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小学访交流材料
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静海镇第五小学王学忠
静海镇第五小学现有教学班32个,教师105名,学生1537人。2009年首批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达标验收,连续八年被评定为静海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我校把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坚持德育为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基本立足点,使学校管理和育人目标相配套,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现把我校近几年来如何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细学校管理
1.常规管理和谐有序。一是修订了《静海镇第五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职责明确、要求具体。二是落实校长负责制,坚持校务会制度,做到常规工作协调部署、有条不紊。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了党支部、学校董事会、教代会工作机制,发挥其导向监督职能,积极的参政议政,学校重大事情采取集体决策,确保学校管理的良性发展。
2.学生管理秩序井然。坚持以班级管理为主线,以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一是以《学校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为依据,对班级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定期公布检查结果,调动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出了优良秩序和优良环境。二是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职责,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德育处与各班签订了公物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爱护公物的自觉性、责任心。四是拓宽教育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3.教学管理规范高效。我们以实施主体和谐高效教学为切入点,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一是切实落实教学常规要求,认真进行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备课教案、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试卷讲评等环节,保证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二是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搞好预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认真落实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讲、评活动,真正起到了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
二、加强德育工作
1.健全组织、科学管理。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德育处负责具体规划、布置工作,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分层实施。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少先队、班委会三个队伍建设,明确职责、组织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虚心听取社会、家庭对我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2.落实常规,规范行为。我们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重发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要求班主任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熟知、熟背、熟写《守则》和《规范》。二是实施了《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加强了学生管理的日常化,对学生在校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课间活动、待人接物都明确了具体的要求,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从而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形成了班级之间争先创优的文明风气。
3.创设氛围,活动育人。一是完善环境建设,主题鲜明的校园环境建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布置,营造了一个催人奋进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从中洗涤心灵、陶冶情操。二是与活动课程、社区服务、传统节日纪念等紧密结合,挖掘教育因素,加大教育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例如:结合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结合建党纪念日和国庆节,组织学生听革命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革命歌曲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向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了多种特色教育活动,成立了葫芦丝、合唱、绘画、舞蹈、田径、足球、十字绣、经典诵读等各种课外活动团队,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养,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三、构建校本文化
1.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具体体现形式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因此,我们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从学校多年发展的经验中梳理、提炼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优质发展”的办学理念;“见贤思齐,以己树人”的校训;“和谐、奋进、求真、发展”的校风;“爱生、善教、严谨、博学”的教风;“多思、乐学、自主、创新”的学风。并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引擎,发展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和谐是学校最求的终极目标。从而统一了全体教师的思想,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驶上了建设美丽校园的快车道。
2.环境文化。今年暑假,我们借助学校现代化建设功能提升工作的东风,着重抓好校园环境建设。以每个教学楼为主体,进行了主题鲜明的文化装饰:主教学楼为“乐学楼”,以传承民族文化,诠释办学思想、展示师生风采为内容,加以艺术长廊的设计,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二号楼命名为“学知楼”,主题展示一组“世界、中国未解之谜”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三号楼取名“智慧楼”,主题展示的是科技发展内容“人类的进步历史”、“火药到飞船的发展”、“计时器的发展”、“梦想太空”“无线通信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等,以及“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介绍。四号楼取名“会学楼”,选取中国传统诗词、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水墨风格配图,让学
生们在欣赏中培养人文素养。幼儿园命名“启迪楼”浮雕造型为小树苗,抽象的山川河流,飞翔的鸟。
3.特色文化。我们在楼道的走廊布置上一方面悬挂了伟人画像、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发奋学习、励志报国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注重挖掘学生中的典型人物,设置了“身边的榜样”栏目,将优秀学生的照片、座右铭以及获得的荣誉制成展牌,布置在走廊中。每每更新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足欣赏的身影,那是对入选同学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的期待。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分布着“发展之星”、“许下心愿”、“成长的足迹”等板块,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多年的办学成果积淀出我校的特色文化,也成就了我校“榜样教育”的办学特色。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取得点滴的成绩,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加强,社会声誉得以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短板,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科学发展,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第二篇:访学交流报告
访学交流报告
本人自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访学一年。这次访学主要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邹为诚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初到华东师大,就感受到华东师大浓厚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和人文关怀。学校无论是图书馆的藏书还是电子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师生查阅国内外文献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和学生共享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几乎每周三下午图书馆都有固定的讲座;图书馆、共享空间、教室等场所免费的WIFI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时事;价格低廉的打印复印更是解决了莘莘学子的后顾之忧。
本人以前的研究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次访学选的是教学方向,主要考虑在教学一线当老师,基本的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教学理论的指导,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为今后做教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开学之初,初次走进课堂去听课,感觉很不适应。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后,整日忙于教学,很少有时间有机会给自己充电,几年过去了,感觉自己与学科前沿完全脱节,再加上现在好多课程也进行了调整,感觉有些无所适从。
到华东师大后,有幸听了一些博导硕导的课,有的硕导跟自己年龄相仿,学术上已硕果累累,与他们相比,自己简直羞愧难当,深感自己水平的低下,心中也一下子不安起来。突然感觉自己有太多的知识要学、有太多的书要看,感觉有些抓狂。有时跟硕士生一起上课,听了他们做的汇报,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感觉他们能力还挺强的,又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一无是处,常常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在华东师大最初的日子,几乎每天都遭受着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打击。但或许正是这种差距更加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每天都处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中,每天除了听课、听讲座,就是看书,总想把这几年落下的全都补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对本人这一年的学习和科研生活做下总结。听课
关于教学,这一学年开设了《外语教育心理学》、《教育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教材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其中《外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语言学》是两门全新的课程。由于自己缺乏一定的基础,又加上授课老师选择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刚开始听课感觉很吃力,后来坚持跟着听课做笔记,课后刻苦钻研教材,慢慢找到一些感觉。
这里的老师在学术上都很慷慨大方,他们无私地给我们提供自己在国外购买的教材扫描版供我们复印,把自己搜集的相关的国内外资料也无私地给我们分享,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课件也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们,课堂上学生可以毫无拘束地与老师进行对话,时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或许正是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造就了学术自由的氛围,使学习和科研更容易出成果。
除了教学方面的课程,我还选听了其他方向的一些课程,如翻译方向的《翻译学概论》、《写作与翻译》、《笔译基础》、《影视翻译》、《英汉比较与翻译》、《文学翻译》等;文学方向的有《20世纪西方文论》、《叙事学》、《文学与文化研究》等;语言学方向的有《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打开了本人的研究思路,拓展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本人看问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更广。有的课程由于时间和精力的缘故,只是去听了几次课,如《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诗歌》,但却收获颇丰。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做报告的形式来开展,老师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安排好了每次课的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选材,做成PPT,在课堂上汇报。《跨文化交际》还有talk show、interview等活动,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每次学生汇报完后,剩余的学生会与汇报的学生进行交流,老师最后做点评。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对本人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听讲座
平时除了听与自己研究相关的课程,还选择性地听了一些讲座。华东师大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讲座,有的是校内教授学者,有的是校外专家,还经常邀请国外学者来校做讲座。教育部华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也会不定期地邀请校内外学者给我们做一些讲座或是开设公开课,这些讲座和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些讲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学术研究的讲座,如“How should language proficiency be conceptualized for assessment purpose? Skills, abilities, or capacities”、《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中国文化中的颜色概念》、《“反殖文学”、“抗日文学”、“解殖文学”——以“满洲国”文坛为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转向与突破》、《俄国书刊审查制与俄国文学的伊索式语言》、《<鸿门宴>的五件玉器——文学人类学方法示例》、《SSCI论文发表的技术和难点》、《课题申报书撰写相关事项概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与途径》;(2)有关教学的讲座,如《英语词汇教学》、《如何教阅读》、《课堂提问的艺术》、《基于大学生心理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3)通识性知识讲座,如《<论语>与中国人》、《知人用人——中国历史中的智慧》、《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专题》、《成长与成全》、《做一个有领导力的英语教师》、《当代中国思想场域中的儒家复兴》、《<新青年>时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平凡的世界>荧屏化——兼谈现代青年精神困境》、《聚会文学:<繁花>的上海叙事》。这些讲座不仅开阔了我的学术研究视野,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而通识性知识讲座又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了处世哲学。阅读
这一学年,还利用华东师大充足的图书和电子资料,阅读了大量期刊文章和专业书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图书馆,创建于 1951 年 10 月。现由闵行校区图书馆和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约 5.55 万平方米,其中,2006 年 9 月正式启用的闵行新校区图书馆为 3.9 万平方米。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古今中外各类印刷型文献和数字文献。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献信息保障,逐渐形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藏特色。截止 2014 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 447.55 万余册,其中图书 366.56 万余册,期刊合订本 37.50 万余册,古籍文献 32.94 万余册,学位论文 2.91 万余册,非书资料 7.64 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 126 个(含 336 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5.79 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8 万种,学位论文 268.18 万余篇。两校区图书馆提供电子阅览室和读者查询终端,无线网络全覆盖,读者可方便地访问图书馆资源、校园网资源及因特网资源。同时通过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用户认证和校园 VPN 方式,实现了本校读者远程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功能。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参与 CALIS、CASHL、“211”、“985”工程项目建设,包括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 / 文献传递项目,包括华东师大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华东师大图书馆全文电子书库、教学参考信息系统等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师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学习和研究所需文献资料。
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时间为每周三下午3:00-4:00,为学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料提供指导。系列讲座包括信息素养知识、图书馆探宝秘籍:查询系统、中文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中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网络:学术资源的免费乐土、国内外硕博士学位论文检索、古籍文献检索与利用、如何获取文献原文、网络潮人必备、多媒体资源及多媒体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与论文写作、统计数据的检索及SPSS使用方法——基础、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使用方法——高级。因为这些讲座涉及到基本的文献查阅方法,是做研究的基础,所以每个学期都会有相同的讲座,还提供免费的课件供下载,这样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访问学者和华东师大教职工享有同等待遇,每人借书量为50本,借期为60天,并且可以续借5次,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做研究。另外图书馆设有自助借还书机,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方便了读者。在华东师大访学这一年,最令人不舍和怀念的就是华师大丰富的藏书。科研
从翻译转向教学,由于自己研究方向的改变,对新的研究方向没有基础,感觉很陌生,一下子无从下手,感觉很迷茫。跟导师交流了自己心中的困惑后,导师建议我先不要急于找研究点,先多听听课,看看书,看看别人都在研究什么,再从中寻找自己的研究点。于是第一个学期,我主要是听课,研读教材,课余时间泡图书馆看期刊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着从教学入手来寻找研究点,但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课题都有人研究过,很难找到突破点,另外,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就要做实证研究,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还涉及到一些统计软件的使用,而这些都是我的薄弱点。虽然听了一个学期的课,也看了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对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想做研究却很难。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还是专攻翻译,再兼修教学。毕竟翻译对我来说有一定基础,做研究更容易上手。
第一学期刚好开了一门新课程——《认知语言学》,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是刚从新加坡回国的一个很年轻很绅士的教授——杨延宁,年纪轻轻,就已成就不凡,且为人特别谦虚。或许是被教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也或许是被这门课程的内容所吸引,这门课颇受访学老师欢迎,这门课是门选修课,只有一个学生选,可每次上课教室都座无虚席,其余的全是旁听的,且都是访学老师。教授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还常常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最后总是落在如何运用于汉语研究。教授的课总是能给人以启发,让我们不断地去寻求灵感。我在华东师大访学写的第一篇文章,灵感就是来源于这门课程。后来听的课多了,看的书多了,且注重在听课和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渐渐有了一些灵感。每次一有灵感,就立马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再通过文献的阅读来决定研究课题的取舍。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点,结果一查文献,发现人家早已研究过了,或是研究点虽好,但可行性不强,就只好放弃。有一次在《英汉比较与翻译》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段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理的对话,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吃”字,当时我就想着可以做有关“吃”字的隐喻研究,结果后来一查文献,发现已经有人研究过了,且做得已经相当好了,就只有放弃。通过这一年的访学,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做个学习和科研的有心人,灵感不会随随便便就从你的头脑中蹦出来,在平时的听课、阅读、和与导师以及其他访学老师的交流中,都要用心地去思考,善于抓住瞬间思想的火花。另外,做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要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现在的研究都倾向于跨学科性,所以要具有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在做自己专项的同时,要多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将自己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翻译与认知语言学、翻译与认知语用学、翻译与文学、翻译与语言学、翻译与传播学的结合等。这样研究视野会更加开阔。
在访学期间除了听课、看书外,还经常与导师和访学老师交流。比如每次听完讲座,我们都会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别的老师注意到的地方,你可能没注意到,这样就可以形成信息互补。有时跟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老师交流,还可以学到不同的科研方法,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拓宽视野。尤其是研究社会学的老师,他们研究思路缜密,研究方法科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跟我同宿舍的老师虽然是研究美术教育的,但在读书方法和科研方法上也给了我很多指导。我个人的体会是,访学不仅仅是充电、做研究,更重要的是结交朋友,从不同的人身上,你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而且人脉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资源。跟导师的交流,更是可以解决自己科研中的一些困惑。导师虽然指导的不多,但每次总能正中要害,给你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一学年共撰写了8篇科研论文,现已有4篇录用,虽然与那些能力强的老师不能相比,但就自己的科研之路来讲,这一年应该来说取得了较大进步,论文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提升。这也给了我今后科研很大的信心和鼓舞。软件的了解和学习
访学期间,还学习了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了解了统计软件SPSS和定性研究软件ATLAS。这些软件对我来说都是前所未闻的,更不用说应用了,因此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感觉自己大开眼界。现在在文献管理中,已经充分利用上了NoteExpress,给自己科研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NoteExpress的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功能,也给论文撰写提供了便利。统计软件SPSS虽然还不会使用,但至少了解了它的基本用途,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定性研究软件ATLAS,在导师给我们做完讲座后,导师让我们参与了他课题的编码工作,让我们对此软件的运用有了初步的尝试。
对理论的学习领悟固然重要,但相关的软件也是做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会使你的科研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软件的学习,让软件为你的研究服务。
这一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能再次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坐在图书馆静静地看书,感觉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虽然也有科研的压力,但每天在看书学习中度过,感觉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科研水平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就有飞速提升,但这一年确实收获还是挺大的。访学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科研的道路还很漫长。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都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艰辛,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第三篇:五访五问总结
“五访五问”总结
从活动一开始,村党总支部就以强烈的荣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根据我村实际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目前除了进一步抓好学习培训外,已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研,重点开展了以“五访五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首先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多次深入组和农户家中进行调查,听取农户意见然后将调查情况汇总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具体情况和紧急程度做出解决方案。
切实解决问题,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五访五问”活动的开展,切切实实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村各项工作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
这次我村开展“五访五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开展的很全面,很广泛、很深入,这次活动使我们掌握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为我村的科学发展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整改,立足于实践,着力于解决问题。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村党总支部决心扎扎实实抓紧抓好后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村一切工作,努力开创我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班主任交流材料(五)
完善班级管理、用“心”教育
三井子镇第一中心小学孙永耀
尊敬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与各位做班主任交流,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主要讲讲班级管理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希望这次交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情感与性格的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不仅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好所任学科,而且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以下是我的粗浅体会。
一、完善班级管理
首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每接一个新班我就与全体学生一起确立班风与学风,现在我班的班风是“班兴我荣、班辱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学风是“自信、谦虚、勤奋、创新”; 因为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谦虚,谦虚是一个人积极有用的特质,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勤奋,获得成功的第一秘诀就是勤奋。没有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创新,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能够激励学生,也可以改造学生的。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
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创先争优,爱班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我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板报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
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
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是很有道理的。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我通过委任、竞选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组成后,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指导、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担任过班干部,但目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
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就大胆地使用他们。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
再次,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同时注意工作方法。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放纵学生,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我,二者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心教育我主要谈“四心”
一、用诚心做根本
“诚实做人、老实做事”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在对待学生和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真诚的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家长的支持,对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
二、用爱心做基础
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该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老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在老师的身边。教学靠德育支撑。有这样一个案例;青岛一老师班级47人,45人考入重点,他就是定时给学生写温馨卡,鼓励学生,利用班会、板报与学生沟通,同时我个人认为“心大“的学生会成功,淘气的孩子受的责备多,心里承受力强,能克服困难,”心大",走入社会就能吃得了苦,经得住批评就会成功。而优秀的听话的孩子从来收到的都是表扬,赞美,一旦有困难,心里很难接受,对于突如其来的不同于以往的遭遇心里上很难适应,往往会失败。所以,学生的挫折训练很重要,要在平时就给学生成功的感受,也要给学生打击,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韧性。
三、用耐心做步骤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一件小事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因此我们处理班级工作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十几岁是一个滑动的年龄,教师的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需要慢慢来,不着急。叶圣陶先生曾将人的教育比喻为农业生产,而非工业制造。农业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美国2003最佳教师罗杰斯说“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晚开的花和最早开的花同样美丽。
四、用宽容心做支撑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的案例:一个哈市初二的女生,由于犯错误,班主任对她说:“拿起你的书包,从教室里滚出去,不找来家长就不要回来!”结果,这个女孩上午9点出去,下午就自杀了。有人在她的手心里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的大概内容是表达了对初
中老师的恨,同时,表达了对小学老师的感激,因为那个小学老师曾保护了这个女孩的自尊心,提她保守了偷了10元钱的秘密,又力荐她做了小组长,激发了这个女孩的进取心。使这个案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工作,曾经因为工作不顺心,就因一点小事对学生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批评学生时,也使用过过激的语言,在伤害学生的同时,还堂而皇直地为自己找理由,认为我这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我的出发点都是为学生好。整天自以为是地以挑剔的眼光,用放大镜无限地放大着学生身上的缺点,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维护着所谓的师道尊严。现在想来,我的应该感谢我曾无意伤害过的学生们,如果不是他们的宽容,耐挫力强,我也许就不会在这里谈什么心得体会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最底下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自己也会陷入懊恼之中。表面上,我镇住了学生,风平浪静了,实际上,疏远了和学生的关系,问题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对此,我想:“教育一定要损害一个人心灵的话,那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教育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家庭,影响的不仅是一代人,很可能是几代人。”所以,我身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会艺术地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坚持正面教育,决不可以因自己的一时之怒而毁掉孩子的前途。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教师不用太过苛求,孩子就是在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中长大的。谁没有犯过错误呢,就是现在我们有时也在犯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改正,我们就要用最大的心去包容。也许,当我们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可爱,也会体味到班主任的快乐和幸福。
总之,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一点的经验,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学习有用的新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我相信我们三井子一小在以王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各位老师的努力配合下,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用“诚心、爱心、耐心、宽容的心”去浇灌每一个学生的心,我相信每位班主任都能干得非常出色,在座的每位班主任都能探究出适合自己班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五篇:三必谈三必访交流材料
落实“三必谈三必访”制度 提高基层员工沟通实效
三必谈三必访”工作,是围绕企业发展、结合日常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管理与被管理间相互沟通,形成共同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是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公司通过落实“三必谈三必访”制度,在促进客运结构调整、规章制度落实、分配制度的健全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一系列感人事例,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和夯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点滴经验,在此与同志们进行汇报、交流,不到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抓制度保障、建沟通平台,细化“三必谈三必访”形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稳定工作的基石,在企业、员工和谐沟通基础上,维护企业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化解管理被管理矛盾,达成企业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同心同德开创企业发展良好局面。公交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管控难度较大的特点,由于人员分散、工作环境相当独立、工作时间交叉不一,以车辆、线路、车队、公司为链状管理结构,给企业与员工沟通带来难度,作业在基层管理员工交流中,特别在员工思想交流上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偏重日常工作实施,沟通重形式走过场,路线日常管理过程中以事为本的工作方式,制度、教育、考核通常以车队会议形式开展,容易忽视员工息息相关的“生活小事”的了解,孤立地分析、看待问题,教育效果不理想,管理与被管理者间有隔阂;二是思想和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分管不同互不联系,就事论事,管理边界分得太清,把人与事、工作与生活等壮态孤立对待,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多方面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状态和变化,因此缺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式,较难引起员工思想共鸣,出现口服心不服、说归说做归做等现象;三是基层管理出现某些回避问题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当面不指出,用张贴告知单形式落实教育工作,在员工中产生抵触情绪,需加强学习提高分析、表达、说服能力,工作中不但要看到问题、还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是“怕与员工交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简单工作方式,使企业的声音越来越弱。针对上述现象,公司党委明确了将“三必谈三必访”工作,作为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保障性工作,作为将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系统性工作,形成了“违章肇事司机四不放过”、司机安全公里降档、星级评定降级、劳资违纪谈话、员工家庭纠纷情绪波动等内容,采取谈心交流、上门家访、设立“零距离沟通室”等模式,以支部为载体将教育够通工作推向深入提供组织保障,将基层支部“三必谈三必访”制度纳入支部党建目标任务责任管理,按月检查督促,使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今年以来各支部落实员工沟通、教育550余人次,有效化解了各类管理矛盾和家庭纠纷。
二、以人为本促进“三必谈三必访”工作成效
公司“三必谈三必访”工作通过“谈心交流”、“上门家访”、“零距离”沟通等形式,加强了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了员工思想生活状况,为员工排忧解难,从而全身心投入工作,为车队营运生产保驾护航,提高车队管理效率,也促进了“三必谈三必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事例:
一是“及时掌握员工生活困难情况、排忧解难促进工作”。今年5月初,来自河南的外聘司机王XX被分到四车队XX路担任驾驶工作,生活困难到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工作情绪波动很大,车队支部从路线上得知该情况后约他到车队“零距离沟通室”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了解到他家庭负担很重,夫妻长期分居,妻子在老家照顾两位年迈多病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全家六口人靠他一人的收入维持生计,平时为了给家里多寄点钱,他每天坚持只吃一顿饭,租住最便宜的简易蓬屋。时值夏天,经太阳曝晒简易棚非常闷热,晚上室温高达四十多度,常常睡不好觉,影响白天的工作和行车安全;工作中经常收到违章告知单,怕被罚款又急、又心痛,思想包袱很重。车队支部针对这情况及时把企业和同志的关心和温暖带给了他,跟他讲:“你既是企业的员工、更是大家的亲人,有困难大家帮一把,我们就是你的后盾”。车队长和同志们一起专门到王XX的家里进行家访后,马上着手帮他联系、更换了较经济舒适的住房,并为他垫交了一个月房租,得知他当月的钱已寄回老家,生活费所剩无几时,车队干部们大家筹钱拿出给了他200元伙食费,并再三叮嘱:有困难不能不要硬撑,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能因缺钱而不吃饭影响身体、影响工作,有困难可以找车队和支部。同时又特意关照线路调度员多关心该司机的工作情况及情绪,同路线的同事知道了他的情况,都主动、热心地关心他,小到提醒他按时吃饭,大到经济上接济一下,这都让他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人间自有真情在。在车队和线路同志们的关心下,王红伟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身体、精神状态好了、牢骚怪话没了、安全服务上去了,每月收入也多了,他说:杭州公交就是我的家。
二是“落实四不放过措施,换位思考化解员工心结,较好达成工作共识”。今年8月,X车队XX路司机裘XX因在一个月内收到两张“人行横道未礼让”的违章抄告单,思想情绪波动较大,车队长把他约到了“零距离”沟通室,进行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剖析了他的违章操作情况,耐心讲解公交司机“礼让行人,让必彻底”的安全要则,又耐心向他解释公司推行公交司机“斑马线礼让”活动是“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每个交通参与者都要“立足自我,从我做起”开好安全行车。并建议他在休息时间去当一回行人体验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心情。沟通后他心中的不满情绪捎微好了点,在出了车队骑车回家的路上,感受体会到司机违规操作对骑车者构成的安全威胁;此后又在打车过程中听到出租车司机对公交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为的赞扬,在他心中油然升起了作为一名公交司机的自豪感。回家后,立即把当天的骑车体验和感受写成文章,投稿报社,XX时报在X月X日以“XX路司机角色体验斑马线礼让行人”为题作了专题报道。此后,他完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开车做到心态平和、遵章行车,连原先偶尔出现的小违章都很难看到了。
三是“掌握舆情,及时帮助化解员工家庭矛盾,促进员工安心工作”。
X车队所属快速公交线,有 名外聘司机,占车队司机的四分之一,车队支部针对外聘员工流动性大,缺少掌控渠道,今年以来结合“三必谈三必访”工作,建立了重点司机和外聘司机定期走访制度,通过走访及时了解外聘司机生活、思想动态,做好针对性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家庭矛盾。今年5月车队支部在定期走访前,了解到XX线外聘司机XXXX上班总是迟到,开车思想不集中,违章、投诉比以往增多,支部立即上门家访。来到出租房,发现其一人喝闷酒,身边有砸碎的酒瓶,问明原因:原来结婚两年的妻子因其每天早出晚归只顾赚钱不顾妻子感受,常常吵架,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回了老家,并提出离婚。车队支部了解情况后,通过一系列细致工作,解决了其家庭矛盾,从而使他安心回到工作岗位。支部的定期走访制度,为及时掌握舆情化解员工家庭矛盾提供了保证。
三、深化“三必谈三必访”内涵,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实效性 为有效落实“三必谈三必访”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公司进一步拓宽“三必谈三必访”工作渠道。一是畅通员工诉求渠道。搭建以厂务公开、经理接待日、党员议事会、职工代表议事制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内部沟通诉求平台,听取、收集、反馈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员工反映的热难点问题。二是延伸“经理接待日”工作,深入到基层车队,听取意见,现场办公,加强沟通,增强凝聚力。三是搭建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阳光操作平台。建立司机调动、年休假和职工旅游公开摇号制度;实行三公示:星级进档、安全晋级、车队奖励必公示、违章、违纪、行车事故考核必公示、包乘组调整必公示。确保员工三知情:线路经营情况知情、个人绩效情况知情、车队考核、奖励情况知情。四是关注基层干部生活和工作。基层干部本人或直系亲属生病住院,党委亲自到医院或家庭慰问探望,关心病情和治疗情况,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基层干部至亲去世或家庭出现天灾人祸,党委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做好干部、家属思想工作,助其早日走出悲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通过党委经理室的关心关爱,使基层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
“三必谈三必访”制度,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概括,更是融洽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企业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制度管理和载体的落实,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交流,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公交优秀”、构建和谐企业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