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困生转变之我见
学困生转变之我见
内容提要: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各科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吃力、艰难而由此得名。从教十多年,每学年都会遇到几个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我多次看到,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学到一点知识,各任科老师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单独辅导到谆谆教诲,想方设法激起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可是,学期结束,别说是事倍功半,就连最起码的60分成绩也难以取得,老师们急得头上冒烟,而学生最多也只是抱歉地笑笑──他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应当在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困生转化。本文主要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重视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学困生要有信心、爱心、耐心;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几方面进行论述。通过论述我得出的结论是: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钻研。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这顶他们不愿戴的帽子最终是可以摘除的。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耐心
“目不识丁”这一成语演绎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个姓丁的财主请了很多的老师教他儿子学“丁”字,可是老师换了若干个,方法变了不少种,结果他儿子还是没学会那个“丁”字。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确实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个学年都会碰到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转变他们成了我教学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一个学困生所花的时间,可以教会十个优秀学生。为此学校也开展了学困生帮扶活动,几年来的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大量事实表明,“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人的智力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学困生由于智力低下导致学困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大部分学困生并不笨,智力并不差,他们的现状很多是由于后天的原因所致。
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一般多不在智力因素,而是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阶段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一是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学习,因此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二是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缺乏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三是自制力差,课堂上的非学习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有小动作,容易分心和走神,喜欢打游戏上网,心思根本不放在学习上,把家长的期盼和老师的教育都抛在脑后,这些都可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良的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和学校教育的失误等都能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困生。
诚然,上述原因并不是形成学困生的全部原因,但却是与学困生的形成有重要关联,因而我们必须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以大大减少出现学困生的可能性。下面就谈谈我认为转变学困生要注意的几点:
一、要重视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
我个人认为:低年级的学困生转变工作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学生正处在“学困生”的边缘。如果对他们重视不够,就会发展为学困生。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普通学校所制造出来的„差生‟是因为每堂课都留下了空白,那是空白的积累!”的确,很多高年级的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补空,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成了一个很难转变的学困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尽力减少学困生的形成。
(1)、多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低年级“学困生”往往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而不太愿意与老师同学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甚至要有所偏爱,让其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我们班学习的倪新宇由于成绩极差(两门功课开红灯,尤以语文为最)。平时课上一言不发,课后默不做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卑感极强,有厌学情绪;不过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能主动积极完成。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觉得可以这样做:在下课时,同他聊天,让他感觉到老师没有瞧不起他;让他帮老师拿教具什么的,老师可以借机问他上课所学的内容是否已掌握,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信任。等到他打开心扉接受我的亲近后,老师可以同他和他的家长一起分析其语文成绩差的原因,为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同时可以安排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他,在学习上给予他帮助。对他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只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真诚和蔼地对待他们,并且给予他们尊重和信任,就一定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借助多种教育手段与措施,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学指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意注意稳定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而有意注意的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如注意的对象是单调、静止的,注意就难以稳定;引发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注意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与人的积极性有关,如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理解得深刻,具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并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注意就容易稳定,持久,反之则容易分散。”低年级语文学习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如生字、拼音、词语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这对于那些贪玩懒惰的“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很容易使他们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如何引起他们有意注意的稳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觉得老师可以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谜语、歌曲、表演、比赛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及课件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视听、思考、言语整体结合。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困生转化的起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拘泥于举手示意,讲解过程中可随时提问,并有意在讲述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集思广益,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课堂上我总是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当一个问题他们能回答时,尽量让这些学生回答。无论多么荒唐的设想或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只有真诚的鼓励。
运用“赏识——成功”教育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教师看重的学生往往进步较快,越变越好;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则往往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教师要洞察学困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把握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使他们善于自我承认,自我激励,战胜对竞争和挑战的恐惧,逐渐消除他们身上业已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特征,如自卑、迷惘、胆怯等,使其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成功者的信念。上课时,我非常注意学困生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充满信任地请他们发言,热情地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使他们更自信。对不肯举手的学生,也经常“怂恿”他们发言,说对了,就风趣地说:“你说得多好哇!为什么不自己举手争取发言,在学习方面可不能先人后己,要争先恐后啊!”有的学生被指名叫了起来,但闭口不言。我就对其他学生说:“我知道他想说,就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又朝这位学生笑笑:“你说是不是?”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接着说:“这是我不好,没有举手就叫你发言。等会儿,你自己举手,我再请你好不好?”不一会儿,这位学生果然自己举手了,不过举得不高,我立刻请他发言,并动员其他同学鼓掌表扬。
三、严格督促,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
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四、对学困生要有信心、爱心、耐心
信心——教师不光要看到优秀学生的优点,也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亮点;不光为优秀学生的优良表现而高兴,也应当为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学困生并非智力有问题,有的还比较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他们还表现出与众不同。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这些难得的优点,进行表扬,甚至是夸大的表扬,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有理由相信这些学困生有被转化的可能。同时也应当相信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在教师的不懈帮助下,在学困生主观努力下,他们终归能取得令人高兴的进步。记得在五年级时,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批作业,旁边也围了一些学生,正当我批下一个本子时,一个学生说话了:“老师,能不能给个„优‟”。我一看,原来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说实在他的学习一直很吃力,在几年的学困生帮扶中,他可没让我省心,但这孩子在能力上还是有的,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工作,干得还不错。我认真的看了他今天写得生字,又看了他昨天写得字,今天的字的确有进步,但是和“优”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我冲他一笑说:“行,只要你能天天写成这样,我天天给你„优‟。”没想到这简单的一句话还真起了作用,从此后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爱心——学困生承受着很多的心理压力,往往被同学取笑。他们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因为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古就有名训,但是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是片面奉行“严师出高徒”,对学困生只是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不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甚至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师之严必须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总认为老师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爱并不是严的对立面,对学生爱并不是对学生放纵。学困生更需要老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作为老师必须掏出一颗真心去与学生沟通,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热心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去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大家不是在讨厌他、排斥他,而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有了这种真诚的爱,老师才能赢得他们的信赖,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耐心——很多学困生往往需要教师不断的重复,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所习得。每个班里
都有好多学困生,教师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应当注意的、也最能体现教师素质的很重要的一点。面对学困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恒心,耐心。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没有希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无心向学,不思上进。有的经常聚众捣乱,损毁公物,嘲讽、打击优秀生……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学困生的缺点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抑中带扬。对他们应谆谆教导,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平时,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例如,我班的许瑞,他学习基础很差,作业乱七八糟,又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学习漫无目标,对自己的前途毫无信心。但我发现他的体育很好,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被学校评为体育积极分子。于是我马上找他谈话,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来报考体校,或者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班,同时也指出他平时的缺点。这样,我给他指明了方向,使他不但找回了自主,而且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现在,他已改过自新,不仅体育成绩突飞猛进,而且其它文化科目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五、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学困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太多,优点往往被老师所忽视,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力,都有自己的长处,即闪光点。老师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启发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严格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取得进步,取得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班的学生张雷,学习懒惰,成绩很差,常常在班中捣乱。但有一天,他听说市教育局的领导要来我们学校视察,可能会到教室里检查摆设、布置、公物安全等情况,他就主动把我班教室打扫干净。我知道后,立即在班里公开表扬他,要求大家向他学习。我还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常常与他谈心,互相沟通,逐渐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他知道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期望,使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所长,只要肯用心做,一定能做出成绩来,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在,张雷已改掉了坏习惯,还经常虚心地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据科任老师反映:现在张雷,不但上课纪律好,而且作业也清楚多了。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转化学困生,班主任老师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不能忽视。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积极和家长联系,从家长那里获取了很多学生在家的表现,这样我对学生的了解就更加全面了。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教育的难度比普通学生难度要大,只靠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只有家长在家里进行“说教”式的教育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有机的结合,共同筑起学生学习的园地,使他们快乐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与人相处,时刻关注他们,使他们又积极向上的情感与和平的心境,有开朗健康的性格。老师家访不时地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和不足之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再差的孩子都不会到达绝望的边缘。如果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持,他们是容易走出“学困生”的阴影的。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共同倾注对他们的关爱,以真情换取孩子的真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的热情,共同努力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他们转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他需要教师长期的研究钻研。把“学困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我相信,只要教师把这些学困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困生”这顶他们不愿戴的帽子最终是可以摘除的。请善待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让这些“绿叶”在教学中焕发所有的光芒,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第二篇:转变学困生措施
学困生转化措施
定州市东车寄小学刘山庆
为了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措施。
1、提高执法意识,凡符合年龄的本学区内青少年,学校按《义务教育法》和规定无条件接受入学,任何人不得以表现差或成绩差为借口拒绝。
2、每位教职工树立“转变一个学困生就是培养一个好学生”的观念,对学困生以热情关怀和更多偏爱。
3、教师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4、坚持表扬鼓励为主,但又要严格要求,严禁对学困生实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把学困生喊出教室、随意停课。
5、教师对所教班级科目的学困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予以提高。
6、课堂教学要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学困生转变经验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变经验材料
四合中学王宝国
当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施展出浑身解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动手尝试着的时候,你却发现有的孩子整节课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一下手,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面对这些“学困生”,是我们的教学手段不够理想?是这个孩子潜能太差、根本听不懂?还是这个孩子太有个性,对我们的教学不“感冒”?经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对于学困生的情况分析
1、学困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弱,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同学帮助,甚至同学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
3、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的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的冲破阻力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渐渐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4、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5、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如学习活动只有在老师或组长安排、督促下,才勉强去完成。
6、面对电脑,学困生表现为动手能力弱,畏手畏脚,甚至惧怕电脑,不敢入手。
7、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边缘化,如在动手实践中默默无动——不动手;在独立探索中默默无思——不动脑;在合作交流中默默无闻——不倾听,默默无声——不发言。
8、学困生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进程中,学困生表现为不愿经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想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等待着教师或同学给出答案,给出结论。对于学困生来说:关注的更多的是信息技术任务完成,而非任务完成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做的是记忆与模仿,他们习惯于机械训练。
三、转变学困生的方法
1、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伙伴教学”
我的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即学困生的“伙伴教师”。
2、把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分层”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我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对于“学困生”,教学目标不要求太高,内容的容量也要相应减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让“学困生”乐于学且学得会。并且注重了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合理安排优差生的结对互助,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势,以强带弱,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帮助“学困生”前进。
3、改变方式,转平面的教学为立体的教学
因为部分学困生比较内向,所以我将他们的座位安排在走廊的两边,上课时的每个任务布置完,走到学生的中间,对这部分学生巡回查看,并主动进行个别手把手的辅导并适时表扬。这样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老师的信任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改变了教学方式,变平面式教学为立体式教学,做到“亲”,做到“学高”,做到“身正”,并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可亲”、“可信”,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利用情境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强调一个“乐”字,突出一个“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也一样。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对孩子的强大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如:组织电脑绘画比赛,使不爱动手的“女困生”也愿积极参加,感受电脑的乐趣;组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比赛,使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绩,培养自信。又如设计任务时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生往往会在一节课完成任务过程中,从上课到下课还一直流连往返着本节课的知识。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开心,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评价,开展多方位的评价活动
为了对“学困生”活动全程进行评价,我从几个方面入手:(1)成长记录册。记录每个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辅导效果较好的一组两人都加1分/次,小组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探索新的技术加1分/次,作品创新度强加1分/次等等。(2)自我评价。每节课的结果保存于各班的自己的目录下,并把各班的个人的文件夹设为完全共享,每个学生设置一个自己的密码;其它学生可通过“网上邻居”查看同年级所有学生的作品;每一阶段的综合作品,我会根据学生的基础把作品进行分类,再由自我评价、同班学生投票、班外学生投票、教师评价四部分组成综合评价分。
我想做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充分关注这些学困生,要把一份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他(她),在培养他们自信及适应学校生活方面献计献策,让他们的情感不困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翱翔。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所以,对教师来讲,转化学困生就是一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变后进为先进呢?
首先,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教学的不二法门,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经常对反应迟缓的学生报以“榆木”、“蠢才”之类的话,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使其对老师的亲近感大打折扣,从而使一部分能赶上的学生敌视老师,放弃学习,定型为学困生。其次,教学方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电视教学等新方式方法运用的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有的放矢,而是延续“满堂灌”、“一言堂”、“我说你听”、“不会不行”之类的陈旧方法,久而久之,原本满心兴奋,积极进取的激情也会化为一潭死水,这又哪来兴趣,谈何进步呢?可见,后进生的产生与教师教学的态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要转化学困生应当做到“七多”。
一、多接近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学困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一般来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喜欢接近教师,而学困生由于自卑等原因对教师有一种敬畏感,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们。一要在心理上接近,教师的关注对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会起到激励作用。教师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期待的眼神,以及会心的笑容,真诚的态度都能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唤回学困生的自尊与自信。二是距离上接近教师在排座位时,最好让学困生坐在前面,这样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是不想学还是不
会学; 是知识缺陷还是习惯不良。如此,教师才能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二、多提问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让优等生回答问题可以省时省力,而提问学困生则费时费力,这种现象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表现尤为明显,这种想法和做法未免有失偏颇。其实,课堂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困生发言,启发他们的质疑、答疑,不仅能集中学困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而且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便在课内或课外有的放矢的补救。
三、多板演
一是多让学困生板演,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是教师要多板演。一般来讲,学困生接受新知识比较慢,他们有的计算过程不正确,有的书写不够规范,有的格式不符合要求,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重新反演,再次示范学困生通过教师的再次板演逐步接受新知识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多面批
学困生的作业一般都较差,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当面为学困生批改作业,教师最好每节课留下8-10分种时间用于面批学困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当面指出,再当面指导学困生订正,直到做对止。如果课堂上来不及批改或没有批改完的,教师也应利用当天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为学困生面批。这样看起来看似麻烦费时,实际上却为以后学困生的转化节省时间。既然如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多辅导
教师应抓住讨论,练习、作业等时机,多巡视、我关注、多指导学困生,当场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外,教师要专门为学困生“开小灶”,及
时弥补他们的知识缺漏。为了熟知每个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最好准备《学困生知识缺漏情况记录簿》,每次作业、考卷都应认真记录分析,然后按知识归类,定时进行辅导。这样就便于教师适时调控,从而有的放矢的补救。
六、多样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学困生的方式,以反映学困生学习的进步轨迹。教师把学困生每一阶段的课堂表现、作业、测试等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让学困生进行纵向比较,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加学困生努力,上进的信心。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教师应采用期效式的激励。平时,学困生若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试卷,答案正确,即使少做一两题,教师也可照样给“优秀”;若错误率高,教师可暂时不给等次,画出错处,让他们订正,如全对,也可给“优秀”,这样无疑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无论进步如何,教师都应针对实际,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些鼓励性语言,像“老师相信你能行”,“坚持就能成功”、“我真为你高兴,你进步了”等在教师的激励下,学困生就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大、更快的进步。
七、多样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关注学困生的同时,还要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学困生周围同学的工作。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学困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这样就使他们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们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偏见,努力帮助学困生发现其自
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教师首先从自身对他们的态度做起,用爱心感化他们,悉心帮助他们,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按照以上的“七多”做下去,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转变差生之我见
转变差生之我见
亳州市谯城区古井中学王明光
转变差生,是一个亟待解决课题。因为差生的存在,一方面,将直接影响普及九年级义务教育的六个达标率;另一方面,它们将对教学氛围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导致与差生接近的学生容易受大影响并仿效,从而是差生的圈子扩大,尤其是个别差生由厌学到逃学,甚至在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多方面探索转变差生的有效途径,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了解差生;转变差生的前提。惠州南坛小学成立于1986年9月1日,开办之初,其学生皆由市内几所学校拔给。在开学后的第三周,学校对二、三年级的二百多学生进行摸底考试,结果语文、数学不及格率分别达40%多。后来,学校发现差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条;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较差,使其学习吃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使用压担子、挥鞭子;的办法,造成学生厌学;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有一些人虽然文化不高也发了财,因此一些学生家长便放松了对子女的正缺教育和引导,甚至灌输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使学生轻视学习。
教师的爱心;转变差生的动力。学校多次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差生转变问题,渐渐形成共识;对差生的关怀与帮助,应必优良生的更多,对差生必须体贴入微,也就有了转变差生的自觉性他们想方设法,通过疏导,辅导减轻负担‘奖励等办法着力转变差生。
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差生的主要途径。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让差生渐渐从不会到会,由浅入深地掌握基本功训练。如语文科,可以改革那种大而全;地分析课文的方法,变长文短教;针对差生的实际,指单纯看例题、记结论的做法。
开启第二课堂;转变差生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天赋往往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教师应发挥其特长,全国双龙杯书画竞赛中,其作品获得铜杯奖;同时,他学习成绩也提高的较快,并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中学。
展开综合治理;转变中差生的根本措施。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定时的邀请家长们来学校相互交流情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居委会家家所在单位,派出说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差生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