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辅导方案
初中数学辅导方案
一、学生心里与学习差原因分析及诊断
人的一生,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不仅是我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长知识、长智慧的重要阶段,由于初中生的世界观还没有成熟,面临着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剧烈变化,也就被俗称为叛逆时期。
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所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打的同学、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等,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对中学辅导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进入到初二,随着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对中学紧张、陌生的感觉到逐渐淡化;同时距离中考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不足够 加上实践辅导是青春期萌芽的时期,学生的性格逐渐显示器出逆反的特点;自我为中心。同时学生厌学、沾染坏习气、自暴自弃等等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初一二这段时间是学生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宝贵时期,是学生在实践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这阶段如果教育不当,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地退步,而这个阶段的学习成绩又是一个很难和的巩固和上升期,做得不好很难为中考奠定非常好良好的基础条件。在这过程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常有如下问题:
1、公式掌握不准确,做题过程运用不灵活.对公式一知半解,自我感觉理解透彻
一到做题就出错,做题过程中通常不能完美的运用。
2、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比较松散.学习不积极,总是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不仔细。
3、内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一知半解 学习上体会不到成功
所能带给她的喜悦,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
4、偏科现象很严重,语文英语成绩名列前茅,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数学的 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偏重,需针对学科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加强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
二、辅导转化策略及解决方案
1.激发兴趣、立下信心。从现在起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制定目标,并建立良好的学习
数学习惯,一步步的往目标前进,以增加自信心。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数学学科带给你的乐趣。
2.打牢基础。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熟练记忆公式的应用,推理公式的简单由来,学会举一
反三,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把漏洞尽快补上,否则 可能会过早偏科,甚至对其他学科也产生消极影响。尽快找到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初一、二年级的辅导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打好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养成端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很重要,有学习的气氛就能带到孩子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第二篇:远见初中数学辅导方案
远见课程辅导学校
社区初中数学辅导方案
社区初中数学辅导是全日制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教育原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辅导目的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补差补缺,重在学法指导。
(二)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对优秀生辅导要增加20%难题,扩大知识面。
2、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
3、对差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辅导和训练。
(三)辅导方法
1、将社区辅导向全日制学校和家庭延伸。要求:在全日制学校学习数学,做到“课内三有效”(有效预习、有效听课、有效复习)。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利用其他方式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一个家长就是一个助手。
(1)先预习后听课: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具体做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操作:(1)超前预习并建立预习笔记(书上记录或另设笔记本),家长检查签字;(2)辅导老师检查验收。
(2)听课要认真:全日制学校的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不抓住,一切课外辅导都枉然。数学课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耳到: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口到:就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3)先复习后作业:及时将当天(当堂)所学的概念、定理、例题进行复习归类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做作业。
2、课外“二管理”:(1)习题管理。要求学生将辅导时所做的习题,装订成册(2)错题管理。要求学生将全日制学校和我校布置的数学作业,所出现的错题另设作业本重做,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
3、提高辅导课堂效率。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艺术的管理纪律,做到“活而不乱”“威而不怒”。
4、提高服务意识。(1)不上“缩水课”;(2)尝试增加一个晚自习,帮助学生预习,检查预习笔记,解决一周内在全日制学校课堂所产生的问题;(3)检查“错题管理”。(4)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
(四)辅导总结辅导教师每学期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反思,找出差距。
2008-9-5
第三篇:济南 初中 数学 辅导
写这篇日志的目的有两个:
1、告诉每一个在我辅导班学习的学生家长,我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初中的学习对学生整个学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家长协助我共同培养好学生,为升入高中以及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抛砖引玉。给各位同行及学生家长,介绍一下我的教学心得,希望对各位同行及家长有一定参考价值,因为本人在这个行业呆了9年,做过几次讲座,深刻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全国排名前20的一所985高校硕士毕业,在校期间曾任3家培训机构的老师,(课时费是一对一讲解500元/时,在后面我会介绍凭什么是500元/时,)现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现与山师教育学专家做教改课题。
初中的知识点很少,但为什么学生学起来很累,学的不扎实呢?
现在各学校包括培训机构,辅导老师普遍的教学方式;讲解一系列重点难点(多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然后做一系列重点难点的习题,每个知识点分别3至5个题,学生还没有扎实掌握,就进入下个知识点(因为多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每次学习相当于做无用功。所以学生会觉得每个知识点都学过很多遍,但是学不扎实。
那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方法,适合一对一的教学,本人提倡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制定具体教学计划。
首先让学生做一套综合性的试卷,通过对试卷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家长共同研究是为例让家长清楚学生的问题出在哪,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进程有把握。这个教学计划,目标一定要明确,一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下面会讲解到怎样叫明确)
现以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为例(其他学生的教学参考这个教学案例即可)。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巩固,将基础知识按知识点进行学习,(注意不是按照课本)。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一遍学生听一遍,问学生,这个知识点会不会?会,学生自己讲一遍,不会,老师讲,学生听懂了么?听懂了,学生讲一遍,过几天再问学生一次,讲不出来这个知识点,再学一遍,直到问5遍学生都能清楚的讲出这个知识点,OK,这个知识点听懂了,这样将知识点逐个学懂。
第二阶段,习题练习
针对每个知识点。将习题进行归纳,(教学期间很多同行,家长向我要讲义,没有必要,每个学生的强弱项不同,每个讲义也是针对每个学生制定的。课前的准备会花费很长时间,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缩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课时费是500元)。针对每个类型题,学生先做十道,在规定时间内全做对就算是掌握了(一定注意是规定时间内)。没做对的,老师讲一遍。问学生听懂了?听懂了再让学生讲一遍。然后再做十道题,反复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学生对这个类星体能准确,快速的答题,(这点很重要,在考场上2分钟对一道题没有思路就是不会做)。
这个阶段重点:第一,有耐心,一是对学生有耐心。二是对整理试题有耐心。
第二,任务明确,让学生确确实实的会。
第三阶段。就是利用综合性的试卷一起分析试卷,针对每个问题再重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其他学生参考这个教学方试,灵活掌握。教学中把握一个重点:因材施教。
今天教学方法先介绍到这,明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教学方式:精神的作用
关于我的辅导班:
开课地点:济南环山路开元山庄小区
接收人数:5人
对学生要求:初中生(现支付到初中数学),擅长分数从分提高至课程方式:1.一对一讲解
2.暑期托管:给学生制定学习任务,和学生一起合理安排时间
课程收费:1.一对一讲解100元/时
2.监督学习(托管)50元/3小时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辅导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潘朝成
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其次,要善于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和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弱势群体”。2 做好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过渡
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过渡。
(1)教学内容的过渡 首先是双基的过渡。由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造成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异很大。因此在讲授初中知识前,可以先拟定小学毕业试题,有目的地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便教师通过试题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学前补充,尽量统一学生的起点。
其次,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抓住负数的教学是关键。负数比起小学学过的数要抽象的多,由于小学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使学生在认识、接受负数这一概念时出现困难。教师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图画进行直观的描述,如天气预报中,零上5℃用+5℃表示,零下5℃如何表示?教师以讲台为定点,向左走3步记作+3步,向右走3步记作什么?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这一共性,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要突破负数这一难题,做到从本质上掌握它,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必须多次反复。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数轴,结合数轴上的点来认识负数;还要结合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等内容,不断的强化对负数的理解和掌握;要充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从而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再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知识主要以具体的数为主,而到了初中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的概念,研究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如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圆的面积和周长S=r²π,C=dπ,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S=ab,C=(a+b)×2等,引出代数式的概念。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2)教学方法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的细、练得多、直观性强、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精、练的少、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困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过渡。
首先,要注意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其次,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困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如,对负数的概念仅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因为它还涉 2 及到运算。又如,即使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的透熟,而遇到|a-3|一类题的讨论时也会感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和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困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从而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困生对哪个教师有好感,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要深入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感到我们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密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我们,认可我们,进而接受数学这门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理解他们的淘气与天真,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从方式的选择,到难易的程度,都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并且每一句鼓励的话语,每一丝赞赏的微笑,每一个告诫的眼神都应饱含关爱之情,使学困生产生愉悦亲和的感觉,力争使每一个学困生的心境都处于最佳状态。
(2)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如果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不具备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课堂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出于他们的天性往往不是贪玩,就是好动,即便是窗外飞过一只小鸟也会把他们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天空,再加上有些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何况是上课听不懂的学困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课堂中单调呆板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数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照顾学困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如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为例,① 复习巩固。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如图:
∵∠1=∠2(已知)∴a∥b.();
∵∠3=∠2(已知)∴a∥b.();∵∠2+∠4=180°(已知)∴a∥b.().在课的开始以习题化方式复习已学的知识,照顾学困生的知识缺陷,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② 情境引入。如图,是一块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来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已知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 ∠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 你能求出另外两角的度数吗?
一般来讲,学困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但一提到课外知识就特别来劲。因此我们在介绍考古知识的同时,提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③ 探究发现。活动内容:已知直线a,b被c所截,a∥b.让学生自己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
a、合作交流一: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b、合作交流二: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它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
c、合作交流三:图中还有其它位置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结论的?
以上各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课堂不存在被遗忘、被冷落的盲点,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教育的公平。同时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学困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
d、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
④ 巩固练习。活动内容:a、完成下列填空。a、∵AD∥BC(已知)
∴∠B=∠1.()b、∵AB∥CD(已知)
∴∠D=∠1.()c、∵AD∥BC(已知)∴∠C+∠D=180°()b、如图所示,AB∥CD,AD∥BC, 分别找出与∠ADC相等的或互补的角。c、解决情境引入环节的引例问题。巩固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基础,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往往应用起来比较生疏(特别是学困生),这就需要一个练习过程,使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并且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不仅要充分照顾学困生的需要,又要满足其他学生的要求。
(4)对比发现,加深理解。填写下列表格,并思考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行线的特征:直线平行的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
此时,对比平行线的特征和直线平行的条件,找出其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学困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去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时,有些学困生一时不能理解,教师可以打个生动的比喻:把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比喻成“嫌疑犯”,但去掉绝对值符号时,一定要证实是否有罪,才能去掉枷锁,即在前面是否要加上负号。注重数学习惯的养成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转化数学学困生,还必须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抓起。
(1)培养预习的习惯
许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用说学困生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做好标记,找出不明白的原因,看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如果是基础知识的问题,就通过请教老师或同学自觉补上,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理解的问题,上课时要认真听、认真记,不懂就问,力争当堂消化。对于那些不知道从何预习的学困生,教师可以设计预习提纲。如在讲“同类项”时,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初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a、什么叫同类项?
b、同类项定义中要求什么必须相同,什么可以不同? c、怎样合并同类项?
d、能否举例说明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培养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上课的通病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因此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给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如果学困生上课走神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给一个饱含关爱的眼神等,给予告诫,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困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使刚刚取得的一点进步又付诸东流。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通过团结协作的复习方式回顾概念,公式,定理的含义和推导过程,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困生都不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贪玩,懒的做;有的学生想做,但是不会做等。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既符合学困生的状况又满足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组成帮扶小组,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和学困生一起做作业,即起到监督的作用,又能帮助学困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
(5)培养学生善于总结错误的习惯
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总是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加深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建议他们每人配有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分类地整理在上面,平时学习和考试复习时,拿出来看看,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 如果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相当多的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虽然也想自我提高,但是意志力不强。经常把学习抛在脑后,玩耍,聊天,上网,看电视等,毫无学习计划,这也是阻碍后进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考虑。
学习计划的重点要考虑学习时间的安排,但是,数学的学习毕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把除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数学上。必须将数学学习与其它各科的学习及活动作有机的安排。此外,还应该把娱乐和锻炼身体合理的计划在内。制作一张合理、具体的学习时间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理规律有效的执行。
(2)计划的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计划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目标要高于现实,但是不能高不可攀(计划必须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补差补缺)。假如忽略了实际情况,一味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施起来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十分紧张,甚至是要求过高根本无法达到,这样计划就成为一张废纸,毫无作用,而且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
(2)注重效果,及时检查
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检查一下效果如何,以便及时的调整,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而且也起到督促学生执行计划的作用。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生个体之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平等的进行有差异的教育,进行有差异的评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简单粗暴的评价学生。应对学困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尊重与呵护。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仔细搜索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合理的评价,使学困生感到他和其他同学一样,被别人关爱,被别人尊重,被别人肯定,从而点燃每一个学困生心中的希望,形成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有差异的进步。
(1)制作数学成绩进步卡。教师用精美的卡片,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数学成绩进步卡,用折线绘出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情况,使每个学生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历程,来促进自己的进步。
(2)指导学生作自我的纵向评价。教师指导学生要坚持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总有优劣之分,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是后几名学生,哪怕只是增加了3,5 5 分,也是进步,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使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动辄喝斥打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学习不单纯是学校的事,要靠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家长要充分的发挥督导作用,尽量对孩子做到理解,宽容,严而得当,严而有理,多与孩子谈谈心,消除孩子对家长的隔膜,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体数学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学困生转化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改开展的今天,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策略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并出现较多的学困生,到初
二、初三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以上,经过调查,在许多农村学校,比例还要高于这个数字。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进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数学学科成绩,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在这些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那部分学生。
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数学“学困生”身上的欠缺、不足,就其实质而言,是由于在认知方面(如记忆、理解、思维等)、情绪方面(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形成的,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暂时性。
二、初中“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1、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约占学困生10%左右。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困难。
2、非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逻辑分析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约占学困生70%左右。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或复杂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均有困难。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得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等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波等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懒散、有的表现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有的心理状态下降,闹情绪或消沉,或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困难原因比较复杂,学习困难表现为阶段性、局部性。他们约占学困生20%左右。他们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
三、“学困生”在接受教育中的心理障碍
(1)心理封闭性障碍。差生由于学业成绩或操行方面相对落后,常受到教师的嫌弃、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看不起,于是认为别人都厌恶自己,因而和教师、家长、同学在感情上保持一段距离,从不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思想,产生心理封闭。他们把痛苦和失意全压在心底,表现得感情冷落,遇事无动于衷。教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往往沉默不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2)认识模糊性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差生在知识和思想认识方面的缺陷,使其现有心理水平还难以理解那些有关思想或道德的抽象概念,于是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和消极的行为。如有的把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视为勇敢,有的把能打善骂视为英雄。另一种是差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有自己的理解,使教师的教育难以奏效。
(3)情绪对抗性障碍。要求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是中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粗暴、压服、训斥以及惩罚,是差生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的根源。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对立情绪很有可能转变为对教师的敌意。同学的歧视和嘲讽,也会使差生对班集体产生对立情绪。这种感情上的对立不消除,即使是最公正、最友善的教育也不会收到教育效果。(4)习惯惰性性障碍。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一个学生一旦养成某个方面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心理品质中比较稳固的因素,如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漠、信心不足等。这些心理上的缺陷,不仅仅大大限制了差生的进步,而且形成了教育中的障碍。
四、心理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脆弱的,都怕遭冷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渴望老师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因此,数学教师在心理辅导时,首要问题是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下面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克服消极心理
1、消除戒备心理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受挫折,给他们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克服自卑心理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成功经历较少,常常处在“冷”的环境中,他们感到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缓解逆反心理
有少数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靠权威、体罚等手段压服青少年学生,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反抗心态,“学困生”更是首当其冲。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初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二)增强自信心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曾经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使得“学困生”耿耿于怀,其心理状态必然处于低潮。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
2、鼓励学生正确表现自己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3、帮助学生正确补偿自己
盲人尤聪,聋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同样具有补偿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补偿自己,可以通过“以勤补拙”做起,让“学困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并注重个别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逐渐形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端正学习态度
1、树立坚定的信念
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2、培养学习自觉性
与此相反,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困生”学有所得,这样,“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必能得以提高。
3、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数学“学困生”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在心理辅导时,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困难,让知识的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情景”,以逐步培养“学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和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以上是我对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一点看法和做法,我们相信,只要能够从“心”入手,耐心地做工作,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