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2: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话题。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几点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的去问。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二、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爱问”。

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一开始先跟学生做个“拍手游戏”,我要求:学生拍手的次数是我的一半。我拍四下,学生拍两下,我拍两下,学生拍一下,当我拍一下时,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拍了,有的就轻轻地拍了一下,这时就让学生思考提问,此时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的问题就来了:能拍吗?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种数怎么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潜移默化,让学生养成“问”的习惯。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工作细心的一种素养。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时,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其次,尽可能的提供条件,创设机会让学生提问。有些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有时我会事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比如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甲数是20,乙数是30”这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解答,因为比较简单,学生就可以提很多问题:“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提问兴趣,还拓展了学生思维。这样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对同学的提问,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学生能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思维又起源于问题。我每天都对学生说一句话:今天你提问题了吗?时时处处提醒着学生。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只铅笔》的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段的学生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运用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的感悟,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策略。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片段:

师:左手拿出2只铅笔,右手拿出3只铅笔,将两只手和在一起,谁能将老师的这三个动作说一说。

生:左边有2只笔,右边有3只笔,合起来有5只笔。师:和起来我们今天用一个新的词代替:一共。生:左边有2只笔,右边有3只笔,一共有5只笔。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几只铅笔》的教学片段,是学生首次接触加法,因此,本人将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设为本文的重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会说“三句话”:左边有2只笔,右边有3只笔,一共有5只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加法就是:合起来这一含义,加法含义的建模在学生心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以后学习减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本节课并没有让孩子提出问题,学生只是机械的说一共有多少物品,孩子心中的问题意识并没有深刻的建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定理,公式,定义,公理,证明?没错,这些都是数学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数学的心脏,问题才是控制数学的枢纽。没有问题的数学是不能正常运作的,就像一部没有程序的机器,根本就如同一台钢铁空壳。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主流,广大教师都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如果简单的说,就是改变以往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成为让学生主动提问,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了解了让孩子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发现问题,正表明了孩子对事物产生了兴趣,对事物不是表面的接受而是重新的组合,提出了问题,因此孩子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如何科学的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在当今的课堂中,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能提出问题。即使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题,结果往往是“没有问题”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1、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

新课改以来,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是,真正能够成为主人的是极为少数,那些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还不够开放,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一直贯穿整堂课。

学会提出问题是需要培养的,在灌输式的教育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思维已经被限制了,他们没有这样的习惯去提出问题,而那些在开放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孩子,在他们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势,总会去问一个为什么。

2、对孩子的提问没有给予适当的回应

有的孩子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经常会问为什么,但是,家长和教师总是置之不理或者敷衍了事,对孩子的提问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久而久之,孩子提问的兴趣和激情也就被磨灭了。

小学生对教师总是崇拜的居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会担心自己的提问会不会有错,老师会不会责备等等,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教师一句简单的评价能够造就另一个牛顿或者爱因斯坦。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第一是由教科书提出的,第二是由教师引导而提出的,第三则是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的过程。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分学段进行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不同,因此,可以分学段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符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

1、低段学生

低段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对小学这一新的环境还处于适应阶段,7—9岁的孩子对活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和图片,渗透问题意识,而不用刻意的去让孩子提问,毕竟这个时候孩子的词汇不够丰富,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的题目,初步感知提问和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中段学生

中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基本适应小学的生活,也初步接触了很多问题解决的题目,对提问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在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高段学生

高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情况也接触了很多,对于提出问题已经不是难事,但是要培养学生提问的主动性。高段的学生由于做题比较多,很多时候会形成思维定势,因此,要让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提问。

(二)落实教学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

1、教材

在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价值和富有挑战性的教材,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切入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总是处在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状态”。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这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一方面,通过分析某个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把握他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发问,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课堂调控艺术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学习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对学生来说,这个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加简单的理解呢?教师引领学生交换位置来理解“变与不变”的状态,从而更加生活的解释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但是和不变。

2、教学过程

推迟判断,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教学技能和方法。这段时间里面,学生有机会可以思考和判断,这短短的半分钟甚至几秒钟,都可能会有精彩的火花。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总是急于让学生接受,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一堂课一问一答地结束了,结果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思考的东西。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要“释义”、“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更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质疑的产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联想等等的形成产生,这些都是学生产生问题的过程,等待学生的质疑是教师应该学会的。

(三)让学生学会思考

定期的反思是问题意识培养的核心。反思的目的是给学生以发现、探究、总结、发展的空间。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问题解决后应对完成的工作自觉地进行反省,做到“求取问题的解答并继续质疑”。而不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问题的解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而还需继续“问题提出”,如“这种方法可行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用于其他问题解决吗?”“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等等。

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解。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四)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恰当评价

一个和谐的、开放的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提问。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鼓舞学生,让学生敢问,善问,不会磨灭学生那颗想问为什么的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培养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更关键的应该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要坚持和追求的。一堂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但目前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提出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整个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紧密相关,创造环境和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一名或几名实验组的教师能完成的,更需要整个校园文化的支持和整个社会、家庭文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J]自考、成教、职教2000年第11期。

[2] 王延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J].校长阅刊.2005,(5).[3]林仙,《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2006,02

[4]王泉生,《论学生数学意识地培养》,[J]中学教研(数学),2005,03 [5]纪尧兵,《如何在数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7,06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阶段性小结 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阶段性小结

高阳小学

靳秀萍

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敢问”;第二阶段“会问”;第三阶段“善问”。

1.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使学生从不会问,不敢问到敢问;教师从一问一答逐步到放开手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2.如何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问到点子上,提高质疑能力。取得成绩 1.教师方面

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变得民主了,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能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了;教师能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了;教师能以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提问了,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了。2.学生方面

学生课堂上敢问了,少部分学生课后遇到困难也会追着老师提问了,同学间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近一半的学生也会相互争论,相互探讨了。部分学生有时能提出点有价值的问题了。下阶段工作重点

今后我将按照课题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继续开展培养学生“会问”,开展引导学生“善问”的研究。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下阶段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实践中要更有计划性,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不断改进。重点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学习和总结,围绕教学工作要及时写好反思,并写出有质量的论文。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张夏镇纸坊小学 2012年10月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2、《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上课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课,却从来不提问题。平时我听其他教师的数学课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学。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缺乏乐趣,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这样让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师教学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批判、怀疑精神,迷信权威。②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很差。③问题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具有喜欢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教师要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有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实现教学过程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借新课程改革之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保护。

三、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1、课题界定: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批判精神。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数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数学课题;数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危机。数学问题意识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2、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9月)

1、根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给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立项报告,填写课题立项•评审书,做好课题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呈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

4、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上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准备工作,并顺利开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7月)

1、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聘请省、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领导、专家对开题论证报告、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技术指导。

2、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3、每个阶段各研究小组均应写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写出阶段性总结,提交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进行全程监控,进行有效指导,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4、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纸坊小学教学实践反思文集》,要求课题组成员发表一定数量且质量较高的论文。

5、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6、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第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总结和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这一阶段要积极探讨学生自我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7、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收集、分析、整理课题研究结果

2、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有材料,申请评审鉴定。

六、研究成果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五篇:_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展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更是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改革当前的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I

目 录

摘 要................................................................................................................................................I 1 解放思想,敢于让学生提问.....................................................................................................1 2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1 2.1 课堂导入...........................................................................................................................2 2.2 设置课堂问题情境...........................................................................................................2 3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敢于提问.............................................................................................3 4 给予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敢于提问.....................................................................................3 5 创新回答方式,让学生保持提问的兴趣.................................................................................4 6 总结.............................................................................................................................................4 参考文献:.....................................................................................................................................5

II

心理学对问题的一个解释是“问题”基本上指某些已有的因素后,必须肯定或确定另外因素的情景。心理学家梅耶是这样定义的“当问题解决想让某种情景从一种状态,而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清二种之间的障碍时,就产生了问题。[1]问题意识是指在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是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2]人才资源是21世纪最具战略意识的首要资源,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想要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就要敢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针对这一问题地理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先导是问题,问题也是思维的起点。培养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基础,地理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目前地理教育令人担忧,多数学校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因而不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是被迫接受教育的对象,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强迫学生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强迫学生记住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要对教师绝对的服从,缺乏质疑能力。新课改革提出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解放思想,敢于让学生提问

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怕自己的权威受到影响、教学程序被打乱,一节课45分钟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就像一台机器接受来自老师的信息,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空间,导致学生懒得思考,懒得提问,缺乏质疑能力,不善于提出问题,形成了一种观念老师传授的知识永远都是对的。许多地理老师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为了提高分数,让学生对标准答案进行记忆,模仿、服从,短时间学生的成绩是提高了,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不再思考,不再质疑,脑海里只有标准答案没有问题。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摆脱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应该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敢于让学生提问,而不是自己一味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标准答案来回答,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做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成功才是教师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被学校的师生视为“副科”,在中考与高考中占的分数没有“主科”多,因而地理这一科目不被重视,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不高。学生只有对地理学习感兴趣,才不会将地理学习当成是一个任务来完成,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提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周围和社会上所关

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并进行中肯的分析,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有用,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地理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课堂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地理活动的开展。

2.1 课堂导入

传统教学教师大都是采用直接导入法,导入的方法较为单一,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法,难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避免那些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千篇一律的导入,教师除了直接导入还可以采取多媒体导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直观的图片、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精彩的视频,这些较之传统教学的黑板白字、枯燥的语言描述与静止的文字教材更有吸引力,更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中来。[3]例如在学习“巴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热带雨林,及巴西的特产卡卡和咖啡,边看图片边播放当地特有的音乐,学生会很快被歌曲与画面吸引住,对巴西产生强烈学习的欲望;歌曲导入,巧妙的应用歌曲导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珠江三角洲》时,在讲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高亢激昂的歌声感染了每一位学生,歌曲播完教师可以提问歌词的一些信息,如歌词中的这位老人是谁?老人会在哪里画圈?崛起了那些城市?利用歌曲导入可以让学生感知地理事物,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悬念导入,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所在的愿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圈层结构”是教师可以根据时事焦点神舟进入太空,蛟龙号创造中国深度,下潜到海底7062米,但对于报道人类进入地底的新闻不多,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人类应用钻探技术也只能到达地下12千米,这就出现了上天有路,下海有法,入地无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活动导入,如教学内容是讲“天气”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对于教学导入,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更具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能只是考虑吸引学生,而忽视了你选择的导入方法会不会产生干扰教学的负面影响。

2.2 设置课堂问题情境

学生最怕的是一节课45分钟教师里只有老师的声音,特别安静,没有一点气氛,这样的课堂难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打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适宜的创设问题情境。地理教学心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好奇心和学习的探究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那些带有探究因素的问题情境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4]借助直观方法,设置地理问题情境,利用模型、图片、板画等加于适当的语言启发思维,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这节内容较多,较为复杂,较为枯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的三球仪,模型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把原本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有学下

去的兴趣,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设置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我国“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世界地图,找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地区,被北回归线穿过的西亚大部分地区是炎热干燥的沙漠,而位于同一纬度地区我国的东部却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利用这一矛盾使学生对季风气候的形成产生兴趣;利用有新意、有趣味的地理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日界线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一个故事提出一个地理问题,“有一个孕妇从上海去旧金山,在日界线以西的东十二区先产下一个女孩,在西十二区有产下一个男孩,但先生的女孩却叫后生的男孩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思维也会一下子活跃起来,为了满足其好奇心理,学生将会认真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让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3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敢于提问

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而地理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际出真知”学生只有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如教师讲到“昼夜更替”时,可结合日常生活的现象,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为什么每年的世界杯举行地是白天,我们看直播却是晚上?为什么一些跨国公司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再如教材在阐述“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可以对学生提出:假如你家要买一套新房子,你对光照有什么样的要求?你家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每天要达到最高,支架应该要怎么设计?通过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让学生将学习地理的兴趣持久、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学习地理、让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和复习学过的知识,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学习地理的习惯,要时常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有关的地理现象,认真的体会、挖掘、收集资料,让学生把从现实中取得的经验以及熟知的东西在课堂上尽情的发言表现,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给予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敢于提问

人人都希望得到欣赏与赞美我,如果一个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学生丧失提问的兴趣和信心。如有一教师在讲“时区与区时的计算”是时,直接给学生区时的计算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规律是东加西减与同减异加,教师给学生讲解公式的语速过快,一个学生没听明白,想要教师再解释一遍。教师立马黑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那位学生“你怎么那么笨,笨死了,你还是个高中生吗?你妈妈没给

你生脑袋吗?”弄得全班哄然大笑,让那位学生很不好意思,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让那位学生不仅让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让学生失去了在地理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厌恶其地理老师。这位老师如果能耐着性子,不对学生横加指责,不嘲讽学生,那也就不会让那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受挫,教师要对那些大胆发问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不要把学生提问的问题看成“捣乱”或是“钻牛角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想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对学生提出的看法和见解,特别是那些超出常规的想法给予保护,如果对那些学生进行批评、挖苦,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对于爱提问题的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创新回答方式,让学生保持提问的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理由于课时少,课堂的问答方式大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有些老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够,往往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教师就叫你站起来回答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害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又担心答不出来,在课堂上出丑。采用老师问,学生答这一回答方式,教师要善于导答,如一位老师在教“洋流成因”时问东澳大利亚暖流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都沉默不语,老师见状说:“其实,我根本没必要问大家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因为我知道东澳大利亚暖流的成因是密度的差异。”教师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就起来纠正教师的错误。除了用故意出错法,还有激将诱导法,分解引导法,温故知新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时刻保持质疑与提问的能力;回答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问,教师答”的方式,教师要控制课堂时间,将新课内容讲完后要留有充足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耐心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没学完一个新的知识都能理解,让学生爱上学习地理,愿意提出问题。除了“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的问答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教师每讲完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搜查与本知识有关的题型或是尝试着自己根据知识点出题,每学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学生组与组之间竞争,题目处的好,抢答题较多的组获胜,在这过程中有些同学会发现对方出的题有争议或是不对,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良好的问答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脑海中时刻呈现问题,让学生摆脱过去只有答案没有问题的情况,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结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但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使质疑、设疑、激疑、释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问题意识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学生不断的在“问”与“解决问题”中成长。更好的推动学生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宋振韶.课堂提出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状况[J].学科教育,2003,1:2.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白水镇座棚小学顾小燕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经过实践,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往往只会简单模仿,不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换个操作形式,学生就无从下手......

    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7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善于发现问......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贾红玲 内容摘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太和县税镇中心学校 郭军磊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教学讲究一个探究的过程,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