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

时间:2019-05-13 18:1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

第一篇: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年12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大中型企业、西北地区、国防军工部门,培养复合式、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为:

(一)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一般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时间最长为1年半,但要求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的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来自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在校内完成,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要在工作站完成。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适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四、学分要求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学分。具体如下:

(一)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

(二)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三)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1.自然辩证法2.工程硕士英语

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4.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

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  工程硕士数学

 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  多媒体计算机及应用  计算机图形技术  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 数字图象处理学  VHDL与集成电路设计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与技术  微计算机系统设计 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高速信息网络技术

(60610012)(60648003)(82558001)(69998012)

60240013)60428004)70240193)

(70248013)(80248013)(80248023)(70248033)(80248033)(80240163)(70248003)(70248023)(60240033)(70240063)(70240013)(70240023)(70240203)(70240233)(70240043)(70240123)(80240143)

2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1学分(考查)2学分(考查)

3学分(考试)4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

(考试)

((( 软件项目管理  下一代互连网

(80240203)(80240173)

3学分 3学分

(考试)(考试)

●根据企业的培养方向,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选课。(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由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代替) 软件项目管理  知识工程  市场营销  管理经济学

(80240203)(70240103)(70510073)(70160183)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考查)(考试)(考试)(考查)

●根据企业培养方向,还可从电子、管理、环境、社科、经济类专业方向选课

(三)必修环节(1学分)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中期汇报

(四)补修课程

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 离散数学(1)

(20240013)

(69990021)(69998000)

1学分(考查)

(考查)

 离散数学(2)(20240023) 操作系统

(30240243)

 信号处理原理(30240063) 程序设计基础(30240233)

六、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论文工作应包括选题、文献阅读(阅读20篇以上的文献)及调研,完成5千字以上的选题报告并由专家组考核通过;完成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运行;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硕士研究生也可选择校内导师有明确工程背景的研究课题(应在学校完成)。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实现的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论文应选择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的难度和范围适中的课题。

(二)论文指导

在企业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应有两位论文指导教师,企业的联合教师 和校内导师。校内导师负责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组织中期汇报、指导论文撰写和组织答辩;应

定期听取汇报,给予指导,要对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把关。

联合指导教师负责协助校内导师确定工程硕士生论文选题,对论文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听取汇报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

在校内进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生,按校内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的要求。

(三)论文答辩

论文的评阅、答辩的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执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分 学 位 委 员 会 主席

2008年12月

第二篇: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领域430117)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苏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化工、制药企业、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化工、制药、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入学要求

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与教研室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并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尤其是与企业等实际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要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具体如下: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传热与节能、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2、高分子化工: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精细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材料。

3、环境工程:工业分析测试技术、工业品质量管理、工业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课程(27学分)

1、公共课(9学分)课程名称 外语(含专业外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工程数学

2、专业必修课程:(18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高等高分子化学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化工工艺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环境工程方向:

学时/学分

144学时/4学分18学时/1学分18学时/1学分54学时/3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课程名称 高等化学工程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须选修2门课程,至少达4学分)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课程名称 功能高分子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高分子化工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精细化学品化学 现代仪器分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 环境污染与治理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 清洁生产 环境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 高等反应工程 高等高分子化学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功能高分子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学时/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72学时/4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化工工艺计算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精细化学品化学 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

(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 工程实践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

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36学时/2学分

1学分 1学分 2学分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按《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篇:清华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关规定,坚持为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的办学方向,我校决定加速与企业合作,按工程领域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为规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请各系(院、所)参照执行。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生源类型

1、本校按本硕统筹培养的学生(简称“A类生源”)。在取得学士学位后,以工程硕士生身份完成必修课程,并到企业参加工程项目,完成培养程序后申请学位,并根据双向选择机制择业。这类生源的主要特征为:有学籍,有学历,拿双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自主择业。

2、已获学士学位并取得保留本校研究生入学资格者(简称“B类生源”)。保留入学资格期间(2~3年)可申请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取得学位后按原定就业合同就业。这类生源的主要特征为:有学籍,有学历,拿双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履行就业合同。

3、企业或工程部门在职人员中已获学士学位者,符合申请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基本条件,经用人单位推荐,通过入学考试者,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取得学位后,回原单位工作。这类生源入学考试课程门数皆为五门,分为“C类生源”和“D类生源”两种情况。它们的主要特征为:C类是有学籍、拿双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回原单位工作;D类是无学籍、只拿学位证书、回原单位工作。

三、招生

1、报考条件和办法

(1)A类生源和B类生源均需在本校完成学士学位培养阶段后,达到免试推荐的要求,方可报考。

(2)C类生源和D类生源应为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在职人员,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四年以上(含四年)工程实践经验,C类生源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D类生源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经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同推荐,方可报考。个别未获得学士学位,但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也可以报考,但?经研究生院最后审定。

报考者于每年11月中旬向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报名时,须出示人事部门的介

绍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并按当年标准交纳报名费。报名也可以采取函报或集体报名方式。

2、入学考试与录取

(1)A类生源和B类生源采取学校免试推荐,用人单位录取。

(2)C类生源和D类生源需经用人单位推荐,参加入学考试,由学校录取。这两类生源的考生需经研究生院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考生可参加每年一月举行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C类生源的考生参加我校组织的“长工龄”考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外语,数学,政治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录取标准参照当年长工龄考生的录取标准。D类生源考生的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专业基础、专业和专业综合考试。D类生源考生的入学考试,前四门采取笔试方式进行,专业综合考试将采取面试或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录取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对于C类和D类生源考生录取时,要求其所在单位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签定委托培养协议书。考生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组织部门)可根据考生的工作表现,就考生采取的学习方式,将来从事论文研究的工程项目,企业导师人选等问题作出推荐意见,双方应就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培养方式、管理办法、经费等事宜达成协议。

四、学籍管理

1、新生报到

凡被清华大学录取为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均须凭我校录取通知书按规定日期来校报到。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应事先向我校注册中心和所属系(院、所)请假,并出具相应证明。

2、注册

在校学习期间,研究生本人应在规定日期到所属系(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注册;非在校学习期间,应在规定日期向所属系(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书面注册。

3、管理

(1)有学籍(包括A类、B类和C类生源)的工程硕士生,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规定实施学籍管理。

(2)无学籍(D类生源)的工程硕士生,将只办理相应的研究生证、图书借阅证等必要证件。

(3)无学籍的工程硕士生,完成规定的各个培养环节,学位论文(设计)答辩通过经全面考查合格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中断学业者,若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将发给课程学习结业证明。否则,只发给所学课程成绩单。

(4)属A类生源工程硕士生的档案、户口和党团关系均在学校,其在校学习课程期间享受校内研究生待遇,在企业从事论文工作期间,享受企业应有待遇;论文答辩通过并取得学位后,参加全国统一分配。

(5)属B类生源的工程硕士生的档案、户口和党团关系均转至用人单位,其返校前享受所在单位待遇。返校学习期间根据与用人单位所签合同,分以下两种情况:① 以企业在职人员身份返校者,享受委托培养待遇,其关系仍留在用人单位;② 作为统分生返校者,待遇与分配同第(4)条。

(6)属C类和D类生源的工程硕士生入学报到时不转档案、户口和工资关系,但转党团关系;其攻读学位(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期间享受委托单位待遇。

五、培养规定

1、培养计划

工程硕士生入学后,按照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的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养方案制定培养计划,并根据工程硕士生的实际情况(有无学籍,是否脱产等)填写“清华大学工程硕士生培养计划(课程部分)”,提交给各系(院、所)研究生科备案。

2、课程安排

(1)工程硕士生课程主要采用面授方式在企业或学校集中授课,也可采用远程教育手段进行。

(2)健全授课教师资格认定制度,遴选高水平教师;统一同类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确保授课质量。

(3)课程开设时间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课程的实验环节和学科前沿讲座等需要进校学习。

(4)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允许所修课程有两门次补考或重修,但重修需要办理进校旁听手续并由本人交纳旁听费用。必修课程不及格门次超过两门次者,只能酌情发给结业证书或进修证明。

3、论文工作

(1)指导教师遴选和指导原则。各系(院、所)应尽早为工程硕士生确定指导教师,一般应有二名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一名,硕士生选送单位导师一名(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校外导师须填写“清华大学工程硕士论文联合指导教师简况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后,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并由各系(院、所)学位分委员会发给相应聘书。校内导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对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指导;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当面指导研究生的时间一年累积不少于一个月。

(2)论文工作年限和进校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岗不脱产的工程硕士生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论文期间全脱产的工程硕士生,从论文选题之日起至论文答辩止时间至少为一年。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最长时限为五年。工程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的修改和答辩等环节必须进校完成。

(3)论文选题和选题报告。工程硕士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应尽早开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密切结合研究生所在企业面临的技术改造、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可以是研究型,开发型,设计型或实验型等多种类型。选题时要安排工程硕士生阅读文献和写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由研究生本人写出书面报告,其中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两部分(查阅中、外文资料数量一般应不少于20篇,书面报告一般应在8千字以上)。选题报告要在有关教研组的专家、导师和企业有关技术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上进行;并经与会者集体评议,写出评语,给出考核成绩;在填写“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选题报告考查记录”后,方能给予学分。

(4)论文质量和形式。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深度和先进性;表明作者具有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论文应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或是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产品研制报告,也可以是研究论文。

4、论文答辩工作

(1)答辩申请。凡申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要填写“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答辩前,应由所在系审查课程及其成绩是否符合培养方案的要求,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是否完成,导师资格是否合格,论文工作时间年限是否合乎要求等项内容。

(2)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组成。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

位是校外企业的专家。工程硕士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有半数以上成员为清华大学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位工程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3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导师;4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只能有一位导师参加;5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允许有两位导师参加)。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应由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3)提前答辩申请。凡论文工作时间不足规定年限而需要提前答辩的工程硕士生,必须办理特批手续。由各系(院、所)提供导师对学位论文的意见、学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意见、分委员会意见、系(院、所)研究生科及主管系主任的审查意见,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批后,方能组织答辩,否则答辩无效。

(4)论文保密审查。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进行保密审查。审查工作由工程硕士生原工作所在单位(或论文课题单位)的保密负责人审定密级并签字。

(5)答辩材料的申报。各系(院、所)要认真填写好答辩审批材料。对有学籍的工程硕士生要填写有关毕业审查和学位审查等项目,对无学籍的工程硕士生只需填写与学位审查有关的项目。

有关论文书写规范、申请答辩程序及学位授予等未作特别说明的内容,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办理。

六、学位和毕业的审批

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审批程序相同,但对无学籍的工程硕士生只审查与学位授予有关的事项。

七、其他事宜

工程硕士生的离校手续办理同工学硕士生。

所有工程硕士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同工学硕士生。工程硕士生的答辩审批材料连同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由培养系(院、所)在学位授予后的一个月内寄给原选送单位人事部门。

工程硕士生在五年内未能通过论文答辩者,若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研究生院签发课程学习结业证书和成绩单,否则,只签发进修证明和所学课程成绩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站。为规范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工程型研究院、所可以建立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站。但建立工作站均需与我校协商,取得同意,并签订协议书。

关于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本管理办法自1999年6月1日起执行。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1999年6月1日

第四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为使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特制定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团结协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的能力,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2.学位论文(或设计)由校内相应学科、专业点安排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下简称校内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下简称校外导师)联合指导(下简称双导师指导)。

3.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应基本符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简介》。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综合性和相应的深度,应能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或工程管理的最新水平,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为17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如下(详细课程目录由学院按工程领域另行制订):

1.必修课(17学分)(1)政治理论课(2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和邓小平理论。

(2)外语(4学分)

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在学期间如能通过国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特别是小语种工程硕士生),取得合格证书者,即可取得本课程学分。

(3)高等工程数学(3学分)

包括矩阵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等,要求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4)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8学分)

包括本工程领域国际上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此类课程由承办学院与企业或工程单位协商,报研究生院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15学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相关学科及工程领域课程。3.必修环节

学位论文或工程设计的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或工程设计工作的中期报告。

四、学位论文(或设计)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位论文工作按照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一般应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选题调研及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论文(或设计)工作中期报告、学位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或设计)评阅与答辩等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

2.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前景与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或设计)可以是一个完整工程技术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国(境)外先进技术或产品的分析与改进。

3.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在学校与工程单位双导师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本人完成。学位论文(或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能体现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运用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确保培养质量,学位论文(或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着手进行,第四学期应提交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或设计)工作计划。

5.学位论文的评阅及答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按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程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五、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相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给工程硕士学位证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统一制作。根据国家规定,在职工程硕士生不发毕业证书。

第五篇: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号:学位办[1999]7号发布时间: 1999-01-20

有关单位: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已于 1999年 1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现将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

一、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附件一: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

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32学分。

3.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必修课程(至少 1 7学分)

① 政治理论2学分

② 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

③ 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

④ 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 4门)10学分

(注: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程〔至少 3 门〕l1学分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相关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

① 开题报告

②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 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 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会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附件二: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

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于 1999年 1月 1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到会讲话并为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赵沁平同志主持开幕式并就指导委员会今后的工作作了讲话。

周远清同志在讲话中回顾了二十年来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指出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工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阐明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程硕士和成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他指出,虽然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但长期以来,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不能取得长足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既有的工学学位授予和评价模式下,不利于突出工程类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授予统一的工学学位,缺乏与职业资格的明确联系,不利于形成面向企业的从业导向作用;以脱产进校为主的学习方式,使企业难以选送安心于企业工作的技术骨干攻读学位;学校基本上按照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相适应的模式进行招生和培养,忽视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特点,不能适应企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培养工程硕士,在制度建设上,丰富了学位类型;在培养环节上,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企业需求,使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产品发展规划和技术现状,培养急需的和储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紧密型合作,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使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赵沁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今后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好一个标准,即要确立一个合适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指标;防止两种倾向,即既要防止降低质量要求又要避免回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老路上去,要注意工程硕士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在培养特点和要求方面处理好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关系。

来自高等高校、企业的委员们就如何开展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充分发表了意见。主任委员王大中同志在发言中强调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殊性。副主任委员郭廉高同志介绍了宝钢集团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的经验和企业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

委员们讨论、修改并一致通过了《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讨论、修改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1999年指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委员们认为,应主要开展以下几项:(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研讨会,总结和交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研讨质量保证措施;(二)制订关于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使培养工作更加规范化;(三)制订国家计划内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逐步开展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工作;(四)筹备组织编写外语和数学两门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和指南;(五)组织编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初步确定的课程包括:英语课程、数学类课程、经济和管理类课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六)研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提交形式及评价标准。(七)等措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所需的经费。(八)建立、完善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

关于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有关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委员们建议先从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筹集并汇集使用,即采用交纳会费的形式,由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每年根据本单位录取工程硕士生数,按不同量级交纳会费。具体办法由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提出报主任委员同意后实行。

下载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