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的概念(共5则)

时间:2019-05-13 17: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力的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力的概念》。

第一篇:学习力的概念

本着不断创新的精神,精锐教育创新性的提出了“学习力”的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针对“学习力”做了概念的诠释,将“精锐考试研究院”更名为“精锐学习力研究院”,另外我们教学管理部正合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将学习力的概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以上种种努力,都说明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概念的提出,也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我们真正追求的是积极推动教学的突破,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的学员不仅仅取得成绩的提升,而是获得人生最核心的竞争力:学习力。

与此同时,我们针对“学习力”的英文翻译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原先的“Learning Power”调整为“Power Learning",这样更加可以展现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英文当中也更加有冲击力。另外,为了让客户更快更好得理解学习力得概念,我们专门做了学习力的标志并且进行了商标准测申请。关于“学习力”、“学习力”诠释图和精锐学习力研究院的更新标志,请参考附件。

趁此机会,我们也可以再次温习一下“学习力”的概念:

学习力 Power Learning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缺乏学习意愿,即不想学;二,不得法或学习能力差,“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不会学;三,缺乏成就感,不能持之以恒,即不能坚持学。精锐教育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倡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即学习者主动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效吸收外在知识并不断地内化成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精锐教育全球首创地提出了“学习力”(Power Learning)的概念。具体来说,“学习力”是人生各个阶段“获取知识效率,存储知识容量,更新知识速率,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和反映,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统称。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精锐教育从根本上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同时将知识的传递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励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达致学习毅力养成的目的。因此,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人生成功最重要的竞争力:学习力。

第二篇:学习力

学习力论文

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时刻学习,终身学习,开拓创新,使自身的价值不断的得到提升和增值,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然而,学历与社会、经济地位极不成正比的人,在拿到优异的毕业成绩时,就已注定了自己一生不断贬值的命运,从而成为那种灌输式教育的牺牲品。那么,学习到底学些什么?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如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等等?作者都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读,总和的说要我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创新,学会持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竞争力,拥有self-confidence自信心,warmth of personality热情,intellectual creativity创造精神,intellectual curiosity学习欲望,initiative学习的主动性,sense of responsibility责任感,reaction to setbacks对失败的态度,energy活力等等的高尚品质。

一个人的想象如果不能超越他现实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

哈佛的学习告诉我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要深刻剖析,间接挖掘,享受过程,突破极限,更有甚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更高的问题,同世人一同探索研究。第一章,学什么自己决定。学习的范围很广很宽泛,我们绝对不可能在一个时间里对自己进行定位,就连爱因斯坦也做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决定自己做一本《相对论》。作者也因此慢慢带领我们一步步接近我们的学习目标。

首先要我们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很多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件义务,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就算完成,另外还有人认为,学习是被父母逼迫的,是为了以后工作需要的文凭,只有少数人认为学习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是作者提出的学习,不能独立思考的人将会是学习的奴隶,没有创造力也将会是学习的模仿者和抄袭者,我们需要学习认识自身和世界的多种视角,以此来赋予我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生活基础,让我们终身学习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拒绝“跳蚤人生”。现在我们就要改变这种被迫学习的想法,纠正态度,树立危机意识,对未来充满好奇心,拥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生活中确立目标,勇往直前。其次作者又提出了一问,10年后希望自己做什么?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目标,也许还会有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用担心,我们可以边学习边选择目标,在选择目标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的知识,目标是前进的灯塔,计划是行动的方案,所以在确立目标后就要制定计划。我们要始终坚信学无止境。终身学习。还要在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兴趣是最充沛,快乐,轻松,美好,活泼的,新鲜刺激,生动形象,节奏感强,真实的,学习内容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最后好奇心也将是探究问题的关键,人的好奇心是在慢慢减弱的,所以我们就要化减弱为升华。一个总是能提出为什么的人,是活着的;一个不再提出为什么的人,是活着的死人。要相信你是等待开发的金矿,人生来就平等,就拥有各自的潜能,认识自我,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激励自己勇敢面对挫折。世界由信心创造出来。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在压力中使自己的能量,得到最大发挥,高度紧张的环境能调动多种潜能。第二章,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基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打到一条鱼,在旁人眼里他是一个走背运的倒霉蛋,但他没有为之叹气,在新一天的清晨,他带着信心与果敢出了海,在第二天的黎明,比他驾驶的船只还要大的箭鱼上了他的鱼钩,箭鱼拖着渔船走了很远,他耐心地等候,直到鱼筋疲力尽,他捕到了这条有生以来最大的鱼。但是鲨鱼又一次次的围袭上来,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与之搏斗,鲨鱼把能吃到的鱼肉都吃了,结果等他驾着小船回港时,大鱼只剩下鱼头、鱼尾与一具躯壳,他用自己的硬骨头受到了所有人的赞颂。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吗?这种拼命的态度。

先来看个哈佛定律w=x+y+z,就是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每个人产生的惰性是学习中的消极力量,有了勤奋就能抵制这种阻碍学习的消极力量。绝对不要相信学习有什么捷径,只要专注,执著,以及锲而不舍的努力,才是学习的捷径。在挫折中进步,从挫折中获得学习的力量,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的秘诀有两个,第一,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参照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总会石穿。同时,我们要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质疑,学会自学,善于将知识融会贯通,以及有效管理自我。最后,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大学时代,大学是袖珍型的小社会,虽然比现实平静、安宁的多,但是总会有很多小小的竞争,值得我们累积经验。在这里,我们的大学-大红鹰,虽然有很多人会抱怨,其实细心想想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有点类似于哈佛的教育理念,只要用心,我们也可以拥有同哈佛学者一样的学习力。

想要拥有强大的学习力,在学习上就不能盲目地,无目标的学习。给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创造一个长久可行的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多多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忘记身上流过的汗和泪,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潜能。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而学习的兴趣就是黑暗中的萤火虫,带着你一步一步走向黎明。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学习力和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的。所有巨大的成果都由一点一滴的小成果积累起来的。不言弃,不放弃,学习贵在坚持专注。坚持是学习中最执著,最顽强的品质。学习应该是人一生的事业。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蓄力。

第三章主要说的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最重要具备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大资本。学习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大多数人仍然有很大的误解。学习方法是运用智商这种潜能的技巧,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在20世界级的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最大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它是学习中最讲科学分量,最讲技术操作的品质,方法的优劣决定着一个人学习的成败。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过程所用的技巧和工具,所有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合,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来灵活所用。最重要的学习技巧。就是善于利用自己喜欢的模式。心情能控制学习效果,谁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适当调整原来的学习计划,把心中介意的小事尽快处理掉,这也是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方法

《学习力》中描绘的哈弗大学并不是一个学习的牢笼,流水作业班的机械学习。书中介绍哈弗大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并且极其富有特色,并且很有足够的优越性

读课本在哈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自我学习,比方扮演角色。融入学习的角色中,更深刻的去体会理解,自己亲身感受所要学的知识的方法对学习有良好的效果。而这,正式可爱又可贵的“婴儿原则”带给我们的重要的方法。观察是学会学习的人需要注重的。书中介绍了像长期观察法,重复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简介观察法,隐蔽观察法,整分观察法。我觉得我个人需要加强重复观察法,因为我缺乏来年更好的心理品质,观察不深入,忽视了对主要现象。观察使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倾听同样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书中所言,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因为他想让我们少说多听。倾听有时比诉说更重要。

书中认为我们要做一个质疑者,而不是一个傻呆呆的接受者。一个问题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要学会多思考,去探索它的正确性以及多样性,而不是拘泥于书本上教条式的 答案,机械式的统一回答。那样,会作为一个引子,为你打开另一扇大门,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而且我们要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要学会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下一次的犯错,而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的摔倒,永远无法完美的跨过这个坎。

第四章说的学习方法上主要包含五类,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创造力;三,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习;四,学习团队合作;五,珍惜时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哈佛之所以创造很多奇迹,是因为哈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哈佛注重培养学习的创造能力及品德行为,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创造力。学习源于一个人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上的创造力,培养学习兴趣,使学习部再枯燥无味。

发挥自己潜力学习: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自己发挥多少开发多少。

学会团队合作: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要多听,多读,多观察,学会团队学习

珍惜时间,做个高效能的学者:在最短时间中,从各种资源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全世界的人有一样财富是一样的,一天24小时,谁也没多一分,谁也没少一秒。然而,聪明的学习者,能把时间变成多,让别人羡慕无比。其实,他们并没有被上帝偏爱,他们只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充分利用了时间。

要知道,现在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使学习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实际变化的速度,这样才不至于遭受被淘汰的命运。

一流的学习者总将时间挂在嘴边,用分计算学习的时间,这样,能避免更少的浪费时间。充分利用你生活的零碎时间,不浪费那些时间间隙,积少成多,你将获得意外而惊人的巨大财富方法有很多,书中列举了像处理学习中的杂事,做摘记或做学习卡,读短篇或看报纸杂志,背诵诗词外文单词等。

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哈弗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那个石头,小石子,沙,水逐渐填满瓶子的实验相信众所皆知,他充分向我们说明了要学会分配自己的精力,制定列表分清主次来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要有选择的学习,而不是像倒垃圾一样,一股脑全部装到脑子里,却不能良好的吸收努力尝试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发展它。有的学生白天记忆力好,但是有的学生开夜车才能充分利用时间。因此,要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段,有计划的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间,利用该时间段创造价值。因为黄金时间段,人大脑的学习效率是成倍提升的。

当然,我们不单单要从内在提高自己的效率,当遇到外界的干扰因素时,学会说不,拒绝别人或者自己的干扰或者休息下,要知道,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

以前的教育是少走弯路,然而当你勇往直前时,无法前进时你或许应该试试迂回。而不是钻牛角尖,避免进入“循环圈”,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当然,学习不单单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学习无处不在。哈弗不想培育书的奴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支持学生参加社团等,不单单为了减轻课业的重担,还能锻炼社交能力等。第五章

哈佛惟一不变的就是“变”面对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要想在学习方面获得成功,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也不再是唯一的,机遇对我们的帮助毕竟有限,所以创新思维是机器重要的,它会让你持久拥有竞争力,创造性思维便是学习中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事物间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发现和创造出新事物的创造方法,它体现机动灵活,远离传统,独具创造。

这让我们想到了现在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中国的教育方法,中国式的教育一直是受到外国人的批判与鄙视。从古代学习四书五经、考八股文,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在中国人看来,不是一直在进步吗?我们放宽视野,外国人的教育,他们注重的是实践性。举个例子吧,同样是上美术课,外国人的美术课,老师拿来一篮水果放在讲台上,叫学生门画,但是中国的美术老师呢?他们会吧苹果香蕉放在黑板上,然后让中国的学生照着样子画,无疑,画出来的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己的创造性。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不是培养掌握知识的人,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在现代社会呢?教育自然是希望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适应大学。显示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不是照搬书本中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很重要,这需要你有知识,有欲望,有对揭开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现代教育的弊端,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学生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不敢挑战权威。在《学习力》中,把这称为“迷信式的学习”,而书中也提到,“迷信式的学习”是你最大的敌人。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很优秀,每一次考试固然取得优异的分数,可就是很大这一部分人,他们只知道对着书本,他们不会去猜疑老师的答案,不会去怀疑书本的不妥之处,即使老师讲错了,他们也认为那是对的,因为那是老师讲出来的,这就是典型的“迷信式的学习”。联系到社会,也有许多青年的科学家做一些研究报告,他们即使有了自己的研究数据,但有时会因为与权威的科学家的理论不符合,以至于并未真正采用自己的研究结果。而在知识更新的现代社会,显然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要被淘汰的。

哈佛最为戏剧性的人物-----比尔·盖茨,他在哈佛读大学时是怎样学习的呢?其实他读本科时的课程也和其他人一样,他特别喜欢看经济类的书刊,他曾经还想过做一个数学家,然而对于未来事业的选择,他的想法很开阔。后来他也并未顺应大多数人的想法,而是把精力花在计算机上,现在他的成功无疑说明当初的他是有先见的。

学会做梦也许就能发现真理。历史上,在睡梦中解决学习、研究、文学创作的问题屡见不鲜。现代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唯一可以好好休息的时候就是睡梦中。所以在梦境出现的灵感很多。所以现在灵感思维对学习的重要性已经收到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让人值得开心的事。相信自己的直觉,你就会成功。直觉思维有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把握整体,直观透视与空间整合,快速判断。人具有思维,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内在的判断与选择。

第六章注重的是创造。“创造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范和抄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尽快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哈佛学习格言)这句格言让我受益匪浅。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会如何创造,而不是死记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方向。文中也提到了学习分为三个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得轻松。主动探究,深思问题。文中提到,学生早点参与科研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帮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总之,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要一味地给自己填充知识,记住的都是死的东西。将基础的知识全面掌握,再加上自己的创造思维。将知识不断地扩大,变成更具价值的财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是学习的结果,将知识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当小孩子遇到问题,他们总是会问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随之长大的我们不应该让这份想象力散失。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时刻具备问题意识。充满好奇的心去探索生活。许多伟人都因具有创造的学习力而胜于他人。学习力就是评估一个人的素质。让每个人都因具有学习力而成为一个不断“增值”的人。

学习有三重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你反复分析、仔细推敲,在比较的基础上决定取舍。

现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天才”之说,不过,所谓的天才真的是天才吗?《学习力》中提到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比那些仅仅有天赋的人构建了更多的新奇组合。书中对笔的产生与使用做了介绍,说明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把原有的科技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获得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一个个的想法组合陈更多更好的想法,这就将达到创造的最高峰。然而创造也要有条件,那就是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再加上自己神奇的思维,一定能够创造出游价值的东西。

中国有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力》中也重点提到给自己提问。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诶个人采取的方式不同,有人不懂就大胆提问,但更多的是不懂装懂。所以,这里有必要提出----永远不要停止给自己提问。如果你的疑问永远都是留着自己享受,那么疑问就永远都是疑问。更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问越来越少,人们长越大就把它丢的越远。不过,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对此进行重视。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现在广泛使用,中国的高校也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而我们是怎样学习英语的呢?从字母到单词,从单词到句子,再到一篇篇文章。我们死记单词,我们硬背单词,我们可以把分数考的超过外国人。但这只不过是笔上功夫,而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说。爱德华,作为哈佛学生代表之一,他在学习外语方面有惊人的能力,他学习外语,只是把外语作为自己的一种工具,帮助他有所收获。最后,他并未成为翻译家,而是一位有名望的建筑设计师。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引出一种学习方法----移植。这种方法是将某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或创造新成果。

很多事情都有利与弊,但你是否发现,利用弊端也可以创造出有用的东西。《学习力》中举例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的悲惨结局,给人们提供了逆向思维,创造出低温切削法。“事情没有好与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这准确表达了这个道理:充分发挥创造力,坏事也能变好事。有些无所谓的东西,本身可能就是有价值的。比如现在提倡的循环利用,就是变废为宝,把垃圾处理后再次利用。

从相似中产生一系列的联想,这是创造性天才的一个主要特点。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力,你只需要知道如何去发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有很多的想法,但有多少人意识到把想法联想起来,克服他们之间的差距,我们一定会从中找到现在所料不到的事物。而《学习力》并不是分数和学历所能够代表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在即将踏入社会的时刻,我们共同上完最后一课,希望们真正具有学习力,做一个奉献的人!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多对学习有帮助的方法,虽然我们国内的教育方法与国外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更不用说是高手如云的哈佛。但这本书中的很多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正如这本书所说的要懂得变通,学会真正的思考和实践后的创造。这本书所提到的勤奋和中国从古至今的勤奋有不同的意义,要懂得掌握勤奋的尺度,最重要的是会把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需要的什么。我们要继承中国的传统和特色学习方法的同时学会借鉴外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要盲目的崇拜和遵从,选择自己需要的。

第三篇:混合式学习概念

2、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是么是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以上解释由Singh & Reed 提出。)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以上定义来自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的何克抗教授)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

虽然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可以理解为:

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

对这个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混合学习不仅关注技术通道,更重要的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即研究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最具典型性,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通道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通道主要包括:教室、虚拟教室、基于Web的课程、印刷品、光盘、视频、电子邮件、电话、教练与导师、电子绩效系统(EPSS)、软件模拟、在线协同、自定步调的E-Learning、移动和无线通道等。

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就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和确保教学质量,这与Singh&Reed提出的关于“混合学习”的5R之说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在“合适的”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绩。这个可以认为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

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

混合学习不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主要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传输介质、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的教学诸要素混合使用等。

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混合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成本和最大价值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一是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二是从实际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模式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或商业效益。

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混合学习以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教学方法以“主导—主体”双主模式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被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成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四、“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与“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对“混合学习”理论内涵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得到如下关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较新的名词,自其在企业培训中被提出到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近10年的时间。尽管其相关的一些理念已经存在多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教育理论,不管在企业培训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引起了人们积极探讨和投入应用实践。“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2、综合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混合学习的理论是多元化的,是多种理论的混合,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育传播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和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首要教学原理、活动理论以及创造教育理论等。

3、应用性

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指出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表明混合学习在学校教学、教师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运用,确实增强了教学效果、改进了培训投入-产出比、提高了学习者满意度。

4、发展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到其中。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力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3、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啥区别

1、教学内容不一样。虽然教材没有改变,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就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利用了信息手段后,可对教材进行加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动画、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学过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设计下,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很少或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课堂真正由学生主导,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3、学生学习方式的不一样。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只是充当忠实的听众的角色。很少或者没有发挥自己主动性的机会。学到的也只是课本内容的复述。

4、教师角色的不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E-Learning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其学习内容是交叉学科专题,所以主张运用的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是以星期甚至学期为单位,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电子作品集。”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3.“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4.“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5.“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设计的理论用于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从而把教学设计的思想带入教学一线,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更新。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工具,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

6.“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适应信息时代多样化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主要特征是:以学为中心,丰富的学习资源、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网、网络教室、多媒体等已经渗透到了各级各类教育当中,在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也有很多关于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成果,但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呢?在第六个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中,作者概括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以学为中心,丰富的学习资源、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那么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呢?我们一一来看。1)以学为中心

顾名思义,以学为中心就是以学习为中心。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及《教学设计原理》两本专著中鲜明地指出:“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认识学习的知识”、“为学习设计教学”。可以说,“为学习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违背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教学设计。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都是“教学设计”,因而都是“以学为中心”的。2)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网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可以说这是当代教育良好外部环境的体现。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支持,也为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支撑。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必然意味着优质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并不是资源越丰富越好,资源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需要以及学习目标的需要。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的资源过多,超出学生的认知负荷,就会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也违反了“以学为中心”这样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因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能作为传统教育环境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区别,而不足以作为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为学习设计教学,为学习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

3)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教育都非常重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就是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事实上,不管有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都可以开展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条件。因而,这几种学习方式不是信息化教学才能开展的,因而也不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传统教学设计的特征。另外,教学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学习设计教学”,因而要求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设计,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

4)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教学设计始终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表现在形成性评价上。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进行教学修改。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访谈、问卷、测试、档案袋等等。这些都可以得到关于学习过程的信息,因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过程中包含了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是否合理当然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是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一部分。可以看出,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并不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传统教学设计的特征。

因此,我不同意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法,教育可以信息化,是因为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学设计没有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它的态度是开放的,只有“恰当”和“匹配”,而无“现代”和“落后”;教学设计的宗旨只有一个:“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个宗旨始终没有变。

1、教学内容的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动画、图像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甚至四维教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2、教学过程的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 教学设计,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四篇:气球赛跑(力的概念)教案

课程类型:科学兴趣课 授课人:陈学渊 课程时间:40分钟 课程主题:气球赛跑

课程目的:1.初步知道力的作用; 2.初步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通过简单的实验游戏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课程难点:1.课堂秩序的把握,需要孩子们分组进行活动和比赛,所以需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2.让同学们积极讨论,探索原因。教学准备:气球、塑料吸管、棉线、双面胶、剪刀 课程内容及具体环节: 一.提问环节(5分钟)1.你们知道火箭吗?

2.你们知道火箭是怎么飞起来的吗?

3.现在大家里有个气球,大家想想怎么让他动起来呢? 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发同学们对作用力的思考 二.游戏(实验)环节(20分钟)大致内容:

同学们两两组队进行气球赛跑比赛; 1.用剪刀将吸管剪成3~4cm长的若干小段; 2.用双面胶将剪短的吸管粘在气球上; 3.将棉线穿过吸管;

4.每组的两位同学将线拉直,尽力吹大气球并捏住; 5.各组同学同时释放气球比比谁是气球跑得快,跑得远。根据教室大小确定同时游戏的人数,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三.自由发言时间(5分钟)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跑得快有的气球跑得慢。讨论结束后可以举手发言 四.实验揭秘(5分钟)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放开气球口子后,里面的气会对外面的空气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空气对气球也有一个向前的推力,即反作用力,于是就可以让气球跑起来了。

五.总结(5分钟):科学是有趣的,在有趣的同时需要动脑需要探索,你们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科学发展需要你们去探索,老师相信你们。

第五篇: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概念总结

一.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1.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物态 3.有时一个力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4.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5.篮球、跳水、皮划艇、跳远这四项活动中,跳远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规律。6.鸡蛋撞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相互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碗受到的力。7.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必须同时改变力的三要素。8.划船时想让船向左转,应左浆向前划水,右浆向后划水。

二.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9.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10.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11.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茶杯,施力物体是桌子。压力属于弹力,桌面受到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向下的弹性形变。12.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 13.弹力的大小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14.压力或者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者被支持的物体 15.弹力的大小只跟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三.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1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7.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

18.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但只能测重力。19.弹簧测力计可以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20.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21.弹簧测力计使中,弹簧、指针和挂钩不得与外壳摩擦。22.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

23.探究“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时,实验结论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四.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24.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25.重力的方向永远是垂直向下的。26.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27.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28.把一物体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29.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30.物体的重心一定位于物体上 31.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32.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33.在太空中失重状态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但是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34.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35.1kg=9.8N 36.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测量同一物体,天平的测量结果不同,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37.太空中天平不能正常使用

五.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38.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39.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0.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41.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42.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4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44.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5.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46.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7.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48.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的作用。

49.沿跑道滑行的飞机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六、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50.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通过实验证明 51.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52.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正确的

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53.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54.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有关,与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的改变无关 55.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56.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地球上惯性小 57.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越滚越慢, 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58.锤头松了,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 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这是利用锤柄的惯性 59.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火车上的起跳点(不计空气阻力)

60.行驶的汽车没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61.行驶的汽车没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6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6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64.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人体的惯性。

八、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65.摩擦力越大的物体之间粗糙程度越大 66.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67.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68.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69.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 70.用卷笔刀削铅笔,刀口与铅笔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71.用圆珠笔写字,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72.用砂轮盘磨刀,砂轮与刀口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73.用手握住一个瓶子,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74.当某同学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爬时,摩擦力竖直向下,匀速下滑时摩擦力竖直向上。75.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 76.匀速爬杆时,手对杆的压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77.用铅笔写字时,笔和纸之间产生的是滚动摩擦。78.自行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都是向前的。

九、下列事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滚动为滑动来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是()79.冬季冰雪封路时,卡车车轮上要装防滑链 80.自行车、汽车轮胎、鞋底常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81.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要把皮带张紧些

82.在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较新的运动鞋,而且不希望地上有沙子 83.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 84.自行车刹车用力捏车把 85.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

86.快速行驶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轮会抱死。87.给机器零件加润滑油

88.在机器的滚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89.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90.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存在空气垫

十、下列关于物体受力情况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91.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 此时他的推力小于车受的阻力

92.用10N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N 93.竖直上升的排球, 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 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94.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 上升时受到的合力等于于下降时的合力

95.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G的钩码, F可以小于G 96.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一定等于它所受各个力大小之和 97.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 98.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99.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的更快 100.101.人滑滑板,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固定在一起 自行车在转弯时是因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下载学习力的概念(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力的概念(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力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

    《力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第二章2.2.1力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牢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2、培养学生观察......

    《学习力》读书报告(共5篇)

    《学习力》读书报告 刚进大学,感觉没有学习方向,于是找了一本有关学习的书看看,而《学习力》映入我们的眼帘。谁知这就一发不可收拾,被《学习力》这本书深深震撼到了。 《学习......

    提高学习力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明白学习力的重要性; ●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了解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如何提高管理者的......

    学习专注力

    上次学校里面有一个免费的李阳英语讲座,好奇于是就去听了一下。对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大意是说许多人学了快10年的英语,其开口的时间还不如在集训的七天内开口的时间长。也就是......

    《学习力》读后感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

    学习力读后感

    第二章 学习不是偶尔短暂的爆发,也不是稍纵即逝的流星,而是一种滴水穿石般的持久运动。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才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哈佛定律:W=X+Y+Z(成功=勤奋......

    学习力读后感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地学习。———哈佛学习格言 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

    领导学习力

    领导学习力研究内容摘要现代领导学有两个研究重点,一是领导者(leader),二是领导力(leadership)。领导者必须具有领导力,具有领导力才称得上领导者。我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