习、教育、治理和联系群众、民主参与等方面的制度,用制度化的方法保证使那些符合党的干部标准、执行力强的干部能够及时得到重用。加强执行情况的督查,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常规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完善有利于发展的绩效考核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更新机制牞多角度、多层面地督查责任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严格兑现奖惩,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负责的人,较好地解决了“上有政策牞下有对策”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