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学风道德建设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心得
10月25日下午,学校启动了2012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作为一名研二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启动仪式,听取了整场报告。
在仪式上,副校长胡翔勇强调科学精神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对高校学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来自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陈慈发老师勉励同学们在研究中国掌握科学方法,把实事求是、科学严谨作为底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仪式最后,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东升教授的题为《恪守学术规范,勇探学术之路》的报告。李教授结合国内的重大案例(如唐骏“学历门”、周祖德论文抄袭、傅瑾学历造假等),诠释了科学道德的内涵,并指导广大学生如何在科研过程中遵循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这次的报告加强了我的知识版权意识,同时也提醒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恪守学术道德,以严谨规范的态度对待科研。
11月3日晚7点钟,为了响应学校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号召,土木与建筑学院2011级研究生举办了一次以学术道德为主题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共同观看两段视频,第一段是专家解读国内重大学术腐败案例。其中有一句话——学术是靠批评发展的,使我有所思考。的确,学术需要接受大众的考验与评判,在批评中求交流、求发展、求提高。第二段视频是讲指导研究生写毕业论文开题的一个专题讲座,视频的针对性很强,方法明确,能够给即将撰写开题报告的研二学生一定的指导。
本次活动作为学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强了我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再过几个月,我们将卖出研究生生涯的重要一步,即完成开题报告,决定自己研究的方向及内容。我将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一颗真诚而谨慎的心,圆满完成我研究生之旅。
2012年11月3日
第二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
诚信为学 恪守学术道德----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外国语言文学系
周楚婷)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要教书育人,还要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校园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 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2 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
第三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学习体会
作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科协曾有报告列举了我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7个方面的不端行为和表现形式:
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剽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中,随意编造数据或有选择性地采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影响和误导其他科技工作者。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利用职权在并无贡献的论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成果据为己有;将通过会议、评审等过程获得的特殊信息和思想随意向外传播;在论文被录用或成果获奖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权单位;为了论文顺利发表或成果获奖私自署上知名科学家名字;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求得职称晋升,无关工作的同事、同学、亲友之间互相挂名。
4、重复发表论文。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不负责任。将原本可以用一篇完整的论文发表的科研成果,分为多篇投稿,降低论文质量,破坏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部分教授、博导为完成科研任务招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研究生为自己工作,无法全面有效地教育培养好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大面积滑坡。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在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尽量抬
高对他人的评价,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在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贬低前人或他人科研成果,自我夸大宣传。
7、过分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部分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已有一定学术成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科技工作者,兼任太多的社会和学术职务,整天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很少。
作为研究生,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 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第四篇:高校学风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
[摘要] 本文从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指明当前大学学风存在的不良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造良好大学学风的途径。文章特别就寝室文化建设对于良好学风的养成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通过寝室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寝室文化
一.学风的内涵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风,是指其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综合反映出来的学习状况。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风气,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在这个意义上说,加快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二.学风的不良现状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对他们无不寄予厚望。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学习机会,都能够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努力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大学生群体主流积极上进的同时,也经常看到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上课迟到、在课堂上做与听课无关的事情、自修时间不用于学习等情况随处可见;自习时间里,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经常唱起“空城计”;抄袭作业、逃课旷考、考试作弊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学习风气不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和违纪事件增多。上述情况表明,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不容忽视,学风建设函待加强。
三.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有在校师生必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员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良好师风师德的影响,政治辅导员、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督,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都为学风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文化对人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优良学风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而学校寝室文化又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内核,是构成整体校园文化的基本细胞。那么如何通过寝室文化的建设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这里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四.寝室文化的界定及其对于学风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上学收费制和学分制逐步实行,使得原来意义上的班集体有所淡化和弱化,而学生寝室作为“集体”的含义却在进一步拓展和强化,寝室文化建设相应地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寝室是集学生学习、休息、娱乐、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青年学生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寝室文化。
我们可以将“寝室文化”界定为:大学生以寝室为主要活动空间,在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具体包括:寝室成员的寝室公约、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道德氛围、室内环境布置、日常用品摆设等。
对于良好学风的养成而言,寝室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突出的。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寝室度过,寝室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不仅具有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等优点,而且具有教育形式广、教育面广等优势。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寝室成员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体会是十分自然的事,这是强化课堂学习知识,消化提高,融汇与贯通的有效途径之一。寝室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寝室成员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纪律和成才有着密切的相关度。寝室“小气候”的优良学风对广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常常可以看到:寝室某一成员的刻苦学习会带动寝室成员勤奋读书,而懒散的作风则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到宿舍每个同学。
此外,优雅的寝室环境可以陶冶人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动手,优化、美化寝室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有针对性地在寝室选择有关科学家、名人的立志名言张贴在墙上,在寝室内适当布置,始终保持寝室整洁卫生等,这些都利于形成一个适于学习的优美环境,让学生拥有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寝室文化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途径
1.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定的条件下,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所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对大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营造浓郁的寝室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使整个居住环境都能体现知识和学习的气氛。
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育祟尚科学、求知创新的校园精神,这正是学风建设所需要的。学校要积极地开展“雅室设计大赛”、“文明卫生寝室升级赛”等系列活动,建设和繁荣寝室文化,创建文明寝室。
学校可以通过寝室文化月、寝室文化设计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寝室小制作、社团活动等,给大学生一个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学习政治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等活动,组建“党章学习小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政治理论性协会、社团,促进政治理论学风的形成;在寝室发掘一批“作家、记者、诗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同学学习成才;在寝室宣传科技活动的开展,如“挑战杯、电脑大赛、数学建模、力学竞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激发学生“祟尚科学,坚持真理”、“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吸引和激发广大同学综合运用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2.充分利用宿舍橱窗等阵地,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
学生宿舍一般都设有橱窗,在开展学风建设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辟有关学风建设专栏,组织广大师生探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此外,各楼层可以布置宣传板,让同学们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版报中展示出本寝室同学的风采,以此向学生宣传身边优秀的榜样,培养一种学先进、做先进的好风气。此外版报内容还可开辟一些专栏,如好书点评、历史上的今天、警钟长鸣、科技信息等。这样学生的情操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的素质过硬是关键,希望以这种途径开创同学争上游、争先进、讲团结、讲友谊的风气,营造健康向上、前进求实的学习风气。
3.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学风建设
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德育考核的内容,同时将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与管理中的情况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具体为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的评比结合起来,与奖学金的评定,与学生的入团、入党、毕业分配鉴定结合起
来,以此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这些措施必须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大学生在寝室中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在寝室正常地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4.树立典型,开展示范教育
在寝室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的寝室,可以对广大的同学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的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优秀的寝室,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挂牌,比如对一个有学生党员的寝室挂牌“党员寝室”,寝室卫生一直很好的挂牌“卫生免检寝室”等等。这样,既可以对其它寝室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又能对挂牌的寝室起到激励作用,激励之下的挂牌寝室又会更加努力,积极进取,争创新的佳绩,因而其示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
[2]李秀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理论观察2005(5)
[3]龚建林.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4]刘鹤成.学生寝室文化的结构模式及其管理建设[J].鄂州大学学报2004(3)
[5]曲贵江.高校寝室文化的分析与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1)
[6]曾志伟.寝室文化建设——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第五篇: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试论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管系陈怡
摘要:学风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作为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它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院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众所周知,学风好坏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学风建设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积极思考开展学风建设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新的复杂的情况。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个性、道德品质发生着变化,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社会急剧转型期,竞争加剧,观念失衡,物质利益凸显,网络化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等因素的增加,给大学生学习、生活、价值观念等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使他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在学习上,很多同学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散漫,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学生沉迷网吧、过分迷恋小说现象大大存在,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这些现象给学风建设带来不和谐的声音,起到较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高校学风的内涵及其体现
对高校来说,学风好坏直接关系着办学质量的好坏。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从1993年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以来,虽然评估工作分类很多,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也在不断修改并完善之中,但无论怎样,都把学习风气作为主要观测点。关于高校学风概念的界定,许多学者和高校工作者发表了很多见解,在语言表述上也各有千秋。总结起来,一般多认为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说法,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学生学习。目前高校学风谈论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学生,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构成。如果把学风的内涵过分扩大,不利于抓住学风建设的主要矛盾。为此,高校学风也可这样阐述: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这里首先强调学风的主体是学生,其次强调学风是学生在校行为的整体反映,最后还强调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它是一个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
二、我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我院在这两大方面存在的一定的优势,从1993年建校以来,创办人就致力于校园环境的改造与美化,升达建筑风格古朴而凝重,蕴含传统文化精华的匾额,随处可见。校园内励志的条幅,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从全方位营造出“宁静、好学”的升达精神。第二个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升达有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创办人提出的升达行事准则“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使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较强的执行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我院建校以来,对于学生的严格管理,是一贯的管理风格。同时,创办人又进一步提出“三三三”制,更加明确了严而不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院的学风建设有良好的基础,有建校14年优良传统的积淀。
三、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本文认为当前我院学风之中主要有下属问题:
首先,面对压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作为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双重身份的大学生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显得直接和尖锐,他们一方面担负家庭的期望和重托,学习有些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的困惑,处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自身的心理和实际能力难以适应现实生活。面对着新的学习方法、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专业的兴趣和潜力、就业和深造的矛盾、经济的拮据和压力等,很多同学又感到力不从心,当学习没有取得预期成绩时,心理上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造成学习兴趣低落,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精神解脱。
其次,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有些农村学生不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很少劳动。从小到大整个生活主要就是学习,生活领域狭隘,易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同学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奋斗日标和人生理想,缺乏明确而科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在生活中盲目追求“轻松快乐”,缺乏吃苦精神,错误地理解社会上所提倡的“快乐成才”的观念,认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不快乐的,从而滋生出“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错误价值观,部分同学抄袭他人作业或论文,甚而使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有的同学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逐名牌,过分讲究衣着打扮,而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再次,自控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中学阶段的严管环境和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其他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律能力较弱,对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同时,缺乏吃苦精神,学习上没有毅力,学习散漫。
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少数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教学水平和吸引力不够,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面拓展;有的教师上课不愿意花精力进行课堂管理,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迟到、早退、打磕睡、吃零食等现象既不引导教育,也不纪录管理,更不执行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日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随意性和不严肃性,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四、完善我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一定要扎实认真,一个高呼60分万岁的毕业生和一个坚持高分的毕业生,体现的不仅是分数的差异,他们学习的态度,处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将截然不同。学生只有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才能心态平和,才能学到基本的本领,这种态度和本领对他今后的成才会很重要。因此,在学风建设上绝不能手软,一定要严格要求,绝不纵容,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鉴于此,本文人为主要可以采取下属对策:
首先,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时代处于人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和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全面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也需要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需要在适应现代生活中具备知荣知耻、尊荣拒辱、尚荣斥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持久的学习目标,端门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也才能客观地对待现实社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成才上来,树立起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
念,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习氛围。根据学校、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混合教学班学生上课签到、抽查制度、学生宿舍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辅导员联系任课老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课堂、宿舍的管理督促力度。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在宿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类研究解决。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多开小班会、寝室会,举办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学习交流与生活体会等活动,就同学们反映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相应的处理、引导。对低年级同学,加强大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高年级同学,在低年级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和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将来的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好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根本手段,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型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开展课外学习和科技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更新学习观念,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益信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各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数模竞赛、电了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制作、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互学互助、赶、学、帮、超的学习氛围。坚持管理和引导井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风
建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要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建设优良学风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成材报告会”、“优秀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优秀大学生石齐,激发同学们遵章守纪、刻苦学习的自觉性。由于所选拔的优秀大学生在年龄、生活经历、成才条件与广大同学较接近,能产生更多的共鸣,使大家感到亲切可信,更易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对同学们的成才起到榜样示范、激励、约束和自我教育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优良班风、优良学风的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通过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了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动所负责的班级、宿舍和身边的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公平竞争的学风和班风,你追我赶,在学风良好的集体中团结友爱,共同提高。
总之,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的之根本。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涉及面很广,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管理部门和学生下干部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既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抓课堂教学质量、日常管理、考风考纪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同时,要建立具体可行的制度,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