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对学习的定义作出的理解:
一、说明学习是否一人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变量;
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上述分析可知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选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内容可分为: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经典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经典性条件作用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4.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的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的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早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第二篇:学习马列基本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
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旧的社会历史观之所以从总体上看都是唯心主义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的特点。离开人和人的活动,自然界照样存在,自然规律照样发生作用。但是,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离开人和人的活动,也就无所谓社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人则是有思想的,人的活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这种现象使得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人们往往会片面夸大思想的作用,在思想中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的动因,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这是发现“在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马克
1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动因就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这就坚持了对社会历史现象认识的唯物论原则。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具体到我们今天的实际,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终出路。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同时又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辩证法思想。今天,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积极建设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空洞地夸大思想的作用,但又不能陷入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拜金主义。我们要保护和发扬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积极思想和精神。总之,我们要变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引导亿万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终身受益,它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自我、规范人生,正确理解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为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三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感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感想
我们生活于这么一个物质丰富而又多彩的时代,我们探讨主观与客观、存在与非存在、唯心与唯物。有人认为,世间因自身的存在而存在,亦有人认为,世间非人的存在而事先早已存在,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们更加容易认识这个社会的内涵。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在当代中国,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它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中国化。可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步,即中国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大道,并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复兴,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是一个基于实践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世世代代始终如一,坚持到底,使之继承和发扬,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完全实现。
第四篇: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心得体会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毛泽东思想
——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心得体会
第一单元听取了中央党校四位教授专题辅导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自学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七部分)、《矛盾论》《实践论》、《〈共产党人〉发刊词》、《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节选)。时间虽然短暂,但自己感到忽然间懂得了过去几十年搞不明白的事情,有了全新认识的感觉。当然,感想和体会也很多,想的教多的是由于毛泽东晚年的确有很大的失误,以至于许多人包括本人在缺乏对毛泽东思想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对现在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认识模糊,还学不学,还管不管用等等,都有许多的疑问。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体会较深的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毛泽东思想。
这是因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深刻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所蕴含的历史的、理论的逻辑,才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时期党的建设规律及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
一、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历史的轨迹与思想的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领袖人物的实践、思想及其重要著述总是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现实紧密联系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是一定阶段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是我们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毛泽东基本理论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至1965年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作为内涵丰富的历史文献,它在许多方面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历史见证。首先,它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总结,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
其次,它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
最后,它更是由毛泽东同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毛泽东思想的孕育、形成、发展的思想进程的历史记录。
这段历史,在中国共和国的历史上确是很不平凡。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也就从哪里开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同样,它也是学习毛泽东基本理论的重要方法。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运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与把握它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解决不同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人们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其本质,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因此,“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同时,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重视总结经验,并善于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思想方法。因为,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经验也是要发展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经验,充分运用经验,还要善于不断地积累经验,并及时地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发展理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与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的结合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四、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总结,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哲学著作以及关于中国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方面的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毛泽东思想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代中国发生的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党的变化对自身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对党五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运用于当前实际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此,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必须同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以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实践探索精神和理论创新精神,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责任。
第五篇: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一、冰山理论
(一)冰山理论的含义
冰山理论表明,雄伟壮观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其他八分之七隐于水面下,而水下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和主体。
将冰山理论运用于安全管理可以得出:造成死亡事故与严重伤害、未遂事件、不安全行为形成一个像冰山一样的三角形,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冰山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却庞大的多。
对冰山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每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多的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一定后果,但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损失的事件。
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容易造成人们对此忽视,另一方面,未遂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极有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或重大事故。如果分析这些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重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研究未遂事故,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和斩断事故的发展过程,就必然能控制严重事故的发生。从这一点讲,未遂能够对导致重大事故的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效的“免费教训”。(2)从事故直接成本和间接损失方面理解
事故直接的、可见的、有形的损失是通过财产(如医疗费、补偿费、复原费、误工费、生产环境恢复费、设备修复费等)来衡量的,对事故成本的分析表明,该损失是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比较小,而间接的、看不见的、无形的事故损失(工作延误、设备损坏、管理者时间延误等)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两者基本上是6:53的比率。
因此,注意重大事故的信号,防止事故的潜在损失。
(二)冰山理论的启示
用冰山理论指导安全生产,企业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
大力排查未暴露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从人员、设施、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清理识别,切实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已发现的隐患,及时治理和消除。
对已发或未遂事故,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监督、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等方面认真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让职工认识到“隐藏在水下的冰山”更危险,做到“让安全变成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进而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我爱安全”的转变。
每一名职工都应强化安全意识,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当好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是不容有片刻休息的生命接力,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这样,才能消除隐藏于“水下”的事故隐患,企业才能“破冰远航”。
二、金字塔理论
(一)金字塔理论的含义
“安全金字塔”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得出:
(1)重伤死亡事故占0.3%,共1650人;
(2)轻伤事故占8.8%,共48400人;
(3)无伤害事故占90.9%,共499950人。从中得出重伤死亡事故为1,轻伤事故为29,无伤害事故为300的结论。即,在1个重伤死亡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我们可以形象的用下面的“安全金字塔”来示意。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若不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形成300起无伤害的虚惊事件,而这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的控制失效,则可能出现29起轻伤害事故,直至最终导致死亡重伤害事故的出现。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金字塔理论的实例
某操作工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他的职业健康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金字塔理论的启示 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事故预防原理: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现实中我们就是要从细节管理入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的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总体安全生产方针,预防重大事故的出现,实现全员安全。
三、木桶理论
(一)木桶理论的含义
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木桶理论”的本义,最短的木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决定了木桶的容量。
围绕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扩展出三个推论:
(1)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2)所有木板比最低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
(3)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
对于推论可以理解为,要想盛满水,不是去增高那些长木板,而是应该对最短的木板下工夫,依次补齐。
(二)木桶理论的启示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同时,安全管理还是一项系统工作,在这个系统里,任何一项工作有所疏忽和放松,都有可能成为那块“短板”。
关注安全管理中的短板效应,应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都要克服安全“短”不可治、“短”不可避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理念。
安全管理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小环节问题都有可能是大隐患、大问题,只有抓好细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大管理、大安全。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应有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严格制度、严控过程,注重细小环节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顾及“群体”,更要重视“个体”。正是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个体”小事,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重重隐患,酿成了事故恶果。
忽略了一根随手应该拆除的临时短接线,就可能引发一场短路事故;忘记急停按钮复位,就可能导致重大操作事故;随意系挂安全带,就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亡事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一旦被忽略后,便为事故留下了重大隐患。要把确保安全的落脚点放在每一块“短板”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短块木板”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有保障。
班组成员如同“木板”,客观上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业务技能的参差不齐,还表现在性格、态度、爱好、人际关系等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要提高班组的“蓄水能力”即安全能力,就必须发挥班组的集体作用,严格现场生产组织,工作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工作中相互提醒,互相照应;工作后细心检查,消除隐患;实现整体效能的1+1>2。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人员等等都是这个系统上的木板,是环环相扣的环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作。
四、破窗效应
(一)破窗效应的含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破窗效应”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也同样存在。将其应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出:事故隐患无处不在,看起来很小的一个违章或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
破窗效应安全安全生产中的表现
生产现场一旦有人违章作业,又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罚,周围其他人员就可能会跟着干,从而产生“大家都这么干也没有出什么事,我这样干应该也不会出事”的心理暗示。
以上这种随大流的心理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有可能使违章行为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严重,甚至是群体性违章,最终就可能造成群体性伤害。
(二)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努力消除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破窗效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用制度约束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思想意识上筑牢“破窗”产生的防线。
其次,要强化薄弱环节的治理,对于各类不安全因素,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堵塞,不让任何不安全行为在干部职工中蔓延,从行为上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
第三,重视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不让安全隐患有藏身之处,努力消除安全工作中的短板。所有在制度执行、违章违规行为处置以及隐患排查与治理中出现的“破窗”现象,都必须进行及时曝光,以严明的纪律,果断的作为,务实的作风,严肃的态度求得工作的主动,杜绝安全工作中的“破窗效应”,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利用“曝光台”消除安全工作中的“破窗效应”
利用曝光台对任何一个不安全行为及时曝光,向每一名员工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在安全工作中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否则就要在曝光台上亮丑;企业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一视同仁的,安全工作是受到时刻关注的,当别人出现不安全行为时,你必须引以为戒,不要步别人的后尘,不要抱侥幸心理跟在别人后面犯同样的错误,否则,你也会受到曝光处理。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曝光,是及时修补安全工作中“破窗”行为的有效手段,此举能够有效防止最终产生“破窗效应”。这种及时修补“破窗”的举措,对于控制违章现象的产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