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对学生发生事故的追责差异
中美对学生发生事故的追责差异
一家有事连三舍,谁都不愿意出事。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有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故总是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发生着。事后总少不了追究责任,对于学生发生事故后的责任追究,中美两国有着明显的不同,而美国人的追责应当说是更为公正。还是拿几个事例来说说吧!
2009年4月7日早晨7时13分,广州培英文武实验学校初二年级15岁的学生周荣猝死在深圳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甲子塘新区南五巷18号楼门前。事后,周荣父母表示,儿 子长期沉溺于电脑游戏,经常出入网吧,而清明三天(4月4日至6日)假期除了晚上回家睡觉外,全部在网吧度过。对于儿子的死因,周家父母怀疑与儿子持续多时沉迷网吧游戏有 关。而据周荣的哥哥说,弟弟上网的钱有的是学校同学给的。看来,一些网吧和周荣所在的学校是”在劫难逃”了。
早前几天亦有一则事故新闻:3月24日中午1时20分左右,湖南省郴州市九中初一183班学生徐远方因为被老师罚写检讨书,并被同学嘲讽,打开了五楼教室的窗户,纵身 一跃,鲜活的生命之花顷刻凋零。徐远方的父母觉得在自己孩子的自杀事件上,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动用各种手段找学校扯皮,据说已经弄得学校不得安宁,有些媒体也参 和了进来。估计郴州九中不“大出血”是无法了难的了。我的这些担忧不是没有根据的。
再前移一年,2007年3月12日上午,重庆市巴南区的清华中学高一学生何某在班主任上课时,拿出小说来看被发现,后又表现恶劣,从
而遭罚请家长、写检查,可检查写到 一半,何某即逃离学校,并在校外从桥上坠入河中溺水而亡。出事后,清华中学给了何某家长8万元办理后事。家长并不满意,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索赔23万余元。更早一些时候的2005年5月15下午5时,深圳龙岗区龙岗街道才德学校五年级三班的12岁女生黄君在家中自缢身亡。事后,家长称,出事前一段时间未见黄君有何异常,她的学习成绩不好,疑是因其在校期间压力过大而选择离世。她的作业本上显示,她经常被罚抄写课文,书包中也翻出一张上写“罚抄资料”的纸条,因而阿黄君生前所在的学校就理 所当然在成了“罪魁祸首”。此等事例何其之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学校、老师遭谴受罚。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形,这与中国法律对于学生事故的责任认定不无关系。在中国,人们一般是把学校和老师设定为全知全觉、先知先觉的,什么事都必须做到十全十美:管理不能 有半点漏洞,行为更不能有半点闪失。在人们看来,只要有学生出了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学生受伤害就是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逃课出走就是老师给了他们压力,学生自杀 就是因为老师责罚……总之,出事就应当找学校,就应当找老师。
在美国情况则完全不同,美国人是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审理此类案件的。法院并不是对每一起学生伤害事故都去追究学校的责任,而仅仅追究由于学校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学生发生 事故的责任。曾有一位法官就是这样说的:“学区并不是学生绝对安全的保险人,并不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所有伤害都负有绝对的责任。”
同时,美国法院认定,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实施法律上的授权行为不视为侵权行为。比如,合理地实施处罚、采取必要的自我防卫手段、用武力平息一场斗殴行为等,这些行为可 能在客观上导致学生受伤害的结果,但因为是授权行为,所以校方对这一行为产生的结果不承担法律责任。
而学生逃课则受处罚的是家长。例如,去年9月,乔治亚州迪卡尔布郡的执法当局,就将旷课太多的学生家长关到牢里,并且在十七日提审九人到庭,一一过堂审讯。因为依据乔 治亚州州法第20-2-690号法规规定,任何学生在一个学年中,如果有五天未经请假而无故缺席,其父母、监护人、或相关看顾人便触犯了该法。法官酌情可裁处二十五美元以 上、一百美元以下的罚款,三十天以内的拘役、劳役,或是合并处分。(来自中新网2008年9月18日消息)
至于学生的自虐、自杀行为造成的伤害,所有人都不应该对此负责。因为美国法院认定,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危险,如水能淹死人,火能燃烧,从高处跳下来能摔死摔伤,汽车能 轧死人,自杀会失去生命等等,学生应当能认识到它们的危险。
未成年人出了事,作为教育单位的学校当然应当承担适度的责任。然而学校与老师并不是万能的,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校方显然是不适当的。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长更应当承 担相当的责任。希望中国的法官们在追究学生事故的责任时能够公允一点。
第二篇:中美学生的差异
我看中美学生的差异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中国教改的视频和美国教育的资料,发现由于长期中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别是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以后,在美国老师眼中中美学生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律,遵守纪律,而美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不拘一格。中国学生对违反纪律、犯错误大都比较害怕,而美国学生认为犯错误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美国老师往往也鼓励学生犯错,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地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的理念是“试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外,美国教育还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比如理科学习以项目研究为主,自己选择研究题目,写项目报告,报告不能直接抄录书本或网络上的观点、语言,引用必需注明出处,与我们大学论文基本一致,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的软肋。
2、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发言提问,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可以说在美国课堂里中国留学生是发言最少的人。而美国课堂里所有老师都喜欢讨论式教学,常常让学生讨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观点,并指出支撑观点的依据。美国老师只在个别时候做一些启发引导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激起学生进一步讨论。美国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远比收获一两个结论重要得多。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离开学校这种能力在工作中将终生受益。可以说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敢于创新是美国教育的灵魂,自由是创造之母,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是美国教育的基石。由于美国学生从小就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气氛中长大,他们也习惯于这种教学,经常主动问问题,主动参与讨论。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惜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而中国学生初次在这种课堂里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觉得课堂里没学到什么东西而苦恼。中国学生从小在中国课堂里习惯于听讲记笔记,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很少营造讨论气氛,学生更注重获得知识的结论而不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不主动思考遇到的问题,迷信老师和课本提供的标准答案,没有质疑一切的精神,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常常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论。另外美国课堂还特别重视体验和参与。比起我们的课堂教学,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课堂活动往往丰富多彩。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又动脑,其中不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学生收获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即学习方法,而中国学生收获的是知识本身和知识结论。
3、中国学生为高考而学,而美国学生为兴趣而学。美国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课间时,学生们在各个教室之间匆忙奔走,根本没有在教室和楼道里追跑打闹的工夫。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提供多种课程和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强项和特长,需要学校帮助他们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他们的学生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学习,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而且还能持久专注于某一领域,也容易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所以为什么他们的诺贝尔奖获得人数那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中国学生往往从小就树立要考好大学的理想,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切为了高考,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大家都在为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而拼搏。由于没有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兴趣特长,中国的学生就像是大工业化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由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事实上,抹杀学生的兴趣特长,不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按照一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只会使极少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沮丧,压抑,这样也就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了。
4、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强于中国学生。这种差异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就开始出现了分化。中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学习数数、识字、背古诗等,中国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在4—5岁就能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而自豪。这些急于“拔苗助长”的家长觉得,应该让一个4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时美国的孩子在堆积木,学会把自己的玩具用完后整齐地放在箱子里,按照家长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如叠被子,将垃圾放到指定地点、洗车等等。任何事美国家长都鼓励孩子们自己去体验, 自己去独立解决。总之,整个少儿时期,中国孩子更多地在各种兴趣班动脑学习,而美国孩子则按照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在动手体验生活。学校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课堂里凡是能通过实验解决的,一定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而中国课堂里的教材必做实验也不一定让学生做,特别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以及那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大班和超大班,教师常常是在黑板上讲实验。一切为了高考的应试教育深入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由于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培养,中国学生养成了懒于动手操作的习惯,甚至高中毕业还洗不来自己的衣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者,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经常动手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调查表明凡是少儿时期喜欢动手的人在成人时期更不容易失业,而不喜欢动手的人在成人时期不仅容易失业还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和精神病。
5、美国学生特别重视体育锻炼。美国的教育理念认为没有强健的身体,其他再好也没有意义。美国的学校里体育课甚至比语文数学重要。体育课也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学校体育设施不仅完备,还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篮球、排球、橄榄球等等各种兴趣班供学生选择。每天下午3:30后是学生的运动时间,私校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运动辅导,春季以室外运动为主,冬季以室内运动为主。每个学区都会组织校际间的篮球、足球、曲棍球等运动竞赛,比赛时学生和家长都自愿去助威呐喊。而中国的体育课往往比较单一,有些学生甚至不喜欢上体育课。毕业班的体育课常常被中、高考科目替代。在一些学生家长老师的心目中体育课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不重视体育锻炼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近年来近视眼和肥胖儿增多就是一个明显实例。
6、没有社区实践活动也是中国学生的一大缺失。虽然中国的新课标教育体系里规定了社区实践活动课,但很多学校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多大意义。全社会没有建立起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包括认识、实践基地、评价和考核以及登记制度等等。社区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关爱社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情感,为将来做一个合格劳动者打好基础。学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实践,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遗憾。美国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艺术就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其目的就是使人适应这个世界。从整体上讲,学校培养不出天才,而是要培养好的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因此他们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
总之,从智商的角度上,中美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在很多领域,中国学生已经把美国同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中美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喜欢被动接受知识结论,知识总量多,知识应用能力不足,而美国学生喜欢主动思考、喜欢讨论、喜欢质疑并主动探究知识的来源、喜欢动手实践、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学生的长处正好是美国学生的短处,而中国学生缺乏的恰好是美国学生擅长的。中国学生通常在知识内容上非常渊博,而美国学生则在思维和方法上更占优势。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中学生每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金牌人数最多而没有几个中国人获得被誉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理念的不同。
第三篇:动车事故更须着力追责
申论热点: 2007 申论热点:关于突发公共事件问题的探讨
http://.cn 2006/10/17 17:22 育路网
作者: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一、存在问题及危害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 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 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 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 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 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 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
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2003 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 2500 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 1500 亿元、
交通事故损失 2000 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 500 亿元,以上共计达 6500 亿 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 GDP 的 6%。2004 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 561 万起,造成 21 万人死亡、175 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 损失超过 4550 亿元。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说,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公众的 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此外,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 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例如广西南丹县的矿井事故。当此类事件尘埃落定,真相 大白之后,政府的公信力会遭受严重损伤。总而言之,这类损失虽然是软性的、不可量 化的,但其伤害和长远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直接损失。
二、原 因 我国原有应急措施存在弊端: 首先,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 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而且各部门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立法,“各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和协作。同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立法“以 邻为壑”,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
汇报,缺乏快捷、有效 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 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最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
三、对 策 2006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 架体系初步形成。
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
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 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 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3、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 超过 4 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 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 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4、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 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 保障等工作
5、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 练。
6、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 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何有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媒体公关 何有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媒体公关 的能力
发布: 2010-5-31 08:58 |作者: 17 漏网之语 |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 |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 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 传播功能,使媒体参与到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 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面对突发事件,要积极主动地与传媒沟通交流,抢占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 向,引导社会热点,坚持“情、理、法”,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处置”,做到“五不”、“两以”、“一及时”。即,不回避,及时发布信息,积极回应媒体质疑,避免冲突升级;不预测,迅速报道事件事实,慎报原因,迅速回应公众疑问;不失色,面对媒体要从容镇定,不失语、不作秀,语言恰如其分;不失声,第一时间播发权威消息,抢占信息制高点;不失控,早期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事中要面对媒
体展示处置危机的具体行动,赢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后期要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以百姓的核 心利益为主,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正面为主,要遵循 新闻规律,讲究宣传艺术,通过主动设置议程,调动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需要进行报道,掌握舆 论主动权。注重实效,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争取先声夺人,抢占舆论的主动权,避免和减少猜测性和歪曲 性报道。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善与媒体打交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为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既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境 界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一要善于用主流媒体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领导干部既要善于利用媒体搞好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 论导向,围绕党委政府既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宣传报道的重中之 重,增强舆论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又要善于运用媒体推动发展,充分 激发干部群众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信心、开拓创新的雄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积 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二要善于用主流媒体弘扬主流文化精神。要善于借助主流媒体,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唱响时代旋律,建设主流舆论,筑牢加快发展的共同思想,推动全民创业和鼓舞群众士气,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 展的信心和决心,形成推进一个地方跨越赶超的强大合力。三要善于用主流媒体扩大开放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文化软实 力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各类主流媒介的外宣功能,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 格局,提高政府营销能力,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着眼于扩大知名度,树立一个地 方的新形象,多做一些重大选题的策划,营造聚集效应,为改革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四要善于用主流媒体宣传党委政府战略性思想、战术性措施。善于运用主流媒体营造正面舆论强势,正确引
导社会热点和社会舆论,做到因势利导、顺理成章,引导干部群众强化共识,形成合力,做到心往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营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要主动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好经验、先进典型,及时准确地向媒体提供,引导媒体进行肯定性、赞扬性的报道,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增强加快发展 的凝聚力。五要善于用主流媒体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新闻媒体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最有效的沟通媒介。要善 用主流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条件,把党的声音和政府的决策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又及 时收集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在体恤民情、反映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意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帮助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切实解决群众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六要善于用主流媒体传递群众监督,畅通民意、集聚民智、化解民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但要以 正确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更要学会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通过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主流 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 好舆论监督。要着力创通民意表达渠道,将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改进工作,做到媒体有呼声,党委政府有反应。七要善于用主流媒体强化应急管理,应对群体性事件,推进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 最信赖的仍然是大众传媒的声音。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直至结束,甚至是事件发生前的征兆预警,媒体 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心态,又必须适应公众需求,因此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要多与媒体沟通,多与记者交往,
了解情况,掌握动向。作为领导干部,关键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存在的问题解 决好,把出现的矛盾协调好。八要建立健全信息畅通机制,推进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信息透明化,已成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要 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牢牢掌握话语 权,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提供传播空间。通过建立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工作科学化、规 范化,提高工作透明度,为公众开通宽敞的信息来源渠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动车事故更须着力追责(评论)
http://msn.finance.sin
a.com.cn 2011-11-22 13:05 来源: 沈阳日报
□邓子庆
昨天距离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已经120天,也是动车事故调查报告递交的截止日期。事故调查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技术层面的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经于9月底完成并 递交,调查结果颠覆了此前认为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 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11月21日《京华时报》)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虽姗姗来迟,但也总算不逾规矩,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递交。调查报告颠覆了之前的设备故障、雷击频繁等论调,而将主因直接指向组织和管理不善。应该说,在假设调查报告客观公正的语境里,这一结论无疑是最令人欣慰的,它不仅是 对事故受害者以及社会舆论关切的最好安慰和回应,也是对此次动车故事本身的高度负 责,并为今后规避类似问题提出直接警告。当然,动车事故还不能因主因的明朗而就此画上句号。任何一个事故发生后,正常 的逻辑程序都包括客观调查和严肃处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则是体现对事 故重视和负责的落脚点、着力点。正因如此,动车事故在明确主因后,下一个动作当是 追究责任,尤其不能放过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但很遗憾,不知道是专家组刻意保留,抑 或媒体对此忘了追问,甚至调查报告中根本就未涉及,关于事故主因的主体,始终未出 现片言只语。很明显,既然“同样的设备在别的地方也在用,都没有出现故障。他们整个管理体 制和观念都有问题”“当时7分钟雷击了100多次,这是一个方面,但组织管理问题是主要 问题。设备平时没有好好保养,在雷击之后出现了故障”,那么,温州动车事故中究竟 是谁的管理问题呢?又是谁没有组织到位呢?谁没有负好保养设备之责?等等,这些都 不应是无头案吧?但很遗憾,我们至今除了知晓事故主因是人为因素外,仍丝毫不知道 “人”在哪里。在“临时工”“罚酒三杯”等频出的时下,这难免引发民间对“问责不力”再次 担忧。我们说,开启善治,首先要对过去错误表示绝断。绝断的重要表现方式便是对错误 者的严肃处理和问责——问责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热炉法则”,也就是“谁碰烫谁”,绝不
姑息。在严肃地问责过程中,体现出严格依法、公开透明、权责对等的原则,亦是转变 政府职能所必需之精神。当然,笔者所期待的问责,并不止于此,更希望促进整个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备—— 不单单限于一定要产生重大危害性后果,才启动问责;当公职人员的行为足以造成重大 危害的威胁,但由于客观原因没有产生后果时,同样也要严格问责。既然主因已明
,那 么找到责任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进而,笔者希望针对温州动车责任事故,不管是谁,无论职务高低,只要失职失责,全部依法依规处理;只有严肃问责,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相关结果,才能谈得上对得起事故受害者乃至整个民间社会。换言之,严肃将事故责任 者“治罪”,不仅是彰显执政者从严治吏的需要,更在一定程度上是唤回和重塑民众对政 府的信任的必要。
第四篇: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防范学生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
董店一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范围内发生在校园中的学生拥挤踩踏事故急剧增加,对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一、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
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在行进的队伍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
二、预防措施: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2、要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转弯处搞恶作剧的危险性。要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每学期要组织学生按照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3、学生在出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要求走规定安全路线下楼,同一楼面相间隔一段距离。中小学部错开时间出操,体育室和德育室要合理安排好学生分年级、分班级从不同的楼梯逐次下楼,班主任随同学生下楼,各楼面护导老师在楼梯处负责维持秩序,管理教育学生。
4、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要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并落实专人定
期检修,发生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舍楼梯、通道的设置要符合安全要求和国家有关规范。
三、处理程序:
1、当发现前方有同学突然摔倒后,旁边的同学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同学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并暂停队伍或从其他路线绕行。否则,后面的同学如果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2、教师要尽快把摔倒的学生抱起来,同时教育其他学生面对混乱的场面,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及楼面护导老师立即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学生。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一定不要前倾或者蹲下,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4.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赶快报警,同时报校长室,校方由郝芫副校长负责可按紧急报警按钮或打“ll0”报警电话。郝芫副校长负责立即报局办公室、综治办和义教科。可先口头后书面。
5、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卫生室和班主任以最快的速度把轻伤员送往就近区级以上医院抢救,并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家属。
6、配合警方调查事故,维持秩序。
7、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话,学校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010年2月
第五篇:关于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关于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
您好!夏季来临,天气逐渐转热,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已发生多起学生溺水身亡事故。5月27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季店乡5名小学女生相约到季店河游泳时不幸溺亡;5月29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三小学2名学生在县城计子川大桥下的岷江游泳时溺水身亡。特别是6月9日山东、湖南、黑龙江发生学生溺水共导致16人死亡的事故。同一天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同时请各位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学生防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和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您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伤害。因此请您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也能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预防溺水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孩子在家期间,请您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让孩子做到: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坑(河)池塘戏水玩耍。
三、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学会和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如有条件您可以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的能力,还要让孩子知道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不宜盲目下水救助,避免造成更多伤亡。
四、监督学生的上下学时间,特别是中午。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及离校路途远近,决定学生离家时间。
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增强防范溺水等事故的自觉性,切实担负起呵护孩子生命的责任。
祝全家幸福、安康!
明德小学
2012年7月2日
---------------------回----------------------------执-------------------------
()年级()班学生姓名:
我已阅读《关于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一封信》,我会按学校要求做好对孩子安全教育工作。
学生家长(签名):。
201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