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回顾[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17: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回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回顾》。

第一篇:学习回顾

本学期回顾总结反思

初一上学期已经过去了,经过这一学期学习,我逐渐掌握了一套属于我的学习方法。初中和小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学,而不是等待老师和家长再来督促我们。

经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懂得了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生物的特征及绿色植物自身的结构及其为人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自元谋人到秦始皇再到北魏孝文帝;从《皇帝的新装》中看出了人性的虚伪及正义;在七大洲四大洋中探寻地理的奥秘;从开始的What is yourname?到后来的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我们学习的东西在不断增强难度;政治教会了我们调控情趣,及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对不良诱惑说“不”等„„我们掌握了关于各个方面的各种知识,认识了严肃的班主任柳老师,博学的吴老师,一口方言的杨老师,美丽的闫老师等等„„

学会了更好的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在生活方面自理能力更强了,能够自己较好的独立生活,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不足也是存在的,上课时还是偶尔走神;说到的事不能够全部做到;学习效率上不去;不能够安排好学习时间,有效的学习等等„„为改正学习态度,今后能更好的学习,我在此定下方法:

1.课后要时常复习所学知识

2.上课时要做好笔记

3.将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一天5分钟,10天就是50分钟 初一下学期要抓紧时间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篇:学习回顾(二)

学习回顾

(二)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1.教育信息化的运用包括: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2.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探究,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直观、形象。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一个圆沿着圆心分成许多份,然后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然后做成动漫,在教学中播放,学生学习中很容易知道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这样,学生很愉快、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圆的面积以及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3..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更高效的概念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它能够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学生可以达到传统途径下无法实现的领悟层次,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直觉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回顾延安学习运动

回顾延安学习运动

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下,当年延安的学习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扎扎实实。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首先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毛泽东主席就是带头学习的典范。斯诺的《西行漫记》就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指毛泽东),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们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时间专门读了这几本书。”就在这窑洞里、油灯下,毛泽东主席精读了《资本论》、《反杜林论》、《谈谈辩证法问题》、《从猿到人》、《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大量文章,同时,中央各机关都相继成立了学习小组。中央组织部学习小组由陈云任组长,每天上午9时以前为自学,每周集体讨论一次。中央领导同志除了自身学习外,还经常到各学校讲课。

为了推动学习,中央有关部门做出多项决策和规定,展开学习竞赛。毛泽东主席就要求在全体党员中来一个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习到了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中央宣传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规定延安4000多名在职干部编班编组,坚持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并制定了初级、中级、高级班的学习课程和学习制度。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人们却是随时随地学、见缝插针地学,可谓是:“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有些有小孩的年轻夫妇为能挤出时间学习,就把孩子放在一个筐子里,吊在窑洞的横梁上,然后用绳子一头系住筐,另一头系桌腿上。孩子一哭闹,伏案学习的父母就用脚反复踩动绳子,让筐子摇晃起来。孩子进入了梦乡,他们就继续学习。党中央还把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干部学习节”。在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上,朱德总司令还被评为学习模范。

延安时期的学习十分注重联系实际,不搞大而空,不走形式。对于如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主席提出,学习马列主义不是学些马列主义的词句,而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学者“言必称希腊”等现象,他明确提出:“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郭化若、莫文骅在回忆文章中也谈到,1938年9月间,毛泽东约集他俩和许光达、陈伯钧、萧劲光、萧克、何思敬、艾思奇等十余人召开学习座谈会,“议论的中心围绕军事辩证法问题较多,实际上是对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使我党在深入研究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回顾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结合,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根本思想方法,使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还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风,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军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了人才准备。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普及文化层次也是极大的提升。这些成果说明,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建设进一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这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做到的。

党在延安时期发起学习运动的经验与启示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就要发起学习运动。毛泽东讲了学习运动的普遍性和永久性。他提出当时发起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干部担任着领导责任;是因为工作中的缺陷需要克服;是因为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大党需要大批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毛泽东亲自领导和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当时的延安在全国就是学习的象征、进步的象征,由此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直到今天,党在延安时期发起的学习运动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

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习的首位,不断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延安时期学习风气的养成是以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意志为动力的,这是学习运动的核心和灵魂。

在延安这座革命的熔炉里,广大党员和青年获得了马列主义的初步知识,掌握了解放中华民族的有力武器,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这座革命熔炉里,他们成长为合格的抗日干部,多数人从一个抗日的热血青年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确立的。抗日战争时期党员队伍发展很快,但新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与形势任务的要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脱离实际、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在党的领导干部中较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1941年5月开始,党中央组织党的高级干部集中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毛泽东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的领导干部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对党的建设的危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打下坚

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坚持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带头学习

切实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

坚持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带头学习,是延安发动学习运动、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倡导者、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

1937年1月,毛泽东到达延安后,通过各种渠道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了各类书籍和报刊。后来,他的书逐渐多起来,直到他的书架和床上都摆不下了,只好在离他住处不远的一间平房里放了一些书,并由专人替他管理。后因日军飞机轰炸延安,他又将存放在平房里的书转移到一个比较深的窑洞里,保护起来。毛泽东读书学习和写作时非常专心。当时,延安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天也很冷,有时他的手脚都冻麻了,便放一盆炭火在桌子底下,炭火经常把他的棉鞋烧坏,他把棉鞋上的火熄灭后,继续坚持读书写作。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住了10年。他博览群书,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的书架上摆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还有许多线装的中国史书。在这期间,他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撰写了大量文章,后来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的就有92篇。《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延安时期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写的。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还积极倡导全党同志学习。1939年,全党干部的学习活动首先在延安揭开了序幕。党中央为此专门设立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随后,还成立了各级高级学习组,目的是“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其中,中央学习组以中央委员为对象,毛泽东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延安整风时期,党中央还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由毛泽东亲自任主任。总学委先后派出许多巡视团和巡视员,深入各重要机关、学校检查学习运动进行情况,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汇报。总学委还抽阅参加中央学习组全体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推动了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

陈云领导的中央组织部是学习的模范。中组部机关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哲学著作,规定每周要看几十页书,每星期六用半天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在学习中,陈云带头刻苦攻读,为此他曾在纸上写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工作再忙,即使有时从书记处开会回来天已蒙蒙亮,第二天照旧参加机关的学习讨论。

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还经常到当时延安的许多学校去讲课,讲得深入浅出,非常生动、活泼、有趣,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坚持围绕党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开展学习活动注重学习内容上的针对性

我们党在40年代初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围绕党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规定必要的学习内容,是这次整风运动的显著特色。

整风学习,首先是从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文件开始的,这些文件包括与中国革命关系密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经典著作。党中央还通知规定,各地高级学习组理论部分的学习研究材料共10件,计有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结论及闭幕词,《联共党史》结束语,《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

为了克服党内骄傲自满与懈怠情绪,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也被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毛泽东告诫全党“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从1943年10月开始,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党的历史,研究、讨论、总结历史经验。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作了《学习与时局》的报告,对高级干部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作了总结。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党的历史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和结论。

坚持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发出在党内开展学习运动的号召,要求党员和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学习中国历史。如何学习马列主义呢?毛泽东提出,学习马列主义不是学些马列主义的词句,而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学者言必称希腊而忘记了自己的祖宗的种种情况,毛泽东明确提出:“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进行了严厉批评,提出要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系统周密的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毛泽东给画了一张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更是处处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1941年秋,毛泽东在一次农业展览会上会见了劳动模范郝光华,毛泽东问他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郝光华一时没有回答出。毛泽东就和蔼地将他从别的老农那里了解的情况仔细地告诉郝光华。郝又惊又喜,打心眼里敬佩毛泽东。

延安时期,党和毛泽东全面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以后中国革命事业的飞速发展,是与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一致分不开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完全必要的。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全党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变成头脑中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中的“指南针”。

坚持运用灵活多样并且行之有效的载体和形式大力营造全党学习的浓厚氛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新形势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党中央为了“克服自己理论工作的落后性”,认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使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全党“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因此,在1940年3月24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在这个指示中,规定以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干部学习节,各单位要总结全年的学习情况和经验,并进行奖励。1940年5月5日,是第一届“五五干部学习节”,中央宣传教育部专门召开学习运动总结大会,并评选出39个模范学习小组,朱德被评为学习模范。

利用党校、干部学校等教育阵地和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干部进行学习引导,对营造延安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当时延安干部学校,学习是压倒一切的任务。陕北公学提出了“保证八小时学习”的口号。北平学生旅行团参观抗日军政大学留下的印象之一,就是“学习风气的浓厚是全国各地所没有的”。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毛泽东不仅经常为报纸、电台写稿,还深入新闻单位解决问题,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一次,毛泽东在审阅当时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的题为《一月八日在中直军直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的报告》时,在原标题前加上破折号,作为副标题,同时又加了两句话:“读书人要学会管生产管供给,不然永远是书呆子”。在这样的副标题前,毛泽东重拟了一个新的标题《丰衣足食,为改善物质生活而斗争》。响亮的“丰衣足食”口号,第一次用大型字号出现在《解放日报》社论的标题位置。

此外,延安学习运动还通过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扩大影响。著名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歌曲《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小说《李有才板话》等,都对学习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坚持倡导“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延安时期,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工作,给全党同志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此,毛泽东坚持倡导“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指出:要在工作、生产的百忙之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战时期一所重要而特殊的文艺学院,成立于1938年。在鲁艺,艰难的物质生活和较差的办学条件,与奋发的进取精神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曾在音乐系任教的冼星海给音乐系的学生讲课,已经讲到深夜,本来早就该休息了,但大家仍说不困,请求老师继续讲,冼星海一直讲到天亮才下课。有的学生抓紧时间学习真是到了分秒必争的程度。美术系第三期学生古元为了每天早晨节省时间,提前投入学习,就在前一天的晚上刷牙,第二天起床后,一出完操,别人还在洗漱,他就已经进入学习状态了。有些年轻夫妇生了小孩,托儿所又不收初生的婴儿,为了能集中精力挤出时间来学习,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孩子放在一个筐子里,吊在窑洞后部的横梁上,再用一根长绳,一头系住筐,另一头系在靠窗户的桌腿上。只要孩子一哭闹,正在伏案读书或者写作的父母亲,就用脚不停地踩动绳子,筐子随之摇晃起来。孩子便会进入梦乡,他们就可以继续学习和工作了。这恐怕是延安才有的一道独特的学习景观吧。

第四篇:学习回顾拓展二三[推荐]

学习回顾·拓展二、三

2012/03/13二晴

小晗组很认真地准备《14卖火柴的女孩》,昨天就来问了,我说先我上吧。昨天检查了《12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的带学,今天学习回顾·拓展二、三。

读单元课文题目,说主题,看单元导语,对照,交流单元学习重点,从写作方法层面重点复习各课。进入“交流平台”,强化单元特点。再进入课文,对交流平台进行补充。结合习作进行练习。学习“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等。

第二单元问:这4篇课文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逐课说,没有整体性。点拨:选材的典型性,各种类型的一篇,有节日的、建筑的、民族的、戏曲的,把最有代表性的给我们看,让我们自己去了解更全面的民风民俗。作业: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习作准备。

第三单元问:课文人物留给你什么印象?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情写?点拨:以小见大,特别是《灯光》《一夜的工作》就是选小事写出人物的品质(WJR语),真情实感,一条线索(特别是《灯光》,用“光”串起全文),选材很讲究。

单元整体回归不仅梳理内容,更重表达形式,为习作做二次铺垫。

第五篇:国培学习回顾一

我记得张老师您写过一篇文章《教师只说三句话》,这三句话分别是指令性的语言、点拨性的语言和评价性的语言,后两种就属于课堂理答的范围。那怎么能做好课堂理答呢?我从这几个点来考虑。第一、对学情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障碍,教师提前要有一个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避免到时候出现问题手足无措;同时老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第三、要对学生的学习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我们要通过理答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化、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很重要。

特别是他怎么去想,一种思维习惯的养成,我想这是咱们老师特别注意的。我们总说一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有很多理论和实践上的解释,前者就是老师上课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后者是最终能回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来。

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建:

学生遇到困难我们能帮助他解决,教师才会有价值。张彬福:

老师们在怎么能够做好理答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克服的就是简单化,我们要追求的就是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回答,而且要注意积累我们教过的东西。大家千万别小看如何处理学生回答问题这件事,它是专业化的,也是艺术性的,就在于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且久而久之,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就成功了。

1.能够深刻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观念。2.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探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不仅是在“双基”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要特别说说“训练”,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课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这不等于排斥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必要的训练的。在课标的表述中,“训练”这个词没有频繁出现,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课程模型中。

老师们阅读语文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边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作为学习的要点。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有 2 个关键: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其一,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中,说明了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 2 年级、3 ~ 4 年级、5 ~ 6 年级、7 ~ 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以上设计思路告诉我们:①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②类推之,各个单元、各节课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学段目标与内容。③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段目标与内容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领域的语文实践中提出。

其二,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 10 项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级课程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我们的经验去

丰富国家课程的实施?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新课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目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教育部。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和课程标准等宏观的政策,并指导和监控地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国家对于课程的控制,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再到校本课程,逐步减少,课程管理权力的重心一步步下移。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在课程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是: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方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合理地实施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国家课程: 2011 年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颁布,这是课改进入深化阶段的一个标志。课标不同于以往大纲,它是指导性文件,面向全国,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只要正确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国家对这门课有哪些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在各个学段如何体现也就可以了,教无定法。课标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曾经说,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创造性的发挥;雷实教授也说,全国一个课标不够,甚至可以多个课标,其实都是鼓励老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校本课程:这里举一个例子,山东的一个学校做单元整体教学,把语文课分为“教科书”“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三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教科书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语言;“读整本书”给学生更大的语言空间,学习鲜活的语言,拓展视野,陶冶情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活动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还有上海大同中学,发现教材中的文言文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教学需要,索性对文言文进行重新编选。这里并不是说让大家拿到教材就要改变它,而是说,要具备课程意识,拿到教材之后,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怎样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什么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教师设计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方法,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策略,而不能自己怎么读就怎么教。毕竟师生此时的知识、经验积累是不同的,能力的高下是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自己的阅读习惯、方法等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合适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尽力创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过程获得进步。

根据初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又容易固执和偏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育,克服他们独立思考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二、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如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对矛盾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最初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后来能逐渐摆脱事物的具体情节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但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即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抛开具体的形象,陷入纯粹的逻辑推理。

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对世界很敏锐;与成人相比保守性较少,他们的思维活跃,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利用这种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与创造性。

四、学生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而且此时他们仍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会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因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勿让他们陷在挫败感当中,从而产生放弃和敌对心态。

五、初中阶段的学生渐渐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和表现欲,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利用一些学生热衷的流行材料(如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网络信息等),加以引导,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什么要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与以前的学习方式矛盾吗?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前言·课程基本理念 ”中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学校通过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已经开始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带来的愉悦;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有些地方在推进改革时盲目跟从,以树典型、搞运动的方式大面积复制别人的做法,一些经验来不及消化、内化,导致一些老师不能清楚认识 这种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学时“形似而神不是”。

一、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自为、自律。其中,自立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自立、自为、自律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够有效沟通、相互联系、相互信任和协作;要求师生能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的途径。合作学习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同伴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自己在合作学习中也努力让他人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

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与科学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不尽相同,其中常常包含体验和感悟。探究学习要求 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处理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探索、认识、体验、感悟;能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和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结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和探索进取精神。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对应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指导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 对应。必须注意的是,对应面不是对立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容易出现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对应面看作对立面而全盘否定。自主学习的 对应面是 教师的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并不 忽视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教师不能放弃教学职责,而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果要让自主学习正确、顺利地实施,教师必须适时、恰当、谨慎地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包括: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明了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等。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并不否定个体学习的作用,应该是在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之前,个体都应该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中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否则,合作学习就会徒有其名,成为教师或某些学生的领跑;而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的学生,则只能盲从和尾随。合作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合作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责又密切协作。每个成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平等自由地开展对话交流,个体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发展自己,自己也在每个成员的发展中成为动力。

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是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反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并行不悖。而且,由于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在感官参与的方式、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情感和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这两种学习应该是各有长短,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弥补和完善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重视 教师的正确指导

先从一个案例说起。某校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形成了怎样理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旨的教学设计,简介于下:

本单元 5 篇课文,内容可概括为“怎样面对人生”。其中有:理想和现实、目标和追求、奋斗和历程、命运和事业、经验和艰难、痛苦和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是写理想问题的一首诗。少年儿童时期就立下大志,并努力地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何愁事业不成功?何愁人生不辉煌?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我”的遇险经历。作者告诉人们“面对大困难不必惧怕,而应克服一点又一点小困难,累积起来终于完全战胜大困难”的道理。

杏林子《生命,生命》写的是“珍惜生命、崇敬生命,并让生命辉煌”的主题。给我们提供处世的范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不屈服于命运,奋起抗争,不懈努力,勇敢进取。

宗璞《紫藤萝瀑布》由观赏紫藤萝花开的壮观如瀑布,悟出生命的顽强美好而化“悲痛、焦虑”为“宁静、喜悦”。

沈复《童趣》初看只是写儿童一时的闲耍趣味。将其纳入人生视野,便可发现:人生要多品尝出一些趣味,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将使人生永久多姿多彩。本单元课文涉及人生世态,树植人生范式,阅读时要细细体验感悟。该教学设计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尽管我们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认真地解读了几篇文本,并在文本的多元意义中进行了文化选择,因而能够正确“点出课文主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握“自己去读课文”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但是这份“课文主旨理解的统一意见”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其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宜“统一意见”。

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探寻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已成为教学常态。语文教学利用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文学文本多元意义的众声喧哗,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而“统一意见”否定了个体学习的自主作用,也失去了合作的具体责任和探究的起点问题,导致语文教学中“万马齐喑”。

其二,不宜以教师“点出课文主旨”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 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文意义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一定要和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情感体验 相结合。“点出课文主旨”则会导致教师的替代和越位:用教师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替代学生“自己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主旨”,很容易跨越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简化甚至丢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其三,教师指导要紧贴语文教学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要教,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中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上课便叫学生自己读书。这种教学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其错误显而易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很重视教师的指导。

还有一种看似有教师指导的教学,其实,教师指导只是“虚晃一枪”,这是更普遍但却不易发现的教学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统一意见”中,“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就是这一问题的反映。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固然是学习内容;但课文主旨“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达”,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却常被淡化甚至丢失。如果目标指向“怎样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学生“怎样凭借那些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怎样把握那些课文内容”?这些重要问题在本次教学中均未涉及。于是教学目标模糊,教失于笼统,学坠入朦胧。这种“虚晃一枪”的教学指导,其根源是丢失语文学习内容,教学会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下载学习回顾[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回顾[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顾2008年度的工作和学习

    回顾2008年度的工作和学习,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的目标和任务,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了收获,不足激励我奋进。......

    本学期学习回顾与展望

    本学期学习回顾与展望本学期是一个特殊的学期,是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我的感受是在家上网课时很轻松,但到了学校才发现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已经临近期末,本课的课程......

    供销社十五回顾(共五则范文)

    回顾总社“十五”辉煌成就 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 扎根农村 服务农民 ——“十五”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综述 “十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各项工作取得飞速进展:经济效益......

    回顾与展望(共五则范文)

    回顾历史展望明天 新青二中 徐爱云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 在90年前,中国正是风雨如......

    大学俄语回顾(共5则范文)

    大学俄语回顾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喜欢这句话,光阴荏苒,一晃的时间,已经大学了,《大学俄语》也伴随着两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也许......

    学校发展回顾(共5则)

    城关三小学校发展特色 我校位于县城渭北小区,于2008年8月开始动工修建,2009年8月正式划片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018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0个,教师46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骨干教师2名......

    安全错误回顾[共五篇]

    安全错误回顾安全错误回顾1尊敬的单位领导:您好,非常抱歉提交这篇评论。这一次,我犯了在工作时看别人下棋的错误。准确的说,这是我的工作纪律素质问题,充分说明我个人工作意识的......

    QA工作回顾(共5篇)

    工作总结 一、 工作的总体感受 两周的工作,总体上感觉是很充实的,虽然重复做着差不多 的工作,但还是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明白了耐心学习、细心观察、处理人际关系的的重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