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

时间:2019-05-13 17: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

第一篇: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

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实验研究方案

作者:大名镇北关小学数学课题组安满香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外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教材体系和学习方式已不完全能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已在致力于教材与学习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课程改革。如欧美各国纷纷打破原来课程重知识的倾向,倡导“主体探究”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是十分必需的。”

2、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就是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理论上,转变学习方式,是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教育实践中,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上,转变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3、教材的使用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是一套较为集中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又具有很强的实施可行性的教材。我校2005年9月选用这套教材以来,通过二年的使用,我们体会到了这套教材的许多优点。教材中题材选取生活化、现实化、趣味化;形式设计情境化、活动化、开放化;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搭建了平台。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本课题通过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色,以冀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自觉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衡量、分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实验教材;充分发挥新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把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试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努力把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动态的活动资源;开发新的教材信息资源;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案;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逐步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创生者、开发者、体验者、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二、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实验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理解透彻,教学中积极挖掘冀教版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拓展教材,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原来过于注重模仿记忆、机械训练等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初步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2、挖掘冀教版教材优势,创造性地使用这套教材,依据新课程中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先进理念,精心设计、大胆探索,深入实践,定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3、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采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学生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特征。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包括数学事实,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的理解的过程。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致力于数学教学观念的变化,注意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的素材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式,充实学习情趣。“教材就应该让孩子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是教孩子们学习,而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操作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留给学生充裕的实践时间和探索空间,而不是用演示来替代学生的实践。

2、过程性原则: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问题性原则:即通常不是提供素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领悟并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让学生沿着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轨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使解决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目标:

1、使参与实验的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即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取材,设计出学生需要的、乐于探究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并能够组织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

2、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学习活动,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为我校及兄弟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先行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六、研究的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对改善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1)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对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2)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对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3)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对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七、研究的对象

我校正在使用冀教版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学生。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八、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计划在两年内完成。为能顺利进行课题实验,我们将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1——2007.4)

1、深入学习理论,分析教材,确定研究方向。

2、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3、实验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

第二阶段(2007.5——2007.10)

1、按方案进行研究。

2、积累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效果。

3、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2007.11——2008.3)

1、修订实验方案,深入实施。

2、继续积累研究资料,展示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3、分析实验效果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

第四阶段(2008.4——2008.12)

1、全面总结,撰写结题实验报告。

2、整理论文辑,典型案例,相关教学设计。

3、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

4、申请鉴定验收。

九、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为主,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

1、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

2、实验教师的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集体研究为辅。

3、各实验教师要确定子课题,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4、以控制对学生有损害因素为起点,以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十、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与条件保障

1、主持人、参与者大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或小学数学教学多年,主持人是省骨干教师,其他人都是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实验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以行动研究为主承担实验具体任务。

3、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本齐全,图书、音像等资料齐全,具备一定的科研经验,有较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研究,将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资料订购、教师培训。

4、实验班的学生均为自然分班组成,使课题研究具有合理性,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十一、预期成果

完成的时间:2007.1~2008.1

2最终结果形式:教学设计集、案例分析集、学生能力展示、图片、照片、影像资料、原始资料、实验报告。

十二、课题组织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安满香

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课题管理、实验指导、研究人员的组织协调。

课题组长:孙志强

负责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指导、研究报告的组织和撰写

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实验执行、研究个案的收集整理。

第二篇: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我组《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经总校及一高各级领导的审核,与2013年11月1日正式开题,现将我组该课题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改革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标”的颁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另外当前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受的信息量已经大大超过以前,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所以学生急需有一套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决定通过实践摸索的方式尽快找出一套这样的学习方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现状

甘肃省开始新课改已经两年,各级教师前后经过了网络及在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等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经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的锻炼,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也发展了学生对物理学科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与探究模式发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无不为下一步实验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而且我校学生主要以底子教好的优秀学生为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贯彻执行力度较强,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教好的实验对象。

然而目前学生学习的方式仍然以被动的接受为主,课后主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册或练习本上的作业为主,没有时间去了解知识的背景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学生的任务也没有难易差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却要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许多同学反映作业量太大或难度太大,每天总是在做作业,甚至晚上要熬到一两点,最后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有许多老师也仍然是“学生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没有意义的作业,却忘了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组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建立统一的高效灵活多样的课后任务体系,该体系可以凸显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

3、形成一套积极的课堂反馈体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能够快速的掌握。

四、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际意义

1、减轻学生的任务量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发旧知与新知之间矛盾,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提出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搜寻资料,自主探究,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习题练习量,重视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的应用性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往往能够在学生思考或动手的过程中实现习题无法实现的知识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不在是一门枯燥的理论学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知识的应用不应该只停留在习题的解答上,当把一个物理规律放在实际生活中思考时往往能够使学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见解。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选取3个班作为实验以象。实验前先进行实验前检验,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实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反复论证。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申报课题,组织理论学习、培训,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开展研究阶段,1月两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实验数据图表、教师教学反思集、学生课后作业集、身边的物理知识等。

3、总结成果阶段(2014年4月——2014月6月)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成果,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

六、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组长:陈召辉全面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组内成员分工:

许福善:负责从网上或课外资料上收集整理配合每节课的有助于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同时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课后的任务及阶段性的评价体系。

赵强:负责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完成研究报告。

七、条件和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均为高一物理组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经验,曾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严谨,有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奖惩办法。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通过了总校课题组的评审,和一高教研组批准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第三篇:《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课题方案

《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

善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国家的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观点最为核心的就是: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不仅是内容问题,而且还是课程结构的问题。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研究型的人才。而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县被确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后,经过认真地调查、思考、筛选,确立以《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作为我县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学习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又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明显标志,为实验教师指明了方向。

2、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就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可向学生

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与交流的空间。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哲学基础

(1)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源泉。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课题的研究是解决课程改革方面的认识问题,当然也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对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循环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认识从实践开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这就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也是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课题的研究应当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认真收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然后再用这种理论去解决教育的实践问题。只有遵循这个过程,课题研究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3)教育实践是检验课题成果的根本标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人的认识才能被证实为真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无论在逻辑上多么完善,也必须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理。

4、科学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在科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称为“科学方法论”。

(1)整体原理。整体原理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功能是指它的整体功能。因此,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效益。课题研究不仅要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新的功能。

(2)有序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从无序向有序的演进。有序就是事物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是提高,是进步。因此,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本身也应当是开放的,只有广泛吸取、借鉴;只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

(3)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不能接受反馈信息的开放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控制的。因此,如何取得真实反映课题实验的反馈信息,实现对课题研究的有效控制,应当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一个反馈信息畅通的闭合回路,只有实现有效的反馈控制,才能保证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实施原则和基本方法

1、实施原则: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基本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以学习、培训为前提,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2)以教学常规为主体,夯实教学常规各个环节;

(3)以“四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4)以“校本教研”为基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2、挖掘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挖掘教材的活动性、过程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挖掘教材的问题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5、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教育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

五、课题实验的步骤

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们将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2年8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抓好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师德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实验阶段(2003年8月-------2004年7月),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挖掘各级、各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重点实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深入阶段(2004年8月------2006年1月),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专项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主要任务是推广实验成果,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申请鉴定。

六、研究成果形式

1、总课题实验方案和子课题实验方案;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课堂教学的录像课、课堂实录;

4、实验小结和课题实验报告;

5、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七、实验措施

1、大兴学习之风,掀起学习高潮。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的新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建立制度,加强研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强化管理,互学互进。立足课堂,狠抓“两个”转变,推进教学“五交流”。即教案交流、课堂交流、作业交流、学生交流、方法交流。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第四篇:《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沙县大洛中心小学《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经研究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比较,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同时,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 1

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走进中小学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为此,他们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课堂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一年,即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

(二)研究步骤1、2007年4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立项申请及相关措施等。

2、2007年9月——2008年6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7年9月——2007年10月),主要工作: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第二轮(2007年11月——2008年1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并写出阶段性小结,接受中期检查;申请结题。

第三轮(2008年2月——2008年6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07.9

第五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申报理由

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也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式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也相对灵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感悟有很大的好处,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影响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创性的发展,也决定着本次课改的成败。就当前的教学改革看,原有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了。所以转变和研究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急待于解决的大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探讨的大问题。

又因我们是一个具有丰富教研经验的团体,我本人有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一直是区级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曾参加过地区级课题研究,加之我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所以,有信心、有能力将此课题研究成功,为此我拟定此教研课题,申请立项。

一、课题名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在新课标的目标中,有几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其中之一,它是几种转变的中心,而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改变,转变的程度,直接影响本次课改的效果,所以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所有化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就是以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引线,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提高素质进行有益的探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进行研究的探讨,在有关教学报刊上看到了一些关于学生学习方式转为的文章,大家都处在研究的探讨上,特别是对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各抒已见,所以对此学科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从发展趋势上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四、课题指导思想

本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下发的《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有关事宜通知”的要求,结合国情、校情、学情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方式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呼中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背景、来源、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在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新课标要求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是以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为背景提出的,以大兴安岭地区《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为背景提出的,它是以新课标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现代学生学习方法论、教育学等理论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的。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根据初中生的情况和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要求,用新理念将学生从原有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向新型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

2.根据初中化学课的目标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力求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方式体系。

3.根据初中化学课目标内容和初中生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探索初中化学学习方式,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理论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骤:理论学习阶段(2005年3月—2006年8月)

主要是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涉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文章和现代学生学习方法论等有关文献,为研讨本课题打好理论基础。

第二步骤:探索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老师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地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方式体系。

第三步骤: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以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总结成果。

八、课题研究人员的组织机构和分工

指导研究顾问:刘焕华于志成张振林

组长:董秀娟

成员:董秀娟刘焕华

具体分工:董秀娟、刘焕华负责协调和全面工作。董秀娟在教学中实施具体的课题研究。

九、现有基础

研究指导顾问:刘焕华:呼中区教委中教部主任兼化学教研员,高级教师。

于志成:校长、高级教师。

张振林:业务校长、高级教师

课题组长:董秀娟:1992年函授毕业于哈师大化学系(本科),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研经验,一直是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曾多次参加校级、区级、地级教研课题,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地、区级奖励,也曾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在区、地、省基本功比赛多次获奖。辅导的奥赛学生也多次获(国家、省、地)奖,总之,我们具备研究这一课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2006年6月12日

一、课题名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在新课标的目标中,有几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其中之一,它是几种转变的中心,而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改变,转变的程度,直接影响本次课改的效果,所以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所有化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就是以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引线,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化,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提高素质进行有益的探讨。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下发的《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有关事宜通知”的要求,结合国情、校情、学情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方式来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呼中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探讨,改变学生原有的陈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新型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意识。

2.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探讨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体系。

3.根据不同的学生,探讨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特色,总结出特点和规律,形成一定的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和探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根据初中生的情况和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要求,用新理念将学生从原有的、陈旧的学习方式,向新型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

2.根据初中化学课的目标和化学学科的特点,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力求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方式体系。

3.根据初中化学课目标内容和初中生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探索初中化学学习方式,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骤:理论学习阶段(2005年3月—2006年8月)

主要是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涉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文章和现代学生学习方法论等有关文献,为研讨本课题打好理论基础。

第二步骤:探索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老师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地用新型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方式体系。

第三步骤: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以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总结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理论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以撰写论文的形式,书面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指导研究顾问:刘焕华于志成张振林

组长:董秀娟

成员:董秀娟刘焕华

题研究。

具体分工:董秀娟、刘焕华负责协调和全面工作。董秀娟在教学中实施具体的课

下载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后《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