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合集)

时间:2019-05-12 12: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

第一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小结

李文兵

我组从2012年承担了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对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作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建立了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第二阶段,我们对课题方案作了修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基本的培训,教研组安排了研究子课题并写出了实验方案,开展了初步的实验工作。之后,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包括教研组为单位的三课课活动、优质课竞赛、评课和其他研究活动,期末进行阶段性小结,并注重了资料的收集工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分享思想、见识,知识、情感,过程、方法,求得新发现的共同发展过程。对教学而言,它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课堂气氛的和谐、合作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凸现学生主体性及创造性的过程。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过程的要素。形成了下面的一致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为问题意识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的是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使教师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使学生很好地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公平地对待班级

中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思维,点燃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之火。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实质上是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

1、运用电教创设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电教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抽象的事物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

2、借助图片创设情境。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于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这时要利用形象的图片来渲染情景。栩栩如生的画面,易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学生易在激情中发现问题。

3、精设导语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学生受到新异的刺激,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同样至关重要。

4、师生良好的心理场也是情景创设的有效手段。教师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及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也是极好的人文情景,同样能极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要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寻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探究问题。当学生还未养成提出问题意识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后,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另外,教师要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办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题研究成效: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成绩有了提高。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学会了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方法,取得令人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课题研究由前阶段较为宽泛的教学实践,到后阶段深入研究、形成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是一个难点;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不得不考虑的升学压力以及课题研究相对专业、未必能立竿见影的因素是研究的又一个难点;教科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教师的观念、能力、手段滞后是研究的第三个难点。最后阶段,我们设想选择其中操作性强、对教学质量提高作用大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出课题研究的服务功能。

第二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研究计划

教研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主持人:柳方雷

教研目的:教师做点拨和指导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工作,同时包括多方面的活动和训练,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与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自主探索、民主合作、富有个性、独创精神的人; 增强学生个体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具有探索与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科学意识,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会用综合的知识与意识解决综合的问题; 学会寻找、获取、分析、利用、处理和重组信息;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研过程:学生在小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研究活动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组内成员以及组际成员之间的民主合作和公平竞争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富有个性、具有独创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小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发现性的、创新性的,从属于一种假设性的、探索型的思维路线,也更具有现实性、探究性、实证性和创新性。

一、研究的思路

1、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

2、利用家长会、家长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能积极配合学生课外的研究活动。

3、在学校各科教育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4、组织“小课题研究”活动。

该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社会人格,更具有创造性人格;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潜能;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信息采集、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处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独立探索与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能在对问题的思辩、探索、尝试、调整和解决的自主性的活动中积极的创造性人格发展。

“小课题研究”活动课主要分两块:一是活动课上的教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块,树立

学生的创造信心,进行创造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收集、整理、分类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具体实施中怎样进行分工负责,怎样撰写结题报告等,主要是保护和启迪学生的好奇心与创新意识,培养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二是学生进行研究,大部分时间放在课外自行完成,在小组长的统摄下,各组员各尽自责,进行研究,最后汇总得到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的原则

教师创设民主、自由的气氛,充发发扬民主、信任、尊重、依靠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到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并非不闻不问,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

2、开放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学生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网络沟通等形式,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找同自己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自由地、主动地同家长、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找到自己课题的切入点,运用开放的意识、开放的形式,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现有的知识综合运动为重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践创造性原则

以研究为载体,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并不要求学生研究结果一定都创新。既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创造社会的能力;通过资料查找、整理、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通过了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通过学生做实验、上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成功性原则

教师千方百计发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创设一切条件,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强烈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成为“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小作家”,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信心,也能做到敢闻敢冒,从而形成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创新精神。

三、实施步骤

1、课题的前期论证和组织阶段;

2、汇总研究材料阶段;

3、根据材料进行选题阶段;

4、学生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各个具体步骤,进行研究;

5、课题结题阶段。

五、实践研究过程

1、削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2、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3、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1)带着问题来。“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2)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不是仅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4、勤于实践,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常问

敢问不难,常问不易。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代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4年3月24日

第三篇: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喻加燕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学生都被动学习,不善于提问,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促进学生把问题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形成思考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应用意识

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课堂氛围

观察

思考

鼓励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思维的体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发现凡是善于提问的学生,数学就会学得很好。可是,多数学生都不爱提问,也不会提问,而是长期以来都习惯于等老师提出问题再思考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就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影响学习效率。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学生还是乐于提问的,老师就要呵护好学生的这一积极性,不要怕学生不会提问。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从不会到会。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抛掉顾虑,大胆提问。当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问题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的。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直观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呈现出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讲比较大小时呈现出主题图,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4只蜻蜓,3只蜜蜂,3朵花。这时,有孩子脱口而出“蜻蜓4只,蜜蜂3只”,我鼓励了一句:“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什么发现?”其他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高涨,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了问题。有孩子说:“蜻蜓多1只。”我引导孩子们:“有问题想问他吗?”有孩子就问:“你怎么知道多1只呢?”孩子抓抓脑袋说:“我看出来的,一个对一个还多了一只。”接着,我用学具来代表蜻蜓和蜜蜂随意的摆放,孩子发现说:“这样摆不好,一个对一个更好看蜻蜓多一只。”于是我让孩子一一对应摆,感受这样摆的好处,进一步使孩子直观感受到数的大小,并初步建立了对应思想。

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讲了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妈妈只有一个桃,要分给两只小猴,孩子们听到此,个个都说:“一人一半。”我随手分了一个大半和一个小半,孩子就不同意了说:“老师,你没分平!”我就让他说说该怎样分,从而孩子提出了“为什么要平均分”这一问题,初步理解了分数度意义。分好后我让孩子们用数来表示,孩子就犯愁了“用什么数呀?”,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表示,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孩子们在这样的提问和讨论中认识了分数。

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后,互相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不明白的向同学提出来。这样,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交流的素材,交流时就有话可说,有问可问,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留足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留给观察思考的时间。当出示了问题情境时,不要马上让学生提问,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后再表达。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我出示信息东东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宜宾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多媒体出示路线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已行路程100千米,剩下路程200千米。我让孩子观察思考,能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这时,孩子们都有了一些发现,我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讨。有了时间思考,孩子们交流规律时,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总路程、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关系?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会提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让学生不着边际的提问,而应该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能结合提问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这才是让学生提问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数学中的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中发现问题。数学是环环相扣的,新知识和旧知识或学生已有经验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在认知新知时,教师引导其从已有知识开始思考,能从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通过计算20×30就想到:是不是只要两个末尾有0的因数相乘,都先不看末尾的0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几个0。当学生这样思考时,对这一计算规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第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发现问题。当学习了新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提出问题。如,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时,引导其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前面学习的长方形周长有什么不同?计算面积也和长方形的长宽会有关系吗?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就会找到探究新知的方向,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第三,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学生尝试学习时,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内容作上记号,并提出来。这对于多数学生是很容易办到的,当学生知道自己哪儿不懂时,他会思考也会认真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及时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表扬,那么,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简单,教师都首先要肯定其进行了思考,再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如果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学生自行解答或请别的孩子帮助解答;如果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解答。总之,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成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活动,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建立丰富的联系,在“做中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数学模型到进一步应用的学生学习“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和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堂好课,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问题是启发思考的源泉,问题是组织教学的纽带与归宿,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质疑能力,做一个“有问题”的人,有思想的人。

例如在讲到《论语》六则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后,我启发道: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首创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身体力行,取得了硕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属于教育类专篇。它通过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当时私人学园的风貌,可以当作孔门弟子各言其志,孔老夫子精要点评的一段轶事。请你结合本篇课文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低头沉思,有些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几分钟之后,班内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同学甲:“孔子向他的弟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发扬光大。”同学乙:“孔子教育弟子时不直说,而是通过表情来传达。”同学丙:“孔子喜欢比较谦虚的学生”。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相差甚远。当他们的回答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教室里一片沉寂。针对眼前出现的沉闷现象,我很快将这一问题作了调整后问道:“你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聊过理想、志向的话题吗?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抬起头,一脸的兴奋,纷纷回答说:“有”。我接着问:“你们认为这类话题应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进行最好呢?为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甲:“我认为应像朋友聊天一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同学乙:“如果老师就象我们的知心姐姐一样和我们交流,给我们以指导,那样我们说话就会没有压力,很轻松。”同学丙立刻站起来反对:“不行,如果是毫无压力,无所顾忌的随口说说而已,那么你的理想和志向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你在心理上不重视它。”话音刚落,同学丁又站起来说:“错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理想同样可能实现不了。”课堂上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很流利。这时,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道:“那么有谁能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同学甲:“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所谈的志向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根据他对弟子的了解一一作出了评价。可见他能够因材施教。”同学乙:“孔子与他的弟子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的志向,互相学习。”同学丙:“孔子用温和谦虚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说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同学丁:“孔子刚开始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很尊重他们。”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总结说:“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说明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很透彻。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问题解决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轻松,很愉悦。

一个问题的设置不同,竟然使一堂课产生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易到难。老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会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可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形式中激发出来。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偏差。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不少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如。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的思维效率极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创设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去问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提问题呢?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学生不愿意提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因此,要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第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教师要在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励学生关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共同探讨。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清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信念和意志的品质,释放出自己的潜能。

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幸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科学地、创新地提出问题,那就表明学生已经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他就成为了学习、创新、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摘 要]问题是教学中的“金钥匙”,它为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殿堂。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简单分析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研究,从注重课前问题启发、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优化问题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以期通过问题意识培养的落实,帮助学生学好生物,提高生物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生物;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8802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而主动提问是创造、创新的开始。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生物知识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

1.受教师的威严所致,问题意识困乏

学生问题意识困乏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有问题不敢问。有问题不敢问,关键在于“不敢”,“不敢”的原因,毋庸置疑是教师的威严所致。

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不给学生插话的机会,教师严肃的态度,使师生之间的情感疏离,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害怕”“震慑”,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师生情感的“一边倒”――课堂上唯唯诺诺,犹如“老鼠见到猫”。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连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不敢回答,有问题也难以表达,更不要说提问题了。

2.受教材权威的遏制,问题意识缺乏

教材具有权威性妇孺皆知,师生们也普遍认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问题的讲解常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如《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中,教师会提出“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是什么、结果怎样?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以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主要目的的。这样,学生即使对教材中的某个地方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教材最权威,无须质疑,无须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被“束之高阁”了。

3.受自身的表达能力所限,问题意识淡薄

在生物教学中,常发现多数学生有问题但在表达时词不达意,难以表达出真正的意思,而正因为受表达能力的限制,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薄,最后发展为没有问题,导致不敢质疑,不敢发问,也不会发问。

“教会学生解决一百个问题,不如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说明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生物教学中,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生物教学质量滞后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个主要策略

1.注重课前问题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前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相互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举措。只有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才会促进学生好问、敢问、会问和善问。

例如,在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前,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人的头部受伤,需要打针,而打针的部位是臀部,而不是头部,这样打针有效吗?药液是如何进入受伤部位的?借由这个问题的设计和提出,经由学生讨论后,有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导出教学的重点。对于知识点“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有什么异同?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列表比较。教学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意识是各个学科的综合素养之一,生物学科中的问题素养,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核心作用,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制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从而在实施和贯彻问题意识培养目标的教学中,能有的放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是师生关系紧张所致。要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应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而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主要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在课始,笔者用多媒体呈现“竹子开花”的图片,以及两只熊猫在一起谈话的画面。一只熊猫说:“竹子开花了,以后咱们吃什么呀?”另一只熊猫回答道:“我也不知道。”“竹子开花”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熊猫们的对话,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而熊猫们眼巴巴地望着竹子开花,憨态可掬的样子,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结合这些情境与学生共同探讨:竹子开花,熊猫吃什么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而引导学生质疑:竹子开花,熊猫不能吃到竹叶和竹笋,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又如,在教学《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头大狮子和一只小白兔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大狮子吃小白兔,教师以问题“狮子吃兔子说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待学生得出

“捕食关系”后,教师再给出老虎、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老虎、狮子和兔子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老虎和狮子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在这样的教学导入和教学引导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学生合作的伙伴、学习的引路人,教师放下了权威的架子,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只要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愿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能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3.注意提问艺术,优化问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艺术,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优化问题教学的方式,真正以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先给学生呈现一种司空见惯的生物――鼠妇的图片,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图片中的这些生物,你们认识吗?你们在哪儿见过它们?当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是“潮虫”时,教师可给出它的另外两个名字:“鼠妇”和“西瓜虫”;待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在花盆底下、下水道口、石头缝的下面、腐烂的木桩下等见过鼠妇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情境并思考:石头下面有“鼠妇”,但搬开石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待学生回答“鼠妇会迅速跑开后”,教师可继续追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你能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吗?”

上述教学中,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将问题贯穿教学始终,从知识的建构向实验探究?^渡,引导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光对鼠妇是否有影响,然后对实验做出假设。在做出假设时,要求学生注意收据证据,不能凭空想象。实验后,教师再提出探究性问题:除了光对鼠妇有影响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与繁殖?学生再次进行猜想、观察、实验和总结,最后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从而构建互动的生物课堂。问题教学的优化,课堂模式的改变,让学生的问题意识渐浓,探究兴趣渐高,促进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关芬芬.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2]魏松伟.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8).[3]赵芳.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2).[4]童军正.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7).(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下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题目: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论文)姓名:职务:教师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懂得竞争就意味着将要被社会淘汰。而未来的世界肯定充......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小结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结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选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份,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心得体会 陈绍斌 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点经过多年的理解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走进当今课......

    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我见

    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之我见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方案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王玉梅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强调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关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新课程认为,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5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个人校本研修 : 芶 睿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组织学生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