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心理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影响了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国农村现阶段在农村小学教育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受社会问题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等学习障碍问题;生活上,表现出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性格孤僻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把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称为“学困生”。他们这些问题的引起因素很多,有家庭、有社会、有学校等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笔者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综合辅导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辅导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希望能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而帮助他们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健康家庭社会学校原因辅导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严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学习流动性大,其能力、智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各种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二、问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
1.家庭因素
自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和独生子女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加的趋势,当然这些家庭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弱点。比如子女受到过分溺爱,不让自己的子女和别的小孩玩等都容易导致小孩缺乏自立的思想和孤僻的性格。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而到外面去打工挣钱,没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也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不好的性格,这对于他们在学校接受到教育
1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成长的第一步,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是他们在学校变成学困生的重要前提因素。
2.社会因素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是无可否认,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些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正在接受教育成长的小学生们无疑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比如手机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遍的生活品,很多小学生都拥有手机,这对于他们和父母联系是一件好事,但也应看到由于小学生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和自我控制力上都还不成熟,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无心学习,导致学业荒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沦为学困生。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对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家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3.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对于正在成长是起主导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在课堂和课外引导和陪养他们的正确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取向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学校里学生的任务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任务,但是学习不能一味的以课本考试所取得成绩为唯一的目标,应该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潜力,发展他们的爱好,从而又以他们的爱好逐渐引导他们对课本的知识的追求有兴趣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反省与落实的关键步骤。同时如何在学校和课堂建立一个和谐奋进、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困生得意转变的关键。
三、综合辅导的形式和内容
1.积极与家庭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如实的跟家长汇报,共同商议提高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学困生在家里和学校都有很好的受教育环境。同时要跟家长做心理辅导工作,要求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学困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已经失去兴趣,从而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更大,反过来更影响他们的学习,从而心理上就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同时,要净化学校中不良的社会风气,杜绝低俗之风进入校园,建立文明优雅积极上上的教学氛围。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给这些学困生观看教育片,从思想上逐渐转化他们对不良之风的沉迷。引导他们建立唯有学好知识才能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有好的未来的意识。
3.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心理矛盾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学困生最主要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矛盾,不同的学困生他们有各自的本身的特点。有的是由于本身思维反应比较慢,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有的基础较差,落下很多的知识,一时间跟不上;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努力了,可是成绩也提高不了;有的是性格孤僻,不会也不问老师不问同学,不跟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基础好,由于迷恋各种不良嗜好导致学习耽误了等等。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就是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绩越来越差。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辅导学困生之前,务必了解其主次原因,分析其造成成绩不佳的演变过程,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家庭的背景等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出所辅导学生的辅导方案。除了在学习上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之外,对他们我们还应该进行心理辅导。通常,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骂、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优秀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在对学困生的工作中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矛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唯有做好学困生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才能彻底的转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基本的心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的任务。
四、辅导具体的方案及注意的问题
1.科学做好学困生的界定及分析工作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对学习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厌学、畏学的心理,并认真做好学困生的界定工作。对已经界定为学困生的学生进行分析、鉴定、分类,并为每个学困生建立了个人档案,实施辅导跟踪。
2.建立针对学困生转化的专门负责小组
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的专门负责对学困生心理进行研究的探讨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包括对学困生的调查、联系家长沟通工作、心理辅导工作、负责工作总结汇报分析工作等都应有专门的负责带头人,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小组的高效可靠的运行。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学困生转化的有关知识及心理策略的相关知识,加强自主培训力度,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论坛、辅导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方法,提高教师应对学困生辅导的能力。小组要按时对已界定的学困生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分析学困生心理改变的进度,对学困生恢复的情况惊醒讨论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心理辅导工作。
3.实施多种方式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并认真落实辅导,在研究中力求寻找有效的学困生心理辅导策略。以小组学习心理辅导、个别辅导为主要辅导形式,辅以家校联动及开放心理咨询室等多种方式开展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同时,我们教师要努力丰富校园的集体教育活动,建立每周的学校板报教育专栏,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心理教育观摩,建立由学生组成的学习交流小组等各种可行的形式认真落实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和管理工作。
五.参考文献
1.孙义农《小学生心理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杨莲菁 王钢《问题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雷雳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 沈烈敏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5.《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吴志宏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审美心理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差异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山水画与风景画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风景画、山水画、审美比较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在两个不同民族、两种不同文化意识、两种不同审美理念的造就下而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视觉感受的画种,但其表现对象则都是自然景观。两者无论是在绘画的审美观念上,还是人们的审美习惯上,都不尽相同。西方风景画着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通过特定技法摹仿自然、还原自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真实感。中国山水画则追求自然景观在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山水之美流于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而西方的风景画则可称为自然的人化。本文将从中西方写意与写实这一绘画特点来论述、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绘画的自然再现——写实美
众所周知, 西方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 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形成了两门不同观念的绘画体系,彼此之间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特定的审美群体。西方的绘画艺术, 主要是受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思想的影响, 追求艺术上的理性精神, 重视视觉上的真实感。也因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①因此艺术家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则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②,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①
②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艺术上的再现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征, 这可以从古希腊所留下的建筑遗址中得以证明。在人体雕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准确的人体比例和自然的人物动态, 与生活中的人十分相近。这与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们所倡导的审美思想、审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指出“艺术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摹仿”。③所以西方的画家无论是对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都十分重视刻画审美客体在自然中的具体形象的真实感, 并运用写实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家的内心对自然客体的审美感受。风景画也不例外地继承欧洲绘画的写实传统, 以自然、朴素、写实的手法来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象。
西方的风景画家在绘画创作上不把过多的主观情绪表现于作品中, 求真、求实, 直接对景写生, 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也都是自己早以熟悉的、平凡的、生活化小景,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心态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自然景观。乡村的房舍、街景码头、林荫小道都是西方风景画家常常表现的对象, 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并不刻意表现与自己生活无关的名山大川, 只注重对象中所蕴藏着的和谐美、形式美。中国的古典山水画家则不然, 他们不把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生活化小景作为自己山水创作的对象, 因为他们立志高远, 负有精神使命, 必须对自然界的景观进行改造、重组, 将自己的特定山水情怀寄托在作品中。所以,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美是一种离生活较远的、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美。西方风景画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朴素的美、生活化的美。比如英国画家康期太布尔的《运草车》, 从景象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辆运草车正涉水而行, 红砖农舍的背后是高大的树木,色彩层次丰富, 原野辽阔而深远, 还有天上飘动的云彩, 但整个画面透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给人一种真实生活的美, 给人们的审美启示是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二 中国绘画的美学追求——写意美
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④
如果说西方风景画是以写实为特征的话, 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则是以写意的③
④ 宗白华译:《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形式进入人们的审美视觉的。所谓的写意就是“求神似、不求形似”,艺术所表现的客观对象不能太似,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是相对写实而存在一种视觉状态。追求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畅快感, 以达到精神上的“畅神”,中国绘画的写意性, 比之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有关。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处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宗旨, 大自然的景观是怎样并不重要,心中的自然是怎样才是重要的。中国的山水画家不象西方画家那样对景作画,而是把对景写生的画稿作为再造心灵山水的素材。中国画家认为,在绘画上仅仅停留在“处师造化”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对自然的景观有独特理解,“中得心源”在心中进行加工改造, 使自然的景观得以升华成为艺术美。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写意与写实性, 在审美的追求上, 也有本质的区别。西方风景画所追求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实的美感, 是大众共享的艺术。而中国山水画家所强调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比如一些文人山水画家的表现仙隐遁世的逍遥之乐的创作。中国的山水画家与西方的风景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 用审美思维方式来表达客观对象, 所要赋于的思想内涵也是不同的。西方画家主要还是表现自然在视觉中的真实感, 并不需在画中过多地表现自我, 或暗喻自己品德的高尚, 而中国的山水画家认为山水除了它的貌相外, 还有它的精神品德, 借崇高型的山水来表现画家的胸怀宽广, 借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仁与德, 借山水画以明志。
三 小结
以上是对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在审美理念上的分析比较,当然,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不止于此。可更应当承认,随着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中西绘画在本质上,只会越来越接近一致,不会越来越分离。要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 扬自身优势,传承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向外推介。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热情地接纳与汲取外来优秀绘画艺术的营养,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沿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结合时代的特点,现实的实践去认真地总结、探索与创新, 真正实现
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舒也:《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吕志强:《当茶遇到咖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肖驰: 《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三篇: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化策略研究
《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阶段总结
黄石市中英文学校
《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化策略研究》是《黄石市中小学生心理干预心理行为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该课题从酝酿、申报、立项到具体实施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关心。我校自确定这项课题以来,认真组织研究,现已如期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并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以下就课题实验工作基本情况作阶段性总结。
一、结合校情选课题,瞄准课改切入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已成为评价教育工作价值的重要依据。我校作为一所新创办的民办学校,同众多民校一样不可避免地拥有众多的学困生。经调查每班的学困生在8-10名,总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30%,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兴趣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率低,自信心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特殊学生。根据以上现实,为了更好地体现我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我们选择《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化策略研究》为课题,其目的是:一是探讨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进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二是在大力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研究成果将直接运用于学校学困生转化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因此,我们认为《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化策略研究》对以“质量为生命线”的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全员参与抓培训,提高科研新认识
为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办学策略,在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我们结合校情采取全员参与狠抓培训的作法,保证了课题组全体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高起点。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是坚持校本培训。2006年暑假期间,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观看了新课题通识培训录像,结合学习《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组织讨论,切实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二是研读教育专著。确立科研课题以来,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先后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策略》、《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班主任工作策略》等专著。老师们在学习中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验过程写了大量的教育叙事、反思和案例。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是聘请专家辅导。一年多来,我们先后邀请了省、市教科研部门多位专家作专场辅导报告,让老师们获取了大量的教育前沿新理念。如省教科所姜瑛莉老师“如何写好教育叙事”专题讲座,为老师们撰写教育论文给予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到外地和市内、区内兄弟学校去观摩参观学习。这种请进来、走出去,博取众家之长的作法,使我校科研工作不断完善,越做越实,越做越新。
三、建章立制抓管理,保证实验不落空
1、过程性管理制度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高效地运转,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制度:每学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教科研计划,明确每学期教科研工作的总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我校总课题组对各个人子课题承担者提出如下要求:
(1)开学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并填写好中英文学校“学困生登记表”、各学科“学困生归因问卷调查表”。
(2)坚持“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写一篇课堂教学反思(全期不少于16篇),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或案例(全期不少于4篇),每期一篇论文。
(3)每人每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总结实验的成败得失。
(4)期末写好研究总结,并填写“教师课题研究帮扶对象及成绩对照表》。
2、激励机制
学校对课题组老师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了给教师特别是被转化的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校编印《中英文校报》,每月出版,为师生提供展示平台,为了鼓励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尽快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学校设立了教科研成果考核奖: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课件制作、案例评析,优秀课评比等,在区、市、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教学杂志、报刊上获奖、发表的,给予教师一定的量化加分奖励,每年年终的教师考核中,教科研情况是考核内容之一,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级依据之一。
四、求真务实抓落实,科研课题初见效
为切实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心理障碍,矫正学习行为,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我们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教育辅导策略,精心研究、认真实践,一年多来,实验工作已初见成效。
1、以点带面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
每学期开学之初,每位语、数、外教师确定好自己的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即一位教师重点帮助一名学生脱“困”,并设计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记录本》,要求帮扶教师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制定好详细的帮扶计划,做好学困生转化点滴记载,每周确定好固定的补课时间,并记录好“学困生成长记录足迹”。
2、立足课堂,打造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课堂 我校在加强课堂常规管理的同时,将课题实验贯穿其始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向学困生倾斜,通过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改变评价方式等“低目标、小步子、多关注、快反馈、高质量”及“三优先”(优先关注、优先提问、优先板演)的方式进行,效果十分明显。
3、课外辅导,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年多来,我们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责任制”。成立语、数、外“会诊班”,教科处对“会诊班”实行“责任制”,即分年级定人(包教教师),定时(语文每周三下午第4节课,数学每周二、五下午第4节课,英语每周一、四下午第4节课),定内容(学生差什么补什么)为学生会诊,并作好辅导记录,教科处跟踪检查反馈。
4、实施爱心教育,克服学困生心理障碍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的“爱心教育”作法是: 一是采取情感倾斜、走过弱势心灵。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学生,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地把“弱热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朋友。这样,我们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二是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马卡连科说过:“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待学生的缺点。”果真如此,学生极易明白他们在教师心中的位置,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可以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新点燃。
三是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以往的评价,习惯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级。这样学困生挫折多于激励,沮丧多于快乐。如果变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采取目标激励(分阶段)、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就会达到“表彰一两个,激励一大片”的效果,促进学困生心灵健康的发展。
本通过对29名学困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并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归因问卷调查”,采取了相应的四种策略,促进他们快速转化。事实上他们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从成绩上看20人有很大的进步,占70%,29人均有提高,占100%,并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转变,同时,我校也完成了由30多位老师共同完成的成果——《爱的教育》的编篡工作。其中石少华老师的《对症下药,妙手回春》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熊云、石少华合写的叙事《为孩子们煲一炉心灵的“鸡汤”》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张颖撰写的《尊重是爱的起点》荣获省教科所二等奖。曹娜撰写的《让爱与被爱的光芒在每一张笑 脸上闪耀》荣获区级二等奖。
《学困生心理辅导及行为转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系统研究,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这项课题的研究目的旨在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让学困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和不断前进的势头!我们深知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二OO七年七月
第四篇:学困生课题研究
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少不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爱听课、不爱写作业、不爱考试、更不爱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他们的这些行为主要与学习兴趣、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有关。在我们三年级的教室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孩子,为了能使他们有点进步,我算是煞费苦心了,我对他们进行的辅导正在验证期中,效果如何还不能知晓。
一、目标:
1、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做这件事。
2、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当当小老师,满足成 就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坚持做一件事情。
二、要求:
1、能独自读通课文,并简单的理解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养 成查字典的习惯。
2、认识并写出更多的生字词。
3、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并认真思考。
4、能简单叙述一件小事,把句子写通顺。
三、研究的内容:
从我平时对学困生的观察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对语文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低,有些学困生,如果老师在堂上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音乐,可能会暂时吸引他们注
意力,但是一旦转入文段的阅读与感悟,他就立刻失去了兴趣,一遇到困难,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于这一切我进行了一下行动:
1、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2、培养认字写字能力的研究。
3、独立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的能力研究。
4、写作能力的研究。
四、研究的的过程和方法:
(一)加大鼓励和奖励力度
1、上课时,多多向学困生提问题,设置的问题在他的能力
范围内,答对是发动全班鼓励他,教师多用夸奖的言辞。
2、作业完成得好或写字很认真,给予书面表扬和言语表 扬,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采取一优生带一差生,给其听写字词,作业辅导,小老
师自行批改,积累一学期,表现好的发一些学习用品。
4、安排一些简单些话,有进步的给与高度评价。
(二)增加单独辅导的时间
1、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间给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期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先做作业后批改,做错的题先自行思考,再请教教师,订正答案,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安排一些做练习的课,优等生做一些难度大大题,学困生做一些稍简单的题目,昨晚就批改,做错后马上修改。完成他们的满足感。
3、多安排学困生写文章,他们的作文在批改时,多鼓励夸奖,少打击,适当提意见。
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2年9月4日——2012年9月15日)进
行初步试验,制定方案和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实际安排。
2、第二阶段(2012年9月17日——2012年11月30日)研究内容投入辅导学习工作,这个过程中试验成功方面作好记录并延续使用,不好的方面做好反思,并改进以求更好的方法。
3、第三阶段(2012年12月3日——2012年12月28日)总结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六、成果: 学困生的辅导学习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有余,本班的孩子非常配合教师和小老师的工作,设置的奖励机制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生字词上也产生了小小的进步,继续坚持,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五篇:学困生心理辅导案例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一
新安县西关小学 刘志强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这学期,班中一位同学王冬,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而且不管在上课下课总是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课内根本不想听讲,对学习无所谓。
二、原因分析:
后来得知他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从不与他进行真正地交流,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妈妈也很忙,虽然有时找时间和他交流,但时间太少,她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想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上课经常不听讲,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臵。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另外通过书信方式,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同时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时要求他用书面形式写给我看,一次,他在文章中,将他渴望母爱和父爱的痛苦与学习成绩低的忧虑倾诉了出来,并在结尾处写道:“希望都能够为我保密,谢谢。”由于他从不愿和同学、老师过多交流,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的嘘寒问暖都可能会使学生从此三缄其口,将信任倏然收回,当然,我向他保证不对任何人说。他能主动地向我询问如何摆脱困扰他生活、影响他学习的这段经历,足以说明他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并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有力的帮助。
我告诉他: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起初我要求他读好语文书上的课文,课堂上多鼓励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我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渐渐地,成绩在不断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了,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四、教育效果: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被情绪困扰的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引出的思考: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每一个社会人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但是一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认识扭曲、行为偏激等心理问题,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二
刘志强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每一个社会人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但是一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认识扭曲、行为偏激等心理问题,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一、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接手四年级(3)班,班中的一名同学胡昕宇,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而且不管在上课下课总是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课内根本不想听讲,对学习无所谓。后来得知他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从不与他进行真正地交流,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妈妈也很忙,虽然有时找时间和他交流,但时间太少,他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想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上课经常不听讲,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臵。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二、转化过程及措施:
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另外通过QQ聊天等方式,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同时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时要求他用书面形式写给我看,一次,他在文章中,将他渴望母爱和父爱的痛苦与学习成绩低的忧虑倾诉了出来,并在结尾处写道:“希望都能够为我保密,谢谢。”由于他从不愿和同学、老师过多交流,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的嘘寒问暖都可能会使学生从此三缄其口,将信任倏然收回,当然,我向他保证不对任何人说。他能主动地向我询问如何摆脱困扰他生活、影响他学习的这段经历,足以说明他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并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有力的帮助。
我告诉他: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父母不与你聊天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起初我要求他读好语文书上的课文,课堂上多鼓励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我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渐渐地,成绩在不断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了,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有的同学课后专门告诉我,他进步了。每次有这样的消息,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他。每当他听到这样的消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加强与他家长联系,共同分析教育孩子的好处,是其明白道理,共同教育孩子。
三、后期分析: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被情绪困扰的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3、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分析期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
4、融和师生关系,感受集体温暖,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三
刘志强
学困生——这是教师想要回避却不得不提起的一个名词。学困生的转化——是很多老师正在面对和积极思考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能够和学困生作换位思考,更需要我们用无私的关爱,去滋润他们那久旱的心田;需要我们洒下更多的汗水,去帮助他们去战胜学习途中的困难。我们班的张宇就是我帮助的对象。
一、情况描述
张宇在三年级的时候由洛阳一所私立学校转到我们班来学习。当时,我看了他的转学证明,发现他成绩非常一般,没有任何特长。我并没有以他以前的成绩来判断他的成绩好坏,而是鼓励他,在新的集体中迎头赶上。但是到了五年级年级,课程学习的难度比低年级要难,负担也相对要重得多。随着知识的面广、加深,他对新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越来越困难,他感到跟不上,各门功课都很累。甚至在五年级的前两次月考时数学、科学出现不及格,语文勉强及格,英语在班级中等的状态,自信心明显不足。
二、原因分析 自身原因
张宇是属于能力不足型。他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能力和个性发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外因影响
由于原来学校的老师因种种原因,对张宇抱有一定的成见,让他感到精神负担很重,使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父母工作很忙,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因没有时间而力不从心。三、帮助对策
(一)加强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
张宇到我们班没多久,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该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教师了解的重点,进一步掌握他“差”在哪些方面。与他交朋友,经常谈心,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做到关心爱护。同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该生在校表现,并定期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这样,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机会适时时,和他促膝谈心。特别是每周在张宇的家校联系册上都写下这周他的表现,进步在哪里,不断地鼓励他,同时再给他指出下周哪几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通过交流,让张宇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症结所在以及在校表现的优点等。本来这些和家长的沟通通过一个电话就可解决,也更省事,但通过你班主任亲手写的每一字一句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甚至后来张宇也通过这本本子和我及家长交流了,倾诉他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我鼓励他重新点燃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去知识的海洋拼搏。落下的差距在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寻找一切补习的机会,各门功课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附]:我对张宇某一周的表现反馈摘录---欢迎张宇来到我们的五年级(1)班,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争取在中考时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近几天以来总体情况较好,很快地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本周和张宇进行了一次谈话,他客观地分析了自己在学习和行为上的优缺点,以及我校和他原来学校的各自特色,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张宇的学习习惯较好,人又挺机灵的,相信在初中的最后几个月里只要自己真正静下心来,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比如作业的独立性、听课的专注性、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等),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好好加油!
……
家长反馈摘录---从张宇到你校的短短几周,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明显的精神面貌的改变,他比以前更专注,自信心也提高了很多,这于您和班集体对他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健康的班级和一个负责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巨大的。您对张宇的评价是精确的,特别是如何“专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最后的一年给他转学的原因,现在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家长放心。我们也一定配合学校,希望他能在短短的又是十分珍贵的几个月当中尽可能地缩短与别人的差距。
……
(二)关爱学生,点燃学生的信心。
重新点燃、树立和增强他对学习的信心。首先,在座位的安排上为他优先考虑,让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和他同桌,随时随刻都有同学帮助他。再对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严格按方案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帮助,张宇进步了,我在班上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他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同时也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我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在学习中注意发现他的“闪光点”。
在教学中我还很注意“寸有所长扬其长”的激励艺术,对学困生我经常会“小题大做”。我是美术老师但同时又担任着班主任,在学习上经常给任课老师做助手。有一次,语文早读前我给班上同学背课文,没想到一抽查到张宇居然一下子通过了!我马上好好地夸奖了他,末了又趁热打铁,不忘补上一句:“以后老师抽查第一个就选你,好吗?”张宇骄傲地点点头!从这以后,他特别喜欢背课文,并且背诵关都很轻松地度过了。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这样,就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信心。
(三)参与管理,唤起学生的自信。
我还让张宇在短短的五年级一年中参与到集体管理中去,感受到师爱和集体给予的爱,让他真正觉得自己也是班级的主人,极大调动了该生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困生好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强,责任心也较强,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服务情况、责任大小,让张宇参与到集中管理中去。大型活动中有目的的安排他负责一个小组的任务管理,如运动会负责运动员的水果的购买,元旦迎新活动中各任课老师的邀请等,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他责任心的同时,也给他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帮教活动,极大调动了该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重新树立了他在班级的形象和对学习的信心,让他真正体会到了来自社会、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爱,并在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被评上进步学生。
近一年中,老师、家长、同学在张宇身上付出了很多,可喜的是,他在长大,在进步,最后中考的成绩还上了优质高中的录取线。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四
刘志强
一、案例陈述
一年一班的郭龙龙同学主要表现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的快,忘的也快,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成绩差,几乎每次都是班里后几名。
二、帮扶要点
针对郭龙龙同学的情况,主要是在课堂上多加关注,随时提醒他们上课应该注意听讲。在课下做到及时和他们四位交流沟通,了解其学习、生活上的主要困难,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兴趣。
三、具体实施
在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中午及放学后的时间找这位同学谈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注意多关注他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向工作: 1 .做好眼神的交流
一般来说,人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逐渐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更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认同和爱护。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用认同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独具的特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我认为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给学生贴“坏标签”
对学困生,我不给他们贴“差生”的标签,只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四位学生以及其他的弱势学生我细心观察,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给学生克服“自卑”的方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教育学生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自卑状态也是重新获得自信的一种方法。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辅导,这四位同学在各科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了,他们自己也感觉好像“开窍”了,使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欣慰。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五
刘志强
一、案例陈述
四年二班的王磊同学主要表现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的快,忘的也快,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成绩差,几乎每次都是班里后几名。
二、帮扶要点
针对王磊同学的情况,主要是在课堂上多加关注,随时提醒他们上课应该注意听讲。在课下做到及时和她交流沟通,了解其学习、生活上的主要困难,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兴趣。
三、具体实施
刚开始的阶段,我利用中午及放学后的时间找这位同学谈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注意多关注他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向工作: 1 .做好眼神的交流 一般来说,人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逐渐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更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认同和爱护。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用认同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独具的特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赏,我认为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给学生贴“坏标签”
对学困生,我不给他们贴“差生”的标签,只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位学生以及其他的弱势学生我细心观察,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给学生克服“自卑”的方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教育学生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自卑状态也是重新获得自信的一种方法。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辅导,这位同学在各科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了,她自己也感觉好像“开窍”了,使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