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8:1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

第一篇: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

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罗斯学前教育》

陶雨瑶

200911115009

艺术与传媒学院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为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俄国开办了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上半期,社会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顾孩子。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

19世纪60年代,俄国出现了以废除农奴制为核心的社会改革运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此同时,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波及俄国,这两种运动推动了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这份杂志的发行对促进学前教育成为俄国教育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871年,在彼得堡创立了福禄贝尔学院。

19世纪后半期,在俄国涌现一批学前教育活动家。他们受到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幼儿园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其创造性的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促进了俄国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立出来的过程。19世纪末,俄国政府继续推广孤儿院。此外,在俄国各大城市出现的一些资产阶级慈善团体,也为孤儿设立了各种慈善机构,如育婴堂、育婴孤儿院和平民幼儿园等。19世纪末,某些省的自治机关开始为乡村儿童设立婴幼儿托儿所。与此同时,俄国绝大多数的纳费幼儿园都变成升入各种学校的预备机构。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学前教育的精神发生了根本变化。苏维埃政府一反沙皇轻视学前教育的做法,明确地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19年3月举行的第八次苏共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规定了苏联学前教育的两大任务:第一,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第二,解放妇女。苏联的学前

教育机构从成立之日起,不仅负担教育幼儿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机构。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成就是培养了许多学前教育干部和教师。教育人民委员会学前教育局从工作的最初几个月起,就着手组织了每期为3个月的训练班。191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以代替原有的福禄贝尔学院。该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学前教育高级干部,并兼有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功能。

1919——1928年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四次全俄学前教育代表大会,还有若干次临时代表会议,讨论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教育机构的设立、经费来源、教学法研究、学前师资培养和编写学前教育大纲等方面问题。

30——40年代,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急剧增长,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不断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促进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1932年,苏联颁布了最初的幼儿园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和内容。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前者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具体化了。1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幼儿园的开设等问题做了统一规定。表明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确立,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已基本形成。

战后,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一体化。20年代末,苏联出现了托儿所。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消除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创办讲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措施,并实行一元化的行政领导。1959年5月21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公布了关于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觉定。其重点是创立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起来的统一学前教育设施,并将这种设施的指导和监督权,统一于共和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则在儿童的保健方面负主要责任。此后,在原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新设的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招收从出生到六岁的儿童。

6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力图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小学改革的情况,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

以1989年6月16日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苏联开始了学前教育的第三次改革。与世界继续教育思潮和纠正片中智力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这次学前教育的改革强调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苏联

学前教育的改革内容有:(1)在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方面,实现法律化、民主化和多样化。(2)根据新的科研成果,强调学前期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将出生头7年儿童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前学前期和学前期三个阶段。(3)教育工作的人道主义化,以“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取代以往的“教学——训导型互相作用模式”。(4)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渗透的原则。

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学校幼儿园。

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其利弊。1.苏联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苏联把学前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入托儿童一年费用的80%由国家负担。党和国家通过教育法、幼儿园章程、规则和大纲等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管理,以保证质量。主要问题是统的太死,缺乏灵活性。不准私人开办幼儿园,入园率低。2.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紧密结合。学前教育机构从一开始就负担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既要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和照顾,又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3.在苏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学——训导模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的用知识、机能和技巧武装儿童,并使之听话。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在这种模式下,形式主义泛滥,造成了成人与儿童的疏远,儿童消极性的增加,继而出现抗拒症。1989年的《学前教育构想》提出了“个性——定向式互相作用模式”,但要变为现实还是很困难。,但指明了苏联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道路。1992年,俄罗斯出台了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1996年1月23日,经过修改的《俄联邦教育法》生效。此外,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决议》、《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国家纲要(草案)》,以及关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法令和条例等,这些法令为俄罗斯教育改革提供了保证。但是,向经济市场的全面过渡,经济体制的全面私有化,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混乱。教育经费奇缺,教师待遇低下,教师素质下降。

俄罗斯《教育法》的颁布,使学前教育的发展开始受市场经济的调节,教育必须满足家长的多层次的需求,并使儿童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福利性质发生改变,它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幼儿园。

构建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教育体制和办学制度,是俄罗斯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据新的《教育法》关于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和国家——社会性、教育机构的自主性的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改变了对教育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僵化模式,把权力层层下放,充分考虑和尊重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权力分配,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俄罗斯还改变了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家长、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可以参加幼儿园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与学前教育机构一起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共同实施管理,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但从1990年开始,实行新的收费制定,所有托儿所、托儿所幼儿园和幼儿园的收费是12小时60戈比。而对于那些总收入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的家庭,则给予免除其费用的照顾。此外,对于那些有四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每个孩子只需付一般费用的50%。在大型学前教育机构中有许多的教师和教育家,他们在一位园长的领导之下。教师的职责是在小组中指导儿童玩游戏、上课和日常管理工作。高级教师则负责监督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全部教学过程,并管理医务人员。

根据《教育法》,俄联邦教育部学前司于1994——1995年间,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草案,这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提出的宏观指导,也是对以前教育成果的肯定和发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保护儿童在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不受不合格的教育的影响”。其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大纲以保护和增进儿童健康、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恪守教育的非宗教性,并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的要求这是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已提出过的有关要求的延续。它强调的是教育的人道化,而非强迫的机制;它主张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平等伙伴关系,以促进儿童的发展。(3)对儿童发展环境的要求,即对幼儿园场地的物质空间结构、活动场所是否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环境的构成设备、游戏、玩具、教学材料等)是否适宜儿童发展的需要。

俄罗斯教育大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大纲的目标: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发展其能力和创造性想象;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大纲应能保护和加强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的安定,为儿童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设调节;向儿童介绍人类共同的价值;与家庭相互作用以保证儿童的充分发展。(2)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大纲应规定儿童生活的3种组织形式:作为专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作业;非严格规定的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自由时间。大纲应体现儿童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的最优组合。(3)大纲应考虑到实施个别对待儿童、照顾不同儿童群体的可能性;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于是,作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就在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引入幼儿园,并长期影响了苏联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俄罗斯专家提出了幼小衔接的整体化和连贯化的3个层次的具体措施:(1)在国家水平上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即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教育教养过程,都应当服从

儿童服从于儿童个性的形成,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想象力,首创性,独立性,责任心,行为的随意性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2)丰富小学的教养内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各种有创造性的的儿童活动类型。其次,在教养内容中充实地理、历史和地方志方面的知识,满足儿童对实际生活的需要。最后,丰富作为儿童自我表现手段的美育系列课程和艺术活动的内容。(3)完善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其一,取消幼儿园中有严格规定的教学。其二,在哟而言在运用循环手法莱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保证温故而知新,为儿童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创造条件。其三,改变幼儿园作业课和学习课堂教学中儿童交往的形式,保证儿童有面对面的交流和相互作用。

早在18世纪70年代,俄国就开始建立师范教育制度。1992年3月13日,俄罗斯学部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高等经验的决议》。根据《决议》精神,俄罗斯许多师范院校进行了改革,见了礼起多层次的师范教育体系,包括4个类型的师范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

俄罗斯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机构的十月革命后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中等师范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在学前教育界指教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有近160人。全俄现在有1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设有幼师专业,每年向学前教育机构输送几千名高师毕业生和几万名中师毕业生。按教育界的一贯规定,教师必须每5年进修一次。这样,每年大约有10万民幼儿教师在当地或区一级的进修班学习。

俄罗斯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分为普通教育科目、专门科目、教育科目和实习科目4大类。教师培训学院的学前教育系培养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高年级教师和中等师范学校教师。

俄罗斯的幼儿园通过给予教育方面的指导,来帮助年轻的家长教育他们的孩子。不同的组织和机构为这些家庭提供福利帮助。媒体组织有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医务方面的专家出席的会议。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发行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读物,如《家庭系列读物》和《家长图书馆》、《体育训练的家长指南》等,还有关于当代科学家、俄罗斯教育学方面的经典和以往进步主义教师的作品。

俄罗斯有一个叫做“知识”的协会,其使命是帮助家长加深对教育家的理解。另一个名为“教育协会”的组织也为家长开设讲座。在家长教育方面虽然开展了许多工作,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那些高层次的儿童家长并没有介入这项工作。

家长们从幼儿园得到了许多有目的的、连续的和制度化的帮助,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家庭教育的好帮手。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起来有内在联系的制度,这有助于教师更好

地理解家庭,同时也使家长能更好的理解教师。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学前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俄罗斯的学前教育界认为,学前时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否则会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30年代起,苏联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就积极开展有关学前教育的各项研究,并为全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幼儿教育的各种大纲、规划、计划和教材。

俄罗斯计划经济的转轨,也将国民教育推向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教育的非国有化发展迅速.为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保证儿童不受不合理教育的影响,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遵循发展教育学的方针,俄罗斯联邦在学前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有关理论作为依据,定期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门的鉴定,提出资格认证的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学前教育标准,对学前教育大纲进行宏观指导。

教育经费危机一直是俄罗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苏联时期的教育沿革没有触及教育财政,教育在经济层面上任然为国家所有。俄罗斯政府将通过一下措施来解决问题:(1)依靠有偿教育服务和部分收费、接受慈善捐款和赞助以及发放教育贷款等。(2)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赋予其企业活动的权利。(3)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建立非国立教育系统,即非国立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系统(孩子也可以在家中接受教育并得到国家的认可)。俄罗斯的学前儿童的教育也受到上述趋势的影响。俄罗斯教育的非政治化合非意识形态化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发展,以往课程的较浓厚的政治倾向将进一步被削弱和取消。俄罗斯教育还将朝着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民主化是当前俄罗斯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包括教育体制在管理上实行民主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民主化到等。现在,除中小学仍然保留一定的统一性以外,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实行多元化。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师也将有更大的自主性。

俄罗斯教育目的正实行教育的个性化,教育面向个人,承认人的个性人格的唯一性,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苏联解体后,各民族都开始复兴自己的文化,俄罗斯也在恢复民族文化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努力,俄罗斯文化在学前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东正教教会正在积极地介入学前教育事业,其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第二篇:学前教育读书笔记(通用)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1

睡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睡觉再熟悉不过了。睡觉简单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特别可谈之处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阅读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觉》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怎样教幼儿呢?其实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很简单,但它有很多空间给我们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发挥读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儿朗读故事之处,还能从读本当中获取什么知识呢?读了这本书,孩子能够学会什么呢?其实在《上床睡觉》这个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小蛇和河马、大象的对比,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从动物们上床睡觉到动物们都住院了,在读本的图画信息非常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从画面来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所有的动物都上床睡觉了,哪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里可以让幼儿不断的预测和推断。在这样的情节中不断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更有效地观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树上紧紧的,动物们的表情等等。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2

“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3

“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4

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5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6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第三篇: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1

睡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睡觉再熟悉不过了。睡觉简单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特别可谈之处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阅读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觉》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怎样教幼儿呢?其实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很简单,但它有很多空间给我们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发挥读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儿朗读故事之处,还能从读本当中获取什么知识呢?读了这本书,孩子能够学会什么呢?其实在《上床睡觉》这个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小蛇和河马、大象的对比,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从动物们上床睡觉到动物们都住院了,在读本的图画信息非常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从画面来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所有的动物都上床睡觉了,哪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里可以让幼儿不断的预测和推断。在这样的情节中不断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更有效地观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树上紧紧的,动物们的表情等等。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2

“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3

“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4

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5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6

在我看来,《讲台上下的启蒙》这本书并不能完全算作是学术类的书籍,它还有很多细节在里面,可见作者在写作时是真的投入感情的`。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作者的父亲和母亲,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琐事,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可能就是“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吧。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追求也不一样。刚刚毕业时,我们的追求就是能够顺利就业,找到一个可心的工作。因为刚刚毕业,仅仅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缺少社会经验与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我们第一次就业相当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所大学。几年之后,我们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与社会经验,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我们希望有更高层次的生活。经过多年的磨炼以后,我们的人后追求更加明确,个人爱好与特长会逐渐清晰。在日资企业的社会经验与工作能力,将成为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经过了在日资企业的磨炼,到了我这个年龄段,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我喜欢做,擅长做,而且是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哦!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幼儿园的孩子只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我们孩子。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他们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第四篇: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2010-5-24 21:31:00

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顺手翻阅《学前教育新方略》这本书,却不知感受甚多。“生活”以往我们只知道吃、喝、拉、撒就是生活。看了此书之后,才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什么是幼儿生活的教育。它是丰富多彩的,每天的生活都会蕴藏着许多生活教育的内容。真的很值得人们去体会,去回味着。

以往学前教育重视“强化”的观点比较重,以为幼儿就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其实,幼儿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能动发展着的人。也就是《纲要》中强调的,要以幼儿为本体。一个人的生活很广泛,幼儿园生活、小学生活、中学生活、社会生活、人际生活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家庭生活。每个年龄有着不同的特点,而每个年龄也有着不同的生活。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动作发展协调性差,语言表达力有限,讨论的时间少一些,操作实践的多一些,也就是“玩”多。而大班则相反。小班幼儿自进入幼儿园后,必须先抓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培养他们最为基本的个人良好的行为。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良好的行为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益哦!

当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使他们极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从小培养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从事小班教育后的经验。在幼儿生活教育中,让幼儿学习擦拭玩具、桌椅、橱柜等。不仅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影响非常重要。家庭的生活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勤俭这一块,现在的家长哪还有“俭”,个个挥金如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消费、理财教育往往误导,认为这个大人们的事与孩子无关。长大成人自然就会了,其实不然。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有关的教育也是责无旁贷的啊!这也是生活教育中的一部分。我也深受体会,儿子的玩具坏了、搞丢了一点也无所谓,别人有的也一定要买,他们对父母赚钱的辛苦以及节俭意识非常缺乏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小渗透有关方面的教育,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门学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有“爱”更要“会”教,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范文)

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大学幼教中心 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我很有同感。

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

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

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

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反思,每发指令时,幼儿应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听明白,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气,语调与活动情景的结合,比如,教师不应一次性发号几次指令,让孩子明白指令后在让他去完成,不能催促孩子快点完成。

这篇文章,我反复阅读,回味,我觉的通过这篇文章的引路,我将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来解决孩子“听不见”的办法。

下载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 比较学前教育——俄国[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班级 研四班学号 2011102215姓名尚磊 摘要: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并不......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九下历史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

    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

    吕宁思:今天还是俄罗斯历史上另一个大事的纪念日,那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3日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至今已经是150周年,由于那项法令,俄罗斯的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且......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

    俄国文学史简介

    俄国文学(俄文: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 1899年8月 某地 17个社会民主党人举行会议, 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并决定把它公布, 交全体同志讨论 近来,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中间出现了一种离开俄国社会......

    俄国崛起[共5篇]

    罗曼诺夫王朝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才终于结束。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