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7:0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王玉梅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强调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关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新课程认为,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对问题的认真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不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有效课堂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人。课上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在整节课的学习中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先在各组点播,只是针对共性问题、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才进行了统一交流与指导。在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各小组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小组探讨得比较深入,发现的疑问很多且很有价值,在讨论中又不断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问题,如学生在探究二次根式除法这一节时,完成下列问题:(1)9

4,4

9;(2)25,16

25;通过完成这样的实际问题从而发现

规律,得出二次根式除法的规律;再化简二次根式时,有的小组则讨论得比较浅,甚至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如结果得

13、.5,根据这一情况,我则对学生个

性化引导,把讨论引向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使他们在深入的讨论中纠正了错误认识,最终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计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又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11页的例7后,大家小组讨论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本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再求AB长时,要利用我们学习的二次根式计算开方化简,化简时注意必须满足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分母,被开方中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学生说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完成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即化简2Rh1

2Rh2,讨论交流后学生对此问题迎刃而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使学生疑中生趣,由疑激思,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加深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篇: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喻加燕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学生都被动学习,不善于提问,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促进学生把问题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形成思考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应用意识

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课堂氛围

观察

思考

鼓励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思维的体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发现凡是善于提问的学生,数学就会学得很好。可是,多数学生都不爱提问,也不会提问,而是长期以来都习惯于等老师提出问题再思考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就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影响学习效率。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学生还是乐于提问的,老师就要呵护好学生的这一积极性,不要怕学生不会提问。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从不会到会。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抛掉顾虑,大胆提问。当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问题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的。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直观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呈现出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讲比较大小时呈现出主题图,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4只蜻蜓,3只蜜蜂,3朵花。这时,有孩子脱口而出“蜻蜓4只,蜜蜂3只”,我鼓励了一句:“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什么发现?”其他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高涨,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了问题。有孩子说:“蜻蜓多1只。”我引导孩子们:“有问题想问他吗?”有孩子就问:“你怎么知道多1只呢?”孩子抓抓脑袋说:“我看出来的,一个对一个还多了一只。”接着,我用学具来代表蜻蜓和蜜蜂随意的摆放,孩子发现说:“这样摆不好,一个对一个更好看蜻蜓多一只。”于是我让孩子一一对应摆,感受这样摆的好处,进一步使孩子直观感受到数的大小,并初步建立了对应思想。

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讲了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妈妈只有一个桃,要分给两只小猴,孩子们听到此,个个都说:“一人一半。”我随手分了一个大半和一个小半,孩子就不同意了说:“老师,你没分平!”我就让他说说该怎样分,从而孩子提出了“为什么要平均分”这一问题,初步理解了分数度意义。分好后我让孩子们用数来表示,孩子就犯愁了“用什么数呀?”,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表示,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孩子们在这样的提问和讨论中认识了分数。

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后,互相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不明白的向同学提出来。这样,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交流的素材,交流时就有话可说,有问可问,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留足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留给观察思考的时间。当出示了问题情境时,不要马上让学生提问,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后再表达。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我出示信息东东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宜宾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多媒体出示路线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已行路程100千米,剩下路程200千米。我让孩子观察思考,能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这时,孩子们都有了一些发现,我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讨。有了时间思考,孩子们交流规律时,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总路程、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关系?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会提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让学生不着边际的提问,而应该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能结合提问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这才是让学生提问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数学中的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中发现问题。数学是环环相扣的,新知识和旧知识或学生已有经验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在认知新知时,教师引导其从已有知识开始思考,能从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通过计算20×30就想到:是不是只要两个末尾有0的因数相乘,都先不看末尾的0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几个0。当学生这样思考时,对这一计算规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第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发现问题。当学习了新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提出问题。如,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时,引导其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前面学习的长方形周长有什么不同?计算面积也和长方形的长宽会有关系吗?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就会找到探究新知的方向,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第三,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学生尝试学习时,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内容作上记号,并提出来。这对于多数学生是很容易办到的,当学生知道自己哪儿不懂时,他会思考也会认真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及时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表扬,那么,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简单,教师都首先要肯定其进行了思考,再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如果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学生自行解答或请别的孩子帮助解答;如果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解答。总之,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成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活动,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建立丰富的联系,在“做中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数学模型到进一步应用的学生学习“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和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堂好课,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问题是启发思考的源泉,问题是组织教学的纽带与归宿,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质疑能力,做一个“有问题”的人,有思想的人。

例如在讲到《论语》六则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后,我启发道: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首创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身体力行,取得了硕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属于教育类专篇。它通过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当时私人学园的风貌,可以当作孔门弟子各言其志,孔老夫子精要点评的一段轶事。请你结合本篇课文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低头沉思,有些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几分钟之后,班内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同学甲:“孔子向他的弟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发扬光大。”同学乙:“孔子教育弟子时不直说,而是通过表情来传达。”同学丙:“孔子喜欢比较谦虚的学生”。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相差甚远。当他们的回答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教室里一片沉寂。针对眼前出现的沉闷现象,我很快将这一问题作了调整后问道:“你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聊过理想、志向的话题吗?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抬起头,一脸的兴奋,纷纷回答说:“有”。我接着问:“你们认为这类话题应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进行最好呢?为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甲:“我认为应像朋友聊天一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同学乙:“如果老师就象我们的知心姐姐一样和我们交流,给我们以指导,那样我们说话就会没有压力,很轻松。”同学丙立刻站起来反对:“不行,如果是毫无压力,无所顾忌的随口说说而已,那么你的理想和志向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你在心理上不重视它。”话音刚落,同学丁又站起来说:“错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理想同样可能实现不了。”课堂上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很流利。这时,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道:“那么有谁能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同学甲:“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所谈的志向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根据他对弟子的了解一一作出了评价。可见他能够因材施教。”同学乙:“孔子与他的弟子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的志向,互相学习。”同学丙:“孔子用温和谦虚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说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同学丁:“孔子刚开始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很尊重他们。”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总结说:“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说明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很透彻。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问题解决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轻松,很愉悦。

一个问题的设置不同,竟然使一堂课产生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易到难。老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会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可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形式中激发出来。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偏差。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不少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如。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的思维效率极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创设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去问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提问题呢?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学生不愿意提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因此,要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第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教师要在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励学生关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共同探讨。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清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信念和意志的品质,释放出自己的潜能。

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幸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科学地、创新地提出问题,那就表明学生已经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他就成为了学习、创新、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方案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又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闯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2、课题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 养问题意识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这种心理状态,并利用合理方法、创设情境,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研究依据(—)理论依据

l、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问题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和学的过程为: 教师

(1)提问、试验等形式,向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的任务;(2)组织学生深思熟虑所提出的问题:(3)建议学生证明所提出的解决任务的方案的正确性;(4)如果学生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要求他从该假设中做出关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结论。学生(1)接受任务,并开始思考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2)说出解决这一任务的可能的方案:(3)证明其中一种方案的合理性;(4)概括做出的关于所回答的新知识的结论。

2、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确定疑难所在;(3)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验证、证实或驳斥假设。

3、奥苏伯尔和鲁滨逊提出的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4)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三方面的理论虽然都有偏颇,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为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基础。(二)实践依据

我校是一所村镇学校,学生家长多为农民和矿工,对学生的学习不够关注,一些关注学生的家长也只是关注成绩,而对关系学生终身发展的提出问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够。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地处偏远,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对课程改革认识不足,课堂教学不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此项课题的研究,既是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三、理论假说与研究目标 l、理论假说

每个学生都对精彩纷呈的语文学习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和疑问,如果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训练学生的提问技巧,学生就会在精彩分呈的问题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目标(1)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2)育人目标:

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 解,并有其深度。(3)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教师,逐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一五年级学生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掇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收集研究的资料,监察行动的全过程。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3)个案法:对实验班的个别学生(优等生、潜能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辅助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讨论法等。

四、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3、开放性原则:本课题起始阶段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逐步开放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开放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和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停留在课堂上和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五、研究内容及措施(一)研究内容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完善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受到启发——提出问题——阅读求解——解决问题——剖新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细化模式,使之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二)研究措施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砰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只有科学地设置河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上要体现“五度”、“五要”:“五度”一是难度,问题的设置要有。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他们“跳一跳、摘挑子”;二是跨度,问题的设置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三是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是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密有问,有一定的停顿时问,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五是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五要”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体现阶段性,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时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时问和空间。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不过早做出评价,使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发表,把判断与评价分开;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解答。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指导与讲解,力争较少叙述事实,较多提出探索性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答案,着力引发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解题中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问,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勇于刨新的精神。

(4)通过及时得到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5月)2006年1月,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成立学校课题组,申报课题。2006年3月,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006年5月,修改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召开学校课题开题会。(二)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8年3月)

1、培训实验教师,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本课题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的实际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如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细化管理流程,制定课题管理规定。每学期在学校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并及时总结。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课题讲座或课题研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学校科研室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管理要科学、规范,填好课题管理卡。

3、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归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申请结题,参加验收答辩。

七、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论文、研究报告。

八、保证措施

我校领导对此项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课题运行经费。主持人具有多年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科学,科研室有联网电脑,保证资料来源丰富,信息畅通。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如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独立思考的一个好方法,它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利用课件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然后提问,现在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桃子?从而引出0和3相乘的式子。这样生动有趣的引入,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很快投入到学习当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情境,也会引起学生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笔算乘法”时,如果只是讲解怎样列出竖式计算,再做练习,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售货、付款的游戏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元、角、分的笔算乘法。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有了疑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善问、会问,在疑问中去探索、去发现。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说出一些0除以一个数的例子,有的说0÷2=0、有的说0÷5=0„„这时,有个学生说0÷0=0,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质疑“你说得不对,0÷0也可以等于1,因为,根据商×除数=被除数,0和1相乘也得0。”“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让学生围绕0÷0=?这道题展开讨论,最后,同学们发现,当0作除数时,0除以0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最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树立了学生想获得更多知识的决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培养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要做到“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解决的问题,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凡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就大胆放给学生。”因此,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解题方法讲解,而是利用学生手中的数学课本,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课本封面的周长?经过讨论,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解法,在肯定学生的每一种解法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就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较多的空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题目: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论文)姓名:职务:教师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懂得竞争就意味着将要被社会淘汰。而未来的世界肯定充......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市中区红旗小学张成 我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本段学习了“人的身体、皮肤;运......

    语文教学中如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中如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太白梁林业中学作者:安万桢 电话:***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开辟......

    中职政治课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内容提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5篇范文)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究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精辟的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