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迎市委书记的汇报材料)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盖北镇棉粮小学现有11个教学班,475名学生,其中新居民子女255名。29名教职员工,22名专职教师,其中本科毕业5名,大专毕业16名,普通话合格率100%,计算机合格率100%。学校占地平7071平方米,建筑面积3407平方米,设有18个专用教室。
近三年来,学校以“和而不同,卓尔不群”为校训,在“唤醒潜能,创造超越的人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走以习惯养成为抓手的教学教育工作之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的环境育人之路、以书香校园为抓手的特色建设之路、以本土化问题为抓手的校本教研之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绍兴市红旗大队、上虞市完小督导评估AAA级学校、上虞市文明单位、上虞市先进完小„„
一、美妙的环境吸引人。
学校近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入200多万元综合楼投入使用,使学校的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407平方米,增添了18个专用教室;投入近45万元建造了运动场,保证了学生正常开展活动;投入了近7万元,绿化了校园;投入40多万元添置了多媒体、专用教室设备、学科设施,完善了教育教学装备。于此同时,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为特色文化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规范教育出成效。
扎实落实好常规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我校紧紧抓住提升教学质量这条主线,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具有激励性、操作性的教学管理体系。
1、坚持科学的量化考评机制。我们根据盖北镇小学制定的教学月考核细则,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进行公平公正的量化管理,在量化评分过程中,不循私情,坚持一个尺度,一个标准,保证了量化考评的严肃性、公正性,教学中呈现出你争我赶的热潮。
2、建立严密的教学常规监控机制。我校常规教学管理以“精细化”为思路,在“严”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找出路,建立严密的教学质
量监控体系,确保质量在规范的“备”“教”“学”中提升。以检查为方式,严格监控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力堵教学中的每一处漏洞。
学校09学年、10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教学抽测中成绩斐然:共有学科的教学效果分名列全镇一、二、三等奖,占总学科的。在全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有200多人次的获奖,涉及体育、数奥、书法、写作、演讲等多个种类的教学。特别是体育社团的体育爱好者,在市运动会上摘银夺冠,为盖小四联冠立下汗马功劳。
三、草根研究有实效
近年来,我校的教研工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问题研究为主要方式,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
我们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用小课题引领教师向课改纵深发展。我们构建学习型同事,自己订阅各类杂志学习最先进的理论,利用QQ工作群,利用办公室,畅谈教学中的困惑和收获;“QQ”传情,激起了研讨的火花,各教研组利用周三校本研修时间,利用QQ 群,抛出同事们中的教学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避免面对面时有言直讳的尴尬;研究课例,大家同上一节课,在磨课中成长,茶室教研“关于古诗教学大家谈”更是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古诗的教学目的、古诗教学中的困惑、古诗意境的体现„„督促教师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互动研讨,在不断反思交流总结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这三年,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进步,共有篇论文案例在市级获奖,共有个课题在市级获奖或立项,共有位教师在市级各类比武活动获奖
四、特色教育平行发展
根据“悦纳经典文化,醇化文明人生”特色创建计划,努力把书香校园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丰富读书的内涵,同时使我我校的养成教育又多了一条教育的途径。
书香盈校„„
以读书为契机,行育人之举,打造书香校园,是我们这几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构建良好的读书机制,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以改变农村孩子读书少、读书难、读书效果差的境况,在努力使师生养成积极的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我们不断丰富书香校园与书香班级的气息:积极扩充学校图书室,购置图书,充实更新图书室藏书,设置“班级图书角”,采用学校“图书漂流”和“学生献书”等形式充实流动,开辟书香墙,将好书推荐、佳作欣赏、阅读小明星张贴在墙。同时利用学校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书香建设开辟空间:利用广播台进行文学家简介、名人名家名言名作等介绍。以书作为奖品,奖给在“读书节”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孩子。举办四届读书节,以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评比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为契机,激励孩子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开设阅读指导课,通过尝试不同形式的阅读课,对不同的读物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课题研究,我们的市级课题《新课程设置模式下农村小学提高学生阅读力的研究》经历了一年,从阅读课、社团教学、教学评价、家校联系四大块进行研究,现已经结题。开设文学社团,通过教师的辅导,来提升学生课外经典阅读、写作技巧的策略。同时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出版小诗集、推荐好作文上广播台、利用展版进行佳作欣赏,从而让这些学生崭露头角,带动周边同学爱好文学的兴趣。
2011年,我们重新定位我们的特色方案,将经典文化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以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化为学生的文明礼仪。明确每天诵读时间,通过不同形式,将诵读活动落到实处。早上10分钟的诵读时间,周二15分钟,广播台诵读展示活动,读书节中班级诵读比赛等等,一些经典的“人之初,性本善”诗句萦绕耳边。我们编写《经典诵读丰润童年》阅读校本教材,作为阅读课使用,努力把经典文化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丰富经典文化内涵,同时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
习惯养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经过这一两年不懈的实践与探索,棉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
综合评价,星级表彰----用规矩来制约孩子的行为
说得口干舌澡,灌输各种校规,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经历了这些失败后,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综合评价,名片表彰”的评价学生的新模式。通过这种动态的、开放的评价模式,来约束孩子的不良习惯,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评价内容,更关注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及综合素质,不单纯以分数另英雄。更新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记录在案,达到什么标准以奖励葡萄名片,这种新型的奖励方式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参与,从而时刻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学校同时进行一些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迎新年好习惯我来写”活动,将来年一定要养成的习惯书写在纸张贴在墙,时刻告诫自己引以为戒。
诵读经典,润物“有”声----用知识的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
在我们学校,诵读中华经典也成为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其良好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诵读计划,同时编制了《诵读经典丰润童年》阅读校本教材,通过背诵中华经典,许多学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诀窍以及学习的方法。真正是诵读经典,润物“有”声。
家校联动,内外并举----用爱的力量规范孩子的习惯
棉粮小学在近几年中,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并且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定期召开家长联席会议,把家长请进学校,让每一个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他们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渠道。开学伊始,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都作了详细地记载,学生中有什么异常情况,家长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这样就能使学校、家庭联手解决有关的问题,促使学生遵规守纪,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
五、流动花朵教育富有成效
流动花朵已经占到我校总学生数的50%,加强对他们的规范教育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除了严格执行镇小规定的各项政策之外,对流动花朵我们更进
行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是沟通交流,让他们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让流动花朵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为此,我们总会在每学年初,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他们的民族风情,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民族风情,通过相互的了解,让他们逐渐融入。
二是针对他们的簿弱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流动花朵的自信心,有两个环节必须抓实:学习和习惯。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对新入我校的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专题辅导,以夯实他们的基础素质,提高他们学校生活的自信心。
三是发动学生,开展个对个的帮助,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是构成和谐班级、和谐学校的基础,我们要求原来的学生骨干一对一地与新入学的学生结对,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六、面临的困惑:
一是从去年开始,新居民子女的大量涌入,给学校的正常发展带来了难处。由于这些学生的基础参此不齐,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教师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去提高新入学学生的基础,以便他们能跟得上我们的教育、教学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更好发展,引起了当地家长的不满。
二是学校去年建造了运动场,但由于各种原因,所用土地被认定违法,要负担近7万的罚款。这是学校经费所负担不起的。而且我校的土地都属于划拨土地,没有任何的使用手续,导致学校产权证无法做出,学校虽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到处碰壁。
学校将努力夯实AAA级完小的创建成果,以成为绍兴市首批教学规范达标完小和上虞市首批内涵发展示范完小为目标,做好书香校园和养成教育的结合文章,奏响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篇: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凤冈县第三小学工作纪实
凤冈县第三小学位于凤冈县城南,于2009年改扩建搬迁至现校址,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非寄宿制县直公办小学。学校服务于凤冈县龙泉镇龙潭湖社区、三坝村的10194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教职工122人。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树立自身的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近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终坚持以“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工作创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抓课堂、促质量;抓特色、促发展”的“三抓三促”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铸就教育品牌,努力实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奋斗目标。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以‘播种希望 收获幸福’为校训,以‘文明健康 和谐幸福’为校风,以‘善教乐导
幸福育人’为教风,以‘自主乐学
幸福成长’为学风,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并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1.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
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师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从业态度、人性好恶、交往倾向等,更是一所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改革粗放式管理的模式,着重在“精”字上动脑筋、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精细化目标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代会以及全体教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完善的《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评优评先方案》以及各部门职责等制度。
工作中,学校下放管理权,实施各部门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地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领导干部坚持用“服务的态度、商量的口气、文明的语言、较高的效率”20字方针规范全校教职工,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校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学期开学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贵州省党员干部 “八个决不允许”》、《贵州省教育精神》等,确保全校教职工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行为规范。
2.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管理。
由教学副校长朱磊直接负责,形成校行政、教导处、年段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学校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3.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办好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宜桃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向华具体分管安全工作,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学生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还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在学校的组织下,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还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均以《告家长通知书》的形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对于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对小学生兴趣的诱发,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心理的和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直接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橱窗,精心设计德育文化,努力给学生创造“无声教育”的条件。围墙上,“仁、义、诚、敬、孝”的中华美德故事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着“忠诚、慈爱、坦诚、孝敬、自强”的教育,令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名著”、“中国名人”、“中国科技”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令他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创意墙”、“诗词墙”优雅怡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如此多娇,令他们懂得享受生活,快乐成长。橱窗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国歌、国旗、国徽的诠释专栏”“师生榜样示范专栏”成了学生“祖国最伟大,人格须健康”的导航;“消防安全知识专栏”、“交通安全知识专栏”、“防震减灾知识专栏”、“春季疾病防控知识专栏”、“禁毒知识专栏”让学生感悟着“生命诚可贵,生存很重要”的道理;“节水知识专栏”、“创模知识专栏”、“环保知识专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须享受、环保大家动”的真知。班级文化中,《小学生守则》、《一日常规我知道》《“五心”教育》《禁毒教育专刊》《安全知识专刊》等,更是时时刻讯熏陶着学生。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无时不在滋润着学生的生命,令学生在这些“无声的教育”中潜移默化,茁壮成长。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1.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⑴“颂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六个一活动:让学生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讲一个红色经典故事、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件感动的事,教育学生做一个“知爱国爱家,懂感恩自强”的合格接班人。⑵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分阶段开展了《一日常规我知道》、《一日常规我能行》、《一日常规伴我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合格接班人。⑶以“多彩贵州•红色遵义•绿色凤冈”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画画我的家乡、写写我的家乡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的合格接班人。⑷以“同做文明凤冈人、共建文明凤冈城”为誓言,通过召开《小手牵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主题班会,表演了小品《争当文明监督员》、情景剧《过马路》、快板剧《创建文明城歌谣》、文明知识题抢答赛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社会、文明礼让”的合格接班人。⑸“五心五好”主题教育:利用班班播放祖国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国富民强的视频,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干部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给龙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温暖和祝福、献上水果,为老人们进行精彩的歌舞表演、器乐独奏、快板剧等节目,让老人感受孩子们的温暖,教育学生做一个“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合格接班人。⑹多彩大课间:通过群体舞《弟子规》、手语舞《国家》、太极扇《中国功夫》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品味中华文化的精华,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合格接班人。⑺禁毒教育“十个一”:通过设立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计划,讲好一堂禁毒教育课,上好一节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设立一个固定宣传橱窗和一条禁毒警示标语,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基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发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听一场禁毒教育报告,举办一次禁毒教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合格接班人。⑻ “两演”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消防演练活动”、“防震减灾演练活动”,并请消防队官兵,法制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教给学生遇队生存技能,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学会生存”。⑼“告别童年,笑迎青春”宣讲活动:女生,作为社会中的一类弱视群体,加之学校留守女生比较多,对高年级女生而言,告诉童年进入青春期,既有喜悦,更有焦虑。为此,学校工会每学期均要组织高年级女生进行“告别童年,笑迎青春”的主题宣读活动,给高年级女生讲解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引导她们“学会生活,笑看人生”。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群生命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弱视群体。学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且设置了“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并通过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让这群孤独的孩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生活的希望”。
2.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推进,各个班级开展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强调了“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我们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各班以此为主题,还印发了资料详细的给学生讲解,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留给自己”的资料,让团员、少先队员深刻领会到了其中教育的深刻含义,并分组推选代表讲述不同人士的爱国故事,熟记“把忠心献给祖国”的十条歌诀,学生交流发言搜集到的关心他人的感人事迹,学生主持人讲述子女关心父母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体会反思,找出孝敬父母的不够之处。有的班级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内容用展板的方式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把具体内容牢记在心中。
3.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抓紧抓牢了“课堂”这块主阵地。学校明确提出,品德课教学、综合实践课、专题教育等均紧紧围绕“德育”进行,并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把各种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德能勤绩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中。
4.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德育,涉及到的不只是学校教育,更兼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孩子。为此,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抓好“德育”教育。
五、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我校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强化了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强化了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强化了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强化了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强化了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举例:我校存在的课题);二是开展好“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月考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5)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年分别开展“两节一会”(即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认真落实“艺体2+1”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上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88.3 %。
(6)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7)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8)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为平台,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民乐、美术、舞蹈、武术操、象棋、乒乓球等社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特长得到了发挥。
俱往矣!“学校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工程!因此,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方向,以“‘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黔北教育品牌”为目标阔步前行,永不言弃!
凤冈县第三小学 2015年4月5日
第三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
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约束、规范、鼓励和引导。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机制。所以,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是领导班子决策,“智囊组织”拟定,全体教职工讨论,职工代表大会通过,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一定阶段修订完善,务必做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确保制度的建立可适用、可操作,有实效。制度的完善重在落实,否则,一纸空文的学校管理制度,不仅不能约束、规范、激励、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与发展,也会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立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的合理管理制度,是每一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合理而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务必遵循的几项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管理,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认识规律。因学校地域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往往存在不同的管理难度,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注重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与学校发展实际的结合,方能建设与学校实际相匹配的有效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发展。
2、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制度建设中,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学习制度等等,要注重教师和受教育者发展的要求。在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注重师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保障。
3、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牵涉到学校利益、教师利益、学生利益等,很多时候各方意见不是很统一的。这就需要在充分论证、反复斟酌的前提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最终落实具体的条款、细则。
4、科学化的原则。任何一项制度的建立,都要体现科学、合理,都要体现公平、公正,符合学校有效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5、与时俱进的原则。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和完善,让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体现出制度的生命活力。
三、建构学校明晰的网络管理体系,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学校教育工作纷繁复杂,头绪繁多。学校管理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才能让学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学校明晰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也是彰显学校管理特色的基础保障。众所周知,党、政、工、团的职能部门齐聚,其主要是就其思想行为意识所设,这与学校教育的实质内涵和业务职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加之新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的变化,光靠从前的单纯行政管理手段实施管理,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及教育发展趋势。约束、规范的管理目的必不可少;激励、引导的管理思想更加值得重视,明确学校教育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理清学校重要管理职能部门,强化职能意识,建立明晰的网络管理体系。
学校教育工作有别其他行政部门工作,虽在重要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上有共同点,但也彰显了其自己的特点。虽设有党政工团,强化思想行为意识,但本着学校教育工作“育人”特点,重视人的培养(即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设立了最重要的业务职能部门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让上述各职能部门既能独立施行职能任务,又能统一认识,集中思想,学校特设校长办公室,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智囊组织”,深入细致的研究上级政策精神、领导班子决策,指导各部门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和学校领导决策,收集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报领导班子研究,以推动学校健康科学发展。为此,我们学校建立“书记校长室——支部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工会、团委和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的“四级”教育管理体系。
(二)重要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互助合作,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管理氛围。
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部门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行业特点所设,建立各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既分工又合作,确保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书记校长室研读教育政策法规及教育规律,规划、决策学校发展,直接监督管理支部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同时监督管理其他各职能部门;支部办公室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强化思想意识行为监督指导,直接监督和管理工会和团委等群团组织,同时,协助并指导其他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研读上级政策精神,收集各职能部门意见建议,构思并完成领导班子决策规划,直接监督和指导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部门,协助支部办公室工作,同时,自觉完成学校其他工作和临时工作;教导处研读教育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监督和指导年级组、教研组及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提升,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谋划策,同时监督学生的教育状况,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德育处认真学习教育原则、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行为、心理良性发展,直接监督和指导年级组、班主任、生活教师及班级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协助保卫科工作,同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总务处认真学习服务政策理念,确保各职能部门的物资保障工作,为全校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学校教教育管理,只要抓住重要职能部门,建立明确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指导制度等,在其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既分工又合作,定能出现和谐友善的校园管理氛围。
四、结合实际,以提高质量为准绳,建立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不同的学校,因地域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办学行为和办学方式,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现象或诸多困惑。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教育教学的使然。我们学校在深化教育体制改
革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和学校实际,建立了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制定《学校办学章程》,统领学校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办学必须要有一个“规矩”,指明学校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学校的办学章程》。《学校办学章程》是学校依法制定的全面规范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活动等重要制度的自律性文件。其制定应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适应本校未来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得到学校广大教工的支持和认可,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我校认真探究学校所在地区及学校的现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包括总则、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总务管理、资料档案管理、附则等九项主要内容。并成为制定其他各项制度的指导性文件,获得了学校教代会的全票通过,不仅统领学校的管理,同时制约和监督与之匹配的各项制度。
(二)完善与学校《学校办学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强化学校的科学管理,推进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学校办学章程》的统领下,分类制定了一系列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制度。如约束类:《党支部工作制度》、《领导成员自律公约》、《大昌中学教师十不准》、《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关于整顿考风考纪的十项规定》等;规范类:《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校务委员会章程》、《各部门岗位职责》、《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实施办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关于试行教职工聘任制的方案》、《《教职工工作综合量化考核方案》、《安全制度》、《教职工集体活动基本要求》、《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评优选先晋升职称人选推荐办法》、《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细则及“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公共财产管理制度》、《电教器材管理制度》、《住校生宿舍管理制度》、《自律管理章程、总则》、《学生考勤实施规定》、《学籍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违纪处理规定》、《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安全预警制度》等分部门监督落实。激励类:《绩效奖励工资发放办法》、《高、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奖惩方案》、《教育科研奖励办法》。指导类:《常规教研考核评价细则》、《学科赛课评价细则》、《学生文明礼仪指导手册》等八十多项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了学校的管理制度体系。
五、强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重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方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而且是执行落实制度的过程。建立了一套好的制度,而在管理中不去严格执行,落实或管理不到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更不能对学校师生起到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从这
个意义上讲,制度执行落实的过程也是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制度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步建立健全,让其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没有制度建设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更谈不上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在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和制度建设相辅相依,杂糅相容的。
总之,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学习探究——建章立制——落实反馈”的操作程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任重道远,我们在探索,在奋进,也取得一定成绩,我们感到更大的压力,我们坚信沿着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定会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建设学校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_6
建设学校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OO六觅渡桥小学工作总结
2006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评估指标体系》,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个性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它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队伍是实力之核心,科研是质量之基础,管理是理念之物化,文化是立校之灵魂,特色是强校之活力,品牌是内涵之结晶。我们从“强队伍,优科研,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这六个方面入手,通过建设学校文化,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科研基地”、“市先进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一、强队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需
教师队伍是学校实力的基石,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校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舞台。
1、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我们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学校领导通过学校提出更为先进的办学思想,追求一种更高的办学境界;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变革教学方式。让我们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
(1)专家引领作导航。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定期组织学术报告或沙龙研讨,我们先后听了省基教所彭钢所长、上海教科院王洁博士、华师大赵中建教授、李晓文教授等的精彩报告。继续发挥教学导师团的作用,以教学现场辅导为主要形式,在听课、评课中帮助教师获得发展。充分利用好《江苏教育》理事单位,华师大联系学校这一平台,建立互访协作关系,定期开展教育研讨活动。联合局小、实小成功承办了省中小学首届“杏坛杯”优质课评比活动,五十一所江苏名校汇聚常州,交流研讨引领课程改革。(2)信息交流以增值。学校及时提供信息,送教师外出培训122人次,费用17万余元。建立了外出学习信息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学习回来,要在一定范围作一次专题汇报、或上一堂汇报课、或在校园网上发布学习体会,让信息在流动中增值。“走出去,请进来”、“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有的汇报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见闻,有的畅谈外出听课点滴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精练概括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教育前沿信息。我们感到只有把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生产力,这个外出学习才是“合算”的。(3)文本阅读练内功。教科室、图书室每学期为教师购买并推荐教育理论专著,将当前教育焦点、热点文章上传校园网,扩大受益面。定期拟订讨论主题,组织网上“教师读书论坛”,向五十多名骨干教师赠阅《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共计6000多元。广泛阅读也正在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今年自订报刊杂志59种6085元。我们通过广泛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品牌学科的品牌教师。(4)鼓励教师善表达。首先是口头表达,鼓励教师为不同观点争论,我们的教研组、备课组都成为教师自由表达的场所;其次是书面表达,鼓励教师写文章,就是鼓励教师学习、思考、实践。写作就是把学习、思考、实践条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是痛苦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快乐。我们利用每两周一次的“觅渡论坛”让教师展示个人风采,闪现教育智慧,分享实践经验。或诠释对“觅渡”的深切感悟,或汇报“新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的苦与乐,或谈论班主任工作的得与失,或叙述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或畅谈独特的阅读感受,或进行“爱与责任”——爱生事迹演讲比赛,至今已有四十多位教师在此发表真知灼见。学校不但有责任,而且应当有能力唤醒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潜能,让每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觅渡论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引领着广大教师去找真问题,搞真研究,得真智慧,求真发展。
2、让教研组成为研究的团队。
我们把课堂教学探索、教师梯队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纳入教研组的工作职责,使改革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教研组的内在职能和主动追求,使研究贯穿于各教研组工作的始终。我们立足“上好每节课”,使常态课扎实有效;推进研究课,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搞好竞赛课,使竞赛展示学科特色。精心策划研究主题,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切实提升研究的品位。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挂牌上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究课制度,教师每次听课都要走近学生,不仅评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状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研究合力。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美术组、综合实践组先后承担了大市范围内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例如,在市小学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中,我们将研究主题定位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深入钻研解读教材,切实提高了教师把握教材及教学设计能力。两节课都恰当地把握了策略教学的度,充分地体现了弹性设计,得到了市区教研部门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研究让教研组工作充满活力,留下教师学习的痕迹,留下研究的痕迹,也留下了教师发展的足迹。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成为市优秀教研组后,美术、音乐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陆伟、蒋敏杰等五位教师参加省、市级赛课获一、二等奖,姜晖等五位教师承担市级观摩课,刘海英等九位教师获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二等奖,章莉获市首届网络之星第一名。今年,市区教研室21位领导、专家组成调研组,走进我校常态课堂,听课27节,涵盖九门学科。汪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随教学进度真实呈现的课堂,过程相当扎实,体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尤其是倾听和思辨的水平之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让教师在实践中成就自我。
首先是师德的养成。真正成熟的专业发展必然包含形成坚定的教育职业志向,真正合格的教师决不仅仅只是精通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而更表现为无论遇到何种外在的干扰与困惑,都能以执着的信念与热情投入自己的教育生活。通过开展“爱与责任”系列主题活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师德教风建设,家长多次写信表扬。其次是学历的提升。鼓励和引导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多方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本科率逐年提高。目前研究生在读2人,现有本科学历57人,占41%,本科在读48人。第三,明确教师素质标准,实现发展价值认同。建立健全了常规性的教师自培制度,对不同资历和专业的教师提出阶段性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化管理对策。每位青年教师认真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认真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准备以学年为周期进行考核,让价值分配体现价值观念。对照《钟楼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我校有8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考核。
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金松武、项阳两位教师获市第二届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称号,章玲、陈迎春等16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王新颜、王静等10位教师分获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刘志宽、陈佳等7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各类骨干教师占总数43.5%。一年中有8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或获省、市级奖项。唐茹玉等6位教师分获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林梅等3位教师获中高职称;区文教局还为我校二十七位优秀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二、优科研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所需
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向科研要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科研水平,已经成为中小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用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
1、建立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科研课题。
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重在两个追求:一要追求课题的实践性价值,研究要能真正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要追求持续性价值,科研要持之以恒,定向连续系统,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历了一年的充分酝酿,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开题会,全面启动了《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这是“十五”课题思想的延续,更是一种提升,是对现代学校承载的教育使命的一次重新审视。课题提出了新的学校功能观(学校不再仅仅是传递和储存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一个平台)及学校发展观(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策划,找到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技能,学会自始自终地完善自己。)我们从三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学校发展现状的研究。第二,以“觅渡精神”为内核的学校教育理念的研究。第三,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践与探索,主要落在五个重点上:
(一)是研制“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的实施纲要,形成作为“策划中心”的学校教育的行动纲领;
(二)是从校本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策划中心的学校管理制度;
(三)是开展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的研究;
(四)是进行“学生自我策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五)是进行教师策划指导能力的研究。从课题简介、展示教学现场到“觅渡论坛”,整个开题活动富有实效,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他们希望课题组能进一步抓住课题的本体,重视学生发展目标的重建,整体设计学校教育生活,从而形成实施纲要,在宏观的统领下展开研究。
2、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
循路而进的一年中,我们越来越坚定着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决心与信心。让管理重心下移,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我们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两方面着力开展着日常研究,在实践的行动中追求改变。语文中心组正改变着学生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构建互动开放的语文课堂。开放教学内容,打破文本界限,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教学形式,扶放结合,教给方法,提高课内阅读量。数学中心组从中观走向微观层面,重点开展“探究式的教与学”的研究,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英语中心组则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师生有效互动与学生有效互动”上,在“如何互动”和“互动的有效性”上谋求突破。班队中心组则积极创设“体现
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主动探索“从经典走向经常”的主题文化,关注日常班级管理,提高了学生班级生活质量。吴玉如、吴亚萍、李晓文等新基础教育专家都深入课堂热情指导和充分肯定,我们越来越感到实验教师研究的热情被激发,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精管理是先进治校理念有效实施之所需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觅小是有57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师生的特大型学校,一年级有八个班还在西横街小学临时过渡。今年是学校加大拆迁进程,启动三期工程的特殊时期,东大门及大部分操场封闭后,师生活动空间更为狭小,学生课间活动、做操、体育课、放学等安全矛盾非常突出。我们通过组织学习《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听消防辅导员专题报告,现场模拟等方式,增强广大教师的安全意识,赋予全体教师安全责任,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只有建立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网络,才能把学校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我们把“平安校园每一天”、“教学质量稳定高位”作为管理目标。
1、让安全管理渗透工作各环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千家万户,我们继续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责任区以及每日护导值班人,构建立体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实施安全隐患自查制度。总务处每月检查学校设施设备、电线电路等,每月统计汇总学生安全事故情况,并做好季节流感、传染病等防治工作;每日督促食堂对师生伙食从采购到操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严防食物中毒;严格门卫制度,外来人员必须履行登记手续。信息中心每月了解机房、办公室、班级的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使用及安全情况。教导处每天记录学生在校活动情况,避免安全事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特殊学生(含特殊体质)建立了档案,进行教育疏导、预防在先。教导处、总务处对安全工作的布置、检查、整改等工作建立规范的档案,准确记录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我们对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立足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讲求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一旦发生事故,可立即组织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升旗礼上,学生自编自演安全歌,交警现身说法;中午,播放校园安全动漫片,“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讲座;课间,教师与红领巾值勤员一起督促学生文明游戏。实施安全管理巡查制。每日护导带班领导对各项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对预警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实施安全事故问责制。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有关责任人不提高认识不放过,管理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根据事故的大小、情节的严重程度,应急处理时情况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把关爱学生生命健康落到实处,为他们铸就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长城。
坚守制度的权威性,使“春游”、“秋游”、“看电影”等全校性活动井然有序,我们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安全预案,凭着大家强烈的责任心,确保了3000人参与的春、秋游周,玩得开心、游得放心。我们还与有关管理部门联合起来,一起整顿学校周边环境,让小摊贩们远离校门口。一方面,解决了校门口的拥挤状况,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阻止学生乱买零食,确保学生食品安全。学校人多地少,又是基建的非常时期,处处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这些风险硬是靠规范化管理规避了。也难怪有教师戏称“轮到我值日护导,晚上觉都睡不踏实”。
2、让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用于教师每学期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学科教学质量依托于每一位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和教学研究的开展并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虽然,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衡量,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我们决不能由此放弃对教学即时过程的监控和即时效果的评估。该《指标体系》的使用主要采用量分的方法,尽可能合情合理地贴近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弹性。每学期在自评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复核。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予以修订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广泛的认同性。全体教师在试行该《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此为价值导向,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从外国语、正衡初中反馈的信息来看,06届毕业班质量继续在稳定高位状态,我校成为了两校主要的优质生源基地。06年我校报考常外的学生有100多人,被录取的近90人,原六(1)班邬劼还获得了最高分98分的好成绩。为了增进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好地加强小升初的衔接沟通,11月中旬,新毕业班教师与常外七年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进行全方位地互动研讨,为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升初这个较大跨度的阶段,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让家长义工制内涵更丰富。实行家长义工制两年多来,沟通架起了家校桥梁,奉献感动了觅小师生,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让社会的声音进入了学校。优秀的家长群体是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广泛调查、征求意见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丰富义工工作内涵,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教室为学生上课;让懂教育的家长成为学校讲师团成员;让家长利用工作便利,为学生提供教育基地。我们还聘请了家长义工
做学校安全监督员,请他们每天对教师履行安全责任情况进行督察,帮助查找学校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盲区”,收集家长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建议等。从反馈表上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个别青年教师要注意言行和穿着,因为教师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下学期开展老师文明礼仪的培训。
四、建文化是学校积淀精华、凝聚合力、追求卓越之所需
9月26日上午,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学校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市政府副市长居丽琴、市教育局局长韩涛、钟楼区领导徐缨、金建勇、吴利功、沈梅、倪良法及文教局领导、师生代表500余人出席了仪式。该工程总建设面积9600平方米,东面为六层的综合教学楼,西面为三层的学生食堂,总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工程完成后,觅小将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更富现代气息和人文情怀的学校。我们将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做亮觅渡教育品牌,让绵长的文化血脉赋予学校更久远的意义。
1、征集觅渡理念。
我们感到没有家长和师生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他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年初,我们在广大家长和全体教师中征集觅渡教育理念,整个征集活动共收到作品1500多份,广大家长、教师不仅就三位学者对“觅渡”解读发表了真知灼见,还在自己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新意地解读了“觅渡”理念,很多独特而精辟的论述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和敬佩。校长室、家长学校、团支部专门组成评审小组,在认真品读的基础上推选120多份入围作品。为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已将“觅渡”理念的解读上传校园网并汇编成册。这是我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打造觅渡品牌,挖掘文化底蕴,走内涵发展之路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撰写觅渡故事。
我们组织一些熟悉学校发展或对学校历史有研究的专门人员进行讨论,从德育、教育科研、校史等方面,围绕“觅渡”讲述学校发展中的代表性事件、人物,开始撰写觅渡故事集。要求忠于事实,资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具有可读性,并写出故事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3、工会工作暖人心。
学校工会是广大教师心声的倾听者、协调者、解决者,他们协助校行政解决教师的净水、打印、活动器械等问题,热心帮助解决教师子女的入学、入幼困难,倡议捐款帮助弱势群体,精心组织庆“三八”及“冬季放歌 迎春抒怀”活动,让辛勤劳累的全体教师忘却喧嚣与疲惫,个个放飞心情,抖擞精神,尽情展示风采,教师的心凝聚得更紧了。
五、创特色,铸品牌是培育优质教育和提升教育品质之所需
特色和品牌标志着一所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与竞争能力,也代表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特色和品牌是学校个性最鲜明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彰显。我们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追求的高度,从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有效提升学校品质的角度,充分认识“创特色、铸品牌”的深层意义。根据学校办学理念,既着眼于全局,系统思考特色与品牌,建设长远目标与总体规划,又着手于局部,寻找最佳切入口,打造和培育优势项目。
拥有责任心,做可爱的觅小人。
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价值、下移重心,继续以“责任”为核心德目,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塑造和培养。结合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学校实际情况,年段确立培养目标,形成研究专题,以点带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一)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我们整体规划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名片展示班级风貌、体现班级特色;“把黑板还给学生”,让同学自己动手、自己讲解;实行“双班委制”,让人人有岗位,个个得锻炼。通过个案研究,展示新基础班级建设的理念和魅力,不断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学习经验、鼓励创新、奖励先进,努力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型。
(二)讲解舞台传承秋白精神。我们进一步优化了秋白讲解团、少年科学院、红领巾楼长等学生社团建设,持续做好少先队品牌。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行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参观了瞿秋白纪念馆。小讲解员们有幸为首长认真讲述了瞿秋白光荣而短暂的一生,共同缅怀了他崇高的精神与不朽的人格。首长拉着小小讲解员的手希望孩子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把常州建设得更好,并为秋白母校题词。贾庆林亲切的话语鼓舞着在场的每个少先队员,也激励着觅小的三千师生。
(三)与大理孩子牵手成长。在瞿秋白纪念馆侯馆长和中国剪报社的牵头下,我校与云南省大理市中国剪报希望小学结为手拉手学校。4月8日,该校新教学大楼落成,我校大队辅导员唐茹玉代表全校师生送去捐款一万元,帮助筹建“觅渡图书馆”。我们不仅把手拉手活动看作是一次爱心捐助,自立、坚强的大理孩子也为觅小学生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
(四)两院士回母校。11月18、19日,老校友中国工程院蒋亦元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庄逢辰院士回到母校,区领导徐缨书记、陆
建军部长、沈梅区长、文教局领导及师生代表冒雨迎接,老少校友欢聚一堂。孩子们与院士亲密交谈,聆听科学家的教诲,更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立志今后要做真正的大院士。据不完全统计,觅小共出了五名院士,分别是蒋亦元、顾冠群、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
因数学美丽而相遇
觅小数学学科有着传统优势,现正以“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点开展“探究式教与学”的研究,第四届数学活动周,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求索”俱乐部会徽征集、数学灯谜网上竞猜、数学益智游戏等,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参与形式也更为多样了。其间,五、六年级45名数学爱好者参观了华罗庚纪念馆,再度缅怀数学大师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此次数学之旅让同学懂得要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学好数学,传播数学文化,建设数学强国,发挥数学文化育人的力量。其实,这样的数学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每年12月的最后一周,更多贯穿在平时。今年暑假,我校主办了市第二届“走进美妙数学花园”传播活动,来自省内的70多位爱好者因数学美丽而相遇。我们借助这一数学文化建设的载体,着力让师生感受了数学是使人变得聪明的科学。
小记者,大舞台
语文学科依托小记者苑、觅渡文学社,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以来,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伙伴,一位位优秀的儿童作家走进了孩子的视野。12月下旬,秦文君与同学们面对面,与大家分享了二十余年的读书心得、写作和情感世界。与大作家互动交流将使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坚定。改扩建后的新红梅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了,我校40多名小记者成了公园里最活跃、最灵动的“游客”,他们采访市长、书记,用生动活泼的新闻稿呼吁市民将保护红梅绿化环境落实于行动。小记者还组成“新红梅唱演团”自编歌舞,唱演新红梅之美,并请游客们在倡议上签名;“古迹讲解团”以新红梅八大文化古迹为主要内容,自拟讲解词为游客介绍,使更多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他们成为了新红梅景区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集趣味性、教育性、群众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校园更活跃起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今年,春、秋季体育活动周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少数人动、多数人看”,增设了一些趣味性强、对身体素质要求低的项目,参与学生达80%,师生同乐、师生互动,丰富了课余生活,为体育竞技提供了交流场所,也为体育文化提供了交融的平台。
六、问题与思考
《评估指标体系》是学校进行自我评估、接受政府和社会评估的重要依据。评估的目的是检验《规划》所制定的各项目标的达成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研讨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导向学校的发展。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和班子自评,总体感觉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不存在不得分现象,扣分也主要因为现在处于规划实施的起步阶段。一年的工作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1、始终要做最重要的事。
试观现今世界名校,他们虽然历经千般坎坷,却能在风雨中不断前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有所大为。把学校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去,最为重要的事情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创办觅小民办学校。经数代人的努力,觅小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社会声誉日益增强,生源爆满,招生矛盾极为突出。同时,为实施改扩建工程,学校贷款数千万元,还贷成为我校的沉重包袱。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捐资助学”将被逐步规范或取消,我们的还贷能力也随之逐步削弱或消失。因此,创办觅小民办学校既是顺应民意之举,又是帮助学校走出还贷困境的一种方式。
整体设计学校文化。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做亮觅渡教育品牌,将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自觉思考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可以通过选择、设计和创造,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项目、学校活动、学校环境和课程设计。
抓住重大科研项目。新课程已行进到第6个年头,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它的背后涌动着强大的“简单回归”的潮流。见到一些语文课有些浮躁、热闹,就呼唤忠实地退到改革前的原点;看到一些数学公开课,少了“数学味”,就提出了调整改革的整个方向。理性的反思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是为了进一步校正前行的坐标。名校应是最先到达山顶的人,最先进入“一览众山小”的阶段,我们要整合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和新基础教育研究,磨练打通的功夫,到达打通的境界,指导学校的第二轮攀登。
2、培养名师是创建名校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水平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更是评定能否成为名校的基础。进一步确立“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完善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启动觅渡桥小学名师工程,让价值分配体现价值导向。
3、始终如一地坚持制度的权威性。
学校活力来自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制度安排。规范管理就是自我保护,安全管理是步入名校的基础,好的安全管理可以使学校做到有备无患,享受到天空的宁静,享受到孩子们的笑声。特大型学校的管理需要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制度。
二ΟΟ七年一月
第五篇: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多年来,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致力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三四四”的工作方法,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树立“一种理念”,统一思想
党支部通过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引领干部、党员、教师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大家系统地理解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要求,确立“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2.构建“三级学习网络”,创新学习方法
构建“四位一体”的干部学习网络。改变单纯的学习方式,调整内容与形式,坚持学、思、做、创一体化的原则,发挥中心组学习、调研、研讨、决策“四位一体”的功能作用。
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党员学习网络。一是发挥党支部组织学习作用。按照教育主题,组织党员自学党支部编印的内部学习材料;采用干部领学、测试考学、微型党课等方法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达到内化、结合、转化的目的。二是开展党员主题学习活动,如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争做优秀党员。
构建“三勤”教师学习网络。勤于读书,为全体教师购置相关书籍,开展“同读一本书、月末共交流”活动;勤于研究,全校党员教师人人有课题,让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勤于学习,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3.搭建“四个平台”,拓展阵地
专业发展的平台。党支部与行政部门成立了三个工作室,一是专家工作室,聘请四位特级教师组成数学、语文、英语、音乐学科的导师,还有北京教育学院德育教研中心主任张红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室;二是科研工作室,聘请房山区科研专家陈瑞颖校长为导师;三是周生利(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区优秀党员)语文工作室,采取“1+6+N”的培训模式培养语文教师。
交流共享的平台。党支部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党建之窗”栏目,设有“党员文集”“主题教育”“党建知识”等6个子栏目。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实现灵活的、菜单式的学习培训。在数字校园上建立了党支部群,发起专题讨论,促进党内思想交流、拓宽了信息快捷通道。在校园网上开辟党员教师博客,共享教师的读书体会、工作经验、班级建设等。校刊《心语》将干部的管理与思考、党支部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与思、科研论文、教师随笔与大家共享。
展示评比的平台。学校每年开展“求实杯”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将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教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推到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了教师学习、工作的动力。
党性锻炼的平台。党支部设置了干部安保先锋岗和党员教学示范岗。干部安保先锋岗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的12名党员干部组成,每天在校门口站岗组织学生上下学,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党员教学示范岗由17名一线党员组成。她们积极融入各项教学研讨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规律,每学期做党员展示课,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
4.推行“四项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开展
学习教育机制。健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集中政治学习制度》《干部月汇报制度》以及《干部自我提高“五个一”制度》等,使学习达到全覆盖,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
业绩考评机制。将党员、干部每月的集中学习、自学情况纳入月考核中,与月考核奖挂钩。把学以致用的情况作为支委述职述廉、干部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党员考核中。
联系群众机制。健全《干部带组制度》《干部、党员谈心制度》、党员践诺“六个一”等制度,改变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解决了群众的问题。
保障监督机制。党支部每月检查党员政治学习的情况。德育部门和教学部门评价党员每月的课堂教学情况。根据党员、干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和达成途径,学校党支部进行测评。编辑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