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19-05-15 14: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一篇: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宿迁市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荣利

内容摘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学生潜力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敢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动探求,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想问会问 善问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其为问题意识。

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为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前一种是由于种种教与学的因素影响,学生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较少或者根本没有,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就是老师要不断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逼迫他们去动脑思考。但这只是为问而问,没有达到唤起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对于后一种学生,他们虽有一定问题却没有显示出来,老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去问,大胆地去思考,学生在提问前,老师要给予引导,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有交流性,有探究性。

一、尊重其情感,使学生敢“问”

一位特级教师也曾经说过:“要想使学生喜欢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敬而亲,亲而近,只有心理距离拉近了,才能到达师生互学、平等民主的境界,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我都会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就会给予肯定并热情洋溢地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次,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教学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认识的几个面积单位为什么只有公顷不加平方呢?就完,我就表扬了这个同学,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小朋友,哪个小朋友能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小朋友说了,公顷就是公顷,它就不加平方,你记住它不就行了吗?哪来这么多的为什么呀!不能这样的就他,说明他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提出,至少让我们加深了对公顷的认识,不是吗?只要有疑问,就要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经历了这次事情后,有很多小朋友在课堂上都能大胆地去问了。又一次,在乘法简便计算的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25×76×8”,当同学们做完题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居然破天荒地举起了手,低声地问:“为什么要将25和8放在一起乘,不按顺序去乘?”虽然这个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非常可笑,但当时我没有笑他,反而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将25和8放在一起乘,因为25和8相乘,得整百数,所以放在一起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也可以提高计算的质量。在我看来,他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说明他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此以后,在数学课上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提问的热情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自信的风帆已高高的扬起。自信是成功的法宝,相信他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激发其兴趣,使学生想 “问”

要使学生勤于提问、想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勇于提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肤浅的、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以肯定的态度加以赞扬,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他们一旦提问,教师首先应称赞他们的勇气,然后再帮他们分析;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教师则不要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既可增进师生之间融洽的感情,又可激励学生勤于提问。

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又如:在学习乘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了这样一组题:28×25、125×24、25×36、56×125。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学生都在迅速地计算着,力求能超过我。而当我都准确迅速地判断算出结果时,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我:“张老师,为什么您能算得又对又快呢?”他们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乘法的简便算法。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56×201”如何简算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一名学生问:“以前零不是自然数,现在为什么是自然数了?”老师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又如:在一个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中,剪下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吗?剩下图形的周长相等吗?书上出示3种不同的剪法,通过交流、计算得出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剩下图形的周长不相等,这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剩下图形的的面积相等,那么剩下图形的周长也应该相等啊?!”我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谁知道?谁来说一说,很多学生就

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碰撞,得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其次,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教学乘加应用题时,让学生设计一个旅游方案,准备带哪些东西,准备多少费用。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学得积极投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四、授其方法,使学生善“问”

1、提供质疑机会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过程,轻结论,教给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激励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想买一台价格为96元的学习机,可小明每月只能节省36元的零用钱,请同学们帮小明计算一下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混合运算来解决,有的学生提出也可以用乘法直接计算,(36×2=72(元),36×3=108(元))。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及时表扬鼓励。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这样提高了他们释疑的信心,使他们乐于质疑,从而树立起创新的自信。

2、在重点、难点处质疑

重点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上难以理解的。因此,在重、难点处学生往往会产生疑问。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时,我先给学生复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口算在遇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时,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和另一数相乘,然后在看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出示算式2700×8,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的是简便算法,我让这样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质疑。“他这样做,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0和0相乘还得0,我们可以把0放在一边,先用0前面的数和7相乘,用线把0和前面的数隔开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末尾加0。” 又如在教学24时记时,先教学学生容易接受的普通记时法,早上8时,中午12时,下午3时,下午4时„„这种记时方法,都叫普通记时法,接着教学24时记时法,早上8时,还用8时表示,中午12时,还用12时表示,下午3时,就要用15时表示,下午4时,就要用16时表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种记时方法,你能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就发现,中午12时以前,记时方法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又发现,中午12时以后,用普通记时法的时间加上12时,就是24时记时法,还有的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而24时记时法前面就不需要,这不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吗?对这样的问题我大加赞扬,鼓励学生向提出问题的学生学习。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掌握了24时记时法,明白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区别,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只有给学生提供学会提问的机会,引导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有所发展。正如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总是做别人给出的问题的人是走不远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走进新课程》

3、《数学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方案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又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闯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2、课题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 养问题意识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这种心理状态,并利用合理方法、创设情境,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依据(—)理论依据

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 教师

(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基础。(二)实践依据

我校是一所村镇学校,学生家长多为农民和矿工,对学生的学习不够关注,一些关注学生的家长也只是关注成绩,而对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提出问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够。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地处偏远,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对课程改革认识不足,课堂教学不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既是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三、理论假说与研究目标 l、理论假说

每个学生都对精彩纷呈的语文学习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和疑问,如果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训练学生的提问技巧,学生就会在精彩分呈的问题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2)育人目标:

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 解,并有其深度。(3)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教师,逐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一五年级学生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掇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3)个案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辅助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讨论法等。

四、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3、开放性原则:本课题起始阶段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逐步开放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开放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和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五、研究内容及措施(一)研究内容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完善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受到启发——提出问题——阅读求解——解决问题——剖新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细化模式,使之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二)研究措施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砰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河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时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问和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问,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刨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5月)2006年1月,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成立学校课题组,申报课题。2006年3月,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006年5月,修改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召开学校课题开题会。(二)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8年3月)

1、培训实验教师,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本课题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的实际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如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细化管理流程,制定课题管理规定。每学期在学校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并及时总结。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课题讲座或课题研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学校科研室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管理要科学、规范,填好课题管理卡。

3、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归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申请结题,参加验收答辩。

七、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论文、研究报告。

八、保证措施

我校领导对此项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课题运行经费。主持人具有多年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科学,科研室有联网电脑,保证资料来源丰富,信息畅通。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的几点体会

罗旧小学

周福刚

摘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儿童的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竞争意识 培养

一、竞争的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实践证明竞争可以让学生产生这种状态。什么是竞争呢?教育心理学认为:竞争是指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过程。

二、竞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结构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是: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数学兴趣课--数学竞赛活动。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基础向高深延申,从而构成一个坚实的宝塔结构,其中的竞赛活动就是这个宝塔的塔顶。在这一体系中,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尽管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法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法定的教学时间,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也就是“下要保底” 的教学;而数学兴趣课和数学竞赛活动则是“上不封顶”的教学。因此,我们的数学竞赛活动应当以数学学科课为基础,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以数学兴趣课为助推器,它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也不能自成体系。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又能促使那些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脱颖而出。可见,好的小数竞赛活动不仅无碍素质教育,而且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认为,小数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几种方式。

1、在数学课上适当采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时比平时正常情况下更能投入学习。竞赛时,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得第一,得到表扬,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如在分组教学中学生做练习题目时我就让最先完成的那个同学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题目。

如做简便运算:

168-52-48 125×88 1300÷25÷4 小组内的同学争先恐后的认真做题目,都想上去展示;但是老师又讲了当你认为别人做错了时候有上去更正的权力。有的学生很快做好了,但很又被人更正过来了,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在下次做时格外小心认真。还有就是一些学生的字迹不够工整也被别人更正了,下次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在单元测试时我也采用了竞赛的形式。

我把一个班的同学都分成了两人一组形成了竞争对手,让成绩和能力相当的学生组成对手。看哪个同学进步的快,分数较低的那一位同学要值日一个单元,至到下次他考赢了他的对手,再让对手去值 2 日,有些同学边赢了三次很高兴,但第四次考不赢了,他也知道了对手的强劲,又在暗下决心再努力了。

3、在小组内学生的组是让学生成绩作主的。

在单元测试时,我把每次学生的成绩都登记下来,在小组分数最高的那个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很多同学都想当这个小组长。有的同学连任几次,也有同学交替担任形成了一种竞争氛围,还有情况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和原组长考了一样的分数,他向老师求当小组长,我让他自己和原组长商量,原组长也很大量让给他了,他也很高兴很尽职地工作也更加努力地学习。

4、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形式和方法很多,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如:如口算题开火车、接龙、看谁算得又队又快、夺小红旗等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通过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高。

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教学的多样也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上是我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几点体会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教学月刊数学版》

联系方式:电话*** QQ:632272339 3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课始终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依样画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本身就缺乏问题意识。这是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到根源。学生根本没有提出问题的想法。约定俗成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根本就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即便有所创新也脱离不开教师示范的影子。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更加变得缺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美术课。由于基础不好、自信心不足,表现为不愿思考、不爱提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发掘学生创造型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至关重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往往没有提出问题的冲动。创新思维更是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不可能存在。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是学生敢于提问。但是长期以来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差。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怕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遭到同学们的嘲讽,或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高兴。所以大多数同学选择沉默不语。长期的沉默,学生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甚至荡然无存。加之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亦或恐于老师的威信,使学生更加不敢问。而且更多的教师多以“教”为中心。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要求去讲授,完全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致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导致学生根本不愿意或不敢在课堂上发问。我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农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提问了。一旦老师问到自己,也是勉强站起来或低头不语,或拿起教材照本宣科。主动提问或答问者极少。我私下里找他们交谈,有的说怕答错了同学们笑话,有的说怕说错了老师说没认真听讲,亦或根本不知道怎么说等等。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能使学生大胆提问,勇于答疑。例如我在《我们的风采》一课,首先不讲课,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聊天。问他们平时喜欢穿校服吗?学生们也向我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向他们讲解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穿校服可以避免校园中的攀比风气,也是我们团结一心的象征。学生们不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一点不服,进而我又问他们喜欢穿什么样的校服,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异常融洽。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喜欢名牌,有的说喜欢新颖的款式,有的说喜欢舒适的面料,等等。然后,由他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发问,学生胆子大起来,开始问我:“老师,服装设计都有那些要求?”“老师,设计什么款式是由我们自己决吗?”……我于是给他们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自己讨论服装的分类以及学生装的种类。然后再向他们讲解一些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再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并表示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建议校长订制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校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拿起画笔设计、绘制服装效果图。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创作意识。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参与教学,与学生共同探究、交流。而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他们的情感。哪怕他们有一点点的创意,也要及时鼓励。即便有的同学的问题无论多么浅显、幼稚甚至可笑、跑题都不要简单地否定或嘲笑。而是耐心引导,或是适度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问。

传统的美术教学,总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聆听。再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正确答案。学生根本没有问问题的意识,也没有提问问题的机会。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例如我在《有创意的字》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他们观察画面上出现的字体。然后有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同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回答。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小组都提出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就让他们自己答案。有的问题比较深奥就由大家共同讨论回答。实在给不出答案的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再让学生们共同探究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极其高涨,他们甚至控制了整个课堂,纷纷提问、答疑,最后总结出字体设计的一些方法,要求以及字体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主动进行设计、书写字体,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价。学生在进行自评、互评时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创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以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一个主导地位,而且要适时地给与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立足创新,开发教学资源,使学生会问。

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事物,所以不同的学生会对相同的新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以创新为指导发掘新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探究。例如我在《设计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面对立体纸工造型,引导学生关于折叠、拼接、插接等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共同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分组制作雕塑模型各个成员通过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然后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或几个零部件。基础好的、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设计制作难度大的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负责简单的部分,然后再由同学们合作完成总体组合。整个雕塑都由同学们搜集的废旧材料材料制成。其实挑选材料也是一个质疑的过程,哪些材料可以用,用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开动脑筋的。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通过集体合作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每个人都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增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质疑。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美术长时间的不重视,所以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很少,理解问题简单。所以可以结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出问题。因为美术知识面广,与文学、历史、甚至音乐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文学与艺术的联系的诠释。又有人说“欣赏水彩画,就如同欣赏轻音乐一般。”等等。这说明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中提出问题。例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文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提出质疑。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组织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述寻找答案。并从审美角度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欣赏,知道从哪些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大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想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本身就要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培养出新型的具有具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摘要]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本 论文 主要探讨了在小学 科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严重约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下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等基本能力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学习《地球引力》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让学生想象对没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现象等。此外,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支持。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这一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自觉的进行判断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打破一切以教师领导为中心的束缚,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应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学生个体的问题意识淡薄,是由于担心自己的问题会显得无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惧因素影响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认真、和悦的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大胆提问有创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问题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提出幼稚问题的学生,应在肯定他的勇气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教师对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尊重,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勇气与信心去探究新的问题。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许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已经将教学内容讲清楚了,所以没有任何疑问了。这种现象不是说明教师把知识点已经讲清楚,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会技能,同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有意识地、系统地、点滴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结论性内容,如三年级下学期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中,在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实物或网上信息,共同讨论比较是否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在要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四个因素,组织小组对四个因素分别作控制实验,检验四种因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然后小组汇报,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的同时更锻炼了思维欲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课程深入开展的切入点,对这些内容的质疑,会锻炼学生思维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学习级四年级上学期融化中的食盐融化这一节时,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物质融化时变成的微粒大小、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溶解还是没溶解等方面进行 总结 ,从而掌握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设计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种情境下出现与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人们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 科学 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前预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使学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是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的提问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的节奏在教师的调控之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于别动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上课只需按老师的提问回答就可以的惰性问题意识。

五、结语

问题意识不仅引导着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同时也激发产生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注重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罕宏完小罗小松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笔者就如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蒲江县天华九年制学校 周丽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市中区红旗小学张成 我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探索 江西省安福县横龙垦殖场子弟学校 杨志明 (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邮政编码:52310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绍聪(广西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英石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