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时间:2019-05-14 18: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第一篇: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为保证和提高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规范教学与培养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工作细则。

一、培养目标

1.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领域及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担负科技服务、技术监督、管理与开发、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二、学习年限

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及高校教师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习期限不少于18个月。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时间)。

凡申请提前(2年)答辩的研究生必须满足入学前已经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2/3以上课程且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方能申请答辩。

三、培养方式

1.根据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学员特点,采取进校不离岗(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或500学时)的培养方式。

2.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撰写论文等环节。

3.课程学习主要在企业的办学点进行。集中学习原则上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或晚上,课程结束即进行考试。对于人数较少的领域,可以安排与全日制研究

生一起上课;小语种学员的外语课要同校内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课。

4.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我校导师与实践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其学位论文。

5.为了保证学生与导师有充分的交流,使后期论文指导更为充分,学生正式入学的第三学期初完成指导教师的分配工作。原则上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已有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担任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的指导教师。

6.研究生在读期间,每学期撰写《学习研究进展报告》向导师汇报,导师签字后报学部(院)备案。对于不能按时向导师递交《学习研究进展报告》或进展报告质量不合格的学生,导师有权终止或推迟学生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的学习和研究。

四、培养方案

各学部(院)参照教指委下发的学位标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对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和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培养方案由各学(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备案。

五、培养计划

各学部(院)根据培养方案,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合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计划(原则上,必修课程名称必须相同,选修课可根据企业需要定制)。报专业学位办备案。

六、教学与日常管理

1.课程教学及考核、论文开题、中期、预审/预答辩及答辩等由各学部(院)负责组织。各学部(院)派专人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2.根据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一般应选派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师讲授专业课,以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选用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材或讲义,学部(院)负责落实教材或讲义。

3.教务员须于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培养计划录入“教务系统”,盖章后的培养计划交专业学位办备案。

4.“教务系统”选课功能开通时间为每学期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教务员须于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将开课计划和选课学生名单录入“教务系统”,并发送大连班开课计划至专业学位办。

5.课程教学及考试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不得随意降低教学要求。课程考核可以灵活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大作业等方式,但要求要严格。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不得高于30%。

6.考试结束一个月内授课教师将考试成绩登记表、试卷、试题及评分标准、考勤记录表交学部(院)教务员备案。考试成绩登记表上的学员名单以“专业学位办教务系统”打印为准,自行增减或更改无效,成绩单有任课教师签字方为有效。

7.任课教师记录学员的出勤情况,对于缺课1/3以上或其它教学环节未达到要求者,不得参加考试,必须重修。考试不及格或完成课程学习但确因工作等原因未能参加考试者,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部(院)批准,可直接参加下一轮该门课程的考试。

8.若入学前曾参加我校研究生课程学习,可按照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免修条件,对符合规定的课程给予免修。

9.参加课程考试的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试考场规则》,对考试违规者,该门课程考试成绩以零分计,情节严重者,取消其学习资格。

10.各学部(院)负责研究生成绩单和试卷的保存及存档工作。

试题统一采用A4纸印制;答题纸使用统一规格的试卷册;试卷按学号排序分班级装订,并归架管理;

11.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学部(院)派专人负责,校外办学点配备辅导员或班主任协助各学部(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部(院)应加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切实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指导、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预审/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工作。

1.论文选题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

3.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集中在大连举行,确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来大连进行开题的学生,通过网络视频集中进行开题报告。

4.论文研究应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内容应准确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论文成果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工作量要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论文模板下载地址)

6.为加强论文过程质量管理,对我校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阶段实行中期考核和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研究生在开题半年以后申请答辩以前三个月向导师提交“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阶段的论文工作安排,论文中期检查采用导师组集中审阅“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二个月还须参加学部(院)组织的论文预审或预答辩。

7.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独立完成论文研究撰写工作;指导教师应定期对其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8.指导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员的论文进行指导,了解论文进展,把握研究方向,及时与学员讨论关键问题。

9.为保证导师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研究,每名导师每年新分配的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超过5人,累计不超过10人。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大连举行。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学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不少于五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至少一位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答辩委员会须二位来自校外的专家,MPA须至少一位来自校外的专家。答辩委员会设主席一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名,办理答辩有关事宜,负责答辩工作会议记录,整理答辩材料;

2.学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至少在答辩前三天将硕士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审阅。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并按答辩程序进行,根据学位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为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有异议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申请人,应特别注明并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各学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3.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各学部(院)在答辩前须对所有申请答辩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文字重合率检测,首次检测重合率超过40%者,至少修改3个月以上方能再次申请答辩。检测重合率低于20%的论文可申请答辩。各学部(院)制订论文重合率检测实施细则报专业学位办备案。

各学部(院)申请答辩的所有研究生需在答辩前将学位论文初稿上传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管理信息系统》以不低于20%的比例抽查,被抽中的学位论文送两位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未参加抽审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各学部(院)不得在外审结果没返回之前组织被抽中外审的学生参加答辩。

预审结果做如下处理:

1)两份预审结果为“同意答辩”或“修改后答辩”,可参加学部(院)组织的答辩。其中“修改后答辩”论文作者须根据预审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经导师确认后可参加正常答辩,提交《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的修改说明及审批表》由指导教师和学部(院)签字后报专业学位办备案。

2)一份预审意见为“不同意答辩”,原则上不允许参加答辩,至少修改三个月以上方可再次申请答辩。若对评审意见有异议,则按以下程序处理:1)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部(院)提出重新评审申请,2)学部(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二名相关专业专家对论文进行重新评审,评审后认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者可参加答辩;3)学生的论文修改说明及学部(院)书面评审结论经学部(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随分委会答辩决议一同报专业学位办备案。

3)两份预审意见均为“不同意答辩”,此次答辩申请无效。需认真修改论文,再次申请答辩时,论文匿名外审。

4.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授予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5.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设立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优秀硕士论文候选名单由各学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不超过答辩人数5%限额推荐,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定,每年评选两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二零一三年九月一日修订

第二篇:重庆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重庆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工作实施细则

重理工学〔2012〕91号

第一条为了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和学校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培养目标

(一)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第三条培养方式

(一)实行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以在校为主的课程学习和在企业为主的实际课题实践训练相结合,既要打好课程学习基础,又要以实际课题带动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合作导师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合作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第四条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也是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学院(中心)根据国家和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制定和修订。

(三)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简介、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论文工作与要求、学位授予等。

(四)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实施。在运行期内需要微调的,由专业学位硕士点所在学院(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同意后,由学院(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报研究生处审批,报分管校领导批准。

第五条个人培养计划

(一)原则上以班级(培养方向)为单位制订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二)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在导师(导师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和研究生自身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后打印一式三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交所在学院(中心)保存、一份交研究生处备案。

(三)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一经确定,应严格遵守执行,一般不得变动。如确需变动,应由研究生在开学后2周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导师组)、所在学院(中心)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第六条课程学习

(一)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须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

(二)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教学、成绩管理等具体要求按《重庆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与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至少8次,并填写学术报告记录册。同时,必须参加校级及以上学术科技活动至少1项。

第八条专业实践

(一)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研究生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二)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得进入学位申请环节。

(三)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具体要求按《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独立科学研究能力与应用现有的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研究生必须通过中期考核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一)中期考核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核和评定。具体要求按照《重庆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研究生接受导师指导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学位论文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具体要求按照《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实施办法》执行。

(三)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导师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具体要求按照《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规范》执行。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培养质量进行的一次总结性考核,具体要求按照《重庆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条为了加强培养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各专业学位硕士点所在学院(中心)须根据本细则规定,制定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12

考 生 必 读

热烈欢迎考生申请和报考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

生!

一、招生类别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并行模式,进而促进研究生结构调整和研究生质量的提高。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国在基础数学等150个学科、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应用统计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简称MBA)、公共管理硕士(简称MPA)、工程管理硕士7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计招生3200余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有推荐免试生、全国统考生(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生、应用统计硕士生、艺术硕士生生、翻译硕士生、工程硕士生)、联考生(包括MBA、MPA、工程管理硕士)、单独考试生(包括强军计划生)。

二、申请或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生

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985工程”院校、研究生院学校和“211工程”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攻读我校学术型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BA、MPA及工程管理硕士不接收推免生)。具体要求及申请办法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推荐免试研究生全部享受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先推荐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其中“985工程”院校推免生享受一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先推荐推免生进行国际联合培养。

(二)全国统考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必须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者);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同等学力考生:

①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学考试生和网络教育学生);

②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修完本科学位主干课11门以上并成绩合格(必须出具有资质的开课单位教务处的成绩证明),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署名前2名)的考生。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必须提交《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并加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公章,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地域)工作,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MBA、MPA、工程管理联考生

1.符合申请或报考条件

(二)中第1、第2、第4、第5、第6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MBA)招生简章》、《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招生简章》。

(四)单独考试生

1.符合申请或报考条件

(二)中第1、第2、第4、第5、第6各项要求。

2.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

招生简章》;强军计划考生的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强军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2.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及现场信息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

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网报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考生登录网上报名主页后,务必认真阅读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国防生须在备用信息中填写“国防生”。

第二阶段: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生)均须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时间:以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为准

地点:全国统考生、推荐免试生到本人所在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MBA、MPA联考生及工程管理硕士考生在大连市招生办确认,单独考试生到大连理工大学进行现场确认。仅网上报名,而没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四、考试

全国统考生、联考生、单独考试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考试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

2.初试地点:由报名点统一安排。

3.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

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中国近现代史、高等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初试科目为2门;MBA、MPA、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为2门。具体考试科目详见我校研究生院招生主页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招生专业目录。

4.初试成绩公布办法:初试成绩约在2011年3月中旬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并可下载,不再单独邮寄考生成绩通知单。

(二)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

2.按教育部规定,我校可自主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并采取差额方式复试。

3.复试方式一般分为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复试具体的差额比例、时间、地点、办法及其他事宜请于3月中旬以后到我校各学部、学院(部)网站查询。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必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5.推荐免试生的复试时间和方式由各学部、学院(部)确定。

五、体检

学校将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新生入学报到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及调剂

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和录取类别。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我校第一志愿录取线但未被录取的考生,我校将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优先考虑其在校内相关专业进行调剂录取,也可以根据考生的要求调剂到其他院校。

七、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3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建筑学硕士学制3年)。

八、奖学金

我校是教育部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十七所试点高校之一,已从2007年开始实行新的研究生资助办法,建立了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三助”奖学金、单项和专项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新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奖学金额度大幅提高。享受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学生不再缴纳培养费。

九、联系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411-84708338,84706301;传真:0411-84706411。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16024;

网址:http://gs.dlut.edu.cn/ZS/index.asp; E-mail:yjsyzb@dlut.edu.cn。

第四篇: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助教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的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精神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岗位设置

第一条 研究生助教岗位由研究生院(助研究生课程)或教务处(助本科生课程)核定,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教师完成批改作业、批阅试卷、辅导答疑、上习题课、协助教授指导毕业论文和准备教学实验等教学任务。

第二条 研究生助管岗位由人事处核定,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学校各学学院、学部、系(部),各处、办,各直、附属单位工作人员完成各类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或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任务。

第三条 助教岗位原则上博士生助硕士生或本科生课程,硕士生助本科生课程,不允许硕士生助硕士生课程。

第四条 需要聘用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每学期末确定下一学年所要设置的助教、助管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期限和人员数量。填写《研究生助教、助管岗位设置申请表》。研究生助教岗位报研究生院或教务处核准。研究生助管岗位报人事处在编制限额内核准。所有岗位报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和人事处备案。

第五条 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在核准的编制限额外需增加研究生助管岗位,须报人事处审核批准,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备案。申报时间同上。第六条 临时申请聘用(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研究生助管人员,由人事处审核批准,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组织安排助管人员,并将人员名单报人事处备案。

二、岗位申请与聘用

第七条 每学期初,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分别依据教务处、研究生院和人事处核定的助教、助管岗位发布招聘信息、接受报名。

第八条 研究生助教岗位竞聘由各学学院(系)、学部组织考核小组面试考核,由主管教学或研究生的院长(部长、主任)召集,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招聘结果经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或教务处审批后,报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和人事处备案。

第九条 研究生助管岗位由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组织招聘会,并与用人部门一起组成考核小组,对申请者进行面试考核,提出是否聘用意见。考核、招聘结果由人事处审批,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 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的考核与聘用应坚持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

第十一条 符合三助岗位申报条件的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和所在学院(系)、学部同意,符合岗位招聘条件,均可申请研究生助教、助管工作岗位。

第十二条 每位研究生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受聘一个岗位,不能同时受聘多个岗位。

三、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必须参加人事处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未经培训者不得上岗。

第十四条 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原则上由设岗部门负责。

第十五条 设岗部门应与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签订研究生助教、助管岗位工作协议,报人事处备案。

第十六条 研究生在担任助教、助管期间,工作时间最少不低于8小时/周,最多不超过12小时/周。

第十七条 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包括临时聘用的助管人员)于每月末填写《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工作履职考核表》,由用人部门审核签字后报人事处。考核合格者,经人事处审批,由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按月发放研究生助教、助管奖学金。考核不合格者,用人部门有权予以辞退。情节严重者,取消其再次申请助教、助管岗位的资格。

第十八条 每个研究生助教、助管岗位可以聘用1—4人,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助教、助管奖学金不高于250元/月。每位博士研究生的助教、助管奖学金不高于500元/月。临时聘用的研究生助管人员,助管奖学金不高于40元/天。助教岗位的硕士生原则上按每课时25元,博士生原则上按每课时50元的标准发放酬金。

第十九条 未经审批和备案的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不予发放助教、助管奖学金。

第二十条 人事处会同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于每学期末对设有研究生助教、助管岗位的部门进行用工情况考核,并以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继续设岗的依据。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管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大工人内[2007]2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适用于2015级及以后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一.学科概况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控制或延缓疾病,恢复病人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早期的临床医学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观察和尝试性治疗的总结,即天然和本能的经验医学。而后人们将物理学的原理用于体格检查,设计出如听诊器等简单工具,并形成了西医体格检查之望、触、叩、听等方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特别是显微镜、X射线用于临床诊断等,使临床医学在疾病认识和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青霉素的发现和磺胺等抗菌药物化学合成为代表的生物学、化学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无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麻醉药品的研发与使用为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外科学从此得到长足发展。现代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于18世纪。迄今,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学科分类日趋精细,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譬如内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和疼痛医学等。近年来,重症医学、疼痛医学、再生医学、器官移植学等新兴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显著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逐步取代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结合的角度理解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带来了临床医学的又一次新的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有证可循,有据乃行,在医疗决策中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紧密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防治策略,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随着对人类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对疾病控制策略的建构趋向系统,临床医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走向“4P”(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 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医学模式。这将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很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神经和精神疾病等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新途径。此外,传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被一系列的障碍分割,而转化医学努力在其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进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二.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的专科医生。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至五年,其中临床能力训练不少于两年,最长在校年限为六年,女性研究生因生育可延长到七年。

四.培养环节

包括学位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一)学位课程学习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英语)、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课程学习主要利用周六、周日进行,上课可采用集中授课、网络教学或业余自学等方式进行,考核可采取笔试、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

1.公共课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英语)按照研究生外语分级教学执行,最终获得 5学分。

2.专业课

(1)临床内科学(54学时,3学分)

(2)临床外科学(54学时,3学分)(3)各二级学科(专业)前沿进展(36学时,2学分),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精神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老年病学科和小儿外科18个普通专科。

(4)专业选修课(36学时,2学分):现代影像技术、疾病分子诊断学、外科疾病围手术处理、临床药理学、微创手术学

(5)科研能力选修课(36学时,2学分):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设计、实验动物学、医用统计、科学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管理、医学伦理学

3.方向选修课

各三级学科新进展专题讲座(54学时,记3学分), 包括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传染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烧伤外科)。

(二)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不少于24月科室轮转培训。

按照卫计委颁布的《专科医师范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参加培训基地的相关普通专科轮转(1年)和亚专科(1年)的临床诊治工作,接受临床高级技能训练,亚专科培训期间担任总住院医师时间8个月,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在临床轮转期间,博士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病例讨论、大会诊、讲座、读书报告、学术会议等),其中病例讨论和读书报告要求在本学科本人至少组织完成各1次,每年不少于20次。

(三)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临床医疗、实践理论或新技术研究为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且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

专业型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要求:

1、论文由2位副教授以上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单位专家。

2、论文评阅无异议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位副教授以上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位,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位。

五.考核

(一)学位课程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由授课单位组织考核。

(二)临床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严格按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进行公共科目考试、日常考核、轮转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考核。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内容和形式由甘肃省统一确定。博士生应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通过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由培训指导教师负责。对培训人员日常的临床工作量、收治病种及例数、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及《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中。

3、轮转出科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完成规定的三级学科轮转培训后,由轮转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护士长、科室党支部成员等组成3-5人考核小组,对临床轮转进行日常综合测评和出科考核。轮转考核时应通知导师列席。转科考核成绩作为临床技能培训平时成绩的依据。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

考核内容应包括:

(1)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工作表现等进行考核。

(2)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技能考核。主要考核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以及胜任总住院医师的能力。

4、毕业综合考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按照甘肃省的统一要求组织毕业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由各医院具体组织,按照三级学科成立考核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集中进行临床能力和技能考核。考核委员会组成:考核委员由5-7位本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2名博士生导师,组长应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和主任医师。考核委员会中至少1名将作为考生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考核委员会成员名单报医学院备案。

考核委员会主要考察博士学位申请人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相应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否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达到主治医师的临床水平。主要以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病例答辩、病例评估等方式,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技能进行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

六.学位申请与学位授予

(一)申请学位的基本条件

1、完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专科医师)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

2、取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作为第一作者,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SCI收录刊物或作为前2名获得发明专利1项(第一名必须是导师),或作为排名前两名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一区收录刊物;

4、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二)学位授予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环节,取得相应学分、考试考核合格,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博士生个人申请,导师、医学院、研究生院审核,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七.分流

凡因各种原因不适宜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者,包括在学期间未获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选择转读学术型或退学和结业处理。

下载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理工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