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5 16:0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向他们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

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提问的现状。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

2、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

4、在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有不同的想法就说出来,要敢于质疑。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当引导、激励,让学生学会质疑;第二阶段是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其实也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为什么”,形成有“疑”必“问”的习惯;

第三阶段是研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个月时间),这一阶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质量,不要让学生误认为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张夏镇纸坊小学 2012年10月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2、《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上课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课,却从来不提问题。平时我听其他教师的数学课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学。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缺乏乐趣,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这样让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具有喜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教师要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有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借新课程改革之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保护。

三、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1、课题界定: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批判精神。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数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数学课题;数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危机。数学问题意识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2、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9月)

1、根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给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立项报告,填写课题立项•评审书,做好课题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呈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

4、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上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准备工作,并顺利开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7月)

1、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聘请省、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领导、专家对开题论证报告、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技术指导。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3、每个阶段各研究小组均应写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写出阶段性总结,提交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监控,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4、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纸坊小学教学实践反思文集》,要求课题组成员发表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论文。

5、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6、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第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总结和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这一阶段要积极探讨学生自我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7、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收集、分析、整理课题研究结果

2、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有材料,申请评审鉴定。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海学校 张军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 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 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 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 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 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 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 学生的数学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 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即学生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要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 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2、教师目标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启疑,提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背景,学习情境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育人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七、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

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二个月时间)。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 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 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研究总结阶段(20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八、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实施半年多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迈出了从敢问到会问的关键一步,并逐步向善问逐渐发展,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而且从课伊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实验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研究前后,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检验,我们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次数的多少为标准,(举手次数少于2次为积极性缺乏,举手次数在3次到5次为积极性一般,6到9次为积极性较强,9次以上为积极性强。)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对比,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于实验前。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明显进步。

2、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

3、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强烈。他们中有部分“敢为天下先”,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 达方式、新操作程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85%的学生能 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这种方 法正确吗?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他问题吗?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两年多来学生基本能按照以下流程获得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实验后,学生探究质疑能力得到增强。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的新气象。而且这种学习品质会迁移到其他学科。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一个个成功。

5、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口,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教师再也不满足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一名解题的高手,课堂教学过程从直线性的变成曲线的、块状的、多元的„„教师提问的水平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那种零碎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变成了整体的、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教师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

6、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 口,课题组成员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 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验后教师的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九、存在问题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通过课题研究,反思我们的老师要向 研究型的老师转变,才能与时俱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转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对“问题意识”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但研究还要继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老师一直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本次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第四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考试的,一切发明、发现和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在新一轮的课堂课改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发挥 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激励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研究背景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从新课改角度看,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求知精神,从中不难看出它同样强调了“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主动的“问题意识”,便谈不上自主学习,更谈不上合作与探究。因此,“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必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必须。(2)实践意义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科学探究,而探究始发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审视传统的生物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调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只重视教师提问,而忽视学生提问。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不敢问、不会问、没的问、不会问,问题意识淡薄,提问能力较低,严重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鉴于上述现实,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研究。

3、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状况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近代,美国一些教育理论专家陆续在中小学开展了旨在“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改革试验,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 2 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2)国内研究状况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教改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有许多人都在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总结了不少成功的方法和经验。陕西大学张熊飞教授创设了“诱思探究”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问题意识,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内涵深入研究、归纳、分析与整理,形成知识结构。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思想。

国内外已经有相当一批专家关注此类课题的研究,并且有的正在试验阶段。我们认为,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不能照搬,必定他们的知识基础与我们不同;而我们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中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专题论述及专著尚不多见,没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直接使用。所以,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有相当的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研究的主要内容(1)主干问题研究:

①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基本要素 ②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外在显现 ③初中生问题意识萌发、发展研究

3(2)基本关系研究

①学习模式与问题意识研究 ②学习效率与问题意识研究 ③教学评价与问题意识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学科教学和研究,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问题探究方法,同时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主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成为学会学习的新型劳动者。

(3)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一般操作模式,使各科教学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支能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实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3、可能有的创新点

(1)学生构建以问题研究为主题的学习模式。

(2)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4、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研究重点

建立、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问题优化设计以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2)研究策略

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获取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真正原因,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通过收集、学习、筛选与课题联系密切的理论材料和相关信息,寻找切入点;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内容、程序、师生互动、反馈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构建适合初中生物教学并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模式;通过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方式和方法,真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维。通过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方式和方法,真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思维。

5、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调查分析学生问题探究学习的现状,借鉴有关经验,在这基础上研究教育教学对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案,然后开展实践探索,在研究、实践取得较好成果后,逐步在全校推广。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教改成果,进行分析探究整理,构建在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学习的策略体系和行动方案。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方法适时调整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完善,进而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黄甫学校

赵佳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能力。对知识的过分关注,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能力,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一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自己却力不从心,无从着手。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想法。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能主动参与,没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以肯定的回答。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2、育人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研究能够让孩子经历想问——敢问——会问——善问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3、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六、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09——2014.10)(1)申报课题。

(2)搜集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任务。2.实施阶段

(一)((2014.10——2014.11)(1)研究其策略。(2)积累材料,攥写论文。(3)进一步研究,完善,发展。

3.实施阶段

(二)(2014.11——2014.12)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精心预设、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探索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教学研究。认真地记录发生在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案例,进入探索实践研究状态。逐步实施。

4.总结阶段(2014.12——2015.01)

(1)分析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中积累的资料。

(2)课题经验汇报、总结。(3)攥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分析:

通过研究本课题,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迈出了从敢问到会问的关键一步,并逐步向善问逐渐发展,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而且从课一开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实验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明显进步。

2、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

3、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强烈。他们中有部分“敢为天下先”,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达方式、新操作程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能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他问题吗?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两年多来学生基本能按照以下流程获得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实验后,学生探究质疑能力得到增强。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的新气象。而且这种学习品质会迁移到其他学科。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一个个成功。

5、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口,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教师再也不满足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一名解题的高手,课堂教学过程从直线性的变成曲线的、块状的、多元的„„教师提问的水平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那种零碎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变成了整体的、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教师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

6、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口,课题组成员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验后教师的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八、存在问题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通过课题研究,反思我们的老师要向研究型的老师转变,才能与时俱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转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对“问题意识”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但研究还要继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老师一直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本次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5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个人校本研修 : 芶 睿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组织学生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青年教师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桥小学于1995年2月建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1008人,全校教职工 47人,共有45名专任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报告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推进学习的是问题。美术学习是一种创造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需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的几点体会罗旧小学周福刚 摘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中坝小学季绍云 [内容提要]: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