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18: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篇: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1

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南京大学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侧重于工程应用,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方式,利用双休日集中授课与学生平时自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学位论文由学院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研究生所在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学习年限从入学到获得学位一般为两年半左右。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管理2.现代分析技术与质量管理3.材料化学与工程4.制药技术与管理

5.精细化工技术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学位课程公共课:基础英语、自然辩证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

专业课:高等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化工技术、药物化学、现代有机合成2.方向选修课程: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分离科学、光谱与色谱技术、在线分析与质量控制、高分子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制剂新技术、精细化学

品导论、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

3.必选课程:现代化学化工前沿进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可以是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

3.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攻读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企业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化学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由化学化 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第二篇: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领域430117)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苏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化工、制药企业、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化工、制药、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与教研室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并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尤其是与企业等实际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要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具体如下: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传热与节能、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2、高分子化工: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材料。

3、环境工程:工业分析测试技术、工业品质量管理、工业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27学分)

1、公共课(9学分)课程名称 外语(含专业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工程数学

2、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环境工程方向:

学时/学分

144学时/4学分18学时/1学分18学时/1学分54学时/3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须选修2门课程,至少达4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环境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高等高分子化学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功能高分子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化工工艺计算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 工程实践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

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为使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特制定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团结协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的能力,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2.学位论文(或设计)由校内相应学科、专业点安排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下简称校内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下简称校外导师)联合指导(下简称双导师指导)。

3.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应基本符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简介》。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综合性和相应的深度,应能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或工程管理的最新水平,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为17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如下(详细课程目录由学院按工程领域另行制订):

1.必修课(17学分)(1)政治理论课(2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和邓小平理论。

(2)外语(4学分)

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在学期间如能通过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特别是小语种工程硕士生),取得合格证书者,即可取得本课程学分。

(3)高等工程数学(3学分)

包括矩阵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等,要求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4)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8学分)

包括本工程领域国际上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此类课程由承办学院与企业或工程单位协商,报研究生院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15学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相关学科及工程领域课程。3.必修环节

学位论文或工程设计的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或工程设计工作的中期报告。

四、学位论文(或设计)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选题调研及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论文(或设计)工作中期报告、学位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或设计)评阅与答辩等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

2.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前景与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国(境)外先进技术或产品的分析与改进。

3.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在学校与工程单位双导师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本人完成。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运用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确保培养质量,学位论文(或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着手进行,第四学期应提交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计划。

5.学位论文的评阅及答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按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程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五、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相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给工程硕士学位证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统一制作。根据国家规定,在职工程硕士生不发毕业证书。

第四篇: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土木学院 2013在职)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2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工程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85213专业领域名称: 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土木工程方向主要为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该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教学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4人,副教授46人,博士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3人。

土木工程方向带头人周福霖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防灾减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抗震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我国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果显著。

该领域的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抗震中心和结构实验室,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拥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实验室 ”;拥有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市政公用工程实验室”。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0余项,承担各类工程技术服务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

三、培养目标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要面向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工程领域,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与检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四、培养方式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实践环节主要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第二学年下学期除安排一定选修课外,还应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作论文开题报告,第三学年上学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撰写论文期间,学员应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校接受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本专业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导师小组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广州大学研究生处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工程案例分析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中期报告2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

实践环节主要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单位的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研究生要制定实践学习计划,交导师审核批准;实践学习应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并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交导师考核。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或施工项目等,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学位论文形式。按照教指委[2011]11号文,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五种形式。具体标准见广州大学有关规定。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4学期初进行。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实际工程单位的专家;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学位论文评阅合格方能进入答辩环节。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具体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十、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1.结构动力学,R.W.克拉夫、J.彭津,科学出版社

2.结构动力学,刘晶波,杜修力,机械工业出版社 3.结构振动控制,欧进萍,科学出版社 4.有限单元法,王勖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5.有限单元法教程,王焕定,王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6.非线性有限元及程序,凌道盛、徐兴,浙江大学出版社 7.桩基础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土工原理与计算,钱家欢等.水力水电出版社 11.土塑性力学,龚晓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约瑟夫·E·波勒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高等桥梁结构理论,项海帆,人民交通出版社 14.现代斜拉桥,严国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5.现代悬索桥,严国敏,人民交通出版社

1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范立础,人民交通出版社

17.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邓学钧、黄晓明,人民交通出版社 18.路面力学计算,朱照宏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19.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王传志、藤智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结构概念和体系,林同炎、S.D.斯多台伯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钢结构设计原理,陈绍蕃,科学出版社

22.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吕烈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赵西安,科学出版社

2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鄂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5.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陈骥,科学出版社

26.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江见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7.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时旭东,清华大学出版社 28.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周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9.高层建筑结构,陈忠范,东南大学出版社 30.土木工程抗震设计,周云,科学出版社

31.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张新培,科学出版社

32.江亿等,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2011 33.李先庭,石文星,人工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4.银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5.陈沛霖,空调负荷计算理论与方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36.彦启森,陈在康等,建筑热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7.崔海亭,杨锋,蓄热技术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438.J.R.威尔特,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

539.杨强生,浦保荣,高等传热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40.陶文铨,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1.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142.《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许保玖 龙腾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3.《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赵洪宾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4.《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戚以政,汪叔雄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高明远岳秀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6.《水处理实验技术》张可方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47.《流体力学》张兆顺、崔桂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8.《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陈卫,张金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9.《水污染控制工程》,成官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50.《活性污泥法理论与技术》李亚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51.《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王占生、刘文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2.《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王琳、王宝贞,化学工业工业出版社,2002; 53.《污水生物与化学处理技术》,(美)R.E.斯皮思(R.E.Speece)著,李亚新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154.《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叶建锋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第五篇: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号:学位办[1999]7号发布时间: 1999-01-20

有关单位: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已于 1999年 1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现将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

一、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附件一: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

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32学分。

3.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必修课程(至少 1 7学分)

① 政治理论2学分

② 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

③ 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

④ 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 4门)10学分

(注: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程〔至少 3 门〕l1学分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相关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

① 开题报告

②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 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会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二: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 1999年 1月 1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到会讲话并为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赵沁平同志主持开幕式并就指导委员会今后的工作作了讲话。

周远清同志在讲话中回顾了二十年来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指出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阐明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程硕士和成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他指出,虽然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但长期以来,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不能取得长足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既有的工学学位授予和评价模式下,不利于突出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授予统一的工学学位,缺乏与职业资格的明确联系,不利于形成面向企业的从业导向作用;以脱产进校为主的学习方式,使企业难以选送安心于企业工作的技术骨干攻读学位;学校基本上按照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相适应的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忽视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特点,不能适应企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培养工程硕士,在制度建设上,丰富了学位类型;在培养环节上,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使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产品发展规划和技术现状,培养急需的和储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紧密型合作,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使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赵沁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今后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好一个标准,即要确立一个合适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防止两种倾向,即既要防止降低质量要求又要避免回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老路上去,要注意工程硕士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在培养特点和要求方面处理好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关系。

来自高等高校、企业的委员们就如何开展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充分发表了意见。主任委员王大中同志在发言中强调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殊性。副主任委员郭廉高同志介绍了宝钢集团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的经验和企业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

委员们讨论、修改并一致通过了《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讨论、修改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1999年指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委员们认为,应主要开展以下几项:(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研讨会,总结和交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研讨质量保证措施;(二)制订关于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使培养工作更加规范化;(三)制订国家计划内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逐步开展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作;(四)筹备组织编写外语和数学两门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和指南;(五)组织编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初步确定的课程包括:英语课程、数学类课程、经济和管理类课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六)研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提交形式及评价标准。(七)等措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所需的经费。(八)建立、完善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

关于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委员们建议先从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筹集并汇集使用,即采用交纳会费的形式,由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每年根据本单位录取工程硕士生数,按不同量级交纳会费。具体办法由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提出报主任委员同意后实行。

下载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大学在职化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