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时间:2019-05-13 18: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背景与视角

体制转轨的视角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会改变学校和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下,学校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在市场经济下,学校是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也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下,学校和社会是通过政府发生关系;在市场经济下,学校是直接和社会发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加上市场机制对教育运行的影响,会引起学校智能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体制、机制的变化,必将要求或早或迟地引起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变革。

教育体系变化的视角

教育体系的变化主要是我们正在由单一的学校系统转变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正在演变为终身教育制度,也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十六大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环境下,学校教育必将要经历一种制度性的变革。

技术变革的视角

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着教和学的方式,也将会改变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教育各种要素的组合和运行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校制度自然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21世纪教育的影响现在还刚刚开始,不仅教育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对教育的影响特别关注,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对教育的影响也很重要,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深入到教与学的方式,深入到整个教学过程,深入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至于深入到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所以,技术变革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制度性变革。

教育模式转换的视角

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由标准化、学历型向个性化、能力型的模式转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学校制度也将会由封闭型科层制向开放型网络状的制度变化。

学校制度正面临着变革的挑战与压力

学校是一种组织形式,相对来讲是比较传统、保守的。1996年,华裔学者中惟一一位担任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钱唐民教授讲到,21世纪教育发展的几个变化中,有一个组织机动化的问题。企业组织变化很快,而学校组织机动化比较慢,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动的主动适应性比较差,惯性力量容易使学校变化速度变慢。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种学校消亡论、反学校运动的思潮,认为随着未来的变化,学校 组织机构会逐渐消亡。针对这种思潮,OECD鹿特丹会议主席、荷兰教育部长Yiva Johansson肯定了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他说:“总体上看,学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机构。它们从在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的国家进一步从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向今天或明天的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它们体现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投资。但是,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又必须具有新的活力和动力。”

学校制度的六种方案,法国“学校未来”的全国讨论

OECD提出学校制度的六种方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状的,二是现在正在改变的,三是反学校运动的。现状有两种:一种叫强大的课程学习系统,即课程制是很严重的、成绩是很明显的学校,另一种叫拓展市场模式。加强学校教育有两种:一种是作为重要社会中心的学校,另一种是作为学习组织中心的学校。第五种是学制型网络和网络社会,也就是用网络代替学校。第六种是教师流失解体方案。中国应向第三、第四种方向努力。

2003年11月份到2005年5、6月份,法国要用将近两年时间在全国进行一场关于“学校未来”的整个社会大讨论。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确定学校的使命。包括学校具有哪些价值?如何使社会认识这些价值?欧洲时代,学校在未来几十年中要肩负哪些使命?学校要为哪一种平等而努力?是否应该以其他方式使青少年和未成年人分享教育,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学校应如何适应学生的多样化?

第二个方面,让学生成功。包括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努力学习?如何改进评价考试的功能和方式?教育共同体之间,尤其是家长与教师、师生之间应建立何种关系?如何改善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第三个方面,学校运行的改进。包括如何明确国家和地方在教育各方面各自的角色和作用?是否应该使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和评估的权利?学校如何更好地使用其拥有的资金?是否重新明确学校职责?如何培养、聘任和评估教师,更好地安排其职业生涯?

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学校制度

体制转轨对学校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到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学校与市场的关系。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问题,首先是学校的性质定位和分类。学校的定位首先涉及到要区分政府是行政机构,学校是教学机构。因为,过去学校是作为行政机构、作为政府的行政附属机构来对待的,把学校等同于政府机关,就是官本位。把行政机构和教学机构、学术机构,与政府加以区分,就要确立学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就要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的实体。与此相联系,要明确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要明确提供者和生产者的区别,要明确政府不是服务提供者,政府要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和监管者。这是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的。我们过去认为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那么,既然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它必须建立一些相应的服务机构,来提供这些服务。我们过去认为公共服务必须通过公共机构来提供。现在国际上实现公共服务民营化,政府可以采购,政府可以委托,而不是政府通过公共机构来提供。所以,学校不是单一的公办学校,应该有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混合型学校。

政府如何管理教育?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应如何区别,也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如何分离?政府是举办者,但学校管理经营应由学校自己管理。政府作为宏观的管理者,对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应是一视同仁的。政府管理的实现形式,多数是行政管理。过去的行政管理,政府通过拨款(一般是公办)来提供公共服务。过去是供给型的财政拨款,政府直接把钱拨给学校;现在是通过教育券合作需求型的财政拨款制度,政府把给教育的钱给受教育者,然后由受教育者来选择学校。这样就打破了公办与民办的界限。有了这种选择,学校就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得到这笔拨款经费,收入怎么样。另一种学校管理方式是委托管理。政府对公办学校不是直接

管理而是委托民营公司管理,改变公办学校效率低下的现象。学校宏观管理制度下办学,要制定学校法、教育投资法,使学校和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而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政府意志的权利基础之上的,主导权完全在政府手里。因此,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应建立在法律基础上,通过法律程序来保证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学校和政府关系的第三点就是学校的经营问题。既然在市场经济下,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发生变化,那么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新关系。首先,原则上教育不能市场化,不能把学校笼统地推向市场,学校和企业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把学校办成企业。但是,教育(主要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受市场的影响和调节,可以也应当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教育的供求关系和提高办学效益;学校也可以合理地借鉴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经验,提高学校运行和管理效率。两者的界限在于企业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学校遵循的是教学规律。学校经营中的几个问题:公办学校中间的民办机制、名校办民校、改制问题(国有民办型改制、产权转移型改制)、中外合作办学,由市场供求调节的收费行为,学校发展中的产业运作,比如校办产业、后勤企业化,用人制度的市场机制等等。总之,在现代的公办学校中间有经营问题、民办技术的应用问题等。

三、学校内部的治理制度

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既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学校制度的具体体现,又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环境下,学校制度变革和创新的一种组织形态。按照世界银行有关基本内涵的表述,内部治理结构,大体上包含组织、规章、文化这三个层面。

组织层面

学校组织机构以及其他相互关系,要建立在学校运行中几种力量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制衡的基础上。在学校运行中大致有三种力量: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目前,从中国来看,行政力量是主导的。不仅政府对学校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在学校内部组织中间也起着主导作用。市场力量对学校中的运行正在增强。现在在学校力量中最弱的是学术力量。所以,如何加强学术力量,实现这三种力量之间的制衡,这就是我们要在组织层面上做出制度安排。

制度(规章)层面

规章就是行为准则,就是办事规则。有了规则,才能有秩序。学校规章既包括基本组织,也包括实施的程序。民主制度必然要讲程序。没有程序,就没有民主。程序在教育方面也非常重要,学校必须具有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责任、执行的权限和责任(校长和教师)、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问责制,以及财务、人事、学生与物资方面的管理。

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精神体现,也是学校现代转型的必要条件。制度渗透着文化,制度的形成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学校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应该注意文化层面的建设。学校的文化层面既包括教育制度,宏观层面上的文化转变——学生观、质量观、竞争观、服务观,也包括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学校制度建设中要注意文化层面,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

四、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社会学习中心

“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已经写入了十六大报告,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考虑到未来的教育是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设计未来的学校制度。这里包括一个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学校制度,它包括学校教育系统、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

学校教育系统更多的是承担学历教育,在职教育系统广泛地分布在各个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社会教育系统包括社区教育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机构。我们现在的培训市场很不完善。美国国家培训的经费相当于高等教育的经费。因此,现在学习和教育决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考虑不仅要为对应的适龄人口提供教育服务,而且要尽可能多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

我国的学校开放制度不够。在国外,大学图书馆和体育中心都向社会开放,因为这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纳税人是有权利的。国外的纳税人观念很强。另外,整个学校教育更要强调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而我们现在的学校很封闭。

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学校教育,学校要成为社会学习的中心;教育服务与学校制度里,学校教育环境中要有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学习型社会中的学校制度,学校要成为学习组织的中心;网络社会中的学校制度、学校技术基础的变革涉及到网络社会中的学校和虚拟的学习两者之间怎么建立合作关系。

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现代学校制度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性变革,应面对这么几个问题,包括:1.学历本位还是能力本位的问题。学历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如果学历离开了能力,这样的学历对于真正提高教育质量见效是不明显的。2.培养公民和精英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合格的公民,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但是我们更要精英。3.教育公平和追求卓越的问题。这里涉及到教育制度问题,OECD在《教育政策分析报告》中指出:“如果能在学校之外有普遍的机会去获得继续教育和各种能力证书,那么,这对于将学校从沉重的学历主义负担中解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在我们的学校受到学历主义的沉重压力,但是这种问题没有制度安排,学校很难从学历负担中解放出来。

革命

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着知识革命。知识革命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其广度与影响超过了前几次革命。正是由于知识革命才产生了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才有了知识社会。从总体上讲,发达国家在知识革命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我们国家是处在不利地位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抢占制高点,因此,教育要关注这场革命对我们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我们的教育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那么学校就很难适应这种需要,因此要强调能力。

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制度上的变革有几点:一是学生素质评价制度,二是学校效能考核制度。在学校效能考核制度方面,对学校的评价,现在只是最终结果的评价,仅仅是产出评价而没有考虑投入。效能评价就是把产出和投入结合起来,政府要提供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高校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一个对中小学来说非常重要的导向制度。高考选才制度的改革,不仅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关键,而且对我们如何选拔人才,如何真正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和创造性的人才非常重要。四是教学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要在制度上探索出为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的有利制度,学校制度建设最终要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最后,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也是学校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队伍建设,应在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的主要内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变革方面,做出不断努力和实践探索。这样,学校才有出路,才能在新形势下长久立足和发展。【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摘自《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原文约6500字)

摘自:《新华文摘》2005年13期 作者:谈松华

第二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及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我校工作制度建设的飞跃发展的奋斗目标,现将我校工作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度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在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强责任、转心态、变作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营造了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规范了教育教学工作行为。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及时成立了以校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三是对开展制度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从增强责任心、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和加大问责等方面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领导小组对我校各项制度进行认真整理和登记,对原有的不适应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形势,从新制定了师德师风、教学工作、安全、体育、卫生、校本教研、教育培训、实验室、图书室、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力求切实可行。在各项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中,涉及到人事、财务、师德师风等各方面,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共建立健全了九大项、80小项的工作制度。并且做到重点制度上墙,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等相关时段进行集中学习,以求人人负责,做到心中有数。

(三)切实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校委会的指导下,领导小组对各项制度作了立卷归档,便于制度的废、改、立和落实查询。

二、存在不足及下步工作意见

(一)存在不足

通过近段时间的工作,在制度建设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个别负责人对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那只是文字材料,没有得到充分认真的思想态度上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存在缺失。

(二)下步工作意见 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相关文件方针的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各项制度。坚持责任与作风并重,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做到责任与义务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二是要坚持制度的落实,经常性、阶段性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不成熟的制度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年3月

根据讷教发„2016‟8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行动。是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回归教学本质,为学校注入新动力。为稳步有序地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的讷河名校。

二、主要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

逐步探索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政校关系和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加快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力争用2—3年时间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具体目标 1.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

2.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

教学设施向现代化迈进,按《黑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齐装备,加大教育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投入,达到高规格、现代化。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理念超前,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两支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6.教育水平现代化

形成讷河八小独有的科学高效的办学特色,使讷河八小品牌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行动策略

1.观念引领——建立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形成现代民主与法制理念,形成现代教育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使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先进观念基础。当前,最重要、最紧迫、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专著、名校实践经验,切实用新的思想观念武装头脑、指引行动。

2.重点突破——部分重大制度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善《第八小学学校章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运行机制;推进校本发展性评估,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

3.点面结合——紧贴中心全面铺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必须围绕中心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进行,制度经过精心设计一旦确立,就应当有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运行过程中可能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进行适当的微调。试点成熟的制度经验需要转化为更大面的共享成果,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开,面上的问题在点上得到解决,形成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总体部署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指导、评估推动”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如下:

1.启动阶段(2016年3——12月)。依照市局《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论证、补充完善,形成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试点目标、内容、步骤与保障措施,做好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动员部署工作。2.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全面梳理和剖析学校现行制度体系的成效和弊端,确定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框架体系,并融入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对学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课题研究,并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交流研讨会和专家的评估,开阔思路,改进方法,确保阶段性工作推进成效。

3.总结阶段(2017年10月~12月)。全面完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形成试点工作报告。形成理念先进,工作创新,特色明显,社会满意的试点成果,走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前列,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主要制度内容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涉及初中教育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德育研究、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以及通过行动研究形成有效的制度,初步实现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目标。

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主题与核心,制度建设必须考虑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落实课程方案,是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和谐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学校发展规划(主题:把群体智慧融入共同的创造发展中。关键词:共同愿景、具体规划、选定目标、进行调研、选择伙伴;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分析原因,评估总结)。

2.学校安全与应急预预案制度(主题:将一切发展置于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关键词:安全内容、保障措施、组织建设、应急处置)。

3.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规程(主题:将高质量落实到每一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关键词:总体原则、教学行政管理、课程计划、教材开发、日常教学、考核评定)。

4.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主题:教育质量保障行动 关键词:常态下的教学质量、学科质量标准、达标策略与办法、过程监控、诊断矫正激励方式)。.5.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度(主题:全方位将育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育人规格、育人途径、育人方式、育人方法、育人成效、育人经验、典型案例)

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主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均得到健康成长。关键词:类别特征、强化长项、弥补缺陷、问题解决、形成规律,特殊学生的关爱与教育)

7.以特色育人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制度(主题:校本课程是特色育人的心脏。关键词:课程目标、开发原则、主要内容、课程形态、实施方式、效果评估)

8.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制度(主题: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关键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文化、团队文化、课程文化等)。

9.教师阶段性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制度(主题:给教师工作作出发展性评价。关键词:诊断方法、评价体系、示范典型)。

10.教师校本研修创新行动制度(主题:在学校中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关键词:校本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个人规划、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学校支持)。

11.智慧型班主任的发现、培养制度(主题:让教育行为充满爱意与智慧。关键词:教育事件、分析诊断、理念支撑、实践策略、活动跟进、经验生成)。

12.校长办学理念生成、实践与提升制度(主题:创造个性化优质教育品牌。关键:办学理念、生成过程、实践广度深度、品牌设计、品牌创造、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品牌创新)。

13.学生评教、议教制度(主题:让来自学生的反馈成为改进教学的一面镜子。关键词:评教指标、评教方式、评教时机、信息采集、反馈改进)。

14.完善教学常规制度(主题:用成熟的常规保证教学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15.学校教代会实施程序与办法(主题:运用教代会制度将学校决策贯彻下去。关键词:成立组织、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群众认可)。

16.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主题:让每位家长由看客变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关键词:产生办法、职能定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效果反馈)。

17.建立适合现代学校建设的人事制度(主题: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双向选择、聘拒自由、按需择优的人员聘用制度。关键词:按需设岗、自主用人、竞争优先的聘用机制,形成“职务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18.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评价制度(主题:引导不同类型的教师快速成长。关键词:成长状态特质、成长规划、基本路径、标志性台阶、诊断评价)。

19.名师跟踪培养制度(主题:用更多一流人物与经验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关键词:特征界定、选拔甄别、培养路径、配套政策、宣传提升)。

20.创新型、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组织建设制度(主题:把学校教职员工打造成一流的教育团队。关键词:靠一流的创新成果获取指导工作的本领、靠不断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靠深入的实践将思想、理念与政策落实到底、靠精诚的服务团结全校师生干事创业)。

四、组织架构

(一)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玉梅

副组长:王春凤

费婷丽

成员:杨淑伟 张艳华 张强 孙茁尘

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办公室,地点设在学校办公室。

(二)聘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与建设工作法律总顾问与法律指导专家

法律总顾问:

法律指导专家:

(三)成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王春凤

成 员:各室负责人

主要工作:①提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与建设总体方案;②开展各类重大教育教学制度研究;为领导小组提供建议;③全程协调推进实验过程,开展具体的实验指导工作。

(四)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组长:费婷丽

成员:杨淑伟

(五)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专家指导小组

专家:李玉梅

工作:对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实验与建设进行专业指导。专家小组工作由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办公室牵头。

五、主要任务及工作安排

1.研究制定实验方案。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实验内容研究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内容、思路与保障条件。实验方案于3月25日前完成。

2.召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讨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与任务,部署相关工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此项工作3月份由校长办公室、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办公室共同负责,其他各相关处室积极配合。

3.研究制定几项重大教育制度。学校重大教育教学问题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全面加强专职督导队伍建设;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评估。规范学校章程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通过程序及实施机制等,全面提高学校规范管理水平;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的原则要求,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发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研究制定《海陵中学校本评估办法》。此项工作教导处、政教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办公室共同牵头,其它相关科室共同参与。4.开展各类专题研究。根据实验工作需要,前期开展以下主要专题研究:学校制度现状研究;外校的做法对我校的启示研究;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与完善研究;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课程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教师培训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校级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确定研究专题,开展专题研究,撰写专题报告。

5.组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贯穿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过程,与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引导校长和教师学习、借鉴国内名牌初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以高水平的培训工作推进我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参与。

6.全面开展实施工作。2016年1月起,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实验与建设工作。学校要根据实施工作需要,努力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工作提供经费、人力与时间等方面的保障,特别要保障各类研究经费与培训经费。

六、注意事项

1.在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校领导要确立“以人为本”和“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实施“人本管理”和“校本管理”,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团结奋斗。

2.尊重教育规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往深处扎根,往高处发展,对成效显著、社会认可的事情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更精、更细,更符合师生利益,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要开放胸襟,虚心学习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取人之长,补已所短,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要沉心静气,良好形象不是一天树立起来的,良好的学校品牌和群众满意的教育均非一日之功。

4.现代学校制度与机制建设,涉及面宽广,每一个方面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学校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障碍,用心思考、积思广益,然后付诸行动,但学校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时全面到位,要本着急用先建、缓用改建、不用后建的节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四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阶段性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阶段性总结

一、学校章程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了“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广泛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及其单位的人员意见,组建、起草小组对章程进行指导,形成初步雏形。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深化、求精,从根本上表现出我校的教学特色。将我校的章程与依法治教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宣传我校章程。

(二)存在问题

在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个别教师、家长对开展章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那只是文字资料,没有得到充分认真的思想态度上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存在缺失。

(三)下步打算

1、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章程内容,坚持将责任与作风并重,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

2、坚持制度的落实,经常性、阶段性总结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不成熟的制度。

二、校务委员会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校务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督促有关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学校从财力上大力支持校务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全力保障校务委员会筹备、调研、成立、有关工作推进等,对反映出的问题需要财力支持的,经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后安排专项经费全力保障。3 月份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4月份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校务委员会的学习、培训;向学生家长、学生做好宣传工作; 5 月份起草校务委员会工作章程; 6-7月份修订学校章程,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将校务委员会有关制度纳入学校章程。邀请校务委员会的社会委员参与学校教育,协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减少干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创建学校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存在问题

家长委员的作用发挥的欠佳,校务委员会工作未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三)下步打算

1、广泛征求家长委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务委员会的学生委员作用参与学校管理。

2、将各中层干部作为工作推进小组成员,将校务委员会反映问题的改进情况、有关工作的推进结果与中层干部及其所在部门的考核挂钩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颁布之后,在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教代会制度建设方面有了法规依据。我们首先组织全校工会干部和教代会代表认真学习《规定》,掌握其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其次,学校党委和工会形成共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近几年来,事关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才能执行。校工会在每次教代会之前都要提前在全校范围内广泛认真征集提案,对征集到的提案和意见、建议都要经过教代会提案和文秘组整理归类后并提交学校有关部门予以解决答复。对有条件解决的提案能及时解决落实。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解决的也都给予了说明和解释,做到了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二)存在问题

1、教代会制度还不尽规范,有的领导和部门对于教代会的职能和任务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工作中落实教代会形成的决议有时还不够有力。

2、教代会制度与校务公开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公开轻整改的问题。

3、教代会上具有建设性的、高质量的,特别是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提案不多,落实提案的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打算

着力抓好教代会制度建设,使教代会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中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家长委员会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我校成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7名。学校家委会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开1-2次会议,部署和安排相关工作。在学校的邀请下,家委会成员先后参与了学校夏季校服制定情况、参观配餐公司等活动,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安排家委会成员参加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深入课堂,感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家委会成员个因工作问题,不能及时参与学校家委会活动。

2、班级家委会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家长和家委会之间联系不够,沟通不是很顺畅,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和学校交流。

(三)下步打算

1、加强和改进家长委员会工作措施。

2、邀请专家指导,发挥骨干作用,加强家长学校研究工作。

五、学校校务公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学校统一了校务公开的项目、内容、程序、步骤和形式,明确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的要求。首先,以校务公开栏为基本形式。校务公开栏公开的内容涉及基建项目、考核评优、财务收支、职称评定、干部任职考察等方方面面。这样,广大教职工就能随时了解学校行政活动的真实情况,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从而也容易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其次,以会议、文件等形式公开。通过发文件、通知保证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如对学校需要公开和教师要了解的政策、文件等,通过全体教师会议、教职工座谈会等有关会议进行公开通报。又如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历年的职务晋升、评先中有关政策、条件、要求等都通过教代会向教师传达。同时,将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情况,晋升、评先的民意测验结果等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二)存在问题

1、实际操作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

2、公开形式单调,重结果轻过程。

(三)下步打算

扩大完善校务公开的参与范围;创新校务公开形式。

第五篇: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政府放权 现代学校制度 社会参与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习惯性(随意地、人际的)为根本特征。”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尽管具有的精确、快速、效率、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政府职能专门化的普遍做法。但这种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行政机关成了“大校长”。公办学学校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

学习评价评价搞成“一刀切”。现行学校评价制度评价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指定的机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一刀切”,统得过死,没有顾及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对学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有一定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念难以贯穿和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

人财物上学校成了“肌无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来学校很风光,满身肌肉,实际上是“肌无力”。一些公办学校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如需要的教师进不来,“富裕’的教师出不去,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开支管得过死,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学校招生权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搞成了“家长制”。首先是学校决策机制存在问题。一是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养成“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作风,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二是决策过程简单化、经验化,决策预案不充分,决策程序不民主,决策结果不透明。决策和执行分离,决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导力不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管理方式陈旧。学校管理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层层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上过分庞杂、管理结构上多层次、管理职能上多重叠、管理手段上高集权,因而,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已经逐步被淘汰。现代管理模式强调实行扁平式管理,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政策对象,解释政策初衷,增强政策认同,保障信息畅通,从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学校管理相对封闭——搞成了“孤岛”。制度的分割作用,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科层制管理难以应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公平、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遭到质疑。教育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对学校尤其是校长在处理复杂事态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无论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在当前都无法回避“去行政化”这一改革命题。为此,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委员会课题《现代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建构研究》,假定在管办评体检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建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回答建构依法办学内部管理体制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本文是前期所做的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的和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经验总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说,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变革上,而制度变革的核心是如何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

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学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教育领域里长期存在的政府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活动干预过多,以及服务单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问题,目的在于削弱教育行政过程中的权力性、强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而客观地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对此反应,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及去行政化实践探索作为问题焦点,重点分析和探讨去行政化对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研究提供基础。

三、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为此,2014年上半年,我们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等内容为主题,分别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社区及家长代表。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时我们组织访谈5次。然后采用统计分析,形成报告。

四、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均有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进程。因此,去行政化不仅局限于高校内,基础教育领域内同样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当前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

(一)教学行政部门对学校管过多。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具备了有关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利;而学校作为法人单位,必然希望能够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却因各个学校基本上不具备有关作为组织条件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决定权,而必须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这就构成了现实中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既限制又依赖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也成为制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公办学校政府办,公办,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政府怎么管学校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一手包揽,从校长任命到教师选聘,从学校制度建设(怎么办学)到学校评价都是政府说了算,结果学校千人一面,同质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办学校的多元化需求。对此被调查者颇有微词,绝大多数人认为“当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学校自主权有限” “校长任命制,专家办学特色不明,校长过分依赖主管部门”,学校“管”得太死,制度没有激活教师积极性。教师对于“论资排辈”,绩效分配“大锅饭”现象很是不满。部分家长和社区代表也觉得管理主体单一,缺乏建构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二)任命制不利于校长职业专门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实行校长任命制为主,学校校长是靠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培养,形成近亲繁殖和裙带繁衍,这无疑把有些具有现代校长素质、办学理想和创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当了校长以后,把校长当官做,眼睛向上,只对主管部门负责,缺乏眼睛向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对学校发展、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负责的意识淡薄。

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80%人拥护“自荐竟聘”和“民主推荐”。绝大多是人认为学校去行政化,校长应该实行职级制,走专家化发展道路,一边校长全心全意办好学校。在访谈中大家认为,校长任命制是比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选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证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当选校长,使得选拔校长的过程成为一般行政干部交流的过程,不利于校长职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权与事权相脱离,教育局一些业务科室与基层学校在行政级别上出现“倒挂”现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

(三)协调选聘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门协调选聘教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一办法是一把具有“双刃剑”:一方面由多部门协调选聘起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作用,以防权力过于集中到某一部门;而另一方面,教师职业是“以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热情为基础的,而且具有广泛的教育涵养,能够深入理解学习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长和发育规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艺术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面对这样一个既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又要求具有较高责任感的专业群体,有必要由专门的机构对教师进行认证、选聘和考核。采取多个部门选聘教师的做法,难免运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横向行政部门干预教育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这必然很难从入口处把好教师队伍素质关。

调查和访谈表明,在被调查中80%的人希望,专门机构(第三方)选聘,学校使用,主管部门备案,也有部分赞同学校选用,但担心学校领导暗箱操作。

(四)职称评聘分离可谓一把双刃剑。教师职称和职务不搞一刀切和终身制,去年全国人代会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的高低,一个重要的参评依据就是职称的高低,职称“终身制”使得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要评上高级职称就认为万事大吉,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再“卖力”。建议取消教师职称“终身制”。解决教师不思进取、高原现象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采用评聘分离,地址高评和高职低聘,行政部门搭建促进教师校际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良性流动。

在绝大多数受访对于“教师学校使用教师时,不搞终身制,根据学校编制的职称职数,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有利于调动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术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动;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动态管理。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学校领导必须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否则会造成人心惶惶,不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

(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素欠缺。“管、办、评”分离后,学小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一方面学校必须成立学校民主管理机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你年和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扩大学校管理主体的内涵,引进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将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专业评估。而这一切目前都不够成熟。

大家认为,依法成立由校长、学校行政、教代会代表、骨干教师、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的积极性,增加学校的向心力,有利于学校校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畅通教师的各项诉求渠道,保证学校管理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有利于减轻校长日常事务管理,专心思考学校发展,体现专家办学的优势。

绝大多数人支持引进“第三方”评估学校,因为专业机构的评估一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特色,既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体现了客观、公正、科学的。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专业机构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换汤不换药;目前专业机构很不成熟,难免出现偏差。

对当前的“社区”和“家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区办学还停留在形式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目前社区办学积极性不高,很难从实质上参与学校办学。目前家委会大多属于帮、为学校解决具体问题的机构,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办学过程中。家委会显得比较松散,成员的素质和积极性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股参与办学力量。

(五)现代学校制度要求高素质校长。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政治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应该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并在校内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推进和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灵魂人物。因此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眼光和博大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长必备的素质,所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好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好校长应该具有:对我国教育现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具有教育家办教育的战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识,发扬民主,依法治校,满怀激情引领教职工办好学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动地为师生服务,具有管理即服务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维,沉下身子回到课堂,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和解决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课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学习和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学校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想法。大家对现代学校的一揽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现代学校制度,认为着一揽子制度很系统,如果能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小,机制的效益会很高;制度很科学,广大教职工通过校务委员诉求和讨论,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自觉行为,充分体现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认为制度很繁琐,关键是很难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高,执行力度很大。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不合符当前实际,因为教师已经适应了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长所担心的是现代教育制度将人事权下放、经费包干给学校意味着对校长发出了挑战:.挑战校长的法律意识,校长是否有依法办学,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民主意识,校长能否实行民主管理,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挑战校长的责任意识,校长是否有向政府负责,向社会负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办学智慧,校长是否具有办学能力,能把一所学校办成好学校;挑战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能否运用教育智慧,以创新思维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一句话,校长愈来愈不好当了。

当然要推行现代学校制度路还很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松手,简政放权,去行政化,实现“管、办、评”分离,而实行“管办评“分离的关键是“政府放权”,否则一切免谈。

四、思考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预过多,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去行政化,建设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改革校长选拔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专业职级制。一直以来,我国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的一个机构,中小学校长也具有行政级别。具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上来,也无法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容易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造成教师从事教育改革的职业权利与职业能力严重缺乏,“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执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变化较多,实际进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对事业单位人事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思路,为此,近年来,在上海、中山、潍坊等地区试点运行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践表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把校长职位与其原来的行政级别脱离,通过选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长职级系列,目的在于减少学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培养教育家办学的氛围,这项改革可以视为是当前我国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试水。

潍坊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从2004年起就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从最初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到实行校长职级制、任期制,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基本上阻断了传统的行政官员担任中小学校长的路径。2010年,该市成为国家试点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单位。目前,该市正通过采取后备人才制、校长遴选制、校长职级制、校长薪酬制、校长任期制、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交流任职制、县市区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继续完善该项改革。

与传统的校长任命制相比,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校长的选拔、考核以及调配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减少了横向部门之间的行政干预,实行公开遴选制,为教育家办学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减少了校长过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增加了投入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校长职业化,为培养教育家办学创设了平台;三是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不过,在现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长任命权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实施职级制改革的主观愿望,但很难付诸实施。二是实施校长职级制,必须要有比行政级别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条件。潍坊实施职级制改革,是采取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相适应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环节予以保障的,这需要政府统筹支持,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能够实现的。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制度。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来看,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受制于三方面要素:一是学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机制——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下放包括人事、预算和“学校管理规则”在内的管理权限;二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部保障机制——学校内部组织的重建和学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实行社会参与,促进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议今后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政府实行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广校长职级制改革,保障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校长职级制,对于加快实现中小学等事业单位与机关行政级别脱钩,建立校长职级制,不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权与人权的相对统一,也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放权”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教育家的培养。实践表明,通过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举措不但没有影响教育质量,反而唤起了校长和教师的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年轻的教育家型的校长正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其次,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实行简政放权,也就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放权。以教师编制为例,目前,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适当增设一定的弹性编制给地方,因地制宜地解决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弹性编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师能够脱岗培训,又能保障教师有效流动,同时也有效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实践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具备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主动性和相应能力。如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政府出资,教育局招聘,学校用人”的灵活机制,采取了“动态编制”办法有效解决了高中教师缺编的问题。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在管理学中,自主权包括财权、人权、物权和事权,在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的基础上,将适当的人事权、公用经费使用权转交给学校。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不能取消对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预。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组织与学校教育组织之间的一般关系应是宏观指导与微观实施的关系、一般指导与具体执行的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归根结底要通过学校教育过程来体现和检验,而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也不能游离于政府之外成为“孤岛”。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如校长可以有权聘用教师,但必须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得到正式的审批认可才能聘用。同理,学校预算以及经费的使用等都必须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2.强化学校内部治理,依法建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数学校面临缺乏自身战略发展规划能力、学校领导力欠缺等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层面从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重新明确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加强教师资格、校长资格的认定,逐步减少教师选聘过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把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和完善学校中层管理组织,进一步加强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内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强学校管理领导力专题培训以及内部组织建设,增强校长以及学校中层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学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水平,才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升。

3.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教育的公共性考虑,教育利益者彼此间需要平等对话,但在行政垂直管理体制下,学校只对上负责,忽视了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正集中体现了教育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一方面需要对教育行政过程实行问责制,实行信息公开,以取得社会对教育的信赖;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的民主化进程,鼓励家长、社会以及社区居民参与学校管理过程。而且社会参与不能仅停留于重大教育改革决策过程中,而是从制度建设的视野加以推进。

仍以教师人事管理为例,教师评价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既可以发挥社会、家长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长负责制的不足,避免校长的专权,可形成校长负责制与民主参与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良性机制。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先行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我市青羊区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宁波海曙区的教育议事会制度等等,这些地区的改革经验为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不过,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条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参与制度、参与者的民主议事水平以及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确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会参与,不但容易带来妨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嫌疑,而且也关系到公共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在实行社会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教育的公共性与私有性之间的关系,采取谨慎态度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去行政化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为例,包金玲《教育发展研究》2012,12.2.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蒲蕊,教育研究,2009,3.3.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的专业权力,劳凯声,教育研究,2008,2.4.变革的陷阱——教育改革的误区,郝德永.,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下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 新版绪论 中国的外语教学实践需要自己的教学理论指导:首先,语言教学对象不同。主要:母语背景和母语文化背景,母语的特殊语言结构特点和母语文化背......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令川学校党小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

    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

    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按章治校,建立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部《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学校管理活动办学活动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6 月 26 日 1 版教育部今天公布《依......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及构建设想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

    校长必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析 作者:刘寒雁 制度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制度在社会发展的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供遵循的规则和标准,赋予人......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定稿]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 网友:现在大家都在提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到底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呢,它与以往我们所提的学校制度有什么区别呢? 专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