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22:0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畅开言路,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犹太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几乎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高兴,并会喜形于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曾经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营造自由气氛,使学生敢问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待学生疑问,教师不仅不能压制、阻塞学生的思路,而是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这样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简单化和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高》这一课之前,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采集数据,四人一小组,分别测量国旗杆在阳光下的影长,某个易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它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长。学生在记录这些数据时就开始产生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同一时刻啊?”“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啊……”“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可以这样测吗?”。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讲授“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我是这样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同学问道:“我想知道用什么办法知道你所作的角等于已知角?”问题提出后,有的说用度量法,有的说用叠合法。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说:“那么你就学我的方法去画角,然后用你自己的办法去验证。”不一会,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我想知道你这样画的依据或理由是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说:“用这节课的知识还不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但是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问题蕴涵着几何的后续知识,随着以后的学习就会解决。”半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这名学生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知道了,你是用‘边边边公理’来求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回答,却成了学生半年的困惑,他始终在想着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内探究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四、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善问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提问,提供高质量的范例,并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例如新授概念时,可以问:“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对于实际问题,可以问:“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几何问题可引导学生问“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基本几何图形有哪些?还有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在评价解决办法时应提出:“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一般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科学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面对情境会思考,会联想,会总结,逐步掌握提问的诀窍。教师应进行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l现问题的方法。如采取对比异同法、类比联想法、知识迁移法、问题发散法和矛盾法等等。在教“圆锥体表面积”时,学生纷纷提出:“圆锥体表面是哪几个面?圆锥体的表面积怎么算?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区别是什么?”问题提出来之后,指导学生类比“圆柱体有几个面?”“圆柱体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那么圆锥体表面积是否也可以这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知道沿圆锥母线展开的侧面图形是扇形,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易于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学习中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5分钟做起吧!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2]?小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J].数学大世界,2012,1.[3]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06,1.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造人才的需要。但实际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能提问、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还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不能提问的根本原因;教师的权威性是学生不敢提问的直接原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形成学生不会提问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并喜欢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首先,我们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质疑自我展示,让学生有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其次,我们要充分爱护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提问时教师应用信任的眼光告诉其这样做是对的,当其提问出错,绝不能打击批评,而应鼓励与启发。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一个发现问题的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再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题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努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这就要求教师有

针对性安排具体生活情境。如在课堂上要出示一些学生平时喜欢而常见的一些活动,如春游活动的情境、运动会、六一节等,再针对这些画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春游时我们是步行还是乘车,怎样安排好;你带20元,怎么花好等?只要能消除学生心中的障碍,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毫无拘束地提出许多自己的数学问题,慢慢地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逐步增强,学习的参与度逐渐增大,长此以往,学生才敢于提问,敢于思考。

同时根据教学实践,问题情境设计要有较强的指向性。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结合学习过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已被启动,意识越强烈,思维越活跃、越深刻。例如教学“9加几”,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幅“学校运动会”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信息,于是学生提出:“参加跑步的有8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远的少几人?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人?”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让学生选取用辊法做的一种信息进行探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中,想出多种算法,改变了过去只讲“凑十法”的单一做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了,学习的兴趣更加浑厚,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学习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如教“圆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教师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的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起来也特别兴趣,特别亲切。

三、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教学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旧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进行;方法有尝试、猜测、验证法等,只要能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下面介绍几种做法:

1、注重实践操作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可见,“行是知之成”。让学生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记得牢,而且能培养他分析实践能力。

2、从误引正法。

关注错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从学生现成的错误中为切口,以学生帮学生为主的教学,效果更佳。如在教学画圆这个环节时,我先由学生自己操作画圆,我一边巡视,一边收集那些画得不对的作品,然后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看都说“这些都不是圆”。我立刻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错误的原因一个个都被他们找出来了。此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忙问:“看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呢?画量应注意什么问题?你们想一想,说一说。”不一会儿学生就总结并概括出画圆的方法。老师再给学生按这个方法画圆,巡视时,没有一学生出错。这种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舒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及自主探索思维空间的有效措施。

3、猜测验证法。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的岁数与12的最大公约数是6,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先由学生猜猜,老师的岁数可能是18、30、42„„然后验证,分别求这些数与12的最大公约数是否是6,是的则正确,不是则错误。

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微妙,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解决问题。孩子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第三篇: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教育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通过物理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创造 问题意识 创设情景 物理课程标准

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是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创造源于问题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的确,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二、物理课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较容易提出问题,但是综观物理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主动提出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无疑要求教师首当其冲就要转变观念。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由于有些问题可能和教学内容和进度不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没做解答或三言两语地打发,没有给与这些提问题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打击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物理课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但是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因为没完没了地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师生讥讽为“笨蛋”、“傻瓜”,而被迫退学。

但在他母亲的精心爱护和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可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么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一节的内容中,《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准备挂图或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分裂过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制作了一张细菌培养液的临时装片,一上课,我就用显微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投影幕上马上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生活状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纷纷议论,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

现代教育学早已证明,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实践、比较、思索、发现的过程,只有真正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有可能产生“问题”意识,才能将知识、方法、过程、能力内化为自己所有。

3.通过实验创设问题的情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课标》中第四个主题:物理圈中的绿色植物,对于绿色植物的一节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分发了一些植物种子(有完整结构的种子,也有缺少胚或胚乳的种子)让学生回去实验使其萌发,并让学生上课时带来。结果,几天以后,学生就纷纷提出:我种的种子怎么没有萌发呢?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自然就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笔者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肤浅地谈了自己的一点认识。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问题,主动探究,我将不断地探索。

第四篇: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议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福家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中说:复亘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每句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学问就是要问问题,而不是答问题。然而,我发现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英美的家长看到小孩子从学校回来问他的是:“你今天提了几个问题?”我们的家长却问:“你今天考了几分啊?”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玻尔曾说:“没有愚蠢的问题。”所以青少年要勇敢地提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是没有创造的。

何谓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养成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事实上,许多传统提问已无法激发学生思维。其表现为:一是呆板平淡,提出问题平淡无奇,学生没有兴趣思考。二是深浅过度,学生会因太难不能思,或者太易不愿思。三是无针对性,不关注学生需要,枯燥乏味,学生不乐思。这也远离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使学生不易思。一旦它们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提问题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也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内心适应了这种禁锢,从而心甘情愿地拘泥于这种禁锢。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对问题产生的类型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有所了解。“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转换器、桥梁和中介,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美国教育家格泽尔斯根据问题内容由已知到未知,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和高级型三种。低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解决方法也是已知的;中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可解决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高级型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法,以求得解决的结果。

要使学生的“问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促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备课,改进教法,提高设问水平,消除传统设问的蔽端

(1)问题新颖奇特。用丰富、合乎学生实际的事例吸引学生,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富有思维碰撞的设问激发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如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讲到“男生女生”时,我引用了一则《少男少女》中男女生对异性同伴的看法:男孩最欣赏的女孩;女孩最欣赏的男孩;男孩最讨厌的女孩;女孩最讨厌的男孩。这样以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立即设问:你最欣赏或讨厌的异性是什么?于是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轻松地完成了本框的教学内容。这种设问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问题要难易适中。设问要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并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教材知识连成一个整体。如在教学“礼貌显魅力”时,可以设问:①列举你所知道的礼貌用语,②谈谈讲礼貌的重要性,③培养有礼貌的途径。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问题要形式多样,切中要害。设问的形式、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类型而言有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办类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作用,教学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将问题落在重、难点之处,成为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切入点。

二、拓宽视野,扩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来源

爱因思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无数事实都说明了爱因斯坦这个论断是十分正确的。因此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1)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问题,易于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熟悉、了解的问题。例如:针对水、电、环境等。

(2)从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谓热点,就是人们比较关注、议论较多、影响较大的事件、事物、问题等。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事件、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可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这些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针对本年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我们可以提出: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奥运会?怎样办好这届奥运会?我能为奥运会成功举办做些什么?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从学科生活中,从专家讲座中,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授人以渔,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克服思维定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问从不敢问到敢问,从少问到多问,从提低层次的问题到提高层次的问题是有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但最主要的是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

(1)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创新一个情境或提供一个背景材料,不限范围,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从多角度、多视角鼓励学生思考。答案越多越好,鼓励发言,以打破思维定势。

(2)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采用解答辨析题,开展辩论会的形式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深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后,总希望获得及时、满意的答案,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老师在平时就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具备问题意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第五篇: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内容摘要: 温总理曾经说过:“努力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要培养杰出人才,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着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审美意识。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诱导学生善于发问。

—、应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胜过熟读一本书

这是因为,前者是独立思考的产物,而后者只不过是简单的记忆而已。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仅仅把自己当做一只“空筐”,只是一味地“装”,那是不深入的。因为我们读书,不是要把所读的书“录成磁带”储存起来,而是要像吃食物一样,通过口腔咀嚼、肠胃运动吸取“营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创造。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应公开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质疑;权威的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大家也可以怀疑。因为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如果墨守成规,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进步呢?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怪问、刁问、令教师一时难于回答的问,教师应反弹给学生,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善于察纳雅言,集中学生的正确意见,切忌不要置之不理、横眉冷对甚至压制学生的提问。

二、诱导学生查异生疑

1、注意发现文中不合常理、常态的地方 比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标题就超常。一般说,记忆的目的是为了“不忘却”,可是鲁迅是“为了忘却”才“纪念”,这是为什么?按照常情,谁都会把监狱当地狱,即使罪大恶极的人也希望逍遥法外,可是《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却把监狱当“天堂”,为了实现蹲监狱的“宏愿”,他不择手段,先后七次作恶,故意犯罪,期待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能抓住他,这是为什么?这些都是文章的异常之处,一旦发现便“穷追不舍”、“死死咬住”,直到解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查异生疑”。

2、注意发现文中的矛盾现象

以前的初中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死海不死》,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值得推敲。既是“死海”,为什么又说“不死”?岂不是前后矛盾?《孔己己》结尾是这样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大约死了”,这只是猜测;“的确已经死了”,又是一种肯定。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是否也是自相矛盾?课文中的这些矛盾现象,一经发现就抓住不放,针对矛盾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这就叫做“揭示矛盾质疑法”。

下载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创设问......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

    谈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作用

    谈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作用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标志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标志着学生良......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探 市中区红旗小学张成 我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国内的高才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地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促进学生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 数学教育应做到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变 以知识为主导的教育为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教育, 真正关注从教育口的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只铅笔》的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段的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