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中心思想,通过设定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整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技能,达到培养和提高信息及时素养的目的。而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知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家庭条件较好,家里买电脑的学生就可以很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宝贵的时间被浪费。而在课堂中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计算机,也就是在学生上机实习时,给每个学生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与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实习相比,可说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务驱动的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已经深入到各位信息技术老师的课堂,如何更好得交待学生学习的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因为学生的层次差异很大,老师们会发现无论口头布臵任务还是板书任务都难于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时,一份能够发到学生面前的设计全面,难易合适的学习任务单将是很好得解决方案,可以说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就能成就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本课题中就指基于仰化中心小学硬件条件下,开设的信息技术课。
学习任务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老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任务单,可以包括程序单、活动单和评价单等。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范围:
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任课教师及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目标:
(1)如何为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课设计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能利用学习任务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效率。
3.研究内容:
(1)对本课题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了解目前对学习任务单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2)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制定,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课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单;
(3)师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学习任务
单的认可程度,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信息技术组教师听评课活动,并对课堂及时反思,相互交流,总结得失;
(5)整理学习任务单集,根据不同的年级整理学习任务单,形成学习任务单集,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设计出有效、可行的学习任务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四、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县、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1月):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课题组各教师将自己研究中利用网络改进有成效的实验、实验
教学中的成果收集汇总。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所有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形成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及实施方案。
2.课题研究教师研究成果,论文集、案例集。
3.学生的电子作品。
4.构建学习任务单在教学中的使用的教学体系。
5.实验课题总结。
六、保障条件:
课题组长系仰化小学业务校长,中学高级职称。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教学业务素养及水平。多年从事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主持、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学生自主生活化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均已顺利结题,撰写的多篇优质论文在省、市级发表、获奖。
课题主持人系仰化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被区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在市纵横汉字输入比赛、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中获奖,参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中培养研究》课题已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课题参加者都是学校优秀的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教学研究与探索,科研能力较强,工作中积极上进,勤劳肯干,在教育教学上虚心好学,刻苦努力也取得成绩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由学校业务校长亲自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加强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必须的经费,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研究资料,有相关课题的科研专项经费,有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机构和措施,有计算机作为统计手段,有多媒体设备为研究服务,有网络信息化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更有足够的时间和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这些定会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及深入发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对象与范围:
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学科任课教师及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2.研究目标:
(1)如何为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课设计一份好的学习任务单。(2)学生能利用学习任务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效率。3.研究内容:
(1)对本课题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强化,了解目前对学习任务单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2)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制定,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要求,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课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单;
(3)师生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学习任务单的认可程度,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组织信息技术组教师听评课活动,并对课堂及时反思,相互交流,总结得失;
(5)整理学习任务单集,根据不同的年级整理学习任务单,形成学习任务单集,最终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规划设计阶段。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县、市相关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1月):开题研究阶段,主要工作:课题组各教师将自己研究中利用网络改进有成效的实验、实验教学中的成果收集汇总。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所有成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分析,形成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三、研究的途径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训教师,也提高自己。以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紧密结合为突破口,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学习,坚持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促使课题研究与课改密切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1)参与、组织人员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学习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资源运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2)参与、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工作思想,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参与、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2、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努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带动本组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3、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把好的方法和优质的资源推广。
4、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本期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5、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调研,及时分析研究对象,并结合班情实际,以研促教,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
四、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和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制定了以下计划:
1、每位教师要认真研读、学习课题有关的书籍并做读书摘抄,写读后感。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条件,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
3、从每一节课堂教学出发,针对一节课、一个作业设计、几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个案研究,记录、发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科成绩的整体提升。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研讨课,重点寻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4、利用网络、图书室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不断丰富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组成员初步完成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效益。
5、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课题研究组成员初步寻找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每人撰写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教学的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一篇。
五、主要工作安排:
(一)2013年工作安排 五月份: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制定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计划; 六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九月份:
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研讨课,重点寻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十月份:
每位教师要认真研读、学习课题有关的书籍并做读书摘抄,写读后感。十一月份: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个人课题的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交流。十二月份:
整理个人课题研究资料。
(二)2014年工作计划 元月份:
1、撰写学期课题研究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及案例反思等),交流课题论文。二月份:
反思得失,总结经验。三月份:
1、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研讨课,重点寻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共同体以及区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比赛。四月份: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理论并做好学习笔记。五月份:
1、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
2、进行教学应用试验研究。六月份:
1、每学期举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论文评选,并收集资料;
2、进行撰写学期课题研究总结,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九月份:
1、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研讨课,重点寻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备课、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2014年宿迁市、宿豫区电教论文等七项作品评比,自选一~二项参赛。十月份:
1、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整理;
2、汇总教学课例、案例、论文、课件等。十一月份:
1、参加课题结题培训会;
2、拟定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十二月份:
报请上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结题。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具学具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既可以形象具体地表现静态现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过程,具有简单直观的效果,利用多种教具学具组合,更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加深印象,并达到活学巧用的目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许多老师把课件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而课堂中使用的教具学具还是几十年如一日,本课题将改变传统教具学具的模式,将传统的教具学具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二、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本课题将提出新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体系,这将是对数学教学理论的补充,也是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新的诠释,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优化和具体化。本课题将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研究基点,着重探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教学原则、教学模式,这些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将系统地对学生数学教具学具进行课件化,这些课件将极大地丰富教具学具的范畴,并以各种形式推荐到教学实际中,切实帮助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教学工具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认知结构理论
4、有效教学理论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与设想
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优化组合,协调应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应用中的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真正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点拨——引导,探究——发现,双主——互动,积极使用优化多种媒体,发挥教师的主导点拨,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具体的研究思路是:
第一,通过将学生数学教具与学具课件化,深入开展利用教具学具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帮助数学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进行有趣的“数学实验”,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第二,通过学生数学课件的制作,积累课件制作的经验。第三,将教具学具运用于学生数学课堂实践,探索学生数学教与学的模式研究。让它成为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学生研究数学的工具。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传统教具学具存在的弊端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源及采取的对策。
2、实验法:动手制作适合于教学的教具学具。
3、研讨法:对实验承担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展开研究讨论。
4、问卷法:对学生的问卷主要是对多媒体的看法。对教师的问卷主要是听取听课教师对所用媒体、媒体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的看法。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操作揭示教学学具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总结其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
七、课题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1、避免课件的重复开发。
现在的教材都有配套的课件或素材,如果使用配套的课件,教学时往往要考虑到所创设的情境,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特色等因素,自己的教学过程与配套课件出入较大,往往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还是要动手自己制作。现在教材,变动大,自己做的,过一段时间就不能用了。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如果制成多媒体小教具,教材再变,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会变。
2、避免唯多媒体课件的误区,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一节成功的课,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平时的教学中课件的作用起到的只是挂图的作用。其实课件教学的优势只体现在某个教学点上。如果我们就制作好这个教学点。就可以避免不需要的资源浪费,真正做到物以至用。
3、增强课件的互动性
电脑课件最大的好处就是互动性,要想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一般教师是不能制作的,而能制作的往往不是任课教师。我们集中了所有的科技力量,利用FLASH制作了一些通用的,科技含量高的环节,充分体现出它的交互性。在一线教师的实践中,不断对其改良升级。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4、具有一定的网络性
课件发展的趋势就是要具有网络性。能进行远程教育。我利用flash强大的对象操作功能,以及很强的网络兼容性。制作的多媒体教具学具,容量小,功能强,便于教师学生在网络上直接使用。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7月—2016年3月)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展开研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期间学习林昌华编著 《学校教育评价》、李志宏著《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刘兼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孔企平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等四部专著,完成四篇读书笔记,两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是基于数学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研究目的也是基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进一步课程整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运用理论在实践中探索、改革,得出经验,再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这样的研究思路中,可以看出本课题研究是着眼于实践、扎根于实践的,也是实在的,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更是该课题研究可能获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本项研究将充分利用在课件制作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本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本课题的研究将计划历时一年,这为研究从能力与时间上给予了一定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将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料,并能综合利用参与研究人员的经验,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十、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牛楠
课题组员:冯新波 王博利 李增 徐建设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主持人:朱慧 黄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 Marra 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三、该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习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教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教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内容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八、研究过程
(一)课题启动(2010年4月—2010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教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
6、教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3、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十、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2、本校经常有机会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校“小白帆”艺术团的学生也能经常参加市级的比赛和展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流程单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流程单
1、做好准备工作:
(1)会场布置:
黑板上书写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初12班”
前排正中为指导老师准备3个座位
其他同学按课题小组就坐
(2)工作人员准备:
主持人:研究性学习课代表
评分人:各班跟班指导老师 陈述答辩。
宣传报道员:做好图片及文字资料记录并在会后汇总成报道稿。
(3)资料准备:按上场顺序排列整齐,供跟班指导老师参阅。
2、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各小组按抽签顺序逐一上台。
注:前一小组陈述时间,可以请下一小组退场(在门口)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下进行准备,其他小组遵守纪律,认真聆听开题报告。
3、指导老师将对各组的陈述答辩现场打分,会后课代表将打分情况汇总,计算各组平均得分作为最终得分记入档案。
4、会后公布各组得分。
山西省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组
2012-10-2
5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流程单
1、做好准备工作:
(1)会场布置:
黑板上书写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初12班”
前排正中为指导老师准备3个座位
其他同学按课题小组就坐
(2)工作人员准备:
主持人:研究性学习课代表
评分人:各班跟班指导老师 陈述答辩。
宣传报道员:做好图片及文字资料记录并在会后汇总成报道稿。
(3)资料准备:按上场顺序排列整齐,供跟班指导老师参阅。
2、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各小组按抽签顺序逐一上台。
注:前一小组陈述时间,可以请下一小组退场(在门口)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况下进行准备,其他小组遵守纪律,认真聆听开题报告。
3、指导老师将对各组的陈述答辩现场打分,会后课代表将打分情况汇总,计算各组平均得分作为最终得分记入档案。
4、会后公布各组得分。
山西省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组
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