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18:1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

论军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为了建设军队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军委总部十分重视提高军校大学生的数质量,不断加大培养教育的力度,并将其充实到基层任指挥干部。这些军校大学生是部队建设的希望和未来,是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胜利的人才资源。如何培养和使用好他们,使之扎根军营,尽快成为适应新时期军队质量建设需要和科技强军的骨干力量,已成为加强我军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军校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偏差与分析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军校大学生抱负大,志向远,阅历丰富,兴趣爱好广泛,思想活跃,分析观察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好,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但一些同志对军人这个职业,对军营的生活,对个人在军营中的成长进步,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

(一)一些学员不能正确对待军地反差,认为到军校是投错了门,走错了路。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无论是训练、工作,还是学习、生活,都强调整齐划一。军校是军队的重要组织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军校的管理比部队更加严格,军校的生活比部队更加紧张。过惯了地方中学自由生活的军校大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紧张的军校生活,因而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情绪,个别的甚至提出退学。某陆军指挥院校就有4名军校大学生因自感不适应紧张的军校生活而提出退学,其中有一名学员,在学员队干部反复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而退学。军人的职业决定了军校大学生不仅要学文,更要学武。一些军校大学生感到军事生活艰苦、枯燥而对自已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军人的职业决定了军校学员不可能象在地方工作的同龄人那样经商搛钱,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军地的收入反差比较大,使一些学员产生了“当兵穷,穷当兵”、“当兵苦,苦当兵”、“当兵傻,傻当兵”的想法,有的甚至认为,上军校是进错了门,走错了路。

(二)一些学员认为在部队成才难,奋斗进取的精神有所减退。一些军校学员认为,发展市场经济,部队没什么真“功”实“业”可建;有的学员认为,在基层部队工作,管理几十号人,整天跟泥土打交道,成不了什么真“才”;有的学员认为,与其同龄入伍的初中生、高中生,提升比自已还快,上了大学也没有用。因而学习、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过得去,敷衍搪塞。过去,一些军校大学生对进步问题比较关注,不少人有当将军的抱负。现在有的对此也看得不重了,感到部队的官是金字塔式的,干到上面很难,即使干上去了,部队的官也没多大意思。一些军校学员进取意识弱化,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光荣感、使命感淡薄了。

(三)一些学员不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只注重提高专业素质。有的学员认为,军人不应该过问政治,在军校只要学好文化课,搞好军事训练,干好日常工作就行了,不学政治理论也能干好工作。因而对文化课学得很认真,对各项军事训练也抓得较紧,但对政治理论学习就不感兴趣。有的认为,政治理论是空的,多学点专业技术才是实的。个别学员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能从政治上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旗帜不鲜明。比如

有个别军校学员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对“法轮功”这一非法组织的认识不足,有的甚至参与了上访和非法集会活动。有的学员平时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调整,往往以个人的得失来评价党的政策。政策对个人、家庭利益有利时,工作积极性就高一些,学习就用功一些,反之就产生埋怨情绪,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如果带着这样的思想情绪到部队,显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四)一些学员对部队缺乏了解,不能适应部队生活。军校里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针对部队管理教育和训练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军校的生活与部队的生活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一些军校大学生由于没有在部队生活过,不了解部队的情况,往往用军校的生活去比拟部队的生活,对到边防、海岛、山沟等条件艰苦的环境生活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军校大学生与部队战士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军校大学生文化素质高,头脑反应快,人员结构成分单纯,从地方高考入校的大学生兵龄相同,便于管理。而部队战士兵龄有长有短,文化水平较低,有的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成份比较复杂,管理难度比较大,思想工作比较难做。一些军校大学生对此认识不足,对部队的管理教育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往往把军校模拟连的管理模式套用到部队管理中,常常“碰钉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军校学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很好地确立;另一方面,军队院校的学员队干部对学员的培养教育做得还不够。有的学员队干部对学员的文化学习、军事训练抓得比较紧,但对学员的管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和经常性基础性的思想教育往往抓得不够,尤其是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针对性有效性不够强。一些院校学员队干部自身形象不好,综合素质与培养高素质的军校大学生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力度,打牢军校大学生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

(一)针对军地生活条件反差大,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得与失,安心军营作奉献。要教育他们用先公后私的精神对待得失,通过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懂得:历史要前进,时代要发展,决定了总要有一批人为时代、为社会作出更大的牺牲、更多的奉献。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历来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光荣传统。要教育他们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待得失,使他们进一步懂得得的收获来自失的积累,得的欢乐来自失的苦痛的道理。要教育他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得失,使他们懂得得兮失所伏、失兮得所倚的道理。要教育他们用淡泊的情操对待得失,教育他们要吃难吃之苦,容难容之事,站得高,看得远,眼界非常开阔,胸怀非常开阔,干大事,守小节,以从容的态度“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而不被身边的区区小利而累,把眼前的、局部的、暂时的得失看得那么重。

(二)通过深化“四个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的军人地位。要教育他们不能把军队战略任务的转移,说成军人的地位低了,掉价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军地经济收入的反差,不以拥有金钱的多少来权衡军人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体制、机构改革对军队干部

调整、转业安置的影响,不以职务大小和岗位优劣来权衡军人的价值;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对军人的态度,不能把与地方交往中遇到的某些困难,社会上个别人对军人的偏见,说成是“军人不吃香,军人是最可怜的人”。总之,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牢固树立献身国防的思想。

(三)针对军校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认真组织实习。从人才成长规律看,一个人的知识越厚实,实践经验越丰富,他的思路就越开阔,创造力就越强,能力提高也就越快。军校大学生大都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基础,有发展潜力,只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他们的成长就会更快更健康。作为院校要认真组织好学员的实习。目前,军队院校大都在学员毕业前安排一次实习。我认为,大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可以安排两次下部队实习。第一次实习重点是过“兵”的生活,让他们对部队有个直观的认识,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进行思考分析。返校一年后,再一次组织他们下部他实习,这次实习重点是过“官”的生活。让他们亲身体会怎样才能胜任第一任职。通过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最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引导他们自觉向所在单位的领导学习,向干部战士学习,并勇于到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实践和磨炼自已,用自身的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实习,使他们明确实现个人抱负必须建立在部队建设的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个人成才与立足本职的关系。

(四)针对军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管理教育。要依据军校大学生认识上独立性比较强的特点,注意充分发挥其特长,并注意防止其走极端。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克服“保姆式”的工作方法,放手让他们挑重担。要依据军校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加强引导。要教育他们在树立进取心的同时保留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工作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要依据军校大学生成才意识强的心理特点,注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依据军校大学生参与意识强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关心集体建设,同时注意培养其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三、院校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从而坚定学员扎根军营的信念。

江主席指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就是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就可以对群众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学员队干部担负着培养部队干部的重任,更应该身先士卒,在学员中起好表率作用,从而坚定学员热爱国防、献身国防、扎根军营的信念。

(一)干部形象给学员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常言道:什么样的连长带什么样的兵,同样,什么样的学员队干部带什么样的学员。队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员的军校生活,甚至对学员一生的成长与进步都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军校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对部队、对军人的印象,仅仅是从书本、从电视、电影、广播中得来的,对部队直接地认识还是来自军校,队干部的言行举止、表率作用、带兵方法等等,都会在学员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首先,学员队干部言谈举止对学员

会产生重大影响。队干部只有做到讲话文明,语气适中,举止规范,态度谨慎,才能在学员中树立好的印象。否则,会对学员产生不良影响。如队长成某平时讲话粗俗,出口就是“他妈的”,而且不拘小节,经常卷裤脚,挽袖子,走路抽烟,要求大家要“土气”一点,否则到部队“吃不开”。这些事看上去是小事,但它制约了中队的正规化建设。其次,学员队干部表率作用对学员会产生重要影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句话揭示了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对部属的影响。作为管理者,能否说服人,教育人,光靠言教是不行的,必须注重身教。要求学员做到的必须自已首先做到,条令禁止的必须带头执行,否则是带不好学员的。如队长官某爱好打麻将,赢了钱就对学员好一点,学员的“日子”就“好过”一点。只要那天管理松,学员们就知到队长今天赢钱了。否则,输了钱就拿学员出气。结果,该队长由于打麻将赌博受了处分,学员队的建设也受到了影响。第三,学员队干部是否公正廉洁对学员会产生重要影响。常言道:“公则明,廉则威。”作为队干部更应该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为学员做好榜样,这是最好的管理之道。一个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管理者,不仅能取得学员的理解、支持和信赖,而且还能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员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第四,学员队干部的管理艺术对学员会产生重要影响。学员既是一个“兵”,同时他们又是未来的“官”,将来也是要管理教育人的。因此,队干部应该让他们从自已的身上学到管理的艺术,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平是时要注意帮助学员正确处理学员的人个、家庭问题,正确解决学员之间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矛盾。让学员从中领悟为“官”之道。

(二)抵制和克服影响思想稳定的种种因素,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当前部分学员队干部思想不稳定,有种种因素,主要表现在:学员队干部比较清苦,每个人都有个人和家庭问题,有的家属下岗了,有的两地分居。有些同志由于种种原因提长升较慢,想在部队干觉得“奔头”不大;想转业,担心地方难安置;想自谋职业,又怕丢了现有的待遇划不来。有的干部感到整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却不如社会上有些人那么实惠,因而对工作被动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把主要心思用在抓中队建设和搞好本职工作上。作为学员队的干部,要在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上做榜样。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员队干部要给学员讲好“大道理”,自已首先要明白“大道理”,更重要的是照“大道理”去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要求军队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继续带好头,走在社会的前列,队干部要当好好员的“排头兵”,带头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自已的模范行动为学员做好样子。二是要守得住清贫,经得起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学员队干部要带头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地看待军地在若干方面的差别,矫正不平衡的心理。要看到改革中个人利益牺牲只是暂时的,标明一步树立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的思想,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处理好“小家”与“大家”的关系。要通过自已的行动促使学员进一步坚定军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安心军校生活,坚定地走好人生之路。三是要牢固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我们今天正处于新的艰苦创业时期,特别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如果丢弃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追求享受,贪图安逸,就会贻误学员队建设事业,贻误学员的前程。因此,中队干部要以艰苦为本,以创业为本,待遇上不攀比,工作上创一流,以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召学员。

(三)带头坚定自已的职业选择,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坚定自已的职业选择,是学员队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是培养合格军校大学生的关键。中队干部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首先,要增强自已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学员队干部担负着培养部队建设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军队的“三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队未来的将军,有很大一部分是军校大学生。因此,我们每个队干部要看到自已的工作崇高而又光荣,坚信自已岗位的重要、责任的重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要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不可否认,新形势下军队院校的管理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学员队干部的工作任务加重了,难度加大了,但并不是没有做好工作的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对中队做好学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也带来了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断探索新时期院校管理教育工作的规律,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就可以在新的挑战中得到发展和加强。再次,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高科技知识学习,努力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两个武装”的要求。要注意学习马列、毛泽东著作,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并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工作的遇到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此外,为适应当代世界军事发展的要求,适应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学员队干部必须带头加强高科技知识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学员队掀起学习高科技、学习业务知识的高潮,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打基础,并以此来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员为以后的工作,为部队的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浅谈军校如何培养学员担当意识

浅谈军校如何培养学员担当意识

学员五大队 张启

【摘要】 担当意识是评价一个人责任感、才干、勇气、意志、品质等素质的重要标尺,“有担当”是一个人品质的彰显、意志的体现和价值的升华。军校必须培养学员树立牢固的担当意识,积极响应时代呼唤,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在建设“中国梦”、“强军梦”中迎接新挑战、谱写新篇章。

【关键词】 军校 学员

担当意识培养

一、军校学员价值观念及发展轨迹

军校学员是部队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培养学员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在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打牢基础。军校学员是一个富于理性思维的群体,研究学员价值观念培养模式,引导学员树立担当意识、警魂意识,有助于学员走出迷茫区域,正确规划军旅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军校学员价值观念的发展轨迹遵循着正、反、合的逻辑形式,以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为起点,以重视个人价值为过渡,最后回归到一种以自我为基点,理性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历程。军校学员由于担负着国防义务,价值观念中必须树立牢固的担当意识,“担当”关乎个人“私德”,体现从政“官德”,拨正学员价值观念培养轨迹,塑造出有担当意识的当代军人。

二、当代军校学员存在的担当意识缺失问题

(一)环境改变,学员面对未来规划处于“迷茫期”。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无论是训练、工作,还是学习、生活,都强调整齐划一。军校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军校的管理比部队更加紧张、严格。从基层中队来到军校,环境瞬间改变,习惯了基层中队的生活、工作、训练节奏,部分学员无法适应紧张有序的学校生活。入学之后,个别学员向管理干部反映自己对军校学习、生活感到迷茫,找不到自我目标,不能很快地进行价值定位。由此一来,这部分学员就产生“甘于平淡”、“自我冷藏”的心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在公共场合展现自我。

(二)奋斗精神减退,学员岗位履职意识处于“淡薄期”。部分学员进入军校学习后,会在中队担任管理职务,但是面对一些现实因素,学员不能处理好“讲原则还是讲情面”的问题,碍于“面子”,怕得罪人,不敢管、不去管、不想管。“讲情面”保护了个别违纪学员,却模糊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限,助长了“虚假空”歪风,降低了学员对法纪的敬畏,埋下了更大的隐患,看似笼络了个别人的心,实际上却失去了大多数人的信任和拥护。这样的骨干成员,在领导干部心中塑造了“碰到问题不敢抓、歪风邪气不敢斗;肩负重任不肯挑,工作无激情”的形象。没有担当的骨干成员,带队伍没有号召力,干工作没有公信力,讲修养没有人格魅力,导致干部不信任其管理能力。

(三)不进取,无作为,自我责任意识处于“匮乏期”。学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某些学员在学习上不深入钻研,总是认为顺利通过考试便是王道。在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开小差、睡大觉,这种对自己不负责、对课堂不负责的行为就是自我担当意识的匮乏。除了学习,学员还应该关心集体的发展建设,有的学员没有在中队担任职务,总是认为中队的建设与自己无关,不主动站出来为中队发展“出谋划策”,一味追求四平八稳,遇到中队工作就躲、就退、就绕、就拖、就等,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平平淡淡混日子,看似维护了中队的荣誉,实际上是对“自我逃避”意识的纵容,这种风气就像慢性毒剂侵蚀着整个学员队伍,损害中队建设。

(四)不提升自我修养,社会担当意识处于“空乏期”。所谓的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培养学员树立先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要以天下为己任,要爱国忧民。当前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过于注重文化理论的学习,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关注社会焦点。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时,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往往只强调个人利益。据相关文章指出,当前军校学员对社会转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但是缺乏改造现实的责任感和自我担当意识,有在社会生活之外旁观者般的批判意识,却缺乏融入社会生活之内的主人翁般拼搏进取精神。

三、如何加强当代军校学员担当意识的培养

习主席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军校学员担当意识,是军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从而催生部队思想战斗力。

(一)立德修身,培养学员“勤于担当”精神。军校学员是干部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培养学员的担当意识,就是在源头解决干部素质提高问题。军校在培养学员担当意识时,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让学员领悟“有担当者,方能律己。敢担当者,方能服众。勤担当者,方能立业。”的道理,从思想上打好坚实的堡垒,教育学员树立“勤于担当”的意识,秉着对事业负责、对自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勇于直面问题,尽好该尽的责,干好该干的事,为自我的发展做出正确规划,为集体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恪尽职守,培养学员“真于担当”精神。

学员在中队担任职务,必须坚持“工作第一,原则至上”的原则,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原则放在第一位,在管理中队事务中,要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办事,该批评的批评、该纠正的纠正、该上报的上报,旗帜鲜明地扶持和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荀子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要妥善地解决好“原则与情面”的问题,要拉下脸面、硬起手腕,真正的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把原则的旗帜树起来。

(三)把握时势,培养学员“善于担当”精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担当是一门艺术,担任中队职务时,必须注重管理技巧,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干部、自己与战友的关系,立足本职,坚持原则,不能习惯于当“传话筒”、“万金油”,打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干大事,守小节”,要敢于打击歪风邪气、批评违纪行为,不能碍于战友情面,对违纪行为不报、瞒报、谎报,不能只顾个人得失和眼前利益,要将中队长远发展放在首位。虽然,这样可能会一时得罪个别人,但最终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和支持,要相信组织有公心。组织对于管理骨干,要信任其管理能力,教会其管理方法,放权让其大胆管理,激发其工作信心和热情。

(四)拼搏进取,培养学员“敢于担当”精神。

担当体现人生价值,担当的力度成就人生的高度。培养学员的担当意识,就要让学员敢于干出一番事业。在学习上,学员要刻苦钻研理论知识、积极参与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平。面对各种竞选,都要有强烈的“舍我其谁”的出位意识,砥砺前行,不甘平庸,敢于站出来,承担管理责任。没有在中队担任职务,也应该树立集体意识,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中队建设,配合干部、区队长、班长工作,要让周围的人看到自己的能力,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和超常的魄力,在艰苦的磨练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中队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敬业、勤业、精业的优秀学员。

参考文献:

[1]湖北消防总队:张福好.担当是一种政治品格[J] [2] 余双好.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J] [3] 宋协峰.领导干部要强化担当意识 《解放军报》CN8I-0001(J)20395号第7版

第三篇: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

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

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 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

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45.[2]梁启超.新民说[M]//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49.[3]鲁迅.热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陶行知:陶行知论师范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个人职业意识培养

个人职业意识培养

摘要: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职业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培养个人职业意识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职业意识

培养

意义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及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二):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意识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优化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之后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些都清晰地表明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对职业教育的内在需要。

职业意识培养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中可看出,职业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职业意识培养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越来越的企业意识到了管理在企业效益面前的地位和作业,而管理的效率在被管理者的职业意识弱化中往往会被消减,因此,成熟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且通过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来加快企业文化的构建,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就业和职业的教育,企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必须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培养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随着现代市场主体的日益成熟,企业用人的标准也在逐渐开始务实,一味高学历的标准开始动摇,适应岗位的需要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企业选择劳动者的现实标准,因此,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职业意识培养又为大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效的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二:个人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个人职业意识培养---1

(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个人的能力再好也有力所不及的时候。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是很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在平时老师布置的分组作业时,就应该有意识的极力配合其他同学把作业做得更完善。职业活动中不仅需要竞争,还需要主动合作精神,竞争与协作相伴而生,相离而失。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职业活动,总是与一定的职业群体相联系,离不开同行业的支持与协作,特别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过程更趋专业化、社会化,需要加强联合。产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也要求一个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必须团结协作。

(二):锻炼自主学习的意识

好多东西我们应该自主学习。只有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包括更新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新技能,结合各门学科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我;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有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真正成为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服务与奉献意识的

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是一种能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通过工作创造的价值一部分用于支付个人的社会需要,一部分用于国家的整体建设。工作也是对社会、对国家的奉献。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

(四):锻炼沟通能力

没有沟通就没有一切。人有时出于一种本能的保护而不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没有好的交流沟通根本无从谈起服务与奉献。好多业务的成功都来自于主动的出击,能和客户很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样的业务关系才能维持得长久,在一个企业当中,不会交流沟通的职员,其职业前景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走出学校之前锻炼好自己的口才和必要的沟通技巧。

(五):培养质量规范意识和效率意识

质量与效率是企业的生命。质量能为企业赢得客户的认可,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扩大生产规模。效率的提高使产品成本降低,可获得比同行业企业更高的利润。在企业内部推行质量与效率意识,可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取得长足的进步。有计划地在实习活动中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养成严格遵守标准生产的习惯,创造新的方法提高标准在团队中推行。

(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要求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要从传统的中庸观念中解脱出来,对新思想持开放态度,积极思考上未经检验的假设。创新意识的个人职业意识培养---2

培养需要深厚的知识积淀,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在校期间应特别注意科学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发散性思维方法,即从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研究新情况,揭示新规律,(七):培养敬业意识与企业文化意识

做一行就得爱一行,在校期间要密切关注专业的动向,看看自己适合去哪一种企业工作。爱岗敬业是要求人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业意识属于基本的职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要培养企业意识,首先要到公司、到企业、到社会中去经受实践的锻炼,去体验、去感悟企业文化。其次要注重职业岗位的操练,要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这样既能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动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又能在企业文化环境中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综合素质,从而为成为卓越的员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期间,尽量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等以后进入企业用人单位的时候就能体现出训练有素的一面,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多了解一下自己专业所对应的各类职业的要求和特点,以便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为自己热爱的职业勤奋学习,早做准备,成就职业理想。参考文献:

一:百度百科.《职业意识》;

二: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三:王玉斌,朱立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原出版集团.2009年9月;

个人职业意识培养---3

第五篇: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院 *********专业 *****

指导老师:***** 摘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终生身体)的意识培养,应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 专长的形成,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应积极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关键词: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意识;意识培养;大学体育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
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交通电信的现代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空间距 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用设备的电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体力 活动;食物构成的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越来越多;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等等,这一切都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肌肉萎缩、适应能力降低、机体退化 等“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体育锻炼,体育锻 炼不仅能够调节和愉悦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们保持 生命力,提高有机体的工作和适应能力,以及反抗疾病的能力,体育健身还能够消耗人体内过剩的 营养,维持营养的供需平衡,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健美的身材,并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多彩。终身体育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方式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社会历史 的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的发明和利用、汽车进入到家庭等,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迫 切要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人们余暇休闲时间 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作为能够丰 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身体机 能和适应环境、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很自然地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大学在人才产出系统增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据对

我国知识分 子的调查显示,平均寿命为 58。52 岁,比同期人口短 10 岁,直接降低了科教兴国的人才效益。据 1995 年发表在 《中国体育报》 上的一份对一千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调查表明,90% 有 的人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既无体育锻炼的能力,又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与大学体育不无关联,大 学是个体在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关键时期。假如大学 体育培养了个体终身体育思想,必将避免上述调查类似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大学体育在人才产出中 增值。
1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2.1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有过重要影响的思想主要有:(1)增强学 生体质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打破了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确立了以技能教学为 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2)技术教学的思想。有些学者认为,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思想,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思想之一。(3)快乐体育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否定体质锻炼和 技能学习的枯燥乏味的基础上流行起来的。快乐体育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兴趣方面是与素质 教育的思想相通的,但是否应该使体质和技能的目标由显性转为隐性是值得讨论的。(4)终身体育 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 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 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它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5)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由于体育多功能的特性,也由于上述学校体育思想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中国学者产生了综合性学校 体育思想。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引出了学校体育多目标的问题。虽然在体育目标关注问题上有一个 两难问题,检查与评定无现存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它。只有贯 彻终身体育思想,才能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2 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2.2.1 大学生个体主观需求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稳定,他们对在中 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认知、目的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水准。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更热衷 于追求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向终身体育方 向发展。2.2.2 社会发展对当代大

大学生个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 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健壮的体魄应当是体质良好、体能全面、自理健康、道德高尚。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 育锻炼才能维持机体健康。所以,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只有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在校外、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育锻炼。

3 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转变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高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市场化趋势,高校体育应根 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划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 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点,符 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 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 的体育爱好。爱好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运动爱好和良好锻炼习惯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坚持终身
2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 体育的爱好和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爱好和爱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并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将爱好爱好转化为自觉锻炼身体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 识。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大学时期是“教育体育”向“自我体育”过渡 的关键时期,教会学生按自我需要而进行自我锻炼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在各种条件和社会环境中 坚持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学生能否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即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 力、适应能力等,也就是人们应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完善治理体制,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方便目前,大部分高校除满足学生体育课的场地器材外,课 下为学生提供锻炼

下载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L论军校大学生军官职业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析在校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

    论析在校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 【字体 大 中 小 】 作者:周景辉 等 时间:2010-11-16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阅读次数:2 关键词:大学生 申诉听证制度 权利意识 摘 要:大学生权利......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大学生如何培养廉洁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廉洁意识 廉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欲海无边,欲壑难填”的繁华,自律,适度。 廉洁,是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于“人生苦短,生命宝贵”的当下,自珍,负责。 廉洁,是一种......

    论现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论现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摘要:现行大学生素质的欠缺已成为高校培养型人才与企业需求型人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解决大学生职业素养已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生职业......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09003025 杨爽博 当今社会下,人才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能力上,而更多是在职业道德素质上的竞争。如今在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大学生职业意识与培养课后感想(共5篇)

    课后感想 本学期我选了苏老师的《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与训练指导》选修课,真是十分庆幸。如今已接近尾声,一学期学下来,感受颇深。起初,我只是为了修满一分才选的这个课程,没有报......

    论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精选)

    论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 文/郭岩姜子道 1、 前言 在篮球运动高度发展的今天 ,各队选手的技术、战术水平已相差无几,决定比赛胜负的隐藏因素往往是由运动员场上的意识决定的,即......

    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从一开始记事时起,父母就在培养我们的诚信意识,后来到了学校,我们也在时时刻刻接受着诚信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世,应当做到诚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