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5篇范文

时间:2019-10-22 09: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

第一篇: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此,作为培养祖国建设后备力量的职业学校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矛盾心理;原因;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在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日益多样化,为青年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中职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低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竞争加剧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织碰撞,给中职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中职学生带来了各种消极影响,使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现出来,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多年来工作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第一线,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矛盾心理。

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的表现

一是张扬自我意识与极度自卑心理的矛盾。就年龄结构层次而言,绝大多数中职学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但随着身体和心智的不断成熟,他们开始走向生活的前台,对自己、家庭的一些重大事件已有相当程度的参与意识。其心底的主体意识被唤醒,逐渐摆脱了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拒绝思想上的盲目服从,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所应拥有的自由、尊严、权利、利益和责任。很多时候他们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人云亦云。从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到平时的穿着打扮,他们都追求个性张扬和标新立异,不希望自己成为父母或者教师的影子,用一句流行广告语来表达他们信奉的教条就是:“我选择,我喜欢”。

与张扬自我心理相对的是,在中职学生无限放大的“自我”里隐藏着深重的自卑。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就属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在学校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的批评指责最多,他们的需求和烦恼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充分关注,少有机会以成功者的形象去体验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学习经历,以及社会、学校的评价尺度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带给了他们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因此,大多数中职学生心里都弥漫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悲观、失意、消极和迷惘。对于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近一半学生不满意、失望甚至麻木,对于未来,他们既没有什么憧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所以课堂下看似精力旺盛的他们在课堂之上看起来总是无精打采,表情麻木。

二是追求和谐互利的人际关系与排斥学校、教师教育的矛盾心理。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取向有三种:利他、利己、利他与利己的结合。极端利己和极端利他的中职学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追求互利的人际关系。现实的生活状态让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感觉到个体的发展不能离开他人,而心灵深处的自卑感更是让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充满了渴求。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中职学校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人际交往上,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中职学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很多时候,为了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许多学生都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职学生打群架现象频繁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拉帮结派是建立良好人际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中职学生希望追求和谐互利的人际关系,但另外一方面,在中职学校里却频繁出现学生对教师出言不逊的现象。由于未曾与学校、教师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部分学生惯性地将过去对教师的不满投射到中职教师身上。以与教师作对为乐、为荣的学生并不是个别,经常和教师唱反调的学生在校园内也大有人在;部分偏激的学生甚至以损坏公物的方式发泄对学校和教师的不满。

三是崇高理想与实利主义的矛盾。在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中,已认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对自我完善所具有的无可取代的意义,他们也明白追求德性的提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德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能满足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欲求,让他们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他们对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高尚品质很向往,也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远远超过其地位、名气、学识、能力和收入等。一方面,中职学生大都表示愿意为集体做事,乐意承担社会责任,但另一方面,在具体行为表现上,他们又体现出极端的实利主义和自我中心,有时甚至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他们会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会肆无忌惮地谈恋爱,甚至同居、打架、偷东西。这说明中职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同情心更多地表现在观念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他们的价值观念存在着一定的虚伪性。

中职学生矛盾心理形成的原因

中职学生产生上述几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生理发育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既有学生主观行为能力及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的条件制约。

首先,大多数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初期,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生理迅速发展。但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走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他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容易心理失衡,出现或轻或重的矛盾心理问题。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逐渐“解冻”,西方文化的渗透,信仰、良知、道德、诚信等在社会某些层面的缺失,让正处于人生脆弱期和敏感期的中职学生无所适从,产生诸多困惑和疑虑。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对自身利益、自身需要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有一个不等式为“5<2”,说的是职业学校五天的教育,不及周末两天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大。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再次,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的又一大原因。家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的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中职学校里来自单亲家庭、再婚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的学生比例不在少数,恶化的家庭关系对他们身心造成了伤害,极易出现自卑、压抑、脆弱、封闭等心理障碍。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习惯,再要他们学会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就困难多了。

最后,中职学生产生和形成的矛盾心理,特别是逆反心理,与现行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系。一是由于当前中职学校之间生源竞争日益加大,为了自身生存,有些学校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二是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不能回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打动学生,导致其厌学心理及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窒息了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化解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的对策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存在的矛盾心理是普遍现象,我们既不能忽视他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危害性,也不能束手无策。要相信,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恰当的策略,就一定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社会各方面应当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影视报刊,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切实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和起点。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康心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生家长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家庭教育由传统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学业成绩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的家长式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家长应通过“三个转变”,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并用以身作则、律己正已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身心健康成长。

再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育是中职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各中职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要认真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带共性的思想、心理、情绪、要求等,又要注意分析少数学生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思想苗头、个性特征,找准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对接点,做好工作,以预防和消除中职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爱好和兴趣广泛的特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团委、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课余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各项有益活动中,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教育,使其不良心理得以矫正。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动适应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通过改革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与内容等措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辨是非、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他们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心理,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21世纪最大的危机可能就是心理疾病。帮助中职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形成合力,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这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篇: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态势良好,一些工作岗位(特别是汽车维修岗位)会出现用工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却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后会出现种种怪相。本文通过调研得出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很有必要,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职业理想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限于丹东地区八家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公立和私立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600余人。从中选取了3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总计发放了350份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其中总计回收问卷343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40份,回收有效率99.13%。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结论。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回收的340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及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相关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2.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1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理想模糊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爱岗就业。针对中职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题目问道:“您读汽修专业是因为”,结果有37.3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对该专业感兴趣,有10.41%的学生是因为“同学、老师推荐”,有23.06%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选择”。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而选择了汽修专业,这又从何谈起职业理想呢?职业理想的模糊,就业的迷茫,这势必导致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想干等等。职业态度就是我们劳动的态度,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状态,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胜任工作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职业道德不仅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1.2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巩固率偏低

在问卷中问到“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有20.28%的人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而问到“如果将要择业,您将会偏向去哪里得到指导”时,有43.30%的人选择“听从父母的”。从这两组数据看出,学生就业盲从,准备明显不足。通过调查,目前丹东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实现100%就业,但是通过走访企业调查,一两年后从事汽修的只占50%左右,其余那些学生都从事类似服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其他行业了。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入校时选择专业盲从以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少完整的规划。

2.1.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职业期待偏高

a薪酬待遇

学生对于岗位月薪的预期分别是不低于500元的占30.77%,不低于700元的占38.46%,不低于1000元的占17.31%,不低于1500元占13.46%。通过调查,从现在的大环境看,汽车维修行业的起步工资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汽车专业的学生经常渗透职业思想,3至5年内对薪酬方面不要存在太高的期待,但是从行业的前景看要优于其他行业。

b工作地点及环境

通过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到外地(如大连、沈阳、天津等大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选择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选择本地就业,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丹东或者凤城就业。在对待将来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工作条件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还是有吃苦的准备,毕竟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跟机油、汽油等打交道。

c岗位类型

从汽车修理行业来看,各个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通过调查,学生在选择岗位上大部分还是考虑安全性方面,如在调查中65%的学生选择机电维修岗位,20%的学生选择钣金岗位,10%学生选择喷漆岗位,5%的学生选择汽车装饰岗位。原因是喷漆岗位污染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d职业理想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调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期望值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汽修管理人员、企业老板这两项上,而想成为本专业技术专家的只占20%,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太高,不考虑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总之,年级与对职业理想的期望呈现同步增长,数据的变化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年级增高,渴望成为管理阶层的比例越大,而渴望成为高级技师和行业专家的学生比例则随之逐渐降低。

3.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对于解决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中职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耀宇国内关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陈永尧.《金融危机与中职教学的方向》教育科研,2009年1月.[3]唐凯麟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07.[4]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2007.

第三篇:中职学生伦理道德品质培养与研究论文

摘要 中职学生的伦理道德在我们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职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下降,因此,加强其道德品质教育变得至关重要,作者所在的学校在护理专业开展一系列医疗道德和质量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生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除了婚姻家庭及社会公共生活以外,还有各种职业生活。各种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借以实现的一种基本形式。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它是一定社会对于从事一定社会职业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物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动力,是改进和完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手段,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人员整体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业人员队伍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在范围上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即表现在“走上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因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初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中职学生除进行专业教育外,还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市场经济又使很多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近些年来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许多不法之徒掺杂是假,坑害百姓,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案、瘦肉精猪肉事件、假种子、假化肥事件,医疗行业也出现医疗责任事故、医患纠纷等问题,说明我们的职业道德在滑坡,有的人甚至职业道德沦丧。我校在2007年3月对2006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出问卷303份,回收302份,3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

说明同学们专业思想还没完全确立,职业信念不牢固,知识技能不强,职业道德欠缺,因此,对同学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德育课讲授《医护伦理学》,用系统化理论化教学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

(2)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她们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中,都离不开我们护士的身影,她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感人场面和事迹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我们,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护理职业,感到了职业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3)通过班级板报、学校墙报等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通过张贴古今中外医学名家图片、医学名人名言、医学名人事迹等等,同学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4)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他们鲜活的事迹鼓舞同学,同学们看到:榜样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成为英雄。

(5)让同学们做一项调查: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只要你喜欢护理专业,愿意当护士,肯定找到工作。这大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信心,坚定了学习护理专业的信念。

(6)每年“护士节”我校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通过授帽仪式、向南丁格尔宣誓、《我是一名护士》演讲等等节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和神圣感。

(7)2009年我校参加了新民市卫生系统纪念“五·一二护士节”——《天使之歌》大型文艺演出,我校的节目占了60%以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学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活动,同学们医德品质有了极大提高,专业思想确立,人际关系和谐,救死扶伤精神发扬光大。我校2005级靳进同学在火车上为一位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急救;2004级张红艳、李明博两名同学在汽车站为乘客进行紧急抢救,患者家属非常感动,给学校送来了表扬信,一再表示感谢。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我们于2010年3月又对2006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3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表2:

我校学生得到医院及患者的认可,受到普遍欢迎,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中职学校提高了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局面。得出结论及今后努力方向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今后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审美心理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差异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山水画与风景画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风景画、山水画、审美比较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在两个不同民族、两种不同文化意识、两种不同审美理念的造就下而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视觉感受的画种,但其表现对象则都是自然景观。两者无论是在绘画的审美观念上,还是人们的审美习惯上,都不尽相同。西方风景画着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通过特定技法摹仿自然、还原自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真实感。中国山水画则追求自然景观在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山水之美流于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而西方的风景画则可称为自然的人化。本文将从中西方写意与写实这一绘画特点来论述、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绘画的自然再现——写实美

众所周知, 西方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 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形成了两门不同观念的绘画体系,彼此之间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特定的审美群体。西方的绘画艺术, 主要是受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思想的影响, 追求艺术上的理性精神, 重视视觉上的真实感。也因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①因此艺术家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则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②,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①

②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艺术上的再现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征, 这可以从古希腊所留下的建筑遗址中得以证明。在人体雕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准确的人体比例和自然的人物动态, 与生活中的人十分相近。这与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们所倡导的审美思想、审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指出“艺术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摹仿”。③所以西方的画家无论是对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都十分重视刻画审美客体在自然中的具体形象的真实感, 并运用写实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家的内心对自然客体的审美感受。风景画也不例外地继承欧洲绘画的写实传统, 以自然、朴素、写实的手法来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象。

西方的风景画家在绘画创作上不把过多的主观情绪表现于作品中, 求真、求实, 直接对景写生, 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也都是自己早以熟悉的、平凡的、生活化小景,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心态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自然景观。乡村的房舍、街景码头、林荫小道都是西方风景画家常常表现的对象, 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并不刻意表现与自己生活无关的名山大川, 只注重对象中所蕴藏着的和谐美、形式美。中国的古典山水画家则不然, 他们不把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生活化小景作为自己山水创作的对象, 因为他们立志高远, 负有精神使命, 必须对自然界的景观进行改造、重组, 将自己的特定山水情怀寄托在作品中。所以,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美是一种离生活较远的、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美。西方风景画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朴素的美、生活化的美。比如英国画家康期太布尔的《运草车》, 从景象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辆运草车正涉水而行, 红砖农舍的背后是高大的树木,色彩层次丰富, 原野辽阔而深远, 还有天上飘动的云彩, 但整个画面透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给人一种真实生活的美, 给人们的审美启示是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二 中国绘画的美学追求——写意美

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④

如果说西方风景画是以写实为特征的话, 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则是以写意的③

④ 宗白华译:《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形式进入人们的审美视觉的。所谓的写意就是“求神似、不求形似”,艺术所表现的客观对象不能太似,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是相对写实而存在一种视觉状态。追求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畅快感, 以达到精神上的“畅神”,中国绘画的写意性, 比之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有关。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处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宗旨, 大自然的景观是怎样并不重要,心中的自然是怎样才是重要的。中国的山水画家不象西方画家那样对景作画,而是把对景写生的画稿作为再造心灵山水的素材。中国画家认为,在绘画上仅仅停留在“处师造化”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对自然的景观有独特理解,“中得心源”在心中进行加工改造, 使自然的景观得以升华成为艺术美。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写意与写实性, 在审美的追求上, 也有本质的区别。西方风景画所追求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实的美感, 是大众共享的艺术。而中国山水画家所强调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比如一些文人山水画家的表现仙隐遁世的逍遥之乐的创作。中国的山水画家与西方的风景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 用审美思维方式来表达客观对象, 所要赋于的思想内涵也是不同的。西方画家主要还是表现自然在视觉中的真实感, 并不需在画中过多地表现自我, 或暗喻自己品德的高尚, 而中国的山水画家认为山水除了它的貌相外, 还有它的精神品德, 借崇高型的山水来表现画家的胸怀宽广, 借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仁与德, 借山水画以明志。

三 小结

以上是对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在审美理念上的分析比较,当然,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不止于此。可更应当承认,随着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中西绘画在本质上,只会越来越接近一致,不会越来越分离。要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 扬自身优势,传承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向外推介。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热情地接纳与汲取外来优秀绘画艺术的营养,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沿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结合时代的特点,现实的实践去认真地总结、探索与创新, 真正实现

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舒也:《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吕志强:《当茶遇到咖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肖驰: 《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五篇:学困生心理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影响了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国农村现阶段在农村小学教育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受社会问题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等学习障碍问题;生活上,表现出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性格孤僻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把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称为“学困生”。他们这些问题的引起因素很多,有家庭、有社会、有学校等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笔者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综合辅导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辅导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希望能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而帮助他们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健康家庭社会学校原因辅导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严重,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学习流动性大,其能力、智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各种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二、问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

1.家庭因素

自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和独生子女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加的趋势,当然这些家庭模式本身就有一定的弱点。比如子女受到过分溺爱,不让自己的子女和别的小孩玩等都容易导致小孩缺乏自立的思想和孤僻的性格。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而到外面去打工挣钱,没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也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不好的性格,这对于他们在学校接受到教育

1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成长的第一步,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是他们在学校变成学困生的重要前提因素。

2.社会因素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是无可否认,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些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正在接受教育成长的小学生们无疑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比如手机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普遍的生活品,很多小学生都拥有手机,这对于他们和父母联系是一件好事,但也应看到由于小学生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和自我控制力上都还不成熟,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无心学习,导致学业荒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沦为学困生。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对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家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3.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对于正在成长是起主导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在课堂和课外引导和陪养他们的正确的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取向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学校里学生的任务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任务,但是学习不能一味的以课本考试所取得成绩为唯一的目标,应该看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和潜力,发展他们的爱好,从而又以他们的爱好逐渐引导他们对课本的知识的追求有兴趣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反省与落实的关键步骤。同时如何在学校和课堂建立一个和谐奋进、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困生得意转变的关键。

三、综合辅导的形式和内容

1.积极与家庭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如实的跟家长汇报,共同商议提高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学困生在家里和学校都有很好的受教育环境。同时要跟家长做心理辅导工作,要求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2.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学困生,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已经失去兴趣,从而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更大,反过来更影响他们的学习,从而心理上就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同时,要净化学校中不良的社会风气,杜绝低俗之风进入校园,建立文明优雅积极上上的教学氛围。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给这些学困生观看教育片,从思想上逐渐转化他们对不良之风的沉迷。引导他们建立唯有学好知识才能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有好的未来的意识。

3.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心理矛盾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学困生最主要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矛盾,不同的学困生他们有各自的本身的特点。有的是由于本身思维反应比较慢,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有的基础较差,落下很多的知识,一时间跟不上;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努力了,可是成绩也提高不了;有的是性格孤僻,不会也不问老师不问同学,不跟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基础好,由于迷恋各种不良嗜好导致学习耽误了等等。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就是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绩越来越差。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辅导学困生之前,务必了解其主次原因,分析其造成成绩不佳的演变过程,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家庭的背景等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出所辅导学生的辅导方案。除了在学习上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之外,对他们我们还应该进行心理辅导。通常,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打架闹事、称王称霸,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骂、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优秀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在对学困生的工作中善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矛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唯有做好学困生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才能彻底的转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而取得更好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基本的心理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的任务。

四、辅导具体的方案及注意的问题

1.科学做好学困生的界定及分析工作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对学习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厌学、畏学的心理,并认真做好学困生的界定工作。对已经界定为学困生的学生进行分析、鉴定、分类,并为每个学困生建立了个人档案,实施辅导跟踪。

2.建立针对学困生转化的专门负责小组

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的专门负责对学困生心理进行研究的探讨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包括对学困生的调查、联系家长沟通工作、心理辅导工作、负责工作总结汇报分析工作等都应有专门的负责带头人,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小组的高效可靠的运行。要求小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学困生转化的有关知识及心理策略的相关知识,加强自主培训力度,以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论坛、辅导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教师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方法,提高教师应对学困生辅导的能力。小组要按时对已界定的学困生定期的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分析学困生心理改变的进度,对学困生恢复的情况惊醒讨论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心理辅导工作。

3.实施多种方式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并认真落实辅导,在研究中力求寻找有效的学困生心理辅导策略。以小组学习心理辅导、个别辅导为主要辅导形式,辅以家校联动及开放心理咨询室等多种方式开展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同时,我们教师要努力丰富校园的集体教育活动,建立每周的学校板报教育专栏,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心理教育观摩,建立由学生组成的学习交流小组等各种可行的形式认真落实学困生的教育辅导和管理工作。

五.参考文献

1.孙义农《小学生心理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杨莲菁 王钢《问题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雷雳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 沈烈敏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5.《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吴志宏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论文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生实习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

    中职学生安全教育论文5篇

    中职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学生的数量也日渐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论文[5篇]

    为了适应农村城市化的演变,职业和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为实现类型和层次的多元化,以服务于农村受众的广泛需求。那么怎么写一篇论文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职学生文明礼仪......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 ----以文山州财贸学校14级营销班为例 钱蛟杨 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心理上有其特殊性。 1. 自卑心理严重。一方面,由于目前社会上“普高热......

    论文学生吸烟心理调查报告

    学生吸烟心理调查报告 正当目前戒烟呼声在全世界愈喊愈烈,深受烟害的成年人纷纷“弃烟归正”的时候,学校中学生“烟民”的数量却有增无减,且初始吸烟的年龄有降低之趋势,这不能......

    幼儿园学生心理论文题目

    幼儿园学生心理论文题目 更名通知: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的检索到心理学论文的相关信息,后期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统一更改为“**心理学论文题目”。请大家关注。 上篇文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