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小学校园侵权的学校责任性质及归责原则
收稿日期: 2009-12-10
作者简介:孙仲波(1968-),男,安徽怀远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财产权研究。
浅析中小学校园侵权的学校责任性质及归责原则
孙仲波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蚌埠 232000)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校园侵权基本内涵的论述,从法律角度分析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认为学校和学
生之间是一种复合型教育法律关系,中小学校对学生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并在中小学校园侵权中承担过
错责任。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侵权;法律关系;过错责任
中图分类号: D 9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6219(2009)增刊-0290-03近年来,中小学校园侵权事件明显增多,因此而
引起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影响到
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及传
媒的关注。正确认识这类事件的性质,合情合理地确
定归责原则,准确及时妥善处理好纠纷,对维护学生
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校园侵权的基本内涵
1·何为中小学校园侵权
就中小学校园侵权的概念,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
也没有具体界定。一直以来,人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以
学生伤害事故或对学生的侵权行为代替校园侵权行
为。理论界对校园侵权的研究非常丰富,现将有关的观点概述如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在《人身损
害赔偿》一书中认为,“学生伤害事故是指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以及幼儿园在读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就读期
间,参加学校或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
人身伤害或死亡,以及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事故”。[1]北京师范
大学教授劳凯声在《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
问题研究》中指出,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
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
避免,从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件。[2]最高人民法
院副院长黄松有在《侵权法司法解释实例释解》中所
给的定义是,所谓校园侵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
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
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在校生人身权损害。[3]
通过以上学者对校园侵权行为含义的分析,把中
小学校园侵权的概念作如下的定义:中小学校园侵权
是指学校在其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组织的校外教
学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
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由于过错,违反法律规
定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在校学生及
其他个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
任的不法行为。
2·中小学校园侵权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该类侵权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的未成年学生身上。中小学校园侵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
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其具有以下
几个特征:(1)从受伤害的主体来看,必须是在校学
生。这里的在校学生是指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在读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不包括大学生,因为其不是义务
教育的对象。(2)从侵权时间来看,其侵权行为必须
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 的期间。(3)从侵权地点来看,其侵权行为必须发生
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的地 域范围内。(4)从侵权方式来看,大部分表现为不作
为的方式,在少数情况下表现为作为的方式,如教师
对学生实施违法的体罚。
290
3·中小学校园侵权的构成要件
中小学校园侵权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校园侵权行
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总和。校园侵权行为是
民事侵权行为之一种,它除了须符合一般民事侵权行
为的一般构成要件,[4]即损害后果、因果关系、违法
性、过失和责任能力之外,还须同时具备如下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校园侵权行为的主体要素包括
侵权行为人和被侵权行为人两个方面。校园侵权不
仅仅指学生受到的伤害,还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给他
人造成的人身伤害。这两方面的人身伤害,都是属于
校园侵权的范围。
二是时空要素。所谓时空要素就是指对校园侵
权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定要求。须学生在校期
间发生人身伤害,或者学生在校期间致害他人,这两
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是职责要素。职责要素是指校园侵权行为的发生须与校方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有关联。具言
之,即校方对于侵权行为人、被侵权人之其一或二者
于侵权行为发生时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反
之,如果校方对于侵权行为人和被侵权人均无上述法
定义务,那么它也不属于校园侵权的范畴。
二、中小学校园侵权中学校民事责任的性
质
根据侵权法“有损害即有赔偿”的原则,学校应对
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但学校承担民
事责任的性质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界
历来颇有争议,综合各家观点,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监护关系论,又分两种。其一是认为学校的监护权由家长转移取得,该观点认为,父母虽是其未
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但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父
母对其子女的监护权已经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
间建立了事实上的监护关系。其二是认为学校的监
护权是自然取得的,即在监护人将学生送到学校之
后,学校自动取得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权。二是准行
政关系论。该观点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一种国家主
导的行为,其经费设施主要由国家承担,学校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类似于行政管理。三是特殊民事关
系论。该观点首先认为学校与学生都是平等的民事
主体,只是由于中小学教育以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对
学生的赔偿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国家赔偿。因此,学
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关系有别于一般的民事关系。
四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此观点认为学校的首
要责任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依据有关法律对未成年学生承担教育保护责任。
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由于支持者甚少,属非主流
观点,在此不作讨论。关于监护关系论,两种观点难
以成立。首先,学校和监护人之间没有书面的或者口
头的委托监护合同,任何一方都无法证明这种合同的现实存在;其次,监护人在将监护责任委托给学校时
并未支付任何对价,特别在义务教育条件下,学校没
有义务接受这种无对价的委托。再次,监护权作为涉
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权利,应由谁行使关系重
大,只是基于《民法通则》的明确规定才取得。自然取
得的观点既不符合监护权的特征,也与法不合。因
为,根据《民法通则》,监护权的原始取得只能有两种
方式:法定和法定机关指定。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学
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学校对
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
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由
此可见,监护论缺乏依据。
目前,被各界所广泛接受的是第四种观点。它也
得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肯定。一些学者根据《教育
法》、《义务教育法》等的规定,认为学校与未成年学生
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笔者也持
这一主张。学校与学生间的这种教育、管理和保护关
系,不是依据民法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是依据
行政法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而是依据教育法产生的一种教育法律关系。这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法律关系,有学者将其视为准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以区别于学校
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的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笔者
认为,此种说法不妥。就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关系来
说,具有教育行政关系的某些属性。但是,就学校对
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关系而言,并不能为准教育行政关
系所涵盖。并且,管理关系也不是这种法律关系的核
心内容,因为管理和保护都是为教育服务的,教育关
系是核心。教育、管理和保护法律关系是学校在对学
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教
育、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学校
对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权和职责,学生有接
受教育、管理的义务和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生承担的是一种教育保护责任。因此他们之间的法
律关系应认定为教育、管理、保护关系。
三、中小学校园侵权中学校民事责任的归
责原则
确立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法定的教育、管理与保
291
护关系的统一,就可由此确定学校对在校学生的义
务。根据我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规 章,学校对在校学生行使教育、管理和保护权利的同
时,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学校的主要义务应当是采取
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
该安全义务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活
动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加以预见和注意的方面。如果
学校违反了该义务,就有过错,无论是故意、疏忽大意
或者过于自信,都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
偿责任。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在校园侵权中只承担过错责
任,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来进行处理。所谓过错责
任原则,是指当事人以过错的存在为前提而承担民事
责任的归责原则。其基本含义:一是有过错,就要承
担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二是有多大的过错,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5]对学校在过错情况下才承
担民事责任,我们可从有关法律上找到依据。2004年
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 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
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
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对于学校来说,分析学校是否有过错,应当从实
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首先应从学校的职责方面
看,如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有不当之处,且这
不当之处是造成损害的原因,学校就应承担过错责
任。其次要看学校是否尽了相当注意义务。所谓相
当注意义务,即根据通常预见水平和能力,应当预见
潜在危险或应认识到危险结果的义务。如果学校应
当预见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就是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如果学校尽了相当注意义
务,就可以免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12
种过错情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总之,对中小学校
园侵权中学校责任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确
定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校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
原则,才能更加适当地解决学生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做到既有利于保护受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够避免
因此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有力地促进教育事
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立新,朱呈义,蔡颖雯,等.人身损害赔偿[J].北京:人民法院 出版社, 2004.230.[2] 劳凯声.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问题研究[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3] 黄松有.侵权法司法解释实例释解[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90.[4]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825 ~833.[5] 张文军.校园伤害赔偿案件归责原则的适用[J].经济与法, 2003,(2).
第二篇:浅论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浅论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权利的存在和得到保护的程度,只有诉诸于民法和刑法的一般规则才能得到保障”。在审判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对行为人“侵权行为”的认定,是行为人承 担民事责任与否、承担何种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是知识产权侵权责任构成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在学术界有很大分歧,不能形成 统一意见。因此,对此问题的论述便颇有价值。
一、学术界主要观点
1.过错责任说。此说主张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责任。理由是:知识产权侵权为一般侵权行为,在我国民事基本法及知识产权部门法没有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应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
2.无过错责任说。有学者认为,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45条第2款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无过错责任持相当明确的态度,如果我国加入该协 议,就必须履行有关的国际义务,我国的法律规定也必须与协议内容相衔接,因此,我国的知识产权归责体系也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
3.过错责 任与过错推定责任二元归责说。有学者认为,在侵犯无形财产权诉讼中,过错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应为二元归责原则,两者共同行使认定侵权责任的使命。这种归责 体系的具体运行模式是:法律授予作为原告的权利人一种选择权,即假定权利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他“有权”选择自己举证,以便有力地、有针对性地向侵 权人追偿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权利人也可以放弃这种举证的“权利”,法院即责令侵权人举证,举证不能或举证证明不成立的,推定 侵权人有过错。在这种情况下,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4.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二元归责说。还有学者从实务角度出发,认为就知识产权侵 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而言,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目前仍属于民事法律中的民事责任范畴。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上,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就应当依 照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构成的规定处理。目前在民法通则和知识产权专门法中没有规定侵犯知识产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就应当依照过错责任原则确定知识 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但针对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可以对一些难以确定当事人主观状态的行为适用过错推定的原则。
5.无过错责任及过错责任协调说。有学者认为,分别直接侵权、共同侵权、间接侵权不同情况,规定无过错责任及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场合,而不是“一刀切”地否认前者或后者。
通过对这些学说的介绍,我们较深刻的体会到此问题在学术界的争议。本文主张对于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应实行二元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 则。即在法律明文规定以过错为前提才构成侵权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未对过错作出规定时,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二、国外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对知识产权侵权意图的比较研究
侵权意图是指:“侵权人在侵犯他人权利时的主观状态,如故意或过失。”在1986年前起草的《民法通则》时,中国的“物权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我 国而言,《民法通则》公布时,整整五年以后《著作权法》才正式实施,可以说,我们在制定著作权法时,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特殊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那么在制定 《民法通则》时的认识就更不足了。因此,那种认为《民法通则》中的一切规定,应毫无保留地完全适用于在后的、人们认识已深化时制定的著作权法,显然是不妥 当的。
我国《民法通则》中的“侵权行为法”条款第106条第1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 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我们参考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法、德两国民法典中的侵权法条文,《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 自己的过失而致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德国民法典》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 者其他权利者,对他人因此而产生的损害,负赔偿责任”。认真研究后发现,法国、德国这两条中的上述规定,是把(实际)“损害”及“过错”(或过失)作为 “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而我国《民法通则》却把“损害”及“过错”作为一切民事责任的要件。也就是说,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必须是受侵害人有实际损失和侵 害人有过错。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又是如何呢,至少我们的执法人员很清楚:要制止一起专利侵权、商标侵权或著作权侵权活动中,绝对没有必要去寻找行为人的 “主观过错”或受损害人的“实际损失”,而仅仅有必要确认生产线上或流通渠道中假冒、仿制或盗版的事实。大陆法系的日本,其现行《著作权法》第113条第(1)项A项中,规定了直接侵权属无过错责任,在B项中,规定了间接侵权属过错责任。日本版权学者也认为:在受侵害人要求停止侵害时,“只要有侵权事实即 可,不需要具备主观条件如故意或过失。”作为英美法系的英国以及同属英联邦国家的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版权法,在划分过错责任与无过 错责任上,从没有“一刀切”地否定过侵犯版权的无过错责任,而是将直接侵权的无过错责任与间接侵权的过错责任区别开来,至于美国,版权侵权上的无过错责任 原则更是不言而喻的。许多美国知识产权法学家曾指出,在知识产权领域,“要证明被告侵权,原告并不需要证明其有过错。”“只有在间接侵权的情况下,过错的 有无才与判决有关”。也就是说,无论侵权人是否知道他人的权利,也无论在侵权时是否具有主观的故意或过失,只要发生了侵权的客观事实,法院就可以认定侵 权。早在1931年,美国最高法院就指出:“根据版权法,(在认定侵权时)侵权的意图不是必要的。”
三、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合理构架
对于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应实行二元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即在法律明文规定以过错为前提才构成侵权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 未对过错作出规定时,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的具体运行模式为:只要行为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进入了他人知识产权权利保护范围之中,即构成知识产权侵 权行为,除非行为人能提出法定的抗辩事由。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形式,不仅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而且也为国际条约所采用。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内明确引入这一术语,确立严格责任原则,有着合理性。理由如下:
1.严格责任原则能够克服过错责任原则的不足
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很难证明侵权人有 过错,如果真正在知识产权领域实行全面的“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将很难使侵害人承担责任,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丧失了实际意义。而严格责 任原则免去了受害人证明侵害人过错的负担,恰好能够克服“过错责任”原则的不足,有效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严格责任作为一个描述性、类属性概念,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符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内在要求
严格责任不像过错责任那样有统一的判断标准,而是适用于相互间并不存在联系的多种侵权行为。严格并不是对应于过错的具有实在内涵与法律判断价值的概念,只是形式上的比较性的概念。严格责任的归责基础,不是“严格”,也没有其它的统一归责标准,这使得严格责任有着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我们知道,知识产权并不 是一项单一的权利,也不是单一的权利项,而是由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组成的权利群,每一项具体知识产权又是由多种权能组合而
成的权利束。同时,知识产 权又属于“一人对万人”的权利,对于不同的权利以及同一权利的不同权项,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权利、义务的设定,法律规定必须时时考虑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社会公 众的利益平衡,当代知识产权法律的灵活多变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我们知道,知识产权本身的范围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知识产权侵权形态更是难以穷尽,且始终 处于动态之中。试图以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来确定各个知识产权的各项权能是否构成侵权,也是不现实的。严格责任具有的巨大的包容性,恰好符合知识产权保护制 度的要求。
3.过错责任客观化使得严格责任的存在更具合理性
对于过错责任,人们有着主观性过错责任和客观性过错责任的不 同认识。由于“主观的东西在实践中是很难判断的”,奉行过错责任原则的很多国家,在实务操作上要么采用“过错推定”的方式来确认过错,要么采用客观标准来 衡量“过错”,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的实际上都是严格责任。从这一点而言,我们主张采用严格责任原则也是无可厚非的。
4.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可以避开“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以及“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等无谓的概念争议
理论界对于“主观过错”与“客观过错”,以及“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的争议很多。有时本来是一个法律条文,经不同的学者解说,就有了几个不同的 “版本”。但不管怎样解说,最终都要以国家制定法为依据进行判定。这样,只要一个“严格责任原则”,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5.严格责任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确立,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实践证明,严格责任在合同法上的确立,满足了合同实践和理论上的种种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效益。合同法上“严格责任”这一英美法系的制度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移植”,无疑为我们全面认识和引进“严格责任”确立了典范。
另外,两大法系的日益融合,也为“严格责任”在我国的合理借鉴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
《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
摘要: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本法对其中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采取的是混合型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归责原则:第三人的过错造成受害人损害的,第三人承担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于动物的饲养者及管理者承担的责任为无过错责任。本文对此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做进一步解释。
关键词: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饲养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它对我国民事立法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侵权责任的归责是整部《侵权责任法》的核心,指引着整部侵权法的规范内容。本文以《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为视角,对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进行探讨。
一、侵权责任中归责原则的含义
法律责任的归结,简称归责,它是指针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的活动。归责不同于责任,责任是归责的结果,归责为责任的成立与否寻找根据,但归责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责任的产生。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加害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或应由其负责的他人行为或归其管理的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时,确定其应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或规则。
归责原则作为确认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性规则,是民法的平等、公平等基本原则在侵权法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归责体系的构建起着基础性作用,贯穿于侵权法中的各项制度,是对整部侵权法的规则制度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思想,一定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
据等等。
二、《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
《侵权责任法》所采取的归责原则与《民法通则》有所不同,《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来看,民法通则中关于饲养动物损害责任采取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归责原则,也就是不管饲养人有没有过错,均应承担责任。这条还规定了免责事由“由于受害人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责任”以及由于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时的责任承担。但是这条规定过于粗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侵权责任法》抛弃了《民法通则》中关于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单一归责原则,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归责原则。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 78 条规定了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一般情形:“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1)、在动物的所有人自己饲养管理动物的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当然包含动物所有人;(2)、动物所有人或占有人或管理人将该动物交由第三人或者由他人非法占有或者管理及的情况下,动物原所有人或者占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这条的规定,对于一般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并不要求有过错的要件存在即可构成侵权责任,即只要有损害的发生,被侵权人就可以要求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损害。《侵权责任法》第 79、第 80、第 82 条规定了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三种特殊情形。第一,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本条之规定,如果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已经按照管理规定,尽到“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义务,但还是造成他人损害,是否构成侵权责任,还值得研究。如果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那么则不问其主观心态,只要发生动物致害事件,一律适用此条之规定。第二,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种情形的是无过错责任,不论被侵权人是否是过失或者是重大
过失,都不得减轻或者免除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责任。第三,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这里也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条文里没有规定减轻或者免责责任的事由。首先,虽然原所有人对遗弃、逃逸的动物失去了所有权,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失去所有权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因此,也是由原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其次,遗弃、逃逸的动物已经被他人管理的,动物的管理人对该动物就取得了事实上的占有,是该动物事实上的占有人,造成损害的,应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 81 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此类情形适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即先推定侵权人具有过错,侵权人主张自己无过错的,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必须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管理职责。侵权人能够证明已经尽到了管理责任的,为无过错,免除责任;不能证明者,为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承担
《侵权责任法》第 83 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8 条规定,“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三人承担责任的基础是其对动物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如果没有过错,第三人则不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本条实际上是两种归责原则。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第三人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第三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周到地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利,有利于赔偿得到更好的实现,由于动物的归责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原则,所以本条就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8条的第三人侵权的一般规定,而是采取不真正连带责任。本而这种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规则下,被侵权人既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
三、《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的意义
《侵权责任法》对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归责原则立法和更为合理的规定,不仅是对民事法律领域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同时也强化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如第82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
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被主人抛弃的流浪猫狗咬伤他人,主人脱不了干系,依法必须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说自己已经与狗没有关系是不行的,还得继续为其闯下的祸事买单,这对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再只采用《民法通则》中的无过错归责原则这一单一归责原则,而是综合考虑各种不同情况,着重体现法律本身所要求的安全、秩序、自由、正义等价值理念,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以更好的实现法律的价值理念。这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侵权责任法》对归责原则的选择比较全面而具体,可操作性强,这是我国立法技术进步。
第四篇: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
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和地位
1.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
过错推定原则,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所谓推定,是指法律或法官从已知的事实推论未知事实而得出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对未知事实进行推断和认定。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诉讼中,受害人能够举证证明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就可,不需要举证证明加害人有过错。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对于损害的发生自己没有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
2.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使受害人处于有利的诉讼地位,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重加害人的责任,有效地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就使受害人免除了举证责任而处于有利地位,行为人则因担负举证责任而加重了责任,因而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正因为过错推定原则具有这些优越性,因此它才随着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经久不衰,日臻完善,成为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3.过错推定原则的地位
我国《侵权责任法》将过错推定原则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归责原则。从严格意义上讲,过错推定原则仍然是过错责任原则。因此,它的构成要件还是过错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只是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时候,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受害人难以举出证据来证明加害人的过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受害人只要证明加害人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事实,而加害人又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可以从这些事实中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因此,过错推定原则的特殊性就在于举证责任的不
同。一般的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在受害人;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把举证责任强加给加害人,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如果加害人证明不了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有过错,因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尽管过错推定原则在这些方面与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有所区别,但其本质没有改变。现在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归责原则,但它还是过错责任原则性质,只是在某些方面与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有所不同而已。
二、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
我国以往相关侵权法关于过错推定原则的规定只有一条即《民法通则》第126条。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将其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民事行为能力在教育机构受侵害时,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本条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并将该解释中的“未成年人”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受损害的,对其负有教育、管理、督导、保护等义务的教育机构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其目的是救济受害人的需要。这样能够更好地震慑和督促教育机构积极采取事故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的发生。
2.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背资料。”
侵权责任法专设一章“医疗损害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说,起草这一章总的指导思想有3个: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护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还要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在医疗损害责任一章中,实行的是过错责任,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条件地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医疗侵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往往对医学知识缺乏基本了解,难以举证证明致害人在医疗服务中有过错,如果适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势必使受害人处于十分不利地位。同时,《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中规定:“对于在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记录,病员或其亲属无权查阅。”卫生部又为受害人举证设置了障碍。因此,《侵权责任法》将该条规定为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只要受害人能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与医疗单位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如果医疗不能证明无过错,就推定医疗单位有过错。
3.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由于高度危险物本身的特殊属性要求其所有人和管理人应有高度注意义务,因此不能证明其尽到了此义务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应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且证明尽到该义务的举证责任在所有人、管理人一方。例如,某研究所在装运存有放射性物质的铅箱时,一只箱子从车上掉下来,路人张某捡回家放在院子里,其邻居家的小孩取出箱中的放射性物质玩,结果因过量吸收放射性物质而得病。张某与某研究所对小孩的治疗费和其他必要费用应承担连带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目的就是督促高度危险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尽到高度注意义务。
4.高空坠落物侵权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此条源于《民法通则》第126条的规定,对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推定其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2000年,重庆市民郝跃步行到重庆学田湾正街65号、67号楼下时,被一只烟灰缸砸伤脑袋。他到渝中区法院递交诉状,状告这两幢楼所有共22家住户。最终,渝中区法院判决:两幢楼所有住户不分楼层高低,每户赔偿郝跃8100元,总计17万余元。
5.堆放物侵权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条源于《最高法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条的规定,堆放物而引起侵权的,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堆放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依此来督促堆放人的高度注意义务。
6.地下设施侵权的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条第一款源于《民法通则》第125条的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如果设置了明显标志和采取了安全措施,足以使任何人按照通常的注意通行就可以避免损失的发生,否则,发生损害的,就视为施工人有过错。本条第2款单独新增了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的规定,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归责原则。管理人要免责须举证证明尽到管理职责,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过错推定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规则
在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在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确定侵权责任的时候,其侵权责任的构成与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没有原则的变化,仍须具备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这四个要件。
2.认定过错实行推定
在确定主观过错的要件上,实行过错推定,即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不要求原告去寻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主观过错的证明,不必举证,而是从损害事实的客
观要件以及它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如果行为人认为自己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则须自己举证,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证明成立者,推翻过错推定,否认行为人的侵权责任;证明不足或者不能证明者,则推定过错成立,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在处理这种案件时,应当特别注意,不能强加原告以过错的证明责任,而应当严格按照过错推定原则的要求进行。从另一角度上说,审些案件中的损害事实已经表明了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对其特殊的注意要求或者是对一般人的注意要求,因而无须再加以证明。
3.应当注意保护被告的诉讼权利
实行过错推定原则的要旨,是使受害人即原告在诉讼中处于优越的地位,以便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索赔请求权的实现。在这样的诉讼过程中,加害人即被告实际上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的。审判人员在处理中,应当注意保护被告的诉讼权利,不使其民事权利受到不应有的损害,要认真听取、分析被告的答辩理由,切实地考察答辩所依据的事实,使被告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五篇:成中小学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成中小学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和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以人为本,和谐自主”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制度文化建设为重点;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正确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管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其余行政具体负责协调安排,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班主任积极参与,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规划、落实、督查、奖惩各个方面制定得力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实施。
三、具体分工
校长:学校风纪、制度建设、道德规范。教导处:师生风纪,教风建设,教学教研。总务处:环境建设,美化绿化,服务质量。
工会(团):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少先队:行为习惯的监督引导,各种活动的开展
四、具体内容
(一)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精心设计,巧妙布置,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使校园处处体现出鲜明而又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的左侧依次是学校简介,第二个橱窗是教职工简介,第三个橱窗是学校开展的德育系列活动,第四个橱窗是学校开展的安全卫生工作。最后一个橱窗是幼儿园简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正对大门的围墙上是成中小学的文明礼仪要求和三字经。教学楼上张贴“人不信而不立,校不信而不兴”永久性校训。教学楼梯间为礼貌用语提示、学生优秀绘画作品。
2班级环境布置
(1)教室设有卫生角、图书角等,并配有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2)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张贴上墙。
(3)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闲置课桌搬至保管室备用,教室无杂物。
3、厕所文化
厕所张贴图文并茂的小贴士,内容包括节约用水、防止堵塞、文明礼貌、卫生清洁等方面
4、办公室文化
室内的前后张贴“求实创新。锐意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永久性标语。进门的黑板上有教学常规要求和说课的内容。室内四周悬挂有各种制度和师德要求。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历史和传统的传承。我校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教师自信,让社会认可”为办学目标,继续发扬“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通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2、对学生的教育:(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每天的课间操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间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提醒和强化。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学校建立田径、篮球、合唱、舞蹈、朗诵等多个特色队。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5)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6))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群星璀璨!”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成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3、我们树立了“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的教师发展观,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观、兴趣、需求等情感元素,考虑教师工学矛盾、工作的实际负荷,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方向等,以服务的心态,全面关心每一位教师,为他们的发展、成功创设机会、搭建平台,不断助推每一位教师稳步走好专业成长之路,促使教师尽量释放自主成长的原动力,尽最大努力让老师有专业成长的快乐和职业幸福感。我们会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上下功夫、做文章,以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定目标、搭平台、供机会、压担子、给激励等手段,努力使教师在工作中成长、成功,不断产生成就感、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进而形成自主发展内驱力,最终形成高度自主发展的教师团队,有效促进学校持续、高位发展。
(1)认真做好每的敬业标兵、师德标兵、先进教师等评选工作。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2)打造“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质量是荣誉提高是水平”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用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
(3)行政领导带头示范。学校行政带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在抓质量方面做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4、加大宣传方面: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开放家长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运动会展示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安排通讯员及时报道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主要指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约束人、引导人、教育人的目的。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和章程、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德育方案、文体活动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课堂常规、宿舍纪律、师德规范、班主任工作制度、奖惩细则、各类预案等。
(2)培育和谐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学校对管理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成功;管理文化构建的落脚点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学校分为教育、教学、后勤三块管理。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民主、科学、自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实施步骤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做到用科学的理念引导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先进的文化培养人现将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2015年9月)。1.学校制定方案。
2.学校召开全体师生的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7月)各处室根据具体分工逐步完成以上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第三阶段:检查评估,形成特色。(2018年)
宜宾县双谊镇成中小学 二0一五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